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处理和茎尖培养结合脱除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MLO)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锡津 田国忠 黄钦才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4-38,共5页
将患有丛枝病的泡桐组培苗进行温度处理,结合茎尖培养用来脱除病原MLO。结果表明,在45℃下,病茎段24—48小时内脱水枯死;在40℃下3周内病苗黄化枯萎;但在30℃和25℃处理的茎段萌发新枝条仍表现典型丛枝症状。而在... 将患有丛枝病的泡桐组培苗进行温度处理,结合茎尖培养用来脱除病原MLO。结果表明,在45℃下,病茎段24—48小时内脱水枯死;在40℃下3周内病苗黄化枯萎;但在30℃和25℃处理的茎段萌发新枝条仍表现典型丛枝症状。而在35℃下处理的茎段,1周后,新生长茎叶外观恢复正常,继续处理至80天,植株仍能正常生长。组织经DAPI染色后荧光显微镜检查显示出在35-40℃下处理的病苗体内MLO4周之内的变化和降解情况。分别剪取35℃下处理29、33、55和80天的组培苗0.5cm的茎尖,转入MS培养基或改良的MS培养基上,在25℃下培养,长成的组培苗一直生长正常。荧光显微镜和电镜检察结果均显示病原MLO已被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丛枝病 温度 茎尖培养
下载PDF
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DNA的分子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春立 林木兰 +1 位作者 胡勤学 黄文晋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4年第4期278-282,共5页
以部分纯化的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为材料,抽提DNA,进行EcoR Ⅰ-Hind Ⅲ双酶切,回收的DNA 片段插入到载体pGEM-3Zf(+ )中,转化E.coliDH 5α。经双重杂交初筛以及Dotblot和Southern... 以部分纯化的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为材料,抽提DNA,进行EcoR Ⅰ-Hind Ⅲ双酶切,回收的DNA 片段插入到载体pGEM-3Zf(+ )中,转化E.coliDH 5α。经双重杂交初筛以及Dotblot和Southern blot杂交的回交确证,获得两个仅与患丛枝病泡桐总核酸有杂交而与健康对照无杂交的克隆(A4,1.69 kb;C42,2.08 kb)。部分测序的结果表明:A4 和C42插入片段中A+T含量分别为72.5% 和67.9%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丛枝病 类菌原体 分子克隆
下载PDF
泡桐丛枝病感病指示植物的病理变化——Ⅰ.同工酶、酚及酚相关酶 被引量:8
3
作者 胡勤学 周咏芝 +2 位作者 马修理 梁培华 丁达明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57-63,共7页
以感染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的长春花和健康长春花的叶片为材料,对其过氧化物酶、酯酶、谷草转氨酶、总酚及酚相关酶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与健株相比较,病株中三种同工酶的活性降低了,某些酶带颜色变浅或消失:总酚含量与绿原酸含量有... 以感染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的长春花和健康长春花的叶片为材料,对其过氧化物酶、酯酶、谷草转氨酶、总酚及酚相关酶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与健株相比较,病株中三种同工酶的活性降低了,某些酶带颜色变浅或消失:总酚含量与绿原酸含量有所增加:多酚氧化酶与苯丙转氨酶活性明显增强,并讨论了这些变化与类菌原体致病存在的可能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丛枝病 类菌原体 长春花 病理
下载PDF
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林木兰 杨继红 +3 位作者 陈捷 石小岩 张春立 陈维伦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3年第9期710-715,共6页
以部分纯化的泡桐丛枝病原类菌原体为抗原,免疫6周龄BALB/C雌鼠,取其脾细胞与鼠骨髓瘤细胞SP2/O融合。从4次融合产生的459个杂交瘤细胞克隆中,用部分纯化的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和同样方法制备的健康泡桐抽提物分别为检测抗原,以间接ELIS... 以部分纯化的泡桐丛枝病原类菌原体为抗原,免疫6周龄BALB/C雌鼠,取其脾细胞与鼠骨髓瘤细胞SP2/O融合。从4次融合产生的459个杂交瘤细胞克隆中,用部分纯化的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和同样方法制备的健康泡桐抽提物分别为检测抗原,以间接ELISA法双重筛选,获得稳定分泌抗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的杂交瘤细胞2株。用奥氏琼脂双扩散法检测该2个抗体分属Ig G2a和Ig G3两亚类。该二杂交瘤细胞腹水抗体效价以间接ELISA法测定均超过1.6×10~4。用斑点酶联免疫法检测抗原时,最小检出量为10 ng。初步应用于几种类型样品的检测,结果所有的有病症植株全部阳性,并检出隐性带毒植株,进一步证实该2单克隆抗体确系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的单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丛枝病 类菌原体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用PCR扩增16S rDNA检测泡桐组培苗丛枝病类菌原体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江山 金开璇 +2 位作者 汪跃 熊耀国 邱并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69-573,共5页
