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65篇文章
< 1 2 2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控制综合管理对策 被引量:145
1
作者 李培 王新 +8 位作者 柴发合 王淑兰 王锷一 胡敏 王瑞斌 严刚 任洪岩 吴玉萍 谢永明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1年第5期8-14,共7页
为探索"十二五"期间我国大气污染控制途径,本文针对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区域性、复合性、复杂性特征和控制与治理任务的严峻形势,在回顾、总结和系统分析我国大气污染控制的历程和经验基础上,解析我国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 为探索"十二五"期间我国大气污染控制途径,本文针对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区域性、复合性、复杂性特征和控制与治理任务的严峻形势,在回顾、总结和系统分析我国大气污染控制的历程和经验基础上,解析我国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和途径,探讨大气颗粒物控制综合管理模式,提出大气颗粒物污染控制的相应政策建议。当前颗粒物成为我国大气污染最主要的污染物,且成为城市环境质量达标的关键指标,而目前大气环境质量管理体制和政策不能有效地解决颗粒物污染问题。因此,必须以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为出发点,以改善城市和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削减一次颗粒物排放量为主线,以控制PM10、PM2.5以及其他污染物为重点,以科学的环境政策和产业与能源战略优化经济发展,综合运用法律、经济、信息、行政、技术等综合措施,尽快制定实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管理办法》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编制技术指南》,构建全国大气颗粒物污染控制政策措施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大气颗粒物污染 污染控制 政策建议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PM_(10)/PM_(2.5))与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关系的病例交叉研究 被引量:74
2
作者 董凤鸣 莫运政 +2 位作者 李国星 胥美美 潘小川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8-404,共7页
目的:探讨北京市大气颗粒物(PM10及PM2.5)污染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方法:连续监测2007年至2008年北京市大气中PM2.5日均浓度,并收集同时期海淀区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数据、北京市大气污染物和气象条件资料,应用双向对称性病... 目的:探讨北京市大气颗粒物(PM10及PM2.5)污染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方法:连续监测2007年至2008年北京市大气中PM2.5日均浓度,并收集同时期海淀区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数据、北京市大气污染物和气象条件资料,应用双向对称性病例交叉研究和条件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同时调整了性别、年龄及季节等潜在混杂因素的影响。结果:在控制当日气温、相对湿度、平均气压、风速的影响后,PM2.5每升高10μg/m3,所关联的总循环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死亡的超额危险度分别为0.78%(95%CI:0.07%-1.49%)、0.85%(95%CI:-0.28%1.99%)和0.75%(95%CI:-0.17%1.68%);PM10每升高10μg/m3,所关联的总循环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死亡的超额危险度分别为0.36%(95%CI:-0.07%0.78%)、0.63%(95%CI:-0.02%1.28%)和0.33%(95%CI:-0.26%0.92%),其中PM2.5与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颗粒物在温暖季节(4月至9月)与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关联比寒冷季节时更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北京市海淀区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增加可能与颗粒物污染浓度的升高有关,该效应在温暖季节更强,大气PM2.5对健康的影响比PM10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空气污染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交叉研究
下载PDF
北京市29种园林植物滞留大气细颗粒物能力研究 被引量:42
3
作者 赵松婷 李新宇 李延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04-1012,共9页
