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72
1
作者 文天林 孟浩 +2 位作者 王飞 张思萌 李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1-407,共7页
目的 :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4月~2012年4月手术治疗的18~60岁、伤后2周内、单节段胸腰椎A1~A3型压缩或爆裂性骨折、椎弓根及小关节突完整、压缩... 目的 :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4月~2012年4月手术治疗的18~60岁、伤后2周内、单节段胸腰椎A1~A3型压缩或爆裂性骨折、椎弓根及小关节突完整、压缩程度小于椎体前缘高度50%的70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A组32例,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男23例,女9例,年龄42.24±3.21岁;B组38例,采用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男28例,女10例,年龄41.23±3.18岁。术前、末次随访均进行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末次随访的疼痛评分(VAS)及ODI;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伤椎的椎体前缘高度与后凸Cobb角、术后Cobb角恢复值与伤椎高度恢复率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丢失值与伤椎高度丢失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部位及术前的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VAS评分和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为48.38±2.24min,术中失血量为55.00±21.24ml,住院时间为5.03±0.78d,恢复日常活动时间为14.64±6.32d,住院费用为5.21±0.78万元;B组手术时间为88.43±5.28min,术中失血量为153.00±33.24ml,住院时间为7.02±1.23d,恢复日常活动时间为30.25±6.14d,住院费用为3.33±1.23万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未出现术后并发症,B组1例术后手术切口浅表感染经简单清创换药处理后愈合,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70例获得18.3~34.3个月的随访,其中A组随访25.1±2.45个月,B组随访25.5±1.99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微创手术 经皮内固定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53
2
作者 曾忠友 张建乔 +3 位作者 金才益 严卫锋 吴鹏 宋永兴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目的 对比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8年12月分别采用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的5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其中男41例,女15例;年龄21 ~ 66岁,平均41.5岁.损伤部位:T1213例,L127例,... 目的 对比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8年12月分别采用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的5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其中男41例,女15例;年龄21 ~ 66岁,平均41.5岁.损伤部位:T1213例,L127例,L2 16例.按AO分型:A1.2型6例,A3.1型29例,A3.2型9例,A3.3型12例.载荷评分5~8分,平均6.3分.脊髓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4例,C级8例,D级17例,E级24例.采用椎弓根螺钉跨伤椎固定27例,经伤椎固定29例,两组患者均选择性进行单节段植骨融合.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和最后随访时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恢复及椎管占位情况的变化.随访过程中观察植骨融合和脊髓神经恢复情况.采用Deni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局部疼痛和工作状态的恢复差异. 结果 所有患者获随访12 ~48个月,平均25.8个月.跨伤椎固定组1例于术后1.5个月出现棒松动,其余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现象.在术后Cobb角矫正、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椎管占位率恢复及最后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和椎管占位保持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矫正度均存在丢失现象,跨伤椎固定组最后随访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固定组最后随访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obb角矫正度丢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跨伤椎固定组植骨融合21例(78%),经伤椎固定组植骨融合27例(93%)(P<0.05).在局部疼痛评分上,经伤椎固定组优于跨伤椎固定组(P<0.05),而在工作状态的恢复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跨伤椎固定,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获得较高的植骨融合率,同时能更好地维持脊柱矫正度,是胸腰椎骨折后路治疗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骨折固定术 椎弓根螺钉
原文传递
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 被引量:51
3
