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6
1
作者 罗晓虹 王子芳 +3 位作者 陆畅 黄容 王富华 高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816-3824,共9页
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的粒径分布、稳定性及有机碳在各粒径团聚体中的分布规律,以期为重庆地区土壤结构的改善及土壤有机碳库的维持及提高提供依据.以重庆市北碚区6种土地利用方式(针阔叶混交林、竹林、果园、旱地、水田和... 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的粒径分布、稳定性及有机碳在各粒径团聚体中的分布规律,以期为重庆地区土壤结构的改善及土壤有机碳库的维持及提高提供依据.以重庆市北碚区6种土地利用方式(针阔叶混交林、竹林、果园、旱地、水田和荒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湿筛法对土壤进行粒径分组,对比分析了6种土地利用方式处理下土壤团聚体和团聚体有机碳在0~20、20~40、40~60和60~100 cm土壤剖面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结构和肥力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在0~100 cm土层土壤的各粒径团聚体中,6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团聚体粒径均以> 0. 25 mm为主;其中,竹林> 0. 25 mm团聚体含量最高,其次是荒草地,旱地与果园含量最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0. 25~2 mm的粒径团聚体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28. 78%~50. 08%),而0. 053~0. 25 mm和<0. 053 mm的粒径团聚体主要集中在40~60cm土层.在整个土壤深度内,竹林和荒草地的土壤团聚体MWD和GMD均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即二者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r=0. 569,P <0. 01),在0~100 cm土层中,土壤0. 25~2 mm和<0. 053 mm粒径的有机碳含量较高,其中0. 25~2 mm的最高,平均含量为56. 54 g·kg-1.除旱地土壤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在20~40 cm土层内最高,其他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各粒径团聚体内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现出显著的表层富集现象.总体上,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竹林和荒草地在各土层中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好,且在各土层中,竹林土壤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团聚体 粒径分布 稳定性 土壤有机碳
原文传递
纳米乳的研究及其在制剂学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38
2
作者 于力 张钧寿 周建平 《药学进展》 CAS 2006年第11期491-497,共7页
综述纳米乳的制备方法及其粒径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以及在制剂学领域的新应用。纳米乳是由油相、水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组成的透明或者半透明系统。粒径为10-100nm,具有很窄的粒径分布。近年来成为药剂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 纳米乳 制备方法 粒径 稳定性 应用
下载PDF
颗粒粒径和粒谱对悬浮剂贮存物理稳定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黄啟良 李风敏 +2 位作者 袁会珠 杨代斌 齐淑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77-80,共4页
通过颗粒粒径和粒谱对悬浮剂贮存物理稳定性影响研究 ,明确了悬浮剂剂型加工中研磨时间与制剂悬浮颗粒粒径和粒谱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选定了适当助剂、确定了加工工艺的条件下 ,通过调整研磨时间、降低悬浮颗粒粒径和粒谱分布 ,可... 通过颗粒粒径和粒谱对悬浮剂贮存物理稳定性影响研究 ,明确了悬浮剂剂型加工中研磨时间与制剂悬浮颗粒粒径和粒谱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选定了适当助剂、确定了加工工艺的条件下 ,通过调整研磨时间、降低悬浮颗粒粒径和粒谱分布 ,可以改善悬浮体系的物理稳定性。另外 ,由于研磨时间的延长、粒径变小所带来的悬浮体系粘度的增加 ,对制剂物理稳定性也是非常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 粒谱 悬浮剂 贮存物物理 稳定性 颗粒 农药
下载PDF
悬浮种衣剂的进展、加工和应用 被引量:37
4
作者 华乃震 《世界农药》 CAS 2011年第1期50-57,共8页
