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副粘病毒HN蛋白颈部与F相互作用区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晶雪 刘颖 +6 位作者 迟苗苗 姜晶晶 操詹魁 温红玲 赵丽 迟连利 王志玉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8-327,共10页
副粘病毒(Paramyxovirus)包膜上镶嵌着两种糖蛋白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emagglutinin-neuraminidase,HN)和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F),两者的相互作用是决定病毒宿主范围、毒力和传播的关键。为探讨HN颈部与F相互作用区(Fusion in... 副粘病毒(Paramyxovirus)包膜上镶嵌着两种糖蛋白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emagglutinin-neuraminidase,HN)和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F),两者的相互作用是决定病毒宿主范围、毒力和传播的关键。为探讨HN颈部与F相互作用区(Fusion interaction region,FIR)在膜融合机制中的作用,选取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与人副流感病毒3型(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3,hPIV3)为研究对象,通过片段置换及同源重组技术构建嵌合体C1、C2,进一步将NDV及hPIV3HN的FIR内第51位丝氨酸(Serine,S)、第55位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D)定点突变为丙氨酸(Alanine,A),获得突变体NDV S51A、NDV D55A、hPIV3S51A、hPIV3D55A,对嵌合体及突变体蛋白的细胞表面表达效率、受体识别活性、神经氨酸酶活性、促细胞融合活性及半融合活性进行检测。结果:各嵌合体C1、C2及突变体NDV S51A、NDV D55A、hPIV3S51A、hPIV3D55A的细胞表达效率、神经氨酸酶活性(Neuraminidase,NA)与野生型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促细胞融合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C1、C2、NDV S51A、NDV D55A、hPIV3S51A、hPIV3D55A分别为野生型的7%、9%、27%、19%、17%和21%;C1、C2、NDV S51A、NDV D55A、hPIV3S51A、hPIV3D55A的受体识别活性分别为14.7%、22.3%、35.5%、28.8%、33.9%和40.2%,与野生型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副粘病毒HN蛋白颈部与F相互作用区的突变及置换使HN蛋白的促细胞融合活性、受体识别活性降低,其中第51位丝氨酸(S51)及第55位天冬氨酸(D55)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paramyxovirus) 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 融合蛋白(F) 相互作用区
原文传递
普通棉耳狨猴副粘病毒自然感染的研究
2
作者 刘凤勇 石建党 +2 位作者 金孟珏 李晓眠 王俊莉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5期94-96,共3页
对一个狨猴实验室中暴发急性呼吸道疾病进行了病因调查。通过动物剖检、病毒分离、电子显微镜检查和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和动物感染实验 ,确定其病原是副流感病毒 型(仙台病毒 )。从而确定动物死亡原因是病毒引起肺炎感染造成。
关键词 普通棉耳狨猴 副粘病毒 自然感染 仙台病毒 血凝抑制试验
下载PDF
副粘病毒膜融合机制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迟苗苗 王志玉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6期654-658,共5页