为研究北京市常用园林植物滞留颗粒物的能力,选择北京市常用园林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9种园林植物进行叶片直接采样、电镜分析、图像处理和统计分析,进而对园林植物滞留颗粒物尤其是细颗粒物PM2.5的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 为研究北京市常用园林植物滞留颗粒物的能力,选择北京市常用园林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9种园林植物进行叶片直接采样、电镜分析、图像处理和统计分析,进而对园林植物滞留颗粒物尤其是细颗粒物PM2.5的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29种园林植物叶片表面大部分为PM10,均在94%以上,PM2.5在85%以上,粗颗粒物(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DP〉10μm)的数量对总体数量的贡献非常小,均在6%以下;以体积进行统计时,得出PM10的体积在总体积中的比例平均为71.3%,对颗粒物总体积贡献最大,滞留的PM2.5体积占总体积4.22%~26.14%,粗颗粒物的体积占总体积平均为28.7%。(2)对乔灌木单位叶面积滞尘量进行比较,植物个体之间滞尘能力有很大的差异。雪松(Cedusdeodara)(3.405 g·m^-2)是绦柳(Salix pendula)(0.079 g·m^-2)的43倍,小叶黄杨(Buxusmicrophylla)(6.102 g·m^-2)的滞尘量是紫荆(Cercischinensis)(0.213 g·m^-2)的28倍。(2)对乔灌木单位叶面积滞尘量进行比较,植物个体之间滞尘能力有很大的差异。雪松是绦柳的43倍以上,小叶黄杨的滞尘量是紫荆的28倍以上。(3)29种园林植物单位叶面积滞留PM2.5能力大小比较:灌木中小叶黄杨(Buxusmicrophylla)滞留PM2.5的能力最强,为1.168 g·m^-2,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次之;乔木中银杏(Ginkgo biloba)滞留PM2.5的能力最强,达到0.225 g·m^-2。(4)29种园林植物整株树滞留PM2.5能力大小比较:乔木中整株树每周滞留PM2.5能力较强的有国槐(Sophora japonica)、银杏(Ginkgo biloba)、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旱柳(Salix matsudana)、圆柏(Sabina chinensis)和杜仲(Eucommiaulmoides),灌木和藤本中整株树每周滞留PM2.5能力较强的有榆叶梅(Amygdalustriloba)、木槿(Hibiscus syriacus)、钻石海棠(Malus sparkler)、紫丁香(Syr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电镜分析 颗粒物 PM2.5 PM10
下载PDF
基于技术的水泥工业大气颗粒物排放清单 被引量:33
4
作者 雷宇 贺克斌 +1 位作者 张强 刘作毅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366-2371,共6页
针对我国水泥工业的生产技术及生产过程中的大气颗粒物排放控制技术分类,建立了一个基于技术、自下而上的大气颗粒物排放模型.通过分析我国水泥工业不同生产工艺所占比重的历史变化趋势,以及不同时期水泥工业大气颗粒物控制标准的影响,... 针对我国水泥工业的生产技术及生产过程中的大气颗粒物排放控制技术分类,建立了一个基于技术、自下而上的大气颗粒物排放模型.通过分析我国水泥工业不同生产工艺所占比重的历史变化趋势,以及不同时期水泥工业大气颗粒物控制标准的影响,利用此模型计算了1990-2004年全国水泥工业大气颗粒物的排放系数和排放量.我国水泥工业的大气颗粒物的排放系数由1990年的27.9 kg·t^-1水泥下降至2004年的8.05 kg·t^-1水泥;大气颗粒物排放量自1990年起逐年增加,于1997年达到最高值1 044×10^4t,其中PM10排放量为716×10^4t,PM2.5排放量为436×10^4t;此后逐年降低,到2001年后又有缓慢增加.我国水泥工业大气颗粒物排放量的地理分布很不均衡,山东、广东、河北、江苏、浙江和河南的排放量超过了全国总排放量的50%.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替代立窑生产线的进程以及2004年《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颁布将很可能大幅降低我国水泥工业的大气颗粒物排放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的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水泥工业 排放系数 排放清单 基于技术
下载PDF
低低温电除尘器颗粒物脱除特性的工程应用试验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寿春晖 祁志福 +6 位作者 谢尉扬 邹正伟 刘春红 李敏 李敬伟 李晓东 李文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4326-4332,4515,共7页
