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洞庭湖平原土壤铅活动性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戴高乐 侯青叶 +3 位作者 杨忠芳 姜华 袁嘉欣 唐志敏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83-793,共11页
为了系统地探讨洞庭湖平原土壤铅(Pb)活动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次研究在常德市、益阳市、株洲市共采集了110件水稻根系土样品,讨论了土壤Pb活动态含量和活动系数与有机质、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等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并据此建立... 为了系统地探讨洞庭湖平原土壤铅(Pb)活动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次研究在常德市、益阳市、株洲市共采集了110件水稻根系土样品,讨论了土壤Pb活动态含量和活动系数与有机质、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等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并据此建立了Pb活动态含量和活动系数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土壤Pb含量、pH值、有机质含量、CEC和风化程度都是影响Pb活动态含量及活动系数的主要因素。pH值、CEC和有机质含量都会影响土壤缓冲能力,进而影响Pb的活动性。土壤Cd含量和Zn/Pb值也与Pb活动态含量有显著相关性;在不同的浓度梯度内,Cd与Pb的交互作用不同;土壤具有较高的Zn/Pb值时,Pb活动态含量较低。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土壤Pb活动态含量以及活动系数的预测模型,土壤Pb活动态含量用土壤pH、Pb含量、CEC和Na2O/K2O值进行预测,活动态系数用pH、CEC、SiO2/Al2O3值进行预测,预测效果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平原 土壤 pb 活动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pH变化对污泥中重金属Pb·Ni形态及迁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陈茂林 马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16063-16065,共3页
采用BCR连续提取法,对污泥中2种重金属Pb和Ni的形态随pH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H对污泥中Pb和Ni的形态有重要影响,对于污泥中Pb,其主要以氧化态和残渣态为主,随pH的增加,残渣态和氧化态的总含量降低;而对于污泥中的Ni,氧化态是其... 采用BCR连续提取法,对污泥中2种重金属Pb和Ni的形态随pH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H对污泥中Pb和Ni的形态有重要影响,对于污泥中Pb,其主要以氧化态和残渣态为主,随pH的增加,残渣态和氧化态的总含量降低;而对于污泥中的Ni,氧化态是其主要形态。pH对Ni的生物有效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形态 移动性 污泥 pb NI
下载PDF
重金属对大豆种子萌芽及在幼苗中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明君 傅杨武 +1 位作者 周群英 潘杰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3-216,共4页
为探索重金属对大豆发芽、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在根、茎、子叶中的迁移积累规律,以大豆为材料,采用无土栽培法研究了重金属Cu2+、Zn2+、Pb2+单一及复合处理对大豆种子萌芽、幼苗生长的影响和各重金属离子在大豆幼苗中的迁移情况。结果表明... 为探索重金属对大豆发芽、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在根、茎、子叶中的迁移积累规律,以大豆为材料,采用无土栽培法研究了重金属Cu2+、Zn2+、Pb2+单一及复合处理对大豆种子萌芽、幼苗生长的影响和各重金属离子在大豆幼苗中的迁移情况。结果表明:1)单一处理重金属离子浓度Cu2+≤25.0 mg/L、Zn2+≤25.0 mg/L和Pb2+≤10.0 mg/L时,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高于空白试验,外源重金属低浓度对大豆发芽、幼苗的生长有利,高浓度有抑制作用。复合处理显示,Cu2+、Zn2+、Pb2+之间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大豆幼苗的生长存在协同效应。2)外源重金属单一处理时随浓度的增加积累量增大,迁移富集量表现为根>茎>子叶。复合处理时重金属离子在根、茎、子叶中的迁移富集量表现为根>茎>子叶,重金属离子对共存离子在幼苗根中的吸收和向茎、子叶迁移的量因共存离子不同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Zn2+ pb2+ 大豆 萌芽 离子迁移
下载PDF
湘西黑色页岩关键带铅的分布及活动特征
4
作者 胡弘桀 彭渤 +3 位作者 邬思成 吴能球 谢淑容 杨霞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28-2740,共13页
