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来源肿瘤细胞的小鼠PDX模型构建及实验验证
1
作者 王梦婷 陈怡楠 +1 位作者 轩辕欣阳 袁海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443,共9页
目的·构建肺癌患者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肿瘤细胞来源的肿瘤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PDX)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集(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下载人肺... 目的·构建肺癌患者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肿瘤细胞来源的肿瘤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PDX)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集(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下载人肺癌伴MPE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公共数据GSE131907和人肺癌实体瘤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公共数据GSE203360,对数据进行聚类、差异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明确应用MPE建模的可行性。同时收集肺癌患者的MPE样本,经离心、裂解红细胞等富集细胞操作后,将其植入非肥胖型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n-obese diabetic/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t,NOD/SCID)小鼠皮下,待移植瘤生长至1000 mm³时进行瘤体传代及保存。对稳定传代移植瘤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观察细胞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肺癌标志物表达情况。结果·经单细胞数据分析发现MPE中肿瘤细胞的增殖功能更强,提示MPE中肿瘤细胞PDX建模或具备更佳成瘤效果;共收集35例肺癌MPE样本,成功构建13例PDX模型,成功率达37.14%;在组织病理学检测中,H-E染色可见移植瘤组织细胞异型性明显,IHC检测显示细胞角蛋白7(cytokeratin 7,CK7)、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和天冬氨酸蛋白酶A(Napsin A)等肺癌标志物均呈阳性表达。结论·通过富集肺癌患者MPE中的肿瘤细胞,成功构建了更为简便高效、可实时动态建模的PDX模型。该模型保留了肺癌患者肿瘤细胞的恶性特征及蛋白表达特性,为肺癌伴MPE患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用药指导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模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恶性胸腔积液 原代细胞培养 患者来源的肿瘤异种移植模型
下载PDF
基于PDX模型的胃癌个体化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农 徐馨 +1 位作者 毛晨宇 滕理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922-925,共4页
胃癌是全球尤其是东亚地区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60%的患者初诊时即为进展期且异质性强、传统治疗疗效低,故需要更精准的治疗方案。目前,缺乏快速有效的筛选与验证平台是肿瘤精准治疗的瓶颈。人源肿瘤异种移植瘤(patient derived tumo... 胃癌是全球尤其是东亚地区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60%的患者初诊时即为进展期且异质性强、传统治疗疗效低,故需要更精准的治疗方案。目前,缺乏快速有效的筛选与验证平台是肿瘤精准治疗的瓶颈。人源肿瘤异种移植瘤(patient derived tumor xenograft,PDX)模型已在多种类型的肿瘤中被证实是研究肿瘤生物学及评价抗肿瘤药物疗效的有效平台。本文将从三个层面对PDX模型在胃癌个体化治疗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PDX在临床前药物疗效评估中的作用,PDX对生物标志物的鉴定及耐药机制研究,以及PDX在人-鼠联合临床试验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pdx模型 精准治疗
下载PDF
NSC74859对食管鳞状细胞癌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琪琪 刘清 +4 位作者 郑树涛 刘涛 杨丽菲 韩秀娟 卢晓梅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528-533,共6页
目的观察小分子抑制剂NSC74859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PDX)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首先利用UALCAN分析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 目的观察小分子抑制剂NSC74859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PDX)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首先利用UALCAN分析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在肿瘤及正常样本中的表达。其次将临床手术切除的新鲜的ESCC组织经无菌条件处理后移植到高度免疫缺陷小鼠的皮下,建立ESCC皮下移植肿瘤模型,并将第零代PDX模型(F0)肿瘤组织在裸鼠体内传代至第4代(F4),将F4代ESCC PDX小鼠随机分为两组:NSC74859治疗组,5 mg/kg,每天腹腔注射1次,共给药7 d;溶媒对照组,等体积溶媒注射,每天腹腔注射1次,共给药7 d。