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足口病主要病原变迁及分子进化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韦欢欢 朱俊萍 何秋水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36-945,共10页
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儿童急性感染为主的全球性传染病。引起该病的病原谱及优势流行毒株在世界范围内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情况日趋复杂。病原的不断进化在病原谱的变迁以及相关... 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儿童急性感染为主的全球性传染病。引起该病的病原谱及优势流行毒株在世界范围内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情况日趋复杂。病原的不断进化在病原谱的变迁以及相关疾病的暴发流行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历年来欧美、东南亚及中国大陆HFMD重大疫情中的病原谱变化以及各主要病原的分子进化研究进行综述,为HFMD的持续有效防控及相关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HFMD) 病原谱 分子进化 EV-A71 CV-A16 CV-A6 CV-A10
原文传递
袁斌从伏邪论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经验 被引量:11
2
作者 孔飞 袁斌(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0年第12期1328-1331,共4页
袁斌教授认为伏邪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论述了伏邪在反复呼吸道感染中产生的原因既有外感,也有内生;且伏邪的种类各异,反复呼吸道感染所伏部位属于肺脏;分析了其致病特点和演变规律;介绍了寻找伏邪的经验为宿疾发作。临床根据... 袁斌教授认为伏邪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论述了伏邪在反复呼吸道感染中产生的原因既有外感,也有内生;且伏邪的种类各异,反复呼吸道感染所伏部位属于肺脏;分析了其致病特点和演变规律;介绍了寻找伏邪的经验为宿疾发作。临床根据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特点及伏邪阶段的不同,将本病分为发作期、迁延期和缓解期,并根据各分期特点辨证论治,祛除伏邪。附临床治验案例一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呼吸道感染 伏邪 致病特点 演变规律 辨证论治 分期论治 袁斌
下载PDF
2011-2014年河北省手足口病病原构成及其他肠道病毒基因进化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莹莹 赵文娜 +3 位作者 刘宏灵 于秋丽 齐顺祥 李琦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73-976,981,共5页
目的了解河北省2011-2014年手足口病病原以及其他(非EV71及非CoxA16的肠道病毒)肠道病毒分子遗传进化特征。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河北省2011-2014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上报的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利用... 目的了解河北省2011-2014年手足口病病原以及其他(非EV71及非CoxA16的肠道病毒)肠道病毒分子遗传进化特征。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河北省2011-2014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上报的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利用DNAstar软件包和MEGA软件分析其他肠道病毒的基因进化特征。结果手足口病病原检测病原构成以EV71为主,阳性率为53.49%,且不同年份病原构成略有不同。在轻症病例中,2012年CoxA16构成比为44.56%,2013年其他肠道病毒构成比为48.54%,但仍有>75%的重症病例和85%的死亡病例由EV71感染引起。CVA6、CVA10、CVA4肠道病毒的分离株与其相应原型株的VP1区核苷酸序列差异均较大,但各型分离株具有较高的内部序列同源性,在进化树上与深圳、上海等相应分离株共进化共循环。结论 EV71是本地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但EV71和CVA16感染所占比例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他肠道病毒所占比例总体上呈缓慢上升的趋势,加强非EV71、非CoxA16肠道病毒的检测和鉴定分型将有助于手足口病预防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病原构成 其他肠道病毒 基因进化
原文传递
植物与病原物的相互作用及协同进化 被引量:6
4
作者 张丹丹 邱金龙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14-1220,共7页
植物始终处于各种病原物的威胁之下.为了生存,植物进化出了复杂的免疫系统.基于对"非我"识别的植物先天免疫系统大致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通过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对病原物保守的相关分子模式或损伤相关分子模式的... 植物始终处于各种病原物的威胁之下.为了生存,植物进化出了复杂的免疫系统.基于对"非我"识别的植物先天免疫系统大致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通过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对病原物保守的相关分子模式或损伤相关分子模式的识别而引发的免疫反应,称为分子模式触发的免疫,能帮助植物抵抗大部分病原物;第二个层面是由抗病基因编码的R蛋白直接或间接识别病原物分泌的效应子(effector),进而激发较强的防卫反应,称为效应子触发的免疫.在自然选择压力下,植物与病原物不断相互影响、协同进化.环境因素及人类生产活动使得植物-病原物互作更为复杂和多样化.植物与病原物之间长期相互选择和适应,植物抗病性与病原物致病性之间的竞争呈现"zig-zag"动态变化,这也是植物不能免疫一切疾病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病原物 先天免疫 分子模式触发的免疫 效应子触发的免疫 协同进化
