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CT扫描成像技术在特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机理研究中的应用——以西峰油田庄19井区长8_2储层为例 被引量:114
1
作者 孙卫 史成恩 +1 位作者 赵惊蛰 赵蕾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5-779,i0009-i0010,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河流-湖泊三角洲相砂岩储层物性受沉积—埋藏—成岩等因素控制。特低渗透储层具有其独特的微观孔隙结构和渗流机理。应用X-CT扫描成像实验技术进行砂岩岩心微观孔隙结构水驱油驱替实验,通过CT扫描切片图像观...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河流-湖泊三角洲相砂岩储层物性受沉积—埋藏—成岩等因素控制。特低渗透储层具有其独特的微观孔隙结构和渗流机理。应用X-CT扫描成像实验技术进行砂岩岩心微观孔隙结构水驱油驱替实验,通过CT扫描切片图像观察分析了注入水微观驱替渗流机理及不同注入压力下的水驱油效率变化分布规律(实验岩心的水驱油效率最高为62%,最低为42%,平均为51.6%),定量评价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实验表明低孔、低渗和储层微观双重孔隙结构是造成注入水启动压力、水驱油效率差异大的根本原因;而较强的微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是造成注入水波及效率不高、水驱油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CT成像 特低渗储层 微观孔隙结构 渗流机理 非均质性 启动压力 水驱油效率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产水机理与开发对策 被引量:68
2
作者 叶礼友 高树生 +4 位作者 杨洪志 熊伟 胡志明 刘华勋 杜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46,共6页
为认清致密砂岩气藏的渗流规律、揭示其储层产水机理、寻求有效的开发对策,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致密砂岩气藏储层渗流机理复杂,表现在:储层原始含水饱和度主要受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控制;在气水互封状态下,气体弹性膨胀推动部... 为认清致密砂岩气藏的渗流规律、揭示其储层产水机理、寻求有效的开发对策,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致密砂岩气藏储层渗流机理复杂,表现在:储层原始含水饱和度主要受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控制;在气水互封状态下,气体弹性膨胀推动部分束缚水转化为可动水,可动水饱和度能有效表征储层水相可动性;储层水相对气相渗流能力影响显著,含水条件下气体渗流存在闽压梯度,其主要受储层物性与含水饱和度的控制,阚压效应导致单井控制范围减小,储量动用程度降低;气、水两相渗流能力受压力梯度的影响。进而基于对致密砂岩气藏产水机理和渗流机理的认识,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开发对策:①在明确储层可动水饱和度的基础上,评价储层产水风险,优选井位及开发层位,降低气井产水风险,提高单井产能;②采用压裂水平井开发,增加泄流面积,减小生产压差,延长无水或低水采气期;③合理配产,降低生产压差,预防或控制产水量;④强化排水采气,提高生产效果。上述技术措施为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和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的有效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藏 渗流机理 可动水 阈压效应 开发对策 压裂水平井 合理配产 排水采气
下载PDF
注水开发中粘土矿物及其岩石敏感性的演化模式 被引量:63
3
作者 彭仕宓 尹旭 +3 位作者 张继春 李建敏 任继波 王凤刚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1-75,共5页
以华北油田主力砂岩油藏中4种典型沉积相类型的储集砂体为例,探讨了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储集层岩石属性的微观变化。通过大量岩心样品的室内驱替模拟注水试验,探讨了储集层岩石粘土矿物成分、含量及组合特征的定量演化模式,分析了这种... 以华北油田主力砂岩油藏中4种典型沉积相类型的储集砂体为例,探讨了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储集层岩石属性的微观变化。通过大量岩心样品的室内驱替模拟注水试验,探讨了储集层岩石粘土矿物成分、含量及组合特征的定量演化模式,分析了这种演化所引起储层岩石孔隙结构、敏感性、润湿性、渗流机理变化的特点及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驱过程的一系列演化,特别是岩石润湿性的亲水性加强,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高油藏水驱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油藏 水驱开发 粘土矿物 敏感性 孔隙结构 渗流机理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6
