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0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人格类型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94
1
作者 刘文婧 许志星 邹泓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5-633,共9页
采用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青少年小五人格问卷和青少年社会适应评估问卷对六城市的228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及人格类型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可分为民主型、权威... 采用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青少年小五人格问卷和青少年社会适应评估问卷对六城市的228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及人格类型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可分为民主型、权威型、专制型和忽视型四种,所占比例分别为35.2%、16.9%、20.8%、27.1%,不同父母教养类型的青少年在社会适应、人格五因素各维度上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2)除撤回爱护与行事效率之间相关不显著外,父母教养行为与青少年社会适应各维度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3)人格类型可以调节父母教养行为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预测作用,表现在支持陪伴、自主准予及知晓度对积极适应的影响以及规则引导、自主准予及知晓度对消极适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适应 人格 父母教养方式 青少年
原文传递
初中生心理健康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被引量:55
2
作者 刘建榕 刘金花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59-663,共5页
本研究从心理健康出发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 )、《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对 32 9名初中学生进行测量 ,探求初中生心理健康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与气质、家... 本研究从心理健康出发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 )、《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对 32 9名初中学生进行测量 ,探求初中生心理健康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与气质、家庭教养方式三者间存在交互作用 ,气质和家庭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有影响 ,气质是某些父母教养方式因子与心理健康的中介因素 ;并且气质特点与某些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有较强的预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 心理健康 气质 父母教养方式 预测效应
下载PDF
青少年归因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6
3
作者 李旭 钱铭怡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83-85,共3页
研究青少年归因方式和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EMBU)和儿童归因方式问卷 (CASQ)对 2 69名 14~ 16岁的青少年进行测查。结果 :与具有乐观归因方式的青少年相比 ,具有悲观归因方式的青少年回忆出较少的父... 研究青少年归因方式和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EMBU)和儿童归因方式问卷 (CASQ)对 2 69名 14~ 16岁的青少年进行测查。结果 :与具有乐观归因方式的青少年相比 ,具有悲观归因方式的青少年回忆出较少的父母的温暖 ,较多的母亲的拒绝、否认和父亲的惩罚 ;具有悲观归因方式的女孩比男孩回忆出更多的母亲的惩罚 ;悲观的归因方式与父母的过度保护无明显关系。结论 :青少年的归因方式与早期所受抚养方式有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归因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
下载PDF
二胎家庭的父母养育 被引量:49
4
作者 陈斌斌 施泽艺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72-1181,共10页
随着我国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关于二胎家庭父母养育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极度稀缺。本文就二胎家庭父母养育的表现形式、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进行论述。二胎家庭父母养育的表现形式包括父母差别对待... 随着我国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关于二胎家庭父母养育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极度稀缺。本文就二胎家庭父母养育的表现形式、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进行论述。二胎家庭父母养育的表现形式包括父母差别对待、协调同胞关系等。二胎家庭父母养育的影响因素包括父母养育第一胎的经验、婚姻质量、协同养育、儿童特点等。二胎父母养育的作用机制包括父母差别对待造成的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以及父母在协调同胞关系中的作用。此外,本文结合已有文献,提出了一个"二胎家庭父母养育的过程机制"模型,揭示在二胎家庭情境下,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父母的养育模式,又通过哪些作用机制对家中的两个孩子产生影响。最后,强调未来我国的研究者应该重视本土化,关注社会变迁中二胎父母养育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胎家庭 父母养育 差别对待 同胞关系
下载PDF
社会抑制性与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利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7
5
作者 刘文 杨丽珠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1,共6页
