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柔性路面材料的性能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孙秀明 邓成 +2 位作者 柯文汇 朱建 黄冲 《江苏建筑》 2016年第3期92-94,共3页
试验研究了沥青种类对大空隙基体混合料性能的影响,以及浆体强度对半柔性路面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高铁水泥沥青砂浆车用于半柔性路面施工中,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市政工程。结果表明,采用高粘沥青的大空隙基体沥青混合料性能要优于SB... 试验研究了沥青种类对大空隙基体混合料性能的影响,以及浆体强度对半柔性路面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高铁水泥沥青砂浆车用于半柔性路面施工中,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市政工程。结果表明,采用高粘沥青的大空隙基体沥青混合料性能要优于SBS改性沥青,但SBS改性沥青已经足以满足要求;考虑半柔性路面材料高低温性能的平衡,合适的浆体强度为20MPa^40MPa;经过半柔性路面工程实践发现,采用高铁水泥沥青砂浆车作制浆灌浆设备,灌浆施工效率可达到420m2/h,比以往施工效率提高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柔性抗车辙路面 市政道路 沥青 浆体强度 水泥沥青砂浆搅拌车
下载PDF
密实膏体充填面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控制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左文强 张新国 +1 位作者 王高尚 WITTAYAKUL SITTISARN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5-69,共5页
为减少区段煤柱的留设,提高建筑物下遗留煤柱的回采率,以岱庄煤矿2353工作面运输平巷沿空留巷为背景,提出"采空区密实膏体-巷内支护体-实体煤"共同作用于上覆岩层的联合控制系统,通过构建FLAC^(3D)模型,明确影响膏体充填面沿... 为减少区段煤柱的留设,提高建筑物下遗留煤柱的回采率,以岱庄煤矿2353工作面运输平巷沿空留巷为背景,提出"采空区密实膏体-巷内支护体-实体煤"共同作用于上覆岩层的联合控制系统,通过构建FLAC^(3D)模型,明确影响膏体充填面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的3个因素的合理取值,模拟结果表明:工作面充填率为95%,膏体强度为5 MPa,木桩排距与采高比为1∶3时可进一步强化围岩控制;同时依据该矿地质条件,给出了沿空巷道加固支护方案。现场施工后,监测到顶板最大下沉量为137 mm,两帮最大移近量为290mm,围岩变形量在允许范围内,满足邻近2354工作面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体充填 沿空留巷 围岩稳定性 充填率 膏体强度 木桩排距与采高比
原文传递
全尾砂膏体强度设计及稳定性数值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仪海豹 吴爱祥 +3 位作者 李辉 王贻明 刘晓辉 沈家华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21,27,共5页
针对采场膏体强度设计问题,分析了充填体强度的影响因素;基于高水模型进一步修正并计算得出了采场需要的膏体强度;通过对井下无轨设备工作时充填体受力分析可知,充填体表面1.0m以内,满足铲运机运行的充填体强度为0.38~0.98MPa;借助于FL... 针对采场膏体强度设计问题,分析了充填体强度的影响因素;基于高水模型进一步修正并计算得出了采场需要的膏体强度;通过对井下无轨设备工作时充填体受力分析可知,充填体表面1.0m以内,满足铲运机运行的充填体强度为0.38~0.98MPa;借助于FLAC3D工程模拟软件建立了采场三维数值分析模型,通过数值分析得到了膏体强度与安全系数的关系方程式,确定了满足矿山采场需要的膏体强度为σv≥1.54MPa;通过应力场分析可知,矿石回采工作对上盘岩石影响程度较下盘明显;根据位移场分析得到,膏体在采场稳定的临界状态的最大沉降量为70.49mm,侧向最大位移量为72.88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体强度 强度设计 高水模型 数值分析
原文传递
pH值对水泥水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马井雨 周宗辉 杨凤萍 《水泥工程》 CAS 2013年第5期13-15,共3页
通过测定水泥的凝结时间、强度,并结合XRD、SEM分析,探讨了水泥水化时拌合水的pH值对水泥浆体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拌和水pH值增加,水泥的水化速率加快,强度增加,当pH值等于12时,效果最好,通过微观分析可以看出浆体的水... 通过测定水泥的凝结时间、强度,并结合XRD、SEM分析,探讨了水泥水化时拌合水的pH值对水泥浆体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拌和水pH值增加,水泥的水化速率加快,强度增加,当pH值等于12时,效果最好,通过微观分析可以看出浆体的水化产物多,晶体颗粒小,结构致密,但当pH值超过12时,变化规律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环境 PH值 浆体强度 结构和性能
下载PDF
基于灰色理论的膏体充填料浆凝结性及流动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公成 王洪江 +1 位作者 刘宁 张博超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6年第5期8-13,共6页
膏体料浆的强度是评价充填质量的重要指标,屈服应力是管道输送系统设计的基础。将砂灰比、质量浓度及尾废比(尾砂与戈壁集料比)视为一个灰色系统,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3个影响因素与膏体强度及屈服应力之间的关系。分别建立了28... 膏体料浆的强度是评价充填质量的重要指标,屈服应力是管道输送系统设计的基础。将砂灰比、质量浓度及尾废比(尾砂与戈壁集料比)视为一个灰色系统,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3个影响因素与膏体强度及屈服应力之间的关系。分别建立了28d抗压强度、屈服应力与砂灰比、质量浓度及尾废比的灰色模型GM(1,4),确定出最优充填料浆配比。分析结果表明,砂灰比对抗压强度影响最大,质量浓度次之,尾废比最小;质量浓度对屈服应力影响最大,尾废比次之,砂灰比最小。28d抗压强度及屈服应力GM(1,4)灰色模型精度分别为93.41%、94.24%,充填料浆砂灰比为5、质量浓度为78%、尾废比为6时,满足强度及流动性要求,为最佳充填配比。此研究为矿山确定合理充填配比、减少充填成本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系统 膏体强度 屈服应力 充填配比
下载PDF
窄条带膏体充填开采充填体强度确定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广磊 吕学刚 +1 位作者 刘经民 张彪 《煤炭科技》 2019年第4期93-96,共4页
