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腰椎骨折伤椎椎弓根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胡樵 黄勇 +2 位作者 赵东升 王西十 陈建林 《河北医学》 CAS 2008年第7期757-761,共5页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对胸腰椎骨折伤椎椎弓根内固定进行评价。方法:取5具新鲜小牛的胸腰椎脊柱标本(T12-L6),制作成严重前中柱损伤模型,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测试标本应用不同固定方法后在轴向压缩,屈伸和扭转试验中生物力学稳定性...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对胸腰椎骨折伤椎椎弓根内固定进行评价。方法:取5具新鲜小牛的胸腰椎脊柱标本(T12-L6),制作成严重前中柱损伤模型,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测试标本应用不同固定方法后在轴向压缩,屈伸和扭转试验中生物力学稳定性及长短椎弓根螺钉的握持能力,探讨伤椎固定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结果:3种螺钉固定(包括:8钉固定、6钉固定、4钉固定)方式,均能提高骨折失稳脊柱的各向稳定性。而6钉固定(伤椎固定)与8钉固定对失稳脊柱的各向稳定性的加强程度较为接近(P>0.05),且均高于4钉固定形式(P<0.05)。结论:生物力学测试证明,胸腰椎骨折伤椎椎弓根内固定能加强脊柱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椎弓根螺钉 生物力学 脊柱骨折 经椎弓根固定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比较 被引量:25
2
作者 徐建广 朱海波 +1 位作者 周蔚 孔维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比较采用不同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分别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及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不同类型及合并症的腰椎滑脱症患者67例,... 目的:比较采用不同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分别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及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不同类型及合并症的腰椎滑脱症患者67例,比较不同术式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手术疗效与并发症、滑脱椎体复位率与复位丢失率以及椎间隙高度。结果: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手术时间最长、出血量最多;手术总体优良率为88.71%,三种术式间无差异。所有椎体间植骨组植骨融合良好,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12例后外侧植骨者平均复位丢失率为11.24%,2例椎弓根螺钉松动,2枚椎弓根螺钉断裂。结论:退变性腰椎滑脱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峡部裂性腰椎滑脱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腰椎滑脱翻修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椎弓根螺钉 融合术 内固定
下载PDF
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C1-2不稳 被引量:24
3
作者 马维虎 刘观燚 +6 位作者 孙韶华 蒋伟宇 胡勇 赵刘军 黄雷 应江炜 徐荣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寰枢椎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C1-2不稳患者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17~71岁,平均43.5岁。其中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16例(...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寰枢椎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C1-2不稳患者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17~71岁,平均43.5岁。其中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16例(陈旧性骨折7例,新鲜骨折9例),Ⅲ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1例,横韧带断裂4例,上颈椎肿瘤1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并寰枢椎不稳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活动受限;影像学均有寰枢椎半脱位或不稳,JOA评分5~12分,平均8.6分。其中3例难复性脱位患者先行前路松解术;22例同时行植骨融合,5例单纯行内固定。随访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共置入螺钉108枚,其中有3例在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时后弓破裂,直接将螺钉固定在寰椎侧块上。手术时间1~3h,出血量100~400ml,术中有2例在剥离寰椎后弓下缘时损伤静脉丛,成功止血。术后X线片及CT显示2例一侧枢椎椎弓根螺钉部分进入椎动脉孔,1例螺钉偏内致椎弓根内侧皮质破裂,均无神经症状,其余螺钉位置良好,寰枢关节复位满意。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JOA评分13~17分,平均14.8分。未发生与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并发症,无内固定松动或断钉现象,22例植骨者术后随访时均已达到骨性融合,5例未行植骨患者1年后拆除内固定,寰枢关节旋转功能良好。结论: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不稳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下载PDF
寰枢椎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1
4
