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蒂筋膜瓣包裹尺神经的肘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强 宋辉 张成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2年第4期477-47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带蒂筋膜瓣包裹尺神经的肘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20年8月应用带蒂筋膜瓣包裹尺神经的肘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肘管综合征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Dellon分级标准:中度8例,重度16例。术前... 目的探讨应用带蒂筋膜瓣包裹尺神经的肘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20年8月应用带蒂筋膜瓣包裹尺神经的肘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肘管综合征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Dellon分级标准:中度8例,重度16例。术前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可以明确诊断,术后观察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对24例采取了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随访6个月~2年,平均(14.9±5.0)个月。术后第1天麻木症状较前明显缓解。术前小指末节指腹两点辨别觉为(8.3±2.7)mm,术后为(3.6±1.8)mm;术前肘部尺神经传导速度为(26.2±4.4)m/s,术后为(42.1±5.2)m/s。按顾玉东的肘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3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87.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症状加重情况,无复发,手部爪形手畸形无明显加重,无需二次手术。结论应用带蒂筋膜瓣包裹尺神经的肘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肘管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带蒂筋膜瓣作为一个机械屏障,能够更好地对尺神经起到保护作用,操作简单,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蒂筋膜瓣 肘管扩大成形术 肘管综合征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带蒂软组织筋膜瓣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汤坤彬 何少华 徐迪 《当代医学》 2022年第30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带蒂软组织筋膜瓣加强覆盖在修补尿道下裂术后尿瘘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185例尿道下裂术后尿瘘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采用带蒂软组织筋膜瓣行尿瘘修补分为研究组(n=105)与对照组(n=80)。... 目的探讨带蒂软组织筋膜瓣加强覆盖在修补尿道下裂术后尿瘘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185例尿道下裂术后尿瘘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采用带蒂软组织筋膜瓣行尿瘘修补分为研究组(n=105)与对照组(n=80)。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尿瘘复发情况、尿道狭窄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尿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尿瘘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感染率、尿道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水平均高于术前,排尿时间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道下裂术后尿瘘手术中应加强对瘘口的软组织加强覆盖,根据瘘口位置采用不同类型的软组织筋膜瓣加强覆盖可明显提高尿道皮肤瘘修补术成功率,改善术后尿动力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瘘 尿道下裂 带蒂筋膜瓣
下载PDF
翻卷技术的带蒂筋膜瓣联合游离植皮替代游离皮瓣治疗骨、肌腱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黄谋璋 郭九生 朱小荣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29期91-93,97,共4页