采用实验室实验和问卷法相结合的方法,以92名3~5岁幼儿为被试,着重探讨了社会抑制性与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利他行为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气质中的重要维度—社会抑制性影响幼儿的利他行为。爱社交的幼儿利他行为... 采用实验室实验和问卷法相结合的方法,以92名3~5岁幼儿为被试,着重探讨了社会抑制性与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利他行为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气质中的重要维度—社会抑制性影响幼儿的利他行为。爱社交的幼儿利他行为多于害羞的幼儿。权威型父母教养方式的幼儿利他行为比溺爱型的多。社会抑制性、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利他行为产生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抑制性 父母教养方式 幼儿利他行为 个性特征
下载PDF
粗暴养育的内涵、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43
6
作者 王明忠 杜秀秀 周宗奎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9-391,共13页
因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消极影响,粗暴养育(harsh parenting)近年来成为养育研究领域的热点。粗暴养育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心理攻击以及强迫/控制行为等。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影响因素和环境影响因素。前者主要包括... 因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消极影响,粗暴养育(harsh parenting)近年来成为养育研究领域的热点。粗暴养育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心理攻击以及强迫/控制行为等。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影响因素和环境影响因素。前者主要包括父母的敌意人格、认知能力不足、消极的被养经历以及儿童的困难型气质和易损基因型等。后者主要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和社区处境不利等。粗暴养育引发儿童的内外化问题,损害其人际功能,造成生理/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未来研究需进一步考察粗暴养育的影响因素(如特殊家庭环境)、表现形式及其负面影响,加强本土化研究,重视粗暴养育的预防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养育 粗暴养育 外化问题 内化问题
下载PDF
家庭社会资本及其相关因素 被引量:31
7
作者 李宏利 张雷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3-289,共7页
家庭社会资本是社会资本理论应用于家庭发展研究的重要体现。儿童发展结果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社会资本的影响日益引起研究者关注。该文主要综述了家庭社会资本与儿童发展结果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影响家庭社会资本的因素,以及家... 家庭社会资本是社会资本理论应用于家庭发展研究的重要体现。儿童发展结果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社会资本的影响日益引起研究者关注。该文主要综述了家庭社会资本与儿童发展结果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影响家庭社会资本的因素,以及家庭社会资本影响的可能性结果。该文也指出家庭社会资本的现有研究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社会资本 社会经济地位 父母教养 家庭结构 儿童发展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关系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0
8
作者 吕锋 高华 +4 位作者 梁家国 李萍 刘金同 余西金 李相传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31-233,共3页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人际关系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对处于缓解期的 1 0 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 (研究组 )与按 1∶1配对原则挑选的 1 0 0名正常人 (对照组 )进行测试。结果...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人际关系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对处于缓解期的 1 0 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 (研究组 )与按 1∶1配对原则挑选的 1 0 0名正常人 (对照组 )进行测试。结果  ( 1 )与对照组比较 ,研究组的家庭关系表现为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达、低成功性及低组织性 ,以及高矛盾性及控制性差 (P <0 0 5或P <0 0 1 )。( 2 )在教养方式上 ,患者的父亲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 (P <0 0 1或P <0 0 5) ;患者的母亲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 (P <0 0 1 )。 ( 3 )Logistic回归分析 ,研究组的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的风险因素为家庭成员的控制性差 ,以及父亲的过分干涉、拒绝及否认(P <0 0 1~P <0 0 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人际关系和父母养育方式存在多方面问题 ,可能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家庭关系 父母教养方式
原文传递
社会变迁中父亲职能的凸显: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42
9
作者 伍新春 郭素然 +2 位作者 刘畅 陈玲玲 郭幽圻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62,158,共7页