作者 校佰平 徐荣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658-661,共4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002年12月 ̄2003年12月收治的13例寰枢椎不稳定患者施行经椎弓根AXIS钢板螺钉固定术,应用动力位X线片及CT检查寰枢椎稳定程度,记录每一例患者的术中并发...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002年12月 ̄2003年12月收治的13例寰枢椎不稳定患者施行经椎弓根AXIS钢板螺钉固定术,应用动力位X线片及CT检查寰枢椎稳定程度,记录每一例患者的术中并发症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未发生神经及血管损伤等术中并发症。术后随访3 ̄15个月,平均9个月,13例患者疼痛均明显减轻,无加重患者,唯旋转功能较差。X线片复查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及断裂,4例已骨性融合。结论:经椎弓根钢板螺钉固定技术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有效方法,但技术要求高,需谨慎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安全性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加不同融合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比较 被引量:23
5
作者 曹知贫 何辉 +1 位作者 梁振扬 朱元 《临床骨科杂志》 2009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后后外侧融合(PLF)与后路椎间融合(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评价两种融合方式的优劣。方法54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中复位固定后行PLF(PLF组)26例,复位固定后行PLIF(PLIF组)2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比分析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后后外侧融合(PLF)与后路椎间融合(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评价两种融合方式的优劣。方法54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中复位固定后行PLF(PLF组)26例,复位固定后行PLIF(PLIF组)2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ODI评分)、X线检查结果(包括滑脱矫正、滑脱节段椎间隙高度改变、滑脱节段前突角改变及植骨融合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6(3.5±0.4)年。术后即刻X线检查结果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2年随访时,两组间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滑脱节段前突角改变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在滑脱矫正及滑脱节段椎间隙高度的维持上PLIF组优于PLF组(P<0.05),且内固定失败率亦低于PLF组。结论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后PLF或PLIF均为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但PLIF在对腰椎滑脱矫正的维持及结构的稳定上较PLF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椎弓根螺钉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6
6
作者 向乾彬 范海泉 +3 位作者 黄海讯 俞阳 刘江川 陈铭 《颈腰痛杂志》 2012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后路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03-2010-03后路手术治疗的82例胸腰椎骨折临床资料,分为2组,其中A组(40例)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B组(42例)跨伤椎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比较A组和B组后凸... 目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后路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03-2010-03后路手术治疗的82例胸腰椎骨折临床资料,分为2组,其中A组(40例)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B组(42例)跨伤椎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比较A组和B组后凸Cobb角矫正率、术后椎管面积改善率、远期丢失率、内固定失效率。结果 A组在术后矫正率、术后椎管面积改善率、远期丢失率、内固定失效率方面优于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腰椎骨折应用伤椎置钉可以增加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并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维持矫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骨折内固定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金泉 徐皓 +3 位作者 姚晓东 唐焕章 陈建梅 王万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0-283,共4页
[目的]比较颈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两种手术方法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患者,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17~65岁,平均43.4岁。按Levine-Edwards分类,其中Ⅱ型骨折15例... [目的]比较颈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两种手术方法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患者,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17~65岁,平均43.4岁。按Levine-Edwards分类,其中Ⅱ型骨折15例,ⅡA型骨折14例,Ⅲ型骨折3例。脊髓损伤按Frankle分级:D级4例,E级28例。所有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1~15 d,平均5 d。