对某1000MW燃煤机组低低温电除尘器的颗粒物脱除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对设备前后烟道中的烟气颗粒物进行采样、分析,对设备各级电场的捕集飞灰进行检测;初步探寻了低低温状态下烟温与除尘效果的关系,研究了低低温电除尘器对各级粒径颗粒物... 对某1000MW燃煤机组低低温电除尘器的颗粒物脱除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对设备前后烟道中的烟气颗粒物进行采样、分析,对设备各级电场的捕集飞灰进行检测;初步探寻了低低温状态下烟温与除尘效果的关系,研究了低低温电除尘器对各级粒径颗粒物的脱除效果、对主要成灰元素的捕集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降低电除尘器进口烟温至低低温状态(87~100℃),可有效提升设备对烟尘的总体脱除能力,除尘效率可达99.9%以上,逃逸烟尘浓度可控制在20mg/m^3以内;调整进口烟温至90℃,PM1脱除效率可达99.44%;元素Si、Al主要分布于较大颗粒(粒径>10μm)被电场捕集,元素Ca、Fe、Mg、S主要富集于可吸入颗粒物(PM10)被电场捕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低低温电除尘器 颗粒物 PM1 烟气温度 除尘效率
下载PDF
气象条件对西安市夏季和冬季近地面大气环境污染特征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张瑞旭 芮守娟 +2 位作者 王伟军 汪晶发 郝艳召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5-174,共10页
利用2018年1—12月西安市13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的六项大气污染常规分析指标(PM10、PM2.5、O3、SO2、NO2和CO)逐小时监测数据,结合气象条件(温度、相对湿度、风向、风速、大气压、光照、紫外辐射、混合层高度及大气能见度)和颗粒物样... 利用2018年1—12月西安市13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的六项大气污染常规分析指标(PM10、PM2.5、O3、SO2、NO2和CO)逐小时监测数据,结合气象条件(温度、相对湿度、风向、风速、大气压、光照、紫外辐射、混合层高度及大气能见度)和颗粒物样品采集,对西安市近地面大气污染物浓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近地面大气污染物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空气污染物主要为颗粒物(PM10、PM2.5)对应质量浓度分别为:(154.04±92.88)、(101.84±60.11)μg·m^−3,PM2.5/PM10的值为0.66,夏季空气污染物主要为O3,质量浓度为(89.07±20.62)μg·m^−3;西安市冬季PM2.5数浓度、表面积浓度、质量浓度分别为(51890±14619)cm^−3、(2882.21±939.83)μm^2·cm^−3、(0.32±0.13)mg·m^−3,PM10数浓度、质量浓度、表面积浓度分别为(51897±14618)cm^−3、(3410.50±1060.31)μm2·cm−3、(0.86±0.29)mg·m^−3,数浓度粒径分布集中在0.010≤dp≤0.484μm,占总数浓度的99.13%,表面积浓度粒径分布集中在0.072≤dp≤8.136μm,占总表面积浓度的98.32%,质量浓度粒径分布集中在0.316≤dp≤8.136μm,占总质量浓度的98.75%。颗粒物数浓度对大气能见度影响最大的3个粒径段分别为dp=0.762μm、dp=1.956μm、dp=1.232μm,3个粒径段与能见度的R2(拟合优度)分别为:0.840、0.789、0.775;西安市夏季,在近地面环境温度大于30.23℃,相对湿度小于58.09%,光照强度大于107.83 W·m^−2,紫外辐射强度大于324.10μW·cm−2时,有利于近地大气层中高质量浓度O3((112.16±53.01)μg·m^−3)的生成与累积。研究结果可为西安市及汾渭平原其他城市大气污染物减排、大气污染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臭氧 大气污染 西安市
下载PDF
颗粒物动态源解析方法综述与应用展望 被引量:23
7
作者 高健 李慧 +6 位作者 史国良 丁爱军 游志强 张岳翀 王涵 柴发合 王淑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7期3002-3021,共20页
颗粒物源解析技术是分析排放源与环境受体间关系的重要方法,也是颗粒物污染控制决策及控制措施评估的重要支撑工具.随着城市和区域空气质量长期持续改善和短期重污染过程应急双向需求的提出,颗粒物源解析技术也在经典方法的基础上逐渐改... 颗粒物源解析技术是分析排放源与环境受体间关系的重要方法,也是颗粒物污染控制决策及控制措施评估的重要支撑工具.随着城市和区域空气质量长期持续改善和短期重污染过程应急双向需求的提出,颗粒物源解析技术也在经典方法的基础上逐渐改进,向在线高时间分辨率和复合源解析的方向发展.而颗粒物动态源解析是针对大气污染过程中颗粒物来源进行多时间分辨率动态解析的一种新方法.本文简要总结了实现颗粒物源解析动态化的主要技术途径;针对基于颗粒物化学成分在线观测、基于大气物理模型、空气质量模型等方法的颗粒物动态源解析技术路线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根据目前的研究和管理需求,结合颗粒物动态源解析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方法、模型研究和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动态源解析 方法 应用
原文传递
固定源低浓度颗粒物监测技术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21
8
作者 梁云平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1-164,共4页
简述了固定源颗粒物监测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建议从规范现有方法和研发新方法入手,对低浓度颗粒物监测方法加以研究和改进。
