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71
1
作者 赵星毅 王黎明 +1 位作者 沙卫平 朱贤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比较传统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与经皮穿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共30例,其中经皮组15例,开放组15例。比较2... 目的比较传统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与经皮穿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共30例,其中经皮组15例,开放组15例。比较2组患者影像学结果、围手术期参数(失血量、在院时间、手术耗时等)、VAS评分。结果2组手术耗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围手术期失血量和在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前及手术后3个月,2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1个月,经皮组VAS评分为(1.91±0.27)分和(1.55±0.19)分,明显低于切开复位组的(2.82±0.39)和(2.31±0.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及伤椎后凸角较术前恢复明显,但2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半年、术后1年所测得的伤椎后凸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想微创手术方式,在治疗胸腰椎骨折时切口小,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螺钉 骨折固定术 胸腰椎骨折 微创
下载PDF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跳跃式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6
2
作者 覃浩然 覃海飚 +8 位作者 陈勇喜 韦家鼎 伍亮 付拴虎 宋泉生 谷金 卢大汉 饶远森 卢明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04-1309,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跳跃式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4月-2016年7月我科对86例胸腰椎跳跃式骨折病人分别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手术时...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跳跃式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4月-2016年7月我科对86例胸腰椎跳跃式骨折病人分别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C型臂透视次数、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两组手术并发症;两组手术前后伤椎Cobb角、伤椎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以及两组手术前后JOA、ODI评分以及Frankel脊髓功能评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皮置钉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但是经皮置钉组C型臂透视次数比开放置钉组多(P <0.05)。术后经皮置钉组无切口感染发生,开放置钉组切口感染2例,两组术中均未出现置钉位置不良引起的神经损伤。术后定期门诊随访和复查胸腰椎X线片和CT片,术后15个月两组伤椎均骨性愈合,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等相关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15个月的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JOA疼痛评分和ODI功能障碍指数以及Frankel脊髓功能评定结果明显优于术前(P <0.05)。两组之间的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在术后1周及术后15个月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周的JOA、ODI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15个月时经皮置钉组优于开放置钉组。两组患者术后15个月Frankel脊髓功能评定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跳跃式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是治疗胸腰椎跳跃式骨折的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跃式骨折 胸腰椎 经皮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术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术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1
3
作者 曹松松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481-484,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术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病人的疗效。方法:行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术的胸腰椎骨折50例(微创组),同期行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40例(后路组),比较2组病人手术情况、影像学指标变化及术后疼痛情...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术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病人的疗效。方法:行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术的胸腰椎骨折50例(微创组),同期行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40例(后路组),比较2组病人手术情况、影像学指标变化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微创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36.17±6.72)m L和(10.28±1.37)d,均明显小于后路组的术中出血量(387.13±104.39)m L和住院时间(13.86±2.51)d(P<0.01));微创组术后2周、3周及6个月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后路组(P<0.01)。2组病人术前、术后当日、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伤椎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s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病人能有效固定伤椎,同时缩短住院时间,有效减轻病人术后功能锻炼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术 切开复位
下载PDF
跨伤椎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Magerl A型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5
4
作者 吴培玉 黄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81-1285,共5页
目的:探讨跨伤椎经皮与开放内固定治疗Magerl A型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Magerl 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微创组26例,开放组30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Cobb角、伤椎前缘高... 目的:探讨跨伤椎经皮与开放内固定治疗Magerl A型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Magerl 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微创组26例,开放组30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VAS评分、ODI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均低于开放组(P<0.05),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评分均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均较术后3 d丢失(P<0.05)。结论:治疗无神经症状的Magerl A型胸腰椎骨折微创手术可取得与开放相似的效果,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下地早、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经皮椎弓根内固定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下载PDF
经皮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5
