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g-IFN-α2a联合肝复乐胶囊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抗肝纤维化的疗效 被引量:6
1
作者 张继万 周建丽 +2 位作者 张晓芳 隆莉 吴刚 《武警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Peg-IFN-α2a(pegylated interferonα2a)联合肝复乐胶囊对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及抗病毒疗效。方法 108例Hbe Ag阳性CHB患者来源于2013-03至2016-02我院感染科门诊。按照不... 目的探讨Peg-IFN-α2a(pegylated interferonα2a)联合肝复乐胶囊对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及抗病毒疗效。方法 108例Hbe Ag阳性CHB患者来源于2013-03至2016-02我院感染科门诊。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成两组,A组:Peg-IFN-α2a联合肝复乐胶囊治疗组(n=56);B组:Peg-IFN-α2a治疗组(n=52);疗程48周。收集患者治疗全程HBV DNA水平、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及Fibro Scan等临床指标。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上述指标差异。结果 A组患者经治疗48周后HBV DNA水平(LOG10 copies/ml)由6.78±1.36下降至2.36±0.42;B组患者HBV DNA水平由6.54±1.25下降至2.43±0.37。A组经治疗48周后ALT水平由(106.62±36.74)U/L下降至(33.22±8.75)U/L;B组ALT水平由(113.57±40.29)U/L下降至(40.64±11.37)U/L。两组患者HBV DNA水平及ALT水平均较基线时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经治疗48周后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粘连蛋白(laminin,LN)、三型前胶原N端肽(three former type collagen n-terminal peptide,PⅢP)和Ⅳ型胶原(typeⅣcollagen,CⅣ)水平较基线时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终点时A组患者血清HA、LN、PⅢP和CⅣ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水平(P<0.05)。A组患者经治疗48周后Fibroscan值(12.78±3.32)k Pa下降至(7.43±2.21)k Pa;B组患者Fibroscan值由(13.34±3.35)k Pa下降至(9.24±2.06)k Pa。两组患者经治疗后Fibroscan值较基线时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终点时A组患者Fibroscan值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Peg-IFN-α2a联合肝复乐胶囊可以更好地改善Hbe Ag阳性CHB患者肝纤维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ifn-α2b 肝复乐胶囊 慢性乙肝肝炎 肝纤维化
下载PDF
血清miRNA-122-3p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CHB患者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蒋敏 龚兴 +1 位作者 肖新强 张旻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9年第5期293-298,共6页
目的探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对血清miRNA-122-3p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96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作为治疗组,采用Peg-IFN-α2b治疗48周,停药观察至72周.观察0周、12周、24周、48周、72周血清... 目的探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对血清miRNA-122-3p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96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作为治疗组,采用Peg-IFN-α2b治疗48周,停药观察至72周.观察0周、12周、24周、48周、72周血清miRNA-122-3p及HBsAg、HBeAg、HBV-DNA和ALT的变化,同时检测40例正常人的血清miRNA-122-3p作为对照.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0周及72周血清miRNA-122-3p水平与40个正常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24,P<0.01;t=4.565,P<0.01).治疗组0周与72周血清miRNA-122-3p水平无显著差异(t=0.693,P=0.489);72周持续血清HBeAg转换组(SR)与未持续转换组(NSR)比较,HBV-DNA定量(t=-3.809,P<0.01)、HBsAg(t=-9.566,P<0.01)、HBeAg(t=-4.880,P<0.01)及ALT(t=-2.653,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miRNA-122-3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8,P=0.321).CHB患者血清miRNA-122-3p含量与HBsAg浓度有相关性(r=0.280,P=0.018),而与HBeAg、HBV-DNA、ALT无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血清miRNA-122-3p显著高于正常人,Peg-IFN-α2b治疗可能对血清miRNA-122-3p表达水平无影响,CHB患者血清miRNA-122-3p表达水平与HBsAg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122-3p 乙型病毒性肝炎 peg-ifn-α2b
原文传递
PEG-IFN-α-2b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高载量患者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郑金莲 赵安静 +3 位作者 陈瑞霞 戴朝明 刘学胜 徐迈宇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1125-1128,共4页
