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像学在盆底器官脱垂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陆荣 宋岩峰 《医学综述》 2015年第2期291-294,共4页
随着整体理论、吊床理论及肛提肌维持盆底器官的重要性等多种观点的提出,盆底器官脱垂(POP)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因此获得POP的完整信息,应结合临床检查及辅助检查手段,在辅助检查手段中应用最广泛、最有优势的影像学技术。多种... 随着整体理论、吊床理论及肛提肌维持盆底器官的重要性等多种观点的提出,盆底器官脱垂(POP)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因此获得POP的完整信息,应结合临床检查及辅助检查手段,在辅助检查手段中应用最广泛、最有优势的影像学技术。多种影像学技术应用于盆底,包括静态及动态盆底影像学技术,帮助临床医师全面了解POP的发病机制、诊断并建立盆底治疗方案及完善的术后随访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器官脱垂 影像学 盆底超声 盆底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子宫腺肌症磁共振影像特征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思邈 杨宇萍 +4 位作者 郁琦 孙爱军 田秦杰 陈蓉 邓姗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876-882,共7页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合并不孕患者的子宫磁共振影像特征与生育结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就诊的子宫腺肌症(AM)合并不孕症且具备本院盆腔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信息的患者70例,...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合并不孕患者的子宫磁共振影像特征与生育结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就诊的子宫腺肌症(AM)合并不孕症且具备本院盆腔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信息的患者70例,随访妊娠结局至2021年7月,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妊娠”和“妊娠失败”两组,针对年龄、病史时间、症状程度、CA125水平、MRI影像相关的变量(包括子宫径线、子宫体积、宫腔形态、MRI分型等)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组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70例AM合并不孕症患者中6例失访,最终64例纳入统计学分析。患者年龄26~44岁,总体妊娠率为26.6%。宫腔形态正常的病例妊娠率为43.3%(13/30),而宫腔形态失常的病例妊娠率仅为11.8%(4/34),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4);子宫肌层厚度对称的患者中妊娠率为56.3%(9/16),肌层厚度不对称患者妊娠率为16.7%(8/48),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7);子宫体积正常(≤60 ml)的患者中妊娠率为53.8%(7/13),子宫体积明显增大(>60 ml)者妊娠率为19.6%(10/51),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3)。妊娠组子宫前后径显著低于妊娠失败组[(45.2±9.0)mm vs.(56.8±18.2)mm,P=0.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子宫前后径过大、子宫形态异常及Bazot A~K分型中的D/E型为AM合并不孕患者妊娠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子宫肌壁增厚、子宫体积增大(≥60 ml)和宫腔形态异常的AM合并不孕患者妊娠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症 盆腔磁共振影像学检查 子宫腺肌症亚型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尿流动力学检查和盆腔动态MRI在盆腔脏器脱垂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颖 兰健 刘晓云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8年第3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患者的尿流动力学特点及动态磁共振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临床诊断POP组患者21例,POP合并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组患者21例,同... 目的探讨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患者的尿流动力学特点及动态磁共振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临床诊断POP组患者21例,POP合并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组患者21例,同期就诊的一般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盆腔器官脱垂分期法(POP-Q)评估脱垂程度,行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膀胱尿道功能,行盆腔动态MRI检查,按HMO分度做出MRI诊断。结果 1. POP组与POP+SUI组测出单纯膀胱出口梗阻8例,最大尿道压减低者11例,测出腹压漏尿点压(abdominal leak point pressure,ALPP) 27例,得到单纯POP合并隐匿性压力性尿失禁(occult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OSUI) 6例。2. POP组H线长度、M线长度、盆隔裂孔横径较POP+SUI组长(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UI+POP组在力排期,膀胱尿道后角(Retro vesicourethral angle,RVA)和尿道倾斜角(Urethral inclined angle,UIA)较POP组大(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动态MRI与POP-Q诊断POP的Kappa检验结果:前盆腔Kappa值为0. 540 (P=0. 001),一致性较强;后盆腔Kappa值为0. 358 (P=0. 002),一致性弱;中盆腔Kappa值为0. 211 (P=0. 026),一致性较弱。结论盆腔动态MRI可用于鉴别POP及POP+SUI,结合尿流动力学有助于POP及POP+OSUI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压力性尿失禁 尿流动力学检查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术前盆腔核磁共振成像联合术中注射过氧化氢溶液对肛瘘内口定位的影响