An oligonucleotide primer set (PaF/PaR) was designed fo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mplification of an approximately 1. 2kb fragment DNA from Paulownia Witches’ broom(PaWB) MLO on the basis of 16S rRNA sequence... An oligonucleotide primer set (PaF/PaR) was designed fo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mplification of an approximately 1. 2kb fragment DNA from Paulownia Witches’ broom(PaWB) MLO on the basis of 16S rRNA sequence from O-MLO. Amplification of a 1. 2kb DNA fragment from PaWB-MLO-infected plants DNA in total nucleic acid extrats of the host plant Paulownlh spp., but no l. 2kb DNA fragment was observed when healthy DNA was used as a template.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PCR method was able todetect PaWB-MLO in as little as 9. 4pg of total DNA from infected Paulernia tissue culture plantl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丛枝病 类菌原体
下载PDF
泡桐丛枝植原体16S rDNA和延伸因子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史英姿 吴云锋 +2 位作者 顾沛雯 安凤秋 杨艳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1-295,共5页
对采自陕西、山西、甘肃、河南、河北、山东各省的泡桐丛枝病材料,利用巢式扩增,均得到16S rDNA基因片段约1.2kb;扩增得到植原体延伸因子(EF-Tu)tuf基因,长度约为850bp.。通过将16S rDNA基因片段和延伸因子(EF-Tu)tuf基因序列与已知植原... 对采自陕西、山西、甘肃、河南、河北、山东各省的泡桐丛枝病材料,利用巢式扩增,均得到16S rDNA基因片段约1.2kb;扩增得到植原体延伸因子(EF-Tu)tuf基因,长度约为850bp.。通过将16S rDNA基因片段和延伸因子(EF-Tu)tuf基因序列与已知植原体16Sr各组成员进行同源性比较,确定我国大陆泡桐主栽区陕西、山西、甘肃、河南、河北、山东各省与已经报道的台湾省泡桐丛枝植原体基本一致,均为同一个种,没有株系的分化,全部归属于植原体16SrI-D组,从而确定了其分类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丛枝病 植原体 16S rDNA基因片段 延伸因子tuf基因 同源性分析
下载PDF
泡桐丛枝植原体抗原膜蛋白抗血清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牟海青 周涛 +5 位作者 赵文军 朱水芳 林彩丽 李怀方 范在丰 田国忠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1-170,共10页
根据报道的泡桐丛枝植原体(Paulownia witches'-broom phytoplasma,PaWB)抗原膜蛋白(antigenic membrane pro-tein,AM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提取发病泡桐总DNA,经PCR扩增并成功克隆泡桐丛枝植原体amp基因。序列分析表明,amp... 根据报道的泡桐丛枝植原体(Paulownia witches'-broom phytoplasma,PaWB)抗原膜蛋白(antigenic membrane pro-tein,AM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提取发病泡桐总DNA,经PCR扩增并成功克隆泡桐丛枝植原体amp基因。序列分析表明,amp基因由696个核苷酸组成,编码231个氨基酸残基,与GenBank中登录的2个泡桐丛枝植原体的膜蛋白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将amp基因91-604 nt部分序列(命名为ampd)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3,诱导后,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得到了高效表达。以纯化的带GST标签的AMPD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德国大白兔,制备了PaWB-AMPD抗血清。利用该血清,通过Western印迹、点印迹、ELISA、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捕获PCR试验均能在发病泡桐组织中特异检测到泡桐丛枝植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丛枝病 植原体 抗原膜蛋白 大肠杆菌
