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虾-罗非鱼-缢蛏封闭式综合养殖的水质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田相利 李德尚 +3 位作者 董双林 刘国才 齐振雄 卢静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87-292,共6页
研究了对虾、罗非鱼和缢蛏封闭式综合养殖的环境状况 .结果表明 ,混养各组环境状况总体要优于单养组 .实验期间混养组DO的波动幅度略小于单养组 ,最低值则高于单养组 ;各混养组COD值和水层细菌数量相互差异不显著 ,但各混养组均显著低... 研究了对虾、罗非鱼和缢蛏封闭式综合养殖的环境状况 .结果表明 ,混养各组环境状况总体要优于单养组 .实验期间混养组DO的波动幅度略小于单养组 ,最低值则高于单养组 ;各混养组COD值和水层细菌数量相互差异不显著 ,但各混养组均显著低于单养组 (t 检验 ,α <0 .0 5 ) ,混养围隔水体有机质含量明显低于单养 ;混养各围隔组中浮游生物生物量、Chl.a均低于单养组 ,滤食性动物对浮游生物的压制作用明显 .在底泥中 ,混养组N、P的积累量比单养组低 39.76 %和 5 1.2 6 % ,混养组细菌总数则比单养组低 7.6 3 % .本研究表明 ,封闭式综合养殖可以大大减少注入近海的养殖污水的排放量 ,从而降低对近海水质的污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混养 对虾 罗非鱼 缢蛏 水质
下载PDF
综述:对虾弧菌病及其免疫预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2
作者 胡超群 陶保华 《热带海洋》 CSCD 2000年第3期84-94,共11页
弧菌病是影响对虾养殖业最为常见、危害较重的一类疾病。其症状一般为红腿、黄鳃、烂尾、烂眼、甲壳溃疡、肌肉白浊等 ,常伴有败血症。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 haemolyticus是人们发现最早的对虾病原弧菌 ,随后溶藻弧菌V .alginolyticus,... 弧菌病是影响对虾养殖业最为常见、危害较重的一类疾病。其症状一般为红腿、黄鳃、烂尾、烂眼、甲壳溃疡、肌肉白浊等 ,常伴有败血症。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 haemolyticus是人们发现最早的对虾病原弧菌 ,随后溶藻弧菌V .alginolyticus,鳗弧菌V .anguillarum ,哈维氏弧菌V .harveyi,创伤弧菌V .vulnificus等十多种致病弧菌陆续被发现 ,但其致病机理仍未查清。多年来弧菌病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 ,但抗生素治疗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 ,主要是产生耐药菌株 ,造成水体污染 ,破坏虾体免疫力 ,因此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势在必行。以提高虾体自身免疫力的免疫预防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它以无毒无副作用 ,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等优点而显示出广阔的前景。弧菌疫苗的研制已获初步成功 ,疫苗有灭活疫苗和减毒疫苗两种。免疫方式有浸泡、口服、注射和喷雾等 ,注射方式效果最佳但费时费力且易损伤虾体 ,浸泡疫苗需要量大 ,故探索一条好的免疫方式是当前工作的重点。要进行对虾的免疫预防研究 ,必须了解对虾的免疫机制 ,一般认为虾类的免疫主要以非特异性免疫为主 ,血细胞和酚氧化酶系统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弧菌病的病原、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弧菌病 病原 病理 免疫预防 免疫机制
下载PDF
PCR法检测对虾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杆状病毒 被引量:16
3
作者 夏春 黄捷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杆状病毒(HHNBV)[1]、对虾杆状DNA病毒(PRDV)[2]和白斑杆状病毒(WSBV)[3]是近年来引起全球对虾暴发性死亡的病原。这三种病毒同属杆状病毒属C杆状病毒亚群中的新病毒,在流行病学... 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杆状病毒(HHNBV)[1]、对虾杆状DNA病毒(PRDV)[2]和白斑杆状病毒(WSBV)[3]是近年来引起全球对虾暴发性死亡的病原。这三种病毒同属杆状病毒属C杆状病毒亚群中的新病毒,在流行病学和病理学特征上十分类似,因此,我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法 对虾 暴发性流行病 HHNBV
下载PDF
二温式PCR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被引量:24
4
作者 庞耀珊 谢芝勋 +6 位作者 谢志勤 廖敏 邓显文 刘加波 唐小飞 何竞铭 梁海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45,共3页
