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63
1
作者 黄克伦 滕红林 +3 位作者 朱旻宇 王靖 李驰 王宇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分析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探讨如何避免椎间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5例,女47... 目的:分析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探讨如何避免椎间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5例,女47例;平均年龄42.9岁;L3,4突出6例,L4,5突出68例,L5S1突出58例。统计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各类并发症发生原因。结果:132例患者中,术中发生硬膜损伤1例(硬膜与髓核粘连),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术后肌力感觉较术前无下降,创口愈合良好;术中减压不满意立即改为开放手术2例,为伴有椎间孔狭窄及髓核粘连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短期(3个月)内复发2例,术后髓核残留3例,均通过翻修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术后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经询问原有心脏病史。术中发生高脑脊液压2例。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学习曲线陡峭,初学者在开始椎间孔镜手术前,必须有一定的开放手术经验,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在熟悉解剖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前提下,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 椎间盘移位 并发症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50
2
作者 赵锡武 韩康 +5 位作者 刘鑫 孙焕科 荣辉 于兴胜 刘通 赵廷宝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14期2692-2695,2706,共5页
目的:探讨和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经皮椎间孔镜或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患者192例,其中118例给予经皮椎间孔... 目的:探讨和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经皮椎间孔镜或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患者192例,其中118例给予经皮椎间孔镜治疗(PELD组),74例给予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对照)。结合随访资料,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后的VAS疼痛评分、Mac Nab疗效、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及住院时间、费用、手术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Mac Nab疗效、总费用、手术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PELD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降低或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微创脊柱外科技术,能够在保证良好疗效的前提下,明显减少出血及并发症,在临床工作中可以进一步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 开窗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原文传递
可视化椎间孔镜技术与纤维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32
3
作者 徐峰 李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0-335,共6页
目的 :比较可视化椎间孔镜技术(可视化经皮经椎间孔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visualization of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VPTED)与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侧隐窝狭... 目的 :比较可视化椎间孔镜技术(可视化经皮经椎间孔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visualization of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VPTED)与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49例单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21例接受VPTED治疗,28例接受MED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估手术疗效,应用Oswestry功能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临床疗效,末次随访行改良Mac Nab标准评估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男女比例、随访时间、腰痛症状、肌力减退、感觉障碍及腱反射、突出节段(L3/4、L4/5、L5/S1)等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内术后与术前VAS、ODI评分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间点组间比较VAS、OD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VPTED组手术切口长度(0.78±0.06cm)较MED组(1.95±0.12cm)小,手术时间(87.51±30.46min)较MED组(47.53±13.61min)长,透视次数(15.86±2.66)较MED组(2.18±0.38)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 Nab标准评估疗效,VPTED组优17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5.24%;MED组优22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2.86%,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视化椎间孔镜技术与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近期疗效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椎间盘镜 微创技术
下载PDF
