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2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三、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02
1
作者 张玉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2-176,共5页
动脉导管未闭(PDA)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21%。随着国产器材的研制成功,进一步扩大了各种类型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范围,使绝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都能治愈。本文系统介绍PDA介入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弹簧圈和封堵伞的操作方法与... 动脉导管未闭(PDA)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21%。随着国产器材的研制成功,进一步扩大了各种类型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范围,使绝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都能治愈。本文系统介绍PDA介入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弹簧圈和封堵伞的操作方法与并发症防治,特别对合并肺动脉高压,婴幼儿,外科手术后再通等各种不同类型PDA的处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 并发症
下载PDF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李奋 周爱卿 +8 位作者 蒋世良 李渝芬 韩玲 朱鲜阳 孔祥清 王广义 马沛然 张玉顺 华益民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24-926,929,共4页
目的总结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经验,以探讨其指征、方法学及并发症。方法统计10所医院共3215例患儿,其中男1331例,女1884例;≤2岁734例,>2岁2481例。采用的介入治疗方法有6种,包括Porstmann法、Rashkind法、Sid... 目的总结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经验,以探讨其指征、方法学及并发症。方法统计10所医院共3215例患儿,其中男1331例,女1884例;≤2岁734例,>2岁2481例。采用的介入治疗方法有6种,包括Porstmann法、Rashkind法、Sideris法、Cook弹簧栓法、Pfm弹簧栓法及Amplatzer法,其中Am鄄platzer法及弹簧栓法分别占总例数的73%及14%。结果总技术成功率98%,其中弹簧栓法、Amplatzer法分别达到99.1%与99.7%,Porstmann法成功率最低,约92%。用弹簧栓法及Amplatzer法治疗的所有病例中有12例未成功,失败原因:并发艾氏综合征5例,大型窗形或短管形PDA3例,常规造影PDA显示不清1例,大型PDA合并重症肺炎、心衰1例,伴重度肺高压装置放置后血压下降1例,术中封堵器脱落、转外科手术1例。并发症:残余分流103例,股动脉血栓形成29例,术后溶血8例,封堵器脱落2例,并发主动脉缩窄2例,左肺动脉狭窄1例。结论PDA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PDA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低,与外科手术疗效相仿,在其适应证范围内可作为外科的替代疗法。弹簧栓封堵器适用于中小型PDA,而Amplatzer蘑菇伞状PDA封堵器则适用于中大型P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经导管 封堵 方法学 并发症
下载PDF
肺部超声评分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33
3
作者 李燕 贺晓 +2 位作者 高剑波 张瑞芳 于瑞娜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3-426,共4页
目的探讨双肺6区肺超声评分法(LUS)联合超声心动图在评价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通过高频超声对临床及胸部X线确诊为RDS的43例早产儿行肺部超声检查,进行超声评分,同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三尖瓣反... 目的探讨双肺6区肺超声评分法(LUS)联合超声心动图在评价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通过高频超声对临床及胸部X线确诊为RDS的43例早产儿行肺部超声检查,进行超声评分,同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三尖瓣反流面积及速度、肺动脉收缩压(PASP)等指标,将LUS与PASP、X线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按照有无动脉导管未闭(PDA)将患儿分为PDA组与无PDA组,比较两组LUS是否存在差异。结果①LUS与PASP呈显著正相关(r=0.647,P〈0.05);②LUS与X线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770,P〈0.05),不同X线分级间LU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460,P〈0.05);③PDA组LUS明显高于无PDA组(t=3.08,P〈0.05)。结论双肺6区肺超声评分联合超声心动图可有效评估早产儿RDS心肺情况,为临床提供更多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肺超声评分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早产 动脉导管未闭
原文传递
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术后溶血患儿的护理 被引量:26
4
作者 陈新梅 陈娇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2-363,共2页