副粘病毒科的许多病毒可使人和动物致病。感染发生需要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一般来说,副粘病毒融合蛋白诱导的膜融合需要吸附蛋白的协同作用来实现。但是,吸附蛋白如何将受体信号传递给融合蛋白,并激活融合蛋白,引发细胞融合?... 副粘病毒科的许多病毒可使人和动物致病。感染发生需要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一般来说,副粘病毒融合蛋白诱导的膜融合需要吸附蛋白的协同作用来实现。但是,吸附蛋白如何将受体信号传递给融合蛋白,并激活融合蛋白,引发细胞融合?其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且不同的吸附蛋白激活融合蛋白的具体过程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本研究将对副粘病毒膜融合过程中的保守性与特异性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该属病毒的膜融合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 吸附蛋白 融合蛋白 膜融合
原文传递
野鸟源禽副黏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遗传进化分析
4
作者 李乔乔 刑亚楠 +6 位作者 胡斌 韩姝伊 高思潮 王继普 王业 何宏轩 李文超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14,共7页
目的:调查我国野生鸟类中禽副黏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es,APMV)的流行和进化趋势。方法:通过RT-PCR、鸡胚分毒、血凝试验、遗传进化分析对野鸟源样品进行APMV流行病学调查和进化分析。结果:1219份野鸟样品中共检测出9份APMV阳性样品,... 目的:调查我国野生鸟类中禽副黏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es,APMV)的流行和进化趋势。方法:通过RT-PCR、鸡胚分毒、血凝试验、遗传进化分析对野鸟源样品进行APMV流行病学调查和进化分析。结果:1219份野鸟样品中共检测出9份APMV阳性样品,APMV感染率为0.74%。其中APMV-1有8份,感染率为0.66%;APMV-4有1份,感染率为0.08%。鸡胚分毒成功分离出1株鸽源PPMV-1,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其属于基因VI.2.1.1.2.2型,与近年来国内流行的基因型一致。结论:野鸟在APMV的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应加强对野鸟源PPMV-1的监测,研究结果对可能因跨种传播导致的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早期预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MV 分离鉴定 遗传进化分析 野鸟
下载PDF
三种检测禽副粘病毒2(型PMV-2)抗体方法的建立及其与HI方法的比较
5
作者 张国中 陈亮 +1 位作者 李春富 赵继勋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4-87,共4页
建立了检测血清中禽副粘病毒2型(PMV-2)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间接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及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方法,并将三种方法同血凝抑制试验(HI)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建立的IFA、间接ELISA和Dot-ELISA... 建立了检测血清中禽副粘病毒2型(PMV-2)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间接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及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方法,并将三种方法同血凝抑制试验(HI)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建立的IFA、间接ELISA和Dot-ELISA等三种抗体检测方法其敏感性、特异性均很好,与HI方法相比,敏感性也大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副粘病毒2型 抗体 检测方法 比较
下载PDF
鹅副粘病毒不同分离株的血凝特性及LD_(50)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继宏 王永坤 +2 位作者 田慧芳 宦海霞 郭海龙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2-14,共3页
用分离鉴定的 11株鹅副粘病毒分别在 SPF鸡胚传代至 2~ 11代后,用鸡、鸭、鹅、鸽、鹌鹑五种禽类的红细胞作血凝试验,证明 11株病毒均不同程度地凝集五种禽类的红血球。同时, 10株病毒 LD50在 10- 8~ 10- 10之间。
关键词 鹅副粘病毒 禽类 血凝特性 LD50 分离株 SPF鸡胚 鹌鹑 红细胞 凝集 红血球