目的探讨PEG-IFN-α-2b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高载量患者临床效果观察及对患者肝功能影响。方法选取温州市中医院于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慢性乙肝病毒高载量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 目的探讨PEG-IFN-α-2b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高载量患者临床效果观察及对患者肝功能影响。方法选取温州市中医院于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慢性乙肝病毒高载量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EG-IFN-α-2b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血清HBV DNA检测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sAg阴转率;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肝功能指标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血清HBVDNA检测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HBeAg血清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HBsAg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血清AST和AL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血清AST和A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IFN-α-2b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肝病毒高载量患者临床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ifn-α-2b 恩替卡韦 慢性乙肝病毒高载量 效果 肝功能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修饰干扰素α2b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晓兵 姚文兵 +1 位作者 吴梧桐 沈子龙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8-350,共3页
目的 研究基因工程干扰素 α2 b和聚乙二醇 (PEG)修饰干扰素 α2 b的抗肿瘤细胞增殖效应。方法 采用 MTT法将不同浓度的干扰素分别对几种肿瘤细胞进行生长抑制实验。结果 不同终浓度 (5 0 0 ng/ml,5 0 ng/ml,5 ng/ml,0 .5 ng/ml)干扰... 目的 研究基因工程干扰素 α2 b和聚乙二醇 (PEG)修饰干扰素 α2 b的抗肿瘤细胞增殖效应。方法 采用 MTT法将不同浓度的干扰素分别对几种肿瘤细胞进行生长抑制实验。结果 不同终浓度 (5 0 0 ng/ml,5 0 ng/ml,5 ng/ml,0 .5 ng/ml)干扰素 α2 b和 PEG修饰干扰素 α2 b对人肝癌细胞 (SMMC-772 1 )、人红白血病细胞 (K5 62 )、人宫颈癌细胞 (He La)、人鼻咽癌细胞 (KB)和人胃癌细胞 (BGC)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 聚乙二醇修饰干扰素的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优于干扰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增殖 干扰素α2b 抗肿瘤效应 聚乙二醇
下载PDF
恩替卡韦经治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的临床治愈疗效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赵海东 陈婷婷 +2 位作者 李艺芳 苏惠珍 林巧欣 《当代医学》 2021年第21期96-98,共3页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经治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联合PEG-IFNα-2b治疗后HBsAg清除率。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厦门长庚医院的146例乙肝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联合治疗组(恩替卡韦+PEG-IFNα-2b治疗,n=44)和恩替卡韦单药组...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经治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联合PEG-IFNα-2b治疗后HBsAg清除率。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厦门长庚医院的146例乙肝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联合治疗组(恩替卡韦+PEG-IFNα-2b治疗,n=44)和恩替卡韦单药组(恩替卡韦治疗,n=102),比较两组HBsAg清除率和血清学转换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有4例在24周时终止Peg-IFNα-2b治疗,24周时8例HBsAg阴转,3例发生HBsAg血清转换;48周时12例HBsAg阴转,6例HBsAg发生血清转换;23例HBsAg下降<1log,停PEG-IFNα-2b继续恩替卡韦治疗;其中5例HBsAg下降≥1log继续PEG-IFNα-2b及恩替卡韦治疗至72周,72周时累计15例HBsAg阴转(女4例,男11例),累计9例HBsAg发生血清转换,临床治愈率34.1%。其中,HBsAg滴度基线<350 IU/ml,12例获得临床治愈;联合治疗24周时HBsAg较基线下降≥1log,15例获得临床治愈。恩替卡韦单药组治疗72周,1例HBsAg阴转,临床治愈率为0.9%。无HBsAg血清转换发生。结论恩替卡韦经治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联合PEG-IFNα-2b可显著提高HBsAg阴转率,获得临床治愈,其中HBsAg滴度基线<350 IU/ML、联合治疗24周HBsAg较基线下降≥1log的患者更易获得临床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恩替卡韦 临床治愈
下载PDF
PEG-IFNα-2b辅助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肝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春艳 许维国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714-717,共4页
目的:探究对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给予恩替卡韦结合PEG-IFNα-2b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以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35... 目的:探究对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给予恩替卡韦结合PEG-IFNα-2b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以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予以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PEG-IFNα-2b联治。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水平、生活质量及HBsAg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甲胎蛋白、层黏蛋白、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理、症状、心理、社会等QLS-CHB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随访后12个月,观察组HBsAg清除率为25.71%,高于对照组的2.22%(P<0.05)。结论:恩替卡韦结合PEG-IFNα-2b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在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提升患者HBsAg清除率等方面有着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HbEAG阴性慢性乙肝 peg-ifnα-2b HbsAg清除率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与单个核细胞乙型肝炎病毒RNA水平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席文娜 罗飞兵 +1 位作者 吴昭 余东山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89,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清HBsAg、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血清HBV RNA及单个核细胞(PBMC)HBV RNA的关系。