4
作者 翁和语 陈启 +2 位作者 夏文豪 张伟伟 黄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盆腔核磁共振成像联合术中注射过氧化氢溶液定位肛瘘内口的准确性及其对肛瘘手术疗效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肛肠外科86例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2组患者术前均行盆... 目的探讨术前盆腔核磁共振成像联合术中注射过氧化氢溶液定位肛瘘内口的准确性及其对肛瘘手术疗效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肛肠外科86例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2组患者术前均行盆腔3.0T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评估瘘管走形。对照组采用传统肛瘘探条结合术中肛门指检定位肛瘘内口,观察组术中采用经肛瘘外口缓慢注射过氧化氢溶液定位肛瘘内口。比较2组患者术中肛瘘内口定位准确情况、复杂肛瘘病例内口定位准确性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于术后1周评估患者创面疼痛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后复发肛瘘例数、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和创面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肛瘘内口定位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杂肛瘘患者中,观察组准确定位内口10例,多于对照组的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1.53±0.91)分,低于对照组的(2.28±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创面并发症3例,少于对照组的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5.37±3.86)d,短于对照组的(29.05±2.6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盆腔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联合术中注射过氧化氢溶液对肛瘘内口定位准确,能够减轻患者创面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益于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盆腔核磁共振成像 过氧化氢溶液 肛瘘内口 创面疼痛 并发症 创面愈合
下载PDF
骨盆核磁共振在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柯晴 黄秋霖 +3 位作者 廖成成 谭晓虹 郭宝平 岑洪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86-492,共7页
目的:探讨骨盆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骨髓侵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03-2019-09于我院确诊的DLBCL患者85例,所有患者均完成骨髓穿刺活检、骨盆MRI及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18F-F... 目的:探讨骨盆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骨髓侵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03-2019-09于我院确诊的DLBCL患者85例,所有患者均完成骨髓穿刺活检、骨盆MRI及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18F-FDG PET/CT)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骨髓侵犯检出率。以骨髓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采用ROC曲线分析骨盆MRI对DLBCL骨髓侵犯的诊断效能,并分析骨盆MRI、18F-FDG PET/CT骨髓侵犯病灶分布的影像学特征。结果:85例DLBCL患者中,骨髓穿刺活检、18F-FDG PET/CT、骨盆MRI的骨髓侵犯检出率分别为11.8%(10/85)、25.9%(22/85)、24.7%(21/85),骨盆MRI的检出率高于骨髓穿刺活检(χ2=0.477,P=0.029);骨盆MRI与18F-FDG PET/CT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1,P=0.860)。18F-FDG PET/CT诊断骨髓侵犯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0%,96.8%,94.1%,90.9%和95.2%。骨盆MRI诊断骨髓侵犯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6%,96.8%,92.9%,90.5%和93.8%。18F-FDG PET/CT的曲线下面积为0.919(0.839~0.967),骨盆MRI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0.812~0.952),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39,P=0.660)。18F-FDG PET/CT显示骨髓侵犯病灶多呈多灶性分布,其中95.5%(21/22)分布于骨盆。骨盆MRI骨髓异常信号影与18F-FDG PET/CT骨髓FDG摄取增高影分布的部位大致相同。结论:骨盆MRI和18F-FDG PET/CT对DLBCL骨髓侵犯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骨盆MRI对DLBCL骨髓侵犯的检出率较骨髓穿刺活检高,而与18F-FDG PET/CT的检出率相当,可作为检测骨髓侵犯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骨髓侵犯 骨盆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骨髓穿刺活检