采用颈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18例,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14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平均(121±20)min、颈前路钢板内固定组平均(116±13)min]、术中出血量[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平均(360±25)ml、颈前路钢板内固定组平均(320±21)ml]、骨折愈合情况[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均获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颈前路钢板内固定组均获骨性愈合("鹅颈"畸形1例)]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出现1例(静脉丛损伤1例)、颈前路钢板内固定组出现6例(喉上神经损伤4例、颈部切口血肿1例、食管损伤1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GMAN骨折 枢椎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膨胀式脊柱内固定系统椎弓根螺钉翻修作用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王祥善 鲍朝辉 +2 位作者 赵卫东 孙保国 刘建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7期436-439,共4页
目的:评价自行设计的膨胀式脊柱固定系统(expansivespinalfixationsystem,ESFS)的椎弓根螺钉对椎弓根螺钉固定失败后的翻修作用。方法:将30个深低温冰冻的正常成人腰椎体标本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0个椎体(20侧椎弓根)。各组标本每... 目的:评价自行设计的膨胀式脊柱固定系统(expansivespinalfixationsystem,ESFS)的椎弓根螺钉对椎弓根螺钉固定失败后的翻修作用。方法:将30个深低温冰冻的正常成人腰椎体标本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0个椎体(20侧椎弓根)。各组标本每个椎体的两侧椎弓根均先拧入直径6.0mm、长45mm的CD-Ⅱ螺钉,行螺钉拔出试验,记录螺钉的最大旋入力矩和最大轴向拔出力。然后将CD-Ⅱ螺钉拔出,各组标本每一椎体随机经一侧椎弓根原钉道拧入直径7.0mm、长45mm的ESFS螺钉;A组另一侧椎弓根拧入直径7.0mm、长45mm的CD-Ⅱ螺钉,B组另一侧拧入直径7.0mm、长45mm的TSRH螺钉,C组另一侧拧入直径7.0mm、长45mm的GSS螺钉。分别测试螺钉最大旋入力矩和最大轴向拔出力。结果:A、B、C三组的ESFS螺钉最大轴向拔出力分别为6mmCD-Ⅱ螺钉的113%、110%和112%,而直径7.0mm、长45mm的CD-Ⅱ螺钉、TSRH螺钉和GSS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分别只有6mmCD-Ⅱ螺钉的80%、82%和88%,各组ESFS螺钉最大轴向拔出力明显高于其它三种螺钉,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各螺钉最大旋入力矩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SFS螺钉具有很好的椎弓根锚固作用及翻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腰椎 翻修术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颈椎椎弓根钉固定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春 郑立槟 刘成招 《脊柱外科杂志》 2004年第1期20-21,29,共3页
目的 评价颈椎椎弓根钉系统固定的临床价值与个体化综合置钉方法。方法 运用个体化综合置钉法行颈椎弓根固定治疗颈椎不稳 14例 ,其中陈旧性寰枢椎不稳 7例 ,颈椎管狭窄 1例 ,骨折脱位 6例。结果 术中未出现并发症 ,术后神经症状明... 目的 评价颈椎椎弓根钉系统固定的临床价值与个体化综合置钉方法。方法 运用个体化综合置钉法行颈椎弓根固定治疗颈椎不稳 14例 ,其中陈旧性寰枢椎不稳 7例 ,颈椎管狭窄 1例 ,骨折脱位 6例。结果 术中未出现并发症 ,术后神经症状明显改善。拍片与CT检查提示 ,置钉位置正确 ,无螺钉松动与断钉现象。结论 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提供了三柱的稳定和最坚强的后方固定。为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采用了个体化综合置钉 ,并采用刮匙旋转打孔更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钉 内固定 临床应用 陈旧性寰枢椎不稳 颈椎管狭窄 骨折 颈椎不稳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孔镜治疗伴有神经功能损害的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祝乃强 侯静怡 +3 位作者 马桂云 刘金欣 陈宾 宋有鑫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1736-1739,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孔镜技术治疗伴有神经功能损害的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我科收治的应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孔镜技术治疗伴神经功能损伤的腰椎骨折患者5例,记录一般...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孔镜技术治疗伴有神经功能损害的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我科收治的应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孔镜技术治疗伴神经功能损伤的腰椎骨折患者5例,记录一般临床资料,记录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面后凸cobb角、神经功能及VAS疼痛评分的情况。结果: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并发症发生。二期手术后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后凸cobb角、神经功能及VAS评分均得到满意改善。术后3个月随访未出现明显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及矢状面后凸cobb角加重,椎管得到有效减压,神经功能至少恢复1级。