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手术夹闭颈内动脉床突旁大型和巨大型未破裂动脉瘤 被引量:10
1
作者 向思诗 胡鹏 +3 位作者 何川 李晓宇 李井波 张鸿祺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70-774,共5页
目的 评价复合手术夹闭颈内动脉床突旁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在复合手术室应用球囊辅助手术夹闭8例(11个动脉瘤)颈内动脉床突旁大型和巨大型未破... 目的 评价复合手术夹闭颈内动脉床突旁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在复合手术室应用球囊辅助手术夹闭8例(11个动脉瘤)颈内动脉床突旁大型和巨大型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54.9±5.7)岁.结果 本组11个动脉瘤共9个动脉瘤接受了治疗,包括8个大型或巨大型床突旁动脉瘤,1个颈动脉窝动脉瘤.术中造影提示9个动脉瘤完全闭塞,1个载瘤动脉闭塞,1个载瘤动脉重度狭窄.术后3例发生缺血性卒中.出院时的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恢复良好(Ⅴ级)5例,轻度残疾(Ⅳ级)1例,重度残疾(Ⅲ级)2例.术后随访1.5~39.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0.7(P25:3.2,P75:32.3)个月,GOS Ⅴ级7例,Ⅳ级1例.7例患者的视力改善,1例稳定.结论 复合手术有利于颈内动脉床突旁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的夹闭,但仍需要探索合适的介入器械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颈内动脉 床突旁 复合手术 球囊阻断 开颅夹闭术
原文传递
海绵窦和床突周围段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8
2
作者 许百男 周定标 +9 位作者 余新光 张远征 李宝民 姜金利 卜博 孟祥辉 孙正辉 张军 张征 段国升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海绵窦和床突周围段动脉瘤的特点、分类及手术适应证和方法。方法全部采用直视手术处理动脉瘤和暴露控制载瘤动脉近远端,磨除前床突和视神经管上壁及外侧嵴,经内侧三角进入海绵窦,夹闭动脉瘤后视神经充分减压。出院时按GOS评定... 目的探讨海绵窦和床突周围段动脉瘤的特点、分类及手术适应证和方法。方法全部采用直视手术处理动脉瘤和暴露控制载瘤动脉近远端,磨除前床突和视神经管上壁及外侧嵴,经内侧三角进入海绵窦,夹闭动脉瘤后视神经充分减压。出院时按GO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18例动脉瘤全部得以夹闭,其中15例术后复查造影动脉瘤完全消失。视力视野障碍明显改善。疗效好16例,疗效差和死亡各1例。结论海绵窦动脉瘤在不适合栓塞的情况下应采取手术,而床突周围段动脉瘤则应首选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手术 海绵窦 床突周围 脑动脉瘤
下载PDF
经Dolenc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床突旁动脉瘤 被引量:9
3
作者 秦军 雷军荣 +2 位作者 罗杰 段波 魏德胜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72-576,共5页
目的探讨经Dolenc入路治疗床突旁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8年5月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外科采用Dolenc入路治疗的床突旁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5例(38个床突旁动脉瘤)。13例动脉瘤破裂(Hunt-Hess分级为Ⅰ~... 目的探讨经Dolenc入路治疗床突旁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8年5月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外科采用Dolenc入路治疗的床突旁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5例(38个床突旁动脉瘤)。13例动脉瘤破裂(Hunt-Hess分级为Ⅰ~Ⅲ级),22例动脉瘤未破裂。所有患者均行翼点入路开颅,采用Dolenc入路显露动脉瘤。24例动脉瘤直接夹闭,11例行动脉瘤塑形夹闭。术中采用吲哚菁绿荧光造影证实夹闭效果。结果35例患者手术夹闭满意,术后头颅CT血管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动脉瘤夹闭完全。术后2例巨大动脉瘤患者出现脑梗死,对侧肢体轻偏瘫,1例经康复治疗后恢复;术后动眼神经麻痹3例,3个月后恢复;3例破裂动脉瘤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治愈。术后随访1~43个月,平均(19±8)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显示,恢复良好(GOS:Ⅴ级)29例,轻残(GOS:Ⅳ级)5例,重残(GOS:Ⅲ级)1例。结论经Dolenc入路硬膜外预先磨除前床突,游离远侧环,有利于早期控制载瘤动脉,可获得更好的术野显露,能提高手术夹闭床突旁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床突旁 Dolenc入路
原文传递
Surgical management of large and giant intracavernous and paraclinoid aneurysms 被引量:5
4
作者 XU Bai-nan SUN Zheng-hui JIANG Jin-li WU Chen ZHOU Ding-biao YU Xin-guang LI Bao-mi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061-1064,共4页
Background Due to their location, large and giant intracavernous and paraclinoid aneurysms remain a challenge for vascular neurosurgeons, We identified characteristics, surgical indication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of... Background Due to their location, large and giant intracavernous and paraclinoid aneurysms remain a challenge for vascular neurosurgeons, We identified characteristics, surgical indication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of large and giant intracavernous and paraclinoid aneurysms in 36 patients.Methods The pterional approach was routinely used. The cervic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was exposed for proximal control of parent vessel and retrograde suction decompression. Paraclinoid aneurysms were directly