经皮腰椎内窥镜下手术麻醉方案选择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祝斌 刘晓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69-1072,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局部浸润麻醉方法对经皮腰椎内窥镜下手术中疼痛的控制效果。方法 :2015年2月~2015年6月在我院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的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A组麻醉方法为浓度1%的利... 目的 :探讨不同局部浸润麻醉方法对经皮腰椎内窥镜下手术中疼痛的控制效果。方法 :2015年2月~2015年6月在我院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的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A组麻醉方法为浓度1%的利多卡因稀释溶液局部浸润麻醉;B组为在A组的基础上加入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00mg局部浸润麻醉并在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0.05mg及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8mg。采用椎间孔成形期VAS评分、纤维环操作期VAS评分、术后即刻及术后24h再手术意愿评估术中疼痛控制效果。结果:共82例患者纳入研究,A组42例,B组40例。椎间孔成形期B组在平均疼痛VAS评分(1.1±0.9)及峰值疼痛VAS评分(1.3±0.9)上都显著低于A组(3.2±2.4及5.1±2.3)。纤维环相关操作期两组间平均疼痛VAS评分和峰值VAS评分无显著差异。B组术后即刻再手术意愿显著高于A组(95.0%∶71.4%),术后24h两组再手术意愿无显著差异(97.5%∶97.6%)。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麻醉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采用利多卡因及罗哌卡因混合局麻联合静脉芬太尼镇痛的麻醉方案在不增加手术风险的前提下可显著改善腰椎内镜手术术中疼痛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麻醉 疼痛控制 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PDF
PELD与MED治疗内镜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6
5
作者 伍搏宇 康辉 +2 位作者 徐峰 熊承杰 谭林英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与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内镜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3月~2017年10月行PELD和MED手术的内镜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7例,其中PELD...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与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内镜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3月~2017年10月行PELD和MED手术的内镜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7例,其中PELD 30例,MED 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及费用。采用VAS评分、ODI评分、改良MacNab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ELD组出血量较MED组少,切口长度较MED组短,而透视次数较MED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在术后3 d时PELD组腰痛VAS评分、ODI评分优于MED组(P<0.05),腿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前、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Nab评分评价疗效,PELD组优22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00%;MED组优22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2.59%;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微创手术方式均能有效地治疗PELD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PELD在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早期缓解患者腰痛方面具有优势,MED术中透视次数相对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 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ED)
原文传递
椎间孔一次成形技术在腰椎脊柱内镜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龙付 胡玉华 +3 位作者 贺林伸 王凯 夏盈海 王佳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0-563,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椎间孔一次成形技术在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LD)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术中技巧。[方法]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64例的PELD手术中应用椎间孔一次成形技术,患者平均年龄42.4岁(19~72岁)。术中采用1根直径2.0 mm克... [目的]回顾性分析椎间孔一次成形技术在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LD)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术中技巧。[方法]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64例的PELD手术中应用椎间孔一次成形技术,患者平均年龄42.4岁(19~72岁)。术中采用1根直径2.0 mm克氏针作为穿刺针,并直接用直径6.3 mm环锯对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进行一次成形,扩大椎间孔。[结果]所有患者顺利接受手术,手术时间平均(99.32±15.54)min,术中透视次数平均为(8.00±2.14)次。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23个月(6~15个月)。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至末次随访时疗效与术后第1 d相当,优良率93.75%。[结论]在PELD术中应用椎间孔一次成形技术,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既简化了手术过程,又减少了放射暴露,适合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一次性椎间孔成形
原文传递
经皮椎间孔镜与椎间盘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唐谨 李莹 +5 位作者 吴从俊 刘鏐 张同会 鲁齐林 陈思 李俊杰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3-28,共6页
目的:系统分析并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手术(PELD)与椎间盘镜手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万方、维普期刊网、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 目的:系统分析并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手术(PELD)与椎间盘镜手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万方、维普期刊网、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PubMed,EMbase,Elsevier数据库,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治疗单阶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6年8月20日,收集关于PELD和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检索、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篇文献,共379例受试者,其中男218例,女161例;PELD组202例,MED组17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MED组相比,PELD组术中出血量少(MD=-59.00,95%CI(-88.07,-29.92),P <0.00 001),术后下地时间早(MD=-5.02,95%CI(-5.20,-4.83),P<0.000 01),手术时间长(MD=16.99,95%CI(5.99,27.99),P<0.000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VSA评分(SMD=0.04,95%CI(-0.20,0.28),P=0.76)及JOA评分(SMD=0.20,95%CI(-0.12,0.52),P=0.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ELD和MED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治疗方式,PELD较MED对组织损伤更小,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更快,更具有微创优势,但其学习曲线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 椎间盘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重度脱垂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松 张为 +3 位作者 索世琪 李成立 董晓辉 付治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748-1752,共5页
