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寄生蜂寄主选择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95
1
作者 侯照远 严福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4-107,共14页
Host selection behaviors of parasitic wasps are a comoplex and hierarchy process,which includes habitat preference, potential host location and host location. In the field,whether a parasitic wasp successfully finds i... Host selection behaviors of parasitic wasps are a comoplex and hierarchy process,which includes habitat preference, potential host location and host location. In the field,whether a parasitic wasp successfully finds its host or not is determined by many facors such as climatic conditions, host density, chemical environment, physiological states and ex-priences.This paper surveys the recent progress in the study on host selection behaviors of parasitic wasps. The following aspects are included: 1. host searching, oviposition and post-oviposi-tion behaviors of the parasitoids and the cues employed, and 2- behavioral variations of the wasps and associated factors including genotype, physiological states, experiences and learn-ing. Prospective application of parasitic wasps in pest insect control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蜂 寄生选择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区域性农田景观格局对麦蚜及其天敌种群的生态学效应 被引量:21
2
作者 欧阳芳 门兴元 +2 位作者 关秀敏 肖云丽 戈峰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9-150,共12页
明确农田景观格局对害虫及其天敌种群的生态学效应,是开展区域性害虫生态调控的基础.以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小空间尺度下、单个景观因子对昆虫种群的作用,而从省级范围的大空间尺度、多个景观因子的分析很少.本文以山东省区域性小麦种植... 明确农田景观格局对害虫及其天敌种群的生态学效应,是开展区域性害虫生态调控的基础.以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小空间尺度下、单个景观因子对昆虫种群的作用,而从省级范围的大空间尺度、多个景观因子的分析很少.本文以山东省区域性小麦种植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和土地覆盖分类数据以及田间调查的昆虫种群数据,分析了景观组成类型(component type)、构成比例(component proportions)和形状结构(shape structure)多因子对麦蚜及其天敌寄生蜂和瓢虫种群的综合作用.结果发现,农田景观组成类型中斑块类型(patch type)越多,越利于麦蚜和天敌瓢虫种群数量的增长;且斑块密度(patch density)越大,越利于麦蚜寄生蜂和天敌瓢虫数量的增加;景观形状结构中边界密度(edge density)越高,也越利于麦蚜寄生蜂和天敌瓢虫种群数量的增加.进一步定量评估了农田景观组成类型、构成比例和形状结构对麦蚜及其天敌种群影响的作用大小.结果表明,三类景观格局因子对麦蚜影响较小,权重为9.81%;而对麦蚜寄生蜂的影响权重为25.87%;对天敌瓢虫种群高达47.86%.本研究清楚地表明,通过优化农田景观中作物与非作物生境布局,可直接调节和增加天敌昆虫种类与数量,有效控制和减少小麦蚜虫的种群数量,从而提高区域性农田景观中天敌昆虫的生物控害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景观 景观结构 麦蚜 寄生蜂 天敌瓢虫 区域性生物控害功能
原文传递
寄生于美国白蛾的啮小蜂一新种(膜翅目:姬小蜂科) 被引量:15
3
作者 杨忠岐 王秉海 魏建荣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8-102,T004,共6页
