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3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 被引量:188
1
作者 王丽 傅金芝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8-304,共7页
近年来,我国心理与教育研究者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认知、社会性情感及各种人格品质的发展的作用以及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为儿童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并获得了中国文化背景下与西方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特点。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儿童发展 中国
下载PDF
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与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9
2
作者 张丽芳 唐日新 +1 位作者 胡燕 徐德淼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6年第4期368-370,共3页
目的考察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 B)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 BU)对25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在中等程度以上,男生主观幸福感普遍要高于女生;县城中... 目的考察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 B)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 BU)对25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在中等程度以上,男生主观幸福感普遍要高于女生;县城中学生幸福感高于乡镇中学生。②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略低于非留守儿童,但不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女孩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留守男孩;留守儿童中独生子女的主观幸福感要高于非独生子女。③父亲比男看护人在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等4因子上得分更高;母亲比女看护人在偏爱被试上得分更低。结论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与教养方式存在一定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主观幸福感 教养方式 生活满意度
下载PDF
转型期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50
3
作者 李祚山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5-448,共4页
本研究采用《心理健康诊断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对 196名初中生进行测量 ,探讨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依次是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和对人... 本研究采用《心理健康诊断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对 196名初中生进行测量 ,探讨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依次是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和对人焦虑 ;性别因素只在心理健康的学习焦虑、养育方式上的父亲的惩罚、严厉、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父母的拒绝、否认等因素上表现出了显著差异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子女比较 ,在恐怖倾向以及惩罚、严厉的养育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离异、下岗等因素 ,只有母亲的职业状况因素对心理健康构成了影响 ;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将使学生的焦虑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 恐怖倾向 心理健康 学生 惩罚 父母养育方式 教养方式 焦虑 诊断 母亲
下载PDF
父母教养方式与内隐攻击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4
4
作者 陈欣 杜建政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98-801,共4页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和内隐联想测验,分别测量53名初二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内隐攻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男生和女生在父亲情感温暖、惩罚严厉和母亲干涉保护、惩罚严厉4个因子上差异显著;在内隐攻击性测验上,男生和女...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和内隐联想测验,分别测量53名初二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内隐攻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男生和女生在父亲情感温暖、惩罚严厉和母亲干涉保护、惩罚严厉4个因子上差异显著;在内隐攻击性测验上,男生和女生没有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内隐攻击性与父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母亲的惩罚严厉等3个因子有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联想测验 内隐攻击性 父母教养方式
下载PDF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父母教养方式、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被引量:69
5
作者 邓兆杰 黄海 +2 位作者 桂娅菲 牛露颖 周春燕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父母教养方式、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湖北省某高校大一至大三学生1477名集体施测,采用手机依赖评定量表(MPm)测得手机依赖程度、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测量被试的父母教养方...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父母教养方式、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湖北省某高校大一至大三学生1477名集体施测,采用手机依赖评定量表(MPm)测得手机依赖程度、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测量被试的父母教养方式以及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测量幸福感水平.结果:大学生MPAI平均得分(36.7±11.5),女生得分高于男生[(37.8±11.2) vs.(35.8±11.6),P<0.01].MPAI得分与父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母亲过度保护得分呈正相关(r=0.14~0.21,均P<0.01),与父亲温暖、母亲温暖及SWB得分呈负相关(r=-0.17、-0.16、-0.49,均P<0.01).通径分析表明,主观幸福感在父母教养方式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73.8%和43.5%.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主观幸福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密切,父母教养方式能够通过主观幸福感影响手机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手机依赖 主观幸福感 中介作用 现况调查
下载PDF
中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与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的关系 被引量:48
