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mental flaps reduces complications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被引量:20
1
作者 Omar J Shah Sadaf A Bangri +2 位作者 Manmohan Singh Reyaz A Lattoo Mohammad Y Bhat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13-319,共7页
BACKGROUND: Major complications after pancreaticoduo- denectomy are usually caused by a leaking pancreaticojejunal anastomosis. Omental flaps around various anastomoses were used to prevent the formation of fistula.
关键词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omental flaps periampullary neoplasms
下载PDF
壶腹周围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11
2
作者 赵玉沛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01-403,共3页
壶腹周围癌为消化系统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5%。其发病率居第6、7位。壶腹周围癌指起源于壶腹部2cm以内,包括胆总管下端、胰管开口、Vater壶腹、十二指肠乳头及其附近十二指肠黏膜等处的恶性肿瘤。具体分为胰头癌、... 壶腹周围癌为消化系统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5%。其发病率居第6、7位。壶腹周围癌指起源于壶腹部2cm以内,包括胆总管下端、胰管开口、Vater壶腹、十二指肠乳头及其附近十二指肠黏膜等处的恶性肿瘤。具体分为胰头癌、胰腺内胆总管癌、壶腹癌以及十二指肠癌,后三者又可统称为壶腹部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腹周围肿瘤 早期诊断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超声内镜与CT对胰腺及壶腹部周围肿瘤的术前诊断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引 黄奕华 黄美近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57-759,共3页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和CT对胰腺及壶腹部周围肿瘤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胰腺及壶腹部肿瘤患者术前EUS、CT资料,与手术探查及术后病理结果对照,从肿瘤大小、部位等角度筛选出影响EUS准确性的...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和CT对胰腺及壶腹部周围肿瘤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胰腺及壶腹部肿瘤患者术前EUS、CT资料,与手术探查及术后病理结果对照,从肿瘤大小、部位等角度筛选出影响EUS准确性的因素。结果 EUS在判断胰周脂肪浸润、胆管扩张、胰周脏器侵犯、血管侵犯等方面敏感性、特异性与C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US在胰管扩张及淋巴结转移方面的诊断价值优于CT(P=0.039和P=0.004); EUS判断胰周脂肪浸润和胰周脏器侵及的准确性与肿瘤大小有关(P=0.015和P=0.022),判断胰管扩张的准确性与肿瘤部位有关(P<0.001)。结论 EUS对胰腺及壶腹部周围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很高,结合CT检查有助于加强对患者术前评价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胰腺肿瘤 壶腹周围肿瘤 内镜超声检查 CT
原文传递
完全性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十二指肠壶腹周围癌一例报告与文献复习 被引量:10
4
作者 傅红 高敏侃 +2 位作者 曲兴龙 孙国防 沈磊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总结完全性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十二指肠壶腹周围癌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报道2006年3月收治的1例极为罕见的完全性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十二指肠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例,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病理诊断为十... 目的总结完全性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十二指肠壶腹周围癌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报道2006年3月收治的1例极为罕见的完全性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十二指肠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例,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病理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及壶腹部腺癌Ⅰ-Ⅱ级。术后1周胆红素降至正常:但2周后出现胃.空肠吻合输出袢粘连性不完全性梗阻,经内镜下置管、鼻饲、营养支持、针灸等处理,40d后痊愈出院。经检索,全球自1936-2006年间报道的全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仅15例;其中只有5例全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胰头与壶腹周围癌的报道。结论完全性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肿瘤时,若无明显禁忌证,应同样予以积极的外科治疗,术中操作应注意完全相反的解剖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内脏反位 十二指肠 壶腹周围癌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原文传递
