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2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52
1
作者 邹涛 郭灿雄 +1 位作者 段雪 张密林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07-710,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在无N2气保护下制备了比饱和磁化强度达到75 9emu g的强磁性Fe3O4纳米粒子。在用NaOH溶液沉淀Fe3+和Fe2+混合溶液的过程中,考察了n(Fe2+)∶n(Fe3+)、晶化时间、晶化温度、总铁浓度和NaOH溶液浓度等条件对Fe3O4纳米粒子的粒... 采用共沉淀法在无N2气保护下制备了比饱和磁化强度达到75 9emu g的强磁性Fe3O4纳米粒子。在用NaOH溶液沉淀Fe3+和Fe2+混合溶液的过程中,考察了n(Fe2+)∶n(Fe3+)、晶化时间、晶化温度、总铁浓度和NaOH溶液浓度等条件对Fe3O4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布及磁性的影响。当n(Fe2+)∶n(Fe3+)=5 5∶1 0,晶化时间为2h,晶化温度为50℃时,Fe3O4纳米粒子磁性最佳。所制得的Fe3O4粒子为结晶完整、具有较高纯度和粒径分布均匀的立方体形纳米颗粒;其相变温度随着Fe3O4纳米粒子粒径的减小而降低。Fe3O4纳米粒子的等电点约为pH=7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磁性 FE3O4 纳米粒子 制备 性能表征 粒度控制 共沉淀法
下载PDF
南京冬季大气气溶胶粒子谱分布及其对能见度的影响 被引量:68
2
作者 尚倩 李子华 +1 位作者 杨军 濮梅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750-2760,共11页
2009年11~12月采用宽范围气溶胶粒径谱仪(WPS)、自动气象站和能见度仪等高分辨率仪器对南京北郊气溶胶粒子的谱分布特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及其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数浓度谱呈双峰分布,主峰集中在0.04~0.1μm;质量浓... 2009年11~12月采用宽范围气溶胶粒径谱仪(WPS)、自动气象站和能见度仪等高分辨率仪器对南京北郊气溶胶粒子的谱分布特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及其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数浓度谱呈双峰分布,主峰集中在0.04~0.1μm;质量浓度谱的2个主峰位于0.5~0.7μm和2.7μm左右;表面积谱的2个主峰分别位于0.1~0.5μm和0.5~0.9μm之间.气溶胶浓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和日际变化,日变化主要与人类活动及大气边界层状况有关,而日际变化主要受降水、风、相对湿度等气象条件的影响;粒子数浓度分布受相对湿度(RH)的影响较显著,当RH<54%时,随着RH增大,直径<1μm的粒子数浓度增加,而直径>1μm的粒子数浓度几乎无变化,当相对湿度>54%时,随着RH增大,0.01~0.2μm和2.7~10μm范围内粒子数浓度降低,0.5~1.5μm之间的粒子数浓度明显增加;雨、雾、晴和灰霾天气状态下气溶胶粒子谱分布各异,雨天各尺度档数浓度与晴天相比都有减少,雾天0.01~0.3μm和2.7~10μm范围的气溶胶粒子数浓度比晴天低,而0.3~2.7μm之间的粒子数浓度高于晴天,降雨和浓雾对粗粒子的清除作用依次比核模态和积聚态粒子大;灰霾天气溶胶粒子谱的峰值略向大粒径方向偏移,0.03~0.1μm之间的粒子数浓度比晴天低,而0.1~2.7μm范围内粒子数浓度高于晴天;根据Mie理论,对能见度和不同粒径段气溶胶粒子的表面积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0.1~2μm之间的粒子表面积浓度与能见度相关性较好,是导致南京地区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粒子 尺度谱 气象因子 能见度 南京
原文传递
上海市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的粒径分布特征 被引量:66
3
作者 耿彦红 刘卫 +4 位作者 单健 姚剑 范雪波 位楠楠 李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85-1589,共5页
