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羊肚菌栽培的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被引量:59
1
作者 刘伟 蔡英丽 +2 位作者 何培新 马晓龙 边银丙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8-134,I0002-I0004,共8页
羊肚菌(Morchella spp.)因其开放粗犷的栽培模式以及特殊的子囊果结构,容易招致多种害虫和环境中微生物的侵袭。认识和了解羊肚菌栽培过程中的病虫害发生规律是防治的前提。基于羊肚菌栽培的田间调查和病虫害研究,结合其它食用菌的病虫... 羊肚菌(Morchella spp.)因其开放粗犷的栽培模式以及特殊的子囊果结构,容易招致多种害虫和环境中微生物的侵袭。认识和了解羊肚菌栽培过程中的病虫害发生规律是防治的前提。基于羊肚菌栽培的田间调查和病虫害研究,结合其它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控策略,描述了羊肚菌栽培中常见的虫害(蜗牛、蛞蝓、跳虫、蚊蝇、蛾类幼虫、马陆和甲螨)、两种细菌性病害(软腐病和红体病)和3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长孢卵单隔孢霉(Diploospora longispora)、镰刀菌(Fusarium spp.)和蛛网病]的为害特征和发病规律,并提出了防控这些病虫害的措施:羊肚菌栽培播种前要对土壤进行预处理,通过施加石灰、曝晒、焖棚、水淹等措施可有效降低土壤中的病虫害基数;对正在发生的病虫害,可通过诱捕和病原物隔离的方法进行防控;在整个栽培过程中,要结合羊肚菌的生活习性,营造最适宜羊肚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通过提高羊肚菌的“自身健康”来增强其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害 细菌性病害 真菌性病害 土壤预处理 病原物隔离
下载PDF
施氏鲟出血性败血症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41
2
作者 孟彦 肖汉兵 +2 位作者 张林 李罗新 曾令兵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2-826,共5页
从患典型出血性败血症死亡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Brandt)脾脏组织分离到1株致病性病原菌。依Koch法则建立室内感染模型,一次感染试验和回归感染试验的试验组均可复制出与自然发病情况下相同的症状,根据Reed-Muench法计算病原菌... 从患典型出血性败血症死亡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Brandt)脾脏组织分离到1株致病性病原菌。依Koch法则建立室内感染模型,一次感染试验和回归感染试验的试验组均可复制出与自然发病情况下相同的症状,根据Reed-Muench法计算病原菌半数致死浓度为1.17×107cfu/mL。对从自然发病和一次感染试验的病鱼体内分离的致病菌进行形态和VITEK全自动细菌生理生化表型鉴定以及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导致施氏鲟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该病原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等药物敏感,对氨卞青霉素、舒巴坦、头孢唑啉等药物具有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鲟 出血性败血症 病原 分离鉴定 嗜水气单胞菌
下载PDF
云南省烟草青枯病危害调查与病原菌分离 被引量:30
3
作者 刘勇 秦西云 +4 位作者 王敏 刘月静 祝明亮 姬广海 张世荣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4期311-314,共4页
为了了解云南省烟草青枯病的危害情况,指导病害预测预报与综合防治;2004年至2006年,对云南省烟草青枯病的发生进行了调查,对田间采集的烟草茎下部黑色坏死症状样品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在文山州文山县、砚山县、广南县、西畴县和麻栗坡县... 为了了解云南省烟草青枯病的危害情况,指导病害预测预报与综合防治;2004年至2006年,对云南省烟草青枯病的发生进行了调查,对田间采集的烟草茎下部黑色坏死症状样品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在文山州文山县、砚山县、广南县、西畴县和麻栗坡县主要栽烟乡镇的重病田块,茎下部黑色坏死病株86.3%感染青枯病,27.7%感染黑胫病,其中包括14%病株复合感染青枯病和黑胫病。从云南省12个县(市)采集的258个烟草病样中分离青枯雷尔氏菌株219个,病原菌回接试验和ELISA检测结果表明文山州、保山市的烟草茎下部黑色坏死症状病害,大部分为烟草青枯病,伴随部分黑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青枯病 病原菌 分离
下载PDF
北京昌平地区草莓根腐病菌种类鉴定 被引量:28
4
作者 张阳 刘正坪 +3 位作者 魏艳敏 尚巧霞 李永强 赵晓燕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8期278-284,共7页
