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宗教诉求到族群认同:印度帕西人的起源及演变
1
作者
谢志斌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5-119,共15页
7世纪末8世纪初,波斯一部分琐罗亚斯德教徒因不愿改宗伊斯兰教而被迫背井离乡,在“宗教诉求”的驱动下形成团体,几经辗转,于8世纪中后期登陆印度。此后经过近三百年的努力,该群体通过建构他者认同和完善共生模式,顺利定居塞犍,成功建立...
7世纪末8世纪初,波斯一部分琐罗亚斯德教徒因不愿改宗伊斯兰教而被迫背井离乡,在“宗教诉求”的驱动下形成团体,几经辗转,于8世纪中后期登陆印度。此后经过近三百年的努力,该群体通过建构他者认同和完善共生模式,顺利定居塞犍,成功建立火庙,得以融入新环境,成为新的族群,被印度人以“波斯”谐音称为“帕西人”。10世纪末至16世纪中叶,帕西人在与不同族群、宗教团体的交往和冲突过程中强化了“族群认同”,在个人选择与社会确认的共同推动下成为一个稳固的族群,并以塞犍为中心不断向外迁徙,最终形成五个宗教片区和多个聚居中心。帕西族群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共生体在“自我归因”与“他人认定”的双重形塑下,实现从“宗教诉求”到“族群认同”的演变、提高群体共生度和社会适应度并借此进行互动的自组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帕西人
琐罗亚斯德教
他者认同
宗教诉求
族群认同
原文传递
印度帕西刺绣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安薇竹
赵丰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共6页
通过文献和实物相结合的考证方法,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Parzor基金会和帕西人收藏的154件20世纪的帕西刺绣产品进行研究,得出:帕西刺绣的纹样有花卉植物纹、动物纹、人物风景纹等,排列方式有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的二方和四方连续,使用最多...
通过文献和实物相结合的考证方法,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Parzor基金会和帕西人收藏的154件20世纪的帕西刺绣产品进行研究,得出:帕西刺绣的纹样有花卉植物纹、动物纹、人物风景纹等,排列方式有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的二方和四方连续,使用最多的针法是平绣,其次为打籽绣和锁绣。轻薄的绞经暗花织物最多用作满绣纱丽,平纹地暗花织物仅用作裤子局部装饰刺绣,女性和儿童上衣用素色五枚缎居多。帕西刺绣是帕西人获得身份认同,传达美好寓意,兼具实用和美的服饰。帕西刺绣在现代服饰上的创新应用,为其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活力。对帕西刺绣的研究,有利于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帕西刺绣
排列方式
针法
面料
内在表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云南回族的他称——“潘塞”、“潘西”和“帕西”辨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马超群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36,共7页
历史上云南回族马帮商人在云南境内外各条商道上不绝于途,不少人还定居缅甸和泰国。缅族称云南回族为"潘塞"(旧译"潘泰"),掸族称之为"潘西"。在国内,西双版纳傣族称回族为"帕西"。海外学者对缅...
历史上云南回族马帮商人在云南境内外各条商道上不绝于途,不少人还定居缅甸和泰国。缅族称云南回族为"潘塞"(旧译"潘泰"),掸族称之为"潘西"。在国内,西双版纳傣族称回族为"帕西"。海外学者对缅语"潘塞"一词的语源争议不休,众说纷纭。本文论述提出:(一)"潘塞"、"潘西"和"帕西"原为印度、缅甸一带民间对穆斯林的泛称,尔后用以称呼云南回族,三者系同一名词,仅读音有微小差异;(二)三者均由中世纪以来印度民间称呼波斯人的"帕尔西"(Parsi)一词演变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回族
族称
伊斯兰教
波斯文化
波斯
原文传递
《走进伊朗》:透视波期文明与伊朗社会现象的拓荒之作——评回族学者王锋所著《波斯历史文化与伊朗穆斯林风情礼仪》
4
作者
咸春林
《青海民族研究》
2004年第2期123-125,共3页
《波斯历史文化与伊朗穆斯林风情礼仪》又名(《走进伊朗》)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第一部研究伊朗历史文化与现实风情的专著。作者运用独特的视角透视伊朗社会的古代文明与当代社会现状,并从多层面、多角度揭开了伊朗神秘的面纱,为史学...