原文传递
泡桐种源抗丛枝病性状的遗传变异 被引量:7
8
作者 茹广欣 朱秀红 +3 位作者 李荣幸 王豁然 刘宁 周海江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9-675,共7页
泡桐丛枝病是影响泡桐生长的一种主要病害,种源试验表明在毛泡桐种源中,除甘肃平凉未见发病以外,其它 种源均有病害发生。江苏南京、湖北十堰、黄冈、陕西商县和辽宁大连5个种源发病较重,病情指数超过30%;白花 泡桐丛枝病发病率较低,... 泡桐丛枝病是影响泡桐生长的一种主要病害,种源试验表明在毛泡桐种源中,除甘肃平凉未见发病以外,其它 种源均有病害发生。江苏南京、湖北十堰、黄冈、陕西商县和辽宁大连5个种源发病较重,病情指数超过30%;白花 泡桐丛枝病发病率较低,自然分布区南部的种源很少见到丛枝病发生,分布区北部与毛泡桐分布区有重叠的种源, 丛枝病发病相对较重。毛泡桐起源靠西的种源发病较轻,随着经度的增加,丛枝病发病有增大趋势;白花泡桐发病 与种源经度无关,而与纬度相关明显,呈现出纬度越高,发病率越低,病情指数越小的趋势。泡桐品种间丛枝病发病 率和病情指数差异明显,通过品种选择可以获得抗病优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丛枝病 种源 地理变异
下载PDF
茶翅蝽对植原体的传播能力 被引量:7
9
作者 孙志强 傅建敏 +3 位作者 乔杰 闫正升 杜奎宇 董溯权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06-611,共6页
经1996年至1998年室内接种试验,分别比较了人工饲养带毒和自然带毒的茶翅蝽成虫和若虫的传病特点。结果显示:室内人工饲养带毒的3龄、4龄若虫接种泡桐发病率分别达61.7% 和46.5% ,高于自然带毒的若虫16% 的... 经1996年至1998年室内接种试验,分别比较了人工饲养带毒和自然带毒的茶翅蝽成虫和若虫的传病特点。结果显示:室内人工饲养带毒的3龄、4龄若虫接种泡桐发病率分别达61.7% 和46.5% ,高于自然带毒的若虫16% 的传病率。室内饲养带毒成虫的接种发病率为14.1% ,高于自然带毒成虫4.5% 的传病率。寄主体内病原的最短潜育期(MIP)室内饲毒3龄若虫为34 d,4龄为45 d,成虫处理为219 d;自然带毒若虫为243 d,成虫处理为257 d。6月接种苗多在当年表现病状,7月接种苗均在次年发病。3龄、4龄若虫接种后病原潜育期(IP)与泡桐苗累计发病率的关系分别为y= 0.847 2x+ 23.044(R2= 0.874 3),y= 0.759x+ 29.022 (R2= 0.801 9);由此得到相应的3龄潜育期中值LP50= 65.40 d 和4龄LP50= 66.472 d。室内3龄、4龄若虫在充分吸食病组织后,其传病力差异不大,且传毒后病原在寄主体内的潜育期中值没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翅蝽 植原体 泡桐丛枝病 潜育期 最短潜育期
下载PDF
丛枝病对白花泡桐环状RNA表达谱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冰冰 王哲 +2 位作者 曹亚兵 林丹 范国强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7-334,共8页
为了进一步探究泡桐丛枝病发生的分子机制,以白花泡桐健康苗及病苗为试验材料,参考白花泡桐基因组序列,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白花泡桐circRNAs在丛枝病发病过程中的表达情况。通过进一步分析,本研究共鉴定得到1 009个circRNAs,其中差... 为了进一步探究泡桐丛枝病发生的分子机制,以白花泡桐健康苗及病苗为试验材料,参考白花泡桐基因组序列,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白花泡桐circRNAs在丛枝病发病过程中的表达情况。通过进一步分析,本研究共鉴定得到1 009个circRNAs,其中差异表达的为50个。对差异circRNAs的host gene进行GO功能分类和KEGG pathway富集分析。其中,GO功能分类结果表明,这些host gene主要涉及叶绿体、蛋白结合、细胞质方面的功能。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他们参与了Plant-pathogen interaction、Glycine,serine and threonine metabolism等代谢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泡桐 丛枝病 circRNAs
下载PDF
Spatial pattern of paulownia witches' broom and its effects on the growth of Paulownia elongata in Shaanxi Province,China 被引量:3
11
作者 LI Jin ZHANG Xing-yao TIAN Cheng-ming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9年第1期34-38,共5页