明确草莓根腐病的主要致病真菌种类,可正确有效地指导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本试验采用单孢分离法和组织分离法从昌平地区所采集的草莓根腐病株中共分离得到41个菌株。采用病土定植法测定菌株对草莓幼苗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所分离的菌株均可... 明确草莓根腐病的主要致病真菌种类,可正确有效地指导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本试验采用单孢分离法和组织分离法从昌平地区所采集的草莓根腐病株中共分离得到41个菌株。采用病土定植法测定菌株对草莓幼苗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所分离的菌株均可引起草莓根腐病,致使草莓根部及根茎基部发育受阻,缢缩变黑,腐烂折断;造成地上部生长不良,叶片变黄,甚至死亡。通过形态学、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菌株的分类地位进行鉴定,其中39株可以鉴定到种,分别属于10个属的15个种,另外有1株只鉴定到属,1株只鉴定到科。在41个菌株中,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等4个种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菌株总量的29.25%、12.20%、12.20%、9.75%;致病力最强的种类为伏革菌科真菌、棒形拟盘多毛孢和胶孢炭疽菌,其次为尖孢镰刀菌、立枯丝核菌、木贼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发病率均可达50%;淡色生赤壳、伏革菌科菌、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Stachybotrys chartarum、Neonectria radicicola等为首次报道的草莓根腐病致病菌。研究结果可以指导北京昌平地区草莓主产区中草莓根腐病的防治,并为草莓根腐病快速检测方法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根腐病 病菌分离 病菌鉴定
下载PDF
红肉火龙果采后病原菌分离鉴定与植物精油抑菌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刘瑞玲 郜海燕 +2 位作者 陈杭君 房祥军 吴伟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38-345,共8页
分离、纯化并鉴定了浙江产区红肉火龙果贮藏期病原菌,筛选出对抑制病原菌效果较好的精油,并验证了该精油抑菌效果。通过分离、纯化及致病性检测,得到了病原菌菌株HS3和HS6。以病原菌18S r DNA序列进行进化树分析,确定两种病原菌为层生... 分离、纯化并鉴定了浙江产区红肉火龙果贮藏期病原菌,筛选出对抑制病原菌效果较好的精油,并验证了该精油抑菌效果。通过分离、纯化及致病性检测,得到了病原菌菌株HS3和HS6。以病原菌18S r DNA序列进行进化树分析,确定两种病原菌为层生镰刀菌和平头炭疽菌。选择6种植物精油进行抑菌性试验,结果发现香芹酚精油、肉桂精油及百里香精油在2 000μL/L时对两种病原菌生长抑制率均为100%。采用体外直接接触法和体外熏蒸法,研究了香芹酚精油、肉桂精油和百里香精油对两种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发现香芹酚精油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性。无论直接接触还是熏蒸方式,香芹酚精油对层生镰刀菌和平头炭疽菌的抑菌效果均优于肉桂精油和百里香精油。精油熏蒸处理使接种层生镰刀菌和平头炭疽菌火龙果腐烂率下降,香芹酚精油的效果最优,可作为火龙果贮藏前的熏蒸剂。研究结果可为浙江地区火龙果贮藏期腐烂病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肉火龙果 采后病害 精油 抑菌效果 病原菌 分离鉴定
下载PDF
2000~2002年我院常见细菌的分离率与耐药监测 被引量:21
6
作者 过孝静 康梅 +2 位作者 陈知行 陈文昭 吕晓菊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3-225,共3页
目的 了解 2 0 0 0~ 2 0 0 2年常见菌的分布与耐药状况。方法 采用上海新和公司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对分离的菌株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占... 目的 了解 2 0 0 0~ 2 0 0 2年常见菌的分布与耐药状况。方法 采用上海新和公司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对分离的菌株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占前五位 ,且有逐年增加趋势。大肠埃希氏菌对亚胺培南、头孢西丁、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在 30 %以下 ,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在 30 %以下 ,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于 11% ,其余抗生素耐药率均高于 30 %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在 10 %以下 ,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零 ,对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波动较大 ,特别是 2 0 0 2年的耐药率显著上升。结论 动态了解病原菌的分离率 ,熟悉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率有助于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生素 ,制定正确的抗感染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分离率 耐药率
下载PDF
蓝莓采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肉桂精油抑菌效果 被引量:23
7