目的探讨翻卷技术的带蒂筋膜瓣联合游离植皮替代游离皮瓣治疗骨、肌腱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急诊创伤外科收治的60例骨、肌腱外露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0例)与观察... 目的探讨翻卷技术的带蒂筋膜瓣联合游离植皮替代游离皮瓣治疗骨、肌腱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急诊创伤外科收治的60例骨、肌腱外露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取翻转技术的传统筋膜瓣翻转治疗,观察组采用翻卷技术的带蒂筋膜瓣联合游离植皮替代游离皮瓣治疗,比较两组创面感染率、植皮存活率、创面一次愈合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创面一次愈合率(73.33%)、植皮存活率(90.00%)高于对照组(36.67%、50.00%),观察组创面感染率(3.33%)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低于术前,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骨、肌腱外露创面患者,采用翻卷技术的带蒂筋膜瓣与游离植皮联合治疗,效果更佳,能降低创面感染率,提高植皮存活率及创面一次愈合率,减轻疼痛,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肌腱外露创面 游离植皮 皮瓣游离 翻卷技术 带蒂筋膜瓣
下载PDF
带蒂筋膜瓣促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血管化及其对成骨作用影响的动态组织学观察
4
作者 王耀一 杨新明 +4 位作者 胡振顺 孟宪勇 张瑛 阴彦林 张军威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2期58-63,67,共7页
目的通过对带蒂筋膜瓣在修复骨缺损时促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血管化及其对成骨作用影响的动态组织学观察,论证带蒂筋膜瓣具有较好的促血管化成骨作用.方法制作动物骨缺损模型及带蒂筋膜瓣,随机分为A、B、C、D四组,对照组:A组单纯植入非细... 目的通过对带蒂筋膜瓣在修复骨缺损时促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血管化及其对成骨作用影响的动态组织学观察,论证带蒂筋膜瓣具有较好的促血管化成骨作用.方法制作动物骨缺损模型及带蒂筋膜瓣,随机分为A、B、C、D四组,对照组:A组单纯植入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B组为无蒂筋膜瓣包裹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C组为无蒂筋膜瓣包裹的复合VEGF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实验组:D组带蒂筋膜瓣包裹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术后第4、8、12、16周进行骨缺损修复区组织学观察、再生血管图像计量分析、新生骨形态计量分析.结果术后第4、8、12、16周组织学观察,骨修复区新生骨的形成、骨干结构的重塑、骨髓腔的再通、植入物的吸收降解,D组明显优于A、B、C三组.血管图像计量分析及骨形态计量分析显示,除第4周D、C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各时间段D组明显优于A、B、C三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各组前后时间段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带蒂筋膜瓣早期具有明显的促血管化作用,并显著增强中后期的成骨作用,缩短骨修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修复 带蒂筋膜瓣 组织工程骨 促血管化成骨 组织学观察
下载PDF
带蒂筋膜瓣包裹自体红骨髓接种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杨新明 石蔚 +2 位作者 杜雅坤 孟宪勇 阴彦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54-1259,共6页
目的研究带蒂筋膜瓣作膜诱导技术,将自体红骨髓(autologous red bone marrow,ARBM)接种的组织工程骨血管化,作为膜内充填物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4~5月龄新西兰大白兔32只,雌雄不限,体重2.0~2.5kg,制备双侧桡... 目的研究带蒂筋膜瓣作膜诱导技术,将自体红骨髓(autologous red bone marrow,ARBM)接种的组织工程骨血管化,作为膜内充填物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4~5月龄新西兰大白兔32只,雌雄不限,体重2.0~2.5kg,制备双侧桡骨2cm长骨-骨膜完全缺损模型。将ARBM接种于含BMP的骨诱导活性材料制备组织工程骨。将模型左侧设为对照组(A组),仅植入自体组织工程骨;右侧为实验组(B组),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在骨缺损邻近制备一5cm×3cm的带无名血管蒂的毛细血管网筋膜瓣,包裹自体组织工程骨充填骨缺损。术后4、8、12、16周行X线检查和吸光度(A)值比测量、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观察、修复区内骨形态计量分析和交界区血管图像分析。