关键词 低浓度 颗粒物 监测 采样
下载PDF
颗粒物质量浓度对大气能见度水平影响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韩毓 白志鹏 孙韧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61,65,共3页
通过观察不同天气条件下颗粒物质量浓度水平上升伴随大气能见度水平下降,对颗粒物质量浓度-大气能见度相关性分析,得到相关方程,根据颗粒物污染水平分析预测大气能见度,为灰霾预报提供依据。
关键词 灰霾 颗粒物 大气能见度 相关分析 天津市
下载PDF
冬季和夏季PM_(10)和PM_(2.5)对人肺上皮细胞A549毒性的比较 被引量:20
10
作者 贺擎 丁文军 +1 位作者 芮魏 张芳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4-331,共8页
采集并检测北京市玉泉路地区2008年冬季和夏季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中过渡金属元素的含量,测定A549细胞暴露于颗粒物后的细胞活力及活性氧(ROS)生成.用线性回归统计分析颗粒物中过渡金属元素含量与其细胞毒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冬季和... 采集并检测北京市玉泉路地区2008年冬季和夏季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中过渡金属元素的含量,测定A549细胞暴露于颗粒物后的细胞活力及活性氧(ROS)生成.用线性回归统计分析颗粒物中过渡金属元素含量与其细胞毒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冬季和夏季PM10和PM2.5均明显抑制A549细胞的细胞活力,导致ROS生成升高.颗粒物细胞毒性夏季大于冬季;除Cr、Ni外,各金属元素与颗粒物导致的细胞毒性正相关.冬季和夏季颗粒物中金属元素含量的差异是导致其细胞毒性不同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细胞毒性 氧化应激 过渡金属 季节
下载PDF
北京市建筑施工裸地的空间分布及扬尘效应 被引量:18
11
作者 徐谦 李令军 +1 位作者 赵文慧 姜磊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8-85,共8页
北京市作为中国典型的快速城市化大城市之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使得城市内部存在大量的建筑施工裸地,工地扬尘效应造成了严重的大气颗粒物污染。以北京市平原区为研究区,首先利用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反演了建筑施工裸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在此... 北京市作为中国典型的快速城市化大城市之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使得城市内部存在大量的建筑施工裸地,工地扬尘效应造成了严重的大气颗粒物污染。以北京市平原区为研究区,首先利用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反演了建筑施工裸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在此基础上,结合建筑施工裸地的扬尘排放因子,在空间上定量分析建筑施工裸地的扬尘效应。结果显示,2012年全市平原区建筑施工裸地总面积为140.77 km2,主要分布在城市核心区向外拓展的城乡过渡带。建筑施工裸地的扬尘效应分析中发现北京市平原区建筑施工裸地中TSP、PM10和PM2.5的排放量分别是31.53、16.66、9.16万吨,并且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在城市发展新区与功能拓展区中较高,生态涵养发展区较小。以北京市的建筑施工裸地为例,示范了以遥感为技术手段结合污染排放因子的城市内部典型面源污染的监测和污染排放定量化,为今后面源污染的快速准确监测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城市化 建筑施工裸地 扬尘 颗粒物
下载PDF
柴油发动机颗粒排放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芳 陈敏东 +1 位作者 张爱民 李同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1-85,共5页
介绍了柴油机颗粒排放物的产生机理、组成成分及国内外现有的排放法规。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对柴油机颗粒物检测分析方法和毒理学的研究进展,描述了现有分析方法的特点和尾气颗粒物的危害,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柴油机 颗粒物 分析方法
下载PDF
燃煤过程中氧含量对可吸入颗粒物形成及排放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小伟 徐明厚 +3 位作者 于敦喜 俞云 高翔鹏 曹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46-50,共5页