作者 王丹 张静 +2 位作者 贾晓曼 辛力 翟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67-172,共6页
为明确山东泰安地区蓝莓采后主要致腐病原菌及肉桂精油对其抑菌效果,从自然腐烂的“晚丰”蓝莓上分离纯化优势菌株,采用传统真菌形态学鉴定方法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方法进行鉴定,并采用体外熏蒸抑菌实验研究肉桂精油对几种主要致病菌... 为明确山东泰安地区蓝莓采后主要致腐病原菌及肉桂精油对其抑菌效果,从自然腐烂的“晚丰”蓝莓上分离纯化优势菌株,采用传统真菌形态学鉴定方法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方法进行鉴定,并采用体外熏蒸抑菌实验研究肉桂精油对几种主要致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泰安本地蓝莓分离到3 株病原真菌,分别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体外抑菌实验表明,肉桂精油对尖孢镰刀菌、链格孢菌和灰葡萄孢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60、30 μL/L和30 μL/L;通过扫描电镜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经肉桂精油处理的3 种病原菌菌丝形态均受到严重破坏,发生凹陷、皱缩、粗糙等一系列变形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采后病原菌 分离鉴定 肉桂精油 抑菌效果
下载PDF
江苏部分奶牛场乳腺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耐药性及血清型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丹 杨峰 +5 位作者 李新圃 罗金印 刘龙海 张哲 张亚茹 李宏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80-686,共7页
为查明江苏部分奶牛场乳腺炎病原菌区系分布、主要病原菌药物敏感性及其血清型,本研究从5个奶牛场采集105份临床型和144份隐性乳腺炎奶样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鉴定出的6种主要病原菌进行了药敏试验,同时对分离鉴定出的12株金黄... 为查明江苏部分奶牛场乳腺炎病原菌区系分布、主要病原菌药物敏感性及其血清型,本研究从5个奶牛场采集105份临床型和144份隐性乳腺炎奶样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鉴定出的6种主要病原菌进行了药敏试验,同时对分离鉴定出的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17株无乳链球菌,采用多重PCR进行了基因分型,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血清学分型。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5个奶牛场临床型和隐性乳腺炎病原菌检出率分别为74.34%和61.81%。病原菌区系分布主要为大肠杆菌89株(24.25%)、粪肠球菌64株(17.44%)、克雷伯氏菌23株(6.27%)、志贺氏菌19株(5.18%)、无乳链球菌17株(4.63%)、屎球菌14株(3.81%)、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3.27%)、停乳链球菌1株(0.27%)、乳房链球菌1株(0.27%)和绿脓杆菌1株(0.27%)。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6种主要病原菌均对克林霉素耐药,耐药率达50.00%~93.75%,均对氨苄西林和氯霉素敏感,敏感率为75.00%~100%。主要病原菌血清型分型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有2个血清型,主要为荚膜多糖336型(66.67%)和5型(33.33%),无乳链球菌主要有2个血清型,主要为Ⅱ型(64.71%)和Ia型(35.29%)。本研究为该地区奶牛乳腺炎临床合理用药及综合防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腺炎 病原菌 分离鉴定 药物敏感性 血清型鉴定
下载PDF
黄颡鱼鲇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徐进 罗晓松 曾令兵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53,共7页
从患头顶溃疡症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内脏组织中分离出致病力强的菌株JZ086,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并进行了Biolog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及16S rDNA序列鉴定。结果显示: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为黄颡鱼的... 从患头顶溃疡症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内脏组织中分离出致病力强的菌株JZ086,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并进行了Biolog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及16S rDNA序列鉴定。结果显示: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为黄颡鱼的病原菌,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1.7×105CFU。