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菜型油菜单株产量与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靳力争 马洪英 《长江蔬菜》 2018年第8期50-52,共3页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对构成白菜型油菜单株产量的5个主要性状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白菜型油菜单株产量与其相关性状的关联度为:叶片数0.424 4,最大叶柄宽0.790 7,最大叶长0.583 3,茎基部直径0.757 7,腰部直径0.727 0。...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对构成白菜型油菜单株产量的5个主要性状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白菜型油菜单株产量与其相关性状的关联度为:叶片数0.424 4,最大叶柄宽0.790 7,最大叶长0.583 3,茎基部直径0.757 7,腰部直径0.727 0。关联序为:最大叶柄宽>茎基部直径>腰部直径>最大叶长>叶片数。权重为:叶片数0.129 3,最大叶柄宽0.240 8,最大叶长0.177 7,茎基部直径0.230 8,腰部直径0.221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单株产量 相关性状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ALEXHO高油玉米杂交当代单株产量与籽粒油分含量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艳霞 李玉玲 +2 位作者 王延召 余永亮 李学慧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4-49,共6页
利用黄淮海地区分属于不同杂种优势群的21个普通玉米自交系为母本,以引进中国农业大学选育的8个ALEXHO高油玉米自交系为父本,采用NCⅡ遗传设计,测定并分析了高油玉米杂交当代单株产量和籽粒油分含量的配合力。结果表明:GY246A的单株产... 利用黄淮海地区分属于不同杂种优势群的21个普通玉米自交系为母本,以引进中国农业大学选育的8个ALEXHO高油玉米自交系为父本,采用NCⅡ遗传设计,测定并分析了高油玉米杂交当代单株产量和籽粒油分含量的配合力。结果表明:GY246A的单株产量和籽粒油分含量的GCA均为极显著最大正值,具有较高的直接组配价值,其次为GY246B和GY220。8085泰、246、P138、8622和87-1单株产量和籽粒油分含量的GCA均为极显著正值或显著正值,应进一步利用这些自交系与ALEXHO高油玉米自交系较强的杂种优势。246×GY246B、Q1261×GY246A和478×GY956在单株产量和油分含量的SCA均较高,其中246×GY246B单株产量居首位,较对照增产25.96%,油分含量为6.6%,具有较高的生产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EXHO高油玉米自交系 普通玉米自交系 单株产量 油分含量 配合力
下载PDF
大豆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51
3
作者 申忠宝 王建丽 +4 位作者 潘多锋 张瑞博 李道明 高超 邸桂俐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33期75-77,共3页
为了探讨大豆各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以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的6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法对与大豆单株产量相关的8个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单株产量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大... 为了探讨大豆各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以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的6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法对与大豆单株产量相关的8个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单株产量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株粒数>主茎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百粒重>底荚高度>株高>生育期>主茎节数,与单株产量最为密切相关的性状是单株粒数,其与产量的关联度为0.42,其次是主茎分枝数,与产量的关联度为0.39,主茎节数影响相对较小。因而,在大豆品种选育过程中,应注重单株粒数多和主茎分枝数多的品系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单株产量 农艺性状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华北两熟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5
4
作者 孔凡磊 袁继超 +1 位作者 张海林 陈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12-1618,共7页
为了解华北地区小麦一玉米两熟区不同耕作模式对冬小麦生育进程、群体大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2009—2011年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了免耕(NTS)、旋耕秸秆还田(RTS)、翻耕秸秆还田(CTS)和翻耕秸秆不还田(CT)4种耕作模式对冬小麦生... 为了解华北地区小麦一玉米两熟区不同耕作模式对冬小麦生育进程、群体大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2009—2011年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了免耕(NTS)、旋耕秸秆还田(RTS)、翻耕秸秆还田(CTS)和翻耕秸秆不还田(CT)4种耕作模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TS、CTS和CT处理对冬小麦生育进程、群体大小、籽粒灌浆和产量无显著影响,而NTS处理推迟了小麦生育进程,造成明显的贪青晚熟。在基本苗差异不大的情况下,NTS处理的单株分蘖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群体数量和有效穗数不足,降低了干物质积累量,最终产量最低,较CT处理有效穗数低14.4%~16.9%,产量低16.4%~18.3%。虽然NTS处理推迟了冬小麦的生育进程,分蘖少穗数不足导致减产,但其籽粒灌浆时间较长,千粒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通过增加播种量和选择分蘖能力强的品种,保证免耕小麦群体数量,是华北地区冬小麦免耕技术研究应用亟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秸秆覆盖 单株分蘖 灌浆 产量
下载PDF
玉米开花期耐旱相关性状的遗传及育种策略 被引量:30
5
作者 刘贤德 李新海 张世煌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3-18,共6页