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孔镜椎管减压术可确保充分的神经减压,同时能够明显减少手术创伤,是治疗伴神经功能损害腰椎骨折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神经损害 经皮 椎间孔镜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颈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在颈脊髓损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江 段满生 +8 位作者 曹凯 余海滨 刘先明 万宗淼 马勇 黄山虎 韩智敏 舒勇 戴闽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11期22-27,39,共7页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重建、稳定颈椎,促进颈脊髓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应用颈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的颈脊髓损伤患者22例,术后进行影像学随访,并在手术前后及随访时对颈脊髓进行Frankel分级及JOA评分。结...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重建、稳定颈椎,促进颈脊髓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应用颈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的颈脊髓损伤患者22例,术后进行影像学随访,并在手术前后及随访时对颈脊髓进行Frankel分级及JOA评分。结果全部患者均减压充分,获良好复位、固定,共成功置入104枚椎弓根螺钉,术后CT示8枚螺钉(7.7%)发生偏移外,其余螺钉位于椎弓根内,未见严重手术并发症。18例患者术后获得6~24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植骨均获良好融合,未发现内固定断裂及松动现象。颈脊髓功能按JOA评分平均增加了8.2分。按Frankel分级:A级3例,均无好转;2例B级转为C级;6例C级转为D级,其余7例C级转为E级。结论颈椎减压/复位后应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可早期实现三柱固定,有利于获得及维持术后颈椎的稳定性,能促进颈脊髓功能的改善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脊髓损伤 颈椎骨折脱位 颈椎管狭窄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下载PDF
Wiltse入路联合选择性关节突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良民 赵建华 +2 位作者 刘鹏 王钟 刘明永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12期982-986,共5页
目的观察经Wiltse入路联合选择性关节突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手术节段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98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不同入路分为Wiltse入路组和后正... 目的观察经Wiltse入路联合选择性关节突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手术节段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98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不同入路分为Wiltse入路组和后正中入路组,各49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卧床时间、引流量、手术前后伤椎后凸Cobb角、VAS评分、JOA评分、取出内固定后椎间活动度等指标。结果98例患者获得6~42个月随访,平均15.8个月。Wiltse入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均少于后正中入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VAS、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术后2 d Wiltse入路组VAS评分低于后正中入路组外(P<0.05),2组间术后VAS评分、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2组患者伤椎椎体Cobb角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取出内固定患者未融合节段活动度明显高于术后18个月取出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处理胸腰椎骨折时,选择性融合终板损伤节段并适时取出内固定能够保留非融合节段的运动功能,而Wiltse入路较传统后正中入路具有微创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Wiltse入路 关节突融合 椎弓根螺钉 椎间盘退变 终板损伤
下载PDF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陈旧性难复性寰枢椎前脱位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伟 宋滇文 +2 位作者 严望军 马君 贾连顺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年第6期481-483,共3页
目的探讨陈旧性难复性寰枢椎前脱位后路椎弓根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 2004 年 8 月~2007 年 7 月收治的 16 例因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导致的难复性寰枢椎前脱位患者,采用寰枢椎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行后路植骨融合,观察术... 目的探讨陈旧性难复性寰枢椎前脱位后路椎弓根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 2004 年 8 月~2007 年 7 月收治的 16 例因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导致的难复性寰枢椎前脱位患者,采用寰枢椎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行后路植骨融合,观察术后寰枢椎复位及植骨融合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 11 个月~3.8 年,平均 2.2 年,寰枢椎脱位复位程度均达 90%以上,所有患者椎间植骨均融合,无内固定断裂、移位。结论后路寰枢椎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是治疗陈旧性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二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比较及策略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琼 徐宝山 +2 位作者 张永振 周大方 马军 《中外医学研究》 2010年第29期1-3,共3页