总结502例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9 例溶血的观察和护理体会,重点在于术后72h内严密观察病情,尤其是24h内,包括精神状态、尿液颜色、尿常规和血常规等,并及时送检;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处理尤为重要。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经导管封堵 溶血 患儿 护理体会 封堵术后 观察病情 精神状态 尿液颜色 72h 24h 血常规 尿常规
原文传递
成角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2
5
作者 秦永文 赵仙先 +3 位作者 吴弘 郑兴 丁继军 胡建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 评价应用成角动脉导管未闭 (PDA)封堵器经导管闭合PDA的疗效。方法  9例PDA患者 ,未闭导管最小直径 3~ 10mm ,平均 (5 .8± 1.9)mm。应用 6~ 9F长鞘管输送封堵器封堵PDA。结果  9例患者均获成功。植入封堵器腰部直径 5~ ... 目的 评价应用成角动脉导管未闭 (PDA)封堵器经导管闭合PDA的疗效。方法  9例PDA患者 ,未闭导管最小直径 3~ 10mm ,平均 (5 .8± 1.9)mm。应用 6~ 9F长鞘管输送封堵器封堵PDA。结果  9例患者均获成功。植入封堵器腰部直径 5~ 14mm ,平均 (9.7± 2 .9)mm。 9例术后即刻主动脉造影显示无分流。全部病例术后 1周心脏多普勒超声显示PDA完全堵塞。无并发症。结论 成角PDA封堵器治疗PDA使用安全 ,疗效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角动脉导管未闭 封堵器 PDA 并发症 临床资料
下载PDF
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0
6
作者 宋治远 何国祥 +7 位作者 舒茂琴 胡厚源 迟路湘 张萍 仝识非 程训民 冉擘力 姚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37-639,共3页
目的 评价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 (ASD)及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5 0例(男 2 3例、女 2 7例 ,年龄 3~ 64岁 )中ASD 19例、PDA 3 1例 ,按常规在局麻或全麻下完成心导管检查及造影。ASD封堵时先用测量球囊... 目的 评价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 (ASD)及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5 0例(男 2 3例、女 2 7例 ,年龄 3~ 64岁 )中ASD 19例、PDA 3 1例 ,按常规在局麻或全麻下完成心导管检查及造影。ASD封堵时先用测量球囊测ASD直径及选取Amplatzer封堵器 ,经传送装置将封堵器推送至左房 ,先后释放左、右侧盘 ,心脏超声证实ASD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不影响二尖瓣活动时 ,再将Amplatzer封堵器完全释放。PDA患者先行主动脉弓降部侧位造影 ,测量PDA直径及选择Amplatzer蘑菇伞封堵器 ,经传送装置将封堵器置于未闭的动脉导管内 ,重复主动脉造影证实无残余分流时释放封堵器。结果 ① 19例ASD患者球囊测得的ASD直径为 2 3± 6( 13~ 3 1)mm ,所用封堵器直径为 17~ 40mm ,均一次性封堵成功。② 3 1例PDA患者中 3 0例用Amplatzer蘑菇伞封堵成功 ,1例PDA内径达 12mm者用直径 17mm的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封堵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及PDA具有操作简便、疗效肯定、创伤小、适应症广及并发症少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AMPLATZER封堵器 心脏插管术
下载PDF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及其疗效评价 被引量:19
7
作者 蒋世良 黄连军 +8 位作者 戴汝平 赵世华 凌坚 金敬琳 郑宏 张戈军 曾筝 张岩 谢若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A09期19-21,共3页
目的:评价Amplatzer 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 的初步疗效。方法:自1998 年5 月~1999 年6 月,采用美国AGA 公司生产的Amplatzer 封堵器共施行47 例( 女37 例,男10 例)PDA 封... 目的:评价Amplatzer 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 的初步疗效。方法:自1998 年5 月~1999 年6 月,采用美国AGA 公司生产的Amplatzer 封堵器共施行47 例( 女37 例,男10 例)PDA 封堵术。平均年龄15-8 ±13-4 岁(0-9 ~48 岁) ,平均体重37-3 ±21-2 kg(6-5 ~82-0 kg) 。3 例为PDA 结扎术后再通。全部病例均经临床、心电图、X 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为PDA。局麻或全麻下穿刺右股静、动脉,先行右心导管检查及主动脉弓降部造影,以确定PDA的位置、形状及直径。选择大于所测PDA 最窄直径2 ~4 m m 的Amplatzer 封堵器,于透视下经6 F 输送鞘管将其封堵于PDA 处。10分钟后重复主动脉造影,若封堵器形状、位置满意,无或仅有微~少量残余分流时,可释放封堵器。重复右心导管检查后撤出导管,压迫止血。术后24 ~48 小时,1 ~13 个月行超声心动图、X 线胸片检查,观察残余分流情况、有无再通及封堵器位置等。结果: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PDA 属Krichenko A 型45 例,B 型及E 型各1 例。PDA 最窄处直径平均为4-6 ±1-7 m m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疗法 AMPLATZER 疗效评价
下载PDF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防治的新观点 被引量:18
8