Biolog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鲇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16S rDNA序列分析显示该菌与鲇爱德华氏菌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高达99%;系统进化树中与鲇爱德华氏菌(AB050826)自然聚为一支,二者遗传距离约为0.002。鉴定结果确认JZ086为鲇爱德华氏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所测试的15种药物都敏感,其中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等尤其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 头顶溃疡症 病原菌 鲇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 分离鉴定
下载PDF
牙鲆淋巴囊肿病的病理和病原分离 被引量:15
10
作者 宋晓玲 黄倢 +2 位作者 杨冰 史成银 张立敬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7-120,共4页
应用常规显微和亚显微技术观察和分析患淋巴囊肿病养殖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的病理学变化,利用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分离其病原———淋巴囊肿病毒,并利用牙鲆鳃组织细胞系FG-9307为感染基质,观察淋巴囊肿病毒引起的... 应用常规显微和亚显微技术观察和分析患淋巴囊肿病养殖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的病理学变化,利用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分离其病原———淋巴囊肿病毒,并利用牙鲆鳃组织细胞系FG-9307为感染基质,观察淋巴囊肿病毒引起的细胞病理变化。结果表明,患病牙鲆的囊肿组织是一些淋巴囊肿细胞的集合体,这些囊肿细胞排列紧密,直径为10~100μm,细胞近圆形,细胞质内散布有大量的嗜碱性包涵体,且多数集中在细胞的边缘部分;囊肿细胞内含有大量病毒粒子,其衣壳外形呈六角或五角形,直径为150~230nm,大多数病毒粒子中央有一致密的核,核外周包围着一双层核衣壳,核衣壳的表面可见一圈把手样亚单位。以患病牙鲆囊肿物制备的上清液接种细胞,7d内未见细胞异常,经盲传2~3代后,细胞出现较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淋巴囊肿病 病理学变化 淋巴囊肿病毒 病原
下载PDF
红叶石楠叶斑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管斌 徐超 +2 位作者 张红岩 杨鹤同 赵桂华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6-61,共6页
红叶石楠叶斑病是江苏地区红叶石楠的一种主要叶部病害,严重时叶片能形成大面积枯死斑,阻碍了红叶石楠的生长并降低其观赏价值。2011年6~9月通过对红叶石楠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室内外人工接种致病性测定试验、病原菌的形态观察及ITS... 红叶石楠叶斑病是江苏地区红叶石楠的一种主要叶部病害,严重时叶片能形成大面积枯死斑,阻碍了红叶石楠的生长并降低其观赏价值。2011年6~9月通过对红叶石楠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室内外人工接种致病性测定试验、病原菌的形态观察及ITS序列分子鉴定,将该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小孢拟盘多毛孢。其室内接种130 h后,感病率和感病指数达到最高,接种叶片全部发病,感病指数达85,发病率100%;室外接种240 h时,病斑平均直径为7.8 mm,发病指数为50.7,发病率达94.28%。该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为黑色,分生孢子梗短,圆柱形,无色,长3.0~5.1μm;分生孢子4个隔膜5个细胞,纺锤形,直或稍弯曲,23~25μm×7~9μm;顶端细胞着生2~3根无色附属丝,不分枝,长31~32μm,宽1μm左右;尾胞上着生中生柄1根,长6~7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叶石楠 叶斑病 病原菌 分离 鉴定 致病性 小孢拟盘多毛孢
下载PDF
哈尔滨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9
12
作者 王娜 高学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32,共4页
通过BMT法、乳汁pH检验法和体细胞直接计数法等方法相结合,对哈尔滨市3个大型奶牛场、10户奶牛养殖户选取的1000头奶牛,4000个乳区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致病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其中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47.7%(477/100... 通过BMT法、乳汁pH检验法和体细胞直接计数法等方法相结合,对哈尔滨市3个大型奶牛场、10户奶牛养殖户选取的1000头奶牛,4000个乳区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致病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其中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47.7%(477/1000);乳区发病率为27.3%(1092/4000),从477头的隐性乳房炎奶牛的1092个阳性乳区乳样中分得细菌共9种541株。其中葡萄球菌183株,占33.8%,革兰氏阴性杆菌113株,占20.1%。,链球菌132株,占2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隐性乳房炎 病原菌 分离鉴定