本研究设计了一对能扩增大小为 30 6 bp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WSSV)某段基因的特异性引物 ,优化建立了能快速检测 WSSV的二温式 PCR。在对包括 10 5份临床样品、10份 SPF南美白对虾组织样品和其他对虾病害病原在内的样品检测结果中 ,有 ... 本研究设计了一对能扩增大小为 30 6 bp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WSSV)某段基因的特异性引物 ,优化建立了能快速检测 WSSV的二温式 PCR。在对包括 10 5份临床样品、10份 SPF南美白对虾组织样品和其他对虾病害病原在内的样品检测结果中 ,有 6 5份临床样品呈现 WSSV阳性 ,而 10份 SPF南美白对虾组织样品和其他对虾病害病原的 PCR结果为阴性。该二温式 PCR最低能检测到 1pg的 WSSV感染对虾组织样品总 DNA。这些结果表明 ,该 PCR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温式 PCR检测 白斑综合征病毒 南美白对虾 病原 样品检测 WSSV阳性 WSSV感染
下载PDF
渤海莱州湾渔业资源增殖的敌害生物及其对增殖种类的危害 被引量:18
5
作者 唐启升 韦晟 姜卫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99-206,共8页
根据近岸捕食鱼类胃含物分析及渤海生物资源大面积定点拖网调查 ,研究了渤海莱州湾渔业资源增殖的敌害生物种类、分布及其对增殖种类的危害 .结果表明 ,鲈鱼幼鱼、黄姑幼鱼、绵鱼尉、虾虎鱼类是捕食渤海对虾、梭鱼等增殖种类幼体的主要... 根据近岸捕食鱼类胃含物分析及渤海生物资源大面积定点拖网调查 ,研究了渤海莱州湾渔业资源增殖的敌害生物种类、分布及其对增殖种类的危害 .结果表明 ,鲈鱼幼鱼、黄姑幼鱼、绵鱼尉、虾虎鱼类是捕食渤海对虾、梭鱼等增殖种类幼体的主要敌害生物 ,危害主要发生在近岸 ,其中鲈鱼危害较为严重 ,主要危害期为 7月 ,被捕食的幼对虾长度以 3~ 7cm为主 .鉴于敌害生物大量捕食增殖种类主要发生在近岸和两者密集分布区的重叠处 ,在增殖放流区选择上 ,对敌害生物采取“回避”策略是保护增殖放流种类的可行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渤海 资源增殖 敌害鱼类 敌害生物
下载PDF
多重RT-PCR同时检测鉴别三种对虾病毒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谢芝勋 庞耀珊 +2 位作者 邓显文 唐小飞 刘加波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3-396,共4页
根据基因库中对虾桃拉综合征病毒(TSV)、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三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多重RT-PCR扩增条件的优化,研究建立了可同时检测鉴别TSV、WSSV和IHHNV的多重RT-PCR。... 根据基因库中对虾桃拉综合征病毒(TSV)、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三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多重RT-PCR扩增条件的优化,研究建立了可同时检测鉴别TSV、WSSV和IHHNV的多重RT-PCR。该技术对同一样品中的TSV RNA、WSSV DNA和IHHNV DNA模板进行扩增,结果均同时得到3条大小与实验设计相符的231bp(TSV)、593bp(WSSV)和356bp(IHHNV)的特异性多重RT-PCR扩增带,对其它对虾病原核酸的扩增结果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最低能检测到10pg TSV RNA、100pg WSSV DNA和100pg IHHNV DNA。临床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对TSV、WSSV和I-HHNV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的临床症状观察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该技术适用于这三种病毒的临床快速检测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 对虾 桃拉综合征病毒 白斑综合征病毒 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下载PDF
高位池对虾精养技术及病害防治 Ⅰ .高位池种类、结构 被引量:17
7
作者 何建国 孙成波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10,16,共6页
中国大陆对虾高位池对虾养殖自1994年在广东徐闻县首次试验成功以来已有10a历史,在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获得了成功并得到快速发展,平均单产凡纳滨对虾9000kg hm2,最高单产达30000kg hm2以上。地膜养虾模式自1998年在我国大陆创立以... 中国大陆对虾高位池对虾养殖自1994年在广东徐闻县首次试验成功以来已有10a历史,在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获得了成功并得到快速发展,平均单产凡纳滨对虾9000kg hm2,最高单产达30000kg hm2以上。地膜养虾模式自1998年在我国大陆创立以来也得到较快的发展,在传统池改造中愈加发挥重要作用。笔者将10年来从事高位精养虾池(简称高位池)及地膜精养虾池养虾经验及研究予以总结。详细介绍了高位虾池及地膜虾池结构包括进水系统、排水系统、增氧系统等,并对高位精养虾池及地膜精养虾池的养殖管理及病害防治技术作了系统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池 对虾 养殖技术 病害防治
下载PDF
对虾弧菌病致病菌——非01群霍乱弧菌的生理学性状及药物感受性 被引量:16
8
作者 郑国兴 《水产学报》 CAS 1986年第4期433-439,共7页
