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胸小切口封堵与经皮介入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比较 被引量:16
1
作者 卢中 申运华 +4 位作者 严中亚 黄向阳 李春生 李华宝 杨冬妹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9-52,共4页
目的比较经胸微创小切口封堵术与经皮介入封堵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效果及各自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4年8月接受封堵治疗的146例AS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成2组,经胸组(43例)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 目的比较经胸微创小切口封堵术与经皮介入封堵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效果及各自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4年8月接受封堵治疗的146例AS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成2组,经胸组(43例)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微创小切口封堵术,经皮组(103例)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和TEE引导下介入封堵术。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费用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和房间隔缺损断径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小于经胸组(P〈0.05)。经胸组全部封堵成功,经皮组2例封堵失败后转外科急诊手术治疗。两组均无输血及死亡病例。术后1个月复查经TTE测量的左房前后径、左室舒张末内径较术前减小(P均〈0.05),残余分流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右室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两种方法均为微创手术,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单纯继发孔型ASD的治疗。经胸微创小切口封堵方法的成功率高,不需接受射线,适应证更广;而介入封堵方法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费用低,创伤更小,美容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介入封堵术
原文传递
不同术式用于小儿室间隔缺损治疗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开标 刘德欣 李威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介入封堵、直视修补及经右心室微创封堵3种术式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小儿室间隔缺损患儿共180例。其中,行经皮介入封堵术77例,行直视修补术70例,行经右心室... 目的探讨经皮介入封堵、直视修补及经右心室微创封堵3种术式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小儿室间隔缺损患儿共180例。其中,行经皮介入封堵术77例,行直视修补术70例,行经右心室微创封堵术33例,分别设为A、B、C 3组,比较3组患儿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治疗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3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术后主要和次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术式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均安全有效;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儿病情选择合适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介入封堵术 直视修补 经右心室微创封堵 小儿 室间隔缺损
下载PDF
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对合并隐匿性脑卒中或偏头痛患者的近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梁永梅 王霄芳 +6 位作者 叶文倩 上官文 王志远 李强强 杨一妃 李晓雪 金梅 《中国医药》 2022年第9期1335-1337,共3页
目的探讨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对合并隐匿性脑卒中(CS)或偏头痛患者的近中期疗效。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3年10月至2020年12月诊断PFO合并CS或偏头痛的1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接受PFO封堵术治... 目的探讨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对合并隐匿性脑卒中(CS)或偏头痛患者的近中期疗效。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3年10月至2020年12月诊断PFO合并CS或偏头痛的1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接受PFO封堵术治疗。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是否再发脑卒中以及偏头痛是否缓解进行随访。结果189例PFO患者中,合并CS 121例(64.0%),合并偏头痛68例(36.0%)。161例(85.2%)患者PFO封堵成功,28例(14.8%)患者因卵圆孔细小未能成功封堵卵圆孔。围术期均未出现封堵器移位、脱落、栓塞。所有患者无心包填塞、恶性心律失常、死亡等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期间,失访28例,其余161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1个月。103例合并CS患者中,PFO封堵成功患者再发脑卒中比例明显低于未封堵成功患者[0(0/90)比15.4%(2/13)](χ^(2)=7.414,P=0.006)。58例合并偏头痛患者中,PFO封堵成功患者偏头痛未缓解比例与未封堵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8%(22/47)比36.4%(4/11)](χ^(2)=0.580,P=0.446)。结论PFO封堵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对合并CS患者的疗效确切,对合并偏头痛的患者可能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隐匿性卒中 偏头痛 经皮介入封堵
下载PDF
卵圆孔解剖特征对经皮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的影响
4
作者 李炜杰 蒋威 +3 位作者 温健恒 许兆延 杨希立 胡晖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21-425,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介入封堵术中影响通过PFO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在我院确诊PFO并行经皮介入封堵术患者183例,收集患者的基本特征、经食管心脏超声心动图、经胸右心声学造影(transthroracic contrast ... 目的:探讨经皮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介入封堵术中影响通过PFO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在我院确诊PFO并行经皮介入封堵术患者183例,收集患者的基本特征、经食管心脏超声心动图、经胸右心声学造影(transthroracic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cTTE)、术中血流动力学等参数。以导管通过PFO时间60s为截点,将患者分成容易通过组和非容易通过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通过PFO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容易通过组的左心房面开口[(1.4±0.8)mmvs(0.8±0.6)mm]和右心房面开口[(1.9±1.6)mmvs(0.9±0.6)mm]均显著大于非容易通过组(均P<0.05)。静息状态和VALSAVA状态下两组患者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shunt,RLS)等级构成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隧道长度、术中心率、血压、肺动脉压力等参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ALSAVA状态RLS≥2级是经皮介入封堵术中影响PFO通过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59,95%CI:7.61~131.17,P<0.01)。结论:cTTE评估的RLS等级作为独立影响因子预测介入封堵术中通过PFO的难易程度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经皮介入封堵术 经胸右心声学造影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左室瘘的经皮介入封堵治疗 被引量:2
5