分析了上海市嘉定区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中9种水溶性离子(SO42-、NO3-、NH4+、K+、Na+、Cl-、Ca2+、Mg2+、F-)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SO42-、NO3-和NH4+含量很高,占9种离子总和的65%~81%.颗粒物的C/A值平均为1.08,说明颗粒物呈中性,略偏... 分析了上海市嘉定区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中9种水溶性离子(SO42-、NO3-、NH4+、K+、Na+、Cl-、Ca2+、Mg2+、F-)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SO42-、NO3-和NH4+含量很高,占9种离子总和的65%~81%.颗粒物的C/A值平均为1.08,说明颗粒物呈中性,略偏碱,这可能与缺少碳酸根等的测定有关.<1.5μm颗粒物中的离子占所有粒径段离子的52%~87%,表明离子主要集中在细颗粒物中.NH4+、K+呈单峰分布,峰值出现在<0.95μm的颗粒段;SO42-、NO3-、Ca2+、Cl-呈双峰分布,峰值分别出现在<0.95μm和3.0~7.2μm的粒径段,其中SO42-、NO3-的较高峰出现在<0.95μm的细颗粒段,Ca2+的较高峰出现在>3.0μm的颗粒段,Cl-则两峰高度相当;既有双峰分布又有单峰分布的离子是Na+、Mg2+和F-,3种离子的较高峰出现在>3.0μm的颗粒段.离子粒径分布与采样期间的气象条件、离子的形成机制和来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大气颗粒物 水溶性离子 粒径分布
下载PDF
单分散超细二氧化钛颗粒的制备及粒径控制 被引量:26
4
作者 陈洪龄 王延儒 时钧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13-717,共5页
四氯化钛和三乙醇胺在90℃反应生成钛可溶性化合物.该化合物溶液在 145℃下陈化反应48 h,生成单分散性较好的锐钛矿型二氧化钛颗粒.讨论了钛可溶性化合物的形成和水解过程.陈化液的pH值在0.9~10.5变化时,对颗粒... 四氯化钛和三乙醇胺在90℃反应生成钛可溶性化合物.该化合物溶液在 145℃下陈化反应48 h,生成单分散性较好的锐钛矿型二氧化钛颗粒.讨论了钛可溶性化合物的形成和水解过程.陈化液的pH值在0.9~10.5变化时,对颗粒大小和形状有显著的影响,酸度越大,颗粒越小.颗粒的大小也可以通过加入晶种得到控制. 在pH为10.5时加入晶种,颗粒的尺寸变小,形貌基本维持棒状.用TEM和XRD等手段测定了颗粒的晶型、形貌和比表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化钛 二氧化钛 超细颗粒 粒径控制 晶种 三乙醇胺 制备
下载PDF
柴油机排气颗粒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49
5
作者 李新令 黄震 +1 位作者 王嘉松 吴君华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研究了6114柴油机不同工况下排气颗粒的数浓度、体积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测试工况下柴油机排气颗粒数浓度均呈包括核模态(峰值粒径为10 nm^20 nm)和积聚模态(峰值粒径为50 nm^80 nm)的双峰对数正态分布。高转速下排气颗粒数浓度和体积... 研究了6114柴油机不同工况下排气颗粒的数浓度、体积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测试工况下柴油机排气颗粒数浓度均呈包括核模态(峰值粒径为10 nm^20 nm)和积聚模态(峰值粒径为50 nm^80 nm)的双峰对数正态分布。高转速下排气颗粒数浓度和体积浓度大于中间转速时的数浓度和体积浓度。相同转速下,颗粒体积浓度随负荷增加而增大,而数浓度高转速下随负荷增大而增加,中间转速下随负荷增加没有规律性变化。相同转速下,积聚模态数浓度随负荷增加而增大,核模态数浓度高转速下随负荷增大而增加,但在中间转速下随负荷增加无规律性变化。相同转速下,随负荷增加,核模态峰值粒径有减小趋势。中间转速下积聚模态峰值粒径随负荷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高转速下积聚模态峰值随负荷变化无明显变化。中间转速下排气颗粒的核模态峰值粒径小于高转速下核模态的峰值粒径,积聚模态峰值粒径大于高转速下积聚模态的峰值粒径。排气颗粒中核模态粒子占有较大的数量百分比,积聚模态粒子占有较大的体积百分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负荷 排气颗粒 数浓度 粒径分布
下载PDF
采暖期开始前后北京大气颗粒物中化学元素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39
6
作者 杨勇杰 王跃思 +1 位作者 温天雪 李亮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275-3279,共5页
为比较研究采暖期与非采暖期大气颗粒物的特征,2006年11月,在北京城区采用Andersen分级撞击式采样器进行了大气气溶胶分级采样,并利用ICP-MS对其中22种化学元素浓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暖期As、Se、Mo、Cd浓度较采暖前上升2倍以上,Zn... 为比较研究采暖期与非采暖期大气颗粒物的特征,2006年11月,在北京城区采用Andersen分级撞击式采样器进行了大气气溶胶分级采样,并利用ICP-MS对其中22种化学元素浓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暖期As、Se、Mo、Cd浓度较采暖前上升2倍以上,Zn、Pb、Tl、K、Se、As、Cu、Cd、Ag在细粒径段的分布出现大幅度的增长,Zn、Na出现向细粒径段移动的趋势.因子分析表明,在采暖期燃烧源的贡献增强,地壳源的贡献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粒径分布 采暖期
