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TOGL基因新变异致隐性遗传中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表型和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冯梦龙 黄莎莎 +4 位作者 唐凤珠 张昕 李晓红 邱士伟 袁永一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5-121,共7页
目的对两个中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小家系行表型及遗传学分析,明确其致聋病因。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20年8月间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的两个耳聋小家系进行表型及遗传学分析。对家系1先证者及家系2先证者父母的DNA样本行所有已知耳聋基因二代测... 目的对两个中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小家系行表型及遗传学分析,明确其致聋病因。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20年8月间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的两个耳聋小家系进行表型及遗传学分析。对家系1先证者及家系2先证者父母的DNA样本行所有已知耳聋基因二代测序,并对变异位点在家系成员中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对已报道的耳胶样蛋白(OTOGL)基因致病变异位点、导致中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基因和与OTOGL基因具有相同表达定位的耳聋基因的临床表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两个耳聋家系先证者(均为男性患儿)的致病变异分别为OTOGL基因c.2773C>T/c.2826C>G(p.Arg925*/p.Tyr942*)和c.4455G>A/c.875C>G(p.Trp1485*/p.Ser292*)复合杂合变异,其中c.2773C>T为文献已报道的致聋变异位点,c.2826C>G、c.4455G>A和c.875C>G为新发现的变异位点,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制定的变异解读标准,上述4个变异位点分类均为致病变异。结论OTOGL基因变异是导致中度感音神经性聋的重要遗传因素,本研究新发现的c.2826C>G、c.4455G>A和c.875C>G变异位点丰富了该基因的基因变异谱,为耳聋家系的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并为遗传性耳聋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丧失 感音神经性 耳胶样蛋白基因 致病变异 基因测定
原文传递
基于机器学习开发的危害性预测软件对罕见错义突变的预测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党孝 孙宇辉 +2 位作者 蒋廷亚 周阳 连超群 《皖西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97-101,114,共6页
对于目前基于机器学习开发的危害性预测软件在罕见错义突变上的预测效果评估。收集独立的测试数据集,数据集1和数据集2的致病突变与中性突变分别来源于ClinVar和UniProt数据库,两数据集间相互独立。同时下载了已报道明确致病位点的真实... 对于目前基于机器学习开发的危害性预测软件在罕见错义突变上的预测效果评估。收集独立的测试数据集,数据集1和数据集2的致病突变与中性突变分别来源于ClinVar和UniProt数据库,两数据集间相互独立。同时下载了已报道明确致病位点的真实样本测序数据,评估不同软件在真实测序数据上致病突变的发现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软件对罕见错义突变危害性的预测效果不同,两份测试数据集的评估结果显示REVEL对错义突变的预测效果优于其他软件,但真实测序数据的评估提示在选择危害性预测软件时需综合考量权衡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危害性预测软件 罕见错义突变 致病突变 中性突变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儿童肌张力障碍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海波 章清萍 +7 位作者 文泳欣 黄真 吴晔 杨艳玲 王翠 张月华 韩颖 包新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总结脑深部电刺激(DBS)对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20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肌张力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外周血DNA,完善患儿DBS术前及术后肌张力障碍评分量表运动评分,完善全外显子测序检测。结果共收集3... 目的总结脑深部电刺激(DBS)对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20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肌张力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外周血DNA,完善患儿DBS术前及术后肌张力障碍评分量表运动评分,完善全外显子测序检测。结果共收集32例运用DBS治疗的肌张力障碍患儿。其中男16例,女16例;12例采用苍白球内侧核靶点治疗,20例患儿采用丘脑底核靶点治疗。发现20例(62.5%)致病基因突变,包括PANK29例,KMT2B 3例,GNAO12例,GCDH 2例,PINK1、NDUFAF6、DYT27及ADCY5各1例。术后随访1个月~3年8个月,仅1例因家庭护理不当出现局部感染,术后缓解率波动在5.66%~95.92%。结论运用DBS治疗后肌张力障碍患儿均有一定程度缓解,无明显不良反应,表明DBS是儿童肌张力障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部电刺激 儿童肌张力障碍 致病基因 治疗
原文传递
前体mRNA剪接因子基因变异与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关系
4
作者 张昕 许可 李杨 《国际眼科纵览》 2022年第2期161-166,共6页