The spatial pattern of paulownia witches' broom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n Iwao's (m^*-m) model in Shaanxi Province, China. Iwao's (m^*-m) model revealed that spatial pattern of paulownia witches' broom exhib... The spatial pattern of paulownia witches' broom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n Iwao's (m^*-m) model in Shaanxi Province, China. Iwao's (m^*-m) model revealed that spatial pattern of paulownia witches' broom exhibited a uniform distribution in sample plots. In this model, characteristics of contagiousness coefficient (a) justified the probability of infection by virus-transmission vectors. For tree age less than six, susceptible individuals were aggregated as clusters in the plots and then mutually repelled over age. A preliminary survey of stand volume show that from age five to six, stand volumes of disease grade II showed excessive vegetative growth and returned to normal level between ages ten and 11. Loss rate of volume increment with disease grade II decreased, and then returned to raising trend both at grades III and IV. This phenomenon is possibly caused by an over-compensation effect and by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redundancy of growth hormones in branches, shoots, leaves, buds and roots increased the stem volume of entire tre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ulownia witches broom spatial pattern stand volume loss rate of volume increment over-compensation effect
下载PDF
泡桐丛枝病脱毒组培苗电子显微镜检测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福生 张锡津 田国忠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70-472,共3页
泡桐丛枝病是当前泡桐生产中的严重病害,对泡桐丛枝病的病原体——类菌原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简称MLO)的研究与检测已愈来愈受到重视。目前对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的报道较多,如迪纳氏染色、苯胺蓝染色,这些方法有时出现非特异反应... 泡桐丛枝病是当前泡桐生产中的严重病害,对泡桐丛枝病的病原体——类菌原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简称MLO)的研究与检测已愈来愈受到重视。目前对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的报道较多,如迪纳氏染色、苯胺蓝染色,这些方法有时出现非特异反应,只能作为检测MLO对植物侵染的一种辅助手段;朱澂等人报道了用DAPI(4′,6-二脒基—2-苯基吲哚)荧光显微术,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看到ML0的类核DNA荧光光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丛枝病 组织培养 苗木 检测
下载PDF
许昌泡桐丛枝病植原体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婷婷 史梦蝶 +2 位作者 张宁 赵文军 孙现超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8-82,共5页
对采自河南许昌的表现丛枝症状的泡桐样品进行了病原鉴定,并通过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了其分类地位。采用16SrDNA基因的通用引物R16mF2/R16mR1、R16F2n/R16R2和延伸因子(EF-Tu)tuf基因的通用引物fTufu/rTufu,对样品总DNA进行PCR扩增,分别... 对采自河南许昌的表现丛枝症状的泡桐样品进行了病原鉴定,并通过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了其分类地位。采用16SrDNA基因的通用引物R16mF2/R16mR1、R16F2n/R16R2和延伸因子(EF-Tu)tuf基因的通用引物fTufu/rTufu,对样品总DNA进行PCR扩增,分别得到了约1.2kb和840bp的特异条带。经克隆测序,并在NCBI网站比对分析,确定所得序列分别为植原体特定的16SrDNA和tuf基因序列。将测得序列与已报道的翠菊黄化组植原体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显示河南许昌的泡桐丛枝病植原体属于16SrⅠ-D亚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丛枝病 植原体 16S RDNA基因 延伸因子tuf基因 系统进化分析