下载PDF
Seasonal variation and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in PM_(2.5) and PM_(10) particulates in Beijing,China 被引量:35
7
作者 Xingru Li Yuesi Wang +1 位作者 Xueqing Guo Yingfeng W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4期741-750,共10页
The distribution and source of the solvent-extractable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nents in PM2.5 (aerodynamics equivalent diameter below 2.5 microns), and PM10 (aerodynamics equivalent diameter below 10 microns) f... The distribution and source of the solvent-extractable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nents in PM2.5 (aerodynamics equivalent diameter below 2.5 microns), and PM10 (aerodynamics equivalent diameter below 10 microns) fractions of airborne particles were studied weekly from September 2006 to August 2007 in Beijing. The extracted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identified in both particle size ranges consisted of n-alkanes, PAHs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fatty acids and water soluble ions. The potential emission sources of these organic compounds were reconciled by combining the values of n-alkane carbon preference index (CPI), %waxCn, selected diagnostic ratios of PAH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n both size ranges. The mean cumulative concentrations of n-alkanes reached 1128.65 ng/m3 in Beijing, 74% of which (i.e., 831.7 ng/m3) was in the PM2.5 fraction, PAHs reached 136.45 ng/m3 (113.44 ng/m3 or 83% in PM2.5), and fatty acids reached 436.99 ng/m3 (324.41 ng/m3 or 74% in PM2.5), which resulted in overall enrichment in the fine particles.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SO42-, NO3-, and NH4+ were 21.3 ± 15.2, 6.1 ±1.8, 12.5 ± 6.1 μg/m3 in PM2.5, and 25.8±15.5, 8.9± 2.6, 16.9±9.5 μg/m3 in PM10, respectively. These three secondary ions primarily existed as ammonium sulfate ((NH4)2SO4), ammonium bisulfate (NH4HSO4) and ammonium nitrate (NH4NO3). The characteristic ratios of PAHs revealed that the primary sources of PAHs were coal combustion, followed by gasoline combustion. The ratios of stearic/palmitic acid indicated the major contribution of vehicle emissions to fatty acids in airborne particles. The major alkane sources were biogenic sources and fossil fuel combustion. The major sources of PAHs were vehicular emission and coal combus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borne particles organic compounds size distribution SOURCE
