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10年儿科门诊患儿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调查 被引量:77
1
作者 张伶俐 李幼平 +4 位作者 黄亮 胡蝶 曾力楠 杨春松 陈敏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2年第3期267-273,共7页
目的回顾性调查2010年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门诊患儿超说明书用药现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了解我国儿科超说明书用药现状和制订超说明书用药政策提供基线数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该院2010年儿科门诊患儿的处方,依据药品说明书,判断... 目的回顾性调查2010年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门诊患儿超说明书用药现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了解我国儿科超说明书用药现状和制订超说明书用药政策提供基线数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该院2010年儿科门诊患儿的处方,依据药品说明书,判断其用药医嘱是否超说明书,分析各超说明书用药类型、各年龄段儿童各类药品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以及超说明书用药与年龄、性别和基本药物、非处方药物分类的关系。结果共抽取门诊儿科处方2 640张,分析处方用药医嘱8 588条,涉及药品329种。按处方、用药医嘱与药品种类计,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分别为76.59%、40.88%、83.89%。超说明书用药类型主要包括未提及儿童用药信息(35.57%)、适应症(25.44%)和剂量(25.31%)3种。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居前2位的年龄段为新生儿(54.35%)和青少年(49.64%)。用药医嘱数居前4位的超说明书用药种类依次为:呼吸系统用药(48.12%)、中成药(48.12%)、消化和代谢系统用药(33.36%)、全身用抗感染药(16.27%)。全院门诊各年龄段患儿超说明书用药的风险无差异,基本药物、处方药物可能存在更高的超说明书用药风险。结论 2010年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门诊患儿超说明书用药情况普遍,并呈增长趋势。这一方面反映了药品说明书中儿科用药信息缺乏,另一方面也提示急需国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或指南,以规范我国可能日趋严重的超说明书用药行为,并通过促进儿童药物临床试验以提供更多用药证据,鼓励研发和生产儿童适用药品和剂型,建立我国儿童基本药物目录等多种手段,保障儿童用药安全和规避医师职业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说明书用药 儿科 儿科门诊 危险因素分析 用药安全
原文传递
基于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儿科门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的应用 被引量:31
2
作者 王艳艳 刘娟 +2 位作者 张俊 谢小敏 江逊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22期2036-2040,共5页
目的构建科学、规范的儿科门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为客观评价和提升儿科门诊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儿科18名专家进行2轮询函,筛选评价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权重,构建儿科门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结果2轮询... 目的构建科学、规范的儿科门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为客观评价和提升儿科门诊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儿科18名专家进行2轮询函,筛选评价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权重,构建儿科门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结果2轮询函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7945和0.7875,3级条目变异系数在0.1147~0.2140,构建的儿科门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包括3项1级条目,9项2级条目,48项3级条目。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儿科门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突出儿科专科特点,对儿科门诊护理提出具体、客观、可量化的质量评价标准,可用于儿科门诊护理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门诊 护理质量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评价体系
下载PDF
我院儿科门诊口服中成药使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邹冰姿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6期139-142,共4页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丰台区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儿科门诊处方中口服中成药的使用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为加强临床合理安全使用提供保障.方法 通过我院医院信息系统随机抽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儿科门诊口服中成药处方960...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丰台区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儿科门诊处方中口服中成药的使用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为加强临床合理安全使用提供保障.方法 通过我院医院信息系统随机抽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儿科门诊口服中成药处方960张,针对用药患儿不同年龄,使用药品作用类别、剂型、毒性成分及不合理处方的使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儿童专用口服中成药有41个品种,占全院中成药的19.34%,在口服中成药处方中,作用类别与剂型居首位的分别为止咳化痰平喘类[329张(34.27%)]和颗粒剂[18种(43.90%)],含有毒性成分的药品共16种,其中口服药14种,外用药2种;有10种含苦杏仁的药品;其中不合理处方56张,占被抽查处方的5.83%,主要问题是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用法用量不适宜、遴选药品不适宜等.结论 我院儿科口服中成药使用情况总体合理,但由于专业所限,西医师对中成药的用药欠合理,需要强化对西医师中医药知识的培训,确保中成药在儿科临床使用中更加合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门诊 口服中成药 合理使用
下载PDF
舒适干预在小儿门诊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及对患儿生理应激状态及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桂莲 徐开凤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9年第8期1174-1178,共5页
