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添加结构脂肪乳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方案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沈娟 孔薇 徐丙发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76-281,共6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比较添加结构脂肪乳和不添加结构脂肪乳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等文献资料,... 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比较添加结构脂肪乳和不添加结构脂肪乳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等文献资料,收集1990—2015年期间发表的使用添加结构脂肪乳的肠外营养液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并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n=889)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相关文献。分析结果显示,与添加其他脂肪乳剂相比,使用添加结构脂肪乳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方案在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WMD=0.09,95%CI(0.03~0.15),P<0.05];减少对脂肪代谢的影响[WMD=-0.15,95%CI(-0.26~-0.03),P<0.05]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改善患者肝功能的指标方面,其对于降低丙氨酸转氨酶的水平具有显著优势[SMD=-0.64,95%CI(-1.21~-0.08),P<0.05]。其他指标如降低总胆红素[WMD=-1.95,95%CI(-4.10~0.20),P>0.05]及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SMD=-0.10,95%CI(-1.05~0.84),P>0.05]等方面则不具有显著差异。结论添加结构脂肪乳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方案疗效优于添加其他脂肪乳剂,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肠外营养使用对患者肝功能造成的损伤,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乳剂 静脉注射用 肠外营养溶液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丙氨酰谷氨酰胺合理性评价标准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梁海 杨淼 +5 位作者 吴炜 程刚 赵欢欢 陈方 潘腾莉 蒋祥德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30-634,共5页
目的建立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合理性评价标准,评价本院Ala-Gln临床使用的合理性。方法以Ala-Gln药品说明书、专家推荐意见和治疗指南等为基础制定Ala-Gln评价标准,应用加权TOPSIS法对本院2018年7月至12月使用Ala-Gln的120份归档病... 目的建立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合理性评价标准,评价本院Ala-Gln临床使用的合理性。方法以Ala-Gln药品说明书、专家推荐意见和治疗指南等为基础制定Ala-Gln评价标准,应用加权TOPSIS法对本院2018年7月至12月使用Ala-Gln的120份归档病历进行评价,作为药学干预前的基线。针对基线评价发现的问题进行药学干预,对2019年1月至6月使用Ala-Gln的120份归档病历进行再评价。结果2018年7月至12月用药合理率为15%(Ci≥0.6有18例)。经同步药学干预,2019年1月至6月用药合理率显著升高(52%,Ci≥0.6有62例,P<0.05),其中适应证、用法用量、溶媒、用药监护、禁忌证的不合理病例数均显著低于2018年7月至12月(P<0.01)。结论基于加权TOPSIS法制定的Ala-Gln合理性评价方法切实可行,本院Ala-Gln不合理使用现象较为严重,药学干预可以提高用药合理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TOPSIS法 丙氨酰谷氨酰胺 肠外营养溶液 合理性评价
原文传递
新生儿经皮中心静脉置管致静脉营养液渗漏的临床特点:16例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潘维伟 鲍文婷 +1 位作者 朱巍巍 朴梅花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17-822,共6页
目的总结新生儿经皮中心静脉置管(percutaneous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致静脉营养液渗漏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诊断的16例PICC致静脉营养液渗漏新生儿的临床特... 目的总结新生儿经皮中心静脉置管(percutaneous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致静脉营养液渗漏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诊断的16例PICC致静脉营养液渗漏新生儿的临床特点。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本院PICC致静脉营养液渗漏的发生率为1.6%(16/1012)。16例PICC致静脉营养液渗漏患儿中13例胸腔渗漏,1例心包渗漏,2例脑脊液渗漏。16例均为早产儿,胎龄为(30.5±0.5)周,出生体重为(1314.4±62.1)g。给予PICC的日龄为(4.3±0.6)d。从PICC置入到发生静脉营养液渗漏间隔时间为(7.3±2.0)d。13例胸腔渗漏患儿均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暂停及皮肤发绀,1例心包渗漏患儿除有以上表现外还有心动过缓和血压下降,2例脑脊液渗漏患儿主要表现为嗜睡和惊厥。发生胸腔和心包渗漏的14例患儿PICC均从右贵要静脉置入,仅5例导管前端初始位置正确;4例初始置入过深,当天调整;发生静脉营养液渗漏时导管前端位置发生偏移10例。发生脑脊液渗漏的2例患儿PICC均从左大隐静脉置入,导管前端初始位置均不正确,但均未调整,发生静脉营养液渗漏时2例均发生置管前端偏移。16例患儿经穿刺抽液及拔除PICC后临床症状迅速缓解,未再反复。结论PICC致静脉营养液渗漏可能与PICC置管前端向非中心静脉偏移有关。一旦诊断PICC致静脉营养液渗漏,应及时穿刺引流并拔除PICC,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外周 胃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溶液 渗透 婴儿 早产
