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3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陆地区域气象要素的空间插值 被引量:367
1
作者 林忠辉 莫兴国 +1 位作者 李宏轩 李海滨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56,共10页
在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模拟模型研究中,空间插值可以提供每个计算栅格的气象要素资料。然而,在众多的气象要素空间插值方法中,并没有一种适合每一个气象要素的普适的最佳插值方法。本文以全国725站1951~1990年整编资... 在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模拟模型研究中,空间插值可以提供每个计算栅格的气象要素资料。然而,在众多的气象要素空间插值方法中,并没有一种适合每一个气象要素的普适的最佳插值方法。本文以全国725站1951~1990年整编资料中的旬平均温度和计算得来的675站的月乎均光合有效辐射日总量(PAR)为数据源,选用了距离平方反比法(IDS)、梯度距离平方反比法(GIDS)和普通克立格法(OK)等3种插值方法,进行了方法选取的探讨。交叉验证结果表明:3种方法中,温度插值的平均绝对误差(MAE)的排序为IDS>OK>GIDS,其值分别为2.15℃、1.90℃和 l.32℃;在作物生长季节(4-10月),MAE分别 20℃、1.9℃和 1.2℃ ,表明GIDS在温度插值方面更具实用价值;对于PAR,MAE的排序为OK>GIDS>IDS,其值分别为 0.83MJ/m2、071MJ/ m2和 0.46MJ/m2,说明复杂的方法并不必然具有更好的效果。对这2个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表明:温度和PAR的经、纬向梯度和高度梯度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温度的纬向梯度有近似正弦曲线的较强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高,而冬、春季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插值 温度 par 距离反平方比法 梯度距离平方反比法 克立格法 气象要素 中国陆地区域 农田生态系统
下载PDF
遥感在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1
2
作者 陈利军 刘高焕 冯险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3-57,共5页
As a powerful approach,the advantage of usig remote sensing to estimate and supervise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terrestrial vegetation lies not only in that it is free from a lot of trivially detailed field works,bu... As a powerful approach,the advantage of usig remote sensing to estimate and supervise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terrestrial vegetation lies not only in that it is free from a lot of trivially detailed field works,but also in that it realizes the estimation of NPP in a large region.So it largely pushes forward global change research.According to this kind of approach,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on the role of vegetation index,PAR and light energy efficiency on the estimation of NPP,and puts forward a few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the NPP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P 遥感 植被指数 光能利用率 净第一性生产力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玉米-大豆带状间作下大豆光合、产量及茎秆抗倒的影响 被引量:72
3
作者 程彬 刘卫国 +11 位作者 王莉 许梅 覃思思 卢俊吉 高阳 李淑贤 Ali RAZA 张熠 Irshan AHMAD 敬树忠 刘然金 杨文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4084-4096,共13页
【目的】阐明玉米-大豆带状间作下大豆植株冠层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光环境变化规律,明确种植密度对间作大豆叶片光合特性、产量形成及茎秆抗倒的影响,为构建寡日照地区间作大豆合理群体密度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以大豆(川豆-16)... 【目的】阐明玉米-大豆带状间作下大豆植株冠层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光环境变化规律,明确种植密度对间作大豆叶片光合特性、产量形成及茎秆抗倒的影响,为构建寡日照地区间作大豆合理群体密度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以大豆(川豆-16)和玉米(正红-505)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主因素为种植方式,设玉米-大豆带状间作和大豆带状单作2个水平,副因素为大豆的3个种植密度(PD1=17株/m^(2),PD2=20株/m^(2),PD3=25株/m^(2)),研究种植密度对间作大豆冠层内部光环境变化、叶片光合特性、植株生长动态、田间倒伏率及产量构成等的影响。