长期以来父亲在亲职教育中一直处于被忽略地位,致使亲职教育等同于母职教育,然而在社会变迁中父亲的职能逐步凸显出来。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将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归为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观系统以及宏观系统。根据此理论,影... 长期以来父亲在亲职教育中一直处于被忽略地位,致使亲职教育等同于母职教育,然而在社会变迁中父亲的职能逐步凸显出来。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将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归为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观系统以及宏观系统。根据此理论,影响父亲职能凸显的因素主要存在于微观系统和宏观系统中,如宏观系统的妇女解放运动、工业化进程,它们使大量女性投入到劳动力市场,也使父亲回归家庭;微观系统中的家庭结构的变化、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对父亲的呼唤,使父亲的角色被重新定义,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父亲角色的不可替代性,从而使父亲对孩子的抚养教育职能凸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职教育 父亲职能 社会变迁 生态系统理论
下载PDF
学校投入与家庭投入哪个更重要?--回应由《科尔曼报告》引起的关于学校与家庭作用之争 被引量:38
10
作者 胡咏梅 元静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5,共25页
自《科尔曼报告》公布至今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但对于学生学业成绩来说,学校投入与家庭投入哪个更重要的问题在国内外学术界依然没有达成共识。本文利用我国东部和中部5省16个城市中小学校大规模测评数据,采用广义教育生产函数方法,运... 自《科尔曼报告》公布至今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但对于学生学业成绩来说,学校投入与家庭投入哪个更重要的问题在国内外学术界依然没有达成共识。本文利用我国东部和中部5省16个城市中小学校大规模测评数据,采用广义教育生产函数方法,运用两水平线性模型,分析了学校投入和家庭投入要素对教育产出(以学生学业成绩为代理变量)的影响效应。同时,采用Shapley值和Owen值分解技术,识别出对学校教育产出有较大影响的投入要素,得出以下4个方面结论:第一,除生师比之外,办学条件和教师质量等学校投入要素对教育产出结果有显著的正效应。第二,父母参与、父母教育期望等家庭投入要素对教育产出结果有显著的正效应。第三,对于小学平均学业成绩而言,来自家庭的相关投入更重要;对于初中平均学业成绩而言,则是来自学校的相关投入更为重要。第四,相比学校办学条件,教师质量对中小学校平均学业成绩变异的贡献度更大;而且,相比小学,教师质量对初中学校平均学业成绩变异的贡献度更大。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提出提高我国中小学教育生产效率的5点建议:一是调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结构,优先保障初中阶段学校教育投入;二是改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以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投入义务教育事业;三是通过校外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校本教研合作等途径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策略水平,尤其要重视提高初中教师的教学策略水平;四是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有关家庭教育的制度规范,强化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督促父母积极参与子女教育生产过程;五是学校和社区应广泛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和家庭教育实践培训活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掌握科学的养育子女的方法,以提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联合生产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投入 家庭投入 学业成绩 两水平线性模型 Shapley值分解
下载PDF
城市“隔代抚育”:制度安排与新生代父母的角色及情感限制 被引量:34
11
作者 唐晓菁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0-164,共5页
近些年,"隔代抚育"俨然成为当代中国城市中普遍的幼儿照料形式。舆论一般将之简单归结于"啃老",或传统家庭主义文化的延存。本文引入历史社会学与"国家—家庭—个人"的分析路径,指出"隔代抚育"... 近些年,"隔代抚育"俨然成为当代中国城市中普遍的幼儿照料形式。舆论一般将之简单归结于"啃老",或传统家庭主义文化的延存。本文引入历史社会学与"国家—家庭—个人"的分析路径,指出"隔代抚育"是一套有着一定历史延续性的制度化安排。该制度在调动、延续家庭传统代际互助纽带的同时,亦延长、强化了老年父母的牺牲型父母角色与年轻父母在生活中的"孩子化"角色。事实上,这一家庭生活形态既不同于西方现代家庭,也不同于中国传统家庭,为当今诸多城市独生子女一代年轻父母个体成长与现代父母角色、情感的形成带来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儿 社会制度 代际关系 个体 情感
下载PDF
正念父母心:正念教养理论、机制及干预 被引量:29
12
作者 陈晓 周晖 王雨吟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89-1002,共14页
父母教养及其对孩子的影响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主题,而正念教养(mindful parenting)则是关注如何帮助父母进行有效教养。正念教养是将一般的正念应用于亲子互动中,指父母对孩子和教养行为的有意的、此时此刻的和不评判的注意和... 父母教养及其对孩子的影响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主题,而正念教养(mindful parenting)则是关注如何帮助父母进行有效教养。正念教养是将一般的正念应用于亲子互动中,指父母对孩子和教养行为的有意的、此时此刻的和不评判的注意和觉知。正念教养对父母自身、孩子和亲子关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研究者发展了两个正念教养的干预项目并通过实证研究检验这两个项目的干预效果。未来的研究可以采用更加严谨的设计并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来评估正念教养的干预效果。正念教养的作用机制也是未来研究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养 正念教养 机制 干预
下载PDF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的影响 被引量:28
13
作者 张羽 李玮玮 +2 位作者 罗玉晗 华销嫣 王耘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3-523,共11页