当今国内外非常重视和关注农业的发展,并从环境保护角度,十分注重种子处理的包衣,其能改善种子的质量,兼治病、虫害和保证全苗来增加种子的附加值。论述了农药种子处理剂国内外进展、基本类型,以及悬浮种衣剂的组成、影响品质因素(粒径... 当今国内外非常重视和关注农业的发展,并从环境保护角度,十分注重种子处理的包衣,其能改善种子的质量,兼治病、虫害和保证全苗来增加种子的附加值。论述了农药种子处理剂国内外进展、基本类型,以及悬浮种衣剂的组成、影响品质因素(粒径及分布、稳定性、成膜剂、黏度)、生产和应用效果。指出悬浮种衣剂因具有水基性、浓度高,应用安全,环保性强和效率高的优点,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流行,应用广泛,用户最喜欢的种子处理剂产品,并且正发展成为代替其他种子处理剂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处理剂 悬浮种衣剂 粒径及分布 稳定性 成膜剂
下载PDF
不同颗粒尺寸α-Al_2O_3粉体制备稳定浆料的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宋贤良 陈玲 +1 位作者 叶建东 温其标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02-706,共5页
通过改变pH值和分散剂的浓度 ,对不同颗粒尺寸的αAl2 O3粉体制得浆料的稳定性、分散性以及流变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pH值和分散剂用量对αAl2 O3浆料的稳定性和分散性有显著影响。用不同颗粒尺寸的αAl2 O3粉体制备高稳定、高分散... 通过改变pH值和分散剂的浓度 ,对不同颗粒尺寸的αAl2 O3粉体制得浆料的稳定性、分散性以及流变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pH值和分散剂用量对αAl2 O3浆料的稳定性和分散性有显著影响。用不同颗粒尺寸的αAl2 O3粉体制备高稳定、高分散的陶瓷浆料 ,其最适pH值和最佳分散剂用量各不相同。αAl2 O3浆料的流变特性呈剪切稀化特点 ,悬浮浆料的粘度随固含量的增加而上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浆料 颗粒尺寸 稳定性 分散性 流变特性
下载PDF
基于浸膏物理指纹谱评价不同干燥方式对浸膏粉体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9
6
作者 李延年 伍振峰 +5 位作者 尚悦 王芳 万娜 李远辉 李慧婷 杨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72-2377,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丹参浸膏粉体学性质的影响。方法以丹参提取物为模型药物,通过减压干燥、真空微波干燥及喷雾干燥得到3种浸膏粉,以粒径、粒径分布宽度、粒径范围、松密度、振实密度、豪斯纳比率、休止角、压缩度、黏性、比表面...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丹参浸膏粉体学性质的影响。方法以丹参提取物为模型药物,通过减压干燥、真空微波干燥及喷雾干燥得到3种浸膏粉,以粒径、粒径分布宽度、粒径范围、松密度、振实密度、豪斯纳比率、休止角、压缩度、黏性、比表面积、孔体积、含水量和吸湿性13个物理指标综合评价粉体学性质,并将粉体物理属性归纳为均一性、堆积性、流动性、可压性和稳定性5个方面,建立相应的物理指纹谱。通过物理属性数值评价粉体学性质;运用相似度评价法比较3种粉体的相似度;构建参数指数、参数轮廓指数以及良好可压指数,用于分析粉末的可压性。结果 3种干燥方式所得粉体均具有较差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其中减压干燥和真空微波干燥粉体具有良好的堆积性,喷雾干燥粉体具有优越的均一性和可压性;由相似度可知,喷雾干燥与减压干燥浸膏粉体学性质相似度为79%,与真空微波干燥的相似度为81.3%。结论中药物理指纹谱可用于评价不同干燥方式对中药提取物粉体学性质的影响,以及物理性质对药物成型性的影响,为中药浸膏粉体提供了新的评价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提取物 减压干燥 真空微波干燥 喷雾干燥 粉体学性质 物理指纹谱 相似度评价 可压性评价 粒径 粒径分布宽度 粒径范围 松密度 振实密度 豪斯纳比率 休止角 压缩度 黏性 比表面积 孔隙率 含水量 吸湿性 均一性 堆积性 流动性 可压性 稳定性
原文传递
纳米Fe_3O_4的ζ电位和分散稳定性 被引量:19
7
作者 程海斌 刘桂珍 +2 位作者 李立春 官建国 袁润章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6,26,共4页
研究了SDBS存在下合成Fe3 O4纳米粒子的pH值和SDBS浓度与 ζ电位、二次粒径、分散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Fe3 O4复合粒子的分散稳定性随表面活性剂用量增大而提高 ,随 pH增大而下降。粒子的 ζ电位在 pH =2~ 12范围内均为负值 ,与粒... 研究了SDBS存在下合成Fe3 O4纳米粒子的pH值和SDBS浓度与 ζ电位、二次粒径、分散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Fe3 O4复合粒子的分散稳定性随表面活性剂用量增大而提高 ,随 pH增大而下降。粒子的 ζ电位在 pH =2~ 12范围内均为负值 ,与粒径、稳定性不成正比例关系。粒子聚沉的主导因素不是 ζ电位的高低 ,而可能是双电层的内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FE3O4 ξ电位 粒径 稳定性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微波等离子体法制备纳米钼粉 被引量:20