目的 对比分析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后后外侧融合(PLF)与后路椎间融合(PLIF)这两种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对两种融合方式的优劣进行评价.方法 10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中复位固定后行PLF(PLF组)52例,复位固定后行PLIF(PLIF组... 目的 对比分析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后后外侧融合(PLF)与后路椎间融合(PLIF)这两种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对两种融合方式的优劣进行评价.方法 10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中复位固定后行PLF(PLF组)52例,复位固定后行PLIF(PLIF组)5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ODI评分)、X线检查结果(包括滑脱矫正、滑脱节段椎间隙高度改变、滑脱节段前突角改变及植骨融合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5(3±0.5)年.术后X线检查结果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随访时,两组间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滑脱节段前突角改变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在滑脱矫正及滑脱节段椎间隙高度的维持上PLIF组优于PLF组(P〈0.05),且内固定失败率亦低于PLF组.结论 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后PLF或PLIF均为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但PLIF在对腰椎滑脱矫正的维持及结构的稳定上较PLF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椎滑脱 椎弓根螺钉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PLF与TLIF在腰椎滑脱症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应林 张贤锋 +1 位作者 陈亮 李俊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12期1064-1066,共3页
目的比较经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外侧融合(posterolateral lumbar fusion,PLF)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获随访43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经椎弓根复位内固定后23... 目的比较经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外侧融合(posterolateral lumbar fusion,PLF)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获随访43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经椎弓根复位内固定后23例行后外侧融合20例行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回顾分析两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前术后JOA评分、手术优良率、手术时间、出血量、植骨融合情况、滑脱最终复位率及并发症。结果 43例随访12~36个月,平均21个月。PLF与TLIF融合术前术后JOA评分、手术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IF比PLF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有显著性差异(P<0.001)。PLF植骨融合率为91.3%(22/23),TLIF融合率为100%(20/20),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滑脱复位率TLIF高于PLF,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PLF或TLIF均为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但TLIF对腰椎滑脱复位后的维持及结构稳定优于PL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椎弓根钉 融合术 内固定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系统治疗相邻多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2
16
作者 甄平 刘兴炎 +3 位作者 樊晓海 李旭升 田琦 高明暄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10年第5期425-428,共4页
目的探讨相邻多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及脱位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7例相邻多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及脱位病例进行后路减压及椎弓根螺丝钉系统内固定。脊柱受损平面从胸7~腰4,相邻2个脊柱节段骨折21例,相邻3个节段骨折6例... 目的探讨相邻多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及脱位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7例相邻多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及脱位病例进行后路减压及椎弓根螺丝钉系统内固定。脊柱受损平面从胸7~腰4,相邻2个脊柱节段骨折21例,相邻3个节段骨折6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4年2个月,平均2.3年。7例椎体骨折脱位均实现良好复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术前丧失30%~68%(平均38.2%),术后恢复至91%~96%(平均93.8%)。后路椎板及横突间植骨均骨性融合,平均骨性融合时间4.2个月。12例脊髓神经功能得以明显恢复,13例无明显改善。结论对相邻多节段脊柱骨折,后路的椎管减压及骨折复位具有手术简单易行、创伤小的优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可对该类骨折的有效复位和三维之间上的牢靠固定。但应避免在后路行胸椎椎管环形减压时造成医源性脊髓牵拉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骨折脱位 椎管减压 椎弓根钉 相邻性