6
作者 王树青 张文新 陈会昌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6年第2期126-132,共7页
对63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从初一到高三,自我同一性状态呈现出前进的发展趋势,与初中生相比,高二和高三学生更多地处于获得状态、更少处于早闭和扩散状态;除高一男生比女生更多处于获得状态外,其他年级同一性状态上均不存在... 对63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从初一到高三,自我同一性状态呈现出前进的发展趋势,与初中生相比,高二和高三学生更多地处于获得状态、更少处于早闭和扩散状态;除高一男生比女生更多处于获得状态外,其他年级同一性状态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溺爱型、权威型和忽视型教养方式在获得状态上得分均较高,权威型还具有最高的早闭状态得分,专制型教养方式最不利于同一性状态发展,有最高的扩散状态得分和最低的获得状态分数;亲子沟通可正向预测获得和早闭状态,负向预测同一性扩散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同一性 同一性状态 父母教养方式 亲子沟通
下载PDF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流动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44
7
作者 张茜洋 冷露 +3 位作者 陈红君 方晓义 舒曾 蔺秀云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3-162,共10页
以北京市某小学三、四年级的133名流动儿童和129名非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和行为实验的方法,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流动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的工作记忆、元认知能力显著低... 以北京市某小学三、四年级的133名流动儿童和129名非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和行为实验的方法,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流动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的工作记忆、元认知能力显著低于非流动儿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非流动儿童更低,父母教养方式更消极;(2)流动儿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元认知显著正相关,父母教养方式中多个维度与元认知显著相关,而只有母亲过度干涉与保护与注意力显著负相关;(3)在流动儿童中,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部分中介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元认知的影响,效应量为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认知能力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父母教养方式
原文传递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欺负:隐性自恋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43
8
作者 何丹 范翠英 +2 位作者 牛更枫 连帅磊 陈武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1-44,48,共5页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隐性自恋与青少年网络欺负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自恋人格问卷和网络欺负问卷对773名中学生进行施测。结果:1父母拒绝与青少年隐性自恋、网络欺负显著正相关;父母情感温暖与青...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隐性自恋与青少年网络欺负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自恋人格问卷和网络欺负问卷对773名中学生进行施测。结果:1父母拒绝与青少年隐性自恋、网络欺负显著正相关;父母情感温暖与青少年隐性自恋、网络欺负呈显著负相关;父母过度保护与青少年隐性自恋、网络欺负呈显著正相关;2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均可以通过隐性自恋的中介作用对青少年网络欺负行为产生影响。结论:青少年隐性自恋在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隐性自恋 网络欺负 青少年
原文传递
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述情和家庭教育方式研究 被引量:42
9
作者 沈晓玲 董再全 +1 位作者 罗珊霞 郝燕妮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0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了解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现状,并对比分析伴或不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患者的述情方式和家庭教育方式差异。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收治的241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调查对... 目的了解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现状,并对比分析伴或不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患者的述情方式和家庭教育方式差异。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收治的241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家庭教育方式量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并对比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研究组)和不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对照组)患者的差异。结果241例患者中,44.8%(108/241)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对照组(133例)比较,研究组家庭教育方式量表中父亲的惩罚/严厉[(24.80±7.36)分比(21.41±6.89)分]、过分干涉[(23.56±5.02)分比(21.74±4.66)分]、拒绝/否认[(13.44±4.39)分比(11.35±3.81)分]、过度保护因子[(12.56±3.28)分比(11.20±2.94)分]得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母亲的过分干涉/保护[(42.23±8.06)分比(37.73±7.80)分]、拒绝/否认[(18.65±5.85)分比(15.70±5.72)分]、惩罚/严厉因子[(19.13±6.52)分比(15.97±6.20)分]得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述情障碍量表中,研究组难以识别自己的情感及难以描述自己的情感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5.19±6.23)分比(22.12±7.09)分,(18.06±4.19)分比(15.90±4.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发生率较高,其述情方式和家庭教育方式与不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患者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教育方式 述情障碍
原文传递
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影响:越轨同伴交往和自我控制的作用 被引量:42
10
作者 宋明华 陈晨 +3 位作者 刘燊 李俊萱 侯怡如 张林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5-682,共8页