作者 徐亮 徐仲英 +7 位作者 金敬琳 李晓枫 郑凯 王翔 张戈军 胡海波 潘湘斌 王巍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左室瘘(CALVF)经皮介入封堵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中心就诊的4例CALVF患者,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20~37岁,平均(30.0±7.3)岁。通过体格检查、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左室瘘(CALVF)经皮介入封堵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中心就诊的4例CALVF患者,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20~37岁,平均(30.0±7.3)岁。通过体格检查、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对其CALVF进行经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左室瘘封堵术。术后随访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等6~12个月。结果 4例患者中累及右冠状动脉3例,左冠状动脉回旋支1例,远端均与左心室交通,且均可见粗大迂曲瘘管,瘘管最宽直径18~40 mm,平均(26.5±10.0)mm。瘘口直径7~19 mm,平均(12.0±5.1)mm。4例患者均建立右肱动脉和右股动脉通道,经股动脉置入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对CALVF进行封堵治疗,成功率100%。随访6~12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瘘管和瘘口粗大的CALVF患者,经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瘘封堵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左室瘘 经皮介入封堵治疗 瘘管 瘘口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评价房间隔缺损经皮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燕 李东野 +4 位作者 韩建明 张洁 郭杨 李洪娥 张淑琴 《职业与健康》 CAS 2009年第12期1326-1328,共3页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系统评价房间隔缺损(ASD)经皮介入封堵术前后右心形态及功能的改变。方法对实施ASD经皮介入封堵术患者术前术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右心几何形态及血流动力学、三尖瓣环运动速度方面的改变。结果...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系统评价房间隔缺损(ASD)经皮介入封堵术前后右心形态及功能的改变。方法对实施ASD经皮介入封堵术患者术前术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右心几何形态及血流动力学、三尖瓣环运动速度方面的改变。结果患者手术前后右心几何形态、血流动力学、三尖瓣环运动速度均有明显变化,术后1 d与术前1 d比较及术后3个月与术后1 d和术前1 d各测定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经皮介入封堵为中央型ASD有效的根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房间隔缺损 经皮介入封堵术
原文传递
肺体循环血量比在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介入术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钟熠 刘晓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7-601,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行介入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流动力学及心脏超声指标,探讨该类患者中肺体循环血量比(pulmonary to systemic flow ra... 目的:对比分析行介入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流动力学及心脏超声指标,探讨该类患者中肺体循环血量比(pulmonary to systemic flow ratio,Qp/Qs)与介入术后肺动脉压力改变、心脏结构恢复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行介入封堵术的PDA合并PAH患者33例,根据术前Qp/Qs分为Qp/Qs≥2.5组(A组)及Qp/Qs<2.5组(B组),采集术前术后2组心导管检查获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记录术前术后随访的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结果,对2组进行组内及组间对比分析。结果:①术前2组间肺动脉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of pulmonary artery,sPAP)及肺动脉平均压(mean pressure of pulmonary artery,mPAP)无差异,术后即刻A组的sPAP及mPAP均低于B组。②A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index,LVEDDI)、左心房内径指数(left atrial diameter index,LAI)、肺动脉内径指数(pulmonary artery diameter index,PAI)在术后48 h、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均较术前降低,B组仅PAI、LVEDDI在术后3个月较术前降低;术前2组间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righ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index,RVEDDI)无差异,术后3个月A组低于B组。③5例术后即刻残留重度PAH患者均发生于B组。其中1例患者靶向药物治疗效果显著。结论:①对于合并重度PAH的PDA患者,Qp/Qs比值越大,术后肺动脉压力、心脏结构恢复越明显。②Qp/Qs对该类患者术后即刻残留重度PAH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重度肺动脉高压 肺体循环血量比值 经皮介入封堵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胸封堵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肌重构的影响
8
作者 程灵娜 王丹 《微创医学》 2021年第3期337-340,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胸封堵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9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39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经皮介入封堵术,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经胸封堵手术。记...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胸封堵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9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39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经皮介入封堵术,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经胸封堵手术。记录两组患儿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长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观察术前、术后3个月心肌重构及随访1年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成功率(98.04%)高于对照组(82.05%),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与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左心室内径(LVD)、左心房内径(LAD)、右心房内径(RAD)及右心室内径(RVD)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封堵器脱落、残余分流、心包积液等不良预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相比于经皮介入封堵术,超声引导下经胸封堵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更优,不仅能改善患儿心肌重构,而且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此外还能缩短住院时长,对于改善预后也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超声引导 经胸封堵手术 经皮介入封堵术 心肌重构 预后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房间隔缺损经皮介入术后右心重构差异
9
作者 郑然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11期846-848,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房间隔缺损(AsD)经皮介入术后右心形态重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导管介入治疗ASD91例患者的年龄、ASD大小,以及有无发生肺动脉高压(PAH)等资料,并对术前3d及术后3d、3个月、6-12个月做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房间隔缺损(AsD)经皮介入术后右心形态重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导管介入治疗ASD91例患者的年龄、ASD大小,以及有无发生肺动脉高压(PAH)等资料,并对术前3d及术后3d、3个月、6-12个月做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介入术后ASD患者右心均有恢复,但≥40岁组术后3d至12个月右心大小无进一步的缩小。结论40岁前对ASD纠治右心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经皮介入封堵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肌重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