原文传递
2022年绵阳市柯萨奇病毒A6型基因特征分析
5
作者 宫悦 宗可鑫 +7 位作者 程迁 王璐璐 朱人和 罗琴 王衍海 梅国勇 韩俊 宋芹芹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4-422,共9页
目的调查2022年绵阳市手足口病病例的感染情况,分析柯萨奇病毒A6型(CVA6)的进化特征。方法采集2022年绵阳市手足口病患者咽拭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样本中的肠道病毒。对肠道病毒阳性样本使用肠道病毒分型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部分... 目的调查2022年绵阳市手足口病病例的感染情况,分析柯萨奇病毒A6型(CVA6)的进化特征。方法采集2022年绵阳市手足口病患者咽拭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样本中的肠道病毒。对肠道病毒阳性样本使用肠道病毒分型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部分VP1基因,进一步鉴定病毒型别。通过PCR对所有CVA6阳性样本的VP1编码区和部分样本的全基因组进行扩增及测序。对绵阳市流行株进行系统进化、基因同源性、氨基酸变异和基因重组分析。结果共采集2022年绵阳市手足口病患者咽拭子151份,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病毒阳性样本104份,总检出率为68.87%(104/151)。分型结果显示CVA6有77例,阳性率为50.99%(77/151)。本研究扩增测序并成功拼接了77株CVA6 VP1基因全长,系统发育分析表明77株均为D3基因型,与参考株相比,绵阳市流行株存在多处氨基酸变异位点。扩增测序并成功拼接了20条全基因组序列,经同源性分析,20条阳性序列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7.0%~99.9%。进行系统进化和基因重组分析显示,本次研究流行株在各编码区均未发生基因重组现象。结论2022年绵阳市手足口病病例中主要病原体为CVA6 D3亚型,与2022年全国流行情况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病原谱 柯萨奇病毒A6型 基因重组 遗传进化
原文传递
植物病原-媒介昆虫互作: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5
6
作者 闫凤鸣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3-130,共8页
大多数植物病毒及一些植物病原细菌由介体昆虫传播。植物病原与介体昆虫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找到防控介体传播病原的关键环节,因此植物病原与介体昆虫的互作关系是植物病原传播机理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在植物病原与介体昆... 大多数植物病毒及一些植物病原细菌由介体昆虫传播。植物病原与介体昆虫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找到防控介体传播病原的关键环节,因此植物病原与介体昆虫的互作关系是植物病原传播机理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在植物病原与介体昆虫互作研究的最新进展,推介了本专辑论文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从生态和进化的角度提出了在植物病原-媒介昆虫互作研究中以下3个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1)植物病原与介体昆虫互作对生态系统的影响;(2)昆虫介体传播植物病毒的不同方式之间的关联性以及病毒、介体和植物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3)自然条件下植物病原-媒介昆虫互作的机理。植物病原与媒介昆虫互作的研究,既是生态和进化的理论问题,也和植物病原及其介体昆虫的绿色防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原 介体昆虫 分子机理 介体行为 生态学 协同进化
下载PDF
Porcine Bocavirus: A 10-Year History since Its Discovery 被引量:5
7
作者 Manita Aryal Guangliang Liu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6期1261-1272,共12页
Porcine bocavirus(PBoV)is a single-stranded DNA virus,belongs to the genus Bocaparvovirus of family Parvoviridae.It was discovered along with porcine circovirus 2(PCV 2)and torque tenovirus(TTV)in the lymph nodes of p... Porcine bocavirus(PBoV)is a single-stranded DNA virus,belongs to the genus Bocaparvovirus of family Parvoviridae.It was discovered along with porcine circovirus 2(PCV 2)and torque tenovirus(TTV)in the lymph nodes of pigs suffering from 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PMWS)in Sweden in 2009.PBoV has been reported throughout the world,mostly in weaning piglets,and has a broad range of tissue tropism.Since PBoV is prevalent in healthy as well as clinically infected pigs and is mostly associated with coinfection with other viruses,the pathogenic nature of PBoV is still unclear.Currently,there are no cell lines available for the study of PBoV,and animal model experiments have not been described.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about PBoV,including the epidemiology,evolution analysis,detection methods,pathogenesis and public health concer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cine bocavirus(PBoV) Emerging pathogen Epidemiology evolution Detection pathogenESIS COINFECTION Public health concerns