下载PDF
鹅副粘病毒病的研究 被引量:144
7
作者 王永坤 田慧芳 +9 位作者 周继宏 严维巍 许益民 钱忠明 朱国强 周明荣 庄国宏 陆杏梅 叶斌 卞汝霖 《江苏农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59-62,共4页
用SPF鸡胚分别从扬州市不同患病鹅群的病鹅肝、脾等病料中分离到5株病毒。鸡胚分离的病毒株均具有凝集鸡红细胞,HA为27~14,并被康复血清所抑制。毒价ELD50为1011.24,人工感染易感鹅引起发病死亡,与自然病例... 用SPF鸡胚分别从扬州市不同患病鹅群的病鹅肝、脾等病料中分离到5株病毒。鸡胚分离的病毒株均具有凝集鸡红细胞,HA为27~14,并被康复血清所抑制。毒价ELD50为1011.24,人工感染易感鹅引起发病死亡,与自然病例的症状和病变相同,并能在鹅群中流行传播。3株鸡胚绒尿液毒作负染电镜观察,病毒颗粒均呈大小不一、形态不正、表面有密集纤突结构,病毒内部由囊膜包裹着的螺旋对称的核衣壳,大小平均直径为120nm。根据血清学检测、病毒形态结构及特性等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分离毒株为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一员。应用分离毒研制的灭活苗经试验表明有良好的保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 病毒形态 疫苗
下载PDF
鹅副粘病毒毒力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刘华雷 王永坤 +5 位作者 周继宏 田慧芳 朱国强 钱忠明 严维巍 李玉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64-169,共6页
新城疫病毒毒力的判定标准是根据国际上规定的三项指标 ,即最小致死量致病鸡胚平均死亡时间 (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 (ICPI)和 6周龄非免疫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 (IVPI) [1] 等加以评价。作者从实验室分离到的 11株鹅副粘病... 新城疫病毒毒力的判定标准是根据国际上规定的三项指标 ,即最小致死量致病鸡胚平均死亡时间 (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 (ICPI)和 6周龄非免疫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 (IVPI) [1] 等加以评价。作者从实验室分离到的 11株鹅副粘病毒中选取了其中的 3株 ,即HG97C5、YG97F11、YG98_2 C4 ,按照新城疫病毒毒力判定的标准方法进行了一系列致病性试验 ,结果 3株鹅副粘病毒的MDT分别为 5 6 .7、5 2 .0、5 3.2 ,ICPI分别为 1.6 4、1.6 9、1.70 ,IVPI分别为 2 .6 2、2 .6、2 .6 ,表明这 3株鹅副粘病毒均具有与新城疫病毒速发型相类似的毒力。同时 ,我们也应用鹅胚和鹅按照研究新城疫病毒毒力的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毒力试验 ,结果 ,这 3株鹅副粘病毒最小致死量致死 13日龄鹅胚的平均死亡时间分别为 6 8.8、6 7.4、70 .2 ,1日龄雏鹅脑内接种致病指数分别为 1.5 2、1.6 4、1.6 6 ,6周龄非免疫雏鹅静脉接种致病指数分别为 1.2 6、1.6 5、1.6 75。目前虽然没有鹅副粘病毒毒力判定标准 ,但从其对鸡和鹅的致病性检测结果表明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 毒力特性 致病性 MDT ICPI IVPI
下载PDF
致麻鸭产蛋下降的副粘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36
9
作者 何永强 洪健 +2 位作者 吴旧生 杜青云 倪征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8-241,共4页
从浙江省某麻鸭养殖基地产蛋锐减的病鸭生殖器官分离到1株致产蛋下降、不致鸭死亡的病毒株(YH99V)。该病毒易感蛋鸭,经SPF鸡胚传至第9代时致病性突然增强,第11代出现对鸡红细胞的血凝特性,通常在42~80h致死SPF鸡胚,EF15EID50为10-4.8... 从浙江省某麻鸭养殖基地产蛋锐减的病鸭生殖器官分离到1株致产蛋下降、不致鸭死亡的病毒株(YH99V)。该病毒易感蛋鸭,经SPF鸡胚传至第9代时致病性突然增强,第11代出现对鸡红细胞的血凝特性,通常在42~80h致死SPF鸡胚,EF15EID50为10-4.8。经磷钨酸负染电镜观察,YH99V粒子呈现圆形、杆状形、葫芦状形等多形态,直径70~400nm不等,病毒外表有囊膜,囊膜外层有排列整齐的纤突。病毒粒子和包涵体位于细胞浆内。病毒抵抗力由弱到强依次为0.2%甲醛、24h→56℃、45min→紫外线、1h→乙醚≈氯仿≈37℃、16h→pH9→pH5→1%Try。对人眼结膜易感,鸭眼结膜不易感。接种传代细胞BHK-21、IBRS-2均能引起细胞病变。YH99V株与同样引起鸭产蛋下降的AIV、鸭源EDSV无抗原相关性,而能被禽副粘病毒型阳性血清中和。根据试验结果,初步将YH99V判定为鸭副粘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蛋下降 分离 麻鸭 禽副粘病毒Ⅰ型 SPF鸡胚 鉴定 生殖器官 养殖基地 血凝特性 鸡红细胞 电镜观察 病毒粒子 传代细胞 细胞病变 EDSV 阳性血清 试验结果 眼结膜 浙江省 病毒株 致病性 磷钨酸 包涵体 抵抗力 紫外线 AIV