目的:探究小儿门诊静脉输液应用舒适干预对患儿生理应激状态及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小儿门诊204例静脉输液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舒适干预组(观察组,n=102)和传统干预组(对照组,n=102)。对照组给予传统穿刺... 目的:探究小儿门诊静脉输液应用舒适干预对患儿生理应激状态及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小儿门诊204例静脉输液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舒适干预组(观察组,n=102)和传统干预组(对照组,n=102)。对照组给予传统穿刺干预措施,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予以环境干预、心理干预、体位干预等舒适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T0)、穿刺成功10min(T1)、输液结束(T2)时疼痛评分[儿童疼痛行为评估量表(FLACC)]、生理应激指标[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及唾液皮质醇(COR)检测结果差异,记录穿刺前患儿家属正负性情绪评分情况,分析两组患儿首次穿刺成功率、液体外渗发生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T0时,两组FLACC评分、唾液COR水平及HR、RR、MAP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两组FLACC评分、唾液COR水平及HR、RR、MAP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同组T0、T2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57.554,407.441,25.104,47.279,93.521,164.905,12.627,65.566,15.798,51.459;P<0.05);T1、T2时,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857,9.036,3.337,2.364,5.129,5.377,4.812,2.557,4.450,3.328;P<0.05)。穿刺前,观察组家属PANAS正性情绪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18.104,P<0.05),负性情绪评分则低于对照组(t=25.611,P<0.05)。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186,P<0.05),液体外渗发生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χ~2=6.423、5.829,P<0.05)。结论:舒适干预应用于小儿门诊患儿静脉输液工作中,可在缓解患儿生理应激状态、减轻输液疼痛的同时,降低患儿家属负性情绪,对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医患关系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干预 患儿 静脉输液 应激状态 负性情绪 儿科门诊
下载PDF
品管圈在减少儿科门诊病人输液等待时间中的应用及伦理学探讨 被引量:17
5
作者 房夏玲 尹小妹 +2 位作者 王荣花 王小琴 刘小红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年第6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减少儿科门诊病人输液等待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减少儿科门诊病人输液等待时间"为活动主题,通过计划拟定、现状把握、设定目标、拟定对策、对策实施等活动步骤实施品管圈活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减少儿科门诊病人输液等待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减少儿科门诊病人输液等待时间"为活动主题,通过计划拟定、现状把握、设定目标、拟定对策、对策实施等活动步骤实施品管圈活动。结果 2015年5月22日-6月21日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在我科门诊输液患儿880例,平均输液等待时间为20.14分钟;2015年7月10日-8月31日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输液患儿800例,输液等待时间降至11.08分钟。患者满意率经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输液管理中作用显著,不但减少了儿科门诊病人输液等待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而且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增加了团队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儿科门诊 静脉输液 患者满意度
下载PDF
心理护理干预在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雪宁 李秀珍 许甜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0年第6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中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需行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静脉输液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中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需行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静脉输液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静脉穿刺时间、疼痛评分、配合度、一次穿刺成功率、情绪稳定率及陪护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静脉穿刺时间、疼痛评分显著减少,配合度、一次穿刺成功率、情绪稳定率及陪护满意度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门诊输液室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为患儿提供医疗服务,提高患儿的依从性,避免医患冲突,减少医疗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干预 儿科门诊 输液室 小儿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健康教育管理对儿科门诊纠纷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利莉 《临床护理杂志》 2017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管理对儿科门诊护理纠纷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儿科门诊2015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患儿2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及家长(或监护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管理对儿科门诊护理纠纷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儿科门诊2015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患儿2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及家长(或监护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予以健康教育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患儿家长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健康知识评分和护理满意评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门诊为患儿家长提供健康教育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患儿家长健康知识水平和护理满意度,并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儿科门诊 医疗纠纷