作者 王岩 张永刚 +1 位作者 张雪松 毛克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效果。方法:2003年2月 ̄2003年8月,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18例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幼儿患者,年龄3.9 ̄7.3岁,平均5.3岁,术后支具固...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效果。方法:2003年2月 ̄2003年8月,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18例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幼儿患者,年龄3.9 ̄7.3岁,平均5.3岁,术后支具固定6 ̄8个月。术前及术后3、6、12、24个月摄站立前后位和侧位X线片。通过X线片和临床物理检查评估手术前后患者的躯干平衡和失代偿情况。结果:术前主弯Cobb角42.7°,术后16.4°,末次随访时14.1°。主弯头侧代偿弯由术前16.8°改善至5.8°,主弯尾侧代偿弯由术前25.6°改善至10.5°。所有患儿躯干平衡良好,未发现失代偿现象。术中或术后出现椎弓根螺钉割裂椎体3例。1例术后出现感染,无矫形丢失而需再次手术病例。结论:对发展的半椎体畸形,在原发弯发展严重或代偿弯形成结构性弯之前,进行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可以矫正和控制冠状面和矢状面畸形,短节段固定可保存脊柱的生长能力和更多的运动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凸 半椎体畸形 椎弓根螺钉 幼儿 内固定术 后路半椎体切除 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术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37
4
作者 贺新宁 欧晔灵 +7 位作者 杜志勇 付军初 张水清 郭伟 卢生伟 李想 罗璇 齐浩宏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6期484-487,共4页
目的:通过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相比较,探讨经皮微创普通椎弓根钉内固定辅助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将86例胸腰椎骨折随机分为两组( n=43),分别采用经皮普通椎弓根钉内固定(微创组)和... 目的:通过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相比较,探讨经皮微创普通椎弓根钉内固定辅助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将86例胸腰椎骨折随机分为两组( n=43),分别采用经皮普通椎弓根钉内固定(微创组)和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开放组)治疗胸腰椎骨折,比较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矢状面Cobb角、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48个月,平均18.6个月。微创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平均从术前(47.5±8.6)%恢复至术后(90.3±5.8)%,Cobb角平均从术前(17.6±6.20)°恢复至术后(2.0±1.30)°,微创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与开放组(91.7±5.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与开放组(1.9±1.2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平均(94.0±21.3)min,与切开组(98.5±16.5)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平均(54.4±12.6) mL,与切开组(289.1±20.5)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开放组1例出现切口感染外,两组未出现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经皮普通椎弓根钉内固定辅助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与开放性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相比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快,可达到开放复位同样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 普通椎弓根钉 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经伤椎与跨伤椎万向钉置钉固定脊柱骨折的生物力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35
5
作者 王洪伟 周跃 +2 位作者 李长青 刘涛 赵卫东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05-1108,共4页
目的 对比评估经伤椎6钉与跨伤椎4钉固定脊柱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6具新鲜冰冻小牛腰椎标本L1~L5节段,制备成腰椎前中柱损伤模型.比较4钉固定组与6钉固定组的三维6个方向的运动范围.结果 生物力学试验证实,4钉固定组在屈曲、后... 目的 对比评估经伤椎6钉与跨伤椎4钉固定脊柱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6具新鲜冰冻小牛腰椎标本L1~L5节段,制备成腰椎前中柱损伤模型.比较4钉固定组与6钉固定组的三维6个方向的运动范围.结果 生物力学试验证实,4钉固定组在屈曲、后伸运动方向上的稳定性都较对照组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钉固定组在屈曲、后伸运动方向上的稳定性均较完整对照组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4,P<0.01;t=3.722,P<0.05).6钉固定组在各个方向的运动范围均小于4钉固定组,且两组在屈曲、后伸、侧屈、旋转运动方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 6钉固定较4钉固定在屈曲、后伸、侧屈、旋转各运动上的生物力学强度强,为临床应用微创经皮万向钉6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生物力学 椎弓根螺钉
原文传递
个体化导航模板在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33
6
作者 陈玉兵 陆声 徐永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69-674,共6页