8
作者 程起林 赵斌 +1 位作者 刘兵海 张宗涛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31-734,740,共5页
阐述用微波等离子法制备纳米金属钼粉的原理,探讨了此法制备纳米钼粉颗粒的工艺与影响因素,并以羰基钼为原料制得纳米级钼粉,平均粒径小于50nm。还研究了钼粉在空气中的热稳定性。
关键词 钼粉 热稳定性 制备 微波等离子体法 纳米粒子
下载PDF
粒度分布对提质褐煤水煤浆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高志芳 朱书全 +2 位作者 黄波 王娜 官长平 《选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为了研究颗粒粒度分布的堆积效率在难制浆煤种制备水煤浆过程中的作用,试验选用内蒙古宝日希勒褐煤和气流干燥管工艺提质过的褐煤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欧美克激光粒度测试仪进行煤样的粒度分析,应用相关的软件,计算出两种煤样在不同配比... 为了研究颗粒粒度分布的堆积效率在难制浆煤种制备水煤浆过程中的作用,试验选用内蒙古宝日希勒褐煤和气流干燥管工艺提质过的褐煤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欧美克激光粒度测试仪进行煤样的粒度分析,应用相关的软件,计算出两种煤样在不同配比下的堆积效率,研究了粒度分布对两种水煤浆浓度、粘度、流变性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质褐煤煤样达到了较好的粒度分布,堆积效率提高6.74个百分点,水煤浆的浓度相应提高6.6个百分点,达到60.83%,满足了工业要求。因此,合理的粒度分布能明显改变提质褐煤水煤浆的流变性,有效提高提质褐煤水煤浆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分布 堆积效率 水煤浆 浓度 粘度 流变性 稳定性
下载PDF
改善粒度级配提高大同水煤浆的稳定性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李静 董慧茹 刘国文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1期93-94,97,共3页
水煤浆是一种重要的可以代油的工业燃料 ,为了提高水煤浆的稳定性 ,采用不同的粒度级配 ,通过湿法成浆工艺制浆 ,测定了浆体的浓度、粘度和稳定性 。
关键词 水煤浆 粒度分布 稳定性 粘度 粒度级配 液体燃料
下载PDF
萃取界面乳液的固体微粒稳定机理 被引量:18
11
作者 刘晓荣 邱冠周 +1 位作者 胡岳华 杨俊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0,共5页
对铜溶剂萃取时萃原液中固体微粒稳定界面乳化液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固体微粒是促进界面乳液形成和稳定的关键因素,它通过3种机制稳定界面乳化液:一是减小乳化液滴粒度和粒度分布区间,当萃原液中固体微粒的质量浓度由0.138... 对铜溶剂萃取时萃原液中固体微粒稳定界面乳化液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固体微粒是促进界面乳液形成和稳定的关键因素,它通过3种机制稳定界面乳化液:一是减小乳化液滴粒度和粒度分布区间,当萃原液中固体微粒的质量浓度由0.138g/L增加到2.918g/L时,液滴平均粒径由346.7μm减小到25.5μm,48h后破乳率由84%降低到27%;二是在液滴界面形成固体复合界面膜对液滴起保护作用;三是以微粒絮团的方式填充于液滴间隙中,阻断液滴接触,防止液滴聚结破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萃取 固体微粒 粒度分布 界面膜 聚结 稳定性 界面乳化液
下载PDF
兴安落叶松林龄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王冰 周扬 张秋良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18-1628,共11页
为探讨兴安落叶松林龄对土壤团聚体的分布、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在兴安落叶松林内,依据不同林龄(幼、中、近、成过)设置28块样地,测定不同深度土壤理化指标、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含量。结果显示:(1)各林龄兴安落叶松林... 为探讨兴安落叶松林龄对土壤团聚体的分布、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在兴安落叶松林内,依据不同林龄(幼、中、近、成过)设置28块样地,测定不同深度土壤理化指标、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含量。结果显示:(1)各林龄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团聚体均以0.053~0.25 mm微团聚体占比最低;除近熟林外,其他林龄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团聚体均以大团聚体(0.25~2 mm)为主,占整个团聚体含量的44.13%~50.34%;随林龄的增加,大团聚体(0.25~2 mm)含量、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呈先减后增趋势。