原文传递
湿法脱硫烟气中细颗粒物的变化特性 被引量:31
8
作者 颜金培 杨林军 鲍静静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87-392,共6页
采用ELPI(电称低压冲击器)对WFGD(湿法烟气脱硫)前后烟气中的细颗粒进行采样分析,获得细颗粒浓度与粒径分布特性.对脱硫前后细颗粒形貌和主要元素进行SEM(扫描电镜)和EDS(能量色谱仪)分析.结果表明,NaOH和CaCO3脱硫后,WFGD系统对细颗粒... 采用ELPI(电称低压冲击器)对WFGD(湿法烟气脱硫)前后烟气中的细颗粒进行采样分析,获得细颗粒浓度与粒径分布特性.对脱硫前后细颗粒形貌和主要元素进行SEM(扫描电镜)和EDS(能量色谱仪)分析.结果表明,NaOH和CaCO3脱硫后,WFGD系统对细颗粒脱除效率很低;氨法脱硫后WFGD出口颗粒数浓度明显增加;脱硫前后,细颗粒的形貌特征和元素组分会发生很大变化,洗涤前燃煤细颗粒表面容易吸附小颗粒而形成表面粗糙的团聚体结构;CaCO3脱硫后,细颗粒容易被脱硫反应产物连结或包裹而形成致密的不规则块状或团聚结构;氨法脱硫后,细颗粒多呈立方体或棱柱体等规则的晶体结构.脱硫前和用水洗涤后,烟气中的细颗粒主要元素为O,Al和Si;脱硫后颗粒中S元素的含量均明显增大,如采用NaOH,CaCO3和氨水脱硫后,颗粒中硫元素含量由洗涤前的1.33%分别增大到了10.01%1,9.96%和46.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烟气脱硫 细颗粒 粒径分布 洗涤
下载PDF
氨法脱硫过程烟气中细颗粒物的变化特性 被引量:30
9
作者 颜金培 杨林军 +3 位作者 鲍静静 蒋振华 黄永刚 沈湘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1-26,共6页
采用电称低压冲击器(electrical low pressure impactor,ELPI)对氨法脱硫前后的细颗粒进行测量,获得烟气中细颗粒的数浓度和粒径分布特性,分析了氨法脱硫过程细颗粒的生成机制及洗涤塔对细颗粒的捕集特性。结果表明,氨法脱硫后细颗粒的... 采用电称低压冲击器(electrical low pressure impactor,ELPI)对氨法脱硫前后的细颗粒进行测量,获得烟气中细颗粒的数浓度和粒径分布特性,分析了氨法脱硫过程细颗粒的生成机制及洗涤塔对细颗粒的捕集特性。结果表明,氨法脱硫后细颗粒的数浓度明显增加,在SO2浓度为1767mg/m3和氨水浓度为5%,平均粒径由洗涤前的0.07μm增大到0.09μm;常规洗涤对细颗粒的脱除效率很低且几乎不受液气比影响;而氨水脱硫时,洗涤塔出口的颗粒数浓度随液气比的增大而提高,特别是氨水浓度较高的情况;氨水浓度为10%,液气比从2L/m3增加到5L/m3,颗粒数浓度增加了10%;此外,随氨水浓度和烟气中SO2浓度的增大,洗涤后颗粒的数浓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法脱硫 细颗粒 粒径分布 洗涤
下载PDF
北京地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 被引量:23
10
作者 周家斌 王铁冠 +4 位作者 黄云碧 毛婷 钟宁宁 张逸 张晓山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14,共5页
采集北京城乡结合区和郊区冬季12个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不同粒径样品,用色谱-质谱技术分析鉴定了75种多环芳烃化合物,并对各粒径中美国EPA优控的16种多环芳烃做了定量分析,研究其在不同粒径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城乡结合区大气颗粒物中优... 采集北京城乡结合区和郊区冬季12个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不同粒径样品,用色谱-质谱技术分析鉴定了75种多环芳烃化合物,并对各粒径中美国EPA优控的16种多环芳烃做了定量分析,研究其在不同粒径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城乡结合区大气颗粒物中优控多环芳烃总量明显高于郊区;郊区和城乡结合区大气分别有68%和85%的优控多环芳烃吸附在粒径小于2 0μm颗粒物上;可吸入颗粒物中都相对富集高环数的多环芳烃;2个地区主要污染源可能为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燃煤的影响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优控多环芳烃 粒径分布 色谱-质谱
下载PDF
不同交通状况下道路边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特征 被引量:30
11
作者 杨柳 吴烨 +1 位作者 宋少洁 郝吉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94-700,共7页