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5
作者 朱洪旭 周文涛 +4 位作者 戎叶飞 匡天涛 楼文晖 靳大勇 王单松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58-862,共5页
目的:比较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与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SPD)治疗壶腹周围癌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85例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44例患者行PPPD设为PPPD组... 目的:比较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与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SPD)治疗壶腹周围癌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85例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44例患者行PPPD设为PPPD组,41例患者行SPD设为SPD组。观察2组患者术中情况,分析胰瘘(B级及以上)、胆瘘、出血、腹腔感染、胃排空障碍和患者预后情况。采用电话和门诊方式随访,术后第1年每3个月随访1次,术后第2~3年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 10月。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M(Qn)表示,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PPPD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95 min(180 min, 240 min),SPD组患者为210 min(180 min,300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0,P〈0.05)。PPPD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00 mL(113 mL,288 mL)、0 mL(0 mL, 0 mL)和17 d(12 d,24 d),SPD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00 mL(150 mL,325 mL)、0 mL(0 mL,400 mL)和16 d(12 d,30 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185,-1.780,-0.533,P〉0.05)。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42.4%(36/85),以胰瘘、腹腔感染及胃排空障碍多见。PPPD组患者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为20.5%(9/44),高于SPD组的4.9%(2/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1,P〈0.05);PPPD组患者术后胰瘘、胆瘘、腹腔感染及术后出血发生率和2个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5%(9/44)、2.3%(1/44)、15.9%(7/44)、4.5%(2/44)、25.0%(11/44),SPD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4.6%(6/41)、4.9%(2/41)、19.5%(8/41)、7.3%(3/41)、14.6%(6/4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95,0.423,0.295,0.190,1.4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腹周围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胃排空障碍 胰瘘
原文传递
改良套入式胰肠端端吻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钟敬涛 周武元 +2 位作者 张波 李磊 石学涛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套入式胰肠端端吻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山东省肿瘤医院施行39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吻合方式分为2组:改良组235例,经典组161例。两组患者均由同一术... 目的探讨改良套入式胰肠端端吻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山东省肿瘤医院施行39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吻合方式分为2组:改良组235例,经典组161例。两组患者均由同一术者带领的医疗小组完成手术,消化道重建以Child吻合为基本术式。改良组采用改良套入式胰肠端端吻合,经典组采用经典套入式胰肠端端吻合,两组患者在术中及术后的处理均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胰瘘和住院时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胰瘘的分析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改良组和经典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83±56)ml、(7.2±1.0)h、(21±3)d和(3814-39)ml、(7.0±0.5)h、(22±5)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8,1.680,一1.835,P〉0.05)。396例患者均无手术死亡发生,胰瘘总发生率为7.6%(30/396)。改良组患者术后无一例胰瘘发生,经典组患者术后发生胰瘘30例(胰肠吻合口瘘4例、单纯性胰瘘2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典组中发生胰瘘的患者通过保持引流通畅、使用生长抑素及胃肠外营养等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改良套入式胰肠端端吻合能显著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腹周围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胰瘘
原文传递