膏体充填体强度对膏体充填开采具有重要影响。以麻黄梁煤矿窄条带膏体充填为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充填体强度为5 MPa。利用FLAC3D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充填体受力状况及顶板下沉量,得出充填体强度为5 MPa较为合理。
关键词 膏体强度 充填开采 窄条带
下载PDF
一种燃油压力传感器失效故障分析及整改
7
作者 迟玉华 《汽车实用技术》 2020年第8期199-201,共3页
文章结合一种压力传感器失效问题,从问题调查、原因分析,找到问题的可能原因,并通过生产工艺、试验逐一排除,找到了问题的主要原因为:传感器陶瓷板清洗工艺为堆叠清洗,导致陶瓷板未清洗干净。最终通过调整陶瓷板的清洗工艺,问题得到了... 文章结合一种压力传感器失效问题,从问题调查、原因分析,找到问题的可能原因,并通过生产工艺、试验逐一排除,找到了问题的主要原因为:传感器陶瓷板清洗工艺为堆叠清洗,导致陶瓷板未清洗干净。最终通过调整陶瓷板的清洗工艺,问题得到了最终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推力值 粘贴强度 清洗
下载PDF
水泥石强度分析与孔隙率强度模型构造 被引量:7
8
作者 贺行洋 苏英 +2 位作者 曾三海 刘月亮 孙维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9-22,共4页
通过对水泥石中孔状态的分析,认为水泥石中孔已在三维空间出现渗流,孔的渗流会强烈影响水泥石宏观力学性能,据此建立了一个基于孔渗流的孔隙率强度模型,并设计实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在设计实验的65组数据中,该文建立的孔隙率... 通过对水泥石中孔状态的分析,认为水泥石中孔已在三维空间出现渗流,孔的渗流会强烈影响水泥石宏观力学性能,据此建立了一个基于孔渗流的孔隙率强度模型,并设计实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在设计实验的65组数据中,该文建立的孔隙率强度模型拟合的相关性均优于目前国内外引用最多的3种孔隙率强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石强度 孔隙率 渗流 模型
原文传递
几种火山灰质掺合料的火山灰活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朱蓓蓉 杨全兵 《粉煤灰综合利用》 CAS 2005年第2期3-5,共3页
采用酸溶法测定并比较几种典型的火山灰质掺合料的火山灰活性,探讨其火山灰反应程度对浆体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硅灰的火山灰活性最大,明显高于煤矸石和粉煤灰;煤矸石和Ⅱ级磨细粉煤灰的火山灰活性比Ⅰ级分选粉煤灰较大;酸溶法测... 采用酸溶法测定并比较几种典型的火山灰质掺合料的火山灰活性,探讨其火山灰反应程度对浆体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硅灰的火山灰活性最大,明显高于煤矸石和粉煤灰;煤矸石和Ⅱ级磨细粉煤灰的火山灰活性比Ⅰ级分选粉煤灰较大;酸溶法测定的煤矸石或硅灰的火山灰活性误差较大,活性偏低;掺合料火山灰的活性与其浆体强度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灰掺合料 火山灰活性 浆体强度 酸溶法 煤矸石 粉煤灰 水泥混凝土
下载PDF
Effects of LiAl-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on Early Hydration of Calcium Sulphoaluminate Cement Paste
10
作者 李海艳 管学茂 +3 位作者 YANG Lei LIU Songhui ZHANG Jianwu GUO Yanan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7年第5期1101-1107,共7页
As a 3D micro-nano material,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fields, especially for reinforced composite materials. In this paper, Li Al-LDHs was obtained by a hydrothermal method. In order to ... As a 3D micro-nano material,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fields, especially for reinforced composite materials. In this paper, Li Al-LDHs was obtained by a hydrothermal metho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i Al-LDHs on the early hydration of calcium sulphoaluminate(CSA) cement paste, compressive strength, setting time and hydration heat were tested while X-ray diffraction(XR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 sca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 analysis were employ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Li Al-LDHs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arly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shorten the setting time of calcium sulphoaluminate cement paste with 3 wt% concentration. Besides, the hydration exothermic rate within 5h was accelerated with increasing Li Al-LDHs content. Moreover, the addition of Li Al-LDHs did not result in the formation of a new phase, but increased the quantity of hydration products providing higher compressive strength, shorter setting time and denser micro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Al-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calcium sulphoaluminate cement paste hydration compressive strength setting tim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