描述了从美国白蛾蛹中养出的一种啮小蜂新种———白蛾黑棒啮小蜂Tetrastichusseptentrion alissp .nov .,属啮小蜂属Tetrastichus黑棒啮小蜂种团 (howardi group)。该新种在我国北方美国白蛾发生区分布普遍 ,也分布韩国。在美国白蛾越... 描述了从美国白蛾蛹中养出的一种啮小蜂新种———白蛾黑棒啮小蜂Tetrastichusseptentrion alissp .nov .,属啮小蜂属Tetrastichus黑棒啮小蜂种团 (howardi group)。该新种在我国北方美国白蛾发生区分布普遍 ,也分布韩国。在美国白蛾越冬蛹中及夏季蛹中的寄生率一般为 12 %~2 4 % ,每头寄主蛹出蜂数为 78~ 182头 ,雌雄性比为 10∶1。在生物防治上具有很好的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蛾黑棒啮小蜂 新种 美国白蛾 寄生蜂 中国 韩国
下载PDF
棉田棉铃虫寄生峰对常规棉及转Bt棉品种的趋性反应 被引量:14
4
作者 余月书 杨益众 陆宴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845-848,共4页
连续 4年采用人工定期释放棉铃虫卵、幼虫和定期回收法 ,研究了不同棉花品种与棉铃虫卵期、幼虫期寄生蜂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 .通过对卵、幼虫寄生率反正弦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表明 ,无论是在棉铃虫卵期还是在其幼虫期 ,转基因棉田中棉铃... 连续 4年采用人工定期释放棉铃虫卵、幼虫和定期回收法 ,研究了不同棉花品种与棉铃虫卵期、幼虫期寄生蜂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 .通过对卵、幼虫寄生率反正弦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表明 ,无论是在棉铃虫卵期还是在其幼虫期 ,转基因棉田中棉铃虫卵和幼虫的被寄生率始终显著低于其亲本对照棉 .运用“Y”型嗅觉仪测定转基因棉及其亲本对照棉对棉铃虫幼虫寄生蜂———中红侧沟茧蜂的选择性行为反应 ,用成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并进行了“T”测验 .结果表明 ,转基因棉对棉铃虫寄生蜂有较强的忌避反应 ,且取食转基因棉的棉铃虫幼虫与被害转基因棉两者的共同组合与单独被害棉之间对寄生蜂的忌避效应基本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棉铃虫 寄生蜂 行为反应
下载PDF
金纹细蛾及其优势寄生蜂主要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孟芳 李鑫 +7 位作者 张金钰 刘玉玉 梁耀龙 许玲 林晓丽 柳颖 张京理 姜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3-100,105,共9页
【目的】探讨金纹细蛾及其优势种寄生蜂的主要行为。【方法】通过饲养、解剖及持续摄像记录等方法,研究了金纹细蛾及其优势种寄生蜂的取食、化蛹、羽化和交配等行为。【结果】金纹细蛾初孵幼虫入叶后先钻长(从起点至末点)〉0.5 cm的"... 【目的】探讨金纹细蛾及其优势种寄生蜂的主要行为。【方法】通过饲养、解剖及持续摄像记录等方法,研究了金纹细蛾及其优势种寄生蜂的取食、化蛹、羽化和交配等行为。【结果】金纹细蛾初孵幼虫入叶后先钻长(从起点至末点)〉0.5 cm的"S"型蛀道再扩展潜食;老熟幼虫化蛹初期虫体僵直,间或侧翻、尾部上下摆动,随之以"3圈/s旋转1 min,间歇20 s"的周期性运动约5 h成蛹;羽化高峰在09:00左右,羽化初期,以"破壳器"破虫疤下皮,摇摆渐出至腰腹处稍停,蛹裂,成虫出,历时1~3 min,初羽化成虫静伏叶背,翅呈蓬松状,18~60 s后双翅紧贴竖起,渐长,6~20 min后复位;成虫交配高峰在08:30,交配过程行为复杂,呈"一"字型静伏2~3 h;雄虫一生交配2次,每天仅1次;雌虫一生交配1次。3种寄生蜂的寄生部位、寄生方式、寄生数量与类型、离脱寄主时间均不一致;绒茧蜂内寄外食,钻出前寄主剧烈翻滚4~5次/s,持续7 min后处于静止状态,幼虫从寄主腹部1~4节处钻出并回头呈"C"状取食,7~10 h内食完寄主后老熟结茧化蛹,羽化高峰在08:00,羽化需时15~20 min,1 h后正常飞行,成虫具明显趋光性;姬小蜂为兼性重寄生蜂,以重寄生金纹细蛾绒茧蜂为主,重寄生率93.09%,与绒茧蜂构成另一层天敌"跟随现象",其羽化分短时型和长时型,行为分为破茧、出蜂和飞离3个阶段,成虫有较强趋光性;跳小蜂为内寄生,在寄主幼虫5龄期可见,致寄主体如"麻花",17~19 d羽化,且单寄主中多个跳小蜂不同时羽化,羽化结束时,寄主躯体带多个小孔,但仍完整。【结论】金纹细蛾及其优势种寄生蜂各自的行为呈现很强的规律性、多样性和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纹细蛾 寄生蜂 初寄生 重寄生
下载PDF
不同颜色色板对假眼小绿叶蝉和天敌缨小蜂及其它蜂类的引诱效应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慧玲 张辉 +3 位作者 王定锋 王庆森 曾明森 吴光远 《茶叶学报》 2015年第3期184-188,共5页