原文传递
5-氟尿嘧啶与肠外营养液配伍制剂的体外稳定性和体内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广宣 赵茜 +4 位作者 隋月 关丁越 孙博 朱丹彤 齐先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4期8-11,共4页
目的观察5-氟尿嘧啶(5-Fu)与肠外营养液配伍制剂(简称5-Fu肠外营养液)的体外稳定性和体内抗肿瘤活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配制空白肠外营养液及5-Fu肠外营养液,室温条件下观察配制24 h内两种营养液的外观、脂肪乳微粒的平均粒径... 目的观察5-氟尿嘧啶(5-Fu)与肠外营养液配伍制剂(简称5-Fu肠外营养液)的体外稳定性和体内抗肿瘤活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配制空白肠外营养液及5-Fu肠外营养液,室温条件下观察配制24 h内两种营养液的外观、脂肪乳微粒的平均粒径及变异系数、p H值、渗透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分析5-Fu肠外营养液中5-Fu含量的稳定性。将小鼠肝癌细胞H22瘤株接种于小鼠,制备移植性实体瘤模型。接种第3天将小鼠随机分为5-FU-TPN-L、5-FU-TPN-M、5-FU-TPN-H、5-FU-NS、TPN及对照组,每组10只。前三组分别腹腔注射含30、65、130 mg/kg 5-Fu的5-Fu肠外营养液,后三组分别腹腔注射含65 mg/kg 5-Fu的生理盐水注射液及等量的空白肠外营养液、生理盐水,均隔天给药1次,共给药5次。末次给药结束第2天处死小鼠,计算抑瘤率。结果 5-Fu肠外营养液与空白肠外营养液配制24 h内外观、脂肪乳微粒的平均粒径及变异系数、p H值、渗透压和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5-FU-TPN-L、5-FU-TPN-M、5-FU-NS、TPN组抑瘤率分别为24.3%、91.8%、78.7%、14.6%,5-FU-TPN-M、5-FU-NS组抑瘤率均高于5-FU-TPN-L、TPN组,且5-FU-TPN-M组高于5-FU-NS组,组间比较P均<0.01;5-FU-TPN-H组药物毒性较大,给药过程中死亡6只,未统计抑瘤率。结论 5-Fu肠外营养液配制24 h内性质稳定,抗肿瘤活性较单独给予5-Fu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肠外营养液 配伍 抑瘤率 小鼠
下载PDF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营养液配置不合理处方用药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萧佐圣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32期147-149,154,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肠外营养液配置不合理处方用药情况。方法从2020年1—12月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配置的肠外营养液中随机抽取500袋为研究对象。全部样本肠外营养液处方在调配之前均由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药师预先进行审核,筛查...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肠外营养液配置不合理处方用药情况。方法从2020年1—12月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配置的肠外营养液中随机抽取500袋为研究对象。全部样本肠外营养液处方在调配之前均由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药师预先进行审核,筛查不合理处方,记录不合理问题,并针对不合理问题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确认或修改医嘱。回顾性分析样本肠外营养液的处方审核结果,统计处方不合理率,汇总不合理表现。结果经审核,筛查出不合理肠外营养液处方13张,不合理率为2.60%。13张不合理处方共涉及4个不合理医嘱项目,包括配伍不当6条(42.86%)、组分超量5条(35.71%)、处方输入错误2条(14.29%)、组分重复1条(7.14%)。结论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肠外营养液配置基本合理,但仍有不足,与临床医生相关理论知识掌握不足、经验不够丰富等因素有关,建议定期开展肠外营养液配置相关培训与考核工作、加强营养液配置管理、强化营养液配置前处方审核工作等,以提高处方合理性,更好地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肠外营养液 处方 不合理用药
下载PDF
模拟不同光疗强度对早产儿肠外营养液中丙二醛、维生素C及维生素E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吕朦 马金帅 +2 位作者 赵国英 郭金将 刘秀香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3-309,共7页
目的模拟不同光疗强度对早产儿肠外营养液中脂肪乳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维生素C及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方法在严格无菌条件下配制早产儿肠外营养液,模拟临床输液环境,设定4种不同强度光疗模式,分别为室内光组、单面光疗组、双面光疗组、三... 目的模拟不同光疗强度对早产儿肠外营养液中脂肪乳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维生素C及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方法在严格无菌条件下配制早产儿肠外营养液,模拟临床输液环境,设定4种不同强度光疗模式,分别为室内光组、单面光疗组、双面光疗组、三面光疗组,将各组根据是否遮光,再分为光暴露/光疗亚组和遮光亚组,测定每个亚组在光疗前及光疗6、12、18、24 h时肠外营养液中丙二醛、维生素C及维生素E的含量。每个亚组均配制10份肠外营养液,每个时间点抽取每份营养液的2 ml进行检测。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符合Mauchly球形检验时,用Greenhouse-Geisser法进行校正。