作者 吴溢峰 谭洁詠 +1 位作者 吴焯鹏 钟姣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82-986,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2月~2019年6月54例单节段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根据手术方式分成2组:经皮组23例,开放组31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伤椎前... 目的比较经皮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2月~2019年6月54例单节段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根据手术方式分成2组:经皮组23例,开放组31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并发症情况。结果5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经皮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开放组[(80.7±10.6)min vs.(106.2±13.7)min,t=-7.401,P=0.000],手术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开放组[(6.7±1.0)cm vs.(8.8±1.5)cm,t=-6.079,P=0.000],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组[(56.3±13.5)ml vs.(197.2±32.0)ml,t=-22.004,P=0.000],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放组[(10.4±1.7)d vs.(13.6±2.8)d,t=-5.221,P=0.000]。经皮组23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并发症;开放组2例切口浅表感染,1例局部皮缘坏死,均延期愈合。2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Fisher精确检验,P=0.253)。54例随访12~19个月,(15.5±2.3)月。术后1周2组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经皮组VAS评分中位数明显低于开放组[2.0(2~3)分vs.4.0(3~5)分,Z=-6.023,P=0.000],ODI明显低于开放组[(16.1±1.6)%vs.(18.3±1.7)%,F=22.314,P=0.000];术后3、12个月2组VAS评分、ODI均进一步降低(P均=0.000)。2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F=112.018,P=0.000)、后凸Cobb角(F=202.007,P=0.000)均较术前明显恢复,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椎体前缘高度:F=0.000,P=0.985;Cobb角:F=0.678,P=0.414)。结论2种方法均能治疗胸腰椎骨折,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缓解症状,但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时间更短,切口更小,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钉 胸腰椎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并伤椎骨水泥强化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6
作者 邹伟 肖杰 +2 位作者 张洋 杜玉辉 周昌俊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7期679-682,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并伤椎骨水泥强化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6-01诊治的4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并伤椎骨...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并伤椎骨水泥强化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6-01诊治的4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并伤椎骨水泥强化治疗22例(联合组),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25例(PKP组)。结果 4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2(12~2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医源性神经损伤、内固定物异常、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PKP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暴露次数方面均明显优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联合组在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后缘高度比值、伤椎Cobb角方面均优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联合组在JOA评分、腰痛VAS评分、伤椎Cobb角矫正丢失方面均优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并伤椎骨水泥强化与PKP均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理想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PKP手术创伤更小,止痛效果确切,但就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及恢复伤椎高度效果而言,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并伤椎骨水泥强化术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微创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弓根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3
7
作者 祝乃强 侯静怡 +3 位作者 马桂云 刘金欣 陈宾 宋有鑫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663-1668,共6页
[目的]探究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两组。经皮组患者应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切开组患者应用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 [目的]探究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两组。经皮组患者应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切开组患者应用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出现医源性神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经皮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切开组(P<0.05);经皮组术后恶心呕吐、嗜睡和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切开组(P<0.05)。随访24~50个月。随术后时间延长,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经皮组患者术后1 d和7 d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切开组(P<0.05),而术后1、6和18个月时,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检查方面,两组患者置钉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的伤椎Cobb角、矢状面后凸角均显著减小,而椎体前缘高度显著增加(P<0.05)。术后经皮组患者的伤椎Cobb角、矢状面后凸角均显著低于切开组,而椎体前缘高度显著大于切开组(P<0.05)。至末次随访时,经皮组患者骨折均愈合,无内置物松动、断裂,切开组出现1例断棒,行内固定取出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满意,创伤小,缩短了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皮椎弓螺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折弯连接棒联合伤椎置钉杠杆复位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8