玉米对干旱的反应取决于新陈代谢能力、形态结构和生育阶段。开花期逢遇干旱使玉米产量下降幅度最大。随着产量下降 ,环境方差所占比例增大 ,遗传力降低 ,直接选择效率不高。在干旱条件下 ,寻找遗传力高且与产量高度相关的第二类性状 ,... 玉米对干旱的反应取决于新陈代谢能力、形态结构和生育阶段。开花期逢遇干旱使玉米产量下降幅度最大。随着产量下降 ,环境方差所占比例增大 ,遗传力降低 ,直接选择效率不高。在干旱条件下 ,寻找遗传力高且与产量高度相关的第二类性状 ,构建选择指标 ,可提高耐旱选择效率。雌雄开花间隔天数 (ASI)和单株穗数是可供利用的第二类性状 ,对其选择所获得的产量增益 ,在干旱和正常水分条件下均可表现出来。耐旱育种目的在于改变基因型对干旱环境的反应 ,实现耐旱丰产目标。根据目标环境特征 ,设计适宜的耐旱选择程序 ,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 ,鉴定和利用现有优良耐旱种质和CIMMYT耐旱群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干旱 雌雄开花 间隔天数 单株稳数 产量构成因子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土壤耕作技术对小麦出苗质量、根系功能及粒重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申冠宇 杨习文 +5 位作者 周苏玫 梅晶晶 陈旭 彭宏扬 蒋向 贺德先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42-2055,共14页
【目的】针对黄淮平原农作区一年两熟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严重影响麦苗质量的突出问题,探索适宜的土壤耕作技术以提高小麦幼苗质量,最终提高产量。【方法】2016—2018年连续2年,在河南省新郑市辛店镇黄岗村开展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 【目的】针对黄淮平原农作区一年两熟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严重影响麦苗质量的突出问题,探索适宜的土壤耕作技术以提高小麦幼苗质量,最终提高产量。【方法】2016—2018年连续2年,在河南省新郑市辛店镇黄岗村开展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翻耕、耙、镇压3个因素组合配套实施8个处理,分别为深翻耕+旋耕(DT+RT;DT:30cm,RT:15cm)、深翻耕+耙(DT+H)、深翻耕+旋耕+镇压(DT+RT+C)、深翻耕+耙+镇压(DT+H+C)、旋耕(RT)、旋耕+耙(RT+H)、旋耕+镇压(RT+C)、旋耕+耙+镇压(RT+H+C)。对小麦出苗率及幼苗质量进行调查,并在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蜡熟期对根系进行调查分析,分别在灌浆期对小麦籽粒性状、收获后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小麦播种后20d,不同土壤耕作处理间幼苗质量差异显著。旋耕后出苗整齐度高于深翻耕,而深翻耕后出苗率、基本苗数和株高高于旋耕。相同耕、镇压因素处理下,耙后出苗率增幅为1.0%—5.7%,相同耕、耙因素处理下,镇压后出苗率增幅为0.06%—8.3%;同时深翻耕后,极少出现缺苗、断垄,RT处理缺苗、断垄的累计长度最高,两年平均为55cm。从越冬期到蜡熟期,不同土壤耕作处理的根系活力均呈现“高-低-高-低”的变化趋势,DT+H+C处理最高;在越冬期和拔节期,镇压和耙处理后,与无镇压、耙处理相比,根系活力均提高。单株次生根数目在抽穗期达到最大,DT+H+C处理最高,两年最高值分别为45.2条与40.2条;与无耙处理相比,耙处理后,单株次生根数目最高增加14.8%,与无镇压处理相比,镇压处理后,单株次生根数目最高增加12.2%。花后5—10d,DT+H+C和RT+H+C处理的籽粒灌浆速率增长幅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开花后20d达到峰值,其中DT+H+C处理籽粒灌浆速率比其他处理高1.0%—19.4%,达显著水平。灌浆期籽粒千粒重,在花后0—15d,DT+H+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土壤耕作技术 出苗质量 单株次生根数 根系活力 灌浆速率 籽粒产量
下载PDF
玉米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楠 王树星 +3 位作者 张乐 任红丽 党润海 安绿宇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23-27,共5页
为探讨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及相互关系,本文以9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分析穗高系数、穗位叶面积、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的变异系数及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和通径系数。结果表明:秃尖长在玉米品... 为探讨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及相互关系,本文以9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分析穗高系数、穗位叶面积、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的变异系数及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和通径系数。结果表明:秃尖长在玉米品种选育过程中的变异程度大,选育潜力也较大;各性状与玉米单株产量的相关性从大到小依次为穗长>穗位叶面积>行粒数>穗行数>穗粗>百粒重;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贡献的大小依次为穗长>行粒数>穗行数>穗位叶面积>穗粗>百粒重。在选择时,要协调好各性状之间的关系,着重于穗长、穗位叶面积、行粒数、穗行数、穗粗、百粒重的选择,可放宽秃尖长、穗高系数和出籽率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单株产量 通径分析 相关分析 产量相关性状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大麦苗期耐低氮性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8
作者 陈志伟 邹磊 +5 位作者 陆瑞菊 王亦菲 何婷 杜志钊 张艳敏 黄剑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8-162,共5页