结果X线片、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观察显示,植入物内部血管的长入、骨小梁及软骨组织形成的数量和速度、成熟骨结构的形成、骨干结构的重塑、骨髓腔的再通、植入物的吸收降解,B组均明显优于A组。A值比测量显示,术后8、12、16周两组间比较及同组内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12、16周新生骨小梁面积占修复总面积比值两组间比较,以及B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骨修复交界区单位面积内血管再生面积B组明显多于A组(P<0.05)。结论带蒂筋膜瓣包裹ARBM接种的组织工程骨,具有构建血管化和膜诱导骨组织再生双重作用,对骨缺损有较好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带蒂筋膜瓣 膜诱导组织再生 自体红骨髓 血管化 组织工程骨
原文传递
比较带蒂筋膜瓣包裹接种自体红骨髓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时促血管化成骨与膜诱导成骨作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新明 张磊 +5 位作者 孟宪勇 王耀一 石蔚 杜雅坤 胡振顺 阴彦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29-735,共7页
目的比较带蒂筋膜瓣包裹组织工程骨在修复骨缺损时促血管化成骨与膜诱导成骨的作用,为临床修复骨缺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兔自体红骨髓(autologous red bone marrow,ARBM)及含重组人BMP-2的骨诱导活性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将4~5月... 目的比较带蒂筋膜瓣包裹组织工程骨在修复骨缺损时促血管化成骨与膜诱导成骨的作用,为临床修复骨缺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兔自体红骨髓(autologous red bone marrow,ARBM)及含重组人BMP-2的骨诱导活性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将4~5月龄新西兰大白兔60只(体重2.0~2.5 kg),随机分为A、B、C 3组,A组16只,B、C组各22只。制备长1.5 cm的右尺骨长段骨-骨膜完全缺损模型,A组于骨缺损处植入组织工程骨;B、C组在骨缺损邻近处制备一筋膜瓣包裹组织工程骨后植入骨缺损,B组将筋膜瓣蒂部切断形成游离筋膜瓣,C组为带蒂筋膜瓣。术后4、8、12、16周,每组随机取4只实验动物,取骨缺损区组织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8、12、16周B、C组各另取2只实验动物行腋动脉墨汁灌注观察。结果大体观察示,术后4、8周A组有纤维结缔组织形成,B、C组筋膜瓣形成类似骨膜样纤维组织,其中B组有软骨样组织形成,C组有新生骨形成;12、16周A组骨痂形成少,B组新生骨较多,C组骨干形成。组织学观察示,术后4、8周A、B组新生血管和骨小梁极少,C组血管丰富且成熟骨小梁及软骨组织形成;12、16周A组新生血管及骨小梁仍较少,B组血管数量较多且成熟骨小梁显著增加,髓腔结构形成但闭阻;C组血管数量减少,成熟骨结构形成,骨髓腔再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组各时间点CD105、CD34、Ⅷ因子表达均高于A、B组。骨形态计量分析显示,术后各时间点C组新生骨小梁体积明显大于A、B组(P<0.05);A、B组间除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图像分析显示术后各时间点C组骨修复区内血管再生面积比值明显大于A、B组(P<0.05)。墨汁灌注检查示,各时间点B组成骨区为稀疏的墨染区;C组成骨区墨染数量多且较密集,8周达高峰,之后逐渐减少。结论 带蒂筋膜瓣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修复 带蒂筋膜瓣 组织工程骨 促血管化成骨 膜诱导性骨再生
原文传递
内固定对带蒂筋膜瓣稳定性影响及其促超临界骨缺损成骨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新明 张瑛 +2 位作者 孟宪勇 赵御森 王海波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8-364,共7页
目的通过影像学及组织学观察,评价内固定对带蒂筋膜瓣稳定性影响及其促超临界骨缺损(exceedcritical size defect,ECSD)成骨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32只4~5月龄新西兰大白兔右侧尺骨制备长1 cm的骨-骨膜ECSD模型,随机分为... 目的通过影像学及组织学观察,评价内固定对带蒂筋膜瓣稳定性影响及其促超临界骨缺损(exceedcritical size defect,ECSD)成骨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32只4~5月龄新西兰大白兔右侧尺骨制备长1 cm的骨-骨膜ECSD模型,随机分为A、B组,每组16只。A组将自体红骨髓(autologous red bone marrow,ARBM)接种于含BMP的骨诱导活性材料上制备组织工程骨,植入骨缺损区,在邻近骨缺损区制备一带蒂深筋膜瓣将其包裹作为对照组;B组在A组基础上行微型钛板内固定作为实验组。