下载PDF
白花泡桐NCED基因家族分析及其对丛枝植原体的响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赛赛 曹亚兵 +3 位作者 曹喜兵 董洋 翟晓巧 范国强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6期968-978,1032,共12页
【目的】研究NCED家族基因在泡桐丛枝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基于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基因组图谱,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白花泡桐NCED(PfNCED)家族进行成员鉴定,系统进化、基因结构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进行分析,并结合转... 【目的】研究NCED家族基因在泡桐丛枝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基于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基因组图谱,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白花泡桐NCED(PfNCED)家族进行成员鉴定,系统进化、基因结构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进行分析,并结合转录组、实时定量PCR和互作蛋白预测等方法筛选与丛枝病发生相关基因。【结果】发现PfNCED家族共有28个基因,分布在8条染色体上;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该家族基因可以分为4组,与拟南芥的同源性较高;共线性分析发现该家族发生5次片段复制事件;顺式作用元件表明PfNCED可能响应植物激素处理和环境胁迫。结合丛枝病发生前后的转录组分析,发现7个差异PfNCED可能与泡桐丛枝病发生相关;进一步的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发现PfNCED16可能在丛枝病腋芽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白花泡桐中有28个PfNCED基因,其中PfNCED16可能在白花泡桐丛枝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丛枝病 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NCED) 基因表达 进化分析 蛋白互作
下载PDF
泡桐丛枝病发病的地理变异规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崔晓琦 范大整 +4 位作者 陈元兵 朱洪 马世友 谷梅红 孙秀春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1-24,共4页
调查了3种泡桐在不同纬度上的感病率和感病指数,以及郑州市内及周边11年以下树龄泡桐的感病规律。结果表明,泡桐丛枝病的发病状况明显与纬度高低相关,在24°N^28°N和38°N^40°N丛枝病发病较轻;白花泡桐、毛泡桐和兰... 调查了3种泡桐在不同纬度上的感病率和感病指数,以及郑州市内及周边11年以下树龄泡桐的感病规律。结果表明,泡桐丛枝病的发病状况明显与纬度高低相关,在24°N^28°N和38°N^40°N丛枝病发病较轻;白花泡桐、毛泡桐和兰考泡桐对丛枝病的抗病性不同,其中毛泡桐具有较高的抗病性;泡桐的发病率和发病指数与树龄呈正相关,树龄越大发病率和感病指数越高;幼年树因发病级别不同死亡率也不同,发病程度越重死亡率越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率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丛枝病 发病率 感病指数 抗病性
原文传递
泡桐丛枝病相关microRNAs测序及其靶基因预测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利美 邓敏捷 +3 位作者 张艳芳 程智远 李熙尧 范国强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0-187,共8页
为探讨microRNAs(miRNAs)在泡桐丛枝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选取白花泡桐、毛泡桐及豫杂一号泡桐的健康苗、丛枝病苗和甲基磺酸甲酯(MMS)处理恢复健康状态的丛枝病苗作为试验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筛选与泡桐丛枝... 为探讨microRNAs(miRNAs)在泡桐丛枝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选取白花泡桐、毛泡桐及豫杂一号泡桐的健康苗、丛枝病苗和甲基磺酸甲酯(MMS)处理恢复健康状态的丛枝病苗作为试验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筛选与泡桐丛枝病发生相关的miRNAs及其靶基因。结果共鉴定出546个miRNAs,并筛选出11个差异表达且与泡桐丛枝病发生相关的miRNAs,降解组测序发现其中7个miRNAs调控29个靶基因。由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可知,这些泡桐丛枝病发生相关miRNAs协同发挥作用,参与泡桐的防御反应、光合作用和激素合成等生物学过程。研究结果为揭示miRNAs在泡桐丛枝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泡桐丛枝病 MICRORNAS 高通量测序 靶基因