作者 郑军 王晓鹏 刘鸽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9-93,共5页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病理现象,在早产儿中更常见,且胎龄、体质量越小,PDA发生率越高。PDA可影响早产儿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对各系统产生的不良影响,直接影响早产儿病死率及远期预后。如何早期正确防治早产儿PDA,目...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病理现象,在早产儿中更常见,且胎龄、体质量越小,PDA发生率越高。PDA可影响早产儿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对各系统产生的不良影响,直接影响早产儿病死率及远期预后。如何早期正确防治早产儿PDA,目前仍然缺乏共识,是国内外临床医师所面临的困惑之一,现对近年来国内外在早产儿PDA危害、诊断、治疗时机、治疗对象及治疗方法等方面的新观点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动脉导管未闭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赵金章 李明霞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0-63,共4页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或加重呼吸窘迫、慢性肺疾病、颅内出血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也是影响早产儿存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研究发现,早产儿PDA的发生除与自身动脉导管的组...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或加重呼吸窘迫、慢性肺疾病、颅内出血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也是影响早产儿存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研究发现,早产儿PDA的发生除与自身动脉导管的组织发育不成熟、不易发生重塑有关外,还与动脉导管对氧、血管活性物质的反应异常有关;遗传因素也参与早产儿PDA的发病。国外已经有学者提出血小板诱导或驱使动脉导管关闭的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动脉导管未闭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布洛芬与吲哚美辛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徐春光 肖昕 +1 位作者 熊爱华 叶庭妤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9-491,共3页
目的 进一步认识布洛芬与吲哚美辛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 通过数据库检索出符合分析条件的有关吲哚美辛与布洛芬对照治疗早产儿PDA的研究报告 6篇 ,取其研究结果做Meta分析。结果 布洛芬与吲哚... 目的 进一步认识布洛芬与吲哚美辛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 通过数据库检索出符合分析条件的有关吲哚美辛与布洛芬对照治疗早产儿PDA的研究报告 6篇 ,取其研究结果做Meta分析。结果 布洛芬与吲哚美辛治疗PDA的疗效相同 ,但布洛芬组出现少尿显著少于吲哚美辛组 ,其他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 布洛芬治疗PDA的疗效与吲哚美辛相同 ,但引起肾脏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 吲哚美辛 动脉导管未闭 婴儿 早产 META分析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评估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向农 江明宏 +1 位作者 刘雪梅 王琨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361-363,共3页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经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PDA的4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口服布洛芬,对照组(21例)未立即治疗,7d后对所有患儿进行超声心动图复查,观察两组PDA关闭情况。结果 25...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经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PDA的4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口服布洛芬,对照组(21例)未立即治疗,7d后对所有患儿进行超声心动图复查,观察两组PDA关闭情况。结果 25例PDA早产儿口服布洛芬后19例闭合,6例未闭;21例未做治疗的早产儿,10例自然闭合,11例未闭,对动脉导管未能自然关闭患儿给予布洛芬补救治疗,经心脏超声复查6例闭合。治疗组治疗后闭合率76%,对照组自然闭合率47.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发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经超声心动图评估发现经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PDA有效率高于未治疗组,未发现相关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早产儿 动脉导管未闭 布洛芬
下载PDF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冯琪 李源 +1 位作者 王颖 郭在晨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 观察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发生率、影响因素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提供监测及干预治疗的建议。方法  86例胎龄 2 8~ 3 6周、无呼吸机治疗 (未用或已停用 )的早产儿 ,出生 2~ 5d行首次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诊断为PDA的早产儿... 目的 观察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发生率、影响因素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提供监测及干预治疗的建议。方法  86例胎龄 2 8~ 3 6周、无呼吸机治疗 (未用或已停用 )的早产儿 ,出生 2~ 5d行首次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诊断为PDA的早产儿动态超声心动图监测。