计数死亡率和发病率的生理学和手术严重性评分系统及其改进公式版在预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肿瘤手术风险中的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应泰 储云绵 +3 位作者 车旭 兰忠民 张建伟 王成锋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61-465,共5页
目的:探讨计数死亡率和发病率的生理学和手术严重性评分( POSSUM)系统及其改进公式版( P-POSSUM)在预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肿瘤手术风险中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POSSUM和 P-POSSUM系统对198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中国医学... 目的:探讨计数死亡率和发病率的生理学和手术严重性评分( POSSUM)系统及其改进公式版( P-POSSUM)在预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肿瘤手术风险中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POSSUM和 P-POSSUM系统对198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432例壶腹周围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评分,根据公式计算患者预期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以及不同危险因素群的实际并发症发生率或死亡率(O)与预测并发症发生率或死亡率(E)的比值来判断两种评分系统的预测效能,以Hosmer-Lemeshow检验判断两种评分系统的拟合优度。结果432例患者的生理学评分为(16.1±3.5)分,手术侵袭度评分为(19.6±2.7)分。 POSSUM和P-POSSUM系统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3和0.8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OSSUM系统预测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575。POSSUM系统在预测并发症发生率为20%~40%时最为准确,O/E值为0.81。与POSSUM系统比较, P-POSSUM系统在预测术后死亡率上更具优势,在死亡率预测值>15%时,预测较为准确,O/E值为1.00。结论 POSSUM和P-POSSUM系统对壶腹周围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死亡的预测效能较好,而POSSUM系统对并发症的预测效能较差。可通过修改评分的常数和权重,建立适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评分系统,以利于更好地预测手术风险,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腹周围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计数死亡率和发病率的生理学和手术严重性评分 并发症 死亡率
原文传递
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唐春霖 李锐 +4 位作者 郭燕丽 张晓航 陈朝辉 陈永林 别平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2-454,共3页
壶腹周围癌是对生长在乏特壶腹、十二指肠乳头、胆总管下端及十二指肠内侧壁癌的总称,为一种少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12例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超声造影、MRI平扫+MRCP检查... 壶腹周围癌是对生长在乏特壶腹、十二指肠乳头、胆总管下端及十二指肠内侧壁癌的总称,为一种少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12例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超声造影、MRI平扫+MRCP检查结果,旨在总结壶腹周围癌的影像学特征,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腹周围肿瘤 超声检查 MRCP MRI
原文传递
腹腔镜包卷式胰管空肠吻合术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建军 卢榜裕 黄玉斌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6-119,共4页
胰肠吻合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难点。如何改进胰肠吻合方式、减少术后胰瘘的发生是临床医师不断探索的问题。2002年11月至2012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34例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壶腹周围癌患者采用包卷式胰管空肠... 胰肠吻合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难点。如何改进胰肠吻合方式、减少术后胰瘘的发生是临床医师不断探索的问题。2002年11月至2012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34例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壶腹周围癌患者采用包卷式胰管空肠吻合术进行胰肠重建,效果良好,仅2例患者术后发生A级胰瘘。本研究结果显示:包卷式胰管空肠吻合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消化道重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腹周围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肠吻合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胰胆管水成像在壶腹周围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郝粉娥 牛广明 韩晓东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7年第11期1336-1338,共3页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MRCP)在临床上应用以来,对壶腹部疾病的定位诊断价值比较明确,并且对胆总管下结石、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及大部分肿瘤等能够做出定性诊断,但对于壶腹部小癌肿的鉴别诊断尚有一定局限性。
关键词 MRCP 胆总管结石 十二指肠乳头憩室 壶腹周围癌
下载PDF
薄层轴位T2WI脂肪抑制序列鉴别诊断壶腹周围病变 被引量:2