目的:通过临床应用评价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7月~2009年9月,对11例需要行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的患者(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7例,先天性脊柱侧凸2例,胸椎结核后凸畸形1例,多发性胸椎骨... 目的:通过临床应用评价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7月~2009年9月,对11例需要行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的患者(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7例,先天性脊柱侧凸2例,胸椎结核后凸畸形1例,多发性胸椎骨折1例)术前根据CT三维重建图像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快速成型技术设计制作46个胸椎个体化导航模板,术中应用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在T2~T12置入椎弓根螺钉92枚,术后CT扫描评价螺钉位置,记录有无与螺钉置入相关的并发症。结果:通过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置入的92枚胸椎椎弓根螺钉中,83枚完全在椎弓根内,9枚穿破椎弓根壁(其中椎弓根内侧壁穿破2枚、椎弓根外侧壁穿破7枚),其中5枚螺钉因椎弓根宽度小于4mm(3.0~3.8mm)而采用椎弓根旁固定方法(椎弓根螺钉轻度穿破椎弓根外侧壁经胸肋关节内侧进入椎体),椎弓根壁非故意穿破率为4.3%,置钉准确率为95.7%,所有穿破椎弓根壁的螺钉的穿出距离均小于2mm,螺钉位置可接受率为100%。无与螺钉置入有关的神经、血管、内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置钉准确率高,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椎弓根螺钉 胸椎 个体化导航模板 计算机辅助设计 快速成型
下载PDF
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A1~A3型胸腰椎骨折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31
7
作者 邢泽军 冀俊祥 +3 位作者 郝帅 陈晨 冯皓宇 马迅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21,共8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A1~A3型胸腰椎压缩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1月-2017年2月山西大医院收治的64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4例,女20例;年龄21~65岁[(45....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A1~A3型胸腰椎压缩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1月-2017年2月山西大医院收治的64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4例,女20例;年龄21~65岁[(45.4±11.1)岁]。损伤节段:T111例,T1229例,L127例,L27例。骨折AO分型:A1型39例,A2型2例,A3型23例。37例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撑开复位治疗(微创手术组),27例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撑开复位治疗(开放手术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椎体后凸角和矢状位节段性后凸Cobb角;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9个月,平均13.2个月。微创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06.4±37.3)min和(131.3±33.6)min(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1.2±34.9)ml和(409.3±267.5)ml(P<0.05),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1.7±7.2)d和(21.6±12.8)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1±7.4)d和(16.6±10.6)d(P<0.05)。微创手术组术前VAS为(6.5±1.1)分,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分别为(2.3±0.7)分和(1.0±0.3)分;开放手术组分别为(6.9±1.0)分、(4.2±1.0)分和(0.9±0.4)分。两组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术前和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即刻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手术组伤椎椎体后凸角术前为(19.3±3.8)^°,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分别为(3.4±1.7)^°和(4.6±1.9)^°;开放手术组分别为(19.6±6.8)^°、(1.6±0.8)^°和(2.4±1.1)^°。两组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手术组矢状位节段性后凸Cobb角术前为(16.1±9.1)^°,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分别为(3.0±1.8)^°和(5.9±1.8)^°;开放手术组分别为(15.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椎弓根螺钉
原文传递