以全国24013名10~15岁儿童青少年为对象,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父母教养方式对公正世界信念的影响。结果发现:(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能够正向预测一般公正世界信念与个人公正世界信念;(2)权威型教养方式能够正向预测一般公正世界信念与... 以全国24013名10~15岁儿童青少年为对象,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父母教养方式对公正世界信念的影响。结果发现:(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能够正向预测一般公正世界信念与个人公正世界信念;(2)权威型教养方式能够正向预测一般公正世界信念与个人公正世界信念,独裁型与纵容型教养方式能够负向预测一般公正世界信念与个人公正世界信念;(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父母教养方式的交互作用对公正世界信念的影响显著,其中,权威型教养方式对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比对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儿童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的促进作用更大,独裁型与纵容型教养方式对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比对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儿童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的削弱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父母教养方式 一般公正世界信念 个人公正世界信念
原文传递
父母婚姻质量、教养行为与女生外化问题的关系 被引量:27
14
作者 李剑侠 郭菲 陈祉妍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3-75,72,共4页
目的:考察父母婚姻质量、教养行为和女生外化问题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数据库中2008年的横断数据,对其中3718名11到19岁的在校女生数据进行分析;外化问题由女生报告,婚姻质量和教养行为由家长报告... 目的:考察父母婚姻质量、教养行为和女生外化问题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数据库中2008年的横断数据,对其中3718名11到19岁的在校女生数据进行分析;外化问题由女生报告,婚姻质量和教养行为由家长报告。结果:①婚姻质量、教养行为和外化问题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②监控、说理和严厉管教这三种教养行为在婚姻质量和外化问题之间均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在婚姻质量对子女外化问题的关系中,教养行为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质量 教养行为 外化问题 青少年女生
原文传递
养育快乐的孩子——流行育儿杂志中亲职话语的爱与迷思 被引量:23
15
作者 陶艳兰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45,共15页
当前中国的亲职话语正在发生变化,大众媒体经常传播养育快乐的孩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养育快乐的孩子。文章通过对流行育儿杂志《父母必读》2004年至2014年"特别策划"中部分文本的话语分析,探究了专业知识话语和消费文化的话语... 当前中国的亲职话语正在发生变化,大众媒体经常传播养育快乐的孩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养育快乐的孩子。文章通过对流行育儿杂志《父母必读》2004年至2014年"特别策划"中部分文本的话语分析,探究了专业知识话语和消费文化的话语对当前理想儿童的建构。结果发现,杂志文本再现了儿童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童话世界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建议父母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包括情感投入、时间投入、金钱投入和以孩子为中心、养育快乐的孩子。话语分析的结果显示,养育快乐的孩子不过是一种话语修辞。它承载和传播的是专业主义、密集亲职和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支持了当前的政府治理模式,参与促成儿童教育的"亲职转向",对母亲身份和角色的建构以及儿童照顾安排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儿 亲职 话语建构
原文传递
父母教养方式、羞怯与负面评价恐惧的关系 被引量:23
16
作者 安鑫 盛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年第3期434-437,共4页
目的考察父母教养方式、羞怯和负面评价恐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580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量表法进行考察。结果①人口统计学变量(地域、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班干部)对中学生羞怯水平具有显著影响(F=7.51,P<0.01;F=4.99,P<0.05;F=6.80... 目的考察父母教养方式、羞怯和负面评价恐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580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量表法进行考察。结果①人口统计学变量(地域、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班干部)对中学生羞怯水平具有显著影响(F=7.51,P<0.01;F=4.99,P<0.05;F=6.80,P<0.01);②父母的情感温暖因子与羞怯、负面评价恐惧呈显著负相关,父母惩罚、严厉因子与羞怯则呈显著正相关,父亲过分干涉因子与负面评价恐惧则呈显著正相关;③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母亲惩罚严厉因子和负面评价恐惧可以对羞怯进行有效预测(解释率16%);④负面评价恐惧在父母情感温暖因子对羞怯的影响上起到了中介作用。结论父母在教养子女过程中给予的情感温暖和理解越多、严厉惩罚的越少,子女对负面评价的恐惧程度便会越少,从而降低羞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心理学 教育研究 中学生 羞怯 父母教养方式 负面评价恐惧
下载PDF
儿童气质与父母教养因素相互作用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8
17
作者 夏明珠 刘文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65-70,共6页