本研究对湘西一带发育于下寒武统黑色页岩关键带上的新鲜黑色页岩、风化黑色页岩和黑色页岩土壤进行系统采样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探讨黑色页岩关键带铅(Pb)的分布和循环活动特征.结果表明,该区黑色页岩相对富集SiO_(2)、Al_(2)O_(3)、Fe... 本研究对湘西一带发育于下寒武统黑色页岩关键带上的新鲜黑色页岩、风化黑色页岩和黑色页岩土壤进行系统采样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探讨黑色页岩关键带铅(Pb)的分布和循环活动特征.结果表明,该区黑色页岩相对富集SiO_(2)、Al_(2)O_(3)、Fe_(2)O_(3)等惰性组分和Pb、Zn、Cu、Cd等重金属,而亏损MgO、Na_(2)O、K_(2)O等活性组分.黑色页岩关键带上Pb含量变化在2.3—80 mg·kg^(−1)之间,分布不均匀.且Pb富集不明显(EF<1.5),自新鲜黑色页岩→风化黑色页岩→黑色页岩土壤,其富集程度趋于降低.质量平衡计算表明,黑色页岩风化过程中,赋存于硫化物矿物中的Pb等重金属活动性较强,Pb随黄铁矿等硫化物氧化分解而淋滤释出,淋滤释出率平均达−21.9%(n=36);Pb等重金属在黑色页岩风化的淋滤释出后,于成土作用过程中进一步被淋滤释出,淋滤释出率平均达−29.8%(n=36).黑色页岩风化-成土过程中Pb的淋滤释出与黑色页岩中钙质含量低,硫化物氧化分解产生的酸难于被中和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页岩关键带 主量元素 风化-成土作用 pb 的活动性 湘西.
下载PDF
不同形态大气铅沉降对茄苗生长和铅积累特征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大庚 栗杰 姚忠丽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6-635,共10页
为探明不同形态大气沉降Pb对作物幼苗生长和Pb积累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盆栽种植试验,研究了PbS、PbSO_(4)和PbO_(2)溶液叶面直接沉降和土表沉降对茄苗干质量和植株Pb积累量及迁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沉降PbO2降低了茄苗叶片的气孔导度... 为探明不同形态大气沉降Pb对作物幼苗生长和Pb积累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盆栽种植试验,研究了PbS、PbSO_(4)和PbO_(2)溶液叶面直接沉降和土表沉降对茄苗干质量和植株Pb积累量及迁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沉降PbO2降低了茄苗叶片的气孔导度,减少了茄苗根茎叶干质量,PbS、PbSO_(4)均未显著影响茄苗生长。叶面和土表沉降Pb均能增加茄苗Pb含量,3种形态Pb由叶面向茄苗的迁移率表现为小颗粒PbS(87.01%)>离子态PbSO_(4)(50.78%)>大颗粒PbO_(2)(50.44%),由叶向茎的迁移率均低于2%,Pb主要积累在茄苗叶中。3种形态土表沉降Pb由土壤向茄苗的迁移率均低于1%,均未对茄苗生长产生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大气不同形态Pb沉降条件下,小颗粒态Pb更易由叶面进入植物体,离子态Pb更易在植株体内迁移,叶面沉降Pb对茄苗Pb积累贡献较大,土表沉降则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沉降 茄苗 叶沉降 pb累积 迁移率
下载PDF
土壤中铅元素在中草药中的生物迁移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生彬 蒲艳玲 +1 位作者 苗金廷 董爱臣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72-74,共3页
实验测定了甘肃定西地区的几种中草药药用部分的Pb元素含量及这几种中草药根系部分土壤中Pb元素的含量,通过两者的含量对比,考察了Pb元素从土壤到中草药中的生物迁移相关性.比较了微波消解和高温灰化两种样品预处理方法,选择了微波消解... 实验测定了甘肃定西地区的几种中草药药用部分的Pb元素含量及这几种中草药根系部分土壤中Pb元素的含量,通过两者的含量对比,考察了Pb元素从土壤到中草药中的生物迁移相关性.比较了微波消解和高温灰化两种样品预处理方法,选择了微波消解法.用原子吸收火焰法测定Pb含量,结果表明:所测板蓝根、甘草、黄芪、柴胡、当归等药材药用部分的Pb元素含量明显低于土壤中的含量,说明了中草药对土壤中的Pb元素有微弱生物迁移作用,富集系数≤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 中草药 土壤 AAS 生物迁移
下载PDF
Reduction of Cd, Cu, Ni and Pb Mobility by Active Si 被引量:2
7
作者 魏晓 Matichenkov V.V. +2 位作者 Bocharnikova E.A. 占强 Matichenkov I.V.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1期182-186,196,共6页
A series of column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 of silicon (Si) and heavy metals (HM) interaction in the soil. The colum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with Gray Forest Soil treated by var... A series of column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 of silicon (Si) and heavy metals (HM) interaction in the soil. The colum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with Gray Forest Soil treated by various forms of active Si (diatomaceous earth, zeolite, amorphous silicon dioxide and concentrated monosilicic acid) in environment polluted conditions with soluble salts of Cd, Cu, Ni and Pb. All Si-rich substances used in the test were analyzed with electron scan microscope. The