结果(1)随着光疗时间的延长,单面光疗组光暴露/光疗亚组及遮光亚组的丙二醛含量均增加[光疗前:(3.777±0.112)与(3.746±0.141)nmol/ml,光疗6 h:(3.808±0.122)与(3.715±0.145)nmol/ml,光疗12 h:(4.546±0.138)与(4.507±0.136)nmol/ml;光疗18 h:(6.116±0.151)与(5.239±0.156)nmol/ml;光疗24 h:(7.569±0.136)与(5.300±0.200)nmol/ml,P值均<0.05],但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均降低[①维生素C:光疗前:(62.507±0.205)与(62.341±0.144)μg/ml,光疗6 h:(51.211±0.086)与(58.128±0.076)μg/ml,光疗12 h:(43.288±0.084)与(55.351±0.050)μg/ml;光疗18 h:(35.758±0.113)与(51.215±0.093)μg/ml;光疗24 h:(33.473±0.075)与(48.473±0.080)μg/ml;②维生素E:光疗前:(4.101±0.132)与(4.084±0.141)μg/ml,光疗6 h:(3.761±0.119)与(3.904±0.075)μg/ml,光疗12 h:(3.654±0.092)与(3.729±0.087)μg/ml;光疗18 h:(3.385±0.102)与(3.582±0.119)μg/ml;光疗24 h:(3.313±0.127)与(3.438±0.113)μg/ml,P值均<0.05],室内光组、双面光疗及三面光疗组也是相同情况。不同光照强度中光暴露/光疗亚组不同时间点(光疗前除外)丙二醛含量均高于遮光组,但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均低于遮光组(P值均<0.001)。(2)对光暴露/光疗亚组分析显示,光疗强度越大,丙二醛含量越高,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溶液 丙二醛 抗坏血酸 维生素E 光疗法 婴儿 早产
原文传递
全胃肠外营养液的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8
7
作者 汤晟凌 梁晓美 谢雅清 《中国药师》 CAS 2014年第7期1149-1151,1156,共4页
目的:考察全胃肠外营养液(TPN)组方的稳定性,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并希望能引起各环节(生产、复配使用、贮存)对药品稳定性的重视.方法:选择临床常用科室的10份TPN液处方,包括外科、内科系统,在本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净化环境下,... 目的:考察全胃肠外营养液(TPN)组方的稳定性,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并希望能引起各环节(生产、复配使用、贮存)对药品稳定性的重视.方法:选择临床常用科室的10份TPN液处方,包括外科、内科系统,在本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净化环境下,按TPN液标准操作规程配制后,在常温下,采用外观观察法、pH检测法、不溶性微粒检查法考察TPN液在0,4,8,12,16,20,24,30 h各时间点外观、pH、微粒的变化,并进行无菌考察.结果:10份TPN液在各时间点,外观未见明显变化,10组TPN液的pH在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组TPN液的p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N配伍后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微粒直径≥10 μm和≥25 μm的微粒数都有所增加,不同组TPN液的微粒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制后无菌考察均合格.结论:建议TPN液在净化环境下配置,其pH在5~6范围内稳定性最好,TPN配制后不溶性微粒会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多,需引起临床注意并及早输注,以保证临床应用安全、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胃肠外营养液 处方 稳定性
下载PDF
肿瘤病人肠外营养导致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段万石 黄云超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6-119,共4页
随着肿瘤病人肠外营养(PN)和中心静脉导管的广泛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已成为临床令人棘手的常见院内感染。在PN输注过程中,PN液在中心静脉导管周围形成高糖和高脂微环境,有利于病原菌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表面黏附、生长和扩散,... 随着肿瘤病人肠外营养(PN)和中心静脉导管的广泛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已成为临床令人棘手的常见院内感染。在PN输注过程中,PN液在中心静脉导管周围形成高糖和高脂微环境,有利于病原菌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表面黏附、生长和扩散,形成由一种或多种病原菌组成的细菌生物膜。一旦细菌生物膜形成,膜内的病原菌可抵御抗菌药物及机体免疫细胞的杀伤,造成细菌或真菌反复感染,危及病人生命。以下综述PN的应用、肿瘤病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特点、混合生物膜及其研究方法等,以期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混合生物膜感染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胃肠外营养 中心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 生物膜 混合生物膜 免疫荧光杂交技术 肠外营养液
下载PDF
肠外营养液配伍稳定性及相容性的评估方法与研究策略 被引量:2
9
作者 闫彬 李颖 +2 位作者 庞国勋 靳会欣 董占军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3年第7期892-896,共5页