为给大麦耐低氮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溶液培养和大田产量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大麦苗期和成熟期各相关性状在两种供氮条件下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苗期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单株吸氮量、地上部干重和苗高在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籽粒... 为给大麦耐低氮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溶液培养和大田产量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大麦苗期和成熟期各相关性状在两种供氮条件下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苗期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单株吸氮量、地上部干重和苗高在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籽粒产量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供氮水平对各性状都有极显著的影响。相对性状的基因型变异为:相对地上部干重>相对分蘖数>相对单株吸氮量>相对籽粒产量>相对氮素利用率>相对苗高。相关分析表明,低氮胁迫下分蘖数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苗期相对氮素生理利用效率、相对苗高和成熟期相对籽粒产量间互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从各性状的相对值中可以看出,大麦品种BI-04表现最好,具有较强的耐低氮性,BI-45表现最差,对低氮胁迫相对比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耐低氮 氮素生理利用效率 单株吸氮量 分蘖数 籽粒产量
下载PDF
芥菜型多室油菜的主要性状表现 被引量:13
9
作者 赵洪朝 杜德志 +3 位作者 刘青元 李秀萍 余青兰 付忠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62-64,共3页
对芥菜型多室、二室油菜不同品种以及BC_1F_1(BC_1F′_1)群体中的芥菜型多室、二室株间作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芥菜型多室油菜的单株产量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其对应的二室油菜和不同来源地方品种(辣芥、新... 对芥菜型多室、二室油菜不同品种以及BC_1F_1(BC_1F′_1)群体中的芥菜型多室、二室株间作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芥菜型多室油菜的单株产量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其对应的二室油菜和不同来源地方品种(辣芥、新芥)的单株产量,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多室油菜的角粒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性状表现 多室 单株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下载PDF
氮肥施用时期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食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丁得亮 刘玉亮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1-3,共3页
以优质品种W4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时期和不同施氮比例条件下水稻单株产量、产量性状、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穗粒数、千粒重、经济系数、有效穗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经济系数与穗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数也均... 以优质品种W4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时期和不同施氮比例条件下水稻单株产量、产量性状、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穗粒数、千粒重、经济系数、有效穗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经济系数与穗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数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食味值与蛋白质含量、粉状粒百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粉状粒百分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N10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N1处理的稻米食味值最高。即种植W45水稻品种,在总施肥量P2O510.8 kg/(667 m2),K2O10 kg/(667 m2),N18.4 kg/(667 m2)的条件下,如果只要求优质,应该选择N1处理的底肥∶蘖肥∶穗肥=7∶3∶0的施氮比例;如果只要求高产或既要求高产又要求优质,应该选择N10处理的底肥∶蘖肥∶穗肥=3∶4∶3的施氮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单株产量 产量性状 品质性状 相关关系
下载PDF
新疆大豆在低纬地区单株产量相关性状的灰色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任海龙 徐麟 +3 位作者 刘国志 曹庆 符小发 李益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27,共5页
为新疆大豆广适性品种的选育和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在低纬地区对15份来自新疆的栽培大豆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大豆在低纬地区的单株产量与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顺序为单株粒数>单株... 为新疆大豆广适性品种的选育和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在低纬地区对15份来自新疆的栽培大豆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大豆在低纬地区的单株产量与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顺序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有效分枝数>株高>主茎节数>生育期>百粒重。得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有效分枝数是影响新疆大豆在低纬地区种植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新疆大豆广适品种的选育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单株粒数、单株荚数、有效分枝数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大豆 低纬度 单株产量 灰色关联分析
原文传递