下载PDF
以性格类型为基础的情景模拟教学对儿科门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及岗位胜任力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娟 田密 李叶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6期938-942,共5页
目的探讨以性格类型为基础的情景模拟教学对儿科门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以及岗位胜任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医院儿科门诊46名护理人员,按照组间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目的探讨以性格类型为基础的情景模拟教学对儿科门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以及岗位胜任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医院儿科门诊46名护理人员,按照组间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观察组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进行以性格类型为基础的情景模拟教学模式,观察并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护士对患者的生命态度、人文关怀能力以及自身岗位胜任力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生命态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人文关怀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岗位胜任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性格类型为基础的情景模拟教学可提升儿科门诊护士对患者的生命态度、人文关怀能力,是提升自身岗位胜任力的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格类型 情景模拟教学 儿科门诊 人文关怀能力 岗位胜任力
下载PDF
细节管理模式用于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流程构建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徐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9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模式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流程构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1年5月收治的未实行细节管理模式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患者30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我院2011年6~12月收治的实行细节管理模式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患者...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模式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流程构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1年5月收治的未实行细节管理模式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患者30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我院2011年6~12月收治的实行细节管理模式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患者30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流程等待耗时和输液等待耗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行细节管理模式后护士输液量明显高于实行细节管理模式前,观察组护士的服务态度、护士的责任感、体贴关照患者、交代输液的注意事项、全程服务的及时性、个体化的科学育儿教育、治疗环境的安全性、输液过程的总体评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管理模式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流程构建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不仅缩短了患者的候诊时间,还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节管理模式 儿科门诊 静脉输液 流程构建 临床价值
下载PDF
我院2010年儿科门诊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洁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12期2166-2166,2172,共2页
抗生素(antibiotic)是指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儿童是一个具有特殊生理特点的群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药代动力学与成人差别很大,因此儿童抗生素的应用更需... 抗生素(antibiotic)是指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儿童是一个具有特殊生理特点的群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药代动力学与成人差别很大,因此儿童抗生素的应用更需慎重。为使抗生素在治疗中充分发挥作用,保障用药安全,现就我院儿科门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掌握我院儿科门诊抗生素使用的具体情况,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随机抽查我院儿科门诊2010年1月至12月的西药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儿科门诊 用药分析
下载PDF
COVID-19疫情前后北京市某综合医院儿科门诊患儿就诊量变化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孟洪 季丽娜 +5 位作者 黄静 晁爽 周佳雯 李学军 尹小梅 樊丽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52-956,共5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前后北京市某综合医院儿科门诊患儿就诊量变化及其特点。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有...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前后北京市某综合医院儿科门诊患儿就诊量变化及其特点。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有挂号登记的年龄0~16岁的儿科门诊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疫情前后就诊量,重点是呼吸道感染(包括流感)就诊量的变化及其与年龄、季度分布的关系。结果:(1)2018年和2019年的门诊量中呼吸道感染均为主要就诊原因(分别占60.6%和60.5%),而2020年的门诊患者中以非呼吸道感染为主,呼吸道感染仅占47.4%。