11
作者 郝粉娥 牛硕 +3 位作者 韩晓东 高阳 张颖 郭冬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2-664,共3页
目的探讨薄层轴位T2WI脂肪抑制序列对壶腹周围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顺序收集临床资料完整的壶腹周围病变95例,均行上腹部MR检查,同时对感兴趣区行薄层扫描。结果MRCP结合常规MRI对壶腹周围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为75.79%。薄层扫描可显示... 目的探讨薄层轴位T2WI脂肪抑制序列对壶腹周围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顺序收集临床资料完整的壶腹周围病变95例,均行上腹部MR检查,同时对感兴趣区行薄层扫描。结果MRCP结合常规MRI对壶腹周围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为75.79%。薄层扫描可显示约2.5mm小结石和10mm的肿块,增加薄层扫描后准确率为92.63%,增加薄层扫描前后准确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扫描的基础上增加感兴趣区薄层扫描有助于壶腹周围小病变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腹周围癌 胰头肿瘤 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
下载PDF
双重连续锁边缝合胰胃吻合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峰 王敏 +5 位作者 田锐 申铭 陈冬 韩娟 骆念念 秦仁义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0-123,共4页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针对胰腺质地柔软的患者,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设计了双重连续锁边缝合胰胃吻合术,采用该方法对92例胰腺质地柔软的壶腹周围癌患者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针对胰腺质地柔软的患者,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设计了双重连续锁边缝合胰胃吻合术,采用该方法对92例胰腺质地柔软的壶腹周围癌患者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消化道重建。中位胰胃吻合时间为12min,1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发生胰瘘(A级和B级各1例)。双重连续锁边缝合胰胃吻合术对胰腺质地柔软患者是一种安全、简单和可操作性强的新型胰胃吻合方式,有望为腹腔镜胰胃吻合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腹周围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胃吻合 连续锁边缝合
原文传递
高龄壶腹周围癌患者外科诊治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付庆才 韩宏斌 +2 位作者 郝志强 傅熙博 马作红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0年第3期219-220,共2页
目的总结高龄壶腹周围癌患者的手术治疗临床经验。方法对227例行手术治疗的70岁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9例,姑息性手术138例。根治手术组术后腹腔出血2例,胰瘘3例,肺部感染2例,胃排空迟缓2例。... 目的总结高龄壶腹周围癌患者的手术治疗临床经验。方法对227例行手术治疗的70岁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9例,姑息性手术138例。根治手术组术后腹腔出血2例,胰瘘3例,肺部感染2例,胃排空迟缓2例。姑息性手术组1例腹腔积液,1例手术后再次出现黄疸,应激性溃疡1例,胃排空迟缓1例。无术后死亡。结论术前积极治疗并存疾病,术中精细熟练操作,术后全面监护防治并发症是高龄壶腹周围癌患者手术治疗成功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壶腹周围癌
原文传递
完全腹腔镜下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肿瘤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王平 朱洪银 +5 位作者 董烨 张昕宁 刘宇 余杰 闫浩 魏志刚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0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TLPD)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治疗壶腹周围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50例壶腹周围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TLPD组(22...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TLPD)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治疗壶腹周围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50例壶腹周围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TLPD组(22例)及OPD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及术后各项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TLPD组手术时间[(665±213)min]长于OPD组[(447±2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356,P=0.001);TLPD组术中出血量[100 ml(50~325 ml)]少于OPD组[300 ml(100~50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30,P=0.026)。TLPD组与OPD组术中输血者比例、淋巴结清扫数量、切除肿瘤长径、术后禁饮食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LPD与OPD治疗壶腹周围肿瘤临床近期疗效相近,TLPD手术时间较OPD长,但可有效控制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腹周围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 近期疗效