肠外营养是临床营养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改善患者营养摄入和营养状况,改善患者临床结局。全营养混合液由于处方组分复杂多样,患者群体广泛,用药风险较大,其配伍稳定性及相容性一直备受关注,相关领域值得药学工作者不断探索、深入研... 肠外营养是临床营养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改善患者营养摄入和营养状况,改善患者临床结局。全营养混合液由于处方组分复杂多样,患者群体广泛,用药风险较大,其配伍稳定性及相容性一直备受关注,相关领域值得药学工作者不断探索、深入研究。本文参考最新中外文献、指南,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针对肠外营养液配伍稳定性及相容性,提出较为明晰的评估方法与研究策略,为开展肠外营养液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液 稳定性 相容性 评估方法 研究策略
下载PDF
含ω-3鱼油脂肪乳的肠外营养液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血清S100A6BP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志光 张海洋 +2 位作者 郑芝欣 李震 赵磊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第4期634-637,共4页
目的探究含ω-3鱼油脂肪乳的肠外营养液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血清S100A6BP水平与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术后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ω-3鱼油脂肪乳组,n=62)和对照组(常规脂肪乳组,n=62)。收集患者一般资料,ELISA法检测患... 目的探究含ω-3鱼油脂肪乳的肠外营养液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血清S100A6BP水平与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术后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ω-3鱼油脂肪乳组,n=62)和对照组(常规脂肪乳组,n=62)。收集患者一般资料,ELISA法检测患者术前1 d以及术后1、3、5 d血清S100A6BP水平与炎性因子的水平。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体重、BMI、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差异不显著,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IL-8、TNF-ɑ水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术前1 d两组的血清IL-6、IL-8、TNF-ɑ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术后1、3、5 d试验组IL-6、IL-8、TNF-ɑ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S100A6BP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术前1 d、术后1、3 d两组S100A6BP水平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5 d试验组血清S100A6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ω-3鱼油脂肪乳可以降低胃癌根治术患者的炎症水平,改善预后不良,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3鱼油脂肪乳 肠外营养液 胃癌根治术 S100A6BP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品管圈在提高PIVAS肠外营养液临时医嘱处理效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蕊 刘晓月 +1 位作者 李楠 宋燕青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357-2361,共5页
目的探讨实施品管圈活动提高PIVAS肠外营养液临时医嘱处理效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1月,10名药师自愿组成品管圈活动小组,按照PDCA循环法则,以“提高PIVAS肠外营养液临时医嘱的处理效率”为活动主题,对PIVAS肠外营养液临时医嘱的... 目的探讨实施品管圈活动提高PIVAS肠外营养液临时医嘱处理效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1月,10名药师自愿组成品管圈活动小组,按照PDCA循环法则,以“提高PIVAS肠外营养液临时医嘱的处理效率”为活动主题,对PIVAS肠外营养液临时医嘱的处理效率低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寻找真因,并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最终评价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PIVAS肠外营养液临时医嘱处理效率由改善前每小时46.73袋提高至71.81袋。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PIVAS肠外营养液临时医嘱的处理效率,可提升PIVAS质量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活动 肠外营养液 临时医嘱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处理效率
原文传递
“医-药-护”多方协作促进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患者肠外营养液规范应用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欣欣 王磊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9年第4期491-493,共3页