从患”弧菌病”的养殖对虾眼球及心脏血淋巴液中分离得的病原菌非01群霍乱弧菌,进行了其生理性状及药物感受性的试验。试验表明,其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45℃,最适温度为37℃;能在无盐蛋白陈水中生长,食盐浓度在0.5-2.0%时生长最旺盛,5... 从患”弧菌病”的养殖对虾眼球及心脏血淋巴液中分离得的病原菌非01群霍乱弧菌,进行了其生理性状及药物感受性的试验。试验表明,其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45℃,最适温度为37℃;能在无盐蛋白陈水中生长,食盐浓度在0.5-2.0%时生长最旺盛,5%时生长缓性,6%以上不生长;pH5-10范围内都能生长,pH8时生长最好。对土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高度敏感,对磺胺药加AMP和呋喃唑酮、呋喃妥因敏感;漂白粉1PPM,15分钟即可杀灭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弧菌病 致病菌 非01群霍乱弧菌 生理学性状
下载PDF
对虾病毒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谢芝勋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2期27-30,共4页
对虾病毒病造成全世界对虾养殖业的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近年对虾病毒病的研究动态进行了概述,并对对虾病毒种类及性质,传播途径、诊断技术和防治措施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对虾 病毒病 病毒 传播途径 诊断技术 防治
下载PDF
对虾病毒病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高玮 张立人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7年第1期8-14,共7页
关键词 对虾 病毒病 养殖管理
下载PDF
亚热带集约化对虾养殖池塘水质因子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雅琼 黄翔鹄 李长玲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19,共5页
2010年4—7月,对亚热带地区湛江市东海岛的3口集约化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的水温、溶解氧、无机氮以及无机磷进行了跟踪监测,相关指标参照《海洋监测规范:海水分析》的方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水温为22.54-31.48℃,溶... 2010年4—7月,对亚热带地区湛江市东海岛的3口集约化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的水温、溶解氧、无机氮以及无机磷进行了跟踪监测,相关指标参照《海洋监测规范:海水分析》的方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水温为22.54-31.48℃,溶解氧为5.04-9.88 mg/L。氨氮含量表现为养殖前期高、中期低、后期高的变化趋势,变化范围为0.011-0.882 mg/L,均值为0.155 mg/L。硝酸盐含量波动较大,变化范围为0.001-0.811 mg/L,均值为0.193 mg/L。在养殖后期,亚硝酸盐含量有所增加,变化范围为0.005-0.103 mg/L,均值为0.020 mg/L。无机磷含量为0.019-0.235 mg/L,均值为0.066 mg/L。氮磷比(IN/IP)变化范围为0.474-20.575,均值为5.984,小于5.000的时期占整个养殖过程的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集约化养殖池塘 水质因子 亚热带
下载PDF
应用多重PCR检测鉴别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和桃拉病毒 被引量:11
12
作者 谢芝勋 庞耀珊 +6 位作者 何竞铭 邓显文 唐小飞 刘加波 谢志勤 廖敏 文雪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5,共3页
研究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WSSV)和桃拉病毒 (TSV)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 (多重PCR)技术。根据 WSSV和 TSV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了 2对分别与 WSSV和 TSV某段基因序列互补的引物 ,用这 2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的 WSSV DNA... 研究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WSSV)和桃拉病毒 (TSV)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 (多重PCR)技术。根据 WSSV和 TSV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了 2对分别与 WSSV和 TSV某段基因序列互补的引物 ,用这 2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的 WSSV DNA和 TSV RNA模板进行多重 PCR扩增 ,结果均同时得到了 2条特异的与实验设计相符的 30 6 bp(WSSV)和 2 31bp(TSV)多重 PCR扩增带 ,而对其他对虾病病原的 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 ;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 ,该多重 PCR技术能检出 10 pg的 WSSV DNA和 1pg的 T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SSV 桃拉病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引物 多重聚合酶 虾病 多重PCR检测 扩增 鉴别 RNA