原文传递
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牵引复位不稳定型寰枢椎脱位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长昇 史艳光 +2 位作者 许卫红 罗鸿斌 李贵双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牵引复位不稳定型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3月-2009年9月收治的寰枢椎脱位患者32例(T01分型为T2型)。其中齿状突骨折19例,新鲜性17例,陈旧性2例;横韧带断裂5例...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牵引复位不稳定型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3月-2009年9月收治的寰枢椎脱位患者32例(T01分型为T2型)。其中齿状突骨折19例,新鲜性17例,陈旧性2例;横韧带断裂5例;先天性齿状突发育异常8例。术前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5~13分,平均8.38分;骨髓有效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the cord,SAC)平均9.15mm。32例患者经颅骨牵引复位后,经颈后路行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结果32例患者经颅骨牵引后复位,共置入螺钉128枚,手术时间平均1.5h,出血量平均300ml,未发生椎动脉及脊髓损伤。全部患者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临床症状获得不同程度改善。术后SAC平均14.86mm;术后1年JOA评分10—17分,平均14.56分,评分改善率为71.70%。X线、螺旋cT复查螺钉位置良好,无钉棒断裂、变形、松动或寰枢椎再次脱位现象。寰枢椎后方植骨于术后3~6个月获骨性融合,1例未植骨,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寰枢关节旋转功能正常。结论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技术为寰枢椎提供坚强的三维固定,可直视下置钉,术中复位、融合率高,安全有效,是牵引复位不稳定型寰枢椎脱位的理想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骨折固定术 椎弓根螺钉
原文传递
导航技术在手术治疗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薛建学 周东生 谭国庆 《医学与哲学(B)》 2011年第1期23-25,共3页
探讨导航技术在手术治疗寰椎骨折中的应用问题及其临床意义。使用C臂透视导航设备对22例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患者行导航下螺钉内固定术。9例骨折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固定,13例骨折采用枕颈融合。导航下共植入椎弓根螺钉70枚,侧快螺钉18枚。6... 探讨导航技术在手术治疗寰椎骨折中的应用问题及其临床意义。使用C臂透视导航设备对22例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患者行导航下螺钉内固定术。9例骨折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固定,13例骨折采用枕颈融合。导航下共植入椎弓根螺钉70枚,侧快螺钉18枚。68枚(97.7%)椎弓根螺钉为1类螺钉,2枚(2.3%)椎弓根螺钉为2类螺钉,没有3类螺钉;18枚侧快螺钉置钉准确,无侵犯横突孔、神经孔或小关节的现象。导航辅助置入螺钉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导航技术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后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云 唐天驷 程华强 《伤残医学杂志》 2003年第3期18-20,共3页
目的:总结后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经验。方法:对83例胸腰椎骨折脱位,在C型臂透视下行后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61例骨折椎体高度全部恢复,19例基本恢复,3例过度撑开;随访6个半月~9... 目的:总结后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经验。方法:对83例胸腰椎骨折脱位,在C型臂透视下行后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61例骨折椎体高度全部恢复,19例基本恢复,3例过度撑开;随访6个半月~9年,使用Dick内固定器的4例有5枚螺钉断裂,1例1枚松动,无脱出;63例不全瘫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41例恢复至E级。结论:该手术入路简捷,使骨折脱位脊柱的“三柱”贯通一体,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入路 治疗 胸腰椎骨折脱位 后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椎弓根螺钉 作用机理
原文传递
侧后方融合联合人工珊瑚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 被引量:1
20
作者 孟志斌 李俊 +1 位作者 李洪潮 纪志华 《颈腰痛杂志》 2004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 探讨侧后方融合联合人工珊瑚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2 1例腰椎滑脱 ,其中L4滑脱Ⅰ°5例 ,Ⅱ°3例 ,L5滑脱Ⅰ°7例 ;Ⅱ°3例 ,L4、L5同时椎弓根不连滑脱Ⅰ°3例。平均年龄 4 8.5岁 ,采用... 目的 探讨侧后方融合联合人工珊瑚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2 1例腰椎滑脱 ,其中L4滑脱Ⅰ°5例 ,Ⅱ°3例 ,L5滑脱Ⅰ°7例 ;Ⅱ°3例 ,L4、L5同时椎弓根不连滑脱Ⅰ°3例。平均年龄 4 8.5岁 ,采用后手术入路 ,用Steffee钢板提拉复位 ,侧后方融合联合人工珊瑚椎间融合器椎体间融合稳定脊柱。结果 随访 6~ 4 2个月 ,平均 19.1个月 ,19例术后腰痛消失 ,并感腰部稳定有力 ,18例恢复原工作与生活 ,其中有 5例术后 6个月后恢复体力劳动 ,摄腰椎正侧位片及过屈、过伸位片 ,见椎体间相对运动消失 ,椎间隙较术前平均增高 4mm ,椎间植骨已骨性模糊与上下椎体融合 ,未出现椎体再移位的并发症。结论 采用侧后方融合联合人工珊瑚椎间融合器椎体间融合吸收了前后路两种融合方法的优点 ,使融合率大大提高 ,增强了脊柱的稳定性 ,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后方融合术 人工珊瑚椎间融合器 腰椎滑脱 STEFFEE钢板 椎弓根钉 手术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