剪接是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至关重要的一步,剪接异常导致疾病的发生。目前已知8种在全身广泛表达的前体mRNA剪接因子基因(PRPF3、PRPF4、PRPF6、PRPF8、PRPF31、SNRNP200、RP9及DHX38)变异可导致视网膜色素变性。本文就这些基因致病变异特... 剪接是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至关重要的一步,剪接异常导致疾病的发生。目前已知8种在全身广泛表达的前体mRNA剪接因子基因(PRPF3、PRPF4、PRPF6、PRPF8、PRPF31、SNRNP200、RP9及DHX38)变异可导致视网膜色素变性。本文就这些基因致病变异特点、致病机制、携带这些基因变异的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国际眼科纵览,2022,46:161-1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剪接因子基因 基因变异
原文传递
心血管系统单基因病胚胎着床前遗传学检测
5
作者 王玉倩 乔杰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4153-4157,共5页
心血管疾病是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中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是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目前已知的达百余种。许多单基因心血管遗传病具有较高的猝死风险,发病后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并且部分疾病无有效治疗... 心血管疾病是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中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是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目前已知的达百余种。许多单基因心血管遗传病具有较高的猝死风险,发病后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并且部分疾病无有效治疗手段。单基因心血管疾病的遗传阻断是预防疾病发生、阻断疾病向下一代传递的重要预防手段,其中单基因病胚胎着床前遗传学检测(PGT-M)因能够避免产前诊断终止妊娠给孕妇及家庭带来的痛苦和负担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心血管单基因病遗传阻断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单基因病 胚胎着床前遗传学诊断 辅助生殖技术 致病变异
原文传递
错配修复缺陷型子宫内膜癌研究进展
6
作者 史敏 廖琼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3年第3期246-250,共5页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子宫内膜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癌症基因组图谱将EC分为4个亚型,其中,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型[也称错配修复缺陷(mismatch repair deficiency,MMRd)型](以下简称MMRd/M...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子宫内膜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癌症基因组图谱将EC分为4个亚型,其中,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型[也称错配修复缺陷(mismatch repair deficiency,MMRd)型](以下简称MMRd/MSI-EC)占比约29%。由于存在不同的分子机制导致MMRd/MSI-EC,这一亚型内部应进一步细分出不同亚组,各亚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病理改变、预后以及潜在治疗策略等均有所差异。本文主要围绕MMRd/MSI-EC及其亚组这一主题,讨论各组分子机制、临床特点及最新研究进展,旨在助力推动MMRd/MSI-EC精准诊疗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错配修复缺陷 林奇综合征 MLH1 甲基化 双等位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天冬氨酰基葡萄糖胺尿症患儿1例的基因变异分析
7
作者 高爱民 邓婉玲 +2 位作者 杨莹 刘毓 文静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87-91,共5页
目的分析1例天冬氨酰基葡萄糖胺尿症(AGU)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5日于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内分泌科就诊的1例AGU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和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 目的分析1例天冬氨酰基葡萄糖胺尿症(AGU)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5日于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内分泌科就诊的1例AGU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和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用Sanger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家系验证。结果患儿携带AGA基因c.319C>T(p.Arg107*)纯合无义变异,其父母均为同一变异的杂合子。患儿CNV-seq分析未见异常。上述变异在人群数据库及HGMD数据库中均未见收录,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判断为致病性(PVS1+PM2+PP3)。结论AGA基因c.319C>T纯合变异可能是本例AGU患儿的遗传学病因,上述发现为患儿父母的再次生育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冬氨酰基葡萄糖胺尿症 AGA基因 致病变异 全外显子组测序
原文传递
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陷症家系表型与基因突变分析
8
作者 陈丹 郑晓勇 +2 位作者 姜也 谢耀盛 金艳慧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3年第10期2154-2157,共4页