作者 祝乃强 侯静怡 +4 位作者 陈宾 马桂云 宋有鑫 赵海洋 刘金欣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比较折弯连接棒联合伤椎置钉杠杆复位经皮内固定和传统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8—2018-06诊治的60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30例采用折弯连接棒联合伤椎置钉杠杆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经... 目的比较折弯连接棒联合伤椎置钉杠杆复位经皮内固定和传统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8—2018-06诊治的60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30例采用折弯连接棒联合伤椎置钉杠杆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经皮组),30例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开放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矢状面Cobb角、疼痛VAS评分及末次随访时ODI指数。结果经皮组随访时间平均11.6(6~24)个月,开放组随访时间平均12.3(6~23)个月。经皮组与开放组术后3 d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矢状面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经皮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较开放组高,矢状面Cobb角较开放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皮组术后3 d、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及末次随访时ODI指数较开放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组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矢状面Cobb角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矢状面Cobb角存在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折弯连接棒联合伤椎置钉杠杆复位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具有术后恢复快、能有效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及矫正丢失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折弯连接棒 杠杆复位 经皮椎弓根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单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早期脊柱结核的疗效 被引量:7
9
作者 李震 郑汉江 刘克斌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4期325-328,共4页
目的探究单纯经皮椎弓根螺钉(PPS)内固定治疗早期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66例行PPS内固定手术的患者设为PPS组,60例行混合手术的患者设为混合组... 目的探究单纯经皮椎弓根螺钉(PPS)内固定治疗早期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66例行PPS内固定手术的患者设为PPS组,60例行混合手术的患者设为混合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测定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以评价结核的进展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腰痛程度;术前和末次随访行X射线平片和CT扫描,采用Frankel分级评估脊髓损伤程度改善情况。结果与混合组相比,PPS组平均手术时间(122.32±24.97)min、出血量(72.79±37.13)mL、住院时间(8.11±1.70)d及住院费用(76438.43±12428.17)元均较少,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均未发现结核局部复发,且无手术相关并发症;2组患者的ESR和CRP均恢复到正常水平,2组患者的腰痛VAS均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Frankel分级比较,PPS组和混合组脊髓损伤程度在末次随访时均缓解(P=0.008),同一时间段各级别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纯PPS内固定手术可以促进早期脊柱结核患者的恢复,无需行清创和植骨手术就能实现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清创 融合 脊柱结核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停 徐红辉 +4 位作者 宋建东 李长文 万震宇 余德民 罗威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47-50,共4页
目的:评估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手术治疗的3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骨折块椎管侵占率不同,分为低侵占率组(<50%)和高侵占率组(≥50%),各组... 目的:评估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手术治疗的3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骨折块椎管侵占率不同,分为低侵占率组(<50%)和高侵占率组(≥50%),各组分别通过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进行临床随访观察,比较各组术前术后影像学指标(伤椎前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骨折块的椎管侵占率)、术后功能恢复情况(VAS评分、OD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未出现神经功能损伤、感染、螺钉松动或断裂。低侵占率组中,术后3 d、术后1 a与术前影像学指标比较均有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a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a骨折块的椎管侵占率与术后3 d比较有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侵占率组中,术后3 d、术后1 a与术前影像学指标比较均有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a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与术后3 d比较有部分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a骨折块的椎管侵占率与术后3 d比较有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侵占率组和高侵占率组中,术后1 a VAS评分、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可以作为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钉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微创手术 内固定
原文传递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1
作者 贺佐强 王华 +2 位作者 段显亮 赵子豪 张义强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并对患者手术时间、切口平均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对所...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并对患者手术时间、切口平均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和记录手术前、手术后1周、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影像学指标[包括术后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RAVH)]、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疼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临床结果的改善程度。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6.2±7.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68.5±3.8)mL,切口平均长度(11.8±0.9)cm,平均住院时间(10.1±1.2)d。术后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感染、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患者术后一周Cobb角较术前显著改善,RAVH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术后6个月较术后一周及末次随访较术后6个月比较,患者Cobb角略有增加,RAVH略有丢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术后一周、术后一月及末次随访患者JOA评分显著增加,而VAS和ODI评分随时间推移而显著减少,差异在不同时间点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时,可以有效恢复伤椎椎体高度,纠正矢状面后凸Cobb角,恢复脊柱生理曲度,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电磁导航引导经皮椎弓钉固定胸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4
12
作者 祁玉辉 孔鹏 +2 位作者 汲长蛟 樊春阳 张建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895-1898,共4页
[目的]介绍电磁导航引导经皮椎弓钉固定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月30例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应用电磁导航引导经皮椎弓钉固定。采用全身麻醉,取俯卧位,于手术区域尾侧安放磁场发生器,利用... [目的]介绍电磁导航引导经皮椎弓钉固定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月30例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应用电磁导航引导经皮椎弓钉固定。采用全身麻醉,取俯卧位,于手术区域尾侧安放磁场发生器,利用2根克氏针固定患者定位器,安放侧正位导航桥架,依次行侧、正位透视及上传,完成系统匹配。校准导航穿刺针成功后,完成导丝置入,依次经皮置入椎弓钉,再置入双侧棒,紧固钉-棒系统,完成固定。[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神经及血管损伤,平均随访时间(12.1±2.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0.3±0.1),(6.3±0.3),P<0.05]和ODI评分[(3.2±0.6),(40.3±0.8),P<0.05]较术前显著减少。术后1周伤椎后凸Cobb角[(6.4±0.9)°,(23.4±1.6)°,P<0.05]、伤椎前缘压缩率[(3.4±0.5)%,(30.5±2.5)%,P<0.05]均较术前显著减少,随访期间无断钉、断棒、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电磁导航引导经皮椎弓钉固定胸腰椎爆裂骨折,能有效恢复伤椎高度,明显减轻患者症状,医患辐射暴露较少,脊柱稳定性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电磁导航 经皮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术