研究了不同交通状况下北京交通环境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的污染特征.应用扫描电迁移率颗粒粒径谱仪(SMPS)测定了2009年8月常规交通状况和2008年8月奥运交通状况下北四环道路边大气颗粒物的数浓度,分析了数浓度的粒径分布特征及其逐时变化规... 研究了不同交通状况下北京交通环境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的污染特征.应用扫描电迁移率颗粒粒径谱仪(SMPS)测定了2009年8月常规交通状况和2008年8月奥运交通状况下北四环道路边大气颗粒物的数浓度,分析了数浓度的粒径分布特征及其逐时变化规律,目的为辨析交通流改变对交通环境中颗粒物数浓度的影响.常规交通状况下道路边超细颗粒物(10~100nm)和10~478 nm颗粒物总粒数浓度分别为(1.15±0.49)×104个.cm-3、(1.61±0.57)×104个.cm-3,奥运交通状况下分别下降到(0.55±0.14)×104个.cm-3、(1.21±0.24)×104个.cm-3,不同粒径段中超细颗粒物数浓度降幅最高,为52.2%.常规交通状况下道路边大气中颗粒物粒数浓度呈双峰分布,峰值粒径依次为22.5 nm和113.0 nm.奥运期间由于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和黄标车禁行等措施的实施,22.5 nm处颗粒物数浓度峰值消失.粒径分布逐时变化显示,常规交通状况下00:00~04:00柴油车流量高峰、11:00~13:00高温强光照和17:00~20:00交通晚高峰这3个时段内超细颗粒物数浓度较高;而奥运期间受到交通流量下降、平均车速提高等因素影响,道路边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逐时变化趋于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颗粒物 数浓度 粒径分布 交通环境 交通流
原文传递
北京PM_(10)中矿物颗粒的微观形貌及粒度分布 被引量:24
12
作者 吕森林 邵龙义 +2 位作者 TimJones 吴明红 焦正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63-869,共7页
使用高分辨率环境扫描电镜和图像分析技术对北京PM10中矿物颗粒的微观形貌和粒度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京PM10中的矿物颗粒按其形貌、组成特点可以分为单矿物和矿物集合体2类;矿物颗粒多以不规则的形态出现;形态规则的矿物主... 使用高分辨率环境扫描电镜和图像分析技术对北京PM10中矿物颗粒的微观形貌和粒度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京PM10中的矿物颗粒按其形貌、组成特点可以分为单矿物和矿物集合体2类;矿物颗粒多以不规则的形态出现;形态规则的矿物主要是硫酸盐类矿物,是大气化学反应的产物,形态不规则的矿物是来自扬尘的原生矿物.不同类型污染产生的PM10中矿物颗粒的粒度分布特征表现不同,在沙尘暴样品和道路扬尘样品中矿物颗粒的粒度峰值在1~2.5μm;在局地扬尘的样品中,矿物颗粒的粒度较粗,主要分布在1~2.5μm和2.5~1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颗粒 微观形貌 粒度分布 可吸入颗粒物(PM10)
下载PDF
汞在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的分布 被引量:24
13
作者 王章玮 张晓山 +1 位作者 张逸 权建农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2-75,共4页
采用DFG 1型五段分级采样装置及冷蒸汽原子荧光法 ,对北京市冬、春、夏和秋季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 (分别为≤ 1 1μm ,1 1— 2 0 μm ,2 0— 3 3μm ,3 3— 7 0 μm和≥ 7 0 μm )中的汞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北京大气颗粒物中汞的浓度... 采用DFG 1型五段分级采样装置及冷蒸汽原子荧光法 ,对北京市冬、春、夏和秋季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 (分别为≤ 1 1μm ,1 1— 2 0 μm ,2 0— 3 3μm ,3 3— 7 0 μm和≥ 7 0 μm )中的汞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北京大气颗粒物中汞的浓度在 0 6 0— 3 95ng·m-3 之间 ,冬季平均浓度为 2 85ng·m-3 ,远大于其它季节 ;大气颗粒物中的汞呈双峰分布 ,在≤ 1 1μm的细颗粒和粗粒径处各有一峰值 ;北京大气颗粒物中的汞主要分布在≤ 1 1μm的细颗粒中 ,不同粒径颗粒物中汞的分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冬季各粒径颗粒物中汞的浓度比其它季节高 ;大气颗粒物中汞的质量中值粒径 (MMD )冬季为 0 71μm ,其它季节均大于1 0 μm ;北京大气颗粒物中的汞至少有 5 0 %可进入人体呼吸系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细颗粒 采样装置 粒径 浓度 粗粒 人体 冬季 季节 分布
下载PDF
北京地区大气颗粒物中正构烷烃的粒径分布及污染源示踪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周家斌 王铁冠 +4 位作者 黄云碧 毛婷 钟宁宁 张逸 张晓山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1-125,130,共6页