4
作者 束青林 郭迎春 +2 位作者 孙志刚 丛国林 徐永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64,共7页
胜利油区特低渗透油藏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储量丰度低、孔喉细小,开发中存在单井液量低、有效驱替难、技术经济井距难以确定等问题,为此,从微观和宏观上研究了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深化了特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机理,建立... 胜利油区特低渗透油藏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储量丰度低、孔喉细小,开发中存在单井液量低、有效驱替难、技术经济井距难以确定等问题,为此,从微观和宏观上研究了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深化了特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机理,建立了有效渗流能力评价方法,发展完善了提高薄互层储层预测精度的新方法和相控地应力预测技术,形成了以储层改造完井适配井网技术为核心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恒速压汞和微管实验研究发现,喉道的大小和分布是影响特低渗透油藏有效渗透能力的主控因素;特低渗透油藏存在边界层,从而减小了有效流动半径,增大了渗流阻力。通过攻关集成配套技术和应用,整体开发水平得以提高,相控非均质地应力预测技术得到的地应力与井点测量结果误差在5°之内,仿水平井注水开发技术建成产能为144.3×104t,径向水射流井网适配技术使纯17-1块采收率提高了7.0%,复合增注技术使滨425块沙四段油藏单元平均单井增产液量为3.3 t/d,实现了特低渗透储量的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 孔喉特征 渗流机理 地应力预测 适配井网开发 复合增注
下载PDF
低渗透气藏渗流研究现状 被引量:41
5
作者 戴强 段永刚 +2 位作者 陈伟 黄天虎 赵恒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1-14,共4页
低渗气藏的开发已成为我国气藏开发所面临的一个技术挑战。由于低渗气藏一般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所以其渗流机理与普通气藏相差很大。影响低渗气藏渗流特征的主要因素有应力作用、启动压力梯度、滑脱效应和水锁效应等因素,并且这些因素... 低渗气藏的开发已成为我国气藏开发所面临的一个技术挑战。由于低渗气藏一般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所以其渗流机理与普通气藏相差很大。影响低渗气藏渗流特征的主要因素有应力作用、启动压力梯度、滑脱效应和水锁效应等因素,并且这些因素对渗流影响各有不同,但最终均引起低渗气藏渗流的非线性化。认识到这些因素对低渗气藏渗流的影响,对此类型气藏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气藏 渗流机理 应力 启动压力 滑脱效应 水锁效应
下载PDF
PTC特性的复合导电体系中炭粒子分布的逾渗模型与电阻率的计算 被引量:26
6
作者 罗延龄 王庚超 张志平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3-33,共11页
综述了炭黑填充型导电高分子复合体系的几种导电理论;讨论了导电载流子分布的各种假说及模型;比较了不同模型的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的差异性。
关键词 逾渗 电阻率 导电复合材料 炭粒子 PTC材料
下载PDF
大型低渗致密含水气藏渗流机理及开发对策 被引量:33
7
作者 高树生 叶礼友 +5 位作者 熊伟 钟兵 杨洪志 胡志明 刘华勋 薛蕙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7期93-99,3+2,共7页