下载PDF
糖化作用对新城疫病毒HN糖蛋白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志玉 王战勇 于修平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5-161,共7页
为了研究糖化作用对新城疫病毒 (NDV)HN糖蛋白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特别是对HN促细胞融合作用的影响 ,采用基因定点突变技术分别去掉HN分子上的 4个糖化位点 ,然后检测各突变株的细胞表面表达情况、受体识别特性、神经氨酸酶活性、促细胞... 为了研究糖化作用对新城疫病毒 (NDV)HN糖蛋白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特别是对HN促细胞融合作用的影响 ,采用基因定点突变技术分别去掉HN分子上的 4个糖化位点 ,然后检测各突变株的细胞表面表达情况、受体识别特性、神经氨酸酶活性、促细胞融合作用、免疫沉淀特性等。结果表明 ,将野毒株NDVHN的细胞表面表达效率定为 10 0 %时 ,D198R -HN突变株的表达效率为 82 6 % ;而对二者的G1、G2、G3和G4 4个糖化位点分别进行定点突变时 ,得到 8种突变株。它们的表达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D198R -HN -G2和D198R -HN -G4两种突变株与D198R -HN相比更为明显。野毒株HN的G1、G2、G3和G4突变株的受体识别活性分别为突变前的4 7 95 %、6 8 4 9%、4 2 6 7%和 4 1 10 % ;而D198R -HN突变株的G1、G3和G4突变株的受体识别活性突变前后变化不明显 ,只有D198R -HN -G2突变株的受体识别活性得以恢复较多 ,从原来的 10 96 %恢复到 32 88%。野毒株HN突变后神经氨酸酶活性普遍降低 ,尤以G4影响明显 ,仅为野毒株的 9 6 0 % ;而D198R -HN突变株突变后神经氨酸酶活性普遍升高 ,尤以G2恢复最高 ,由原来的 0 4 5 %恢复到 7 5 9%。野毒株HN的G1、G2、G3和G4突变前后细胞融合情况变化不大 ;而D198R -HN的G1、G2、G3和G4突变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作用 新城疫病毒 HN糖蛋白 功能
下载PDF
鹅副粘病毒病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永坤 田慧芳 +9 位作者 周继宏 严维巍 许益民 钱忠明 朱国强 周明荣 庄国宏 陆杏梅 叶斌 卞汝霖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共3页
用SPF鸡胚分别从扬州市不同患病鹅群的病鹅肝、脾等病料分离到5株病毒。鸡胚分离的病毒株均凝集鸡红细胞,HA为27~14,并被康复血清所抑制。毒价ELD50为1011.24,人工感染易感鹅引起发病死亡,有与自然病例相同... 用SPF鸡胚分别从扬州市不同患病鹅群的病鹅肝、脾等病料分离到5株病毒。鸡胚分离的病毒株均凝集鸡红细胞,HA为27~14,并被康复血清所抑制。毒价ELD50为1011.24,人工感染易感鹅引起发病死亡,有与自然病例相同的症状和病变,并能在鹅群中流行传播。三株鸡胚绒尿液毒作负染电镜观察,病毒颗粒均呈大小不一,形态不正,表面有密集纤突结构,病毒内部由囊膜包裹着的螺旋对称的核衣壳,大小平均直径为120nm。根据血清学检测、病毒形态结构以及特性等初步的研究结果,本病分离毒株为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一员。用分离毒研制的灭活苗经试验表明有良好的保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副粘病毒表面糖蛋白的表达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志玉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117-119,共3页