(2)各林龄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以大团聚体(0.25~2 mm)贡献率最高,0.053~0.25 mm团聚体贡献率最小;各粒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3)土壤大团聚体含量、MWD、GMD、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与总有机碳、土壤含水量、速效钾、总磷呈显著正相关,与p H和金属氧化物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微团聚体含量与土壤理化指标的关系与大团聚体恰好相反。研究结果表明,林龄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团聚体的粒径分配、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均具有一定影响,有机碳和金属氧化物分别促进了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大团聚体(0.25~2 mm)和微团聚体(<0.25 mm)的形成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温带 森林土壤 粒径 稳定性 土壤理化性质
原文传递
乳脂肪含量对牛乳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迟雪露 仝令君 +4 位作者 潘明慧 努尔阿里亚.阿力甫 艾娜丝 王蓓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31,共6页
以人工制备的不同含脂量(0.5%、1.5%、2.5%、3.5%)的牛乳为样品(不同批次,n=12),对其成分、显微结构、粒径、色度和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含脂量的增加,牛乳中总固形物含量及酪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蛋白质含量差异... 以人工制备的不同含脂量(0.5%、1.5%、2.5%、3.5%)的牛乳为样品(不同批次,n=12),对其成分、显微结构、粒径、色度和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含脂量的增加,牛乳中总固形物含量及酪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新鲜牛乳的酸度在16~18°T范围内,其大小与含脂量高低成正比,另外,含脂量越高,牛乳中脂肪球粒径越大,体系越不稳定,色泽越黄。本实验为探索牛乳脂肪含量和其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提供基础数据,为牛乳制品的研发及生产工艺优化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 脂肪含量 粒径 色度 稳定性
下载PDF
低温花生粕蛋白制备及其饮料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莹 王瑛瑶 +2 位作者 刘建学 方冰 李菊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6-30,共5页
以低温花生粕为原料,利用碱溶酸沉法提取花生分离蛋白,继而制备花生蛋白饮料,考察自制花生蛋白饮料的稳定性,并研究其氮溶指数、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等功能特性。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pH 9.5、碱提温度55℃、料液比1∶11(g/mL)、提... 以低温花生粕为原料,利用碱溶酸沉法提取花生分离蛋白,继而制备花生蛋白饮料,考察自制花生蛋白饮料的稳定性,并研究其氮溶指数、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等功能特性。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pH 9.5、碱提温度55℃、料液比1∶11(g/mL)、提取时间2.5 h,此条件下花生分离蛋白提取率可达90.25%。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显示,其中包含花生蛋白所有特征条带。花生蛋白饮料的平均粒径(D[4,3])为4.31μm,稳定性分析仪测出粒子动态变化斜率(Slope)值为26.66%/h。低温花生粕制备的花生蛋白饮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这为花生粕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花生粕 花生分离蛋白 花生蛋白饮料 粒径 稳定性
下载PDF
高压微射流均质对姜黄素纳米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伍敏晖 王磊 何梅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57,共7页