低渗致密砂岩含水气藏具有大面积分布、低构造、低孔渗、强非均质性,次生孔隙发育,孔喉细小,毛细管压力高,无明显的气/水界面,气水关系复杂,含水饱和度高等储层特征。储层渗流机理复杂:储层水相对气相渗流能力影响显著;在气水互封状态下... 低渗致密砂岩含水气藏具有大面积分布、低构造、低孔渗、强非均质性,次生孔隙发育,孔喉细小,毛细管压力高,无明显的气/水界面,气水关系复杂,含水饱和度高等储层特征。储层渗流机理复杂:储层水相对气相渗流能力影响显著;在气水互封状态下,气体弹性膨胀导致部分束缚水转化为可动水;气、水两相渗流能力受压力梯度影响,压力梯度增大,气相渗流能力降低,水相渗流能力升高。基于储层特征及渗流机理认识,提出了针对性的开发对策:①加强富集区优选,从储量大小、储量动用性和动用速度三个角度出发,结合储层静、动态特征,形成相应的储层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质特征,优选富集区,实现有序、滚动开发;②根据储层可动水饱和度分布,优选井位、射孔层位,降低产水风险;③依据临界储层厚度图版,选择合适井型;④采用密井网开发;⑤控压开采;⑥根据储层性质,合理配产;⑦提升压裂酸化增产改造水平,开发低伤害压裂液;⑧采用空气钻井或负压钻井,降低地层伤害;⑨对于产水气藏,强化排水采气,建立"要采气,先排水"的开发思路;⑩增压开采,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致密气藏 渗流机理 富集区优选 合理配产 排水采气 增压开采 开发对策
下载PDF
渗流理论在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8
作者 杨建高 刘成岑 施凯 《化工中间体》 2006年第2期13-17,共5页
介绍了近年来渗流理论在导电复合材料机理研究中的应用和最新进展;系统分析了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渗流理论模型与实际研究体系的差异;提出了由于影响导电机理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而只有将各种理论模型有机结合,并通过对其进行进一步... 介绍了近年来渗流理论在导电复合材料机理研究中的应用和最新进展;系统分析了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渗流理论模型与实际研究体系的差异;提出了由于影响导电机理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而只有将各种理论模型有机结合,并通过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完善,才能对导电网络形成机制作出满意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理论 导电机理 导电高分子材料
下载PDF
橡胶纳米增强中的逾渗行为及其机理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立群 王振华 +1 位作者 吴友平 吴丝竹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5-250,共6页
通过考察炭黑、纳米氧化锌等纳米增强剂对丁苯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的增强作用,首次报道在橡胶的纳米增强中存在着类似于橡胶增韧树脂的逾渗现象,也即橡胶的拉伸强度随着纳米增强剂用量的增加先缓慢增加,进而迅速上升,而后达到平衡;同时,... 通过考察炭黑、纳米氧化锌等纳米增强剂对丁苯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的增强作用,首次报道在橡胶的纳米增强中存在着类似于橡胶增韧树脂的逾渗现象,也即橡胶的拉伸强度随着纳米增强剂用量的增加先缓慢增加,进而迅速上升,而后达到平衡;同时,增强剂的粒径越大、逾渗点的增强剂体积分数越高,对应的橡胶拉伸强度也越低。分析认为,这种逾渗现象与纳米增强机理有关;纳米粒子的增强在于诱导产生粒子间伸直链的形成,因而与粒子间距有关;纳米粒子与橡胶间不能完全以化学键结合,否则会严重妨碍伸直链的形成,部分大分子与纳米粒子间形成物理吸附是必要的;高交联密度影响伸直链的形成,进而影响纳米增强效果;应该存在着最小的增强剂临界粒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 纳米增强 逾渗 机理 界面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储层岩心渗吸试验 被引量:24
10
作者 屈雪峰 雷启鸿 +3 位作者 高武彬 张龙 何右安 王博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2-109,共8页
根据对水渗吸理论和渗吸试验的研究,渗吸作用力主要为重力和毛管力,两种作用力在不同渗吸条件和渗流阶段占不同的主导地位。采用核磁共振技术,结合长7致密油岩心渗吸试验,在核磁分析岩心内部孔喉结构和精确度量油水饱和度变化的前提下... 根据对水渗吸理论和渗吸试验的研究,渗吸作用力主要为重力和毛管力,两种作用力在不同渗吸条件和渗流阶段占不同的主导地位。采用核磁共振技术,结合长7致密油岩心渗吸试验,在核磁分析岩心内部孔喉结构和精确度量油水饱和度变化的前提下对渗吸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静态渗吸采收率与Bond数的倒数密切相关,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岩心渗吸采收率为30%~35%,最佳渗吸采收率时的Bond数倒数值约为1。对比动态渗吸驱替与静态渗吸试验结果发现,驱替速率越小,大孔喉内原油采收率越低,而小孔喉内的油水饱和度基本相同。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长7储层渗吸规律的研究,为致密油注水吞吐开发、提高裂缝性水湿油藏的采收率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核磁共振 自发渗吸 注水吞吐 渗流机制