clipped, intracavernous pseudoaneurysm was repaired and the intracavernous aneurysms were trapped with extracranial-intracranial bypass of saphenous vein graft. Intraoperative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and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SEP) monitoring were used to detect cerebral ischemia during the temporary occlusion of parent arteries. Microvascula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was used to assess blood flow of the parent and branch vessels. Endoscopy was helpful particularly in dealing with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posterior wall aneurysms. Postoperative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was performed in 33 of the 36 patients.Results Thirty-two paraclinoid aneurysms were directly clipped, 1 intracavernous pseudoaneurysm was repaired and the other 3 intracavernous aneurysms were trapped with revascularization. Except for two patients who died in the early postoperative stage, 34 patients' follow-up was 6-65 months (mean 10 months) and a Glasgow Outcome Scale score of 4 to 5 at discharge. At the 6-month follow-up examination, Rankin Outcome Scale scores were 0 to 2 in 32 patients. EEG and SSEP monitoring changed in six patients. Twelve clips were readjusted when insufficient blood flow in parent and branch vessels was detected. Three posterior wall aneurysms were clipped.Conclusions Intracavernous aneurysms not amenable to endovascular treatment should be treated surgically and surgical treatment is the first option for paraclinoid aneurysms. The temporary parent vessel occlusion, retrograde s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ge and giant aneurysm intracavernous paraclinoid BYPASS surgical management CLIP
原文传递
床突旁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吕楠 许奕 +3 位作者 洪波 赵文元 刘建民 黄清海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65-768,共4页
目的 探讨床突旁动脉瘤血管内治疗长期效果的影响因素,评价其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长海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并有6个月以上DSA随访资料的129例床突旁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按照... 目的 探讨床突旁动脉瘤血管内治疗长期效果的影响因素,评价其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长海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并有6个月以上DSA随访资料的129例床突旁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按照随访结果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分析患者临床状况、治疗策略与材料选择、动脉瘤形态学对介入治疗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瘤体最大径大小、体颈比和即刻栓塞结果在复发组(n=19)和未复发组(n =110)两组间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床突旁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复发的因素有高血压(P =0.0094)、破裂动脉瘤(P=0.0108)和瘤体最大径(P =0.0197).结论 床突旁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后具有一定的复发率,高血压病史、破裂动脉瘤及瘤体最大径较大与复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床突旁 血管内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海绵窦及床突旁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7
6
作者 许百男 孙正辉 +4 位作者 周定标 余新光 姜金利 武琛 李宝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63-566,共4页
目的探讨海绵窦和床突旁大型、巨大型动脉瘤的特点、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1998至2006年对36例床突旁和海绵窦大型、巨大型动脉瘤经外科手术治疗。常规采取翼点人路,暴露颈部颈内动脉。分别采用动脉瘤直接夹闭,动脉壁修补及动脉... 目的探讨海绵窦和床突旁大型、巨大型动脉瘤的特点、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1998至2006年对36例床突旁和海绵窦大型、巨大型动脉瘤经外科手术治疗。常规采取翼点人路,暴露颈部颈内动脉。分别采用动脉瘤直接夹闭,动脉壁修补及动脉瘤孤立加颅内外血管搭桥等方式处理动脉瘤。术中使用脑电图(EEG)及体感诱发电位(SEP),以及多普勒(Doppler)、内镜等辅助设备。结果32例床突旁动脉瘤直接夹闭,1例海绵窦内假性动脉瘤行载瘤动脉修补术,3例海绵窦动脉瘤行孤立加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出院时GOS评分良好者32例(89%),重残2例(5.6%),死亡2例(5.6%)。结论不适宜栓塞治疗的海绵窦动脉瘤应采取手术治疗,而床突旁动脉瘤则首选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动脉瘤 海绵窦 床突旁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未破裂床突旁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蒋业清 黄磊 +5 位作者 鲁刚 葛亮 狄若愚 万海林 耿道颖 张晓龙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82-987,共6页