原文传递
朝向集体主义和保守主义:病原体对文化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维扬 谢天 《应用心理学》 2023年第5期396-407,共12页
病原体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寄生虫或其他媒介。病原体如何影响文化演化,是文化演化领域中一个有趣而重要的视角。在具体研究中,病原体可通过客观与主观两种指标测量,价值观的寄生虫压力理论与行为免疫系统理论是其理... 病原体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寄生虫或其他媒介。病原体如何影响文化演化,是文化演化领域中一个有趣而重要的视角。在具体研究中,病原体可通过客观与主观两种指标测量,价值观的寄生虫压力理论与行为免疫系统理论是其理论基础。病原体影响文化演化的路径体现为它使文化朝集体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方向演化,具体表现在它对集体主义价值观、从众行为、外群体排斥行为以及传统价值观、预防性健康行为、保守政治态度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体 文化演化 集体主义 保守主义
下载PDF
Presence of the Potato Late Blight Resistance Gene <i>RB</i>Does Not Promote Adaptive Parasitism of <i>Phytophthora infestans</i> 被引量:1
9
作者 Dennis A. Halterman Gail Middleton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2年第3期360-367,共8页
The gene RB is derived from the wild potato species S. bulbocastanum and confers partial resistance to late blight, caused by the oomycete pathogen Phytophthora infestan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whether a single stra... The gene RB is derived from the wild potato species S. bulbocastanum and confers partial resistance to late blight, caused by the oomycete pathogen Phytophthora infestan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whether a single strain of P. infestans can adapt to overcome this partial resistance source, we subjected RB containing leaflets to multiple rounds of infection with P. infestans, with a culture isolated from a lesion used to infect the next leaflet (a passage). A parallel line of passages was done using susceptible leaflets as hosts.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P. infestans strains passaged through resistant or susceptible leaflets were compared for infection efficiency and lesion size. Variants of the P. infestans effector family IPI-O, some of which are recognized by the RB protein to elicit resistance, were cloned and sequenced to determine whether variation occurred during selection on the partially resistant host. Our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20 rounds of selection, no breakdown in RB resistance took place. In fact, the strain that was continually passaged through the partially resistant host produced smaller lesions on susceptible leaflets and had a lower infection frequency than the strain passaged through susceptible cultivar Katahdin. No changes within IPI-O coding regions were detected after selection on the hosts with RB.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dividual strains of P. infestans are not capable of rapidly overcoming RB resistance even when it is the only host avail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st Disease RESISTANCE pathogen evolution Partial RESISTANCE pathogen Effector
下载PDF