下载PDF
煤体瓦斯愈渗机理与研究方法 被引量:19
11
作者 赵阳升 冯增朝 文再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3-297,共5页
以物理学单纯孔隙介质的愈渗概念与方法为基础,提出了孔隙、裂隙介质愈渗研究方法,针对煤体中瓦斯赋存与渗流问题,在二维情况下,通过数值试验研究揭示了连通团个数、最大连通团孔隙比随孔隙率和裂隙分形维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裂隙... 以物理学单纯孔隙介质的愈渗概念与方法为基础,提出了孔隙、裂隙介质愈渗研究方法,针对煤体中瓦斯赋存与渗流问题,在二维情况下,通过数值试验研究揭示了连通团个数、最大连通团孔隙比随孔隙率和裂隙分形维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裂隙数量分布初值n0=1的标准情况下,随着裂隙数量、分形维数增加,连通团个数对应的孔隙率点由30%逐渐降低到20%左右;当孔隙率高于35%时,裂隙数量分形维数高于1 45以后,最大连通团孔隙比增加较快,低于此值时,所有连通团包含的孔隙数均极小,这就是煤体低渗透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体 愈渗机理 孔隙裂隙介质
下载PDF
裂缝性油藏渗流特征及驱替机理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郑浩 苏彦春 +1 位作者 张迎春 王月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83,116,共5页
通过双重介质数值模拟,详细研究了裂缝性油藏的渗流特征与驱替机理,并对开发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岩石应力敏感性是制定裂缝性油藏开发策略的关键,它决定着开发方式、油藏压力保持能力及基质系统与裂缝系统采收率;基... 通过双重介质数值模拟,详细研究了裂缝性油藏的渗流特征与驱替机理,并对开发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岩石应力敏感性是制定裂缝性油藏开发策略的关键,它决定着开发方式、油藏压力保持能力及基质系统与裂缝系统采收率;基质系统与裂缝系统间的窜流作用在边底水能量充足或人工注水保压开发情况下很难发生,仅在降压开发过程中显现;对于基质系统,毛管压力渗析作用是最主要的渗流特征及驱替机理,采收率可达4%以上;对于裂缝系统,油水流动近似管流,采收率可达75%以上;重力作用在裂缝性油藏开发过程中虽客观存在,但作用较微弱。基质系统与裂缝系统油水相渗曲线形态的选取仅影响油水两相渗流能力,对采收率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油藏 渗流特征 驱替机理 双重介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水驱砂岩气藏型地下储气库气水二相渗流机理 被引量:21
13
作者 石磊 廖广志 +2 位作者 熊伟 高树生 耿彤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5-87,135-136,共3页
水驱砂岩气藏型地下储气库的渗流机理具有特殊性及复杂性,并客观上决定了地下储气库多周期运行的注采效果。为此,针对其储层特征,开展了多轮次气、水互驱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储气库储层气、水二相渗流特征,分析了储气库储层孔隙空间可... 水驱砂岩气藏型地下储气库的渗流机理具有特殊性及复杂性,并客观上决定了地下储气库多周期运行的注采效果。为此,针对其储层特征,开展了多轮次气、水互驱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储气库储层气、水二相渗流特征,分析了储气库储层孔隙空间可利用率的变化规律,并揭示了该类储气库建设及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该类储气库经长期注采运行,水相渗流能力相应增强,导致边水运移越发活跃,储层孔隙空间出现大量残余气、束缚水,气相渗流阻力相应增加,气库扩容及注采效果受到影响;②储气库运行中边水往复运移造成储层空间形成大量死气区,导致储层孔隙空间利用效果变差,库容可利用率降低,储层孔隙空间可利用率介于40%~70%;③该类储气库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应重视储层含水量的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水侵对储气库运行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砂岩气藏 地下储气库 渗流机理 注采循环 储层孔隙空间可利用率 水互驱物理模拟
下载PDF
川西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20
14
作者 段永明 张岩 +5 位作者 刘成川 曾焱 吴铬 卜淘 邓美洲 尹慧敏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52-1359,共8页