[目的]评估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重度脱垂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8年1月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36例重度脱垂移位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总结患者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36... [目的]评估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重度脱垂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8年1月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36例重度脱垂移位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总结患者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术中和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18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36例患者的VAS和ODI评分显著减少,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结果优良率随时间推移显著增加(P<0.05)。影像方面,术后影像显示关节突腹侧和椎体后上缘部分骨质被磨除,相应的椎体无骨折,未见椎间不稳。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椎MRI复查与术前相比,显示椎管减压彻底,手术节段无复发。[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可有效治疗重度脱垂移位型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重度脱垂移位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上椎弓根切迹
原文传递
经皮内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与椎管狭窄的比较 被引量:9
9
作者 曾祥超 黄鹏 +5 位作者 张西峰 陈锦旭 李宁 黄良诚 车路阳 王岩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针对脊柱经皮内镜减压(PELD)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对2014年6月起,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使用脊柱PELD技术治疗的连续3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组)患者、3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 目的针对脊柱经皮内镜减压(PELD)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对2014年6月起,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使用脊柱PELD技术治疗的连续3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组)患者、3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通过VAS、ODI评分及Mac Nab评定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通过分别对腰椎间盘突出组与腰椎管狭窄组的组内术前与术后VAS、ODI评分进行比较,两组术后[(2.30±1.12)分和(0.93±1.07)分vs(2.63±1.32)分和(1.43±1.78)分、(16.88±6.40)分和(17.33±6.31)分vs(18.33±12.24)分和(16.03±12.91)分]VAS、ODI评分较术前[(8.40±1.43)分vs(7.43±1.76)分、(59.13±11.62)分vs(51.53±10.81)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突出组的术后3个月随访时恢复较腰椎管狭窄组更显著[(41.80±14.71)分vs(33.20±9.48)分,P<0.05],但术后12个月随访时两者康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c Nab标准,末次随访时腰椎间盘突出组与腰椎管狭窄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6.7%、76.7%。腰椎管狭窄组有1例转为开放手术。结论术后3个月随访时,PELD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组的效果优于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组,但术后12个月随访时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PELD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症 老年
原文传递
椎间孔镜治疗椎间隙塌陷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预防出口神经根损伤的措施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莹 唐谨 +3 位作者 吴从俊 谢维 鲁齐林 李绪贵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侧路椎间孔镜对椎间隙塌陷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避免出口神经根损伤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行侧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椎间隙塌陷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7例,观察并比较术中、术... 目的分析侧路椎间孔镜对椎间隙塌陷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避免出口神经根损伤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行侧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椎间隙塌陷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7例,观察并比较术中、术后出口根并发症,术前、术后24 h、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等指标。结果10例(L_(3/4)1例,L_(4/5)5例,L_(5)/S_(1)4例)患者在穿刺、置管过程中出现明显出口根刺激症状(术侧下肢疼痛和/或麻木),2例患者(L_(4/5)1例,L_(5)/S_(1)1例)出现出口根支配区域感觉障碍,3例患者(均为L_(5)/S_(1))出现肌力下降,1例患者末次随访(术后1年)肌力仍未完全恢复。术后腰腿痛VAS、JOA、ODI明显改善(P<0.001)。结论对于椎间隙塌陷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穿刺置管过程中,出口根刺激/损伤风险增大。术前认真评估,术中轻柔操作,注意与患者交流,避免粗暴操作,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口神经根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路椎间孔镜 椎间隙塌陷 腰椎间盘突出症 出口神经根 损伤