杂交蓖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果穗数量的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丁玉川 郑普山 《中国油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4-16,共3页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杂交蓖麻的单株果稳数增加时,果穗秃尖增长,有效果穗长度缩短,单稳有效果数量减少,百粒重略有下降,但单株有效果的总数增加,单株产量相应提高。每株留3个一级果稳产量最高,比留1个、2个、4个和5个一级果穗的...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杂交蓖麻的单株果稳数增加时,果穗秃尖增长,有效果穗长度缩短,单稳有效果数量减少,百粒重略有下降,但单株有效果的总数增加,单株产量相应提高。每株留3个一级果稳产量最高,比留1个、2个、4个和5个一级果穗的分别增产78.2%、48.8%、13.2%和1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 果穗数量 产量 杂交种
下载PDF
12个国外引进苜蓿品种头茬单株干重与产量性状间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龙明秀 高景慧 +4 位作者 高阳 呼天明 史俊通 吴振 杨宏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23-1929,共7页
2006—2008年调查了12个国外引进苜蓿品种头茬单株干重与产量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主、侧枝数及主、侧枝节间数是构成苜蓿单株产量性状的第1主成分,占总方差的58.05%,其中侧枝数(r=0.689)、侧枝节间数(r=0.526)与单株干重显著相关(P&... 2006—2008年调查了12个国外引进苜蓿品种头茬单株干重与产量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主、侧枝数及主、侧枝节间数是构成苜蓿单株产量性状的第1主成分,占总方差的58.05%,其中侧枝数(r=0.689)、侧枝节间数(r=0.526)与单株干重显著相关(P<0.05),可作为苜蓿高产品种选育主要目标性状;苜蓿株高与单株干重不相关,与主枝数(r=–0.650)、主枝节间数(r=–0.637)显著负相关(P<0.05),栽培管理中适当限制植株高度有利于产草量的提高;依单株干重聚类的I类苜蓿(Pondus、WL-414)头茬年均侧枝数显著高于其他两类苜蓿,年均侧枝节间数与II类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III类(P<0.05)。I类苜蓿年均叶茎比分别比II类、III类提高了6.05%和10.91%,且与III类苜蓿差异显著(P<0.05),是具高产优质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单株干重 产量性状 头茬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广金钱草碳氮代谢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超君 黄敏 +4 位作者 尹小红 黄万清 黄丽萍 张师团 王玉婉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2-64,共3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高(160000株/hm2)、中(120000株/hm2)、低(80000株/hm2)3个密度处理对广金钱草碳氮代谢、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密度处理能显著提高广金钱草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硝...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高(160000株/hm2)、中(120000株/hm2)、低(80000株/hm2)3个密度处理对广金钱草碳氮代谢、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密度处理能显著提高广金钱草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活性;单株产量以低密度处理最高,分别比高密度和中密度处理提高61.88%和10.57%;而单位面积产量则以中密度处理最高,分别比高密度和低密度处理提高9.80%和35.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金钱草 种植密度 碳氮代谢 单株产量 单位面积产量
下载PDF
通辽地区主要蓖麻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婧辛 朱国立 +1 位作者 何智彪 鲍哈斯巴根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4期407-413,共7页
对通辽地区不同时期育成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9个蓖麻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与农艺性状的关系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矮秆杂交种中aLmAB5/091078产量最高,为3289.97kg/hm2;高秆杂交种中通蓖9号产量最高,为2526.03kg/hm2;高秆常规种中哲... 对通辽地区不同时期育成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9个蓖麻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与农艺性状的关系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矮秆杂交种中aLmAB5/091078产量最高,为3289.97kg/hm2;高秆杂交种中通蓖9号产量最高,为2526.03kg/hm2;高秆常规种中哲蓖4号产量最高,为1877.90kg/hm2.蓖麻产量构成因素为:株数、单株蒴果数、每果籽粒数、百粒重;蓖麻单株产量构成因素为:蒴果数、单果粒数、百粒重.经通径分析,蓖麻单株产量性状中,单株粒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主茎果穗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 单株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通径分析
下载PDF
晚籼杂交稻LAI、SPAD和LTR的动态变化及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16
作者 廖亦龙 柳武革 +8 位作者 王丰 刘迪林 孔乐 李金华 付崇允 曾学勤 朱满山 马晓智 霍兴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36-948,共13页