基于气藏开发地质特征,利用核磁共振、恒速压汞、薄片鉴定、相渗实验及岩心衰竭式开采物理模拟实验等手段,将川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的开发可划分为3种主要类型:1多层叠置毯状致密砂岩气藏以砂体横向展布稳定,纵向叠置程度高,原始束缚水... 基于气藏开发地质特征,利用核磁共振、恒速压汞、薄片鉴定、相渗实验及岩心衰竭式开采物理模拟实验等手段,将川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的开发可划分为3种主要类型:1多层叠置毯状致密砂岩气藏以砂体横向展布稳定,纵向叠置程度高,原始束缚水饱和度较高为地质特征,形成了以直井分层压裂多层合采、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水平井加砂压裂、提高单井产能及泡沫排水采气为主的开发模式;2多层叠置条带状致密砂岩气藏以砂体规模小、厚度薄为地质特征,形成了多层合采与层间上返挖潜、提高单井可采储量,开发后期增压开采与高低压分输为主的开发模式;3砂泥薄互层毯状致密砂岩气藏以多个薄砂体交互叠置状或透镜状分布为地质特征,形成了滚动开发评价、降低开发风险,多层合采、转层挖潜、增压开采与泡沫排水采气为主的开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类型 储层特征 渗流机理 开发模式
原文传递
火山岩气藏不同储渗模式下的非线性渗流机理 被引量:19
15
作者 董家辛 童敏 +1 位作者 冉博 李宁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6-351,共6页
利用恒速压汞、核磁共振及岩心驱替实验结果,分析火山岩气藏非线性渗流机理。根据储集空间和喉道的组合方式,结合生产动态特征,将火山岩储集层划分为气孔型、粒间孔型、微孔型及裂缝-溶蚀孔型4种储渗模式。滑脱效应和应力敏感性影响火... 利用恒速压汞、核磁共振及岩心驱替实验结果,分析火山岩气藏非线性渗流机理。根据储集空间和喉道的组合方式,结合生产动态特征,将火山岩储集层划分为气孔型、粒间孔型、微孔型及裂缝-溶蚀孔型4种储渗模式。滑脱效应和应力敏感性影响火山岩气藏渗流特征,粒间孔型储集层滑脱效应较弱,气孔型滑脱效应中等,微孔型滑脱效应最明显;不同储渗模式下的应力敏感性差异较大,裂缝-溶蚀孔型应力敏感性最强,气孔型次之,粒间孔型较弱。结合生产动态,建立了火山岩气藏多重介质的"接力"排供气机理概念模型:高产稳产阶段,大孔大缝供气,气井单井产量高,该阶段以压差作用为主;产量递减阶段,中孔小缝供气,该阶段以压实作用为主;低产稳产阶段,小孔微缝供气,该阶段以渗吸和扩散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气藏 渗流机理 滑脱效应 应力敏感 “接力”排供气机理
下载PDF
聚合物溶液在孔隙介质中的渗流机理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立娟 岳湘安 +1 位作者 刘中春 侯吉瑞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55,61,共6页
以收缩流道作为孔喉模型,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粘弹性流体、幂律流体和牛顿流体在孔喉中的流动压力梯度随流变参数和喉道直径的变化,以此作为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渗流的理论基础,探讨了3种具有不同流变性质的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阻力特性... 以收缩流道作为孔喉模型,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粘弹性流体、幂律流体和牛顿流体在孔喉中的流动压力梯度随流变参数和喉道直径的变化,以此作为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渗流的理论基础,探讨了3种具有不同流变性质的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阻力特性。结果表明,对于粘弹性流体,阻力系数随着松弛时间和流速的增加而增大,随充填颗粒尺寸的减小而增大;对于牛顿流体,阻力系数为常数;对于幂律流体,阻力系数为幂指数、稠度系数、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喉 渗流机理 聚合物溶液 幂律流体 粘弹性流体 牛顿流体 流动压力 松弛时间 常数 多孔介质
下载PDF
徐深气田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特征及渗流机理 被引量:18
17
作者 舒萍 丁日新 纪学雁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2-85,共4页
