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发微
1
作者 金琦 张广中 贾春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124-5128,共5页
《金匮要略》中“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一句受到后世广泛引用,该文基于文字训诂学与逻辑学,结合理论自洽性与实用性对这句的本意进行了探讨。根据秦汉两晋时期的中医典籍可知,“四季”特指四时之末各十八日,“四季脾王”不能理解... 《金匮要略》中“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一句受到后世广泛引用,该文基于文字训诂学与逻辑学,结合理论自洽性与实用性对这句的本意进行了探讨。根据秦汉两晋时期的中医典籍可知,“四季”特指四时之末各十八日,“四季脾王”不能理解为“脾主四时”;“脾王”应解释为脾主导机体在生、长、收、藏四态之间转化,以适应春、夏、秋、冬气候变易,与“脾气健旺”没有直接关系。《素问》“脾王易受邪”理论与《难经》“脾王不受邪”理论看似对立,实则统一,所谓王者是主于内,失于外,故《素问》云脾王易受外邪,《难经》云脾王不受内邪相传,而“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一句是《素问》脾王易受外邪观念的具体应用。把握“即”这一关联词,“四季脾王不受邪”是判断脾实的重要方法,四时之末各十八日,脾应天时主导机体平衡转化,如果此时能不受外邪干扰,则提示脾气坚实,不用补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季 脾王 不受邪 《金匮要略》 治肝实脾 训诂学
原文传递
干祖望基于“四季脾旺不受邪”理论调理脾胃防治变应性鼻炎 被引量:16
2
作者 倪平敏 马华安 +2 位作者 赵晶晶 陈旭青 吴拥军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247-251,共5页
干祖望教授基于“四季脾旺不受邪”理念探讨顺时、因人调理脾胃之法,构建变应性鼻炎防治之则。通过查阅历代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从“理论依据”“顺天时旺脾土,以制诸邪”“实脾胃充五脏,以御鼻鼽”等方面,对调理脾胃防治变应性鼻炎... 干祖望教授基于“四季脾旺不受邪”理念探讨顺时、因人调理脾胃之法,构建变应性鼻炎防治之则。通过查阅历代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从“理论依据”“顺天时旺脾土,以制诸邪”“实脾胃充五脏,以御鼻鼽”等方面,对调理脾胃防治变应性鼻炎之法进行系统探讨。“脾胃失用”在鼻鼽发病中意义重大,“壮固脾胃”防治变应性鼻炎之法因时、因人存异。总体而言,春夏宜升壮阳气,秋冬须阳气归藏,顺“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道”,此为防治变应性鼻炎之大法。肺气虚寒,或肝阴不足,抑或心火偏亢者,则应据个体矛盾之不同,荣其不足,制其过盛,以“壮”脾土和五脏之不衡,此为因人制宜之法。因此,干祖望教授顺于天时,以施升、温、降、藏之道,据于五脏,以布因人制宜之法,则人之脾土“壮旺”,诸邪可御、鼽病可杜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四季脾旺不受邪 脾胃 防治 治未病 因时制宜 因人制宜
下载PDF
野生越南槐组织特异性内生真菌组及体外抗病原菌功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姚裕群 兰可 +1 位作者 黄荣韶 吴炫柯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82-1192,共11页
有益微生物组能帮助宿主植物防御病害。越南槐的根、茎和种子在野外环境下健康发芽生长,而栽培越南槐各组织极易感病。为了探明利用野生越南槐有益内生真菌组防治宿主病害的可能,该文在分离健康野生越南槐根、茎和种子内生真菌的基础上... 有益微生物组能帮助宿主植物防御病害。越南槐的根、茎和种子在野外环境下健康发芽生长,而栽培越南槐各组织极易感病。为了探明利用野生越南槐有益内生真菌组防治宿主病害的可能,该文在分离健康野生越南槐根、茎和种子内生真菌的基础上,并结合形态学和ITS序列特征鉴定内生真菌,通过系统发育树、α-多样性指数和β-多样性指数分别分析各内生真菌组的系统进化、多样性和相似性,通过琼脂块法和平板对峙法测试内生真菌组的体外抗病原菌功能。结果表明:(1)从越南槐根、茎和种子内生真菌组分别分离鉴定131株23个分类单元、108株23个分类单元、64株11个分类单元;(2)特有属多且所有种均为特有种显示根、茎和种子内生真菌组在属种进化上具有组织特异性;(3)根-茎/根-种子/茎-种子间极低的β-多样性显示根、茎和种子各内生真菌组间的物种相似性极低;(4)高的α-多样性显示越南槐根、茎和种子均有丰富多样的内生真菌组;(5)各内生真菌组三分之一以上的分类单元在体外均能拮抗供试病原菌,根茎内生真菌组显示了强广谱的体外抗病原细/真菌功能,种子内生真菌组显示了强广谱的体外抗病原真菌功能。该研究结果表明健康野生越南槐根、茎和种子内部均存在有益内生真菌组,其具有生物多样性、组织特异性以及强广谱的体外抗病原菌功能,在宿主各组织的抗病性方面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这些结果将为进一步利用有益真菌组防治栽培越南槐各组织病害提供了材料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越南槐 有益内生真菌组 生物多样性 组织特异性 抗病功能
下载PDF
