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狂气、病迹学与文学创作——兼论日本文学病迹学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蕾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4-99,共6页
病迹学是19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以精神医学为基础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以杰出人物(特别是艺术家)为对象,从精神医学的角度分析探究他们的异常性格、内心纠葛、病理过程和艺术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出这种关系在他们的个人生活、创作活动... 病迹学是19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以精神医学为基础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以杰出人物(特别是艺术家)为对象,从精神医学的角度分析探究他们的异常性格、内心纠葛、病理过程和艺术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出这种关系在他们的个人生活、创作活动和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往的病迹学文学研究过多拘泥于精神医学的范畴对作家的疾病史作资料性的分析,实际上它更需带有文学批评的自觉,运用其独特的视角更积极地参与对作品的审美和对作家全方位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才 狂气 精神医学 病迹学 日本作家的病迹学研究
下载PDF
精神病理现象与人的综合理解——卡尔·雅斯贝尔斯《普通精神病理学》中的哲学与精神病学观点 被引量:2
2
作者 金寿铁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5-114,共10页
卡尔·雅斯贝尔斯的《普通精神病理学》(1913)初版问世已逾100多年,但仍被视为精神病学的基本文献和里程碑著作。这部划时代文献不是执着于精神病科领域的无数现象和症状,而是从现象学视角严密记述、定义和分类这些现象,为准确评价... 卡尔·雅斯贝尔斯的《普通精神病理学》(1913)初版问世已逾100多年,但仍被视为精神病学的基本文献和里程碑著作。这部划时代文献不是执着于精神病科领域的无数现象和症状,而是从现象学视角严密记述、定义和分类这些现象,为准确评价、理解精神症状所必需的广阔领域提供了系统的知识和方法论。近入新世纪以来,令人鼓舞的是,国际学界已超越哲学与精神病学的之间的个别交流,从方法论视角进行全面对话,试图构筑哲学与精神病学的新的统一。就此而言,作为哲学与精神病学理念的共同源泉,雅斯贝尔斯的《普通精神病理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导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理解心理学 病迹学 临床精神病理学
原文传递
萧红的疾病体验与书写
3
作者 孙琦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3期121-126,共6页
萧红短暂的一生被各类疾病困扰,因时局等因素,其包括肺结核在内的疾病没有得到及时医治。从病迹学角度分析,萧红的异常性格与行为让人不无怀疑她的精神健康状况。因此,疾病体验极大影响着萧红的身体健康与文学创作,但恰恰是疾病体验为... 萧红短暂的一生被各类疾病困扰,因时局等因素,其包括肺结核在内的疾病没有得到及时医治。从病迹学角度分析,萧红的异常性格与行为让人不无怀疑她的精神健康状况。因此,疾病体验极大影响着萧红的身体健康与文学创作,但恰恰是疾病体验为萧红开辟了独特的女性话语空间。女性身体在中国现代作家笔下很大程度上成为疾病的载体,女性的身体经验被极大遮蔽。萧红的异质性在于,她通过书写乡村中女性生殖、生存的身体经验,构建乡村“恶托邦”场域,为长久以来女性身体所承担的性别政治话语祛魅,使其成为“生”与“死”意义生长的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病迹学 身体叙事 恶托邦
下载PDF
“病志”——病患破碎自我的重构
4
作者 师彦灵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81-86,共6页
"病志"文学是20世纪后半叶出现的一个文学现象,是以病人的视角对疾病及治疗过程的记述,主要关注作者对疾病和治疗的理解和感受,以及疾病和治疗对作者生活的意义和影响。病志的意义和价值不只是使病志作者破碎的自我得以重构,... "病志"文学是20世纪后半叶出现的一个文学现象,是以病人的视角对疾病及治疗过程的记述,主要关注作者对疾病和治疗的理解和感受,以及疾病和治疗对作者生活的意义和影响。病志的意义和价值不只是使病志作者破碎的自我得以重构,也在于病志向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的疾病经历,给读者以启示。病志作为见证的工具因此获得了其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志 自我 重构