《波斯历史文化与伊朗穆斯林风情礼仪》又名(《走进伊朗》)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第一部研究伊朗历史文化与现实风情的专著。作者运用独特的视角透视伊朗社会的古代文明与当代社会现状,并从多层面、多角度揭开了伊朗神秘的面纱,为史学界和社会学界同仁研究伊朗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为今后中伊两国发展各种外交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视
波斯文明
走进伊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宗教诉求到族群认同:印度帕西人的起源及演变
1
作者
谢志斌
机构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5-119,共1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亚佛教与伊斯兰教交流史(7—18世纪)”(220ZJ011)。
文摘
7世纪末8世纪初,波斯一部分琐罗亚斯德教徒因不愿改宗伊斯兰教而被迫背井离乡,在“宗教诉求”的驱动下形成团体,几经辗转,于8世纪中后期登陆印度。此后经过近三百年的努力,该群体通过建构他者认同和完善共生模式,顺利定居塞犍,成功建立火庙,得以融入新环境,成为新的族群,被印度人以“波斯”谐音称为“帕西人”。10世纪末至16世纪中叶,帕西人在与不同族群、宗教团体的交往和冲突过程中强化了“族群认同”,在个人选择与社会确认的共同推动下成为一个稳固的族群,并以塞犍为中心不断向外迁徙,最终形成五个宗教片区和多个聚居中心。帕西族群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共生体在“自我归因”与“他人认定”的双重形塑下,实现从“宗教诉求”到“族群认同”的演变、提高群体共生度和社会适应度并借此进行互动的自组织过程。
关键词
印度
帕西人
琐罗亚斯德教
他者认同
宗教诉求
族群认同
Keywords
India
parsis
Zoroastrianism
Other-identification
Religious Claims
Ethnic Identity
分类号
K351.3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印度帕西刺绣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安薇竹
赵丰
机构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中国丝绸博物馆
出处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共6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232020G-08)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7YJC760031)。
文摘
通过文献和实物相结合的考证方法,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Parzor基金会和帕西人收藏的154件20世纪的帕西刺绣产品进行研究,得出:帕西刺绣的纹样有花卉植物纹、动物纹、人物风景纹等,排列方式有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的二方和四方连续,使用最多的针法是平绣,其次为打籽绣和锁绣。轻薄的绞经暗花织物最多用作满绣纱丽,平纹地暗花织物仅用作裤子局部装饰刺绣,女性和儿童上衣用素色五枚缎居多。帕西刺绣是帕西人获得身份认同,传达美好寓意,兼具实用和美的服饰。帕西刺绣在现代服饰上的创新应用,为其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活力。对帕西刺绣的研究,有利于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
印度
帕西刺绣
排列方式
针法
面料
内在表达
Keywords
India
parsi
embroidery
pattern
stitch
fabric
internal expression
分类号
TS941 [轻工技术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TS935.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南回族的他称——“潘塞”、“潘西”和“帕西”辨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马超群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36,共7页
文摘
历史上云南回族马帮商人在云南境内外各条商道上不绝于途,不少人还定居缅甸和泰国。缅族称云南回族为"潘塞"(旧译"潘泰"),掸族称之为"潘西"。在国内,西双版纳傣族称回族为"帕西"。海外学者对缅语"潘塞"一词的语源争议不休,众说纷纭。本文论述提出:(一)"潘塞"、"潘西"和"帕西"原为印度、缅甸一带民间对穆斯林的泛称,尔后用以称呼云南回族,三者系同一名词,仅读音有微小差异;(二)三者均由中世纪以来印度民间称呼波斯人的"帕尔西"(Parsi)一词演变而来。
关键词
云南回族
族称
伊斯兰教
波斯文化
波斯
Keywords
Yunnan Muslim( Hui),Islam,Persians culture,Persians (
parsi
,Farsi)
分类号
B96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走进伊朗》:透视波期文明与伊朗社会现象的拓荒之作——评回族学者王锋所著《波斯历史文化与伊朗穆斯林风情礼仪》
4
作者
咸春林
机构
西北民族大学
出处
《青海民族研究》
2004年第2期123-125,共3页
文摘
《波斯历史文化与伊朗穆斯林风情礼仪》又名(《走进伊朗》)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第一部研究伊朗历史文化与现实风情的专著。作者运用独特的视角透视伊朗社会的古代文明与当代社会现状,并从多层面、多角度揭开了伊朗神秘的面纱,为史学界和社会学界同仁研究伊朗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为今后中伊两国发展各种外交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透视
波斯文明
走进伊朗
Keywords
perspect
civilization of
parsi
entering Iran
分类号
G256.4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宗教诉求到族群认同:印度帕西人的起源及演变
谢志斌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2
印度帕西刺绣的特征研究
安薇竹
赵丰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云南回族的他称——“潘塞”、“潘西”和“帕西”辨析
马超群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3
原文传递
4
《走进伊朗》:透视波期文明与伊朗社会现象的拓荒之作——评回族学者王锋所著《波斯历史文化与伊朗穆斯林风情礼仪》
咸春林
《青海民族研究》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