本研究目的是通过高压微射流均质建立4种(蛋白质类、多糖类、小分子合成乳化剂、磷脂类)稳定的姜黄素乳液运载体系。以粒径为考察指标,采用Lumisizer稳定性分析仪研究不同均质压力、均质次数、乳化剂浓度对姜黄素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 本研究目的是通过高压微射流均质建立4种(蛋白质类、多糖类、小分子合成乳化剂、磷脂类)稳定的姜黄素乳液运载体系。以粒径为考察指标,采用Lumisizer稳定性分析仪研究不同均质压力、均质次数、乳化剂浓度对姜黄素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乳化剂中吐温80对乳液的粒径影响最大,乳清蛋白次之,然后为卵磷脂和阿拉伯胶。当制备稳定的姜黄素乳液体系时,吐温80、乳清蛋白、卵磷脂和阿拉伯胶所需的均质压力分别为40,60,40 MPa和20 MPa;均质次数分别为6,4,4次和2次;质量分数分别为2%,2%,4%和4%。本文筛选的姜黄素乳液运载体系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姜黄素的功能食品及医药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微射流 姜黄素 乳液 粒径 稳定性
原文传递
Tween系列乳化剂对β-胡萝卜素纳米乳液粒径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袁媛 毛立科 高彦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1-186,共6页
采用Tween系列乳化剂(Tween20、40、60、80)粗乳化β-胡萝卜素并经100/10MPa二级高压均质制备0.5%(W/W)β-胡萝卜素含量、不同乳化剂浓度(4%~12%)的纳米乳液,经4、25、55℃贮藏28d,根据ΔBS(t)值、贮藏过程中β-胡萝卜素纳米乳液的粒... 采用Tween系列乳化剂(Tween20、40、60、80)粗乳化β-胡萝卜素并经100/10MPa二级高压均质制备0.5%(W/W)β-胡萝卜素含量、不同乳化剂浓度(4%~12%)的纳米乳液,经4、25、55℃贮藏28d,根据ΔBS(t)值、贮藏过程中β-胡萝卜素纳米乳液的粒径大小以及色素含量的变化比较四种Tween乳化剂及其浓度对β-胡萝卜素纳米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0%Tween20制备的β-胡萝卜素纳米乳液的平均粒径(d=132nm)最小,稳定性较好,而且色素保留率最高(64%~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胡萝卜素 纳米乳液 吐温 粒径 稳定性
下载PDF
宽级配废石的高排土场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艾啸韬 王光进 +4 位作者 张超 胡斌 刘文连 马洪岭 崔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777-3788,共12页
宽级配废石的一坡到底的高台阶排土场具有明显的粒径分级特征,传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将其简化为多层各向同性的均质土体,却实质性忽略了排土场粗粒土各粒组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机性,导致难以获得其边坡稳定性的合理结论。依托江西某铜矿高... 宽级配废石的一坡到底的高台阶排土场具有明显的粒径分级特征,传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将其简化为多层各向同性的均质土体,却实质性忽略了排土场粗粒土各粒组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机性,导致难以获得其边坡稳定性的合理结论。依托江西某铜矿高台阶排土场,借助自编元胞自动机程序EPOHHM,采用5组窄级配粗粒土表征了高台阶排土场的粒径分级现象,模拟了各粒组散体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机性,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排土场的位移场及塑性状态,系统地探讨了不同堆排模式下排土场边坡的安全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宽级配废石的高台阶排土场稳定性的精细化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排土场发生"拉-剪"破坏;土体中上部有圆弧形滑坡趋势,下部变形表现为沉降,顶部平台产生拉剪裂缝。仅考虑散体力学强度时,底部粗颗粒(d>100 mm)含量的增加对排土场起显著的稳固作用,"单台阶全段高"的堆排模式比"全覆盖式多台阶"更有利于宽级配废石的高排土场安全稳定。研究成果将为保证明显粒径分级的排土场的长期安全稳定提供指导,也为今后分析此类工程问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级配废石 高排土场 粒径分级 缩尺效应 边坡稳定
下载PDF
利用Turbiscan Lab稳定性分析仪研究水焦浆的稳定性 被引量:14
18
作者 孙美洁 郑剑平 +3 位作者 王浩 王楠 孙阳阳 楚天成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64-1170,共7页
采用静置观察法与Turbiscan Lab稳定性分析仪相结合研究了粒度分布、分散剂和黏土矿物对水焦浆(PCWS)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CWS中焦粉粒度越大,沉降末速越大,稳定性越差,但成浆浓度较高。木质素系分散剂能够使得复合焦粒通过氢键作... 采用静置观察法与Turbiscan Lab稳定性分析仪相结合研究了粒度分布、分散剂和黏土矿物对水焦浆(PCWS)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CWS中焦粉粒度越大,沉降末速越大,稳定性越差,但成浆浓度较高。木质素系分散剂能够使得复合焦粒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网络结构,有效地阻止焦粒间的聚结,显著提高水焦浆的稳定性;蒙脱石在水中易于细分散并吸水膨胀,使焦粒的密度逐渐接近于水的密度,阻碍焦粒的沉降,进而提高水焦浆的稳定性。选择平均粒度为41.47μm的石油焦粉,采用木质素系分散剂配以少量蒙脱石作为添加剂,制备的水焦浆浓度可达66.60%,静置15d内既不产生沉淀,又不发生析水分层,TSI值仅为0.1左右,具有良好的静态稳定性,有利于水焦浆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焦 水焦浆(PCWS) 粒度分布 分散剂 黏土矿物 稳定性