3D打印导航模块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精确植入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严斌 张国栋 +3 位作者 吴章林 许靖 杨洋 黄文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目的:利用数字化设计和3D打印技术研制个体化导航模块,实现个体化的微创下腰椎椎弓根螺钉精确植入。方法建立37例正常人体腰椎(L1-5)三维模型,设计导航杆使其恰好穿过椎弓根中心。基于导航杆,通过布尔运算获得导航模块。3D打印出... 目的:利用数字化设计和3D打印技术研制个体化导航模块,实现个体化的微创下腰椎椎弓根螺钉精确植入。方法建立37例正常人体腰椎(L1-5)三维模型,设计导航杆使其恰好穿过椎弓根中心。基于导航杆,通过布尔运算获得导航模块。3D打印出导航模块和腰椎标本实体,在导航模块的辅助下植入椎弓根螺钉,观察螺钉的进钉点、进钉方向和螺钉在椎弓根内的位置。结果总共应用导航模块辅助植入椎弓根螺钉228枚,全部螺钉的进钉点,进钉方向都与虚拟方案相一致,螺钉在椎弓根内位置良好,无一例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结论基于数字化设计的3D打印导航模块,可以实现个体化的微创下腰椎椎弓根螺钉精确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设计 3D打印 导航模块 腰椎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陈玉兵 陆声 +3 位作者 徐永清 张元智 师继红 陈国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23-626,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方法:根据10具尸体腰椎(L1~L4)标本术前CT资料,利用逆向工程原理及快速成型技术设计制造出个体化导航模板,在尸体标本上进行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手... 目的:探讨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方法:根据10具尸体腰椎(L1~L4)标本术前CT资料,利用逆向工程原理及快速成型技术设计制造出个体化导航模板,在尸体标本上进行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手术,术后行CT断层扫描评价螺钉在椎弓根及椎体内的位置。结果:共应用40个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置入腰椎椎弓根螺钉80枚。CT扫描发现所有螺钉进钉点准确,进钉方向适当;全部螺钉均准确置入相应椎弓根及椎体内,无穿破椎弓根皮质及椎体前方的螺钉。结论: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高,操作简单,为腰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置入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弓根螺钉 个体化导航模板 快速成型 逆向工程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360°椎管减压并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25
10
作者 曾忠友 张建乔 +4 位作者 金才益 王斌 江春宇 吴鹏 严卫锋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79-683,共5页
目的探讨Ⅰ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360°椎管减压并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8年9月-2009年6月采用Ⅰ期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360°椎管减压并重建方法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1例,其中... 目的探讨Ⅰ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360°椎管减压并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8年9月-2009年6月采用Ⅰ期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360°椎管减压并重建方法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9~59岁,平均34.4岁。致伤部位:T12 1例,L1 3例,L2 2例,T3 3例,L4 2例。按AO分型均为A3.3型骨折。根据McCormack载荷评分法评分为7~9分,平均8.2分。脊髓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1例,C级5例,D级4例。结果本组手术时间3.5~4.5h,平均4.1h;术中出血900—2800ml,平均1750ml;输异体血400—1200ml,平均760ml。术中、术后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椎体前柱高度术前丢失48%~85%(平均64.2%),术后恢复至正常的95%-100%(平均98.6%),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12°~35°(平均12.1°)恢复至术后-30°~7°(平均-8.1°),椎管占位由术前的82%~98%(平均89.5%)恢复至术后0—14%(平均2.2%),其中9例椎管获得彻底减压,2例椎管侧方仍有小的骨块残留。本组患者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4.5个月。钛网前方及钛网内植骨于术后6个月均获得融合,椎管表面植骨层完全融合,椎管完整性良好。最后随访时伤椎前柱高度及后凸Cobb角得到有效的维持,未出现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断裂或钛网移位等。脊髓神经功能除1例A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Ⅰ~Ⅲ级的恢复。腰背部无疼痛10例,遗留轻度腰背部酸痛1例。结论I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360°椎管减压并重建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较好选择,但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骨折固定术 椎弓根螺钉
原文传递
小切口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病变的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曾忠友 吴鹏 +3 位作者 宋永兴 张建乔 唐宏超 籍剑飞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3期232-241,共10页