术后2、4、6、8周分别行X线片检查、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并对植入的组织工程骨骨再生修复情况行影像学4分评分法和组织学修复区内骨形态计量分析。结果实验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X线片示,从组织工程骨的骨纹理、骨断端间隙、材料吸收降解的影像学变化,以及新骨再生、骨干结构形成、髓腔再通方面,B组均优于A组;术后各时间点B组X线片评分均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示,从筋膜瓣的稳定性、组织工程骨吸收替代速度、外骨痂形成、新生软骨细胞与成熟骨细胞数量和分布,以及新生骨小梁构建、成熟板层骨形成和骨髓腔相通等成骨现象,B组均优于A组;术后各时间点B组新生骨小梁面积占修复区面积比值均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内固定后膜结构及骨缺损区的稳定性均提高,与单纯带蒂筋膜瓣促ECSD成骨作用相比,具有加快组织工程骨再生新骨速度、缩短骨缺损修复时间、提高成骨质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骨缺损 内固定 带蒂筋膜瓣 膜引导骨再生
原文传递
镍钛合金支架与双蒂带状肌筋膜瓣修复犬喉缺损实验研究
8
作者 郑朝攀 马玲国 +4 位作者 周敬淳 鄢敏 麦家豪 钟时汝 曾小燕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22-25,共4页
目的探索镍钛合金支架与双蒂带状肌筋膜瓣联合修复重建犬喉支架和组织单侧大范围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比格犬10只,切除右侧甲状软骨板前1/2以及相应的声室带组织,将镍钛合金支架与右侧甲状软骨板残端固定,右侧双蒂带状肌筋膜瓣翻... 目的探索镍钛合金支架与双蒂带状肌筋膜瓣联合修复重建犬喉支架和组织单侧大范围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比格犬10只,切除右侧甲状软骨板前1/2以及相应的声室带组织,将镍钛合金支架与右侧甲状软骨板残端固定,右侧双蒂带状肌筋膜瓣翻入喉腔与声室带残端缝合,完全包裹支架。术后定期观察喉部创面以及镍钛合金支架与周围组织的愈合情况。结果 10只实验犬,1只广泛皮下和纵膈气肿死亡,9只术后存活良好,无呼吸困难。术后第7天、14天、1个月喉镜检查,喉部创面有少量肉芽组织增生,术后3个月、6个月增生的肉芽组织消退,喉腔创面光滑。结论镍钛合金支架与双蒂带状肌筋膜瓣联合修复重建犬喉支架和组织大范围缺损,只要手术方式选择得当,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重建 动物实验 镍钛合金支架 双蒂带状肌筋膜瓣
原文传递
带蒂颞肌筋膜瓣修补硬脑膜缺损 被引量:6
9
作者 江野峰 梁庆新 +1 位作者 何锦 庄志浩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83-84,共2页
目的总结带蒂颞肌筋膜瓣修补硬脑膜缺损的应用经验。方法对实施该项手术的5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术后恢复良好40例,中残8例,重残4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3例。没有出现脑嵌顿、皮下积液、脑脊液切口漏、感染和颞肌下坠等并发症。结... 目的总结带蒂颞肌筋膜瓣修补硬脑膜缺损的应用经验。方法对实施该项手术的5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术后恢复良好40例,中残8例,重残4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3例。没有出现脑嵌顿、皮下积液、脑脊液切口漏、感染和颞肌下坠等并发症。结论带蒂颞肌筋膜瓣是一种理想的硬脑膜修补材料,具有裁剪方便,手术操作简单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肌筋膜瓣 硬脑膜缺损 并发症 植物状态 术后恢复 手术操作 嵌顿 皮下积液 切口 患者
原文传递
带蒂筋膜瓣的稳定性对其促超临界骨缺损成骨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海波 杨新明 赵御森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44-1048,共5页
目的利用膜引导骨再生技术,将带蒂筋膜瓣作为膜引导材料,研究带蒂筋膜瓣的稳定性提高后对其促超临界骨缺损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双侧尺骨中段连同骨膜1 cm骨缺损模型,将自体红骨髓接种于含骨形态发生蛋白的骨诱... 目的利用膜引导骨再生技术,将带蒂筋膜瓣作为膜引导材料,研究带蒂筋膜瓣的稳定性提高后对其促超临界骨缺损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双侧尺骨中段连同骨膜1 cm骨缺损模型,将自体红骨髓接种于含骨形态发生蛋白的骨诱导活性材料上制备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并植入双侧骨缺损区,左侧采用单纯带蒂筋膜瓣包裹,设为对照组,右侧采用带蒂筋膜瓣包裹后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术,设为实验组。术后对实验动物进行一般情况观察,并在第4、8、12、16周后进行标本大体观察,尺骨X射线检查,修复区组织学检查及骨形态计量分析,并在12、16周行生物力学测定分析。结果实验组一般情况表现优于对照组;大体观察示实验组外骨痂形成的量及速度优于对照组;X射线检查结果示实验组强于对照组;修复区组织学检查新生骨结构形成的数量和速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术后4、8、12、16周新生骨小梁面积占修复总面积比值及两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测定分析显示,术后12、16周两组间比较及同组内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膜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后,膜下空间及植骨区得到更好的维持,有利于超临界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蒂筋膜瓣 膜引导性骨再生 组织工程骨 超临界骨缺损