研究了不同颜色色板对假眼小绿叶蝉诱集效果和对天敌缨小蜂的引诱作用,结果表明黄色板诱集的小绿叶蝉数量最多为68.33头·板-1,紫色板最低5.28头·板-1,黄色板诱集数量极显著高于其他色板(F=10.50,P<0.01),不同色板的诱集效... 研究了不同颜色色板对假眼小绿叶蝉诱集效果和对天敌缨小蜂的引诱作用,结果表明黄色板诱集的小绿叶蝉数量最多为68.33头·板-1,紫色板最低5.28头·板-1,黄色板诱集数量极显著高于其他色板(F=10.50,P<0.01),不同色板的诱集效果为黄色>绿色>黑色>灰色>红色>蓝色>白色>紫色。不同色板诱集缨小蜂的数量差异极显著(F=16.82,P<0.01),黄色板诱集缨小蜂数量最多19.00头·板-1,色板引诱缨小蜂的数量为黄色>绿色>蓝色>白色>红色>紫色>灰色>黑色。黄色板对寄生蜂的引诱力最强,平均每板30.89头,不同色板诱集的缨小蜂与假眼小绿叶蝉的益害比差异不显著(F=1.20,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眼小绿叶蝉 缨小蜂 寄生蜂 色板 引诱力
下载PDF
榆紫叶甲赤眼蜂寄生功能反应对梯度恒温的响应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鹏 王凤珍 +2 位作者 李春成 王秀梅 阮长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4-116,共3页
在14、18、22、26、30℃5个温度下,测定了榆紫叶甲赤眼蜂(Asynacta ambrostomae)对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opressum)卵的寄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试验温度条件下,榆紫叶甲赤眼蜂的寄生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各温度的功能反应... 在14、18、22、26、30℃5个温度下,测定了榆紫叶甲赤眼蜂(Asynacta ambrostomae)对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opressum)卵的寄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试验温度条件下,榆紫叶甲赤眼蜂的寄生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各温度的功能反应数据均能用Holling-Ⅱ圆盘方程很好地拟合;瞬时攻击率及理论最大寄生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理论最大寄生量14℃为55.88粒,30℃时达到117.48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蜂 榆紫叶甲赤眼蜂 榆紫叶甲 功能反应
下载PDF
湘西白蜡虫寄生蜂名录及一新种记述 被引量:11
8
作者 徐志宏 李学骝 万益锋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71-74,共4页
本文报道了湘西白蜡虫的主要天敌——白蜡虫寄生蜂的种类及名录,计为5科14种,对其中1种新种进行了描述。并编制了分种检索表。可供白蜡生产工作者查对鉴别时参考。
关键词 白蜡虫 寄生蜂 新种
下载PDF
苹果蠹蛾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南宫自艳 宋萍 +1 位作者 王永娟 王勤英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0-265,共6页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是我国重要的检疫害虫,已经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黑龙江和吉林6个省区发现,对我国苹果产业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我国苹果蠹蛾的主要防治方法仍旧是传统的化学防治。但考虑到安全性、环境影响...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是我国重要的检疫害虫,已经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黑龙江和吉林6个省区发现,对我国苹果产业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我国苹果蠹蛾的主要防治方法仍旧是传统的化学防治。但考虑到安全性、环境影响和化学农药持久性等问题,人们开始重视采取害虫综合治理策略(IPM),其中生物防治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苏云金芽胞杆菌、白僵菌、颗粒体病毒、昆虫病原线虫和寄生蜂在苹果蠹蛾防治中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同时,针对生防技术在果园农业生态系统IPM防治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进行了探讨,包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应用前景,以期为我国苹果蠹蛾防控策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蠹蛾 苏云金芽胞杆菌 白僵菌 颗粒体病毒 昆虫病原线虫 寄生蜂
下载PDF
中国海南省田间发现螟甲腹茧蜂寄生草地贪夜蛾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芬 王力奎 +4 位作者 吕宝乾 曹凤勤 潘雪莲 袁琳琳 吴少英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92-996,共5页