目的分析影响未破裂床突旁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3月至2016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收治的89例未破裂床突旁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或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即... 目的分析影响未破裂床突旁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3月至2016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收治的89例未破裂床突旁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或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即刻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出院前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出院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旋转DSA检查以观察动脉瘤是否复发和弹簧圈是否有压缩变形;行mRS评分以评估患者预后。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影响术后动脉瘤复发的相关临床因素。结果89例患者共104个动脉瘤,其中73个采用支架辅助栓塞,31个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手术成功率为100.0%。术中16例(18.0%)患者有无症状性血栓形成,术后2例(2.2%)有并发症,均为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经治疗后好转。5例复视和1例视物模糊的患者术后均恢复正常。104个动脉瘤术后即刻改良Raymond分级为,I级61个(58.7%),II级18个(17.3%),IIIa级13个(12.5%),IIIb级12个(11.5%)。出院前mRS评分为0-2分的75例、3-4分14例。89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43个月,平均(10.24-3.1)个月。随访期间,14例(15.7%)患者复发;104个动脉瘤中,14个有弹簧圈压缩变形;mRS评分为,0-2分83例,3-4分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动脉瘤大小、是否存在子瘤和瘤体最大径与载瘤动脉管径比(SR)值影响术后动脉瘤的复发(均P〈0.05)。进一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R值是影响术后动脉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1.674,95%CI:1.109-2.526,P=0.014)。结论动脉瘤大小、是否存在子瘤及SR值可能会影响术后动脉瘤的复发,SR值是影响颅内动脉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复发 影响因素分析 床突旁
原文传递
床突旁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郑鉴峰 张晓冬 +4 位作者 郭宗铎 徐睿 朱继 何朝晖 孙晓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床突旁微小动脉瘤(直径≤3 mm)的血管内治疗疗效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1例床突旁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床突旁微小动脉瘤(直径≤3 mm)的血管内治疗疗效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1例床突旁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并发症、随访结果等。结果:31例患者均成功栓塞,其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28例(90.3%),单纯弹簧圈栓塞3例(9.7%),术后立即造影,完全栓塞30例(96.8%),次全栓塞1例(3.2%);31例患者出院后3-38个月门诊随访及电话随访,29例患者恢复良好,无或轻度神经功能障碍,1例患者重度残疾,1例患者死亡;25例患者出院后6-24个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随访,造影均未见动脉瘤复发再通,载瘤动脉通畅。结论:血管内治疗ICA床突旁微小动脉瘤是一种有效方法,但仍需更大样本的研究和更长期的临床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突旁 微小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疗效
下载PDF
突向内侧的床突旁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雅栋 史雅文 张鹏 《医学综述》 2013年第22期4192-4194,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内侧型床突旁动脉瘤的特点并将之应用于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北京宣武医院收治的31例内侧型床突旁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动脉瘤的解剖特点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便在最小的创面下对动脉瘤行理... 目的研究内侧型床突旁动脉瘤的特点并将之应用于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北京宣武医院收治的31例内侧型床突旁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动脉瘤的解剖特点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便在最小的创面下对动脉瘤行理想的夹闭。结果 20例未磨除前床突的患者仅在打开部分视神经鞘的情况下动脉瘤得到很好的夹闭,其中仅有1例术后出现视力变差,1例患者术后3 d出现部分颞叶梗死;6例因暴露需要术中磨除前床突的患者中,术后有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动眼神经麻痹症状,1例术后出现视力变差,仅2例无明显的术后并发症;5例采用对侧翼点入路行动脉瘤夹闭的患者动脉瘤也得到很好的夹闭。结论大部分突向内侧的大中型床突旁动脉瘤可以在不磨除前床突的情况下通过跨血管得到很好的夹闭,而小型内侧型床突旁动脉瘤可以采用对侧翼点入路实行夹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突旁 动脉瘤 显微手术
下载PDF