下载PDF
血管蒂颞筋膜瓣间置治疗广泛骨性粘连的颞颌关节强直 被引量:1
11
作者 柳春明 洪民 +6 位作者 宋业光 岳纪良 步荣发 张海钟 胡敏 姚军 田建宇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14-416,共3页
为了探讨血管蒂颞筋膜瓣用作颞颌关节强直重建的间置物的效果,于7例广泛颅颌骨性粘连的颞颌关节强直病例,采用乙状切骨方法和该筋膜瓣间置重建颞颌关节。在术后21天开始主动张口练习。经术后1年2个月至3年6个月,平均2年零2个月的随诊,... 为了探讨血管蒂颞筋膜瓣用作颞颌关节强直重建的间置物的效果,于7例广泛颅颌骨性粘连的颞颌关节强直病例,采用乙状切骨方法和该筋膜瓣间置重建颞颌关节。在术后21天开始主动张口练习。经术后1年2个月至3年6个月,平均2年零2个月的随诊,张口度最大为4.0cm,最小3.0cm(5岁患儿),平均3.3cm。手术后张口度逐渐增大,3个月关节活动轻松自如,无张口度回缩病例。认为颞筋膜瓣是关节强直重建的理想间置物,具有充当关节盘结构和隔离颅颌骨性创面预防强直复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颌关节强直 颞筋膜瓣 骨性粘连
原文传递
唇黏膜移植联合带蒂筋膜瓣修补义眼台暴露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书红 屠永芳 韩宝红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年第8期859-861,共3页
目的观察唇黏膜移植联合多个带蒂筋膜瓣经结膜下隧道修补义眼台暴露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09年4月至2015年2月收治17例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暴露患者,义眼台前部未暴露区仅有一层结膜组织覆盖、球筋膜组织极少。用牙科钻头磨削、去除暴露区... 目的观察唇黏膜移植联合多个带蒂筋膜瓣经结膜下隧道修补义眼台暴露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09年4月至2015年2月收治17例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暴露患者,义眼台前部未暴露区仅有一层结膜组织覆盖、球筋膜组织极少。用牙科钻头磨削、去除暴露区的部分义眼台,清理创面后,用穹窿部3-4个带蒂筋膜瓣经相应的结膜下隧道覆盖于义眼台暴露区,同时联合唇黏膜移植修补结膜缺损区。结果17例患者术后唇黏膜成活良好,无炎性肉芽肿出现。术后随访6~12个月,均未再发生义眼台暴露。结论义眼台前部球筋膜组织极少的义眼台暴露,采用唇黏膜移植联合穹窿部多个带蒂筋膜瓣经结膜下隧道修补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蒂筋膜瓣 隧道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 暴露 唇黏膜移植
原文传递
引导膜的稳定性提高后对其修复超临界骨缺损成骨作用的影响
13
作者 王海波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3年第8期897-900,F0004,共5页
目的:将带蒂筋膜瓣作为引导膜,研究它的稳定性对其促超临界骨缺损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双侧尺骨中段连同骨膜1 cm骨缺损模型,将自体红骨髓接种于含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骨诱导活性材料上制备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 目的:将带蒂筋膜瓣作为引导膜,研究它的稳定性对其促超临界骨缺损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双侧尺骨中段连同骨膜1 cm骨缺损模型,将自体红骨髓接种于含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骨诱导活性材料上制备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并植入双侧骨缺损区,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在双侧骨缺损邻近制备一个带有无名血管蒂所属毛细血管网的筋膜瓣(带蒂筋膜瓣),左侧采用单纯带蒂筋膜瓣包裹,设为A组(对照组),右侧采用带蒂筋膜瓣包裹后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术,设为B组(实验组)。术后对实验动物行一般情况观察,两组均于在第4、8、12、16周后进行实验动物大体形态观察,尺骨X射线检查,修复区组织学检查,修复区内骨形态计量分析,并在12、16周行生物力学测定分析。