草地贪夜蛾在入侵中国后迅速扩散,发现和利用本土天敌是有效抑制其暴发为害的重要途径。2019年4月至7月在海南省各市县开展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调查时,发现玉米地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卵寄生蜂。通过形态学方法鉴定该卵寄生蜂的形态特征,确... 草地贪夜蛾在入侵中国后迅速扩散,发现和利用本土天敌是有效抑制其暴发为害的重要途径。2019年4月至7月在海南省各市县开展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调查时,发现玉米地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卵寄生蜂。通过形态学方法鉴定该卵寄生蜂的形态特征,确定为螟甲腹茧蜂Chelonus munakatae Munakata,并建立了实验种群,为人工扩繁及田间应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省 草地贪夜蛾 玉米 寄生蜂 螟甲腹茧蜂
下载PDF
栗瘿蜂寄生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树嘉 曲爱军 孙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42-246,共5页
栗瘿蜂的寄生蜂,在山东有28种,均为小蜂类,主要种10种,本文对其识别特征作了简单描述。在这些寄生蜂中,有单食性的也有寡食性的;有初寄生的,也有重寄生的;有在体外寄生的,也有在体内寄生的。其中能对栗瘿蜂种群密度的变动... 栗瘿蜂的寄生蜂,在山东有28种,均为小蜂类,主要种10种,本文对其识别特征作了简单描述。在这些寄生蜂中,有单食性的也有寡食性的;有初寄生的,也有重寄生的;有在体外寄生的,也有在体内寄生的。其中能对栗瘿蜂种群密度的变动产生影响的优势种只有4-5种,在不同的寄生环境中占有一定的生态位,其寄生总效应是以中华长尾小蜂为核心,主导着栗瘿蜂种群密度的周期性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瘿蜂 寄生蜂 识别特征 寄生群落 板栗 害虫
下载PDF
我国马尾松毛虫寄生性天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徐延熙 孙绪艮 +1 位作者 韩瑞东 何忠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7-773,共7页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的寄生性天敌主要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蝇类两大类。文章列出我国马尾松毛虫主要寄生蜂58种和寄生蝇类20种的名录与寄生的虫态,着重综述了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Matsumura、松毛虫黑...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的寄生性天敌主要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蝇类两大类。文章列出我国马尾松毛虫主要寄生蜂58种和寄生蝇类20种的名录与寄生的虫态,着重综述了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Matsumura、松毛虫黑卵蜂Telenomus dendrolumusiChu、白跗平腹小蜂Anastatus albitarsis(Ashmead)、黑足凹眼姬蜂Casinaria nigripes(Gravenhorst)、松毛虫脊茧蜂Aleiodes dendrolimi(Matsumura)等5种优势种寄生蜂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同时还介绍马尾松毛虫寄蝇在野外寄生状况、室内饲养繁殖等方面的研究概况,以期为马尾松毛虫寄生性天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 天敌 寄生蜂 寄生蝇
下载PDF
稻田常用农药对四地区二化螟盘绒茧蜂雌成蜂的触杀毒性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顺凡 姚洪渭 +3 位作者 卢增斌 李秀花 黄佳 叶恭银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9-375,共7页
为明确稻田常用农药对二化螟幼虫期优势寄生性天敌二化螟盘绒茧蜂Cotesia chilonis(Mat-sumura)的毒性,采用药膜法在室内测定了7种杀虫剂原药以及18种常用农药制剂对扬州、安吉、金华和乐清4个地区二化螟盘绒茧蜂雌成蜂的触杀毒性。结... 为明确稻田常用农药对二化螟幼虫期优势寄生性天敌二化螟盘绒茧蜂Cotesia chilonis(Mat-sumura)的毒性,采用药膜法在室内测定了7种杀虫剂原药以及18种常用农药制剂对扬州、安吉、金华和乐清4个地区二化螟盘绒茧蜂雌成蜂的触杀毒性。结果表明,7种杀虫剂原药中氟虫腈、毒死蜱和三唑磷对该蜂毒性较高,杀虫单、吡虫啉和阿维菌素次之,氯虫苯甲酰胺则最低。12种杀虫剂制剂中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3种阿维菌素相关制剂对该蜂毒性相对较低,其余均具高毒性;4种杀菌剂中的异稻.三环唑对该蜂高毒,苯甲.丙环唑次之,井岗.蜡芽菌(井冈霉素)和盐酸吗啉胍.三氮唑核苷则毒性最低;2种除草剂中苄嘧.丙草胺毒性高于苄.二氯。此外,同一种药剂对不同地区雌蜂的毒性也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寄生蜂 二化螟盘绒茧蜂 农药 毒力测定