通过对两种烟煤在沉降炉内的燃烧试验,研究了不同氧气量对可吸入颗粒物的生成量、元素成分及形成机理的影响。试验条件为:煤粉粒径包括小于63μm和63~100μm两种,燃烧温度在1250℃,炉内燃烧气氛包括氧含量20%和50%两种。试验采用低压... 通过对两种烟煤在沉降炉内的燃烧试验,研究了不同氧气量对可吸入颗粒物的生成量、元素成分及形成机理的影响。试验条件为:煤粉粒径包括小于63μm和63~100μm两种,燃烧温度在1250℃,炉内燃烧气氛包括氧含量20%和50%两种。试验采用低压撞击器(LPI)按不同粒径大小从0.03~10μm共分为13级,分别采集燃烧后的可吸入颗粒物。试验结果显示:两种粒径煤粉燃烧后超微米颗粒物(PM1-10)排放量都随氧含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小粒径煤粉的增加更多;在亚微米颗粒物(PM1)中,其主要构成元素S随氧含量增加而显著减小,元素Fe、Si和Al随氧含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其中Si元素增加幅度最大;而在超微米颗粒(PM1-10)中,元素S随氧含量增加而少量减小,其主要构成元素Fe、Si和Al随氧含量增加而少量增加;相比较而言,氧含量变化对亚微米颗粒物的元素构成影响比超微米颗粒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动力工程 燃煤 颗粒物 氧含量 元素成分 形成机理
下载PDF
基于实测的湿法脱硫系统对颗粒物去除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东歌 朱法华 +3 位作者 易玉萍 刘智 李枭鸣 孟令媛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5年第5期21-24,共4页
通过对我国4座燃煤电厂5台不同容量机组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WFGD)系统进、出口烟气中颗粒物的实测,计算各电厂湿法脱硫系统对颗粒物的去除效果,并分析其排放特征。结果表明:WFGD系统对烟气中总颗粒物的去除效率介于46.00%~61.70%之间... 通过对我国4座燃煤电厂5台不同容量机组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WFGD)系统进、出口烟气中颗粒物的实测,计算各电厂湿法脱硫系统对颗粒物的去除效果,并分析其排放特征。结果表明:WFGD系统对烟气中总颗粒物的去除效率介于46.00%~61.70%之间,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对PM1的去除效率介于-12.61%^-1.58%之间,对PM2.5的去除效率介于-2.02%~8.50%之间,对PM10的去除效率介于42.63%~58.68%之间,对PM2.5及更小的亚微米颗粒的去除作用非常有限且波动较大,工况不佳易出现逆增长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脱硫 颗粒物 去除效果 煤电机组 烟气
下载PDF
2007—2015年北京地区能见度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7
15
作者 姜江 郭文利 王春玲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年第1期45-52,共8页
利用2007—2015年北京市大兴观象台、28个道面自动气象站、部分区域自动气象站等多种台站观测资料分析了2007—2015年北京地区能见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7—2015年北京地区春季平均能见度最高、夏季平均能见度最低,夏季及年平... 利用2007—2015年北京市大兴观象台、28个道面自动气象站、部分区域自动气象站等多种台站观测资料分析了2007—2015年北京地区能见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7—2015年北京地区春季平均能见度最高、夏季平均能见度最低,夏季及年平均能见度呈显著增加的趋势,春季和秋季能见度均呈波动增加,冬季颗粒物浓度的显著增加致使北京地区冬季能见度下降的时段集中在2011—2014年;空间上,北京西北地区能见度明显高于中心城区和东南大部地区。秋季和冬季能见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年平均能见度的分布特征较一致,表现为能见度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递减;与能见度相关性最高的为相对湿度、颗粒物浓度、风向及风速,但不同要素在月、季和年尺度上的相关性差别较大;根据天气现象统计表明,近10 a来北京地区雾、霾、沙尘日均呈增加的趋势,但是山区与城区气象站点低能见度事件的发生频次存在较大的差异。整体来看,小于10 km能见度事件的发生频次在全区以增加为主,而小于1 km能见度事件的发生频次在全区以减少为主。此外,近10 a来北京地区干霾的发生频率为44. 29%,湿霾的发生频率为7. 13%,低能见度事件多由干霾造成,但湿霾发生时,能见度恶化的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见度 颗粒物
下载PDF
PM_(2.5)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MLE-12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曲凡 丁文军 +1 位作者 伊硕 张芳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研究大气细颗粒物(PM2.5)对体外培养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MLE-12的生物学效应,探讨大气细颗粒物对呼吸系统的损伤及其机制。方法采集北京市2008年春季大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处理后得到的水溶组分、水不溶组分以及颗粒物总悬浮液作为... 目的研究大气细颗粒物(PM2.5)对体外培养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MLE-12的生物学效应,探讨大气细颗粒物对呼吸系统的损伤及其机制。