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颈椎间盘射频消融术联合银质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皮铎波 鲍骏侃 +1 位作者 陈龙 张颖 《中华全科医学》 2022年第10期1685-1687,1703,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颈椎间盘射频消融术联合银质针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确诊为颈性眩晕患者119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射频+银质针组,41例)、B组(射频组,39... 目的观察经皮颈椎间盘射频消融术联合银质针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确诊为颈性眩晕患者119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射频+银质针组,41例)、B组(射频组,39例)、C组(银质针组,39例)。A组患者用颈椎间盘射频联合银质针治疗,B组患者仅用颈椎间盘射频治疗,C组单用银质针治疗。采用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血流检测3组患者干预前及治疗1周、1个月后、3个月后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和基底动脉(BA)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并应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眩晕程度。结果干预后3组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均有所改善,干预3个月后,A组LVA-Vmax为(45.51±4.73)cm/s、RVA-Vmax为(45.48±4.70)cm/s、BA-Vmax为(45.54±4.76)cm/s,高于B组[(43.11±4.82)cm/s、(43.01±4.79)cm/s、(43.62±3.95)cm/s]和C组[(43.06±4.98)cm/s、(43.08±4.81)cm/s、(43.11±3.06)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3组患者眩晕残障程度评分各项指标均有所降低,干预1个月后3组各项指标水平最低,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颈椎间盘射频联合银质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颈椎间盘射频治疗及银质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颈椎间盘射频消融术 银质针 颈性眩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