2020年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呼吸道传染病尤其是流感的就诊量较2018年和2019年均显著下降(P<0.05);(2)每年呼吸道感染就诊者中均以婴幼儿占比最高,学龄期儿童最少(P<0.05),且均为第四季度最高。不同于2018年和2019年,2020年第二季度呼吸道感染就诊量显著下降,年内各季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每年呼吸道传染病均以流感为主,且均为第一季度就诊量最高,与年内其他季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于2018和2019年全年均有散发流感病例,2020年的流感病例全部发生在第一季度,且99%集中在1月份。结论:COVID-19疫情后北京某综合医院儿科门诊呼吸道感染尤其流感的就诊量较疫情前显著下降,这与疫情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个人防护密不可分。建议在冬春季加强对儿童呼吸道感染及流感预防的健康宣教,促进养成良好的呼吸道和手卫生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 儿科门诊 COVID-19 呼吸道感染 流感
下载PDF
儿科门诊留观室医院感染隐患及干预措施 被引量:7
12
作者 田茂强 任洋 姚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94-1795,共2页
目的调查、了解儿科门诊留观室医院感染的隐患,进一步探讨预防医院感染的干预措施。方法调查医院儿科门诊留观室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制定相应的预防医院感染措施。结果门诊及留观室的医师缺乏较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仔细的体格检查、儿科门... 目的调查、了解儿科门诊留观室医院感染的隐患,进一步探讨预防医院感染的干预措施。方法调查医院儿科门诊留观室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制定相应的预防医院感染措施。结果门诊及留观室的医师缺乏较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仔细的体格检查、儿科门诊留观室空气质量差、医护人员预防感染的意识薄弱、手卫生重视不够、抗菌药物的不规则使用等方面存在着医院感染隐患。结论积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加强健康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注重消毒、隔离与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以达到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门诊 留观室 医院感染 隐患 监测 干预措施
原文传递
儿科门诊处方审核情况的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帼姬 李海英 陈画虹 《今日药学》 CAS 2012年第8期498-500,共3页
目的总结本院儿科门诊处方差错情况,提出减少处方差错的建议。方法对本院2011年第四季度儿科门诊登记的问题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问题处方数占儿科门诊总处方数的0.36%;在问题处方中,常见的差错是剂量用法不当(占71.15%)、给药途径... 目的总结本院儿科门诊处方差错情况,提出减少处方差错的建议。方法对本院2011年第四季度儿科门诊登记的问题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问题处方数占儿科门诊总处方数的0.36%;在问题处方中,常见的差错是剂量用法不当(占71.15%)、给药途径不合理(占9.69%)、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占8.37%)、缺临床诊断(占5.29%)。结论可通过完善电子处方系统,提高药师审核能力,加强药师与医生的沟通等措施来减少处方差错,促进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门诊 处方差错 处方审核
下载PDF
基于移动医疗儿科门诊输液流程优化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谨 刘慧萍 邢红怡 《中国数字医学》 2020年第9期142-144,共3页
目的:观察基于移动医疗儿科门诊输液流程优化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7月应用移动信息系统优化输液流程后在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输液的42000例次患儿为观察组,选择2018年9至2019年3月应用传统输液流程在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输液的38520例... 目的:观察基于移动医疗儿科门诊输液流程优化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7月应用移动信息系统优化输液流程后在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输液的42000例次患儿为观察组,选择2018年9至2019年3月应用传统输液流程在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输液的38520例次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输液等候时间、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输液反应发生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输液等候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及输液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门诊输液室应用移动信息系统优化输液流程可有效规范护理行为,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门诊 移动信息系统 输液反应
下载PDF
儿科门诊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应用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肖丹丹 陈建芳 +1 位作者 唐华萍 陈敏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9年第4期307-310,共4页
目的:调查某医院儿科门诊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查2018年第一季度诊断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处方1200张,对处方中疾病分布、用药种类、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在1 200张处方中,在... 目的:调查某医院儿科门诊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查2018年第一季度诊断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处方1200张,对处方中疾病分布、用药种类、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在1 200张处方中,在诊断上以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为主,这3种疾病占比90.42%。共使用8类52种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前三位药物分别为中成药制剂(62.92%)、抗菌药物(49.83%)、平喘药(44.33%)。口服给药为最常用给药方式。处方点评合格率90.08%,适应症、用法用量不适宜和联合用药不适宜问题较为突出,分别占4.50%、2.67%和2.33%。结论: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用药中,存在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偏高、联合用药不当、适应症不适宜、中成药用法用量不适宜等现象,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门诊 呼吸系统药物 处方 分析