目的:探究"医-药-护"多方协作提高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肠外营养液规范应用水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接受肠外营养的危重症患者124例,... 目的:探究"医-药-护"多方协作提高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肠外营养液规范应用水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接受肠外营养的危重症患者12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ICU肠外营养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医-药-护"多方协作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及软铁蛋白等指标水平变化情况,感染、操作不当导致的气胸、代谢性并发症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平均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及软铁蛋白水平分别为(121.23±13.25)、(0.26±0.07)、(36.80±5.69)及(1.98±0.39) 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7.82±12.91)、(0.23±0.08)、(35.17±4.70)及(1.62±0.32)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06%(5/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81%(1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体护理满意度为88.71%(55/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4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药-护"多方协作可以有效提高ICU使用肠外营养液患者的营养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护”多方协作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肠外营养液 并发症
下载PDF
静配中心肠外营养液不合理用药情况及药师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平 林海燕 何劲松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20期128-131,共4页
目的 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肠外营养液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及药师干预对肠外营养不合理医嘱的影响。方法 抽检2019年1月—2020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医学院/福建省肿瘤医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1 220张肠外营养液处方进行整理和审核,... 目的 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肠外营养液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及药师干预对肠外营养不合理医嘱的影响。方法 抽检2019年1月—2020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医学院/福建省肿瘤医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1 220张肠外营养液处方进行整理和审核,对不合理医嘱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医学院/福建省肿瘤医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1 220张肠外营养液不合理用药处方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医学院/福建省肿瘤医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1 216张作为研究组。对照组未实施任何干预,研究组实施药师干预。比较两组肠外营养液处方不合理医嘱检出情况。结果 1 220张肠外营养液处方医嘱中,不合理用药医嘱36张(2.95%)。研究组干预后的肠外营养液处方不合理医嘱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肠外营养液处方不合理医嘱主要表现:溶媒选择不适宜13张,占比为36.11%;配伍禁忌4张,占比为11.11%;成分比例不适宜8张,占比为22.22%;药品使用浓度错误5张,占比为13.89%;超药品说明书及重复用药6张,占比为16.67%。干预后,肠外营养液处方不合理医嘱6张,主要表现为:溶媒选择不适宜3张,占比为50.00%;配伍禁忌1张,占比为16.67%;成分比例不适宜1张,占比为16.67%;药品使用浓度错误1张,占比为16.67%;超药品说明书及重复用药0张。结论 肠外营养液处方不合理医嘱主要表现为溶媒选择不适宜、配伍禁忌、成分比例不适宜、药品使用浓度错误、超药品说明书及重复用药等,药师干预后可减少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肠外营养液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促进患者用药合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 肠外营养液 处方 不合理用药 药师干预 不合理医嘱
下载PDF
肠外营养计算助手的设计开发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旭 曹凯 兰丙欣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2021年第1期26-30,36,共6页
目的:设计开发肠外营养计算助手,协助临床药师快速制订肠外营养方案,缩短肠外营养组方时间,提高临床药师的工作效率。方法:回顾性整理分析2019年6-12月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临床药师参与的肠外营养配方记录,根据肠外营养相关指南和专家... 目的:设计开发肠外营养计算助手,协助临床药师快速制订肠外营养方案,缩短肠外营养组方时间,提高临床药师的工作效率。方法:回顾性整理分析2019年6-12月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临床药师参与的肠外营养配方记录,根据肠外营养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寻找设计了肠外营养计算助手的切入点。根据肠外营养输注途径、是否应用特殊营养物质,在Windows XP平台上,基于微软电子表格软件设计肠外营养计算助手工具。结果:肠外营养计算助手包含中心静脉途径计算助手、中心静脉途径+丙氨酰谷氨酰胺应用计算助手、中心静脉途径+ω-3鱼油脂肪乳应用计算助手、中心静脉途径+丙氨酰谷氨酰胺+ω-3鱼油脂肪乳应用计算助手、周围静脉途径计算助手、最终方案合理性检测助手6部分。临床药师可根据临床情况选择相应的计算助手协助制订肠外营养方案。结论:肠外营养计算助手的开发应用有助于提高临床药师的工作效率,使临床药师有更多的时间为临床医师、护士和患者提供药学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计算助手 肠外营养液 临床药师