【目的】研究晚籼杂交稻单株穗数、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叶片SPAD和透光率(Light transmittance rate,LTR)等指标的动态变化,进一步明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杂交稻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为杂交水稻育种和生产实践提... 【目的】研究晚籼杂交稻单株穗数、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叶片SPAD和透光率(Light transmittance rate,LTR)等指标的动态变化,进一步明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杂交稻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为杂交水稻育种和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华南地区广泛应用的5个三系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配置杂交组合,于2021年晚季在广州进行27个杂交组合的随机区组试验,分析杂种光合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发育阶段各光合参数对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及相关性。【结果】杂种茎蘖数自移栽后直线上升,于移栽后25 d达分蘖高峰,始穗期(移栽后60 d)进入平稳期;杂种LAI自移栽后快速上升,于幼穗分化后期(移栽后50 d)后达最高值,之后进入回落期;叶片SPAD自移栽后逐步走低,生长发育前期组合间叶片SPAD差异不明显,进入灌浆结实期后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杂种群体LTR随发育进程呈逐步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分蘖盛期前(移栽后10~20 d)以及始穗期至灌浆期(移栽后60~76 d)的单株茎蘖数与杂种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增产作用主要通过增加单株实粒数实现;分蘖盛期至幼穗分化后期(移栽后25~50 d)的茎蘖数过多,增加了杂种群体的无效分蘖,造成杂种结实率下降和产量显著降低;分蘖前期(移栽后20 d)和始穗期(移栽后60 d)杂种LAI与产量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96和0.255,增产作用主要通过提高单株实粒数和千粒质量实现;灌浆期(移栽后76 d)的LAI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12;生育前期(移栽后15~50 d)杂种SPAD对产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增产效应,而灌浆结实期(移栽后76~90 d)的SPAD则造成极显著减产;杂种群体LTR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分蘖前期(移栽后20 d)和幼穗分化前期(移栽后38 d)的LTR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82和-0.384。【结论】‘天丰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动态变化 叶面积指数 SPAD 单株茎蘖数 透光率 产量性状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小型无籽西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穆生奇 曾剑波 +4 位作者 曾雄 宗静 陈艳利 刘雪兰 张雪梅 《长江蔬菜》 2010年第8期42-44,共3页
对春季小型无籽西瓜不同播期下的生育期、产量、产量构成及果实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月15日为春季小型无籽西瓜的最适播期。在此播期下,小型无籽西瓜产量最高、平均单株坐果数最多。本试验中,不同播期对果实的品质及采收时间影响不大。
关键词 小型无籽西瓜 播期 单株坐瓜数 产量 果实品质
下载PDF
芝麻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磊 张仙美 +2 位作者 吴鹤敏 刘立峰 邵艳芳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第11期22-25,共4页
利用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芝麻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株蒴数是单株产量的最主要决定因素;有效蒴、果轴长、果节数是单株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联系紧密的农艺性状;现蕾期、成熟期是单株产量... 利用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芝麻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株蒴数是单株产量的最主要决定因素;有效蒴、果轴长、果节数是单株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联系紧密的农艺性状;现蕾期、成熟期是单株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联系紧密的生育期因素。因此在新品种选育上应注重现蕾开花早、生育期长、果轴长、果节数多、单株蒴果多特别是有效蒴果多的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单株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农艺性状 相关性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春小麦单株产量及其产量因素的选择指数 被引量:3
19
作者 宋晓华 刘生祥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研究了16个春小麦新品系的植株高度、穗颈长、单株穗数、单穗粒数及千粒重等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的选择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用单穗粒数和千粒重2个相关性状构成的选择指数,对单株籽粒产量进行选择的效果最好.
关键词 春小麦 单株产量 选择指数 产量因素 小麦
下载PDF
单株定量施肥对夏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娅 刘娇 +3 位作者 尹焕丽 张倩 李岚涛 王宜伦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24-930,共7页
为探求夏玉米简化高效施肥技术,在河南省滑县和鹤壁两地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单株定量施肥位置及施肥量对夏玉米产量、养分积累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地产量均以两侧定量施肥7.0 g最高,平均较两侧定量施肥5.8 g显著增产8.4%,... 为探求夏玉米简化高效施肥技术,在河南省滑县和鹤壁两地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单株定量施肥位置及施肥量对夏玉米产量、养分积累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地产量均以两侧定量施肥7.0 g最高,平均较两侧定量施肥5.8 g显著增产8.4%,较株间定量施肥7.0 g增产6.0%,较常规施肥增产3.8%;滑县和鹤壁采用两侧定量施肥7.0 g磷素积累量较常规施肥分别显著提高15.4%和21.6%,且保持夏玉米各生育时期较高的叶片SPAD值和成熟期高生物量;鹤壁两侧定量施肥7.0 g较常规施肥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8.3个百分点。研究表明,夏玉米苗期在两株玉米中间两边间隔15 cm左右各施一粒7.0 g粒片状肥料实现了高产、高效和简化施肥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株定量施肥 粒片状肥料 夏玉米 产量 养分吸收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