每周2次测量裸鼠体重、肿瘤体积,计算相对肿瘤体积和相对肿瘤抑制率,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观察28 d后脱颈椎处死各组小鼠,摘取肿瘤组织,称量肿瘤湿重。运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瘤体组织中STAT3及p-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STAT3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在食管癌中表达量最高。ES0172模型在给药开始后第28天时,相对肿瘤抑制率TGI(%)为49.96%(P<0.05);ES0195模型在给药开始后第26天时,相对肿瘤抑制率TGI(%)为53.88%(P<0.05)。ES0172模型和ES0195模型中NSC74859治疗组瘤重都显著低于溶媒对照组瘤重(P<0.05)。p-STAT3在NSC74859治疗组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溶媒对照组(P<0.05)。结论NSC74859能减轻ESCC肿瘤负荷,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下调STAT3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C74859 P-STAT3 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 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pdx)
下载PDF
中晚期肝癌疗效预测模型暨肝癌类器官模型研究进展
4
作者 阎凯 付雍 +4 位作者 章正涛 卢文峰 王毅州 巫国谊 张海斌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48-351,共4页
目前,肝细胞癌(肝癌)的发病率、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在肿瘤相关死亡原因中排第3位,我国肝癌初诊患者仍以中晚期居多[1]。随着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的出现并在肝癌中的应用,中晚期肝癌疗效得到逐步提升。中晚期肝癌的治疗目的是减轻肿瘤... 目前,肝细胞癌(肝癌)的发病率、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在肿瘤相关死亡原因中排第3位,我国肝癌初诊患者仍以中晚期居多[1]。随着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的出现并在肝癌中的应用,中晚期肝癌疗效得到逐步提升。中晚期肝癌的治疗目的是减轻肿瘤负荷,延缓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部分患者可通过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达到缓解,甚至获得二期手术切除[2]。然而,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系统治疗有效率、生存时间仍不容乐观。研究表明,PD-1单克隆抗体免疫治疗的有效率仅20%,接受阿特珠单抗、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仅19.2个月[3,4]。因此,当前肝癌的系统治疗挑战与机遇并存,新药研发和精准预测肝癌药物应答是改善肝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目前,可供选择的肝癌疗效预测体系包括基因测序、体外细胞系建立与药物筛选模型、人源肿瘤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PDX)模型、肝癌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模型和类器官模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个体化医学 类器官 基因测序 药物筛选 疗效预测 免疫治疗 人源肿瘤异种移植(pdx) 模型
原文传递
患者来源结直肠癌异种移植模型的构建及初步应用
5
作者 黄越 田芳 +4 位作者 胡守友 曹勤洪 朱学军 姚学权 陈玉根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6-320,共5页
目的构建结直肠癌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PDX)模型,探讨中药"消癥方"对结直肠癌PDX模型的抑瘤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5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构建PDX模型,传代培养。选择1例患者来源的肿瘤构建P3代模型,将10只P3代小... 目的构建结直肠癌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PDX)模型,探讨中药"消癥方"对结直肠癌PDX模型的抑瘤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5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构建PDX模型,传代培养。选择1例患者来源的肿瘤构建P3代模型,将10只P3代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消癥方组,每组5只。对照组小鼠给予饮用水,消癥方组给予中药汤剂,均自由饮用,持续24天。观察两组小鼠的生存状态,测量体质量、瘤体积和瘤质量,计算抑瘤率。结果 5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P1代建模成功4例,P2代建模成功3例。PDX模型基本保留了患者来源肿瘤的组织学特征。10只P3代荷瘤鼠在给药过程中未出现死亡,摄食量正常,饮水(药)量正常,无明显不良反应。实验结束时,消癥方组小鼠肿瘤体积均值略小于对照组,瘤质量略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癥方组的抑瘤率为-4.8%。结论结直肠癌PDX模型建模及给药技术基本成熟,但中药消癥方在实验中未显示抑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患者来源肿瘤异种移植(pdx) 消癥方