下载PDF
参数赋值法在我院肠外营养液处方审核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康健 聂会娟 +5 位作者 陈晓旭 钞艳惠 周晓燕 乔高星 刘胜利 杜书章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807-2811,共5页
目的为提高审方药师的工作效率、保障患者安全使用肠外营养液提供参考。方法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MATE系统上开发肠外营养液审方模块,依据肠外营养液药品说明书及相关资料,对肠外营养液处方的审方模块进行参数赋值,设置阈值及计算... 目的为提高审方药师的工作效率、保障患者安全使用肠外营养液提供参考。方法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MATE系统上开发肠外营养液审方模块,依据肠外营养液药品说明书及相关资料,对肠外营养液处方的审方模块进行参数赋值,设置阈值及计算公式,由系统自动对处方进行判定。统计我院2020年1-8月和2022年1-8月的肠外营养液不适宜处方类型和数量,对肠外营养液审方模块应用前后的不适宜处方审出率进行比较。结果该模块实现了肠外营养液的离子浓度、热氮比、糖脂比、葡萄糖浓度、糖胰比、复方制剂最大用量、必须搭配使用的药品、配伍禁忌、重复用药、年龄限制等基础属性参数和自定义参数的信息化审核,大大缩短了审方时间,原来2人审核100张处方大约需要33 min,审方模块上线后只需要6 s;与2020年1-8月相比,2022年1-8月的肠外营养液不适宜处方平均审出率由0.582%提升至1.416%(P<0.05)。结论我院利用参数赋值法建立的肠外营养液审方模块,大大减少了药师漏审、错审的现象,降低了肠外营养液处方的配置风险,减轻了审方药师的工作压力,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液 处方审核 参数赋值法 工作效率 合理用药
下载PDF
1558张静脉营养液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佩杰 张妍 赵婷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4年第12期1103-1105,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营养液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设计静脉营养液处方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09年11月—2013年11月静脉营养液处方1558张,对处方的科室分布、不合理联合用药、单张处方用药品种数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58... 目的:探讨静脉营养液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设计静脉营养液处方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09年11月—2013年11月静脉营养液处方1558张,对处方的科室分布、不合理联合用药、单张处方用药品种数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58张静脉营养液处方中,联合用药不合理处方为689张,占44.22%。单张用药9~10种的处方为142张,占9.11%;11~12种为1117张,占71.69%;13种以上为299张,占19.20%。用药种数过多,不利于静脉营养液的药剂学稳定性。结论:静脉营养液处方联合用药不合理现象较严重,亟需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营养液 不合理用药 联合用药
下载PDF
“全合一”肠外营养液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庆 刘晓宇 +1 位作者 李静 陈君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18年第3期269-273,共5页
目的分析克林维"全合一"标准肠外营养液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恢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0例开腹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克林维"全合一"营养组... 目的分析克林维"全合一"标准肠外营养液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恢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0例开腹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克林维"全合一"营养组方,对照组采用普通营养组方分别于术前、术后第5天监测患者体重、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营养治疗费用、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营养相关指标、免疫、应激指标无显著差异(P> 0.05)。术后第5天,观察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计数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血脂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营养费用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直肠癌术后患者恢复期应用克林维"全合一"标准肠外营养液进行营养治疗效果较好,可改善其营养状况、促进肠道功能恢复、降低应激反应程度,减少住院时间及费用等,同时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液 营养组方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
下载PDF
全肠外营养液临床配制稳定性的评价 被引量:11
18
作者 郑越 《中国药业》 CAS 2011年第24期58-61,共4页