为研究多种副粘病毒融合蛋白(F)及其与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的相互作用关系,采用T7RNA聚合酶表达系统,将质粒DNA及载有各种F或HN基因的重组质粒DNA于真核细胞内进行表达,然后常规检测表达产物的功能情况。结... 为研究多种副粘病毒融合蛋白(F)及其与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的相互作用关系,采用T7RNA聚合酶表达系统,将质粒DNA及载有各种F或HN基因的重组质粒DNA于真核细胞内进行表达,然后常规检测表达产物的功能情况。结果显示,每种病毒F单独表达不足以引起细胞融合,只有与同源性HN共同表达时,才能引起细胞融合;与异源性HN共同表达时,则不能引起细胞融合。提示副粘病毒F的细胞融合作用需要HN的辅助,并具有极强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 糖蛋白 细胞融合 流感病毒
下载PDF
雏鹅实验性副粘病毒病的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万洪全 吴力力 +1 位作者 王宝安 朱坤熹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9-92,共4页
用鹅副粘病毒BY株人工感染 5日龄雏鹅 ,观察试验鹅的临诊症状和病理学变化。试验鹅最早于 2d出现症状 ,3d开始死亡 ,死亡高峰期在 3~ 5d ,7d后停止死亡 ,总计试验鹅发病率为 89 19% ,死亡率为 6 4 86 %。主要临诊症状为精神不振 ,食欲... 用鹅副粘病毒BY株人工感染 5日龄雏鹅 ,观察试验鹅的临诊症状和病理学变化。试验鹅最早于 2d出现症状 ,3d开始死亡 ,死亡高峰期在 3~ 5d ,7d后停止死亡 ,总计试验鹅发病率为 89 19% ,死亡率为 6 4 86 %。主要临诊症状为精神不振 ,食欲降低或废绝 ,拉稀 ,流泪 ,流鼻液。主要大体病变为消化道粘膜的水肿、出血、坏死以及胰腺、脾脏组织的严重坏死。主要组织学变化为腺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和胰腺腺泡上皮细胞严重变性、坏死 ,胸腺、脾脏、法氏囊等器官内淋巴细胞坏死、崩解 ,数量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病 症状 病理变化 人工感染试验
下载PDF
鹅副粘病毒病油乳剂灭活苗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周继宏 王永坤 +2 位作者 田慧芳 严维巍 庄国宏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8-40,共3页
鹅副粘病毒病是 1997年本组王永坤等首先发现的一种新的鹅的烈性传染病 ,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达 2 7.7%和 18.2 %。为了控制该病的流行传播 ,本课题组在研究该病的病原特性和防制方法的基础上 ,尽快研制了油乳灭活疫苗。从该疫苗的免疫... 鹅副粘病毒病是 1997年本组王永坤等首先发现的一种新的鹅的烈性传染病 ,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达 2 7.7%和 18.2 %。为了控制该病的流行传播 ,本课题组在研究该病的病原特性和防制方法的基础上 ,尽快研制了油乳灭活疫苗。从该疫苗的免疫结果观察 ,疫苗在免疫后第七天即可产生抗体 (平均为 2 3 .9) ,15天达到 2 6.7,30天可达到 2 8.8;从免疫保护试验看 ,免疫后 15天 ,用强毒攻击 ,免疫组全部保护 ,而对照组 5只鹅全部发病 ,3只死亡。从区域性中试调查结果来看 ,该苗安全、有效 ,能较好地控制该病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副粘病毒 油乳剂灭活疫苗
下载PDF
鹅副粘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训海 秦福根 +3 位作者 王成苗 童助云 王小红 王旋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33-35,共3页
采用鸡胚接种法从安徽凤阳某患病鹅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HA与HI试验、血清中和接种鸡胚试验、病毒回归试验确认为鹅副粘病毒 ,并命名为WF0 0 G株。参照新城疫病毒毒力判定的标准及其方法 ,测定该分离株的鸡胚最小致死量平均死亡时间 (... 采用鸡胚接种法从安徽凤阳某患病鹅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HA与HI试验、血清中和接种鸡胚试验、病毒回归试验确认为鹅副粘病毒 ,并命名为WF0 0 G株。参照新城疫病毒毒力判定的标准及其方法 ,测定该分离株的鸡胚最小致死量平均死亡时间 (MDT)、1日龄鸡脑接种致病指数 (ICPI)和 6周龄鸡静脉内接种致病指数 (IVPI)分别为 4 4 8h、1 81和 2 32 ,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具有与新城疫病毒 (NDV)速发型相类似的毒力 ,属强毒力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与其它副黏病毒基质蛋白功能的比较 被引量:12
16
作者 段志强 胡顺林 刘秀梵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70-1078,共9页