目的 对一个由F5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Ⅴ(FⅤ)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 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7名成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ⅠB)、凝... 目的 对一个由F5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Ⅴ(FⅤ)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 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7名成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ⅠB)、凝血酶时间(TT)、血浆FⅤ活性(FⅤ:C)、FⅤ抗原(FⅤ:Ag)及其他相关凝血指标以明确诊断。通过自动校正凝血酶曲线法检测凝血酶生成量;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5基因的全部外显子、侧翼、5’和3’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并用相应的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突变对蛋白功能的影响。结果先证者PT和APTT较正常对照明显延长,分别为17.9s/13.2s和46.9s/36s;FⅤ:C和FⅤ:Ag显著下降,分别为24%和28%;其父亲(Ⅰ1)、母亲(Ⅰ2)、妹妹(Ⅱ3)和儿子(Ⅲ1)FⅤ:C和FⅤ:Ag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第13号外显子存在c.2390_2390delC杂合缺失突变(p.Pro798Leufs*13)以及第25号外显子存在c.6665A>G杂合错义突变(p.Asp2222Gly);其父亲和妹妹为c.2390_2390delC杂合子,母亲和儿子为c.6665A>G杂合子。先证者凝血酶生成延迟和达峰时间比值明显增高;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提示这些突变会引起相应的疾病。结论p.Pro798Leufs*13杂合缺失突变和p.Asp2222Gly杂合错义突变可能与该家系血浆FⅤ水平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失突变 F5基因 凝血因子Ⅴ缺陷 致病突变 多态性
原文传递
一例黏多糖贮积症Ⅱ型患儿的临床特点及IDS基因变异分析
9
作者 林艳 尹晓娜 +3 位作者 雷海艳 张岩 张占会 李冰肖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602-606,共5页
目的总结1例罕见的黏多糖贮积症Ⅱ型(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Ⅱ,MPSⅡ)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基因检测结果。方法分析患儿的临床特点、酶学、相关代谢产物及家系IDS基因变异检测的结果。结果患儿表现为全面发育迟缓、粗犷面容、反复呼吸... 目的总结1例罕见的黏多糖贮积症Ⅱ型(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Ⅱ,MPSⅡ)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基因检测结果。方法分析患儿的临床特点、酶学、相关代谢产物及家系IDS基因变异检测的结果。结果患儿表现为全面发育迟缓、粗犷面容、反复呼吸道感染、听力下降、腹股沟斜疝、肝脾肿大、骨骼畸形等。尿黏多糖明显升高,尿硫酸皮肤素阳性,白细胞IDS酶活性显著降低。基因检测提示患儿携带IDS基因c.676C>G变异,遗传自母亲。结论患者被确诊为MPSⅡ,IDS基因c.676G为其致病变异,既往未见报道。基因分析结合酶学分析是MPS诊断分型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多糖贮积症Ⅱ型 IDS基因 酶学分析 致病变异
原文传递
一个无先证者标本的Lesch-Nyhan综合征家系的HPRT1基因变异分析及产前诊断
10
作者 童鸣 李茜 +2 位作者 孙安萍 陈灿明 胡苏玮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1243-1246,共4页
目的分析一个无先证者标本的Lesch-Nyhan综合征(Lesch-Nyhan syndrome,LNS)家系的HPRT1基因变异为其提供产前诊断。方法该家系中所有的男性患儿均于童年夭折,无法获得任何生物学标本。根据患儿典型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自残倾向,推断其... 目的分析一个无先证者标本的Lesch-Nyhan综合征(Lesch-Nyhan syndrome,LNS)家系的HPRT1基因变异为其提供产前诊断。方法该家系中所有的男性患儿均于童年夭折,无法获得任何生物学标本。根据患儿典型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自残倾向,推断其患有LNS。用Sanger测序对家系中的女性成员进行HPRT1基因变异分析。针对该致病变异位点,对高危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先证者母亲及其他3位女性成员均携带HPRT1基因的c.500_501delGGinsC(p.Arg167fs*23)杂合致病变异,既往未见报道。产前诊断结果显示胎儿为男性,并携带上述致病变异。结论通过Sanger测序确定了一个无先证者标本的LNS家系的HPRT1基因致病变异,为其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sch-Nyhan综合征 HPRT1基因 致病变异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一个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的临床和基因诊断 被引量:1
11
作者 易彦 刘小凤 +3 位作者 吴博达 刘军 葛圣雷 施小六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17-1022,共6页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基因诊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病史资料并进行临床诊断。同时,对先证者进行致病基因突变检测;鉴定出可能致病...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基因诊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病史资料并进行临床诊断。同时,对先证者进行致病基因突变检测;鉴定出可能致病性变异后,对家系成员进行特定致病基因突变检测及基因诊断。结果:该家系中4代有5例个体以鼻衄为突出临床表现。先证者临床诊断为HHT;2例在世家系成员为临床疑诊个体。ENG(endoglin)基因5'非编码区c.1-127C>T突变见于先证者和2例临床疑诊个体,未见于其他家系成员;综合临床与基因突变分析2例临床疑诊个体确诊为HHT。结论:HHT临床表现个体差异大,ENG基因c.1-127C>T突变是此HHT家系的可能致病性变异。临床与基因诊断相结合可提高HHT的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临床诊断 基因诊断 ENDOGLIN 致病性变异