下载PDF
甘肃陇西黄芪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8
13
作者 牛世全 耿晖 +2 位作者 韩彩虹 阎薇如 达文燕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5-78,83,共5页
黄芪根腐病是严重影响黄芪产量的病害之一,为确定其致病的主要致病菌,本实验对采自甘肃陇西的黄芪根腐病病株以组织分离、离体根部接种、盆栽实验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获得了5株黄芪根腐病致病菌,并通过培养特征、显微... 黄芪根腐病是严重影响黄芪产量的病害之一,为确定其致病的主要致病菌,本实验对采自甘肃陇西的黄芪根腐病病株以组织分离、离体根部接种、盆栽实验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获得了5株黄芪根腐病致病菌,并通过培养特征、显微形态及rDNA ITS序列分析综合鉴定,确定菌株G2、G3、G4为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G5、G6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xoyspor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根腐病 致病菌 分离 ITS序列分析 鉴定
下载PDF
兰州地区部分奶牛场子宫内膜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宏胜 杨峰 +8 位作者 王旭荣 陈炅然 胡广胜 罗金印 李新圃 苗小楼 王玲 朱新荣 刘学成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2-226,共5页
为了探明兰州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区系分布及抗生素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笔者对从兰州地区3个规模化奶牛场采集的47份奶牛子宫内膜炎样品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同时对分离鉴定出的4种主要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 为了探明兰州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区系分布及抗生素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笔者对从兰州地区3个规模化奶牛场采集的47份奶牛子宫内膜炎样品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同时对分离鉴定出的4种主要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了抗生素耐药性检测。病原菌区系分布结果表明,引起兰州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主要为化脓隐秘杆菌(37.1%)、大肠杆菌(24.2%)、屎肠球菌(22.6%)和无乳链球菌(16.1%)。抗生素耐药性结果表明,4种主要病原菌对大部分抗生素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尤其是对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奥复星和杆菌肽耐药性最为严重,其耐药率为60%~100%。对4种病原菌均较敏感的药物主要有头孢他啶、先锋霉素V和氟苯尼考,其敏感度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子宫内膜炎 病原菌 分离鉴定 抗生素耐药性
下载PDF
呼和浩特市苜蓿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杨剑锋 王乐 +3 位作者 张园园 林克剑 徐林波 刘爱萍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93-1101,共9页
为确定引起呼和浩特市苜蓿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集的疑似苜蓿根腐病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与培养,利用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物代表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土壤接种法对代表菌株的致病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为确定引起呼和浩特市苜蓿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集的疑似苜蓿根腐病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与培养,利用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物代表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土壤接种法对代表菌株的致病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共分离获得6类形态学特征不同的分离物,各随机选择1株代表菌株进行鉴定,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确定呼和浩特市苜蓿根腐病病原菌有6种,分别是麦根腐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a、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变红镰刀菌F.incarnatum、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和织球壳枯萎菌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分别分离到1、7、14、26、7和14株菌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1.45%、10.14%、20.29%、37.68%、10.14%和20.29%。