下载PDF
细节护理管理在儿科门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兆娜 苏庆菊 沙禹辛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25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究细节护理管理在儿科门诊输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12月的门诊输液患儿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5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予细节护理管理,对门诊护理工作进行分析,实施细节护理... 目的探究细节护理管理在儿科门诊输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12月的门诊输液患儿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5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予细节护理管理,对门诊护理工作进行分析,实施细节护理管理举措:开展细节小组管理自查模式,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护理满意度进行检测,优化护理人员输液的整体流程,比较两组门诊护士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差异。结果研究组护理主动性、心理支持、护理技能、健康教育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投诉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输液门诊中予以细节护理管理,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等,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显著改善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节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儿科门诊 输液
下载PDF
儿科门诊预约挂号爽约原因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单华桂 唐富琴 林伟平 《医院管理论坛》 2014年第9期24-25,共2页
目的调查儿科门诊预约挂号爽约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电话访谈的方法,调查儿科门诊预约挂号爽约病人的爽约原因,对爽约规定的认知情况,分析爽约的原因。结果本次调查的总爽约率为16.17%,爽约主要原因是患儿病情缓解和已经就诊。结论加强... 目的调查儿科门诊预约挂号爽约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电话访谈的方法,调查儿科门诊预约挂号爽约病人的爽约原因,对爽约规定的认知情况,分析爽约的原因。结果本次调查的总爽约率为16.17%,爽约主要原因是患儿病情缓解和已经就诊。结论加强宣传,完善预约信息系统,推广诚信预约,及时退号,是降低儿科预约挂号爽约率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门诊 预约挂号 爽约
下载PDF
浅谈处方点评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屈杰 刘星 党鑫荣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期165-166,共2页
目的对阶段性门诊儿科的处方进行点评,为进一步提高处方质量。方法抽取儿科处方2656张,对处方的规范性、用药适宜性及超常情况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处方的合格率为93.9%,不合理率为6.1%,其中,不规范处方24.70%,不适宜处方75.30%,未发现超... 目的对阶段性门诊儿科的处方进行点评,为进一步提高处方质量。方法抽取儿科处方2656张,对处方的规范性、用药适宜性及超常情况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处方的合格率为93.9%,不合理率为6.1%,其中,不规范处方24.70%,不适宜处方75.30%,未发现超常处方;基本药物的使用率为32.56%;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37.93%;注射剂处方的比例为66.33%。结论加强处方点评能促进合理用药,减少医疗风险,提高临床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 儿科门诊
下载PDF
儿童专科医院门诊“健康教育移动课堂”有效性研究及需求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静敏 陆群峰 +6 位作者 许姜姜 田红叶 曹晶晶 杜桦 陈丽君 张喆立 李有蔚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年第28期2222-2226,共5页
目的分析评价“健康教育移动课堂”在儿科门诊应用的实施效果,深入了解门诊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方法通过对儿童专科医院门诊患者就诊信息的回顾性分析,确定“健康教育移动课堂”的授课内容、场地、时间段。选拔并培训能胜任... 目的分析评价“健康教育移动课堂”在儿科门诊应用的实施效果,深入了解门诊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方法通过对儿童专科医院门诊患者就诊信息的回顾性分析,确定“健康教育移动课堂”的授课内容、场地、时间段。选拔并培训能胜任授课任务的师资力量,在儿科门诊开展健康教育。同时将培训内容通过手机APP推送给患者家属,扩大教育受众面。对实施前后门诊患者总体满意度及对本项目实施各维度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健康教育移动课堂”项目实施后患者总体满意度提高3.65%(P=0.001)。受众对此培训模式的总体满意度评分为(3.94±0.25)分,对“培训方式”的满意度评分为(3.94±0.26)分,对培训者的态度和综合能力评价满意度均≥3.80分。结论在儿童专科医院门诊开展“健康教育移动课堂”并进行实时信息推送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受众对这一健康教育方式也有较好的接受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移动课堂 儿科门诊
原文传递
门诊输液室患儿家属健康教育需求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林琼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19期197-198,共2页
目的研究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家属健康教育需求与对策。方法选择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34例,对所有患儿家属采用健康教育指导,对比教育前后家属对健康知识知晓程度(所患疾病、所用药物及预防知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患儿家属采用健康... 目的研究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家属健康教育需求与对策。方法选择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34例,对所有患儿家属采用健康教育指导,对比教育前后家属对健康知识知晓程度(所患疾病、所用药物及预防知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患儿家属采用健康教育指导后,患儿家属对患儿健康知识知晓率均高于教育前,总满意度也高于教育前。结论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家属开展健康教育指导能有效提高其自身对患儿健康知晓程度,同时显著提高其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门诊 输液室 患儿家属 健康教育 满意度 知晓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