原文传递
直肠腔内超声和磁共振成像在低位直肠癌术前分期评估中的应用
6
作者 石雨松 张铁民 《医学综述》 2019年第14期2731-2735,共5页
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准确定义直肠癌的肿瘤浸润深度对于治疗和评估预后非常重要。直肠腔内超声、盆腔磁共振成像是目前对直肠癌进行术前诊断和分期的常用方法,它们在判断肿瘤方面有各有优势。直肠腔内超声可清晰显示直... 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准确定义直肠癌的肿瘤浸润深度对于治疗和评估预后非常重要。直肠腔内超声、盆腔磁共振成像是目前对直肠癌进行术前诊断和分期的常用方法,它们在判断肿瘤方面有各有优势。直肠腔内超声可清晰显示直肠壁的解剖结构,便于确定病灶下缘距肛缘距离,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盆腔磁共振成像可通过分辨肠壁各层及周围脂肪间隙,确定肿瘤大小,辨别直肠系膜有无侵犯,有利于环周切缘的判定。低位直肠癌在外科治疗上涉及很多方面,包括术中术式的选择、能否实现保肛、患者是否能够接受造瘘以及远期的生活质量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术前精准肿瘤分期非常重要,而直肠腔内超声和盆腔磁共振成像有助于明确低位直肠癌的术前分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直肠腔内超声 盆腔磁共振成像 直肠癌 术前分期
下载PDF
盆底动态核磁共振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合并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诊断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3
7
作者 罗丹丹 成宏 倪程 《中国性科学》 2020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盆底动态核磁共振(dynam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MRI)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合并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患者中的鉴别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恩... 目的探讨盆底动态核磁共振(dynam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MRI)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合并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患者中的鉴别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恩施州中心医院妇科经查体确诊的35例SUI合并POP患者和同期同年龄段的25例SUI患者为研究对象。将35例SUI合并POP患者设为观察组,25例SUI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1.5T dMRI检查和经会阴超声检查,从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影像,测量其膀胱尿道后角、尿道长度、尿道倾斜角、H线和盆膈裂孔横径指标情况;分析比较dMRI在单纯SUI和SUI合并POP中的鉴别和诊断价值,探究dMRI检查与POP分级的一致性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静息相经会阴超声、dMRI诊断的尿道长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倾斜角、α角等参数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力排相dMRI检查测量的膀胱尿道后角、α角略高于超声测量数据,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dMRI静息相、力排相H线、盆膈裂孔横径2项参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MRI在诊断观察组前盆腔、中盆腔脏器脱垂严重程度与POP-Q体格检查一致性良好。结论 dMRI相对于传统经会阴超声诊断技术在SUI合并POP检查中,可以更精确地测量盆底相关参数,清晰显示盆底支持结构功能状态,可以准确鉴别SUI、SUI合并POP,并且准确评估盆腔脏器脱垂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动态核磁共振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功能障碍 盆腔器官脱垂
下载PDF
静动态MRI及DTI对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肛提肌形态和功能的评估 被引量:17
8
作者 蔡香然 刘琼 +3 位作者 罗新 邱麟 吴何嘉 刘斯润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28-1133,共6页
目的探讨静动态MRI及扩散张量成像(DTI)评估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肛提肌形态和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经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度法(POP-Q)诊断为POP的中老年女性患者41例,对照组为年龄和产次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名,静态MRI评估肛提肌... 目的探讨静动态MRI及扩散张量成像(DTI)评估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肛提肌形态和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经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度法(POP-Q)诊断为POP的中老年女性患者41例,对照组为年龄和产次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名,静态MRI评估肛提肌形态的改变,动态MRI评估肛提肌功能的异常并记录代表支撑功能5个测量值的变化,DTI评估肛提肌各向异性分数值的变化。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进行两组间各测量指标的比较。结果静息状态下12例(29.3%)和最大用力时41例(100%)POP患者肛提肌裂孔明显增大呈"O"型,静息状态下29例(70.7%)髂尾肌呈"漏斗"状,最大用力时34例(82.9%)髂尾肌呈"盆"状,22例(53.7%)出现肛提肌萎缩或断裂。