The diverse landscape of AB5-type toxins
10
作者 Paris I.Brown Adaobi Ojiakor +1 位作者 Antonio J.Chemello Casey C.Fowler 《Engineering Microbiology》 2023年第4期90-104,共15页
AB_(5)-type toxins are a group of secreted protein toxins that are central virulence factors for bacterial pathogens such as Shigella dysenteriae,Vibrio cholerae,Bordetella pertussis,and certain lineages of pathogenic... AB_(5)-type toxins are a group of secreted protein toxins that are central virulence factors for bacterial pathogens such as Shigella dysenteriae,Vibrio cholerae,Bordetella pertussis,and certain lineages of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and Salmonella enterica.AB_(5) toxins are composed of an active(A)subunit that manipulates host cell biology in complex with a pentameric binding/delivery(B)subunit that mediates the toxin’s entry into host cells and its subsequent intracellular trafficking.Broadly speaking,all known AB_(5)-type toxins adopt similar structural architectures and employ similar mechanisms of binding,entering and trafficking within host cells.Despite this,there is a remarkable amount of diversity amongst AB_(5)-type toxins;this includes different toxin families with unrelated activities,as well as variation within families that can have profound functional consequences.In this review,we discuss the diversity that exists amongst characterized AB_(5)-type toxins,with an emphasis on the genetic and functional variability within AB_(5) toxin families,how this may have evolved,and its impact on human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erial pathogenesis pathogen evolution Ab-type toxins Ab5-type toxins Shiga toxin Cholera toxin Heat-labile toxin Pertussis toxin Typhoid toxin ArtAB toxin
原文传递
原生动物-病原菌互作与土壤健康综述
11
作者 石妮 马斯琳 +3 位作者 陈雯莉 黄巧云 朱永官 郝秀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1-489,共9页
土壤健康是维持植物、动物和人类生命系统及陆地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保证。原生动物在土壤中分布广泛,可调控土壤微生物组、养分循环、污染物去除等众多生态过程,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及土壤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壤原生动物捕食及... 土壤健康是维持植物、动物和人类生命系统及陆地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保证。原生动物在土壤中分布广泛,可调控土壤微生物组、养分循环、污染物去除等众多生态过程,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及土壤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壤原生动物捕食及杀菌机制与哺乳动物巨噬细胞免疫机制类似,其与细菌的相互作用,尤其是与病原菌的胞内共生关系,是影响病原菌毒力、扩散传播及感染风险的重要环境选择压力。本文总结了原生动物对病原菌毒力、进化、传播扩散的影响,以及病原菌在原生动物胞内的存活和进化机制,为预防环境病原菌富集、扩散和传播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对维持土壤健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健康 原生动物 病原菌 捕食-抗捕食机制 毒力进化
下载PDF
Pathogen Identification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Sugarcane Rust in Plateau Areas at Low Latitudes
12
作者 Xiaoyan WANG Wenfeng LI +6 位作者 Jiarong PU Rongyue ZHANG Jinan PU Hongli SHAN Yinhu LI Zhaogui YANG Yingkun HUA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22年第1期32-36,共5页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clarify the species,occurrence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garcane rust pathogens in low-latitude plateau sugarcane rust areas of Yunnan Province and the phylogenetic ...