下载PDF
侧路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中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7
11
作者 白金柱 洪毅 +7 位作者 张军卫 唐和虎 李想 王方永 吕振 刘舒佳 陈世铮 刘介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90-794,共5页
[目的]探讨侧路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后6年以上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6月通过侧路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后随访6年以上的42例患者。男24例,女18例,平均年龄(48.56±6.34)岁,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腰椎管狭窄... [目的]探讨侧路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后6年以上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6月通过侧路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后随访6年以上的42例患者。男24例,女18例,平均年龄(48.56±6.34)岁,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腰椎管狭窄症5例。均行俯卧位单节段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手术治疗。观察术前、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直腿抬高试验角度、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McNab优良率;影像观察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和节段稳定性。[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手术,术中无硬膜撕裂、神经根损伤发生,术后无感染发生。随访75~93个月,平均(82.75±5.52)个月。2例患者(4.76%)接受了翻修术,均在术后3个月内;1例YESS患者因腿痛缓解不满意,行同节段椎间孔镜TESSYS翻修;另1例患者因复发并腰痛行手术节段及下位节段腰椎融合术。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42例患者直腿抬高试验角度显著增加(P<0.05),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腰椎JOA评分显著提高(P<0.05),ODI评分显著减少(P<0.05)。按McNab标准,临床优良率术后6个月为83.33%,末次随访时为85.71%。影像方面,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为术前的(84.52±5.66)%,动力位影像未见腰椎不稳征象。[结论]侧路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后不仅术后6个月时的近期疗效良好,6年以上随访的中期疗效亦保持良好。术后6年以上虽有椎间隙高度轻度下降,但无手术节段失稳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随访 中期疗效
原文传递
腰椎减压术治疗腰膝综合征的疗效
12
作者 刘侃 马涉 +3 位作者 于栋 顾树明 方心 刘恒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5-458,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减压手术治疗腰膝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1月腰椎减压治疗35例腰膝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脑脊液漏、过敏反应、胃肠道不适等症状出... [目的]探讨腰椎减压手术治疗腰膝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1月腰椎减压治疗35例腰膝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脑脊液漏、过敏反应、胃肠道不适等症状出现。全部患者平均随访(5.2±1.6)个月。随术前,术后1周,术后1、3个月的时间推移,患者下肢放射痛VAS评分[(6.2±1.0),(2.4±0.7),(1.1±0.7),(0.5±0.7),P<0.001]、膝关节周围疼痛VAS评分[(5.1±1.1),(2.1±1.1),(1.2±0.7),(0.9±0.9),P<0.001]、WOMAC评分[(51.1±9.5),(31.5±6.6),(16.9±4.0),(10.3±3.7),P<0.001]均显著降低,而JOA评分[(9.2±2.1),(21.3±1.8),(23.5±1.7),(24.6±1.9),P<0.001]和Lysholm评分[(55.8±9.8),(72.3±7.3),(77.9±6.2),(85.3±3.9),P<0.001]均显著增加。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椎管面积显著增加[(151.9±37.2)mm2,(180.3±34.9)mm2,P=0.002]。[结论]腰膝综合征行腰椎减压手术治疗后,患者下肢放射痛、膝关节周围疼痛明显减轻,腰椎及膝关节功能、椎管面积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膝综合征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
原文传递
局麻联合骶管麻醉在腰椎内窥镜手术中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6
13
作者 宋通渠 王宪峰 +4 位作者 李晶晶 吴从友 马超 李益明 李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570-1574,共5页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联合骶管麻醉在经皮腰椎内窥镜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本院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5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局麻组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联合...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联合骶管麻醉在经皮腰椎内窥镜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本院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5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局麻组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联合组为在局麻组的基础上术前10 min行骶管麻醉。记录导针刺破皮肤软组织扩开期(T1)、椎间孔成形期(T2)、纤维环及后纵韧带操作期(T3)、神经根松解髓核取出期(T4)各时段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采用Likert五分量表法评价患者对术中疼痛的体验。[结果]局麻组有2例术中在椎间孔成形时因疼痛临时增加静脉强化麻醉完成手术。联合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增加镇痛药物,术后有1例出现尿潴留,经导尿治疗24 h后恢复。两组患者T1期VAS、MAP及H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T2、T3和T4期VAS、MAP及HR评分均低于局麻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各时点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麻组的局麻体验评价选择好和很好的仅占36.00%,而联合组占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麻醉联合骶管麻醉方案在不增加手术风险的前提下可显著改善腰椎内镜椎管内操作的疼痛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骶管麻醉 疼痛控制
原文传递
中药内服配合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胡伟雄 林涌鹏 +2 位作者 王穗林 林锐 陈博来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1040-1044,共5页