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了北京城乡结合区和郊区冬季大气颗粒物中饱和烃组分,检测出C11~C35正构烷烃及18种甾烷和32种萜类化合物,分析了它们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分布特征。运用分子地球化学参数对污染源进行的初步示踪研究结果表明,... 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了北京城乡结合区和郊区冬季大气颗粒物中饱和烃组分,检测出C11~C35正构烷烃及18种甾烷和32种萜类化合物,分析了它们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分布特征。运用分子地球化学参数对污染源进行的初步示踪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物粒径越细,正构烷烃越趋向于单峰形分布,碳优势指数越低。这两个地区大气主要受化石燃料残余物的污染,其中郊区还显示出高等植物蜡和微生物源的输入特征,城乡结合区受燃煤的影响更大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污染源 正构烷烃 甾烷 饱和烃 化石燃料 粒径分布 研究结果 结合区 质谱技术
下载PDF
定压动态瓦斯解吸规律实验 被引量:26
15
作者 秦跃平 王健 +1 位作者 罗维 王亚茹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1-585,共5页
为了研究煤粒瓦斯的解吸规律,设计了恒温定压动态瓦斯吸附解吸实验,提出一种计算瓦斯累积解吸量的方法,即通过测定参考罐和样品罐的压力,计算得到两罐自由空间瓦斯量,连通后得出两罐自由空间瓦斯量分别随时间的变化,进而得到瓦斯累积解... 为了研究煤粒瓦斯的解吸规律,设计了恒温定压动态瓦斯吸附解吸实验,提出一种计算瓦斯累积解吸量的方法,即通过测定参考罐和样品罐的压力,计算得到两罐自由空间瓦斯量,连通后得出两罐自由空间瓦斯量分别随时间的变化,进而得到瓦斯累积解吸量随时间变化的实测曲线,研究了同一煤质不同粒径的煤样在不同初始煤粒瓦斯压力下的解吸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煤粒瓦斯累积解吸量的倒数与时间函数成线性关系;同一粒径煤粒初始压力越大,最大瓦斯解吸量越大;相同初始压力条件下,煤粒粒径越小煤粒瓦斯解吸速率越快.该研究成果对预测煤矿瓦斯涌出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粒 瓦斯 恒温 定压 动态 解吸 粒径 初始压力
下载PDF
广州城区大气细颗粒物粒谱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16
作者 黄祖照 王杰 +3 位作者 刘建国 桂华侨 伍德侠 李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77-1181,共5页
2008年10~11月,利用大气细粒子谱分析仪(FPM-I型)对广州城区5nm^10μm大气细粒子谱进行长期连续在线测量.同时,利用大气能见度仪、黑碳分析仪、气象参数仪获取了观测点的大气能见度、黑碳质量浓度和气象参数信息.颗粒物谱型分析结果表明... 2008年10~11月,利用大气细粒子谱分析仪(FPM-I型)对广州城区5nm^10μm大气细粒子谱进行长期连续在线测量.同时,利用大气能见度仪、黑碳分析仪、气象参数仪获取了观测点的大气能见度、黑碳质量浓度和气象参数信息.颗粒物谱型分析结果表明:整个观测期内,颗粒物数浓度谱、表面积谱及体积谱均呈双峰结构.广州地区核模态(5~20nm)、爱根核模态(20~100nm)和积聚模态(0.1~1μm)粒子日平均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400~4300个/cm3、5000~12300个/cm3和1600~2600个/cm3.晴天和灰霾天气下颗粒物数浓度、黑碳浓度及大气能见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地区大气能见度的高低受核模态和爱根核模态粒子浓度的影响较小,与积聚模态粒子浓度呈负相关关系;黑碳质量浓度峰值的出现位置与爱根核模态粒子浓度峰值位置相一致,表明爱根核模态粒子对黑碳浓度的贡献不能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粒径谱 能见度 黑碳
下载PDF
不同高度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粒径分布 被引量:19
17
作者 吴水平 蓝天 +4 位作者 左谦 陶澍 边海 吴丹朱 穆怀斌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6-80,共5页
在天津地区 2 0m ,4 0m和 6 0m三个不同高度同步采集冬季大气颗粒物中PM10 样品 ,测定了 16种多环芳烃 (PAHs )含量 不同高度PM10 中PAHs的含量均表现出大气颗粒物中随高度先增后降的趋势 ,颗粒物质量中值直径 (MMD )也呈现类似规律 ,... 在天津地区 2 0m ,4 0m和 6 0m三个不同高度同步采集冬季大气颗粒物中PM10 样品 ,测定了 16种多环芳烃 (PAHs )含量 不同高度PM10 中PAHs的含量均表现出大气颗粒物中随高度先增后降的趋势 ,颗粒物质量中值直径 (MMD )也呈现类似规律 ,但PAHs总浓度的MMD则呈向上递增的趋势 不同高度PAHs的粒径分布差别不大 ,高分子量的PAHs主要集中在空气动力学直径Dp<2 μm的细颗粒上 ,而Dp>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PM10 多环芳烃(PAHs) 粒径分布 细颗粒 颗粒物质 样品 MMD 含量 低分子量