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clarify the species,occurrence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garcane rust pathogens in low-latitude plateau sugarcane rust areas of Yunnan Province and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thogens and that between them and other rust fungi of the genus Puccinia.[Methods]Fifty seven sugarcane rust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sugarcane areas of Baoshan,Lincang,Menghai,Menglian,Ximeng,Lancang and Wenshan in Yunnan were subjected to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Results]The four sugarcane rust samples from Haiyin1 hao in Menghai,Yunnan Province belonged to orange rust of sugarcane,and the pathogen was Puccinia kuehnii Butler.;and other 53 samples of sugarcane rust belonged to brown rust of sugarcane,and the pathogen was Puccinia melanocephala Syd.et P.Syd.The rDNA sequences of other rust fungi from the genus Puccinia were downloaded from GenBank and us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n NJ tree for systematic evolution analysis together with the sequences obtained in this stud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our P.kuehnii sequences obtained in this study were clustered with Puccinia polysora(GenBank accession number:GU058024)into one group,and they were close genetically;the 53 P.melanocephala sequences were clustered with P.nakanishikii(GenBank accession number:GU058002),P.rufipes(GenBank accession number:AJ296545),Aecidium deutziae(GenBank accession number:KU309317)and P.coronata(GenBank accession number:DQ354526)into one group,and they had a close genetic relationship;and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of the two species of sugarcane rust fungi identified in this study was relatively distant.[Conclusions]This study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sugarcane rust epidemic prediction,disease resistance breeding,and preci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garcane rust pathogen identification Puccinia melanocephala Macroropyxis fulva Phylogenetic evolution
下载PDF
低纬高原甘蔗锈病病原菌鉴定及系统进化分析
13
作者 王晓燕 李文凤 +4 位作者 张荣跃 单红丽 李婕 李银煳 黄应昆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33-1339,共7页
【目的】明确低纬高原云南蔗区甘蔗锈病病原种类、发生分布特征、病原间及其与柄锈菌属其他锈菌的系统进化关系。【方法】通过症状观察,病原形态特征观察和分子检测对采自云南不同蔗区的57份锈病样品进行病原鉴定;并构建NJ树分析甘蔗锈... 【目的】明确低纬高原云南蔗区甘蔗锈病病原种类、发生分布特征、病原间及其与柄锈菌属其他锈菌的系统进化关系。【方法】通过症状观察,病原形态特征观察和分子检测对采自云南不同蔗区的57份锈病样品进行病原鉴定;并构建NJ树分析甘蔗锈病病原与其他柄锈菌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云南勐海海引1号4份锈病样品的夏孢子堆桔黄色,夏孢子梨形,栗褐色或金黄色,表面有刺,壁顶端加厚10μm,大小为(25~50)μm×(16~35)μm,具4~5个芽孔。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屈恩柄锈菌(GU058021)同源性在99.9%以上,表明这些锈病样品是由屈恩柄锈菌引起的甘蔗黄锈病;其余53份锈病样品的夏孢子堆棕红色,夏孢子球形,棕色至深棕色,表面布满小刺,壁四周均匀加厚,大小为(20~40)μm×(13~25)μm,芽孔多4个;侧丝无色,匙形。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黑顶柄锈菌(GU058001)同源性在99.8%以上,表明这些锈病样品都是由黑顶柄锈菌引起的甘蔗褐锈病。系统进化树显示,文章获得的4条屈恩柄锈菌与Puccinia polysora(GU058024)聚为1组,遗传关系近;53条黑顶柄锈菌与P.nakanishikii(GU058002)、P.rufipes(AJ296545)、Aecidium deutziae(KU309317)和P.coronata(DQ354526)等柄锈菌属锈菌聚为1组,遗传关系近;而2种甘蔗锈病菌的遗传关系相对较远。【结论】在低纬高原云南蔗区首次发现引起甘蔗黄锈病的屈恩柄锈菌,并证实引起褐锈病的黑顶柄锈菌是低纬高原甘蔗锈病的主要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锈病 病原鉴定 黑顶柄锈菌 屈恩柄锈菌 系统进化
下载PDF
运用伏邪理论辨析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病机演变