原文传递
扬州地区水稻二化螟寄生蜂种类及主要寄生蜂发生动态 被引量:9
14
作者 潘丹丹 刘中现 +3 位作者 陆明星 曹爽爽 严卫飞 杜予州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06-1113,共8页
本文报道了江苏扬州地区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寄生蜂主要有10种,即中华钝唇姬蜂Eriborus sinicus(Holmgren)、二化螟盘绒茧蜂Cotesia chilonis(Munakata)、稻螟小腹茧蜂Microgaster russata Haliday、螟甲腹茧蜂Chelonu... 本文报道了江苏扬州地区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寄生蜂主要有10种,即中华钝唇姬蜂Eriborus sinicus(Holmgren)、二化螟盘绒茧蜂Cotesia chilonis(Munakata)、稻螟小腹茧蜂Microgaster russata Haliday、螟甲腹茧蜂Chelonus munakatae Munakata、中华茧蜂Amyosoma chinensis(Szepligeti)、螟黄足盘绒茧蜂Cotesia flavipes(Cameron)、夹色姬蜂Auberteterus alternecoloratus(Cushman)、桑蟥聚瘤姬蜂Iseropus(Gregopimpla)kuwanae(Viereck)、螟蛉瘤姬蜂Itoplectis naranyae(Ashmead)以及二化螟盘绒茧蜂的重寄生蜂绒茧灿金小蜂Trichomalopsis apanteloctena(Crawford)。田间系统调查表明:扬州地区7-9月水稻二化螟寄生蜂的主要种类为二化螟盘绒茧蜂、中华钝唇姬蜂、螟甲腹茧蜂、稻螟小腹茧蜂、螟蛉瘤姬蜂、桑蟥聚瘤姬蜂,但这些寄生蜂对一代水稻二化螟幼虫的寄生率较低,对二代水稻二化螟幼虫的寄生率高。水稻二化螟越冬期的系统调查表明:扬州地区二化螟越冬幼虫的寄生蜂主要有3种,即二化螟盘绒茧蜂、中华钝唇姬蜂和稻螟小腹茧蜂,其中二化螟盘绒茧蜂和中华钝唇姬蜂是寄生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的优势种。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的寄生率调查表明,扬州地区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的寄生率在不同年份间有一定的波动,但一般都在15%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9.88%,因此寄生蜂对二化螟越冬幼虫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能有效压低来年水稻二化螟的田间越冬基数。此外,3种寄生蜂出茧时间在1月和2月之间达到最长,分别达到19.79 d、17.26 d和27.00 d,该结果表明,在扬州地区这3种寄生蜂可能都存在滞育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二化螟 寄生蜂 发生动态 扬州
下载PDF
陕西云南松毛虫的两种寄生蜂记述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德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52-54,共3页
齿腿长尾小蜂Monodontomerus minor Ratz.和平腹小蜂Anastatus sp.是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 latipennis Walker.的两种新寄生蜂。前者为蛹寄生蜂,寄生率达13~25.4%;后者为卵寄生蜂,寄生率达42~87.4%。
关键词 云南松毛虫 寄生蜂
下载PDF
小麦吸浆虫寄生蜂混合种群发生与数量消长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修炼 吴兴元 成卫宁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3-16,共4页
初步查明在陕西麦区寄生小麦吸浆虫的寄生蜂有12种。其中,寄生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moselanaGehin)的5种,寄生麦黄吸浆虫(ContariniatriticiKirby)的4种,2种吸浆虫均寄... 初步查明在陕西麦区寄生小麦吸浆虫的寄生蜂有12种。其中,寄生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moselanaGehin)的5种,寄生麦黄吸浆虫(ContariniatriticiKirby)的4种,2种吸浆虫均寄生的3种。寄生蜂具隔年出土习性。其田间羽化数量白天多于晚上。吸浆虫种群变动和农药使用是影响寄生蜂种群的2个主要因素。麦红吸浆虫寄生峰有2个高峰,第一峰紧随吸浆虫成虫高峰之后,第二峰在吸浆虫初龄幼虫期。麦黄吸浆虫寄生峰高峰只有一个,比吸浆虫成虫高峰晚2~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吸浆虫 天敌 寄生虫 防治
下载PDF
白蜡虫种虫生产中“三红三黑”原因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长海 刘化琴 +3 位作者 李立 蔡静 石雷 陈玉培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7-41,共5页