原文传递
后路经皮椎弓根钉固定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腰段脊柱结核16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何成 邹鸿星 +2 位作者 双峰 杨保良 谌少波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1451-1454,共4页
目的观察后路经皮弓根钉固定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骨一科采用后路经皮弓根钉固定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腰段脊柱结核患者16例,其中持续性腰痛13例,伴有下肢放射痛2例,下肢肌力、感觉减退... 目的观察后路经皮弓根钉固定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骨一科采用后路经皮弓根钉固定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腰段脊柱结核患者16例,其中持续性腰痛13例,伴有下肢放射痛2例,下肢肌力、感觉减退者4例,术前均给予HREZ四联抗结核药治疗两周。术后继续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为3HREZ/9HRE。结果手术时间为150~240 min,平均210 min;术中出血为300~1 000 m L,平均700 m L。Cobb角矫正率为75%。一例术后出现腰丛神经症状,6个月后恢复。一例出现前路切口窦道,行结核杆菌耐药基因检测提示利福平耐药,更换敏感抗结核药后窦道延期愈合。术后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腰痛及下肢放射痛症状明显缓解,下肢肌力、感觉减退者均恢复。至末次随访,均获得骨性融合,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结核复发等情况。结论后路经皮弓根钉固定前椎后联合入路具有创伤小、病灶清除彻底、高融合率等优点,是治疗腰段脊柱结核的一种创新、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病灶清除术 经皮椎弓根钉 固定
下载PDF
滑轮组合式悬吊牵引架辅助复位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立军 罗妙波 +3 位作者 褚武 薛防震 施银辉 胡松朝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滑轮组合式悬吊牵引架辅助复位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2—2018-12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5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28例术前采用滑轮组合式悬吊牵引架复位骨折(观察组),27例... 目的探讨滑轮组合式悬吊牵引架辅助复位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2—2018-12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5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28例术前采用滑轮组合式悬吊牵引架复位骨折(观察组),27例采用垫枕联合腰背伸功能训练复位(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末次随访时伤椎Cobb角及疗效。结果 5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个月。观察组1例出现伤口感染,对照组1例出现伤口感染、1例出现褥疮,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均改善。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末次随访时伤椎Cobb角较对照组小,疗效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术前采用滑轮组合式悬吊牵引架进行骨折椎体复位符合微创理念,可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改善后凸畸形,促进骨折愈合与脊柱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滑轮组合式悬吊牵引架 经皮椎弓根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
15
作者 闫挺 曾俊 +3 位作者 吴超 林旭 胡海刚 钟泽莅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72-1378,共7页
目的对比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技术辅助椎管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传统开放减压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0月—2023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61例单节段腰椎... 目的对比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技术辅助椎管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传统开放减压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0月—2023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61例单节段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5例采用UBE技术辅助椎管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UBE组),36例采用传统后路单侧半椎板开窗减压内固定治疗(开放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骨折节段、致伤原因、AO分型及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节段后凸角、椎管侵占率、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采用VAS评分、ODI及ASIA分级评价临床疗效;行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CT检查,测量节段后凸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及椎管侵占率等影像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硬膜囊、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期间均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两组ASIA分级、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改善,且末次随访时进一步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ASI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UBE组VAS评分及ODI优于开放组(P<0.05)。术后1周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节段后凸角及椎管侵占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节段后凸角较术后1周均有丢失,椎管侵占率则持续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个时间点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爆裂性骨折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椎管减压 经皮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研究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运用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旭坤 温立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第16期26-27,163,共3页
随着我国交通业发展,脊柱骨折近年来呈多发趋势,临床治疗脊柱骨折以手术固定为主,其中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在脊柱骨折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疗效,本研究对脊柱骨折危害、经皮椎弓根钉技术发展历程、手术适应症、手术优势以及手术注意事项进... 随着我国交通业发展,脊柱骨折近年来呈多发趋势,临床治疗脊柱骨折以手术固定为主,其中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在脊柱骨折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疗效,本研究对脊柱骨折危害、经皮椎弓根钉技术发展历程、手术适应症、手术优势以及手术注意事项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脊柱骨折诊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经皮椎弓根钉 内固定 微创外科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蒙 冉伟鹏 李宏键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24期68-71,共4页