92例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彦昊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5期118-119,共2页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应用血管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184例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病例作观察对象,观察组92例使用血管内治疗,对照组92例应用传统疗法,对比组间疗效、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术后GOS...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应用血管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184例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病例作观察对象,观察组92例使用血管内治疗,对照组92例应用传统疗法,对比组间疗效、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术后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和死亡病例少于对照组,P均<0.0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内治疗是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安全、高效的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床突旁 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床突旁动脉瘤的方法选择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际典 曹杨 +4 位作者 王清河 刘震 崔啸天 姜除寒 梁士凯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床突旁动脉瘤的特点及评估不同的血管内治疗方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及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自2014年7月—2018年1月住院行血管内治疗的98例颅内床突旁动脉瘤(共104个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资料及随... 目的探讨床突旁动脉瘤的特点及评估不同的血管内治疗方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及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自2014年7月—2018年1月住院行血管内治疗的98例颅内床突旁动脉瘤(共104个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本组98例患者(共104个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失败2例(2个动脉瘤),余下96例(102个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成功后即时造影示:90个动脉瘤完全栓塞,4个动脉瘤有瘤颈残余,动脉瘤体残余3个。术中9例患者动脉瘤破裂出血,3例患者有支架内血栓,6例患者有弹簧圈脱逸现象。术后2例患者视物模糊,难治性头痛1例,难治性眼球后疼痛1例。术后临床随访所有患者的Rankin评分为0~5分,2例患者死亡。92例患者(98个动脉瘤)术后获影像学随访,11例动脉瘤复发患者(11个动脉瘤)接受再治疗。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破裂和未破裂的床突旁动脉瘤,新型血管内栓塞材料存在某些局限性,且安全性及有效性有待进一步证实,传统的血管内治疗方法仍是有效的治疗方案,但是由于高分流率的存在,大部分动脉瘤需要支架辅助技术,术中尽量做到致密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突旁 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方法选择 疗效
下载PDF
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附16例报告)
12
作者 何永垣 曹志恺 +2 位作者 郭志敏 吕建平 全伟 《当代医学》 2011年第33期3-4,共2页
目的评价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患者,均是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对手术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脑血管造影证实动脉瘤完全夹闭。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 目的评价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患者,均是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对手术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脑血管造影证实动脉瘤完全夹闭。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2年,格拉斯哥(GOS)评分评价其预后,优11例(GOS5分)、良5例(GOS4分)。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床突 手术
下载PDF
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技巧探讨
13
作者 何永垣 曹志恺 +2 位作者 郭志敏 吕建平 全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年第16期2431-2433,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的技巧。方法回顾分析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夹闭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的16例患者,对手术相关技巧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后CTA或脑血管造影证实动脉瘤完全夹闭。术后随访3个月一2...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的技巧。方法回顾分析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夹闭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的16例患者,对手术相关技巧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后CTA或脑血管造影证实动脉瘤完全夹闭。术后随访3个月一2年,运用格拉斯哥(GOS)评分法评价其预后,优11例,良4例,差1例。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床突 手术技巧
下载PDF
经对侧翼点入路夹闭床突旁动脉瘤及伴发的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探讨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建涛 吴俊 +2 位作者 曹勇 阚志生 王硕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7期3892-3895,共4页