【结果】2年结果表明,在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系统中,大豆生长中后期受高位作物玉米遮荫和自荫性增加的影响,其植株群体冠层内部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叶面积指数(LAI)、叶片光合能力、分枝数及产量显著降低,但受玉米影响的程度因大豆种植密度的不同而不同。在间作模式下,PD1和PD2处理的大豆植株群体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比PD3处理分别增加了45.4%和24.8%,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了46.1%和12.3%,单株有效荚数分别增加了53.2%和27.2%,单株分枝数分别增加了270.4%和140.9%,田间倒伏率分别降低了50.3%和19.3%。相关性分析发现,间作大豆的田间倒伏率与冠层内部光合有效辐射、叶片净光合速率、茎秆抗折力、茎叶干物质比、单株分枝数及单株有效荚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单株无效荚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模式下,20株/m^(2)的大豆密度(PD2)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群体冠层内部光环境,降低植株田间大豆倒伏率,增加光合产物积累,从而提高大豆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积指数 光合有效辐射 玉米-大豆带状间作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太湖地区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基本特征及其气候学计算 被引量:50
4
作者 张运林 秦伯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8-123,共6页
光合有效辐射 (PhotosyntheticallyAvailableRadiation ,简称PAR)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能量来源。利用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 1998年 1~ 12月一年的气象辐射观测资料 ,分析了该地区有效辐射以及占太阳总辐射比例的变化特征 ,并分... 光合有效辐射 (PhotosyntheticallyAvailableRadiation ,简称PAR)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能量来源。利用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 1998年 1~ 12月一年的气象辐射观测资料 ,分析了该地区有效辐射以及占太阳总辐射比例的变化特征 ,并分析了光合有效辐射的极值及对应的光合有效辐射占总辐射的比例和它与云量的关系 ,最后提出了适合本地区的光合有效辐射的气候学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太阳辐射 par 气象辐射观测资料 气候学计算
下载PDF
玉米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三维空间分布的测定和分析 被引量:45
5
作者 王锡平 李保国 +1 位作者 郭焱 翟志席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8-576,共9页
设计了一套田间观测试验 ,以测定光合有效辐射 (PAR ,PhotosyntheticallyActiveRadiation)在玉米冠层内三维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对实测资料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 1)玉米冠层内平均PAR的垂直分布具有随着向下累计叶面积指数的增加而指数... 设计了一套田间观测试验 ,以测定光合有效辐射 (PAR ,PhotosyntheticallyActiveRadiation)在玉米冠层内三维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对实测资料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 1)玉米冠层内平均PAR的垂直分布具有随着向下累计叶面积指数的增加而指数递减的趋势。在冠层中上部 ,PAR透光率较高 ,递减很明显 ,冠层下部则维持较低水平 ,变化不大。在相同的天气和时间条件下稀植或密植冠层内PAR透光率随累计LAI递减的趋势相近 ,但在不同时刻 (太阳入射角度不同 )、不同天气条件下 ,即使相同的冠层也具有不同的消光系数。 ( 2 )在常规种植密度的玉米冠层中上部 ,光斑面积大 ,光斑内PAR透光率高、变化小 ,但冠层下部的光斑很少或不明显 ,最大PAR透光率也可能会很低。 ( 3)稀植会明显增加冠层下部的光斑和平均PAR透光率。 ( 4 )阴天时冠层内部PAR强度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冠层 光合有效辐射 三维空间分布 叶面积指数 光斑
下载PDF
TiO_2薄膜光催化降解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的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崔斌 杨亚婷 +2 位作者 王飞利 唐宗薰 史启祯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94-397,共4页
为了探索有机物 4 -( 2 -吡啶偶氮 )间苯二酚 ( PAR) ,在固定光催化剂上的降解行为 ,采用溶胶—凝胶法 ,在玻璃表面制得均匀透明的纳米 Ti O2 薄膜 ,并以其作光催化剂 ,在 2 54nm紫外光照射下 ,进行 PAR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研究。研究了 ... 为了探索有机物 4 -( 2 -吡啶偶氮 )间苯二酚 ( PAR) ,在固定光催化剂上的降解行为 ,采用溶胶—凝胶法 ,在玻璃表面制得均匀透明的纳米 Ti O2 薄膜 ,并以其作光催化剂 ,在 2 54nm紫外光照射下 ,进行 PAR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研究。研究了 PAR光催化降解率与溶液 p H值、PAR初始浓度、助催化剂 ( H2 O2 )浓度和不同光照条件的变化关系 ,得出了 Ti O2 薄膜的光催化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 光催化降解 二氧化钛薄膜 废水处理