目的 :总结小切口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病变并发症的发生特点和原因。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小切口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 目的 :总结小切口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病变并发症的发生特点和原因。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小切口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的166例腰椎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4例,女102例;年龄24~74岁,平均51.9岁;病程8个月~30年,平均47.5个月;腰椎间盘退变4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位复发17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23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27例,腰椎退行性Ⅰ度滑脱(Meyerding分级系统)21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5例;单节段病变124例,双节段病变42例;L(3,4)6例,L(4,5)97例,L5S121例,L(2,3)、L(3,4)1例,L(3,4)、L(4,5)26例,L(4,5)、L5S115例。结果 :166例患者术中无异常出血,均未输血;术中硬脊膜损伤并脑脊液漏1例、椎弓根(椎弓根入点)骨折4例、终板损伤2例。切口皮肤无坏死,切口无感染。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神经根损伤1例。椎弓根螺钉位置Ⅰ度163例371枚螺钉,Ⅱ度3例3枚螺钉;椎板关节突螺钉Ⅰ型157例199枚螺钉,Ⅱ型8例8枚螺钉,Ⅲ型1例1枚螺钉;椎板关节突螺钉偏短2例。失访5例,死亡2例,其余病例获得12~60个月的随访,平均35.4个月。随访过程中出现终板切割并融合器部分嵌入椎体14例14个节段。出现异常的双下肢疼痛1例。除11例11个节段不能明确外,其余148例189个节段获得椎间融合。未发现椎弓根螺钉与椎板关节突螺钉松动、移位、断裂,椎间融合器亦无前后向移位,未观察到邻近节段的明显退变现象。末次随访时腰椎冠状面Cobb角、矢状面Cobb角及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虽然小切口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腰椎病变是一较好的手术方式,但仍面临着并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弓根螺钉 椎板关节突螺钉 脊柱融合术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4
12
作者 谭健 李平元 +2 位作者 欧军 苏小桃 卢政好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年龄42-68岁,平均52.3岁;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 目的探讨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年龄42-68岁,平均52.3岁;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测评入院时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腰腿疼痛程度),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并行CT检查了解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96例患者手术后随访12-30个月,平均18.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神经损伤和脑脊液漏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临床结果,优良率为94.79%。末次随访时行CT检查,均无内固定失效和椎间不融合发生,6例发生椎间融合器塌陷入终板,但无不适,考虑与骨质疏松或过早负重活动有关。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入路 椎弓根螺钉 椎间融合术
下载PDF
膨胀式脊柱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雷伟 吴子祥 +1 位作者 李明全 崔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669-672,共4页
目的:测试膨胀式椎弓根螺钉(expansivepediclescrew,EPS)的骨-器械界面强度及耐疲劳强度,评价EPS的脊柱后路固定强度。方法:100个新鲜小牛腰椎随机分成A、B、C三组,以USS,Tenor,CDH螺钉为对照螺钉,分别对EPS进行最大旋出力矩实验、轴向... 目的:测试膨胀式椎弓根螺钉(expansivepediclescrew,EPS)的骨-器械界面强度及耐疲劳强度,评价EPS的脊柱后路固定强度。方法:100个新鲜小牛腰椎随机分成A、B、C三组,以USS,Tenor,CDH螺钉为对照螺钉,分别对EPS进行最大旋出力矩实验、轴向拔出实验和翻修实验,记录最大旋出力矩(Tmax)、最大轴向拔出力(Fmax)和翻修后最大轴向拔出力。并在超高分子聚乙烯材料上对螺钉进行150万次的周期载荷疲劳实验。结果:EPS的Tmax、Famx显著大于三种对照螺钉(P<0.01)。EPS翻修时的Fmax亦显著高于对照螺钉(P<0.05)。150万次周期载荷疲劳实验完成后,四种螺钉均未出现疲劳折断现象。结论:EPS较目前常使用的非膨胀椎弓根螺钉有更好的脊柱固定作用及翻修性能,其耐疲劳强度与其它三种螺钉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内固定器 椎弓根螺钉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数字化导向模板技术辅助置钉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2
14
作者 胡勇 袁振山 +5 位作者 董伟鑫 徐荣明 孙肖阳 马维虎 袁建兵 王成焘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68-773,共6页
目的 观察数字化导向模板技术辅助置钉重建寰枢椎不稳的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28例可复性寰枢椎不稳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层厚1 mm扫描后获得DICOM格式数据.获取数据经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后进行寰枢椎后路... 目的 观察数字化导向模板技术辅助置钉重建寰枢椎不稳的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28例可复性寰枢椎不稳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层厚1 mm扫描后获得DICOM格式数据.获取数据经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后进行寰枢椎后路螺钉置钉理想钉道的计算机辅助规划,并建立与个体化基板组合形成导向模板.在激光快速成型机上制作导向模板,高温消毒后,应用于临床手术辅助置钉.术后根据颈椎X线片和CT扫描评价螺钉的位置. 结果 应用数字化导向模板为28例患者置入螺钉,其中3例行寰椎椎弓根螺钉+枢椎椎弓根螺钉联合椎板螺钉固定;25例行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共置入C1椎弓根螺钉56枚,C2椎弓根螺钉53枚,C2椎板螺钉3枚,术后CT扫描显示所有螺钉均未穿破钉道骨皮质,未出现置钉相关并发症. 结论 数字化导向模板技术能够针对不同螺钉置钉组合方法灵活应用于临床治疗寰枢椎不稳,具有良好的精确性.但数字化导向模板技术在临床上受到人为因素影响的比重增加,有效控制人为因素能够极大地提高置钉精准性并减少神经血管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计算机辅助设计 椎弓根螺钉