结果 生后 3~ 4d超声心动图诊断PDA 2 2例 ,胎龄 (3 3 .1± 2 .0 )周。生后 8.5d 2 0例复查 ,16例动脉导管自行关闭 ;4例PDA早产儿经治疗 ,动脉导管关闭 2例 (1例吲哚美辛 ;1例动脉导管再开放 )。最终遗留PDA 3例。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出生体质量越低 ,PDA发生机率越高 (χ2 =2 .890 7 P =0 .0 891) ;生后窒息及严重疾病增加PDA发生的危险性 (χ2 =4.3 72 9 P =0 .0 3 65 ;χ2 =11.65 90 P =0 .0 0 0 6)。PDA存在使早产儿左心房 /主动脉根内径比值增高 (1.0 8± 0 .18vs 1.0 0± 0 .0 7 P =0 .0 48) ,心功能良好。结论 平均胎龄 3 3周、平均日龄 3d、一般状况较好的早产儿超声心动图诊断PDA机率 2 5 .6% ,85 %早产儿PDA可自行关闭。低出生体质量、出生窒息、严重疾病及症状性PDA发生或持续均是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动脉导管未闭 发生率 超声心动图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与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13
作者 陆丹芳 童笑梅 +3 位作者 刘云峰 葛迎年 冯新恒 张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46-450,共5页
目的研究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与脑室周围一脑室内出血(PIVH)的相关性。方法对85例胎龄≤34周、出生体质量≤2000g的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病例一对照研究,在其出生后至48h、48-96h、96-120h、120-168h进行... 目的研究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与脑室周围一脑室内出血(PIVH)的相关性。方法对85例胎龄≤34周、出生体质量≤2000g的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病例一对照研究,在其出生后至48h、48-96h、96-120h、120-168h进行床旁超声心动图和颅脑超声检查,监测有无PDA发生和大脑前、中动脉(ACA、MCA)的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观察有无PIVH的发生。结果根据出生后72h内的超声心动图结果及相应临床症状,将观察对象分为以下3组:(1)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PDA组(hsPDA组)23例;(2)无血流动力学意义的PDA组(nhsPA组)38例;(3)无PDA组(non-PDA,nPDA组)24例。3组在胎龄、体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出生后48h内有创机械通气与hsPDA有相关性(χ2=11.182,P=0.019;OR=10.06,P=0.039);对3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hsPDA组大脑ACA、MCA的Vd值显著低于nhsPDA组(P=0.000,P=0.001)和nPDA组(P=0.003,P=0.013),而ACA、MCA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值显著高于其他2组。hsPDA组在出生后7d复查,PDA关闭组(n=7)的RI、PI值较未闭组(n=16)降低,而Vd值升高;生后7dPDA关闭组与nPDA组(n=24)比较各血流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A关闭与否各组问PIVH的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hsPDA组发生重度PIVH的比例高于其他2组(17.39%比8.33%比5.26%,χ2=2.405,P=0.280)。结论早产儿出生后48h内有创机械通气与发生hsP-DA有相关性;早产儿hsPDA可造成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可能增加重度PIVH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动脉导管未闭 血流动力学 脑室周围一脑室内出血 颅脑超声
原文传递
早期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的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杜金凤 刘田田 武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发生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减少早产儿PDA的发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治疗的136例诊断为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PDA(hs-PDA)的早期早产儿(胎龄≤32周)设为病例组,按1:1的比例从... 目的探讨早期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发生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减少早产儿PDA的发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治疗的136例诊断为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PDA(hs-PDA)的早期早产儿(胎龄≤32周)设为病例组,按1:1的比例从同期住院的早期早产儿中按匹配病例对照原则抽取136例无hs-PDA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两组匹配因素包括性别及胎龄。收集可能与PDA发生有关的新生儿基本情况、母亲孕期及围产期情况等资料,应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DA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生后24h内血小板计数减低及低出生体重与hs-PDA的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OR=2.368)及生后24h内血小板计数减低(OR=0.996)是hs-PD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及生后24h内血小板计数减低会增加早期早产儿hs-PDA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早产儿
