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人直肠癌APR术中重建盆底腹膜的单中心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赫 杜斌斌 +5 位作者 吕耀春 李晶晶 朱成章 王涛 张维胜 杨熊飞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672-676,共5页
目的:研究机器人直肠癌APR术中重建盆底腹膜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01~2020-01-01我科行机器人直肠癌APR的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47,术中重建盆底腹膜)和对照组(n=58,术中不关闭盆底腹膜),比... 目的:研究机器人直肠癌APR术中重建盆底腹膜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01~2020-01-01我科行机器人直肠癌APR的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47,术中重建盆底腹膜)和对照组(n=58,术中不关闭盆底腹膜),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病理学结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术期均无死亡。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流质饮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骶前引流留置时间、骶前引流总量、病理结果、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机器人直肠癌APR术中重建盆底腹膜安全可行,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机器人手术 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 重建盆底腹膜
下载PDF
盆底腹膜重建对腹腔镜直肠腺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韩野 支巧明 +1 位作者 匡玉庭 潘燕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25-430,共6页
目的探讨盆底腹膜重建对腹腔镜直肠腺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腹腔镜直肠腺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共97例,根据手术方案是否采取... 目的探讨盆底腹膜重建对腹腔镜直肠腺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腹腔镜直肠腺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共97例,根据手术方案是否采取盆底腹膜重建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研究组在腹腔镜切除术后行盆底腹膜重建,对照组则不进行盆底腹膜重建。比较2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肛门功能Wexner评分、直肠肛门测压结果、便意感正常率、盆底解剖结构、术后并发症,并进行5年生存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61.25±10.38)和(59.47±11.40)岁(P>0.05),男性占比分别为60.4%(29例)和55.1%(27例)(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肛门功能Wexne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4.29±2.07)比(16.33±2.18)分,P<0.001;(9.57±2.34)比(11.26±2.85)分,P=0.002;(5.41±1.36)比(7.86±1.95)分,P<0.001]。研究组患者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56.29±7.31)比(52.88±6.65)mmHg,P=0.018;(129.33±17.36)比(110.45±15.22)mmHg,P<0.001](1 mmHg=0.133 kPa)。研究组患者直肠感觉容量、直肠最大耐受容量、肛管高压区长度均大于对照组[(32.15±4.38)比(29.76±4.29)ml,P=0.008;(209.57±40.27)比(184.39±37.56)ml,P=0.002;(3.07±0.52)比(2.80±0.49)cm,P=0.010]。研究组患者术后3和6个月便意感正常率分别为47.9%(23例)和70.8%(34例),均高于对照组的26.5%(13例)和51.0%(25例)(P值分别为0.029和0.046)。研究组盆腔内肠管堆积检出率为12.5%(6例),低于对照组的38.9%(19例)(P=0.003)。2组患者吻合口瘘、腹腔感染、肠梗阻、坠积性肺炎、尿道感染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18.8%,9例;对照组:24.5%,12例;P=0.493)。研究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71.6%,对照组为68.2%(P=0.309)。结论腹腔镜直肠腺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进行盆底腹膜重建能改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减少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肿瘤 盆底腹膜重建 低位前切除术 肛门功能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腹腔镜APR行生物补片盆底腹膜重建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薛意恒 王磊 +1 位作者 孙少川 姜永胜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2期70-74,共5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经腹部-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abdomino perineal resection,APR)行生物补片盆底腹膜重建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6月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胃肠外一科收治的69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APR,其... 目的研究腹腔镜经腹部-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abdomino perineal resection,APR)行生物补片盆底腹膜重建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6月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胃肠外一科收治的69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APR,其中41例行生物补片盆底腹膜重建(重建组)、28例未行重建(未重建组)。观察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肠梗阻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RE)发生率等指标。结果重建组的肠梗阻发生率(2.4%比21.4%)、切口感染发生率(9.8%比32.1%)、RE(2.4%比28.6%)发生率优于未重建组(P<0.05);而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APR行生物补片盆底腹膜重建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腹膜重建 生物补片 直肠癌
原文传递
盆底腹膜重建联合快速康复外科在机器人直肠癌TME手术中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赫 吕耀春 +6 位作者 路继永 王帅 张云强 王涛 杜斌斌 张维胜 杨熊飞 《甘肃医药》 2020年第11期961-965,共5页
目的:探讨盆底腹膜重建联合快速康复外科(ERAS)在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TME)中的应用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肛肠科接受常规机器人手术治疗方案或术中盆底腹膜重建联合ERAS治疗的患者105... 目的:探讨盆底腹膜重建联合快速康复外科(ERAS)在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TME)中的应用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肛肠科接受常规机器人手术治疗方案或术中盆底腹膜重建联合ERAS治疗的患者105例,根据治疗和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例,采用术中盆底腹膜重建联合ERAS行机器人直肠癌TME手术;对照组58例,采用常规机器人手术治疗方案行机器人直肠癌TME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和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流质饮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腹腔引流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空腹血糖维持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炎性指标较术前均有所升高,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IL-6、PCT和WBC升高水平较低,炎症反应控制效果较好(P<0.05)。两组病理学分型、病理学分级和AJCC分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两组患者均无肿瘤复发,未见腹腔感染、迟发性吻合口漏、造口坏死或造口疝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盆底腹膜重建联合ERAS应用于机器人直肠癌TME手术,可以加速胃肠道功能恢复、缓解疼痛、提高免疫水平、减轻炎症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快速康复外科 盆底腹膜重建 近期疗效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盆底腹膜重建策略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康 王得晨 +4 位作者 杨自杰 归明彬 杨增强 屈莲平 高峰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CAS 2023年第4期316-320,共5页
直肠癌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腹腔镜辅助低位前切除术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临床对直肠膜解剖不断深入的认识,增强了手术的安全性,提高了肿瘤的完整切除和患者预后生存,但两种术式不可避免会破坏盆底腹膜的完整性,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会阴部感染... 直肠癌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腹腔镜辅助低位前切除术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临床对直肠膜解剖不断深入的认识,增强了手术的安全性,提高了肿瘤的完整切除和患者预后生存,但两种术式不可避免会破坏盆底腹膜的完整性,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会阴部感染、会阴疝、肠梗阻、放射性肠炎、排尿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大量研究发现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盆底腹膜重建具有相关性,但对于术中是否需行盆底腹膜重建仍存在较大争议,尤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更具争议性。本文旨在阐述直肠癌根治术中盆底腹膜重建策略、方式及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盆底腹膜重建 重建方式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