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3D打印辅助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3D-PCP)与传统外侧L形延长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36例老年骨质...目的比较3D打印辅助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3D-PCP)与传统外侧L形延长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3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3D-PCP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73.0±3.4)岁。ORIF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71.4±2.6)岁。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拆线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2 d和术后1年手术部位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1个月和1年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术后2 d和术后1年跟骨影像学参数(Böhler角、Gissane角、跟骨轴长、宽度、高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14~18个月(平均15.6个月)随访。与ORIF组相比,3D-PCP组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间短、拆线时间早、下地负重时间早,术后2 d VAS评分低,术后1个月AOFAS的踝-后足评分高,但术中透视次数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2 d VAS评分低于术前,术后1年VAS评分低于术后2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AOFAS的踝-后足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ORIF组术后1年AOFAS的踝-后足评分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D-PCP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间术后1年VAS评分、AOFAS的踝-后足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影像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D-PC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虽增加术中透视次数,但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切口愈合快、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补肾健骨汤联合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老年OVCF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7例。两组均行PKP,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补肾健骨汤,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折愈合情况(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骨密度[腰椎正位(L2-4)、右股骨颈]、疼痛及功能障碍(VAS及ODI)、疾病相关因子[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瘦素(Leptin)、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ligand of 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ANKL)],并于治疗后3个月随访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老年OVCF患者治疗后伤椎前缘高度明显升高,后凸Cobb角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伤椎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老年OVCF患者股骨颈及腰椎正位(L2-4)骨密度均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右股骨颈及腰椎正位(L2-4)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老年OVCF患者VAS及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VAS、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老年OVCF患者RANKL、Lepti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OPG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血清RANKL、Leptin水平低于对照组,OP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随访,对照组有效率为76.60%,试验组有效率为93.6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骨汤联合PKP用于老年OVCF患者,可改善骨密度、缓解疼痛、恢复腰椎功能,可能与调节OPg,RANKL、Leptin水平有关。
文摘目的比较3D打印辅助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3D-PCP)与传统外侧L形延长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3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3D-PCP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73.0±3.4)岁。ORIF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71.4±2.6)岁。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拆线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2 d和术后1年手术部位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1个月和1年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术后2 d和术后1年跟骨影像学参数(Böhler角、Gissane角、跟骨轴长、宽度、高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14~18个月(平均15.6个月)随访。与ORIF组相比,3D-PCP组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间短、拆线时间早、下地负重时间早,术后2 d VAS评分低,术后1个月AOFAS的踝-后足评分高,但术中透视次数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2 d VAS评分低于术前,术后1年VAS评分低于术后2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AOFAS的踝-后足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ORIF组术后1年AOFAS的踝-后足评分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D-PCP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间术后1年VAS评分、AOFAS的踝-后足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影像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D-PC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虽增加术中透视次数,但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切口愈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