结果:通过实验动物大体形态观察、X线片、组织学检查、骨形态计量分析检测,发现植骨区骨痂形成、植入物内部骨小梁及软骨组织形成的数量和速度、成熟骨结构的形成、骨干结构的重塑、骨髓腔的再通、植入物的吸收降解,B组均明显优于A组。术后4、8、12、16周新生骨小梁面积占修复总面积比值及B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测定分析显示,术后12、16周两组间比较及同组内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比较提高带蒂筋膜瓣的稳定性前后其包裹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修复超临界骨缺损的成骨效果,证明提高引导膜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超临界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蒂筋膜瓣 膜引导性骨再生 组织工程骨 超临界骨缺损
下载PDF
带蒂筋膜瓣与可吸收生物膜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兔骨缺损的放射学比较
14
作者 孟宪勇 杨新明 +3 位作者 彭阿钦 王耀一 齐志民 白瑞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24期3429-3431,共3页
目的评估带蒂筋膜瓣包裹法及单纯生物膜包裹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对骨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 24只5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制备双侧尺骨中段连同骨膜1cm骨缺损模型,自体红骨髓(ARBM)接种于含BMP的骨诱导活性材料(OAM)制备组织工程骨。将... 目的评估带蒂筋膜瓣包裹法及单纯生物膜包裹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对骨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 24只5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制备双侧尺骨中段连同骨膜1cm骨缺损模型,自体红骨髓(ARBM)接种于含BMP的骨诱导活性材料(OAM)制备组织工程骨。将制成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复合物植入骨缺损区,右侧设为A组,采用单纯可吸收生物膜包裹,左侧设为B组,采用带血运深筋膜瓣包裹。各组在4、8、12、16周后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查、光密度比测量并于12周行三点弯曲生物力学测定将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用以比较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 X线片、大体形态观察显示,外骨痂生长情况、骨干结构的重塑、骨髓腔的再通、植入物的吸收降解、骨性愈合后的力学强度,筋膜瓣组均明显优于生物膜组。光密度比值测量显示,术后8、12、16周2组比较及同组内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带血运筋膜瓣做为膜材料在体内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较单纯应用生物膜包裹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在骨修复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蒂筋膜瓣 膜引导骨再生 自体红骨髓
下载PDF
颞肌筋膜瓣促进几丁质室内面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蔡萍 刘公汉 +2 位作者 华清泉 吴展元 肖伯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 :观察带蒂颞肌筋膜瓣对几丁质室内兔颞骨内面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选用 40只成年日本大耳白兔 ,横断颞骨内面神经后 ,用几丁质管桥接形成人工室 ,实验组人工室外包绕带蒂颞肌筋膜瓣 ,对照组未包绕 ,动物均左耳为手术侧。术后 3... 目的 :观察带蒂颞肌筋膜瓣对几丁质室内兔颞骨内面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选用 40只成年日本大耳白兔 ,横断颞骨内面神经后 ,用几丁质管桥接形成人工室 ,实验组人工室外包绕带蒂颞肌筋膜瓣 ,对照组未包绕 ,动物均左耳为手术侧。术后 3个月和 5个月分别进行大体观察、电生理测试、组织学观察和形态学分析。结果 :同期颞肌筋膜包绕组与对照组比较 ,再生神经诱发电位的潜伏期缩短 ,振幅增高 ,再生有髓神经纤维直径增粗 ,髓鞘增厚。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蒂颞肌筋膜瓣 颞骨 面神经 壳多糖 几丁质 神经再生
下载PDF
带蒂筋膜瓣和骨膜瓣肘关节成形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进学 徐达传 +2 位作者 钟世镇 彭建强 陈振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0-141,共2页