下载PDF
对虾卵黄蛋白的生化性质及卵黄蛋白原合成部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成锋 蔡生力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68-173,共6页
关键词 对虾 卵黄蛋白 生化性质 合成部位 合成机理 内分泌调控机制
下载PDF
对虾选择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孔杰 栾生 +9 位作者 谭建 隋娟 罗坤 李旭鹏 代平 孟宪红 卢霞 陈宝龙 曹家旺 曹宝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1-97,共17页
对虾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出肉率高,2017年世界养殖产量超过520万t,在水产养殖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虾产业链条完备,对优质种苗的需求迫切,是水产种业的一个典型代表种。对虾繁殖力强、性成熟周期短,室内全人工养殖、繁育技术成熟,... 对虾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出肉率高,2017年世界养殖产量超过520万t,在水产养殖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虾产业链条完备,对优质种苗的需求迫切,是水产种业的一个典型代表种。对虾繁殖力强、性成熟周期短,室内全人工养殖、繁育技术成熟,易于开展遗传改良工作,但选种和配种技术对选育进展和可持续性影响大。以规模化家系为基础的多性状综合选育技术,是支撑当前对虾种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本文综述了对虾生长、抗性、饲料转化效率、繁殖力等经济性状的测试与遗传评估方法,并对其遗传参数、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和选择反应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基因组选择,间接遗传效应分析等方法的最新结果,以期为精准、高效和可持续对虾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家系 选择育种 遗传评估 遗传参数
下载PDF
对虾一种无包涵体杆状病毒病原的PCR检测 被引量:5
15
作者 石拓 孔杰 +3 位作者 刘萍 包振民 韩玲玲 徐怀恕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96-100,共5页
为建立对虾无包涵体杆状病毒的快速诊断技术,应用PCR技术分别对暴发性流行病发生前、流行中和发病后的对虾样品进行了检测.根据已克隆的对虾杆状病毒部分基因组序列而设计的引物能特异性地扩增出靶DNA片段,最低可以检测1pg的病素DNA... 为建立对虾无包涵体杆状病毒的快速诊断技术,应用PCR技术分别对暴发性流行病发生前、流行中和发病后的对虾样品进行了检测.根据已克隆的对虾杆状病毒部分基因组序列而设计的引物能特异性地扩增出靶DNA片段,最低可以检测1pg的病素DNA.由典型发病症状对虾的胃、腮、肝胰腺、中肠、游泳足、肌内和心脏等器官和组织中成功地检测到病毒.不同组织和器官经扩增得到的信号强弱不同:病虾的胃扩增得到的信号最强,中肠、肌肉、心脏和游泳足次之,腮和肝胰腺信号最弱,说明病毒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数量及感染程度不同.在对虾发病前及发病后,用二次PCR还能检测表面不发病呈隐性感染状态的对虾携带的病毒;而对野生健康虾的检测结果为阴性.研究表明,PCR是检测对虾暴发性流行病快速、灵敏而准确的方法,对病毒病的早期诊断、防治和高健康对虾品种的选育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无包涵体杆状病毒 PCR技术 病原检测
下载PDF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诊断和检测 被引量:6
16
作者 郑天伦 王国良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2002年第3期65-70,共6页
关键词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 诊断 检测 目视观察法 电子显微技术 生化检验法 免疫学方法
下载PDF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郑天伦 王国良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57-61,共5页
综述了近几年来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研究的进展情况,就WSSV的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引起的症状和病理变化、流行病学、检测方法和防治等问题进行了较细详的介绍。
关键词 对虾 白斑综合征 WSSV 症状 病理 检测方法 防治
下载PDF
反向间接血凝法检测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薛清刚 钱鸣亮 +1 位作者 王文兴 王克行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10-216,共7页