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体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伟 覃诗云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269-270,共2页
目的了解我院肿瘤患者医院感染菌株构成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0年1月1日~2004年12月1日,我院收治的1664例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进行病原体分析及耐药性监测。结果166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44例,医院感染率8... 目的了解我院肿瘤患者医院感染菌株构成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0年1月1日~2004年12月1日,我院收治的1664例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进行病原体分析及耐药性监测。结果166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44例,医院感染率8.91%,医院感染菌株以G-菌为主,占65.97%,其中大肠埃希菌比例最高为31.25%,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13.89%、12.50%。G+菌占29.17%,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10.42%。结论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医院感染 病原体 耐药性
下载PDF
肝病医院感染细菌学监测总结及耐药分析
5
作者 王桂爽 刘建新 《中国航天工业医药》 2001年第4期22-23,共2页
目的全面了解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变化。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五年收治的发生医院感染的肝病患者 ,调查分析其临床标本的细菌培养的种类、分布以及药敏等。结果共检出409株病原菌 ,以大肠埃希氏菌及金葡菌为主 ,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占33.99% ,... 目的全面了解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变化。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五年收治的发生医院感染的肝病患者 ,调查分析其临床标本的细菌培养的种类、分布以及药敏等。结果共检出409株病原菌 ,以大肠埃希氏菌及金葡菌为主 ,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占33.99% ,革兰氏阴性菌占41.52 % ,真菌占22.4 %。药敏试验测定32种抗生素对409株细菌的MIC ,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其中革兰氏阴性菌的克雷伯氏菌、假单孢菌耐药性明显增高 ,尤其对头孢他啶、头孢噻啶、头孢三嗪耐药由6.9 %上升到36.2 %及23.08 %上升到43.75 %。另外本组资料提示真菌的感染逐年增加。结论为了更好地防止或减少医院感染 ,应加强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及时了解细菌的变化及耐药情况 ,要提高对真菌感染的认识 ,合理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医院内感染 病原菌 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326株血培养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郝秀红 马骢 +1 位作者 刘力娟 钱阳会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7-570,共4页
目的了解血培养中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北京伯泰技术开发中心血培养瓶采样,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VITEK微生物仪鉴定,BIOMIC仪做药敏测试。结果2003年1月-2007年12月从临床送检的血培养标... 目的了解血培养中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北京伯泰技术开发中心血培养瓶采样,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VITEK微生物仪鉴定,BIOMIC仪做药敏测试。结果2003年1月-2007年12月从临床送检的血培养标本4116份中,分离出病原菌607株,阳性率为14.8%,病原菌构成比中革兰阴性菌处于优势,革兰阳性菌次之,真菌位居第3位;革兰阴性菌敏感性最好的药物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TPM),其次为头孢吡肟(FEP);革兰阳性菌敏感性最好的药物为替考拉宁(TCN),其次为万古霉素(VAN)。结论血培养病原菌存在严重耐药情况,及时监测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病原菌 耐药性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