POP患者静息时的H线、M线和盆隔裂孔宽度均明显增大(H线:t=-7.897,P=0.000;M线:t=-12.305,P=0.000;盆隔裂孔宽度:t-5.320,P=0.000),最大用力时提肌板角(LPA)、H线、M线和盆隔裂孔宽度及最大用力与静息时各指标差值均明显增大(最大用力时LPA:t=-3.837,P=0.000;H线:t=-10.485,P=0.000;M线:t=-11.521,P=0.000;盆隔裂孔宽度:t=-9.618,P=0.000;LPA差值:t=-4.880,P=0.000;H线差值:t=-2.494,P=0.015;M线差值:t=-4.111,P=0.000;盆隔裂孔宽度差值:t=-5.151,P=0.000),各向异性分数值明显减小(左:t=-4.853,P=0.012;右:t=-6.297,P=0.000)。结论 POP患者存在肛提肌缺陷、支撑能力下降和盆底松弛,静动态MRI及DTI能够客观地评估POP患者肛提肌形态和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提肌 盆腔器官脱垂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原文传递
盆底动态MRI对盆底功能异常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9
作者 彭朋 蒋涛 +1 位作者 杨新庆 康嘉宝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11-715,共5页
目的使用自行设计高顺应性球囊模拟粪便进行盆底动态MRI检查,评价其可行性、敏感性、稳定性。资料与方法对40例盆底功能失调女性患者(年龄24~79岁,平均56.5岁)在肛管内插入高顺应性球囊前、后分别行盆底动态MRI扫描。并对插入球囊前、... 目的使用自行设计高顺应性球囊模拟粪便进行盆底动态MRI检查,评价其可行性、敏感性、稳定性。资料与方法对40例盆底功能失调女性患者(年龄24~79岁,平均56.5岁)在肛管内插入高顺应性球囊前、后分别行盆底动态MRI扫描。并对插入球囊前、后所得检查数据进行比较。结果40例中,诊断膀胱膨出20例(50%)、直肠前膨出29例(72.5%)、外括约肌萎缩16例(40%)、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征5例(12.5%)、肛直肠连接异常下降2例(5%)、直肠子宫陷窝疝11例(27.5%)、会阴脱垂9例(22.5%)、内外括约肌放松异常8例(20%)。盆底动态MRI检查过程中,有24例在仰卧位排出球囊。16例未能排出球囊(其中5例改为左侧卧位后排出)。经统计分析,球囊排出者与未排出者,以及同一患者使用球囊前后所得数据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球囊排出患者较未排出者盆底运动要明显,而球囊的使用可明显加大盆底运动幅度,更好地反映盆底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失调 磁共振成像 动态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MRI对女性盆底功能失调肛提肌裂孔解剖及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燕 张国安 +3 位作者 张瑞 高元安 王国际 王毅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34-1137,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女性与盆底功能失调患者力排相MRI肛提肌裂孔形态及解剖结构的变化。方法选择23名女性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35例盆底功能失调患者(试验组),采用MRI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采集静息和力排相盆腔横断、冠状和矢状面影像,观... 目的探讨正常女性与盆底功能失调患者力排相MRI肛提肌裂孔形态及解剖结构的变化。方法选择23名女性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35例盆底功能失调患者(试验组),采用MRI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采集静息和力排相盆腔横断、冠状和矢状面影像,观测肛提肌裂孔的解剖和形态,比较力排相试验组与对照组肛提肌裂孔面积和解剖结构的变化。结果静息相两组间肛提肌裂孔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力排相试验组肛提肌裂孔面积[(35.9±13.1)cm2]和面积增大百分比[(64.7±22.5)%]均显著大于对照组[(21.7±4.9)cm2和(11.3±6.4)%](P<0.01)。静息相两组受试者肛提肌裂孔解剖结构由前至后均分别为尿道、阴道和肛管,力排相试验组肛提肌裂孔出现膀胱10例(31.3%)、子宫12例(37.5%)、直肠黏膜21例(65.6%)和腹膜脂肪8例(25.0%),而对照组仅发现2例(9.5%)肛提肌裂孔内出现直肠黏膜,经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女性盆底功能失调患者力排相常出现多个盆腔器官向肛提肌裂孔脱垂,并导致肛提肌裂孔异常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 肛提肌裂孔 盆底功能失调 磁共振成像 评价研究
原文传递
前列腺癌及直肠癌对盆腔筋膜侵犯的MRI表现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博 韩悦 杨连海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4-526,共3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及直肠癌对盆腔主要筋膜侵犯的MRI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前列腺肿瘤侵犯尿生殖膈及Denonvilliers筋膜患者、4例直肠肿瘤侵犯直肠系膜或直肠系膜筋膜患者的MRI表现特点。结果肿瘤对筋膜侵犯的MRI表现可分为...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及直肠癌对盆腔主要筋膜侵犯的MRI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前列腺肿瘤侵犯尿生殖膈及Denonvilliers筋膜患者、4例直肠肿瘤侵犯直肠系膜或直肠系膜筋膜患者的MRI表现特点。结果肿瘤对筋膜侵犯的MRI表现可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为筋膜连续性中断,局限结节样侵犯;间接征象为脂肪间隙消失,周围淋巴结肿大。结论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盆腔筋膜受累情况,对确定肿瘤分期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直肠癌 盆腔筋膜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