目的 探讨对侧翼点入路夹闭床突旁动脉瘤的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外科和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经对侧翼点入路手术夹闭合并床突旁动脉瘤的双侧多发动脉瘤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41... 目的 探讨对侧翼点入路夹闭床突旁动脉瘤的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外科和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经对侧翼点入路手术夹闭合并床突旁动脉瘤的双侧多发动脉瘤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41~64岁,平均50.6岁,总结手术特点及预后.结果 对侧翼点入路手术夹闭合并床突旁动脉瘤的双侧多发动脉瘤,共20个动脉瘤,包括切口对侧床突旁动脉瘤9个,同侧颈内动脉末端动脉瘤4个,后交通动脉瘤4个,前交通动脉瘤2个,大脑前动脉瘤1个.术后CT血管造影示所有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术后无新发视力缺损,1例患者嗅觉下降;1例出现脑梗死;1例术前存在视力下降患者,随访发现视力较前好转,余患者情况良好.结论 经对侧翼点入路夹闭指向内侧的床突旁动脉瘤是可行和有效的.对于合并此类型床突旁动脉瘤的双侧多发动脉瘤,选择手术入路夹闭其他动脉瘤时,可考虑经对侧一次手术夹闭所有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侧入路 床突旁动脉瘤 夹闭
原文传递
床突旁动脉瘤的手术夹闭治疗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锋 林通 +5 位作者 徐强 黄磊 陈功 徐斌 顾宇翔 冷冰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7,11,共8页
目的探讨床突旁动脉瘤的手术夹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10月经直接手术夹闭的11例床突旁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动脉瘤改良Barami分型Ⅰa型2个,Ⅰb型3个,Ⅱ型3个,Ⅲa型2个,Ⅲb型1个。5例患者在复合手术室应用球囊辅助手... 目的探讨床突旁动脉瘤的手术夹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10月经直接手术夹闭的11例床突旁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动脉瘤改良Barami分型Ⅰa型2个,Ⅰb型3个,Ⅱ型3个,Ⅲa型2个,Ⅲb型1个。5例患者在复合手术室应用球囊辅助手术夹闭治疗。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的11个动脉瘤均术中磨除前床突后,成功夹闭动脉瘤;其中5个动脉瘤行直接夹闭,6个动脉瘤行塑形夹闭。1例患者应用Hyperform球囊临时阻断;4例患者应用Merci双腔球囊导引导管逆行抽吸颈内动脉;其中2例患者抽吸成功,瘤体明显塌陷,2例患者仅瘤壁张力减低。术后即刻DSA或CTA检查示,10个动脉瘤完全闭塞,仅1个动脉瘤瘤颈少许残留。患者术后出现视力下降1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所有患者均无言语或肢体功能障碍发生。出院时11例患者均预后良好(GOS评分4~5分)。结论床突旁动脉瘤的手术夹闭治疗方法取决于动脉瘤的分型和瘤体大小。改良Barami分型Ⅰ型动脉瘤常采用平行于载瘤动脉直接夹闭,Ⅱ、Ⅲ型动脉瘤则使用跨血管夹塑形夹闭。采用复合手术室球囊辅助逆行抽吸技术,有利于床突旁大型或巨大动脉瘤的手术夹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突旁动脉瘤 眼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治疗床突旁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缪洪平 杨云峰 +6 位作者 陈志 牛胤 蒋周阳 唐卫华 朱刚 林江凯 冯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866-1869,共4页
目的探讨床突旁动脉瘤的诊断、血管内栓塞的适应症、方法及并发证的防治。方法对40例(46个动脉瘤)床突旁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单纯微弹簧圈栓塞21例,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8例,球囊辅助微弹簧圈栓塞4例。术后进行CT、3D-CTA、... 目的探讨床突旁动脉瘤的诊断、血管内栓塞的适应症、方法及并发证的防治。方法对40例(46个动脉瘤)床突旁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单纯微弹簧圈栓塞21例,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8例,球囊辅助微弹簧圈栓塞4例。术后进行CT、3D-CTA、MRI和/或3D-DSA随访检查,观察并分析疗效。结果 33例患者(38个动脉瘤)成功栓塞,7例患者放弃治疗。随访35例患者,5例失访。3个月至2年GOS评分,5分27例,4分3例,3分1例,2分1例,1分3例。28例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患者未见动脉瘤新生或再通及出血症状发生。7例未治疗的患者中,未破裂的患者4例未发生出血,破裂的患者3例均发生再次出血死亡。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床突旁动脉瘤能有效改善预后,3D-CTA、3D-DSA的应用能为床突旁动脉瘤的诊治、复查提供有效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突旁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治疗
下载PDF
床突旁动脉瘤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青 尤万春 +4 位作者 孙晓欧 邵忠 朱昀 陈罡 王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61-566,577,共7页
目的探讨床突旁动脉瘤手术治疗以及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床突旁动脉瘤患者72例,均经头颈部CT血管成像以及DSA检查证实,其中男27例,女45例。根... 目的探讨床突旁动脉瘤手术治疗以及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床突旁动脉瘤患者72例,均经头颈部CT血管成像以及DSA检查证实,其中男27例,女45例。根据接受治疗方式的不同,将72例患者分为血管内栓塞组(38例,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以及显微外科手术组(34例,包括动脉瘤夹闭术或颅内外血管旁路移植术+动脉瘤孤立术)。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动脉瘤直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脑神经损伤情况、Hunt-Hess分级等。比较两组术后新发脑神经损伤、动脉瘤复发、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等方面的差异,并对复发与未复发动脉瘤大小进行分析。对两组Hunt-Hess分级Ⅲ~Ⅳ级患者的年龄、动脉瘤直径及预后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1)血管内栓塞组患者年龄大于显微外科手术组[(60±10)岁比(54±10)岁,t=-2. 490],动脉瘤直径小于显微外科手术组[5(4,8) mm比9(5,16) mm,Z=3. 