下载PDF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8
7
作者 唐先春 吴斌 +3 位作者 索绪峰 王大林 陈焕春 尹争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0-595,共6页
用PCR方法配合生化鉴定,从有肺炎症状猪的肺脏及进行性萎缩性鼻炎(Progressive atrophic rhinitis,PAR)症状猪的鼻拭子中分离出66 株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 Pm)。然后做了药敏试验,并用PCR方法对这66株Pm进行分型及毒... 用PCR方法配合生化鉴定,从有肺炎症状猪的肺脏及进行性萎缩性鼻炎(Progressive atrophic rhinitis,PAR)症状猪的鼻拭子中分离出66 株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 Pm)。然后做了药敏试验,并用PCR方法对这66株Pm进行分型及毒素基因的检测, 用豚鼠皮肤坏死试验及小鼠致死试验对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Toxigenic Pasteurella multocida, T+Pm)进一步鉴定。结果显示PCR鉴定与生化鉴定Pm结果完全一致;PCR分型表明有46株为D型Pm,18株为A型Pm,1株为B型Pm,1株无法定型;有8株用PCR检测为T+ Pm;豚鼠皮肤坏死试验及小鼠致死试验对这8株T+Pm的进一步鉴定也表明均为产毒素菌株。所鉴定的8 株T+ Pm都为D型,都分离于有严重PAR症状的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特性研究 分离鉴定 生物学 PCR方法 生化鉴定 致死试验 萎缩性鼻炎 PCR鉴定 PcR检测 药敏试验 毒素基因 Pm 进行性 症状 par 分型 小鼠 坏死 皮肤 豚鼠 D型 肺脏 肺炎
下载PDF
夏玉米冠层内PAR截获及FPAR与LAI的关系 被引量:43
8
作者 周晓东 朱启疆 +3 位作者 王锦地 孙睿 陈雪 吴门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0-116,共7页
论文通过对河北栾城地区夏玉米生长期内晴天和昙天冠层中PAR的观测,研究了入射PAR、玉米冠层的反射PAR、透过玉米冠层到达地表的PAR、地表的反射PAR、地表反射率、玉米冠层吸收的PAR(APAR)、玉米冠层的反射率及地表反射率的日变化情况;... 论文通过对河北栾城地区夏玉米生长期内晴天和昙天冠层中PAR的观测,研究了入射PAR、玉米冠层的反射PAR、透过玉米冠层到达地表的PAR、地表的反射PAR、地表反射率、玉米冠层吸收的PAR(APAR)、玉米冠层的反射率及地表反射率的日变化情况;根据冠层中各PAR分量计算出一天中各时刻的PAR吸收系数(FPAR)和日平均值,发现从玉米拔节期到灌浆期FPAR和叶面积指数(LAI)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达0.9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冠层 par Fpar LAI 叶面积指数 有效太阳辐射 地表反射率
下载PDF
长期免耕覆盖对旱地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50
9
作者 王健波 严昌荣 +2 位作者 刘恩科 陈保青 张恒恒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6-305,共10页
【目的】小麦开花后光合特性对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具有重要作用,而土壤水分是影响作物光合作用最重要的环境因子。研究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免耕覆盖的蓄水保墒作用和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传输特征,及其对小麦光合特性和干物质转运规律的影... 【目的】小麦开花后光合特性对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具有重要作用,而土壤水分是影响作物光合作用最重要的环境因子。研究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免耕覆盖的蓄水保墒作用和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传输特征,及其对小麦光合特性和干物质转运规律的影响,以期为旱区作物生产及农田高效用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以山西临汾20年免耕覆盖和常规耕作两种耕作方式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于2013年休闲期和小麦生育期对土壤水分,小麦生育后期光合有效辐射、旗叶光合参数、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测定。【结果】在休闲期和小麦生育期,与常规耕作方式相比,免耕覆盖耕作0—16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显著增加,平均提高了12%,其中在土壤水分含量的最低时期(灌浆前期)比常规耕作提高21%(P<0.01)。在抽穗和灌浆前期免耕覆盖处理的小麦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比常规耕作高163μmol/(m2·s),其中在灌浆前期二者差异最大,达19.3%(P<0.05),并且免耕覆盖下小麦中上层和中下层都有充分利用光能的机会。在灌浆前期免耕覆盖比常规耕作处理的小麦旗叶气孔导度平均增加39%,二氧化碳利用能力平均增加11%,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2%;小麦抽穗后到成熟期免耕覆盖处理的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平均比常规耕作高39%,收获期籽粒重和植株总重分别比常规耕作高57%和46%(P<0.01),并且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达到了64%。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免耕覆盖的小麦穗数和千粒重分别比常规耕作高31%和10%,实收产量比常规耕作高41%(P<0.01)。免耕覆盖耕作方式下的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缓解了因水分胁迫作用而出现的光合午休现象,保证了小麦光合速率处于较高水平;同时免耕覆盖增强了小麦开花后干物质的积累能力,并且籽粒干物质的主要来源是开花后干物质的积累,而常规耕作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免耕覆盖 光合有效辐射 土壤水分 干物质积累与转运 光合特性