方法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Peg-IFNα-2b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一次,分别在初始治疗、24周和48周,检测患者血清HBV五...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清HBsAg、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血清HBV RNA及单个核细胞(PBMC)HBV RNA的关系。方法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Peg-IFNα-2b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一次,分别在初始治疗、24周和48周,检测患者血清HBV五项、肝功能、HBV DNA、HBV RNA及PBMC中HBV RNA的变化。结果患者三个时间段的生化指标ALT、AST、TBIL、AKP及GG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学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BV DNA及HBV RNA与PBMC HBV RNA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eg-IFNα-2b抗病毒治疗各时间段,肝功能转氨酶无显著变化;治疗24周,血HBsAg、HBV DNA与HBV RNA及PBMC HBV RNA快速下降,有显著相关性;治疗48周,血清HBsAg、HBV DNA与HBV RNA及PBMC HBV RNA相关性减弱。因此,24周HBV RNA下降幅度优于48周,更能预测临床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RNA 单个核细胞乙型肝炎病毒RNA peg-ifnα-2b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Peg-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6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临床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侯春阳 马玉梅 李方治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ⅠFNα)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基因1/6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46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分为观察组123例和对照组123例,分别接受Peg-ⅠFNα-2b 80μg或Peg-ⅠFNα-2a 180... 目的探讨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ⅠFNα)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基因1/6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46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分为观察组123例和对照组123例,分别接受Peg-ⅠFNα-2b 80μg或Peg-ⅠFNα-2a 180μg皮下注射,1次/w,两组均同时口服利巴韦林,治疗48 w,随访24 w。采用罗氏公司COBAS Taqman HCV实时定量PCR试剂检测血清HCV RNA,采用Abbott Real Time HCV Genotype Ⅱ试剂检测HCV基因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基线基因1型感染者分别为104例(84.6%)和108例(87.8%),基因6型感染者分别为19例(15.4%)和15例(12.2%,P>0.05),血清HCV RNA水平分别为(7.17±0.89) lg copies/ml和(7.19±0.88) lg copies/ml,白细胞计数分别为(6.6±1.3)×10~9/L和(6.6±1.5)×10~9/L,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54.1±21.1)×10~9/L和(157.2±19.2)×10~9/L,血清ALT水平分别为(83.4±26.3) U/L和(80.3±29.4)U/L,均无显著性相差(P>0.05);观察组快速病毒学应答率(RVR)、早期病毒学应答率(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率(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分别为45.5%、82.1%、83.7%和85.4%,与对照组的43.1%、78.9%、79.7%和78.0%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停药后复发率分别为14.6%和22.0%,也无显著性相差(P>0.05);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热(58.5%对61.0%)、肌肉酸痛(48.8%对51.2%)、乏力(41.5%对44.7%)、头痛(30.9%对34.1%)、厌食(25.2%对30.1%)、脱发(26.8%对30.9%)、失眠(20.3%对25.2%)、白细胞下降(27.6%对31.7%)、红细胞下降(23.6%对28.5%)、血小板下降(13.8%对17.9%)和血清T3/T4/TSH异常(8.9%对10.6%)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Peg-ⅠFNα-2b或Peg-ⅠFNα-2a治疗基因1/6型CHC患者,疗效较好,且两种干扰素治疗效果相当,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 基因1/6型 治疗
下载PDF
基线HBsAg定量值预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 被引量:4
9
作者 葛珂 鲍艳婷 +4 位作者 郑良达 周翔 王洁 陈公英 娄国强 《浙江预防医学》 2014年第11期1085-1088,共4页
目的:评估基线HBsAg定量值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学应答的预测作用。方法对55例PEG-IFNα2b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采用Taqman荧光定量PCR、雅培i2000HBsAg试剂动态检测... 目的:评估基线HBsAg定量值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学应答的预测作用。方法对55例PEG-IFNα2b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采用Taqman荧光定量PCR、雅培i2000HBsAg试剂动态检测血清基线、治疗期间HBVDNA载量或HBsAg滴度。评估HBsAg定量值对PEG-IFNα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学应答的预测作用。结果经PEG-IFNα2b单药治疗48周后,HBsAg基线>20000IU/mL(A组)的患者18例,获得病毒学应答(VR)率16.67%;1500~20000IU/mL(B组)的26例,获得VR应答率42.31%;<1500IU/mL(C组)11例,获得VR应答率63.64%。A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log10HBsAg下降值大于0.5组与小于0.5组间取得VR与SVR(持续性病毒应答)的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10HBsAg下降值>1.0组与<1.0组间取得VR与SVR的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18例中,有16例经PEG-IFNα2b单药治疗24~48周,HBVDNA仍为阳性。结论HBsAg基线水平联合HBVDNA定量可能成为一个有效的预测指标,对优化PEG-IFNα2b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表面抗原 疗效 聚乙二醇干扰素 α-2b