脊柱骨折在全身骨折中十分常见,其中胸腰椎骨折最为多见。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通常需要椎管减压,但是对于胸腰椎骨折不合并脊髓损伤,传统开放式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OPSF)是一种行之有效且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治疗方法。在脊柱... 脊柱骨折在全身骨折中十分常见,其中胸腰椎骨折最为多见。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通常需要椎管减压,但是对于胸腰椎骨折不合并脊髓损伤,传统开放式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OPSF)是一种行之有效且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治疗方法。在脊柱外科领域,微创手术是近二十年来兴起的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新方法。脊柱微创手术如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PSF)因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逐渐成为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新方法,并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 微创 内固定术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内固定配合手法闭合复位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可行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强 张敏 +2 位作者 黄志荣 章智华 王高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16期83-85,共3页
目的研究经皮椎弓根内固定和手法闭合复位联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进... 目的研究经皮椎弓根内固定和手法闭合复位联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经皮椎弓根内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手法闭合复位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像学参数、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出血量、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影像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34、2.4901,P〈0.05)。术后,对照组患者中出现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中未出现,除此之外,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手法闭合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明显改善治疗的临床效果,降低患者的VAS评分,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创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手法闭合复位治疗 经皮椎弓根内固定
下载PDF
短节段经皮置钉结合伤椎螺钉固定非融合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杨 林飞跃 尹晓明 《当代医学》 2019年第30期9-11,共3页
目的研究后路短节段经皮置钉结合伤椎螺钉非融合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应用此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26例(AO分型A3/A4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C臂透视次数。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即刻... 目的研究后路短节段经皮置钉结合伤椎螺钉非融合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应用此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26例(AO分型A3/A4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C臂透视次数。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的X线平片上的局部后凸角度(Regionalkyphoticangle,RKA)和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术前、术后7d、末次随访时进行疼痛VAS视觉模拟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对术前、术后7d、末次随访的影像学测量结果和VAS评分及ODI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6例患者共置入160枚经皮椎弓根螺钉,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93±15.2)min,术中出血量(85±18.6)ml,术中C臂透视次数(25±6.2)次。无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前RKA(27.3±3.9)°,术后即刻(3.3±2.6)°,末次随访(4.0±2.8)°;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值(52.3±11.2)%,术后即刻(91.2±5.6)%,末次随访(89.5±6.7)%;术前VAS评分(8.27±1.45)分,术后7d(4.12±1.22)分,末次随访(1.86±1.66)分;术前ODI指数(91.5±2.35)%,术后7d(35.6±3.8)%,末次随访(10.3±1.4)%。术前RKA、伤椎前缘比值与术后即刻、末次随访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7d、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和ODI指数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短节段经皮置钉结合伤椎螺钉非融合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符合微创理念,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 短节段固定 伤椎螺钉 非融合
下载PDF
伤椎置钉与伤椎强化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AO-A型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文硕 祖思源 +6 位作者 王静 王青松 孟春玲 侯艳 张海亭 冯超 孙彦豹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7期683-688,共6页
目的比较伤椎置钉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和伤椎磷酸钙骨水泥强化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AO-A型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21-12诊治的71例AO-A型胸腰段椎体骨折,其中35例采用伤椎置钉联合经皮椎弓根... 目的比较伤椎置钉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和伤椎磷酸钙骨水泥强化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AO-A型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21-12诊治的71例AO-A型胸腰段椎体骨折,其中35例采用伤椎置钉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伤椎置钉组),36例采用伤椎磷酸钙骨水泥强化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伤椎强化组)。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矢状位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结果7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7(15~20)个月。伤椎置钉组总切口长度较伤椎强化组长,手术时间较伤椎强化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置钉组与伤椎强化组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强化组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低于伤椎置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置钉组与伤椎强化组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伤椎强化组Cobb角矫正度、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丢失程度小于伤椎置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置钉与伤椎磷酸钙骨水泥强化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AO-A型胸腰段椎体骨折在术后早期均能够达到骨折良好复位的目的,与伤椎置钉比较,伤椎磷酸钙骨水泥强化的切口更小,手术时间更短,在远期减少伤椎椎体高度降低和Cobb角矫正度丢失方面更有优势,从而更好地缓解疼痛、恢复胸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A型胸腰段椎体骨折 经皮椎弓根钉 内固定 椎体强化 磷酸钙骨水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