下载PDF
Net ecosystem CO_2 exchange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in a steppe——Kobresia meadow on the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48
10
作者 SHI Peili, SUN Xiaomin, XU Lingling, ZHANG Xianzhou, HE Yongtao, ZHANG Dongqiu & YU Guirui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39,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6年第S2期207-218,共12页
Knowledge of seasonal variation of net ecosystem CO2 exchange (NEE) and its biotic and abiotic controllers will further our understanding of carbon cycling process, mechanism and large-scale modelling. Eddy covariance... Knowledge of seasonal variation of net ecosystem CO2 exchange (NEE) and its biotic and abiotic controllers will further our understanding of carbon cycling process, mechanism and large-scale modelling. Eddy covariance technique was used to measure NEE, biotic and abiotic factors for nearly 3 years in the hinterland alpine steppe--Korbresia meadow grassland on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present highest fluxnet station in the world. The main objectives are to investigate dynamics of NEE and its components and to determine the major controlling factors. Maximum carbon assimilation took place in August and maximum carbon loss occurred in November. In June, rainfall amount due to monsoon climate played a great role in grass greening and consequently influenced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ecosystem carbon gain. From July through September, monthly NEE presented net carbon assimilation. In other months, ecosystem exhibited carbon loss. In growing season, daytime NEE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 In addition, leaf area index (LAI) interacted with PAR and together modulated NEE rates. Ecosystem respiration was controlled mainly by soil temperature and simultaneously by soil moisture. Q10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temperature but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moisture. Large daily range of air temperature is not necessary to enhance carbon gain. Standard respiration rate at referenced 10℃(R10)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moisture, soil temperature, LAI and aboveground biomass. Rainfall patterns in growing season markedly influenced soil moisture and therefore soil moisture controlled seasonal change of ecosystem respiration. Pulse rainfall in the beginning and at the end of growing season induced great ecosystem respiration and consequently a great amount of carbon was lost. Short growing season and relative low temperature restrained alpine grass vegetation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LAI be usually in a low level and carbon uptake be relatively low. Rai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Plateau alpine steppe--Kobresia meadow NEE ecosystem respiration par soil moisture temperature response LAI eddy covariance.