14
作者 张杨毅 林振文 +1 位作者 李灿东 陈凌琦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368-3371,共4页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发生慢性胃炎最重要因素之一,早期多数患者无症状表现。幽门螺杆菌隐匿致病的特点与中医伏邪理论有相通之处。文章通过运用中医伏邪理论,将传统望闻问切与现代科学诊疗技术相结合,整体辨析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病机...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发生慢性胃炎最重要因素之一,早期多数患者无症状表现。幽门螺杆菌隐匿致病的特点与中医伏邪理论有相通之处。文章通过运用中医伏邪理论,将传统望闻问切与现代科学诊疗技术相结合,整体辨析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病机演变及预后转归。最终将其归纳为:以邪伏不发、湿阻气机为始,发而显微、湿郁化热为渐,痰瘀入络、邪显成巢为著;并探讨疾病各阶段诊断可能存在漏诊误判的情况发生。以期为提高中医临证辨析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理论 中医诊断学 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病机演变 整体观 伏湿病邪
原文传递
宏转录组测序技术在一起仔猪病毒性腹泻疾病诊断中的运用及分析
15
作者 李跃 张长春 +11 位作者 刘光裕 高梦源 符超俊 邢家宝 徐思佳 邝麒元 刘静 高校鹏 王衡 龚浪 张桂红 孙彦阔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79-3589,共11页
为了确定2023年春季广西贺州地区猪场仔猪腹泻病原,采用宏转录组测序技术筛查该地区猪群发病和感染情况,为当地仔猪腹泻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采集2023年3月广西贺州地区10 km范围内6个相邻并同时暴发腹泻的猪场仔猪的肛拭子和粪便,运用M... 为了确定2023年春季广西贺州地区猪场仔猪腹泻病原,采用宏转录组测序技术筛查该地区猪群发病和感染情况,为当地仔猪腹泻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采集2023年3月广西贺州地区10 km范围内6个相邻并同时暴发腹泻的猪场仔猪的肛拭子和粪便,运用MGISEQ 200测序平台进行宏转录组测序开展猪病原感染组学研究,系统性地筛查该区域仔猪腹泻的病原谱,使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对最主要病毒进行确认,定量分析各病原的丰度并选取鉴定到的病毒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Pearson分析解析病原混合感染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通过宏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这些样品中共检测到17种致病性细菌、12种病毒和3种寄生虫。病毒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代表的腹泻相关病毒为主,包括猪札幌病毒(porcine sapovirus, SaV)、猪嵴病毒(porcine kobuvirus, PKV)、猪星状病毒(porcine astrovirus, PAstV)、猪猴禽猪肠病毒(porcine sapelovirus, PSV)、轮状病毒A(rotavirus, RVA)等;细菌主要包括3种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3种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2种芽胞杆菌科(Bacillaceae)等;寄生虫包括两种滴虫和碘阿米巴原虫。来自5个场区的PEDV刺突基因(spike gene,S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毒株均属于G2c簇群,毒株之间核苷酸相似性为99.99%,毒株S基因存在重组情况;其中,一发病猪场还检测到P[6]基因型的rotavirus A部分VP4序列,与人源轮状病毒的核苷酸相似性最高。此外,在4个猪场检测到2种以上的仔猪腹泻相关病毒,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提示,此区域存在腹泻病原多谱系共同流行的情况。病原相关性分析显示,PEDV/PSV(P<0.001)、PEDV/猪环曲病毒(porcine torovirus, PToV)(P<0.001)和PEDV/PAstV(P<0.05)有显著的负相关,而PEDV/PKV(P<0.05)有显著的正相关。以上结果提示,在该地区相邻养殖区域中,仔猪腹泻的病原谱具有多样性,其中,直接致病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转录组测序技术 仔猪腹泻疾病 病原识别 PEDV 遗传进化分析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核酸适体的筛选及其在养殖动物病原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16
作者 李鹏飞 张帅帅 +7 位作者 刘明珠 黄静 王剑 钟明兰 欧武阁 何琼玉 韦红玲 余庆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28,共15页
动物疫病的暴发不仅造成了巨大损失,也严重阻碍着人工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亟须针对疫病病原开发快速检测技术和病原防控技术来预防病害的暴发。核酸适体(aptamer)是针对特定靶标,利用指数富集配基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 动物疫病的暴发不仅造成了巨大损失,也严重阻碍着人工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亟须针对疫病病原开发快速检测技术和病原防控技术来预防病害的暴发。核酸适体(aptamer)是针对特定靶标,利用指数富集配基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筛选得到具有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的功能性单链寡核苷酸。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阐述了核酸适体的优势以及其在人工养殖动物病原微生物防控中的研究进展,同时重点讨论了核酸适体在应用方面的5种挑战,(1)核酸适体筛选技术的局限性;(2)核酸适体在治疗方面缺乏稳定性与安全性;(3)核酸适体在生物体内如何持续性发挥靶向治疗作用;(4)核酸适体在活体实验中的精确性有待提高;(5)核酸适体与其他检测方法能否串联,从而构建全面性的检测平台。目前核酸适体针对养殖动物病原领域的研究只是刚刚起步,在快速检测与靶向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动物 病原检测技术 核酸适体 指数富集配基系统进化技术