原文传递
475例壶腹周围癌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家峰 李昂 +3 位作者 刘强 周继盛 孙家邦 李铎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目的 比较不同年代壶腹周围癌患者外科治疗的特点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 95 8年至2 0 0 3年外科治疗的壶腹周围癌患者4 75例。结果 1 95 8年至1 976年的1 2 8例壶腹周围癌中,胰头癌、壶腹癌、胆管下端癌和十二指肠癌的手术切除率... 目的 比较不同年代壶腹周围癌患者外科治疗的特点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 95 8年至2 0 0 3年外科治疗的壶腹周围癌患者4 75例。结果 1 95 8年至1 976年的1 2 8例壶腹周围癌中,胰头癌、壶腹癌、胆管下端癌和十二指肠癌的手术切除率分别为2 6 .6 %(2 1 / 79)、86 .2 %(2 5 / 2 9)、38.5 %(5 / 1 3)和5 7.1 %(4/ 7) ;1 977年至1 987年的70例壶腹周围癌中,胰头癌、壶腹癌、胆管下端癌及十二指肠癌切除率分别为2 6 .7%(1 6 / 6 0 )、6 6 .7%(4/ 6 )、1 0 0 %(1 / 1 )和6 6 .7%(2 / 3) ;1 988年至1 998年的1 4 7例壶腹周围癌中,胰头癌、壶腹癌、胆管下端癌及十二指肠癌切除率分别为2 0 .2 %(2 2 / 1 0 9)、75 .0 %(1 2 / 1 6 )、5 0 .0 %(2 / 4 )和6 6 .7%(1 2 / 1 8) ;1 999年至2 0 0 3年的1 30例壶腹周围癌中,胰头癌、壶腹癌、胆管下端癌及十二指肠癌切除率分别为2 0 .4 %(2 0 / 98)、1 0 0 (4/ 4 )、75 .0 %(1 2 / 1 6 )和83.3%(1 0 /1 2 )。1 95 8年至2 0 0 3年期间,胆管下端癌的发生率在壶腹周围癌中显著增高,术前总胆红素平均值呈下降趋势,术中输血量较前明显减少;手术切除的肿瘤直径平均值较前缩小。1 999年至2 0 0 3年间所有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前均未行减黄处理,并发症仍然显著降低。结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腹周围癌 外科治疗 胆管下端癌 2003年 十二指肠癌 胰十二指肠切除 手术切除率 1999年 围手术期治疗 并发症发生率 回顾性分析 胰头癌 1987年 1998年 1988年 术中输血量 手术死亡率 壶腹癌 不同年代 下降趋势 总胆红素
原文传递
壶腹部癌合并急性胆管炎的治疗选择 被引量:11
16
作者 胡国华 郑烈伟 张轶斌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764-766,共3页
目的 探讨壶腹部癌合并急性胆管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比分析 12年间收治的壶腹部癌合并急性胆管炎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一期切除手术 2 5例 ,先作胆道引流二期行切除手术 12例。结果 一期手术组通过非手术治疗 ,术前的体温和白细胞... 目的 探讨壶腹部癌合并急性胆管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比分析 12年间收治的壶腹部癌合并急性胆管炎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一期切除手术 2 5例 ,先作胆道引流二期行切除手术 12例。结果 一期手术组通过非手术治疗 ,术前的体温和白细胞均比入院时明显降低 (P <0 .0 5 ) ,基本达到二期手术组二期切除的术前水平 ( P >0 .0 5 ) ,而总胆红素和清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 ;与二期组比较 ,一期组切除术前准备期明显缩短 (P <0 .0 5 ) ,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减少 ,虽然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天数增加 ,但再手术率和手术死亡率相似。结论 壶腹部癌合并急性胆管炎可先给予非手术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腹部肿瘤/并发症 胆管炎/并发症 急性病
下载PDF
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壶腹周围癌诊断上的合理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塔西乌 王炳生 +1 位作者 姚礼庆 秦凤云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2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 :探讨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壶腹周围诊断上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我院 185例壶腹周围癌 (包括胰头癌 119例、十二指肠乳头癌 41例、Vater壶腹癌 13例、胆总管下段癌 12例 )的临床特点和各种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CT... 目的 :探讨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壶腹周围诊断上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我院 185例壶腹周围癌 (包括胰头癌 119例、十二指肠乳头癌 41例、Vater壶腹癌 13例、胆总管下段癌 12例 )的临床特点和各种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CT诊断胰头癌的准确率为 90 .9% ;ERCP对十二指肠乳头癌的确诊率为 10 0 % ;ERCP和MRCP对壶腹癌和胆总管下段癌的诊断价值优于其他检查。 78%的病人上腹部饱胀 /隐痛出现时间早于黄疸 1~ 3月。血清CA19 9值在 3/ 4以上的胰头癌、壶腹癌和胆总管下段癌病人超过正常值。结论 :凡有中上腹部饱胀、隐痛、血清CA19 9值升高、胆总管和 (或 )胰管扩张的病人应有步骤地进行各种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发现胰头部有肿块 ,宜行CT检查。如未发现肿块 ,则行ERCP。凡ERCP检查时观察到有肿瘤征象的病人 ,不宜作胰胆管造影而仅作活检。MRCP可用于胰胆管造影失败的壶腹癌和胆总管下段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腹周围癌 影像学检查 诊断
下载PDF