原文传递
基于植物净初级生产力模型的区域冬小麦估产研究 被引量:39
11
作者 任建强 陈仲新 +1 位作者 唐华俊 石瑞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1-117,共7页
该文以中国冬小麦主要种植区黄淮海平原典型县市的冬小麦为研究对象,以植物净初级生产力模型对冬小麦估产进行研究。其中光合有效辐射数据(PAR)主要通过TOM S传感器紫外反射率月数据来计算获得。并且通过投影转换和内插方法,将分辨率由... 该文以中国冬小麦主要种植区黄淮海平原典型县市的冬小麦为研究对象,以植物净初级生产力模型对冬小麦估产进行研究。其中光合有效辐射数据(PAR)主要通过TOM S传感器紫外反射率月数据来计算获得。并且通过投影转换和内插方法,将分辨率由经度1.25度、纬度1度转为250 m。光合有效辐射分量(f PAR)主要通过250 m分辨率M OD IS的最大值合成法生成的N DV I月数据和f PAR之间的统计直线关系(f PAR=a N DV I+b)来反演。在研究中光能转化有机质效率(ε)被视为常数,其值通过前人研究结果确定。然后计算冬小麦净初级生产力(N P P=ε×f PAR×PAR)。文中主要考虑冬小麦产量形成关键期内N P P的形成,然后将累积的N P P转化为作物干物质的量,最后通过冬小麦收获指数修正,得到估计的冬小麦产量。而且利用地面实际调查产量数据对所预测的植物净初级生产力N P P和所预测的产量进行了验证,通过N P P计算的冬小麦生物量与实际生物量间相对误差为-4.30%;预测冬小麦产量与实际小麦产量间相对误差平均为-4.41%,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估产 冬小麦 NPP par Fpar TOMS MODIS
下载PDF
株行距配置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及群体光能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4
12
作者 敖和军 方远祥 +3 位作者 熊昌明 程兆伟 刘武 邹应斌 《作物研究》 2008年第4期263-269,共7页
为了探明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和光能截获的影响,2006和2007年,选用3个超级杂交稻品种,在湖南省长沙、桂东和永州3个试验点进行大田试验,主要研究了等行距、宽行窄株、宽窄行3种插植方式下的超级杂交稻干物质积累特性、... 为了探明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和光能截获的影响,2006和2007年,选用3个超级杂交稻品种,在湖南省长沙、桂东和永州3个试验点进行大田试验,主要研究了等行距、宽行窄株、宽窄行3种插植方式下的超级杂交稻干物质积累特性、群体生长特征、光能利用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3个超级稻采用宽窄行插植方式的平均产量为9 387 kg/hm2,分别比宽行窄株和等行距处理高2.4%和4.3%。采用宽窄行和宽行窄株插植,在不降低群体有效光合辐射截获量的同时,可提高中下部叶片的光截获量,从而提高群体的光合利用率,增加籽粒充实度,实现较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栽培 株行距 光能利用
下载PDF
作物间套作群体光能截获和利用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3
作者 王自奎 吴普特 +2 位作者 赵西宁 李正中 付小军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57-1066,共10页
合理的间套作种植模式具有高产高效及环境友好的特点,可能成为未来可持续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光能的高效利用是间套作群体产量占优的主要原因之一。论文综述了计算间套作群体光能截获及分配的半经验模型及理论模型,分析了间套作群体产... 合理的间套作种植模式具有高产高效及环境友好的特点,可能成为未来可持续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光能的高效利用是间套作群体产量占优的主要原因之一。论文综述了计算间套作群体光能截获及分配的半经验模型及理论模型,分析了间套作群体产量优势形成的生理生态基础。间作套种可形成有利于作物吸收光能的冠层结构,或者可促进作物的光合速率,或者可改变作物的收获指数。对于共生期较长的间套作群体而言,优势作物对光能的高效截获和劣势作物对光能的高效利用是群体产量优势形成的主要原因,而对于共生期较短的间套作群体而言,两种作物光能吸收量的增加是该群体高产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套作 光合有效辐射 光能截获量 光能利用效率 收获指数 产量优势
原文传递
基于PAR的算法形式化开发 被引量:28
14
作者 石海鹤 薛锦云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82-991,共10页
形式化方法是构建可信软件的重要途径.基于对算法问题的分析,针对形式化方法PAR开发算法的特征,刻划了问题分划、递推关系构造方面的规律.从一类问题的形式化功能规约出发,可机械地完成问题的分划及规约的变换,自然地揭示出求解问题的... 形式化方法是构建可信软件的重要途径.基于对算法问题的分析,针对形式化方法PAR开发算法的特征,刻划了问题分划、递推关系构造方面的规律.从一类问题的形式化功能规约出发,可机械地完成问题的分划及规约的变换,自然地揭示出求解问题的算法思想,在相关工具的支持下自动生成算法程序.研究结果将算法设计中尽可能多的创造性劳动转化为非创造性劳动,降低了形式化求解算法问题的难度,提高了算法程序的可靠性和形式化开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形式化方法 par 规约 可信软件