下载PDF
影响农药水乳剂稳定性因素与控制(上) 被引量:13
19
作者 华乃震 《世界农药》 CAS 2010年第4期1-4,17,共5页
目前国内研发并投放市场的水乳剂产品与国外产品相比有较大差距,主要为国内产品在常温贮存过程中,易分层、沉降和析出晶体,从而降低药效。论述了有关影响水乳剂稳定性因素(包括分层或沉降、絮凝、聚结或破乳、奥氏熟化和转相)。详细讨... 目前国内研发并投放市场的水乳剂产品与国外产品相比有较大差距,主要为国内产品在常温贮存过程中,易分层、沉降和析出晶体,从而降低药效。论述了有关影响水乳剂稳定性因素(包括分层或沉降、絮凝、聚结或破乳、奥氏熟化和转相)。详细讨论了从乳化剂的选用、乳化剂的用量、液滴尺寸及分布、温度和黏度来控制水乳剂稳定性。指出水乳剂的热贮和冷贮与常温长期贮放稳定性间并无内在联系。水乳剂的经时稳定性是二年货架寿命重要保证。可用粒度分布仪和全能稳定性分析仪来预测水乳剂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乳剂稳定性 液滴尺寸及分布 界面膜 经时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林型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特征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冰 张鹏杰 张秋良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24,共10页
【目的】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其对有机碳的保护作用是稳定土壤碳库的重要机制。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林型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团聚体的分布、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为兴安落叶松林的可持续经营、碳汇功... 【目的】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其对有机碳的保护作用是稳定土壤碳库的重要机制。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林型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团聚体的分布、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为兴安落叶松林的可持续经营、碳汇功能提升提供参考。【方法】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原始林内,依据不同林型(草类-兴安落叶松林、杜香-兴安落叶松林和杜鹃-兴安落叶松林)设置28块30 m×30 m的样地,以距地面0~10 cm、≥10~20 cm、≥20~40 cm和≥40~60 cm分层取土样,测定土壤理化指标、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含量;基于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各林型间土壤团聚体各特征值的差异,以及各土壤理化指标对土壤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筛选对各林型土壤团聚体有显著影响的主导因子。【结果】(1)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团聚体含量以粒径≥0.250~2.000 mm团聚体占比最高,且表层(0~10 cm)含量显著大于其他各层;各林型土壤大团聚体(粒径≥0.250~2.000 mm)含量大小表现为杜鹃-兴安落叶松林>草类-兴安落叶松林>杜香-兴安落叶松林,林型对20 cm以下土层各粒径的团聚体含量影响显著。(2)兴安落叶松林表层(0~10 cm)土壤的团聚体稳定性较高,其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显著大于其他各层,但各林型间无显著差异;稳定性指标在各林型间的显著差异主要发生在≥40~60 cm土层,杜鹃-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较好。(3)各林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粒径≥0.250~2.000 mm团聚体、粒径<0.053 mm团聚体、粒径≥0.053~0.250 mm团聚体,各粒径均表现出杜香-兴安落叶松林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高;不同林型各粒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递减,递减速率随粒径大小依次减小,且具有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林 林型 土壤团聚体 粒径 有机碳 稳定性 土壤理化性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