其中,立枯丝核菌的致病力最强,接种苜蓿幼苗发病的病情指数达82.67,其次为木贼镰刀菌、变红镰刀菌、锐顶镰刀菌、麦根腐平脐蠕孢菌和织球壳枯萎菌,病情指数分别为72.67、62.67、58.67、52.67和46.00。表明引起呼和浩特市苜蓿根腐病的病原菌有6种,其中变红镰刀菌为优势致病种,且不同病原菌对苜蓿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根腐病 病原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 镰刀菌 麦根腐平脐蠕孢菌 织球壳枯萎菌
原文传递
四川省山羊皮下脓肿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体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徐志豪 黄诗琴 +6 位作者 李乡城 刘世荣 郗立新 潘昱婷 黄杰 黄莹 颜其贵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91-996,共6页
为调查达州、广安、攀枝花、巴中、资阳等四川省主要山羊产业区内的山羊皮下脓肿病的流行病学和致病病原,并对临床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评价,以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在厌氧和常规培养条件下从临床病例中分离细菌,结合细菌的菌落形态和... 为调查达州、广安、攀枝花、巴中、资阳等四川省主要山羊产业区内的山羊皮下脓肿病的流行病学和致病病原,并对临床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评价,以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在厌氧和常规培养条件下从临床病例中分离细菌,结合细菌的菌落形态和细菌生化特性分析,通过16Sr 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细菌鉴定;测定分离菌的半数致死量(LD50)以判定其毒力强弱;使用CLSI推荐的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病以1周岁左右的母山羊在春秋季发病为主,发病率为8.36%-11.27%,平均发病率为9.44%;分离的主要致病菌是伪结核棒状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伪结核棒状杆菌xw2株的LD50为107.5CFU/m L,金黄色葡萄球菌xj5株的LD50为109.7CFU/m L;药敏试验发现这两种分离菌的耐药现象比较普遍,对青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现象比较严重,但20株伪结核棒状杆菌菌株对环丙沙星、利福平、头孢噻污的敏感率均≥85.00%,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利福平的敏感率均≥85.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皮下脓肿 流行病学调查 病原分离 16Sr RNA 半数致死量 药敏试验
原文传递
次郞甜柿炭疽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其rDNA-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余贤美 侯长明 +3 位作者 王洁 安淼 王海荣 艾呈祥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5-50,共6页
为了给生产中柿树次郎甜柿炭疽病的诊断及防治提供理论指导,通过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从感病次郞甜柿的果实和嫩梢中获得了2个分离物,菌落及孢子形态特征显示该分离物为炭疽菌。以通用引物ITS6和ITS4,通过PCR扩增,获得了rDNA-ITS基因... 为了给生产中柿树次郎甜柿炭疽病的诊断及防治提供理论指导,通过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从感病次郞甜柿的果实和嫩梢中获得了2个分离物,菌落及孢子形态特征显示该分离物为炭疽菌。以通用引物ITS6和ITS4,通过PCR扩增,获得了rDNA-ITS基因片段。测序结果显示,从柿的果实和嫩梢分离获得的染病次郎甜柿分离物ITS序列完全一致,片段大小为598 bp,该片段与感病浙江无核柿(AY787483)和新西兰分离物(GQ329690)的同源性分别为100%和99.8%。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染病次郎甜柿分离物与浙江无核柿(AY787483,AY791890)和新西兰分离物(GQ329687,GQ329688和GQ329690)处在同一分支,据此,将该病原物鉴定为柿树炭疽菌Colletotrichum horii,并将其ITS基因序列提交到GenBank数据库(基因登录号:JQ9575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郎甜柿 柿树炭疽病 病原分离 分子鉴定 RDNA-ITS序列分析
下载PDF
贵长猕猴桃腐烂菌的侵染途径及分离鉴定 被引量:16