近年来研究发现,副黏病毒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是一种多功能病毒蛋白,在细胞内不仅能抑制宿主细胞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调节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和转录以及招募细胞蛋白协助病毒粒子组装和出芽,还可以通过自身的泛素化和磷酸化修饰促... 近年来研究发现,副黏病毒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是一种多功能病毒蛋白,在细胞内不仅能抑制宿主细胞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调节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和转录以及招募细胞蛋白协助病毒粒子组装和出芽,还可以通过自身的泛素化和磷酸化修饰促进病毒的复制。然而,作为副黏病毒成员之一的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其M蛋白目前仅证实参与了NDV的组装和出芽释放过程,其它副黏病毒M蛋白的功能在NDV中尚不清楚。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副黏病毒M蛋白功能的相关研究进展,将NDV与其它副黏病毒M蛋白功能进行比较,着重阐述了M蛋白在NDV毒力、复制和致病性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并对NDV M蛋白功能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副黏病毒 基质蛋白 组装和出芽
原文传递
副粘病毒融合蛋白活性位点中亮氨酸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志玉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16,共5页
为了确定副粘病毒融合蛋白 (F)分子上活性位点中亮氨酸在F的细胞融合作用中的作用 ,弄清F融合细胞的分子机理 ,采用基因定点突变法创造一个酶切位点 ,用酶切反应初步筛选突变株 ,然后用DNA序列分析进一步确定 ,并在真核细胞内进行表达 ,... 为了确定副粘病毒融合蛋白 (F)分子上活性位点中亮氨酸在F的细胞融合作用中的作用 ,弄清F融合细胞的分子机理 ,采用基因定点突变法创造一个酶切位点 ,用酶切反应初步筛选突变株 ,然后用DNA序列分析进一步确定 ,并在真核细胞内进行表达 ,Giemsa染色和指示基因法检测细胞融合功能 ,荧光强度分析 (FACS)检测表达效率。结果表明 ,hPIV3F第 46 0位亮氨酸 (L)和第 474位异亮氨酸 (I)分别突变成丙氨酸 (A) (L46 0A和I474A)时 ,细胞融合功能分别只相当于野毒株的 5 1 2 4%和 48 73% ;而第 46 7位L和第 481位L分别突变成A(L46 7A和L481A)时 ,细胞融合功能则无明显改变 ;当第 46 0和 46 7位L同时突变成A(L46 0A~L46 7A)时 ,细胞融合功能降低了79 13% ;而第 474位I和第 481位L同时突变成A(I474A~L481A)时 ,细胞融合功能无明显改变。NDVF第 481位L和第 488位L分别突变成A(L481A和L488A)时 ,细胞融合功能分别降低了 75 2 2 %和 80 0 4% ;将二者共同突变时 ,则进一步降低 ,只有野毒株的 10 13%。各突变株的表达效率没有改变。说明F分子上与HN相互作用的特异性区域中的亮氨酸在细胞融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即hPIV3F第 46 0位L和第 474位I,NDV第 481和 488位L ,突变后细胞融合作用不同程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 融合蛋白 细胞融合 亮氨酸
下载PDF
一株致普通棉耳狨猴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副粘病毒种系进化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梅 石建党 +4 位作者 石立莹 李晓眠 张国际 秦宇 袁立军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03-606,共4页