results of HM immobilization in soil by Si-rich materials showed that diatomaceous earth and concentrated monosilicic acid immobilized HM better than zeolite and amorphous silicon dioxide. The reductions in HM mobility were re- alized by the reaction between monosilicic acid and HM in soil solution and by adsorption of HM on Si-rich surface. The intensity of HM movement through soil depended on the type of HM. The maximum reduction of HM mobility with application of Si-rich substances was obtained for Cd and Ni and less effect was observed for Cu and 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NI CU pb Monosilicic acid Heavy metal mobility
下载PDF
安徽兆吉口热液型铅锌矿区元素迁移量三维地球化学勘查模式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艳鹏 马生明 +2 位作者 朱立新 曹达旺 乐成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1-151,共11页
安徽兆吉口铅锌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庆—贵池矿集区南侧的东至县杨老尖—龙门尖地区,这一矿床的发现使皖西南地区地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文中利用Grant的Isocon图解法,研究活动元素的分布特征和迁移规律,以奠定兆吉口地区的地球... 安徽兆吉口铅锌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庆—贵池矿集区南侧的东至县杨老尖—龙门尖地区,这一矿床的发现使皖西南地区地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文中利用Grant的Isocon图解法,研究活动元素的分布特征和迁移规律,以奠定兆吉口地区的地球化学勘查指标及成矿环境指标的研制基础,发现成矿元素Pb、Zn、Cu、Au、Ag、Mo及其伴生元素As、Bi、Sb和矿化剂元素S等从围岩向矿体部位带入程度增加,常量元素SiO2、Fe2O3、MgO、CaO、Na2O、K2O等在青白口系带出,于矿体部位带入。矿床系统的质量是净带入的,平均质量变化为4%;青白口系质量是净带出的,质量变化为-18%。依据元素迁移规律,试制元素迁移量三维地球化学图,认为研究区进一步找矿工作应当沿断裂带向北东和南西方向拓展,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对元素迁移进行了解释,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讨论,认为试验矿床是由区域变质构造运动热液作用形成的,试验矿床只是区域变质构造运动热液活动共同形成的矿床(系列)的一部分,研究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兆吉口 铅锌矿床 迁移规律 Isocon法 三维地球化学勘查 长江中下游
下载PDF
烟秆生物炭及其改性对铅锌矿区污染土壤修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胡维 程建中 +2 位作者 高维常 涂成龙 唐源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53,共10页
生物炭(BC)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时,其修复效果与制备条件及原材料密切相关。以不同碳化温度(300、500和700℃)的烟秆生物炭BC及其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改性生物炭(HBC)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宇宙培养实验探究不同时段(7、14和30 d)烟秆BC及... 生物炭(BC)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时,其修复效果与制备条件及原材料密切相关。以不同碳化温度(300、500和700℃)的烟秆生物炭BC及其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改性生物炭(HBC)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宇宙培养实验探究不同时段(7、14和30 d)烟秆BC及HBC对矿区Pb、Zn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的BC和HBC均能增加土壤pH值(7.81~8.56),并分别使土壤Pb毒性浸出浓度显著降低了30.02%~34.75%和28.23%~34.02%,使有效态Pb降低了37.95%~51.71%和22.56%~26.52%,有效态Zn降低了31.90%~55.52%和19.31%~41.70%;Pb、Zn生物有效性在培养7 d时降低最明显,不同BC使土壤Pb、Zn酸溶态降低了8%~11%和6%~14%,同时增加了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而HBC则促使Pb、Zn酸溶态和可还原态向可氧化态和残渣态转化。BC对土壤Pb、Zn修复效果与HBC相当,因此,烟秆BC和HBC在钝化矿区Pb、Zn污染土壤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可为矿区土壤污染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土壤 烟秆生物炭 改性 迁移 化学形态 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