下载PDF
北京市冬季室内空气PM_(10)微观形貌及粒度分布 被引量:21
18
作者 赵厚银 邵龙义 +2 位作者 王延斌 吕森林 刘永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5-508,共4页
探讨了北京市吸烟和非吸烟4户家庭室内外空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利用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室内PM10的微观形貌特征及粒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吸烟室内PM10浓度一般高于非吸烟室内;室内PM1... 探讨了北京市吸烟和非吸烟4户家庭室内外空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利用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室内PM10的微观形貌特征及粒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吸烟室内PM10浓度一般高于非吸烟室内;室内PM10一般由烟尘集合体、燃煤飞灰、矿物颗粒、生物质颗粒及未知颗粒共5种颗粒物组成.吸烟和非吸烟室内PM10的粒径-般小于2.5μm,呈双峰分布.其中在吸烟室内,烟尘集合体和未知颗粒等的贡献比较大,而非吸烟室内PM10的数量-粒度分布也为双峰分布,烟尘集合体、燃煤飞灰的贡献比较大.吸烟和非吸烟室内PM10的体积-粒度分布均为单峰分布,并且集中在2.5-10μm范围.其中吸烟室内的烟尘集合体,矿物颗粒物占优势.而非吸烟的室内矿物颗粒占优势.虽然矿物颗粒对粒度粒径的贡献较小,但对体积的贡献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PM10 空气污染 粒度分布 可吸入颗粒物 大气颗粒物
下载PDF
纳米石墨颗粒粒度的测量与表征 被引量:19
19
作者 文潮 刘晓新 +7 位作者 李迅 孙德玉 关锦清 林英睿 唐仕英 周刚 林俊德 金志浩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介绍了用负氧平衡炸药在密闭容器内爆轰制备的纳米石墨粉 ;用X射线衍射线线宽法 (谢乐公式 )、透射电镜观察法 (TEM)、激光拉曼散射法、比表面积法和X射线小角散射法等手段 ,对合成的纳米石墨粉颗粒粒度进行了测量 ,结果表明炸药爆轰法... 介绍了用负氧平衡炸药在密闭容器内爆轰制备的纳米石墨粉 ;用X射线衍射线线宽法 (谢乐公式 )、透射电镜观察法 (TEM)、激光拉曼散射法、比表面积法和X射线小角散射法等手段 ,对合成的纳米石墨粉颗粒粒度进行了测量 ,结果表明炸药爆轰法制备的纳米石墨粉具有六方石墨结构 ,颗粒呈球形或椭球形 ,分布在4~9nm之间 ,平均粒径为8.7nm ;在5种测量方法中 ,用X射线衍射线线宽法 (谢乐公式 )得到的平均粒径值最小 ,而用其它4种测量方法所得到的粒径值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石墨颗粒 粒度 测量 表征 炸药爆轰法 x射线衍射线线宽法 纳米材料
下载PDF
2008年北京采暖开始前后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及来源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于令达 王广甫 +1 位作者 朱光华 张仁健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4-210,共7页
为了系统反映北京采暖开始前后大气颗粒物的特征,于2008年10月底到12月初在北京北三环内城区使用分级式撞击采样仪进行了大气颗粒物采样,并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方法对其中16种化学元素浓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暖开始后16... 为了系统反映北京采暖开始前后大气颗粒物的特征,于2008年10月底到12月初在北京北三环内城区使用分级式撞击采样仪进行了大气颗粒物采样,并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方法对其中16种化学元素浓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暖开始后16种元素总浓度较采暖期前增长3%,As、Cu在采暖期间的浓度增幅在30%以上,采暖开始后细粒子中Pb浓度增长为27%.富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Cu、As、Pb等元素细粒子的富集因子比1999年同期有明显减小,说明北京近年来实行的环保措施较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粒径分布 采暖期 富集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