原文传递
干扰素对HIV/AIDS合并HCV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许世申 陈国伟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65-67,共3页
目的 观察普通干扰素(IFN)α2b与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b治疗HIV/AIDS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65例HIV/AIDS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其中27例在接受HAART治疗同时接... 目的 观察普通干扰素(IFN)α2b与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b治疗HIV/AIDS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65例HIV/AIDS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其中27例在接受HAART治疗同时接受IFNα2b抗HCV治疗,500万单位/次,隔天1次(A组);38例在接受HAART治疗同时接受PEG—IFNα2b抗HCV治疗,1.5μg/kg,每周1次(B组)。两组患者均同期服用利巴韦林片900-1 200 mg/d(tid),疗程48 w。观察终点包括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应答(ETVR)、持续性病毒应答(SVR)和复发率,同时在治疗12、24和48 w时检测患者ALT水平,观察肝酶复常率。结果 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EVR(92.11%对18.52%)、ETVR(100.00%对40.7%)和SVR(100.00%对33.33%)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无复发患者,A组有2例患者在停药后复发。B组患者各个检测时间点ALT复常率均≥A组(12 w:78.95%对66.67%,P〈0.05;24 w:100.00%对85.19%,P〈0.05;48 w:100.00%对100.00%)。结论 PEG-IFNα2b对HIV/AIDS合并HCV感染的近期疗效优于IFNα2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缺陷病毒/艾滋病 丙型肝炎 普通干扰素 聚乙二醇干扰素 临床疗效
下载PDF
PEG-IFN α-2b治疗后慢性乙肝患者体内PBMC中的p11 mRNA GRα mRNA水平与抑郁症的相关性
11
作者 庞盼姣 李长安 +2 位作者 赵巍峰 王园园 李赢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1-7,共7页
目的 研究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后,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11 mRNA、糖皮质激素受体α(GRα) mRNA水平与抑郁症的相关性。方法 对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常规给... 目的 研究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后,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11 mRNA、糖皮质激素受体α(GRα) mRNA水平与抑郁症的相关性。方法 对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常规给予护肝和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疗程均为24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水平,检测外周血中的炎症因子、神经递质、p11 mRNA和GRα mRNA水平,并对两组患者p11 mRNA、GRα mRNA水平与抑郁症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乙型肝炎病毒DNA应答率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血清γ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或0.01),白细胞介素-4、血浆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0.01),而观察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和抑郁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观察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11 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GRα mRNA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11 mRNA与γ干扰素、TNF-α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呈正相关性(P<0.01),GRα mRNA与血浆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水平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也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后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11 mRNA表达明显升高,GRα mRNA表达明显降低,且与外周血炎症因子和神经递质表达密切相关,可能是导致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抑郁症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11 GRα 相关性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在SD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建国 陈晓虹 +3 位作者 宓现强 陶群 叶丹 鞠佃文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1期1122-1125,共4页
目的研究SD大鼠单次及多次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单次皮下注射按18、180、900μg/kg给药;多次皮下注射按180μg/kg,1、4、7d给药;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ELISA法检测血药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 目的研究SD大鼠单次及多次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单次皮下注射按18、180、900μg/kg给药;多次皮下注射按180μg/kg,1、4、7d给药;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ELISA法检测血药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SD大鼠单次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剂量依赖关系,体内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具有线性动力学特征;多次给药后,未见PEG-IFNα2b的达峰值时间延长及峰浓度升高的现象,曲线下面积(AUC)亦未见增加,末次给药后大鼠的血药浓度曲线呈一室开发模型,半衰期与单次给药半衰期无明显差异,多次皮下给药无蓄积倾向。结论PEG-IFNα2b半衰期比IFNα2b显著延长,使用PEG-IFNα2b可以减少用药频次,并可能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SD大鼠 药代动力学 ELISA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的抗病毒和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13