近年来,家庭双向互动理论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积极探讨儿童气质与父母教养因素的相互作用。本文对父母教养因素对儿童气质的影响,父母教养因素与儿童气质间相互作用的新研究进行了评述,这对目前发展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 近年来,家庭双向互动理论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积极探讨儿童气质与父母教养因素的相互作用。本文对父母教养因素对儿童气质的影响,父母教养因素与儿童气质间相互作用的新研究进行了评述,这对目前发展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质 儿童 父母教养因素
下载PDF
父母婚姻质量与青少年外化问题的关系: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22
18
作者 吴莹婷 郭菲 +2 位作者 王雅芯 江兰 陈祉妍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5-351,共7页
本研究采用婚姻调适问卷、教养方式问卷及儿童行为量表对全国四大地理区域9个城市的2396名青少年及其父母进行测查。婚姻质量由青少年的父母自评,父母的教养方式由青少年报告,青少年的外化问题由父母分别报告,考察了父母婚姻质量与青少... 本研究采用婚姻调适问卷、教养方式问卷及儿童行为量表对全国四大地理区域9个城市的2396名青少年及其父母进行测查。婚姻质量由青少年的父母自评,父母的教养方式由青少年报告,青少年的外化问题由父母分别报告,考察了父母婚姻质量与青少年外化问题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养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包含潜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父母婚姻质量与积极教养呈显著正相关,与严厉教养呈显著负相关。父母的婚姻质量、积极教养及严厉教养与青少年的外化问题之间呈现跨轮的显著相关。(2)父母婚姻质量能直接正向预测青少年外化问题,教养方式在父母婚姻质量和青少年外化问题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婚姻质量 教养方式 外化问题 青少年
原文传递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特质焦虑的影响:意志控制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20
19
作者 貊可 侯金芹 +1 位作者 江兰 陈祉妍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3-387,共5页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子女特质焦虑的影响,并考察青少年意志控制的中介作用。方法:样本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数据库,对其中1398名14~20岁的在校学生数据进行分析;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测量青少年特质...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子女特质焦虑的影响,并考察青少年意志控制的中介作用。方法:样本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数据库,对其中1398名14~20岁的在校学生数据进行分析;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测量青少年特质焦虑,青少年气质量表测量意志控制,爱荷华青年和家庭项目的教养问卷测量父母教养方式。结果:①青少年特质焦虑与父亲、母亲积极教养的各个维度负相关,与消极教养各个维度正相关;青少年特质焦虑与自身意志控制负相关。②意志控制在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特质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能部分通过青少年的意志控制间接影响青少年的特质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特质焦虑 父母教养方式 意志控制 中介作用
原文传递
强迫症与社交恐怖症的防御机制及其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林雄标 胡赤怡 胡纪泽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7-161,共5页
目的 对强迫症和社交恐怖症患者的防御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和个性特征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对强迫症组、社交恐怖症组和正常对照组 (各 6 0例 )进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评定 ,并分别填写防御方式问卷 (DSQ)和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结... 目的 对强迫症和社交恐怖症患者的防御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和个性特征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对强迫症组、社交恐怖症组和正常对照组 (各 6 0例 )进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评定 ,并分别填写防御方式问卷 (DSQ)和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结果  (1)单因素方差分析 ,两组患者的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分 [分别为 (4 6 4± 0 72 )分 ,(4 90± 0 5 9)分 ]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因子分 [(4 6 9±1 0 7)分 ,(4 71± 0 92 )分 ]高于正常对照组 [(4 34± 0 5 8)分和 (3 86± 0 98)分 ;P =0 0 0 ],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 [分别为 (5 32± 1 4 4 )分和 (5 36± 1 0 9)分 ]低于正常组 [(5 80± 0 81)分 ;P =0 0 4 ];(2 )多元方差分析 ,强迫症组与社交恐怖症组间及其与正常对照组的防御方式明显不同 ,强迫症组和社交恐怖症组与正常对照组的父母教养方式和个性特征亦不同 (Pillai检验 ,均P =0 0 0 ) ,但两患者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3)两患者组的父母过度保护、拒绝和惩罚等变量、EPQ神经质和精神质变量 ,与中间型和 /或不成熟防御机制变量显著相关。结论 强迫症、社交恐怖症与正常对照三组间的防御方式明显不同 ;防御机制的使用与患者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和个性特征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社交恐怖症 强迫性障碍 个性特征 父母教养方式 防御方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