下载PDF
肿瘤模型研究进展及应用
6
作者 陈莹莹 吴玉亮(综述) 程忠平(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061-1065,共5页
肿瘤模型研究是肿瘤领域的热点。肿瘤模型为肿瘤机制研究及临床转化应用提供了基础保障。肿瘤细胞系和异种移植物是目前常用的研究模型,但因细胞系缺乏原始肿瘤的异质性,异种移植物培养周期长、成瘤率低,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肿瘤3D培... 肿瘤模型研究是肿瘤领域的热点。肿瘤模型为肿瘤机制研究及临床转化应用提供了基础保障。肿瘤细胞系和异种移植物是目前常用的研究模型,但因细胞系缺乏原始肿瘤的异质性,异种移植物培养周期长、成瘤率低,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肿瘤3D培养模型包括肿瘤悬浮球和肿瘤类器官模型,模拟了原始肿瘤的生长环境,且很好地模拟了细胞间及细胞-基质间的相互作用。肿瘤类器官作为新兴的肿瘤研究平台,具有易于构建、成瘤率高,并能长期传代和冷冻保存等优点,在很大程度上维持原始肿瘤的结构、遗传特性和肿瘤内异质性,在肿瘤研究中具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器官 肿瘤细胞模型 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物
下载PDF
近红外荧光染料在胃癌人源性肿瘤组织异种移植模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赵宁宁 张彩勤 +4 位作者 赵勇 杨丽 张海 刘漪沦 师长宏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3-647,共5页
目的建立胃癌人源性肿瘤组织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PDX)裸鼠模型,探讨近红外荧光(near infrared fluorescence,NIRF)染料IR-783在胃癌PDX模型活体成像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取临床胃癌新鲜手术切除标本,裸鼠肾包膜移... 目的建立胃癌人源性肿瘤组织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PDX)裸鼠模型,探讨近红外荧光(near infrared fluorescence,NIRF)染料IR-783在胃癌PDX模型活体成像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取临床胃癌新鲜手术切除标本,裸鼠肾包膜移植建立PDX模型,HE染色比较移植肿瘤组织与患者肿瘤组织形态结构的一致性。将移植肿瘤组织裸鼠皮下接种,20 d后,荷瘤小鼠腹腔注射NIRF染料IR-783(每只10 nmol/L),活体成像连续测定肿瘤部位近红外荧光强度并分析肿瘤体积与荧光强度的相关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肿瘤组织中HIF1α与OATP1B3的表达强度。结果成功建立了3个人胃癌PDX模型,移植肿瘤组织较好的保持了原发肿瘤的特征,NIRF活体成像早期检测到肾包膜部位荧光信号。PDX模型中肿瘤体积与荧光强度的相关性均在98%以上。移植肿瘤组织中HIF1α与OATP1B3表达呈强阳性。结论 NIRF染料IR-783可在PDX模型肿瘤部位特异性聚集,用于PDX模型的早期检测,这种肿瘤靶向性可能与HIF1α和OATP1B3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性肿瘤组织异种移植模型 近红外荧光染料 低氧诱导因子-1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3
下载PDF
近红外荧光染料对胃癌细胞的特异性识别 被引量:4
8
作者 赵宁宁 张彩勤 +4 位作者 赵勇 杨丽 张海 刘漪沦 师长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7-21,共5页
测试近红外荧光(near infrared fluorescence,NIRF)染料IR-783对胃癌细胞的特异性识别。将转染荧光素酶luciferase的人胃癌传代细胞SGC-7901皮下移植于裸鼠,7 d后分别使用NIRF染料IR-783和荧光素酶底物进行活体荧光成像和生物发光,测定... 测试近红外荧光(near infrared fluorescence,NIRF)染料IR-783对胃癌细胞的特异性识别。将转染荧光素酶luciferase的人胃癌传代细胞SGC-7901皮下移植于裸鼠,7 d后分别使用NIRF染料IR-783和荧光素酶底物进行活体荧光成像和生物发光,测定肿瘤部位ROI(region of interest)值,连续检测并绘制NIRF强度与生物发光强度相关性曲线;选择前期建立的胃癌PDX(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s,PDX)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中CEA与CK8/18的表达,确定移植瘤与原发肿瘤病理学一致性;将SGC-7901细胞和来自PDX模型的胃癌细胞分别培养24 h,分别加入线粒体示踪剂(mito-tracker)或溶酶体示踪剂(lyso-tracker),30 min后加入IR-783染料,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近IR-783染料在胃癌细胞中的结合部位;将正常胃上皮细胞分别与转染GFP的SGC-7901细胞和来自PDX模型的胃癌细胞共培养24 h后,加入IR-783染料,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近IR-783染料对胃癌细胞的特异性识别。活体成像结果显示,IR-783染料能够特异性的聚集于人胃癌裸鼠移植瘤部位;NIRF强度与luciferase强度的相关性达99%以上;PDX肿瘤与原发肿瘤中CEA与CK8/18表达均呈强阳性;荧光显微镜下检测到NIRF染料不仅能够特异性识别传代胃癌细胞,同时也能识别来自PDX模型的肿瘤细胞,并优先集聚在肿瘤细胞的线粒体与溶酶体中。近红外荧光染料IR-783能够特异性识别胃癌细胞,可用于胃癌模型的成像研究,是肿瘤治疗的一种潜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荧光染料 胃癌 细胞源性肿瘤移植模型 人源性肿瘤移植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