作者 刘丽军 李光谱 +2 位作者 张雪梅 石晓丽 盛军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4-55,共2页
观察聚乙二醇化干扰素 (PEG IFNα2b)抗病毒和抗肿瘤的生物学活性 ,并与干扰素 (IFNα2b)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PEG IFNα2b抗病毒活性约下降 15倍 ,但抗人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明显增强。
关键词 peg-ifna2b 抗病毒活性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中游离聚乙二醇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4
14
作者 陆春燕 许培 +4 位作者 董世建 倪晓燕 储成风 李增礼 王荣海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1263-1266,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化重组人干扰素α2b(Peg-IFNα2b)注射液中游离PEG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的验证。方法以Sepax Bio-C18为固定相,流动相A为0.1%三氟乙酸-水溶液,流动相B为0.1... 目的建立测定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化重组人干扰素α2b(Peg-IFNα2b)注射液中游离PEG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的验证。方法以Sepax Bio-C18为固定相,流动相A为0.1%三氟乙酸-水溶液,流动相B为0.1%三氟乙酸-90%乙腈-10%水溶液,梯度洗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不同浓度PEG对照品及Peg-IFNα2b注射液样品,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并对方法进行专属性、线性范围、检测限及加样回收率验证。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显示,PEG对照品与混有PEG对照品的Peg-IFNα2b注射液色谱峰分离度良好,且无其他色谱峰干扰;PEG对照品在6.25~100.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03;最低检测限约为1.56μg/mL;低、中、高3个浓度的PEG对照品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7.51%、103.52%和95.99%。结论建立的方法简单、准确、快速,可用于测定Peg-IFNα2b注射液中游离PEG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 游离peg 高效液相色谱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原文传递
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b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海艳 张龙琪 +1 位作者 王伟洪 童照威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治疗1b型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1b型CH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Peg-IFNα-2a...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治疗1b型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1b型CH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Peg-IFNα-2a、Peg-IFNα-2b分别联合RBV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4、12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时HCV RNA载量的变化,分析其与病毒学应答的相关性;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l-ransferase,AST)$及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小板(platelets,PLT)的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快速病毒学应答(rapid virologic response,RVR)、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omplete early virologic response,cEVR)及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SV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P=0.69;χ~2=0.58,P=0.81;χ~2=0.42,P=0.84)。两组低病毒载量(HCV RNA<5.0lg拷贝/ml)患者的SVR均优于高病毒载量患者(χ~2=4.45,P=0.04;χ~2=4.86,P=0.03)。停药后随访24周时,两组患者肝功能(ALT、AST)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t=21.62,P=0.00;t=20.87,P=0.00)、(t=23.08,P=0.00;t=20.03,P=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91,P=0.50)、(t=1.04,P=0.30);两组白细胞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7.97,P=0.54;t=6.98,P=0.6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P=0.76);两组血小板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2,P=0.00;t=5.16,P=0.00),但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P=0.2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71)。结论 Peg-IFNα-2a联合RBV及Peg-IFNα-2b联合RBV治疗1b型CHC均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好,低病毒载量患者临床获益大于高病毒载量患者,早期RVR、cEVR对SVR的获得具有很强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利巴韦林 1b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快速病毒学应答 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 持续病毒学应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