长期以来,在白蜡虫种虫生产上经常出现“三红三黑”现象,造成白蜡产量极不稳定。作者经近20a的调查研究认为:白蜡生产出现这一现象,不是干热风,9~10月阴雨、雾淞、寄主树不合理利用等因素造成的,而是白蜡虫的天敌昆虫,主... 长期以来,在白蜡虫种虫生产上经常出现“三红三黑”现象,造成白蜡产量极不稳定。作者经近20a的调查研究认为:白蜡生产出现这一现象,不是干热风,9~10月阴雨、雾淞、寄主树不合理利用等因素造成的,而是白蜡虫的天敌昆虫,主要是寄生蜂消长危害结果。白蜡虫的寄生蜂有5科14种,可在雌雄白蜡虫体内互相寄生,9~10月份寄生蜂危害达高峰期,致使大量雌虫死亡变黑;危害轻时,种虫红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虫 种虫生产 寄生蜂
下载PDF
寄生蜂寄主选择的化学信息调控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玉利 张永军 +3 位作者 赵奎军 陆宴辉 吴孔明 郭予元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11,共5页
在植物—植食性昆虫—寄生蜂三级营养关系链中,寄生蜂的行为常常受到其他两营养级的作用。对于寄生蜂而言,成功定位寄主是其发展种群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寄主昆虫的信息化合物和植物的信息化合物或两者的复合信息物质是寄生蜂搜寻... 在植物—植食性昆虫—寄生蜂三级营养关系链中,寄生蜂的行为常常受到其他两营养级的作用。对于寄生蜂而言,成功定位寄主是其发展种群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寄主昆虫的信息化合物和植物的信息化合物或两者的复合信息物质是寄生蜂搜寻寄主的重要线索,发掘这类信息物质并将其应用于害虫的生物防治体系,是当今害虫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举措。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化学信息物质在植物—植食性昆虫—寄生蜂三级营养关系中的信息调控及在寄生蜂保护利用中的作用,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阐述了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蜂 寄主选择 化学信息调控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寄生蜂资源及其调控寄主免疫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磊 李芬 吴少英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6-506,共11页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原产于美洲,自2019年初入侵我国以来迅速向北蔓延,对农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其寄生蜂作为重要的天敌资源之一,在害虫防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目前已鉴定到的9个科170种草地贪夜蛾寄...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原产于美洲,自2019年初入侵我国以来迅速向北蔓延,对农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其寄生蜂作为重要的天敌资源之一,在害虫防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目前已鉴定到的9个科170种草地贪夜蛾寄生蜂天敌等进行了分类总结,而后讨论了其在害虫生物防治方面的应用前景,并围绕草地贪夜蛾寄生蜂寄生因子调控寄主免疫反应的分子机理展开详细论述。该研究旨在丰富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资源素材,并为该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寄生蜂 免疫反应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松毛虫和褐点粉灯蛾寄生蜂名录及疑难种描述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尔厚 《云南林业科技》 1999年第3期48-51,共4页
云南省寄生蜂天敌资源十分丰富。从多年采集的松毛虫和褐点粉灯蛾中共育出35 种寄生蜂天敌。其中姬蜂科17 种, 茧蜂科3 种, 小蜂总科15 种。寄生于褐点粉灯蛾的初寄生蜂和次寄生蜂以及松毛虫的次寄生蜂如胶虫旋小蜂等在国内尚... 云南省寄生蜂天敌资源十分丰富。从多年采集的松毛虫和褐点粉灯蛾中共育出35 种寄生蜂天敌。其中姬蜂科17 种, 茧蜂科3 种, 小蜂总科15 种。寄生于褐点粉灯蛾的初寄生蜂和次寄生蜂以及松毛虫的次寄生蜂如胶虫旋小蜂等在国内尚未记录过。除分科列出名录外, 还对其中8 个疑难种, 作了形态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 褐点粉灯蛾 寄生蜂 名录 疑难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