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癌47例报告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军明 刘颖斌 +1 位作者 王家骅 王本茂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2期76-78,共3页
总结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治疗壶腹周围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7例PPPD与同期127例经典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作对照研究,分析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结果:PPPD组与P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总结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治疗壶腹周围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7例PPPD与同期127例经典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作对照研究,分析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结果:PPPD组与P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4.0%和27.6%,其中胃排空延迟发生率分别为8.5%及6.3%,均无显著差异;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47.3%和41.4%,无统计学差异。Ⅰ、Ⅱ期肿瘤的5年生存率为59.3%,而Ⅲ、Ⅳ期肿瘤5年生存率仅为6.8%,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对于无明显胰外浸润转移的胰头癌及壶腹部癌患者可施行PP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壶腹部肿瘤 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PPD
下载PDF
造影增强超声内镜和增强CT对壶腹周围肿瘤可切除性评估的比较观察 被引量:11
19
作者 汪丽菁 程向东 +4 位作者 俞鹏飞 杜义安 杨立涛 陈丽羽 俞江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1921-1924,共4页
目的 探讨术前增强CT及造影增强超声内镜(CE-EUS)在壶腹周围肿瘤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3例壶腹周围肿瘤患者术前增强CT及CE-EUS资料,并与手术探查及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增强CT及CE-EUS在诊断及评估肿瘤可切除性中... 目的 探讨术前增强CT及造影增强超声内镜(CE-EUS)在壶腹周围肿瘤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3例壶腹周围肿瘤患者术前增强CT及CE-EUS资料,并与手术探查及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增强CT及CE-EUS在诊断及评估肿瘤可切除性中的作用.结果 CE-EUS在判断周围脏器侵犯、淋巴结转移及肝脏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91.3%、78.7%、60.0%;特异度分别为71.4%、69.7%、95.9%与增强CT灵敏度(86.9%、70.2%、60.0%)和特异度(57.1%、77.4%、97.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EUS在对壶腹周围肿瘤的诊断(94.6%与84.1%)及周围血管侵犯(96.2%与85.9%)的判断方面优于增强CT(P=0.023,P=0.04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E-EUS对周围脏器侵犯评估的准确性与肿瘤大小相关,对周围血管侵犯评估的准确性与肿瘤部位及大小相关.结论 CE-EUS在壶腹周围肿瘤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价值要优于增强CT,尤其对周围血管侵犯的判断有更为突出的优势,可作为CT检查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 内镜超声检查 壶腹周围肿瘤 可切除性
原文传递
壶腹部浸润性腺癌8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方三高 马强 +3 位作者 曾英 李艳青 林俐 肖华亮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壶腹部浸润性腺癌(IAAR)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借助于大体观察、镜下所见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83例IAAR的形态学特点。结果 83例IAAR中,男性35例,女性48例,年龄24-82岁,平均60.8岁。内镜及影像学显示原发病变以... 目的探讨壶腹部浸润性腺癌(IAAR)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借助于大体观察、镜下所见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83例IAAR的形态学特点。结果 83例IAAR中,男性35例,女性48例,年龄24-82岁,平均60.8岁。内镜及影像学显示原发病变以Vater壶腹为中心。7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术)治疗,6例行姑息术。巨检:肿瘤呈息肉样、溃疡状及弥漫浸润型或其混合。镜下结合CDX2、MUC1及MUC2的表达情况,将IAAR分为肠型(CDX2+,MUC1-/MUC2+)和胰胆管型(CDX2-,MUC1+/MUC2-)。肠型形态类似胃肠腺癌,主要由单纯或筛样管状腺构成,衬以拥挤的肠型柱状细胞,呈假复层排列,核拉长或呈杆状,腺腔内炎性坏死碎片随处可见;有时可见杯状细胞。而胰胆管型排列成腺样或分支状,被覆单层立方或矮柱状细胞,虽可见乳头状突起,但通常缺乏核的假复层结构。与肠型相比,胰胆管型不仅细胞多形性及核的非典型突出,而且纤维性间质反应、脉管累及和神经侵犯更明显;胞质常嗜酸、泛白甚至透明。两型均有不同程度的黏液分泌。免疫组化:与肠型中MUC2阳性率较高不同,胰胆管型肿瘤细胞中MUC1表达率较高。获随访1-36个月的79例中,36例死于复发或转移,其中29例为胰胆管型。综合分析,胰胆管型预后更差。结论通过免疫标记及形态学将IAAR划分为肠型和胰胆管型,有助于判断其起源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腹部肿瘤 壶腹部浸润性腺癌 临床病理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