原文传递
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2
15
作者 关永林 赵学权 +2 位作者 王振东 马斌祥 孙乐伟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3期287-289,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手术矫正,对Cobb角<20°的1例患者行椎管减压、椎体融合、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对Cobb角>20°的19例患者行椎管...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手术矫正,对Cobb角<20°的1例患者行椎管减压、椎体融合、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对Cobb角>20°的19例患者行椎管减压、椎体融合、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并植骨融合术。结果患者均获得6个月的随访。未出现术后感染及断钉、断棒等情况。Cobb角、腰椎前凸角和胸腰段后凸角: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均较术后进一步改善(P<0.05)。JOA评分及ODI评分: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均较术后进一步改善(P<0.05)。结论椎管减压是减轻患者疼痛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能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弯 后路手术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颈椎椎弓根螺钉徒手植入技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徐荣明 校佰平 +1 位作者 马维虎 阮永平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11期724-726,共3页
目的评价颈椎椎弓根螺钉徒手植入技术(无须术中影像技术引导)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应用Axis内固定系统(美国枢法模公司)对36例颈椎疾病患者进行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共植入螺钉144枚,方法如下:①术中清晰地显露颈椎侧块和突间关节... 目的评价颈椎椎弓根螺钉徒手植入技术(无须术中影像技术引导)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应用Axis内固定系统(美国枢法模公司)对36例颈椎疾病患者进行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共植入螺钉144枚,方法如下:①术中清晰地显露颈椎侧块和突间关节,用直径3.0mm高速球形磨钻去除侧块外上象限处骨皮质,然后用2.0mm的自制手锥沿椎弓根事先确定的方向轻轻钻入,若遇阻力则需略改变方向,使其自然置入,深约2~2.5cm。确定无误后,则安置Axis钛板和置入长度合适的椎弓根螺钉。②安装完毕后,即用C型臂X线机作双斜位透视,无误后关闭切口。结果从C3~C7,共植入根弓根螺钉144枚,其中10枚(6.8%)钉初次置入后感觉松动,经校正后二次置入成功,11枚(3.5%)钉道钻孔后出血较多,但及时处理后出血停止并无不良结果。术后X线斜位片及CT片显示,16枚(11.1%)螺钉穿破椎弓根,其中10枚螺钉(6.9%)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4枚(2.8%)穿破椎弓根上侧皮质,2枚(1.3%)穿破椎弓根下侧皮质。随访未发现与螺钉置入穿破椎弓根皮质有关的神经血管损伤问题。结论本研究提示,在事先充分的对每个患者颈椎椎弓根X线及CT解剖结构了解的情况下,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行颈椎后路内固定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弓根 徒手技术 螺钉
下载PDF
半椎体切除治疗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弯疗效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刘福云 贺盼盼 +4 位作者 夏冰 于洋 牛学强 董延召 陈小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75-778,共4页
[目的]回顾性比较分析两种手术方法对治疗半椎体所致的先天性脊柱侧凸及侧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2000年2月~2010年8月,本院收治39例先天性脊柱侧凸及侧后凸的儿童患者,男24例,女15例;年龄3个月一14岁,平均3.1岁。分为2组,单纯... [目的]回顾性比较分析两种手术方法对治疗半椎体所致的先天性脊柱侧凸及侧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2000年2月~2010年8月,本院收治39例先天性脊柱侧凸及侧后凸的儿童患者,男24例,女15例;年龄3个月一14岁,平均3.1岁。分为2组,单纯切除组(组1),19例;后路半椎体切除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组2),20例。术后支具固定4~6个月,随访2~13年,平均3.5年。2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摄站立前后位和侧位x线片。通过x线片和临床物理检查评估手术前后患者的侧弯矫正、躯干平衡和失代偿情况。[结果]单纯切除组平均手术时间161rain,平均失血量103ml;内固定组平均手术时间267min,平均失血量546ml。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切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节段弯矫正率40.3%、59.4%,主弯相应的矫正率为29.7%、37.6%(P〈0.05)。内固定组术后及末次随访节段弯及主弯Cobb角矫正率分别为64.43%、67.72%;56.71%、56.7%(P〈0.05)。单切组2例术后随访发生矫形丢失,无感染、神经系统并发症及椎弓根骨折现象。[结论]对进展型半椎体畸形,在原发弯发展严重或代偿弯形成结构性弯之前,应早期进行后路半椎体切除应用或不用内固定治疗,后路半椎体切除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矫正和控制先天性脊柱侧弯冠状面和矢状面畸形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凸 半椎体畸形 椎弓根螺钉 幼儿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策略 被引量:21