火山岩储层与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储层相比,其储集空间更复杂、非均质性更强、渗流机理尤其不清楚。为有效开发这类气田,针对松辽盆地徐深气田的特点,通过一系列大直径岩心特殊分析手段筛选,找到了适合火山岩储层特性的分析方法,从储层基... 火山岩储层与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储层相比,其储集空间更复杂、非均质性更强、渗流机理尤其不清楚。为有效开发这类气田,针对松辽盆地徐深气田的特点,通过一系列大直径岩心特殊分析手段筛选,找到了适合火山岩储层特性的分析方法,从储层基本特征、渗流机理、储层敏感性评价等方面开展的实验研究,揭示出了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特征与渗流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是孔隙与裂缝的不同组合体;孔隙大小分布不均,孔隙中大孔隙被小喉道控制;储层表现出亲水特征,束缚水饱和度高,两相渗流范围小,气相渗流具有明显的低速非达西渗流特征,气相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徐深气田 火山岩气藏 储集层 渗流机理 敏感性 滑脱效应 启动压力梯度
下载PDF
利用孔隙级网络模型研究油水两相流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陶军 姚军 +1 位作者 李爱芬 赵秀才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4-77,共4页
从岩心薄片分析着手,利用模拟退火算法重建数字岩心;从所建数字岩心中提取对等的由形状简单的孔隙和孔喉组成的孔隙级网络模型。利用表面自由能平衡得到每个网络模型组成单元的毛细管入口压力,从而确定孔隙中流体的流动过程,即所有单元... 从岩心薄片分析着手,利用模拟退火算法重建数字岩心;从所建数字岩心中提取对等的由形状简单的孔隙和孔喉组成的孔隙级网络模型。利用表面自由能平衡得到每个网络模型组成单元的毛细管入口压力,从而确定孔隙中流体的流动过程,即所有单元按毛细管入口压力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驱替,入口压力越小的孔隙越先被驱替。由单相和多相时流量的不同可以求出油水两相的相对渗透率,而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则证明了模型是可以用来代表真实岩样的,可以作为一个平台更深入地研究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级网络模型 模拟退火算法 数字岩心 渗流机理 传导率
下载PDF
接触式机械密封界面泄漏机理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孙见君 陈国旗 +1 位作者 嵇正波 马晨波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28-1536,共9页
旋转机械装备的密封性能对生产过程的能耗、效率和环保具有重要影响。基于逾渗理论,探讨了接触式机械密封界面空隙状态随动、静环表面分形参数和接触压力变化的规律。研究建立了密封界面单层网格微通道结构模型,指出了密封界面在接触压... 旋转机械装备的密封性能对生产过程的能耗、效率和环保具有重要影响。基于逾渗理论,探讨了接触式机械密封界面空隙状态随动、静环表面分形参数和接触压力变化的规律。研究建立了密封界面单层网格微通道结构模型,指出了密封界面在接触压力作用下表现的逾渗、逾渗点和非逾渗3种状态。根据液体毛细管力和气体Knudsen数,提出了微通道内流体流动判据,分析了密封界面流体的流动阻力和泄漏流量,阐释了接触式机械密封界面泄漏机理。研究结果为接触机械密封优化设计和泄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密封 界面 空隙率 微通道 逾渗 泄漏机理
下载PDF
裂缝性碳酸盐岩油气藏渗流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烈辉 李成勇 +1 位作者 赵玉龙 吴锋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73-1286,共14页
裂缝性碳酸盐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气藏储层类型之一,其渗流机理一直是石油工程的研究难点和热点.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许多深层海相裂缝性碳酸盐岩油气藏被发现,现有理论已无法准确表征流体流动规律,亟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基于... 裂缝性碳酸盐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气藏储层类型之一,其渗流机理一直是石油工程的研究难点和热点.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许多深层海相裂缝性碳酸盐岩油气藏被发现,现有理论已无法准确表征流体流动规律,亟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基于对现有理论和方法的广泛调研,系统回顾了裂缝性碳酸盐岩油气藏裂缝渗流能力表征、不同介质间流体交换机制以及渗流数学模型等方面,展望了此类油气藏渗流理论今后的发展和研究方向.本文分析结果可以为国内外类似油气藏的高效开发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碳酸盐岩 油气藏 裂缝特征 渗流机理 数学模型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