【目的】探讨自拟健腰通络方联合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手术指征的风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PELD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自拟健腰通络方联合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手术指征的风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PELD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健腰通络方治疗,疗程为14 d,并随访3个月。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14 d及术后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腰椎疾患评分的变化情况,并于术后3个月评价2组患者改良MacNab疗效。【结果】(1)术后1 d、14 d和3个月,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在术后14 d和3个月对VAS评分的降低作用和对JOA评分的提高作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术后1 d的VAS评分和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个月,治疗组改良MacNab疗效的优良率为96.0%(48/50),对照组为94.0%(47/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腰通络方联合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近期疗效确切,既有健腰通络祛痹之功效,又能快速缓解神经压迫,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健腰通络方 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ld)
原文传递
经皮内镜腰神经根减压术后疼痛症状改善进展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良诚 郭燕梅 +7 位作者 李宁 陈锦旭 曾祥超 车路阳 郭清华 薛大鹏 张西峰 黄鹏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5期257-261,共5页
目的观察评估经皮脊柱内镜腰神经根减压术(PELD)术后腰腿疼痛症状的早期改善进展。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连续93例中84例PELD治疗腰背痛及神经根性疼痛症状的患者,前瞻性记录术后12周(各1周1次)的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 目的观察评估经皮脊柱内镜腰神经根减压术(PELD)术后腰腿疼痛症状的早期改善进展。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连续93例中84例PELD治疗腰背痛及神经根性疼痛症状的患者,前瞻性记录术后12周(各1周1次)的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下肢痛VAS,观察评估两种疼痛症状的改善进展并比较两者的改善度,用术后12周时腰背痛及下肢痛VAS、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和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腰背痛症状术后VAS评分相邻两周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痛症状术后VAS评分的术后2周与术后1周比较[(2.96±1.97)分vs(2.10±1.29)分]、术后4周与术后3周比较[(2.04±1.62)分vs(2.46±1.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下相邻两周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痛术后12周VAS改善度与腰背痛VAS改善度比较[(6.64±1.47)分vs(3.36±1.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时ODI、腰背痛VAS、下肢痛VAS均较术前显著降低[(12.82±6.39)分vs(53.64±11.73)分、(1.16±1.06)分vs(4.52±0.65)分、(1.29±1.30)分vs(7.93±0.81)分],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优良率为86%。结论 PELD术后早期12周,腰背痛的症状改善平稳,下肢痛的症状改善在术后2周、术后3周出现波动,下肢痛症状比腰背痛症状改善更快,手术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痛 神经根性病变 改善进展 经皮脊柱内镜 减压术
原文传递
经皮内镜治疗重度肥胖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梁亮科 禤天航 +4 位作者 曹正霖 关宏刚 王鹏 霍智铭 陈超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第6期759-761,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重度肥胖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接受经皮内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对照组患者接受椎板开窗内固定融合术(PLIF),两...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重度肥胖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接受经皮内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对照组患者接受椎板开窗内固定融合术(PLIF),两组患者在治疗后采用腿痛VAS、背痛VAS评分及改良型MacNab标准评价其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的腿痛VAS、改良MacNab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在背痛VAS评分、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失血量及住院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 PELD与PLIF均是治疗重度肥胖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段。但前者治疗该病更具微创性,术后腰痛症状出现几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重度肥胖 经皮内镜下髓核摘除术 内固定融合术 微创手术
下载PDF
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经皮内镜手术术中腰痛的关系
17
作者 黄良诚 刘亦恒 黄鹏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968-970,976,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经皮内镜手术(PELD)中腰痛与切除钙化型腰椎间盘的关系。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骨科2019-01至2021-12局麻下采取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1例,以术前CT影像资料中突出间盘钙化与否分为钙化组和非钙化组,当术中钳夹或电凝... 目的探讨腰椎经皮内镜手术(PELD)中腰痛与切除钙化型腰椎间盘的关系。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骨科2019-01至2021-12局麻下采取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1例,以术前CT影像资料中突出间盘钙化与否分为钙化组和非钙化组,当术中钳夹或电凝处理突出的退变间盘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腰痛的平均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术中腰痛VAS,并用改良Macnab评定优良率来比较术中满意度。结果钙化组钳夹VAS为(4.86±1.29)分,非钙化组钳夹VAS为(1.13±0.72)分;钙化组电凝VAS为(5.43±1.74)分,非钙化组电凝VAS为(2.07±1.9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满意度Macnab评级优良率,非钙化组高于钙化组(86.67%vs.6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LD术中处理钙化间盘可能诱发患者剧烈腰痛无法耐受手术,间盘的钙化变性可能是下腰痛的诱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钙化 腰椎经皮内镜髓核切除术 腰痛 术中