下载PDF
不同密度下棉花群体光辐射空间分布及生物量和纤维品质的变化 被引量:30
15
作者 支晓宇 韩迎春 +7 位作者 王国平 冯璐 杨北方 范正义 杜文丽 雷亚平 毛树春 李亚兵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5-373,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群体棉花生育期、光合有效辐射(PAR)分布、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累积特征值的差异。【方法】供试品种为转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杂交种中棉所75(CCRI 75)和常规品种鲁棉研28(SCRC 28),2012和2013年密...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群体棉花生育期、光合有效辐射(PAR)分布、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累积特征值的差异。【方法】供试品种为转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杂交种中棉所75(CCRI 75)和常规品种鲁棉研28(SCRC 28),2012和2013年密度处理为1.5万、5.1万和8.7万株·hm^(-2)。【结果】不同密度群体在棉花不同生育期PAR存在显著差异,且冠层光透射率随密度增加而减少,不同种植密度的棉花群体冠层株型结构各不相同,不同群体棉花茎叶的空间分布决定PAR的分布;LAI随生育进程呈现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不同的密度群体LAI均在播种后60 d左右开始快速增加,100 d或110 d后LAI开始急速下降;随密度增加最大生物量累计值减少,且营养器官占单株总干物质的比例增加,而生殖器官所占比例下降;密度显著影响马克隆值大小,高密度下马克隆值最大。【结论】本研究为棉花田间管理、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密度 光合有效辐射 生物量
下载PDF
光合有效辐射(PAR)估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6
作者 董泰锋 蒙继华 +2 位作者 吴炳方 杜鑫 钮立明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25-1134,共10页
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是研究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变化的核心之一,不仅是衡量生态系统光合作用变化、碳收支变化的重要数据来源,也是反映全球气候变化主要驱动因子。本文在回顾PAR估算方法的基础上... 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是研究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变化的核心之一,不仅是衡量生态系统光合作用变化、碳收支变化的重要数据来源,也是反映全球气候变化主要驱动因子。本文在回顾PAR估算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传统方法中的气候学方法、模型参数方法,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于遥感的转换系数、模型化参数法的优缺点,并对PAR估算方法研究做出了展望。气候学法、模型参数法等传统方法一直是进行PAR估算的常用手段。然而,随着对生态系统研究的日益深入,基于遥感的估算方法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手段,凭借遥感覆盖范围广的优势,它使得获取区域乃至全球PAR估算成为可能。因此,如何利用遥感数据获取长时间序列PAR,成为目前关注的重点之一。已有研究表明,查找表方法之类的定量化估算方法将成为主要的估算方法,它不仅在机理上解释了PAR的传输过程,而且增强了估算方法的可靠性、可操作性与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 估算 影响因素 遥感
原文传递
Pb(Ⅱ)-双硫腙-PAR水相光度法测定样品中铅 被引量:23
17
作者 范晓燕 董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58-260,共3页
研究了Pb(Ⅱ ) 双硫腙 (H2 Dz) PAR三元配合物显色体系 ,该体系最大优点是可在水相中直接用光度法测定样品中铅含量。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 530nm ,ε530 =2 .2× 10 4 L·mol- 1·cm- 1,Pb2 +浓度在 0~ 4 .75μg·m... 研究了Pb(Ⅱ ) 双硫腙 (H2 Dz) PAR三元配合物显色体系 ,该体系最大优点是可在水相中直接用光度法测定样品中铅含量。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 530nm ,ε530 =2 .2× 10 4 L·mol- 1·cm- 1,Pb2 +浓度在 0~ 4 .75μg·ml- 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经测定Pb(Ⅱ )∶H2 D2 ∶PAR =1∶1∶1。以邻二氮菲、硫脲 ,NH4 SCN溶液为掩蔽剂可消除常见元素干扰。此方法显色迅速、稳定 ,操作简便 ,避免了使用氰化钾剧毒试剂 ,以及萃取等烦琐操作 ,方法灵敏、准确 ,用于测定树叶和化妆品中铅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度法 双硫腙 树叶 化妆品 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 三元配合物 测定