目的考察临床上使用混合糖电解质或葡萄糖等配制全肠外营养液的配方稳定性。方法将10%葡萄糖注射液和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分别加入到配方相同的全肠外营养液中,作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不同时间取样观察两组注射液的外观变化、pH、不溶性... 目的考察临床上使用混合糖电解质或葡萄糖等配制全肠外营养液的配方稳定性。方法将10%葡萄糖注射液和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分别加入到配方相同的全肠外营养液中,作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不同时间取样观察两组注射液的外观变化、pH、不溶性微粒、渗透压、脂肪乳颗粒变化和电解质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48 h内的外观、pH没有发生显著变化,渗透压大约高100 mOsm/L,不溶性微粒数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脂肪颗粒经时变化较大。结论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对肠外营养液的稳定性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临床使用时应严格控制其含量,且配制后尽快输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肠外营养液 配制 稳定性
下载PDF
肠外营养混合液渗透压对血管刺激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丽娜 吴玉波 +4 位作者 赵金鹏 关英辉 金辉 金明姬 杨红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6年第6期410-414,共5页
目的:研究肠外营养混合液渗透压的降低对血管刺激的影响。方法:90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患者被分为3组:周围静脉给药组、中心静脉给药组,常规补液对照组;每组为30例。两给药组患者均在手术前给肠外营养混合液及肠内营养5d,术后第1天给肠外... 目的:研究肠外营养混合液渗透压的降低对血管刺激的影响。方法:90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患者被分为3组:周围静脉给药组、中心静脉给药组,常规补液对照组;每组为30例。两给药组患者均在手术前给肠外营养混合液及肠内营养5d,术后第1天给肠外营养混合液,第3天为肠外营养混合液辅以肠内营养,第7天为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混合液,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内给予常规补液。周围静脉给药组肠外营养混合液中葡萄糖浓度控制在10%以下,氨基酸的浓度为3%(渗透压为900~950mosm/L);中心静脉给药组肠外营养混合液按照标准配方调配(渗透压为1200~1300mosm/L)。于术前1d、术后第3天、第5天分别测定各项营养指标及观察外周血管疼痛、外渗、静脉炎、浅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第7天周围静脉给药组与常规补液对照组相比,血清转铁蛋白、血清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水平增高(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两用药组相比,血清转铁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周围静脉给药组未见严重合并症。结论:肠外营养混合液渗透压降低可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有利于安全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混合液 渗透压 血管刺激
原文传递
不同生产厂家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在全肠外营养液中的稳定性和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余利军 崔雪梅 +2 位作者 杨岩 惠娜 葛斌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137-2142,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生产厂家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在全肠外营养液(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NA)中的稳定性和相容性,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按照相同的调配方法,分别将3种不同生产厂家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加在相同配方TNA中,在... 目的:研究不同生产厂家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在全肠外营养液(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NA)中的稳定性和相容性,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按照相同的调配方法,分别将3种不同生产厂家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加在相同配方TNA中,在室温(25℃)下,分别考察0,1,2,4,12,24,48,72 h各时间点溶液外观、pH值、渗透压、乳粒粒径大小、不溶性微粒、Zeta电位及无菌等变化情况。结果:观察溶液外观均无油滴析出、聚集、分层等破乳现象;渗透压、乳粒粒径大小、无菌结果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pH值在放置0~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72 h有显著性差异(P<0.05);Zeta电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NA配制后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微粒直径≥10μm和≥25μm的微粒数都有所增加,放置0~48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制后无菌考察均合格。结论:3所不同生产厂家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在TNA中稳定性、相容性无较大差异,24 h内均符合《中国药典》对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液标准要求,故建议24 h内完成输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 全肠外营养液 稳定性 相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