方法采集北京市2008年春季大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处理后得到的水溶组分、水不溶组分以及颗粒物总悬浮液作为实验材料,MLE-12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各组分处24h,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力,并选择0.05mg/ml为后续实验的暴露剂量,测定细胞暴露后培养液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胞内过氧化酶(CAT)的活性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以及胞内活性氧(ROS)的生成量,评价大气颗粒物及其不同组分对细胞的损伤效应。同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暴露细胞中SP-C基因水平表达变化。结果颗粒物的不同组分均对MLE-12细胞活力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暴露后LDH漏出显著增多,CAT活性和GSH含量无明显改变,可溶组分以及总悬浮液染毒可显著升高胞内H2O2,CAT预处理后H2O2的生成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颗粒物染毒细胞中SP-C mRNA的表达低于正常组,CAT预处理后SP-C mRNA无显著改变。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大气细颗粒物及各组分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并且可溶成分诱导的氧化应激以及不溶成分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在细颗粒物对MLE-12细胞的损伤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 过渡金属 氧化应激 肺表面活性相关蛋白C
原文传递
TSP-PM_(10)-PM_(2.5)-2型中流量大气颗粒物采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玮 刘红杰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5-38,共4页
自行开发并研制了 TSP-PM1 0 -PM2 .5-2型中流量 TSP、PM1 0 、PM2 .5大气颗粒物采集系统 ,是目前中国唯一可以采集 TSP、PM1 0 、PM2 .5样品并提供足够的样品量进行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分析的中流量大气颗粒物采集器。该系统精心设计和... 自行开发并研制了 TSP-PM1 0 -PM2 .5-2型中流量 TSP、PM1 0 、PM2 .5大气颗粒物采集系统 ,是目前中国唯一可以采集 TSP、PM1 0 、PM2 .5样品并提供足够的样品量进行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分析的中流量大气颗粒物采集器。该系统精心设计和加工的限流孔可以保持完全固定的流量 ,保证切割粒径的稳定 ,减小采样的误差并方便操作。该系统已经成功地应用于 2 0多个城市和地区大气颗粒物的监测和研究中 ,为研究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状况和来源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采集系统 TSP PM10 PM2.5
下载PDF
保定市大气气溶胶中正构烷烃的污染水平及来源识别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杏茹 杜熙强 +1 位作者 王英锋 王跃思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41-447,共7页
有机物已成为我国城市大气颗粒物中最重要组成部分.为认知河北工业城市大气颗粒物中有机物浓度水平和来源,于2010年9月~2011年8月,利用安德森9级惯性撞击式颗粒物采样器在河北省保定市采集了大气颗粒物样品,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气相色谱... 有机物已成为我国城市大气颗粒物中最重要组成部分.为认知河北工业城市大气颗粒物中有机物浓度水平和来源,于2010年9月~2011年8月,利用安德森9级惯性撞击式颗粒物采样器在河北省保定市采集了大气颗粒物样品,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定量分析了其中的正构烷烃.结果表明,采样期间保定市大气细粒子日均浓度67%超过GB 3095-2012二级标准75μg·m-3,约96%超过国家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标准150μg·m-3.颗粒物中检测出C14~C32正构烷烃19种,浓度范围111.23~979.81 ng·m-3,日均浓度264.2 ng·m-3;4个季节的主峰碳各有不同,冬春季主峰碳为C20、C21和C22,夏季为C27;春、夏、秋、冬CPI值分别为0.97、1.24、0.92、0.86,平均值为1.01.冬春季正构烷烃主要受控于化石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夏秋季还同时受到高等植物角质蜡层的挥发影响,全年以人为源的影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定 大气气溶胶 正构烷烃 污染特征 来源识别
原文传递
上海地铁站台环境质量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叶晓江 连之伟 +2 位作者 蒋淳潇 陈焕新 刘陵飞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9年第5期61-63,38,共4页