以631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关系,同时探讨越轨同伴交往的中介作用,以及该作用是否受自我控制的调节。结果发现:(1)消极父母教养方式对越轨同伴交往、攻击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越轨同... 以631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关系,同时探讨越轨同伴交往的中介作用,以及该作用是否受自我控制的调节。结果发现:(1)消极父母教养方式对越轨同伴交往、攻击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越轨同伴交往在消极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控制可以调节越轨同伴交往对初中生攻击行为的作用,对于低自我控制个体,越轨同伴交往起部分中介作用;对于高自我控制个体,越轨同伴交往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消极父母教养方式对攻击行为仅有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攻击行为 越轨同伴交往 自我控制 初中生
原文传递
家庭资本与教养方式: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家庭阶层差异 被引量:42
11
作者 王富百慧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57,共10页
利用2016年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状况调查数据,分别采用描述统计和多层次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了青少年身体活动家庭教养方式的阶层差异。发现我国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家庭阶层差异已初具特点,家庭所处的阶层越高,子女的身体活动参与程度越... 利用2016年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状况调查数据,分别采用描述统计和多层次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了青少年身体活动家庭教养方式的阶层差异。发现我国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家庭阶层差异已初具特点,家庭所处的阶层越高,子女的身体活动参与程度越高,但身体活动总量上阶层差异甚微,表现为中产阶级家庭并未形成稳定的身体活动惯习。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差异主要源自家庭阶层,学校的培养作用相对较弱,尽管中高收入家庭为子女选择了更具资源优势的学校,但这一优势并未对形成阶层健康差异发挥作用,且教育模式也不利于子女健康行为的形成。身体活动的教养方式存在家庭阶层的差异,家庭阶层对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影响是通过教养方式实现的。家庭阶层越高,父母对子女身体活动的陪伴、支持和引导作用越强,子女身体活动达到推荐量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活动 青少年 家庭阶层 教养方式
下载PDF
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个性成长影响的预测 被引量:39
12
作者 郑林科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67-1269,共3页
抽样4127名被试,以父母对自己个性成长影响值为因变量,用回归模型预测母亲和父亲的显著教养方式。结果显示,在对子女个性成长影响的预测中,积极教养方式居首:父母好用情感温暖、民主、安慰和宽容,母亲还偏爱行为参与,父亲还偏爱赏识和鼓... 抽样4127名被试,以父母对自己个性成长影响值为因变量,用回归模型预测母亲和父亲的显著教养方式。结果显示,在对子女个性成长影响的预测中,积极教养方式居首:父母好用情感温暖、民主、安慰和宽容,母亲还偏爱行为参与,父亲还偏爱赏识和鼓励;消极教养方式次之:父母共用过度保护、责骂、迁就和专制,以及母亲拒绝和归罪,父亲剥夺和干涉;女儿受母亲教养影响显著高于父亲,儿子受母亲和父亲教养影响无显著差异。本研究可指导父母自觉完善教养方式、积极帮助子女个性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子女个性成长 积极教养 消极教养
下载PDF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发展特点研究 被引量:29
13
作者 左占伟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3年第8期21-22,共2页
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 ,对 5 48名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父母对低年级初中生和女生的接纳程度显著高于高年级初中生和男生 ,对高年级初中生和男生的干涉程度显著高于低年级初中生和女生 ;母亲教养类型在不同年级被... 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 ,对 5 48名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父母对低年级初中生和女生的接纳程度显著高于高年级初中生和男生 ,对高年级初中生和男生的干涉程度显著高于低年级初中生和女生 ;母亲教养类型在不同年级被试中的分布差异显著 ,父亲教养类型在不同性别被试中的分布差异显著 ;父亲的教养类型以接纳型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养方式 教养类型 差异
下载PDF
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拖延: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39
14
作者 唐凯晴 邓小琼 +3 位作者 范方 龙可 王鹤 张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89-892,共4页
目的:考察初中生学业拖延与父母教养方式、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学业拖延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学业自我效能量表和自编一般人口学情况调查表,对东莞市一所中学的初一到初三学生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60份。结果:父母教... 目的:考察初中生学业拖延与父母教养方式、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学业拖延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学业自我效能量表和自编一般人口学情况调查表,对东莞市一所中学的初一到初三学生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60份。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关怀、父母自主性、父母过度保护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均对学业拖延有直接效应;父母关怀和父母自主性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拖延产生间接作用。结论:父母给予孩子较多的关怀与较少的控制干涉,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进而减少其学业拖延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 学业拖延 父母教养方式 学业自我效能感
原文传递
影响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家庭因素研究 被引量:37
15
作者 董会芹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9-109,共11页
问题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偏离常态标准的行为,对儿童学业成绩、同伴关系以及成年后的就业等产生不良影响。以济南市两所小学的1 910名小学生为对象的调查表明,小学生问题行为的检出率为12.5%,问题行为程度在小学生性别、年级、... 问题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偏离常态标准的行为,对儿童学业成绩、同伴关系以及成年后的就业等产生不良影响。以济南市两所小学的1 910名小学生为对象的调查表明,小学生问题行为的检出率为12.5%,问题行为程度在小学生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父母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小学生问题行为程度与父母教养方式、家庭功能等因素有关,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拒绝、惩罚与控制三个维度与小学生问题行为呈显著正相关,而温暖这一维度与小学生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家长需配合学校,采取有效措施,对问题学生及时干预,降低问题行为的消极后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问题行为 家庭结构 父母教养方式 家庭功能
原文传递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幸福感指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36
16