目的探讨副粘病毒Tianjin株的种系进化地位。方法将副粘病毒Tianjin株HN核苷酸、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发布的副粘病毒相应序列进行比较,构建种系进化树,阐明副粘病毒Tianjin株在副粘病毒科中的分类地位。结果基于HN核苷酸序列的种系进化... 目的探讨副粘病毒Tianjin株的种系进化地位。方法将副粘病毒Tianjin株HN核苷酸、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发布的副粘病毒相应序列进行比较,构建种系进化树,阐明副粘病毒Tianjin株在副粘病毒科中的分类地位。结果基于HN核苷酸序列的种系进化分析表明,副粘病毒Tianjin株属于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亚科、呼吸道病毒属,与仙台病毒亲缘关系最近。Tianjin株与仙台病毒BB1株HN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8%、95.1%,与其他仙台病毒,在84.8%~88.7%和89.6%~91.7%之间。Tianjin株与BB1株HN核苷酸序列的差异明显大于同一进化分支内的仙台病毒之间的差异。Tianjin株HN蛋白存在18个独特的氨基酸残基变异。结论结合种系进化分析结果、病毒的宿主来源和致病特点,提示副粘病毒Tianjin株不属于仙台病毒现有的3个进化分支而自成独立的一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 仙台病毒 HN序列 种系进化分析
原文传递
副粘病毒融合蛋白分子上特异性细胞融合作用位点的初步确定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志玉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 找到副粘病毒融合蛋白 (F)分子上与血凝素 神经氨酸酶 (HN)相互作用的特异性区域 ,弄清F融合细胞的分子机理。方法 采用基因定点突变法 ,创造一个酶切位点 ,得到突变株 ,然后用基因重组的方法得到各种重组株 ,并于真核细胞内进... 目的 找到副粘病毒融合蛋白 (F)分子上与血凝素 神经氨酸酶 (HN)相互作用的特异性区域 ,弄清F融合细胞的分子机理。方法 采用基因定点突变法 ,创造一个酶切位点 ,得到突变株 ,然后用基因重组的方法得到各种重组株 ,并于真核细胞内进行表达 ,Gimsa染色和指示基因法检测细胞融合功能 ,荧光强度分析 (FACS)检测表达效率情况。结果 在将各有关F基因片段进行交换之前 ,创造一个酶切位点时所得突变株的细胞融合功能与野毒株相同 ;将新城疫病毒 (NDV)F和副流感病毒 (PIV)F在膜穿入部分和躯干部分交接处交换时 ,不影响细胞融合功能 ;进一步将F2进行交换时 ,也不影响细胞融合功能 ;而将F的头部进行交换时 ,则检测不到细胞融合作用 ,FACS分析表明 ,F没有达到细胞表面。结论 F分子上与HN相互作用的特异性区域位于膜穿入部分和躯干部分交接处与F1和F2交接处之间 ,即F1除去膜穿入部分和尾部的剩余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 融合蛋白 细胞融合 副流感病毒
原文传递
新城疫病毒F蛋白细胞融合活性位点中保守氨基酸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志玉 任桂杰 +5 位作者 温红玲 宋艳艳 王桂亭 姚苹 许洪芝 张文强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43,共6页
为了确定新城疫病毒融合蛋白(F)分子上活性位点中保守氨基酸在F蛋白的细胞融合作用,弄清F细胞融合的分子机理,采用基因定点突变法,创造一个酶切位点,用酶切反应初步筛选突变株,然后用DNA序列分析进一步确定,并于真核细胞内进行表达,Gie... 为了确定新城疫病毒融合蛋白(F)分子上活性位点中保守氨基酸在F蛋白的细胞融合作用,弄清F细胞融合的分子机理,采用基因定点突变法,创造一个酶切位点,用酶切反应初步筛选突变株,然后用DNA序列分析进一步确定,并于真核细胞内进行表达,Giemsa染色定性和指示基因法定量检测细胞融合功能,荧光强度分析(FACS)检测表达效率情况。结果表明,NDV F第117位苯丙氨酸(F)突变成亮氨酸(L)时对细胞融合作用没有显著影响。R112和K115同为保守序列,分别突变为G时,细胞融合活性只有原来的44%,下降了56%。细胞表面表达效率没有明显的改变。N147突变为K时,细胞融合活性明显下降,只有原来的15%,而细胞表面表达效率没有明显的改变。L154为保守序列,突变为K时,细胞融合活性消失,说明L154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氨基酸,对维持F蛋白的细胞融合活性非常重要。细胞表面表达效率也有所下降(为原来的94%)。D462属于高度保守氨基酸,当突变为N时,细胞融合活性消失,但经细胞表面表达效率分析证明,此突变蛋白未表达于细胞表面,证明在细胞浆转运至细胞表面的过程中发生了问题。当突变为R和E时,细胞融合活性未发生改变,但细胞表面表达效率有所下降,分别为野毒株的63%和44%。说明NDV F分子上与HN相互作用的特异性区域中的某些保守氨基酸在细胞融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F蛋白的折叠、加工、转运等,发挥着不同作用,从而影响F蛋白的细胞融合作用和/或在细胞表面的表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 融合蛋白 细胞融合 氨基酸 基因 新城疫病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