18
作者 邹伟 肖杰 +3 位作者 龙浩 周昌俊 杜玉辉 符勇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6—2015-12诊治的8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43例(50椎,PVP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15例(17椎,PKP组)... 目的探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6—2015-12诊治的8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43例(50椎,PVP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15例(17椎,PKP组),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固定并伤椎骨水泥强化术治疗22例(22椎,固定强化组),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固定并Quadrant通道下椎管减压治疗6例(6椎,固定减压组)。结果 85例获得随访3~14个月,平均5.2个月。PVP组及PKP组患者年龄较大,伤后至手术时间较长,但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极少、术后3 d疼痛缓解明显。固定强化组及固定减压组术后伤椎高度恢复、后凸角矫正明显,末次随访时未出现明显椎体高度丢失,术后3个月ODI指数更低。结论微创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取决于选择合适的方案,严格适应证的选择,同时术后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和功能锻炼也是手术取得满意疗效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微创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弓根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机器人辅助下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9
19
作者 徐鹏 葛鹏 +5 位作者 章仁杰 李伟 张银顺 董福龙 钱军 申才良 《颈腰痛杂志》 2018年第6期687-690,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术机器人(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辅助椎弓根螺钉置钉与传统透视引导徒手置钉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8-01-06期间纳入43例因胸腰椎骨折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机器人辅助组(24例)和传统透视引导组... 目的探讨手术机器人(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辅助椎弓根螺钉置钉与传统透视引导徒手置钉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8-01-06期间纳入43例因胸腰椎骨折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机器人辅助组(24例)和传统透视引导组(19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置钉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机器人辅助组与传统透视引导组的平均透视次数分别为(8.6±2.5)次、(14.2±3.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机器人辅助组的手术时间略长,术中出血量略多,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辅助组的置钉准确率为96.2%;传统透视引导组为73.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均有显著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不延长手术时间和增加术中出血量,并能显著提高椎弓根螺钉植入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机器人 椎弓根钉
下载PDF
可吸收骨水泥对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邵景范 MR.Sarkar +1 位作者 L.Kinzl L.Claes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9期896-899,共4页
目的 :验证椎弓根螺钉植入时添加可吸收骨水泥α BSMTM对螺钉初始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 6具人体新鲜腰椎标本 ,共 16个椎体 (L3 ~L5) ,将椎弓根螺钉分别置入两侧椎弓根 ,随机在一侧加α -BSMTM,测试螺钉最大轴向拔出力 (F -max)和... 目的 :验证椎弓根螺钉植入时添加可吸收骨水泥α BSMTM对螺钉初始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 6具人体新鲜腰椎标本 ,共 16个椎体 (L3 ~L5) ,将椎弓根螺钉分别置入两侧椎弓根 ,随机在一侧加α -BSMTM,测试螺钉最大轴向拔出力 (F -max)和螺钉拔出过程中达到最大轴向拔出力时的能量吸收 (E -F -max)及螺钉拔出一个螺距 ( 2 .0mm )时的能量吸收 (E -2mm)。结果 :同未加α -BSMTM组相比较 ,椎弓根螺钉最大轴向拔出力F -max在加入α -BSMTM 后 ,由 370N提高到 6 6 5N ,增加了 80 %。E -F -max和E -2mm也分别增加了 83%和 6 8% ,差别有统计学显著意义(Wilcoxon’s检验 ,P <0 .0 1)。最大轴向拔出力F -max(加和不加α -BSMTM)与椎体松质骨的骨密度 (BMD)紧密相关(r =0 .95 85 ,0 .90 5 6 ,P <0 .0 5 )。结论 :在椎弓根螺钉植入时添加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磷酸钙骨水泥 骨质疏松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