下载PDF
NHS基因新变异导致Nance-Horan综合征家系的遗传学研究
12
作者 陈晓伟 徐佩文 +3 位作者 李杰 牛玉萍 康冉冉 高媛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1077-1080,共4页
目的通过临床表型分析、NHS基因变异检测明确1个Nance-Horan综合征家系的致病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提取先证者及其母亲、外祖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先天性白内障相关基因的高通量技术测序。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 目的通过临床表型分析、NHS基因变异检测明确1个Nance-Horan综合征家系的致病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提取先证者及其母亲、外祖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先天性白内障相关基因的高通量技术测序。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判断变异位点的致病性,并进行Sanger测序验证。提取先证者母亲mRNA,用逆转录-PCR检测其转录水平的表达;用短串联重复序列分析其亲缘关系。结果先天性白内障相关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NHS基因存在c.766dupC(p.Leu256Profs*21)半合子变异,母亲NHS基因存在c.766dupC杂合变异,表型正常的外祖父母及100名表型正常的对照中均未检测到该变异,HGMD等数据库未见该变异的报道。根据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NHS基因c.766dupC(p.Leu256Profs*21)变异被判定为致病性变异(PVS1+PM2+PM6+PP4)。结论c.766dupC变异可能为该Nance-Horan综合征家系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Nance-Horan综合征 NHS基因 致病性变异 X连锁显性遗传
原文传递
一例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BTK基因新变异体的鉴定
13
作者 张晗 孙阳 +2 位作者 王蓉蓉 张文 张学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1年第4期467-471,共5页
目的对一例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患者进行致病基因变异鉴定。方法收集患者及家庭成员临床资料并采集外周血,从患者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筛查可疑致病变异,并对其父母基因组DNA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及基因型... 目的对一例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患者进行致病基因变异鉴定。方法收集患者及家庭成员临床资料并采集外周血,从患者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筛查可疑致病变异,并对其父母基因组DNA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及基因型-表型共分离分析,从患者外周血中提取RNA,反转录为cDNA后进行Sanger测序,同时进行实时定量PCR实验检测该基因表达水平,进而对该变异的致病性和致病机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携带BTK基因c.240+3A>C新变异,该变异遗传自母亲,在家系中呈基因型-表型共分离,该变异体在dbSNP153、ExAC、gnomAD和HGMD等公共数据库未见报道。该变异属于剪接变异,cDNA测序显示该变异造成BTK基因3号内含子5′端106 bp碱基插入到第3号和第4号外显子之间,引起阅读框改变,最终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患者BTK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BTK基因c.240+3A>C处剪接变异可能导致该患者患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 BTK基因 致病变异
下载PDF
MLST技术分析中国烟草野火病菌遗传多样性
14
作者 林凡力 彭建斐 +4 位作者 邓泽征 郭璐璐 姚廷山 马皓月 马冠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9期139-144,共6页
明确烟草野火病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情况,能为制订有效防治措施和选育品种提供强力技术支撑,并为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新视角。从湖南、重庆等5个产烟省(市)烟草生产区采集烟草野火病样,组织分离并鉴定,应用MLST分型,筛选管家基... 明确烟草野火病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情况,能为制订有效防治措施和选育品种提供强力技术支撑,并为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新视角。从湖南、重庆等5个产烟省(市)烟草生产区采集烟草野火病样,组织分离并鉴定,应用MLST分型,筛选管家基因,分析供试菌株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从湖南等5个产烟省(市)分离获得烟草野火病菌144株,筛选得到Pgi、Pfk和Gap 3个管家基因,共获得92个ST型。以Pgi基因为标准,供试菌株可分出亚群5个,单一群4个,亚群1和亚群2菌株数量较多,亚群1菌株来自5个产烟省(市),此亚群的ST43属于中国主要种群。说明中国烟草野火病菌遗传多态性丰富,烟草品种与病菌组群间不存在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野火病 丁香假单胞杆菌烟草致病变种 遗传多样性 多位点序列分型 亚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