为改善地铁站台环境,对上海地铁站台环境状况进行实地测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地铁站台以温湿度为代表的微气候状况良好,甲醛和CO浓度较低,部分站台CO2浓度过高。颗粒物浓度过高是上海地铁站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PM10为372±... 为改善地铁站台环境,对上海地铁站台环境状况进行实地测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地铁站台以温湿度为代表的微气候状况良好,甲醛和CO浓度较低,部分站台CO2浓度过高。颗粒物浓度过高是上海地铁站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PM10为372±209μg/m3,PM2.5为293±193μg/m3。合理的通风设计和屏蔽门的使用可以用于改善地铁站台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站台 热环境CO2 颗粒物
下载PDF
Heavy metals and their source identification in particulate matter(PM_(2.5)) in Isfahan City, Iran 被引量:12
20
作者 Mohsen Soleimani Nasibeh Amini +2 位作者 Babak Sadeghian Dongsheng Wang Liping F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166-175,共10页
The presence of heavy metals(HMs) in particulate matters(PMs) particularly fine particles such as PM2.5 poses potential risk to the health of human being.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contents of H... The presence of heavy metals(HMs) in particulate matters(PMs) particularly fine particles such as PM2.5 poses potential risk to the health of human being.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contents of HMs in PM2.5 in the atmospheric monitoring stations in Isfahan city,Iran, in different seasons between March 2014 and March 2015 and their source identification using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 The samples of PM2.5 were taken using a high volume sampler in 7 monitoring stations located throughout the city and industrial zones since March 2014 to March 2015. The HMs content of the samples was measured using ICP-M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As, Cd and Ni were in a range of 23–36, 1–12,and 5–76 ng/m3 at all the stations which exceeded the US-EPA standards. Furthermore,the concentrations of Cr and Cu reached to 153 and 167 ng/m3 in some stations which were also higher than the standard levels. Depending on the potential sources of HMs, their concentration in PM2.5 through the various seasons was different. PCA illustrated that the different potential sources of HMs in the atmosphere, showing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s of HMs originated from fossil fuel combustion, abrasion of vehicle tires, industrial activities(e.g., iron and steel industries) and dust storms.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ir pollution of industrial plants and vehicles are suggested for decreasing the risk of the HMs in the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 pollution Heavy metals particulate matters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