下载PDF
改良Pfirrmann分级评估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18
作者 姜晓涵 李石耀 孙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31-839,共9页
目的:评价改良Pfirrmann分级在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术后疗效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疼痛科2020年11月... 目的:评价改良Pfirrmann分级在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术后疗效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疼痛科2020年11月至2022年8月接受PELD治疗的252例LDH病人信息,术前按责任间盘改良Pfirrmann分级分为高分级组(A组)114例和低分级组(B组)138例。经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平衡两组病人的基线资料差异后,对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7天、1、3、6个月的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及改良Mac Nab优良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术后各时间点NRS评分、ODI评分及PSQ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7天、1、3、6个月B组NR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A组;术后1、3、6个月B组PSQI评分均低于A组;术后7天、1、3、6个月B组的改良Mac Nab优良率均高于A组。结论: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与PELD治疗LDH的疗效具有相关性。这对术前病人的合理选择、术后疗效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Pfirrmann分级 倾向性评分匹配 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全麻下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的优势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星 万趸 +6 位作者 熊小明 石华刚 邓轩赓 顾韬 宋偲茂 侯伟 李庆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757-1760,共4页
[目的]评价全麻下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LD)的优势。[方法]2018年6月~2019年6月,共75例拟行PELD的患者纳入本研究,依据医患沟通分为两组。其中,39例采用全麻下PELD,36例采用局麻下PELD。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满意度、焦虑状态... [目的]评价全麻下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LD)的优势。[方法]2018年6月~2019年6月,共75例拟行PELD的患者纳入本研究,依据医患沟通分为两组。其中,39例采用全麻下PELD,36例采用局麻下PELD。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满意度、焦虑状态、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全麻组手术时间长于局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麻醉效果、BAI量表焦虑状况评定、Likert 5点量表麻醉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局麻组(P<0.05);总不良反应率全麻组为7.69%,局麻组为27.78%。随访6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和ODI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局麻相比较,全麻下PELD具有提高患者手术舒适度,减少焦虑与恐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全麻 局麻
原文传递
不同手术节段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玉宝 徐执扬 +1 位作者 王洁颖 刘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6期14869-14874,共6页
为评价不同手术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的临床效果,通过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6月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骨科收治行PELD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 为评价不同手术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的临床效果,通过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6月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骨科收治行PELD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的方法,研究不同手术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PELD的临床效果。根据不同手术节段,分为3组:A组为L2-3和L3-4,B组为L4-5,C组为L5-S1。所有患者行单节段PELD手术。术前、术后3 d、3个月和6个月通过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表明:A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最小,病程、住院时间和随访时间最短,Pfirrmann分级Ⅲ级占68.8%;而C组Ⅳ级占48.0%,但是,三组患者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A组均为椎间孔入路,B组绝大部分为椎间孔入路(90.3%);而C组以椎板间入路为主(68.0%)。与其他两组相比,C组手术时间长(P<0.05),出血量多(Ρ<0.05)。A组没有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也没有术后复发病例,而C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2.0%)最高,复发概率(4.0%)也最高,B组居于两者之间(6.4%和3.2%);但是并没有统计学差异。尽管C组患者术后ODI评分得到很大改善,但是不如其他两组明显(Ρ<0.05),尤其是术后3个月ODI评分高于其他两组(Ρ分别为0.039和0.028)。术后6个月C组ODI评分仍然高于其他两组,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Ρ>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评价标准,总体优良率为95.9%,三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Ρ>0.05)。可见不同椎间隙水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PELD术后临床效果不同,L5-S1手术时间相对长,出血量相对多,并发症发生率相对高,且术后ODI评分改善不如其他两组明显,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周密术前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节段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