原文传递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联合右心声学造影对成年人心脏卵圆孔未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陆燕飞 宋海国 +3 位作者 苏海庆 谭臻 黄蔚 杨立娟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3期72-75,共4页
目的:探究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联合经胸右心声学造影(cTTE)在成年人心脏卵圆孔未闭(PFO)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100例PFO患者,采用数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行RT-3DE联合cTTE检... 目的:探究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联合经胸右心声学造影(cTTE)在成年人心脏卵圆孔未闭(PFO)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100例PFO患者,采用数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行RT-3DE联合cTTE检查,对照组行单纯cTTE检查;记录两组静息状态及瓦耳萨耳瓦氏手法(Valsalva)动作下检查方式对PFO的位置大小、毗邻关系和对右向左分流(RLS)的分流量的评估,比较分析各项检查的数据,评估RT-3DE联合cTTE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静息状态下检出PFO和Valsalva动作下检出PFO分别为26例和45例,对照组分别为49例和4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94,P>0.05)。观察组PFO患者在静息状态下RLS的分流量评估1级15例,2级7例,3级4例;在Valsalva动作下RLS的分流量的评估显示,1级12例,2级13例,3级20例,不同状态下对应分级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93,x^2=8.244,x^2=9.031,x^2=7.531;P<0.05);观察组对PFO的位置、大小、毗邻关系等的显示情况也优于对照组,其最大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017,P<0.05)。结论:RT-3DE联合cTTE对成年人心脏PFO患者进行检查,其PFO的位置大小、毗邻关系和RLS的分流量评估效果佳,临床应用RT-3DE联合c TTE检查,有助于成年人卵圆孔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动脉导管未闭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右心声学造影 成年人
下载PDF
经导管封堵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4
16
作者 赵世华 闫朝武 +9 位作者 蒋世良 徐仲英 黄连军 凌坚 郑宏 王诚 胡海波 吴文辉 李世国 戴汝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85-1189,共5页
目的评估经导管封堵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的即刻和短期疗效。方法应用Amplatzer PDA封堵伞和国产封堵器对28例患者进行试封堵,术后1d、1、3和6个月复查X线胸片、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结果20例封堵有效,释放... 目的评估经导管封堵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的即刻和短期疗效。方法应用Amplatzer PDA封堵伞和国产封堵器对28例患者进行试封堵,术后1d、1、3和6个月复查X线胸片、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结果20例封堵有效,释放封堵伞,8例封堵无效收回封堵伞。在20例有效封堵组中,PDA最窄直径为(10.4±2.7)mm,所选择的封堵伞肺动脉端直径为(15.6±3.2)mm。吸氧前后股动脉血氧饱和度分别为(93.5±1.8)%、(98.2±1.8)%(P<0.01)。封堵前后肺动脉收缩压分别为(95.5±24.1)、(56.3±18.3)mm Hg(1mm Hg=1.33kPa)(P<0.01);肺动脉平均压分别为(70.8±18.2)、(41.0±13.8)mm Hg(P<0.01)。6个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左室和主肺动脉直径明显缩小,仅1例例外;X线胸片示肺血有所减轻、心脏缩小,心胸比率从(59.2±6.6)%减少到(54.2±3.3)%(P<0.01)。8例放弃封堵者,4例临床可见明显分界性紫绀,封堵前后肺动脉收缩压分别为(110.3±13.9)、(139.5±20.0)mm Hg(P<0.01);主动脉收缩压分别为(116.0±20.2)、(106.3±16.9)mm Hg(P<0.05)。其余4例患者2例试封堵后残存大量分流,2例出现头晕和胸闷等症状。结论经导管封堵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成人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放射学 介入性
原文传递
极低出生体重儿动脉导管未闭转归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陈红 施丽萍 +4 位作者 马晓路 罗芳 陈正 林慧佳 杜立中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88-693,共6页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动脉导管未闭(PDA)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9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心脏超声检查及治疗转归情况分为无PDA组,PDA自然关闭组、药物关闭组、手术关闭组,分析其临床及超声心...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动脉导管未闭(PDA)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9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心脏超声检查及治疗转归情况分为无PDA组,PDA自然关闭组、药物关闭组、手术关闭组,分析其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特征。