下载PDF
“以同情心去帮助别人”——病患志的浪漫主义科学(英文)
5
作者 魏莱民 《现代传记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36-54,共19页
在过去50年里,病患志(写病情的自传/他传式叙述)已成为一个文类,无论患者还是健康人都开始借此探索疾病、疼痛、痛苦的表现。本文将从具有教化作用的文类角度,对病患志的历史发展做一考察,并聚焦三位关键人物:罗伯特·伯顿、塞缪尔&... 在过去50年里,病患志(写病情的自传/他传式叙述)已成为一个文类,无论患者还是健康人都开始借此探索疾病、疼痛、痛苦的表现。本文将从具有教化作用的文类角度,对病患志的历史发展做一考察,并聚焦三位关键人物:罗伯特·伯顿、塞缪尔·约翰生及奥利弗·沙克斯。他们都对病患志的理念做出了贡献,认为描写病情与阅读病情不仅能给人以指引和安慰,而且能对人发挥教化作用。在近代早期,伯顿刻画了'痛苦的治疗者'这一作者形象,他通过为读者担任向导,使读者即便没有治愈,也在阅读中获得了慰藉。18世纪作家塞缪尔·约翰生也对伯顿的《忧郁的解剖》(1621年)爱不释手。用詹姆斯·鲍斯威尔的话说,'这是唯一一本让约翰生心甘情愿早起两小时阅读的书'。对于约翰生来说,这部作品为他与忧郁症做斗争提供了实用的指导。此外,这本书还为饱受痛苦折磨(例如心上人辞世)的其他读者提供了建议。到了20世纪后期,无论是健康保健专业人士,还是文学评论者,都广为阅读病患志。现代病患志的一位先驱是神经学家、浪漫主义科学家奥利弗·沙克斯,他力求重构医疗话语,以探索并确认患病经历中潜在的积极方面。无论对于作者还是读者,病患志的力量都不仅在于其自传契约,作者在描写自身病情时,凭借的是自己对病痛直接的个人经历和严重疾病对人的改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患志 自传 传记 教化作用
原文传递
中国明代文人徐渭的病迹学研究
6
作者 陈智民 吴彦 +1 位作者 钱竹书 王祖承 《心理学通讯》 2021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以病迹学的研究范式考察徐渭的精神行为表现,尝试作出诊断。方法:收集整理徐渭的诗文、书信、亲友记载等传记资料,通过多方参照、情理推测等甄别出精神症状,进行精神病理分析,经过分析得出诊断意见。结果:徐渭病史特点包括:发作时... 目的:以病迹学的研究范式考察徐渭的精神行为表现,尝试作出诊断。方法:收集整理徐渭的诗文、书信、亲友记载等传记资料,通过多方参照、情理推测等甄别出精神症状,进行精神病理分析,经过分析得出诊断意见。结果:徐渭病史特点包括:发作时病情严重,狂乱失态,乃至自杀、杀人;至少有四次明确的发作,发作间期社会功能可恢复到几乎正常,也有"时病时止"的状态;有大量丰富的跨度二十余年的"祟兆"症状,其中有说明的全部为错视或幻视,而且内容生动;有长期饮酒史;对自身症状和发病经过有着清醒的认识,做了详细的记录;除了发病期,其余时间均保持良好的创作能力,即使在晚年狂放不羁的状态下仍佳作迭出,社会交往能力基本良好。结论:对徐渭的精神障碍的诊断存在争议,需考虑的诊断包括双相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等,而笔者所支持的诊断是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和酒精使用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渭 精神障碍 病迹学 癫痫 酒精
下载PDF
女性·身体·疾病——作为自病记录的《哀悼乳房》
7
作者 赵文 《现代传记研究》 2022年第2期40-51,共12页
作家西西在罹患乳腺癌后,以患者的身份书写了一本关于疾病诊疗以及愈后过程的生命之书——《哀悼乳房》。此书不仅内容驳杂且文体兼备,诸种文学手法的运用使它很难被归为某种特定的文学类别。本文从托马斯·库瑟的自传理论出发,认... 作家西西在罹患乳腺癌后,以患者的身份书写了一本关于疾病诊疗以及愈后过程的生命之书——《哀悼乳房》。此书不仅内容驳杂且文体兼备,诸种文学手法的运用使它很难被归为某种特定的文学类别。本文从托马斯·库瑟的自传理论出发,认为《哀悼乳房》的文本尽管呈现出流动、开放、生成的混合风格,但依旧属于典型的自病记录书写。其内容符合自病记录抵制医学权威、挑战文化建构及认领个人身体的文化要求,具有反病理书写的特征。《哀悼乳房》的出现是对文学史中女性、身体与疾病三重表征被压抑的反驳与回归,它促使知识界将目光转向被边缘的个体与现象。西西的书写不仅重塑了女性与疾病的关系,更体现出她作为知识女性深刻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悼乳房》 疾病叙事 自病记录 反病理书写 身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