下载PDF
泡桐丛枝病发生过程中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振利 童琳琳 +2 位作者 邓敏捷 董焱鹏 范国强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2-28,共7页
为鉴定与泡桐丛枝病发生密切相关的蛋白质,以毛泡桐健康苗、患丛枝病苗、20 mg/L或60 mg/L甲基磺酸甲酯(MMS)处理的丛枝病苗为实验材料,用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iTRAQ)技术检测毛泡桐幼苗4个样品的蛋白质表达变化,并进行比对分析。... 为鉴定与泡桐丛枝病发生密切相关的蛋白质,以毛泡桐健康苗、患丛枝病苗、20 mg/L或60 mg/L甲基磺酸甲酯(MMS)处理的丛枝病苗为实验材料,用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iTRAQ)技术检测毛泡桐幼苗4个样品的蛋白质表达变化,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在鉴定到的1 622个蛋白质中,共得到35个与泡桐丛枝病发生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在这35个差异表达蛋白中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SBPase),质膜ATP酶和光合系统Ⅱ 10 kDa多肽等蛋白质表达差异显著,且主要参与了光合生物碳固定、光合作用和氧化磷酸化等生物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丛枝病 MMS ITRAQ 蛋白质 差异表达
下载PDF
泡桐丛枝病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和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秦国夫 赵俊 +1 位作者 方岩 张瑶琦 《森林病虫通讯》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11,共4页
在进行引物筛选、DNA提取和试剂筛选的基础上 ,合成了高严谨的巢式 PCR检测试剂盒。该文对构成试剂盒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给出了详尽的试剂盒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
关键词 泡桐丛枝病 检测试剂盒 巢式PCR
下载PDF
激动素对感染泡桐从枝病类菌原体的长春花的影响
19
作者 林木兰 石小岩 +1 位作者 梁世平 张春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78-381,共4页
以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为媒介,将泡桐丛枝病(Paulownia witches broom)类菌原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s,MLO)接种至长春花上(Vinca rosea),对感病长春花施用激动素(Kinetin)后,结果表明,叶片韧皮部MLO显著减少,叶绿体形态结... 以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为媒介,将泡桐丛枝病(Paulownia witches broom)类菌原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s,MLO)接种至长春花上(Vinca rosea),对感病长春花施用激动素(Kinetin)后,结果表明,叶片韧皮部MLO显著减少,叶绿体形态结构正常,没有出现病株所出现的空腔;叶绿素和类葫罗卜素合成量是未施激动素病株的6.8倍和7.3倍;核酸合成量也显著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丛枝病 类菌体 激动素 叶绿体
下载PDF
注射传播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的初步研究
20
作者 胡勤学 周咏芝 丁达明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89-92,共4页
以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的敏感指示植物长春花苗为材料,用叶柄注射法注入感病泡桐叶汁液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有1/4供试植株感病,其症状与泡桐丛枝病相一致,将感病植株叶脉切片镜检,发现有类菌原体,其形态、大小及结构,均与泡桐丛枝病... 以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的敏感指示植物长春花苗为材料,用叶柄注射法注入感病泡桐叶汁液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有1/4供试植株感病,其症状与泡桐丛枝病相一致,将感病植株叶脉切片镜检,发现有类菌原体,其形态、大小及结构,均与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相同。为该病病原的传播及回接提供了一条简便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丛枝病 菌原体 注射接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