结果 PDA自然关闭率58.7%。自然关闭组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比例均大于药物和手术关闭组,药物及手术关闭组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及肺表面活性物质(PS)应用比例高于自然关闭组(P<0.05)。不同时间段自然关闭组的动脉导管直径均明显小于药物和手术关闭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出生胎龄、PS应用及48 h动脉导管直径与PDA转归显著相关。自然关闭组PDA分流类型均以关闭型为主,而药物及手术关闭组在48 h以肺高压型及进展型为主,在4 d、7 d时均以进展型为主。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PDA自然关闭率较高,出生胎龄越小以及应用PS的患儿自然关闭率越低;动脉导管直径越大且分流类型为进展型或脉冲型的PDA不易自然关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药物治疗 动脉导管结扎术 超声心动图 极低出生体重儿
原文传递
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 被引量:14
18
作者 茅晓楠 程锐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8年第3期235-238,共4页
动脉导管未(patent ductus artedosus,PDA)是早产儿常见疾病,出现临床表现时称为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symptomatic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sPDA),sPDA与呼吸功能紊乱、脑室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肺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 动脉导管未(patent ductus artedosus,PDA)是早产儿常见疾病,出现临床表现时称为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symptomatic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sPDA),sPDA与呼吸功能紊乱、脑室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肺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视网膜病变和死亡等多种并发症有关。该文介绍sPDA新生儿典型的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上特异的表现、新兴生物学检测指标、运用PDA评分判断预后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动脉导管未闭 诊断
原文传递
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宋超 赵荣生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54-556,共3页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一种新生儿常见疾病。在早产儿,尤其是低体重儿中其发病率更高。如未及时治疗,往往会导致新生儿颅内出血、呼吸窘迫综合症、慢性肺疾病等严重并发症。目前临床用布洛芬治疗,闭合率约为73.0%~95.5%,且布洛芬对肾脏...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一种新生儿常见疾病。在早产儿,尤其是低体重儿中其发病率更高。如未及时治疗,往往会导致新生儿颅内出血、呼吸窘迫综合症、慢性肺疾病等严重并发症。目前临床用布洛芬治疗,闭合率约为73.0%~95.5%,且布洛芬对肾脏血流灌注影响较小。布洛芬用于治疗PDA属于说明书外用法,因此,本文对布洛芬治疗早产儿PDA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 早产儿 低体重儿 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闭合率
原文传递
Protective strategies to prevent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被引量:11
20
作者 Kris C. Sekar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0期2914-2918,共5页
Ductus arteriosus is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proximal aorta and the pulmonary artery which diverts well oxygenated blood from the placenta to the systemic circulation bypassing the fluid filled lung in the fetal... Ductus arteriosus is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proximal aorta and the pulmonary artery which diverts well oxygenated blood from the placenta to the systemic circulation bypassing the fluid filled lung in the fetal circulation. Therefore it is very essential for fetal survival. After birth, in term infants the ductus usually closes within the first day of life, starting with functional closure followed by anatomical closure by vascular remode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UPROFEN INDOMETHACIN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REMATURITY ductal lig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