下载PDF
基于“久病入络”探析难治性哮喘的病机演变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希涛 贾新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581-584,共4页
追溯“久病入络”理论的源流,结合现代医学对“肺络”的认识,系统分析痰、瘀、虚、毒等病理变化与络脉的关系,认为久病络损、痰瘀阻络、久病络虚、毒邪伤络是难治性哮喘病机演变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互相掺杂,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贯穿... 追溯“久病入络”理论的源流,结合现代医学对“肺络”的认识,系统分析痰、瘀、虚、毒等病理变化与络脉的关系,认为久病络损、痰瘀阻络、久病络虚、毒邪伤络是难治性哮喘病机演变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互相掺杂,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贯穿疾病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久病入络 痰瘀阻络 久病络虚 毒邪伤络 病机演变 难治性哮喘
下载PDF
细菌对抗菌肽的耐受机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娃 纪森林 宋玉竹 《生命科学》 CSCD 2013年第10期1008-1014,共7页
抗菌肽广谱、高特异、高生物活性等特点决定其具极大的临床应用潜力,然而抗菌肽的耐受是其药物开发必须重视和亟待克服的问题。从生物学的观点看,部分细菌可以产生抗菌肽,其必定存在逃避自身抗菌肽作用的机制;从进化的观点看,宿主和病... 抗菌肽广谱、高特异、高生物活性等特点决定其具极大的临床应用潜力,然而抗菌肽的耐受是其药物开发必须重视和亟待克服的问题。从生物学的观点看,部分细菌可以产生抗菌肽,其必定存在逃避自身抗菌肽作用的机制;从进化的观点看,宿主和病原体之间是相互抑制、相互逃避、相互适应的关系,细菌在漫长的进化中会形成应对抗菌肽的特殊机制。抗菌肽对细菌存在多种作用机制,其核心是依赖于与细胞膜相互作用或进入细胞,进而改变膜完整性或干扰胞内生理生化反应导致细菌死亡;而细菌通过减弱抗菌肽结合、降低抗菌肽有效浓度等方式产生对抗菌肽的耐受。这些耐受机制也为抗菌肽类药物开发提供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耐受机制 协同进化
原文传递
鳞翅目昆虫模式识别受体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杜敏 邢龙生 +1 位作者 钱万强 万方浩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21-1233,共13页
昆虫虽然缺乏适应性免疫系统,却进化出一套高效复杂的先天免疫系统来保护机体免受多种病原感染。昆虫先天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入侵病原体并迅速启动以消除潜在的威胁。免疫反应的第一步依赖于种系编码的模式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可以检测... 昆虫虽然缺乏适应性免疫系统,却进化出一套高效复杂的先天免疫系统来保护机体免受多种病原感染。昆虫先天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入侵病原体并迅速启动以消除潜在的威胁。免疫反应的第一步依赖于种系编码的模式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可以检测并结合入侵病原体表面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进而激活下游免疫反应。到目前为止,在鳞翅目昆虫中已经鉴定到多种模式识别受体,如肽聚糖识别蛋白、β-1,3-葡聚糖识别蛋白和C型凝集素等。多种模式识别受体分工协作,共同参与复杂而精细的免疫应答。生物化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模式识别受体具有结合特异性和适应性进化。本文将重点总结模式识别受体相关基因家族的起源、结构特征以及在鳞翅目模式昆虫的生理功能和进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其它鳞翅目昆虫的免疫系统,探索免疫基因与宿主生态适应性的关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识别受体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先天免疫 免疫识别 适应性进化
原文传递
郑州地区小麦黄矮病病原鉴定及其外壳蛋白的分子进化分析
20
作者 夏宗良 贾运丽 +1 位作者 孙凯乐 吴建宇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9-172,共4页
为了明确郑州地区小麦黄矮病病原种类及其分子变异情况,根据已公布的小麦黄矮病致病毒株GAV,GPV和PAV的外壳蛋白(CP)全长基因序列,采用RT-PCR方法鉴定了来自郑州地区的4个分离物种类,并进行了基于CP序列的郑州分离物与6个国内和3个国外... 为了明确郑州地区小麦黄矮病病原种类及其分子变异情况,根据已公布的小麦黄矮病致病毒株GAV,GPV和PAV的外壳蛋白(CP)全长基因序列,采用RT-PCR方法鉴定了来自郑州地区的4个分离物种类,并进行了基于CP序列的郑州分离物与6个国内和3个国外分离物的进化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郑州地区的4个分离物均鉴定为BYDV-PAV(命名为PAV-ZZ),其编码的CP与国内及国外的分离物,在核苷酸水平上的一致性为81%~99%.PAV-ZZ CP与济南分离物一致性最高,核苷酸水平上达99%;与昆明和德国、瑞典、美国分离物一致性较低,核苷酸水平上仅为81%.这表明BYDV-PAV郑州分离物与北方地区的病毒分离物可能有着相似的系统进化特征,而与南方地区及国外分离物在系统进化上有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黄矮病 病原鉴定 外壳蛋白 分子进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