作者 李艳 何畏 +3 位作者 张贤 郭锋 蔡静 郭巧红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第11期1683-1685,共3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幸福感指数的关系。方法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PIL)、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S)、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对569名大学生团体施测。结果 1... 目的探讨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幸福感指数的关系。方法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PIL)、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S)、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对569名大学生团体施测。结果 1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父母情感温暖、积极应对、幸福感指数正相关(r=0.401,0.416,0.404,0.661;P<0.01);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幸福感指数、母亲情感温暖、积极应对正向预测大学生生命意义感(R2=0.542,P<0.001);3幸福感指数、积极应对方式分别在母亲情感温暖与大学生生命意义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母亲情感温暖不仅直接预测生命意义感,还通过幸福感指数、积极应对方式间接预测生命意义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生命意义感 父母教养方式 应对方式 幸福感指数
下载PDF
手机技术反哺、亲子沟通与父母教养方式——基于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34
17
作者 朱秀凌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8-119,共12页
本研究以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揭示了青少年家庭内部自下而上的手机技术传播,即"技术反哺"现象,探讨了其发生机制及其社会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长的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创... 本研究以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揭示了青少年家庭内部自下而上的手机技术传播,即"技术反哺"现象,探讨了其发生机制及其社会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长的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创新精神、受教育程度、职业和居住地均正向影响其被反哺意愿;城市大学生的反哺意愿高于农村大学生;亲子沟通质量越高,父母在教养过程中给予的"情感温暖"越多,大学生的反哺意愿越高;便利条件、亲子双方的反哺意愿均正向影响反哺行为;亲子双方的反哺意愿越高、反哺的内容越丰富,反哺正面效果越好。"技术反哺"有效地弥合了代际隔阂,提升了年长世代的新媒体素养,实现了家庭权力结构从单向权威向双向权威转变,但未从根本上改变亲子之间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反哺 手机使用 亲子沟通 父母教养方式 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模型
原文传递
青少年心理韧性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被引量:33
18
作者 刘庆 王苗苗 +1 位作者 相青 宋玉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年第7期1039-1042,共4页
目的:了解青少年心理韧性的特点,探讨青少年的心理韧性分别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400名中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1差异检验表明:心理韧性总分在年级(t=3.804,P<0.01)、独生... 目的:了解青少年心理韧性的特点,探讨青少年的心理韧性分别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400名中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1差异检验表明:心理韧性总分在年级(t=3.804,P<0.01)、独生子女(t=2.023,P<0.05)方面存在显著差异;2相关分析表明:心理韧性总分和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教养方式均有显著正相关(r=0.356~0.408,P<0.01),和父、母亲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均有显著负相关(r=-0.223^-0.273,P<0.01);3回归分析表明,父母亲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对韧性均有正向预测作用,父亲的拒绝否认和母亲的惩罚严厉对韧性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韧性,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心理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心理韧性 父母教养方式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下载PDF
父母教养方式与拖延:完美主义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32
19
作者 张萌 陈英和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3年第2期245-250,共6页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佛洛斯特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和一般拖延量表对315位大学生进行调查,建立父母教养方式、完美主义和拖延的结构方程模型,考察完美主义在父母教养方式与拖延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负向预测...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佛洛斯特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和一般拖延量表对315位大学生进行调查,建立父母教养方式、完美主义和拖延的结构方程模型,考察完美主义在父母教养方式与拖延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负向预测适应性完美主义,正向预测非适应性完美主义;(2)适应性完美主义负向预测拖延,非适应性完美主义正向预测拖延;(3)父母教养方式通过完美主义的中介作用影响拖延行为,非适应性完美主义者易拖延,适应性完美主义者则不易拖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适应性完美主义 非适应性完美主义 拖延行为
下载PDF
父母教养方式研究概述 被引量:27
20
作者 彭文涛 《阴山学刊》 2008年第1期69-74,共6页
父母教养方式是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儿童心理发展问题时关注的重要课题。父母通过教养孩子的活动,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上世纪40年代迄今,国内外心理学家不懈地运用实证研究,探索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揭示父母教养行为和方式的机... 父母教养方式是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儿童心理发展问题时关注的重要课题。父母通过教养孩子的活动,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上世纪40年代迄今,国内外心理学家不懈地运用实证研究,探索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揭示父母教养行为和方式的机制及特征。随着心理科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现场化、数学化,父母教养方式研究大大丰富了人们对家庭、对父母、对儿童的认识。通过对国内外父母教养方式的理论分析和现状研究,综述了中外心理学家对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的成果,概括了近年来在父母教养方式研究中呈现的从宏观系统走向微观具体的研究特征,进一步探究了教养方式的内在结构及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家庭教育 亲子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