目的:为肘关节成形术填充物的选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经动脉灌注颜料的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臂内、外侧筋膜,前臂后筋膜和尺、桡骨前部骨膜的血管来源、分支分布;血管蒂长度及筋膜瓣、骨膜瓣的切取面积等。结果:观测... 目的:为肘关节成形术填充物的选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经动脉灌注颜料的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臂内、外侧筋膜,前臂后筋膜和尺、桡骨前部骨膜的血管来源、分支分布;血管蒂长度及筋膜瓣、骨膜瓣的切取面积等。结果:观测了以尺、桡侧返动脉为蒂的臂内、外侧筋膜瓣;以骨间后动脉为蒂的前臂后筋膜瓣;以骨间前动脉为蒂的尺、桡骨前部骨膜瓣。这些瓣膜的血管蒂长,血供丰富,可取面积大,质地坚韧致密。结论:上述带血管蒂的筋膜瓣和骨膜瓣可作为肘关节成形术的填充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瓣 骨膜瓣 肘关节成形术 解剖学
下载PDF
带神经血管蒂指背皮瓣修复拇指损伤、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乐乐 陶密玲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第1期72-73,77,共3页
目的:探讨带神经血管蒂指背皮瓣在修复拇指损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2010年5月~2011年12月31例应用带神经血管蒂指背皮瓣修复拇指损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31例皮瓣均成活,无静... 目的:探讨带神经血管蒂指背皮瓣在修复拇指损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2010年5月~2011年12月31例应用带神经血管蒂指背皮瓣修复拇指损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31例皮瓣均成活,无静脉危象及明显肿胀发生,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皮瓣色泽、质地与伤指皮肤相近,外形良好且指腹饱满,皮肤质地弹性好,耐磨,色泽稍淡,感觉恢复良好,静止两点辨别觉5~9 mm,捏、持动作恢复良好。结论:带神经血管蒂指背皮瓣修复拇指损伤、缺损手术操作简单,手术风险低,是修复拇指损伤,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手外科 修复 神经血管蒂皮瓣 拇指
原文传递
带蒂颞筋膜瓣结合游离皮片移植眼眶再造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展望 游文健 +1 位作者 刘韵 林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0-102,共3页
目的报道应用带蒂颞筋膜瓣转移结合游离皮片移植进行眼眶再造的临床体会。方法对17例因外伤及肿瘤术后等造成的眼窝重度凹陷、结膜囊重度狭窄或眼窝闭锁、义眼无法安放患者,采用带颞浅血管蒂颞浅筋膜瓣转移结合游离植皮进行眼眶再造,筋... 目的报道应用带蒂颞筋膜瓣转移结合游离皮片移植进行眼眶再造的临床体会。方法对17例因外伤及肿瘤术后等造成的眼窝重度凹陷、结膜囊重度狭窄或眼窝闭锁、义眼无法安放患者,采用带颞浅血管蒂颞浅筋膜瓣转移结合游离植皮进行眼眶再造,筋膜瓣3cm×4cm~8cm×10cm大小,其中外伤致眶内容摘除术后9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术后5例,眼睑黑色素瘤眶内容物摘除术一期修复3例。结果该组颞浅筋膜瓣全部成活,皮片成活后外形平坦无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经随访6~60个月,再造的眼窝外形满意。其中2例皮片部分坏死,1例补充植皮后愈合,1例换药后自愈;2例因肿瘤复发并远处转移病故,但眼部外形正常。结论带蒂颞浅筋膜瓣血运丰富,易成活,结合皮片移植手术方法简单、创伤小、术后外形好,是眼眶再造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蒂颞筋膜瓣 皮片移植 眼眶缺损 再造
下载PDF
带血管蒂岛状筋膜瓣关节成形术的X线影像评价
19
作者 葛英辉 曹会存 +1 位作者 郭濴 赵炬才 《中医正骨》 2000年第7期12-13,共2页
为进一步认识关节成形术后的一系列X线变化。采用带血管蒂岛状筋膜瓣关节成形术 72例 ,79个关节 ,包括髋关节 6 1个 ,膝关节 12个 ,肘关节 6个 ,分别于术前、术后 1个月、3~ 6个月、1~ 2年、2年以上摄X线平片。由 3位医生共同对关节... 为进一步认识关节成形术后的一系列X线变化。采用带血管蒂岛状筋膜瓣关节成形术 72例 ,79个关节 ,包括髋关节 6 1个 ,膝关节 12个 ,肘关节 6个 ,分别于术前、术后 1个月、3~ 6个月、1~ 2年、2年以上摄X线平片。由 3位医生共同对关节间隙、关节骨端及关节对位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术后 1个月X线征象变化不大 ,术后 3~ 6个月成形关节开始出现修复征象 ,有1例关节开始出现不良X线征象 ,术后 1~ 2年关节修复现象明显 ,术后 2年以上X线征象趋于稳定。表明成形关节X线征象变化最大的时间段为术后 3个月~ 2年。不良X线征象出现越早 ,退行性变发生越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功能障碍 退行性变 放射照相术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