18
作者 冯丽 魏洪 +3 位作者 黄亚励 徐红 孙晓红 蒋静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6-70,共5页
为了明确贵长猕猴桃腐烂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可能的侵染途径,选取其花、鲜果及腐烂果为研究对象,进行菌种分离、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从猕猴桃花中分离到6种真菌,分别为漏斗多孔菌(Polyporus arcularius)、平革菌... 为了明确贵长猕猴桃腐烂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可能的侵染途径,选取其花、鲜果及腐烂果为研究对象,进行菌种分离、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从猕猴桃花中分离到6种真菌,分别为漏斗多孔菌(Polyporus arcularius)、平革菌属(Phanerochaete sp.)、曲霉属(Aspergillus sp.)、橘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枝孢菌属(Cladosporium sp.)、镰刀菌属(Fusarium sp.);从猕猴桃鲜果果肉中分离到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鲜果果皮中分离到3种真菌,分别是蔡氏轮层炭壳菌(Daldinia childiae)、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es);从腐烂果中分离到6种真菌,分别是小新壳梭孢菌(Neofusicoccum parvum)、拟茎点霉(Phomopsis sp.)、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3株青霉菌(Penicillium sp.)。其中小新壳梭孢菌和拟茎点霉是贵长猕猴桃腐烂的主要病原菌,贵长猕猴桃病原菌的侵染途径可能主要是在采收、运输和包装过程中进入猕猴桃内,引起猕猴桃的腐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病原菌 分离 鉴定 浸染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6
19
作者 赵战峰 宋军科 于三科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3-115,共3页
对西安地区某些奶牛场50头乳房炎阳性奶牛的50个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细菌122株,鉴定出17种细菌。其中葡萄球菌检出47次,占38.53%;链球菌检出22次,占18.04%;大肠埃希菌检出15次,占12.30%;由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引起... 对西安地区某些奶牛场50头乳房炎阳性奶牛的50个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细菌122株,鉴定出17种细菌。其中葡萄球菌检出47次,占38.53%;链球菌检出22次,占18.04%;大肠埃希菌检出15次,占12.30%;由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引起的乳房炎检出次数,占68.87%。引起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且多数是由2种~3种病原菌引起,混合感染率为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炎 病原菌 分离鉴定 奶牛
下载PDF
贵州省2013—2016年B型流感病毒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万永虎 庄丽 +6 位作者 郑勤妮 任丽娟 付琳 蒋维佳 张德著 唐光鹏 李世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8-342,共5页
目的了解贵州省B型流感病毒的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其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方法对贵州省2013年4月1日—2016年3月31日B型流感病毒RT-PCR检测结果进行统计。结果贵州省2013—2016年3个监测年度B型流感病毒RT-PCR检测阳性1 904... 目的了解贵州省B型流感病毒的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其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方法对贵州省2013年4月1日—2016年3月31日B型流感病毒RT-PCR检测结果进行统计。结果贵州省2013—2016年3个监测年度B型流感病毒RT-PCR检测阳性1 904份,其中By系1 215份、Bv系642份,2013年4月—2014年3月、2014年4月—2015年3月2个监测年度B型流感的优势流行株都是By系,而2015年4月—2016年3月是Bv和By系共同流行,流行季节主要在冬春季;B型流感病毒男性检出所占比率较高,占56.83%;15岁以下低年龄组人群B型流感病毒检出数最高(70.80%),而Bv系在0~岁年龄组最高(42.37%),By系在5~岁年龄组最高(35.56%);混合感染病原组合构成主要以By+Bv为主,占67.65%,与B型有关的混合感染数占95.59%。结论贵州省B型流感病毒存在By和Bv两种系别的流行,流行季节为冬春季,男性感染病例多于女性,发病以15岁以下人群为主,加强低年龄群体流感疫苗的接种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流感病毒 病原学 病毒分离 流行特征 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