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S监测下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静吸麻醉与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应用比较 被引量:17
1
作者 蔡军 于刚 +4 位作者 缪江波 颜建娥 侍海碧 杨庆堂 武玉清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比较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麻醉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小儿腹股沟斜疝术中麻醉药用量、血流动力学、呼吸节律、脑电双频指数( BIS)及苏醒时间的影响,优选麻醉方法。方法2~6岁行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40例, ASAⅠ~Ⅱ级,分为联合用... 目的:比较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麻醉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小儿腹股沟斜疝术中麻醉药用量、血流动力学、呼吸节律、脑电双频指数( BIS)及苏醒时间的影响,优选麻醉方法。方法2~6岁行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40例, ASAⅠ~Ⅱ级,分为联合用药组(丙泊酚联合七氟醚, C组)和丙泊酚组( P组)。 C组:7%七氟醚吸入诱导,1.5%~2.5%七氟醚和泵注70~100μg· kg﹣1· min﹣1丙泊酚维持麻醉。 P组:丙泊酚2~2.5 mg/kg诱导,泵注丙泊酚100~160μg· kg﹣1· min﹣1维持麻醉。2组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25μg· kg﹣1· min﹣1镇痛。记录2组诱导前(T0)、诱导后2 min(T1)、插喉罩即刻(T2)、手术切皮(T3)、术中20 min(T4)、手术结束(T5)时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脉搏氧饱和度( SpO2)、呼吸频率( RR)、BIS值,术后苏醒时间、麻醉并发症及丙泊酚用量。结果与T0时比较,T1~T5时C组、P组患者MAP、HR、BIS值明显降低(P<0.05);与P组比较,T1~T5时C组具有更低的MAP、HR、BIS值和较快的RR(P<0.05);T1时P组患者SpO2明显下降(P<0.05)。术后苏醒时间、麻醉并发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丙泊酚用药量较P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血流动力学指数、BIS 数值和SpO2更为合理,是一种可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较好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 麻醉 丙泊酚 七氟醚 小儿腹股沟斜疝
下载PDF
单孔腹腔镜自制疝针经皮完全腹膜外内环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陈正森 李豪 +1 位作者 曾旭 陈朝东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0期46-48,共3页
目的:分析单孔腹腔镜自制疝针经皮完全腹膜外内环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5月遵义市凤冈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两组患儿均行单孔腹腔... 目的:分析单孔腹腔镜自制疝针经皮完全腹膜外内环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5月遵义市凤冈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两组患儿均行单孔腹腔镜经皮完全腹膜外内环结扎术,对照组使用常规硬膜外针,观察组使用自制疝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单孔腹腔镜自制疝针经皮完全腹膜外内环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显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儿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腹腔镜 小儿腹股沟斜疝 经皮完全腹膜外内环结扎术 自制疝针
下载PDF
脐内侧襞联合脐正中襞折叠覆盖技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韦凯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脐内侧襞联合脐正中襞折叠覆盖技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收治的69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45)和治疗组(n=347)。对... 目的探讨脐内侧襞联合脐正中襞折叠覆盖技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收治的69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45)和治疗组(n=347)。对照组行经典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脐内侧襞联合脐正中襞折叠覆盖技术覆盖加强内环口。对比两组的各项手术指标、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阴囊水肿、切口感染、发热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以及随访1年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白介素-10,治疗组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内侧襞联合脐正中襞折叠覆盖技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术后炎症反应程度轻,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腹股沟斜疝 腹腔镜手术 脐内侧襞联合脐正中襞折叠覆盖技术 并发症 复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