用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的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HPV)颗粒免疫家兔制备特异性抗血清,并建立了一种反向间接血凝法以诊断HPV感染。该方法的敏感性可达ng/ml病毒蛋白的检测限水平。通过对10份已固定的患病对虾肝胰腺样品分别取... 用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的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HPV)颗粒免疫家兔制备特异性抗血清,并建立了一种反向间接血凝法以诊断HPV感染。该方法的敏感性可达ng/ml病毒蛋白的检测限水平。通过对10份已固定的患病对虾肝胰腺样品分别取一小部分进行检测,证实反向间接血凝法与组织病理检查的相符性良好,而前者具有方法简便、重复性好、试剂稳定和样品检测可在1.5—2小时内完成等特点,适合在现场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细小病毒 反向间接血凝法
下载PDF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病围栏封闭预防技术研究简报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德尚 董双林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7-68,共2页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report of the pen closing prevention technique for the WSSV disease of penaeid shrimp . The key measure of the technique is to set a crab prevention pen to close the ponds. Besides shrimp grow...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report of the pen closing prevention technique for the WSSV disease of penaeid shrimp . The key measure of the technique is to set a crab prevention pen to close the ponds. Besides shrimp growing ponds,it also needs water treating ponds. Water entering the ponds must be filtered through a 60 mesh screen. Shrimp fry to be stocked must be WSSV free . The ponds must be disinfected thoroughly to iliminate all the pathogenes and their vectors before fry stocking. In the whole culture period, water added to the ponds must also be disinfected. The prevention efficiency of the technique was 95%~100% in experiments, and 79%~100% in preliminary application in culture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白斑综合症 预防技术 防蟹围栏 封闭
下载PDF
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与对虾的免疫防御反应 被引量:5
20
作者 宋晓玲 黄倢 +1 位作者 王秀华 杨冰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33-1039,共7页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对虾后,最典型的免疫反应是对虾开放循环系统的血淋巴细胞数量急剧下降,血淋巴凝结功能下降,感染部位聚集了大量的血淋巴细胞,且以颗粒细胞为主。WSSV可感染对虾颗粒细胞和小颗粒细胞,其中小颗粒细胞感染...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对虾后,最典型的免疫反应是对虾开放循环系统的血淋巴细胞数量急剧下降,血淋巴凝结功能下降,感染部位聚集了大量的血淋巴细胞,且以颗粒细胞为主。WSSV可感染对虾颗粒细胞和小颗粒细胞,其中小颗粒细胞感染率高、感染速率快,感染后大颗粒细胞占血细胞总数的比例可增加到50%;血淋巴中的总糖、总碳水化合物、总蛋白和游离氨基酸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显著降低。自然状态下广泛存在WSSV潜伏感染,潜伏感染的存在会导致存在免疫反应情况下的感染复发,并且有助于病毒的传播;不同WSSV感染状态下过氧化物(POD)差异显著,其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潜伏感染虾样、中度感染虾样、严重感染虾样。而其抗菌活性(UA)、溶菌活性(UL)、酶氧化酶活性(PO)、碱性磷酸酶(ALP)和凝集效价(HAT)差异不显著;潜伏感染个体对再次接种WSSV有“类免疫应答”的抗性,这种抗性不是来源于发病期对虾的天然抗性,而是WSSV感染后的一种免疫系统增强。宿主细胞凋亡可能是感染对虾在高温时反而维持较高成活率的主要机制。免疫增强剂可对对虾防御WSSV感染产生影响,脂多糖、葡聚糖、肽聚糖、岩藻依聚糖和双链核糖核酸都已被证实可提高对虾抗病毒感染的免疫保护。WSSV主要囊膜蛋白VP28可诱导对虾对WSSV感染产生抗性降低累积死亡率,高效价的病毒抗血清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对虾抗菌肽也可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而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综合征病毒 对虾 感染 免疫防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