02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患者性别、视力障碍发生率及Hunt-Hess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2)两组患者均完成术后6个月的随访,GOS评分、术后视力好转、术后即刻新发视力损伤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血管内栓塞组动脉瘤复发率高于显微外科手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 4%(7/38)比2. 9%(1/34),χ~2=4. 350,P <0. 05]。(3)血管内栓塞组中,复发患者动脉瘤直径大于未复发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8,15) mm比5(3,7) mm,Z=-2. 356,P <0. 05]。(4)对于Hunt-Hess分级Ⅲ~Ⅳ级的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栓塞组GOS评分小于显微外科手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4)分比5(4,5)分,Z=-2. 282,P <0. 05]。结论对于床突旁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的动脉瘤复发率低于血管内栓塞,且有利于Hunt-Hess分级Ⅲ~Ⅳ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床突旁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床突旁动脉瘤外科治疗的荟萃分析
18
作者 俞正勇 齐文涛 +1 位作者 段晓春 黄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3期6-15,共10页
目的采用系统回顾及荟萃分析的方法对已发表的床突旁动脉瘤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系列文献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Web of Science电子数据库,获取1980年1月-2022年12月床突旁动脉瘤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文献... 目的采用系统回顾及荟萃分析的方法对已发表的床突旁动脉瘤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系列文献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Web of Science电子数据库,获取1980年1月-2022年12月床突旁动脉瘤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文献。分析文献中完全闭塞率、症状改善率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本研究系统回顾了37篇共26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64例患者接受了血管内栓塞治疗(血管内栓塞组),1534例患者进行了手术夹闭(手术夹闭组)。血管内栓塞组的完全闭塞率低于手术夹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3,95%CI:0.37~0.77,P=0.001,I 2=0%)。手术夹闭组的症状改善率优于血管内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6,95%CI:0.14~0.50,P<0.001,I 2=5.9%)。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25,95%CI:0.03~2.20,P=0.21,I 2=7.43%)。结论与血管内栓塞相比,手术夹闭治疗可增高完全闭塞率,改善症状似乎更有利,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应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突旁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治疗 手术夹闭 系统回顾 荟萃分析
下载PDF
多种监测辅助下头颈部联合入路夹闭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欣桐 何朝晖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目的探讨多种术中监测辅助下头颈部联合入路床突旁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 目的探讨多种术中监测辅助下头颈部联合入路床突旁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多导皮层脑电图(multilobar electrocorticography,mEcoG)、多普勒血管超声、吲哚氰绿造影技术术中辅助下行头颈部联合入路床突旁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均行CTA或DSA评估夹闭效果,出院时采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近期预后,并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影像学随访以评估远期预后。结果共35例患者,术中夹闭床突旁动脉瘤35个,术后经CTA或DSA证实仅1例存在瘤颈残留,余34例患者均夹闭完全。围手术期无死亡。出院时mRS评分结果,预后良好32例,约占91%,预后不良3例,约占9%。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8(12±4)个月,根据随访资料采用mRS评分,预后良好30例,占86%,预后不良5例,占14%。结论在多种术中监测手段的辅助下,经头颈部联合入路于显微镜下夹闭床突旁动脉瘤安全可行,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突旁动脉瘤 夹闭手术 头颈部联合 术中监测
下载PDF
床突旁颈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4
20
作者 沈建康 史继新 +6 位作者 刘承基 胡秉诚 谭启富 邬祖良 李国文 赵卫国 胡锦清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床突旁动脉瘤(p-ICAA)的分型,以及各型的手术特点,以提高该动脉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p-ICAA18例,其中颈眼动脉型(o-ICAA)7例;垂体上动脉型(h-ICAA)7例;颈内动脉腹侧型(v... 目的:探讨床突旁动脉瘤(p-ICAA)的分型,以及各型的手术特点,以提高该动脉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p-ICAA18例,其中颈眼动脉型(o-ICAA)7例;垂体上动脉型(h-ICAA)7例;颈内动脉腹侧型(v-ICAA)4例。手术方法包括动脉瘤颈夹闭术13例次;动脉瘤孤立术3例;夹闭+包裹术2例;颈总动脉结扎+动脉瘤包裹1例。16例病人术中切除前床突,打开视神经管。14例病人术中暂时阻断ICA,孤立动脉瘤或采用血管内介入方法行动脉瘤内减压。结果:优良15例,优良率为83.1%,无手术死亡。其中v-ICAA手术夹闭最困难,疗效较差。结论:(1)我们采用的p-ICAA分型方法是可行的。(2)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是:①尽早建立ICA的近侧控制;②合适地显露动脉瘤颈的近侧部分,③动脉瘤暂时孤立和内减压;④正确地选择动脉瘤夹和夹闭动脉瘤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床突 外科手术 颈部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