下载PDF
杏树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PAR)分布规律及结构优化初探 被引量:21
18
作者 晁海 张大海 +3 位作者 徐麟 廖康 唐章虎 谢彩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1-37,共7页
以杏树为试材,为了解杏树冠层内透光率随树龄和叶面积指数的变化,采用LP-80型冠层分析仪测定了光合有效辐射PAR(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在不同树龄杏树冠层三维空间上的分布情况,研究了杏树冠层内透光率随树龄(2-6... 以杏树为试材,为了解杏树冠层内透光率随树龄和叶面积指数的变化,采用LP-80型冠层分析仪测定了光合有效辐射PAR(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在不同树龄杏树冠层三维空间上的分布情况,研究了杏树冠层内透光率随树龄(2-6a)和叶面积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杏树冠层内部平均PAR的垂直分布具有随着向下累计叶面积指数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在冠层中上部,透光率较高,PAR递减很明显,冠层下部则维持较低水平,变化不大,在相同的天气和时间条件下不同树龄冠层内PAR同一相对高度的透光率有随树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但在不同时刻不同天气条件下,即使同一棵树相同高度同一方位冠层内也具有不同的消光系数,影响杏树冠内光分布的因素是多样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2~6年生杏树冠层中部的全天平均透光率分别为49.5%、30.0%、27.5%、13.4%和7.8%,冠层下部的平均透光率分别为29.1%、12.1%、10.9%、6.4%和5.9%;杏树冠层叶面积指数LAI(kaf Area Index)与透光率呈极显著指数相关关系,其表达式为Y=131.39e^-0.8963X(R^2=0.907^**);试验结果也可为果树冠层内PAR三维空间分布的模拟研究及冠层结构的优化提供试验方法和理论验证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树 par 三维空间分布 光斑 冠层 结构优化
下载PDF
温室透光覆盖材料透光特性的测试 被引量:23
19
作者 丁小明 周长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10-213,共4页
透光特性是温室透光覆盖材料的一个重要指标,其数值的表达却因测试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该文介绍了透光覆盖材料太阳辐射透过率的测试及计算方法,选用聚乙烯塑料膜(PE)、浮法玻璃、聚碳酸酯双层中空板(PC)三种典型的覆盖材料进行了测... 透光特性是温室透光覆盖材料的一个重要指标,其数值的表达却因测试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该文介绍了透光覆盖材料太阳辐射透过率的测试及计算方法,选用聚乙烯塑料膜(PE)、浮法玻璃、聚碳酸酯双层中空板(PC)三种典型的覆盖材料进行了测试,计算了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规定的标准C、标准A和标准D65三种光源下,在可见光与PAR波段范围内,基于4种权重系数下的覆盖材料透光率和光合有效辐射(PAR)透过率。结果表明,PE薄膜几乎不受影响,浮法玻璃相差2%左右,聚碳酸酯双层中空板差异达2%~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覆盖材料 透光率 可见光 par 测试方法
下载PDF
光合有效辐射总量及其散射辐射比例变化对森林GPP影响的模拟 被引量:25
20
作者 何学兆 周涛 +4 位作者 贾根锁 张自银 李秀娟 赵超 冯胜辉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9-634,共16页
研究利用基于冠层辐射传输与植物生理过程的MAESTRA模型,结合中国东部鼎湖山、千烟洲及长白山3个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的CO2通量观测数据,对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总量及其散射辐射比例变化影响下生态系... 研究利用基于冠层辐射传输与植物生理过程的MAESTRA模型,结合中国东部鼎湖山、千烟洲及长白山3个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的CO2通量观测数据,对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总量及其散射辐射比例变化影响下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的变化进行了模拟与敏感性分析,从而探讨这两者的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GPP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AR总量变化对GPP的影响程度由PAR总量变化幅度以及GPP对PAR总量变化的敏感程度所决定,较低的PAR总量与较高的温度条件下GPP对PAR总量变化较敏感;散射辐射比例增大可以提高森林冠层对入射PAR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其对GPP的影响程度由散射辐射量的变化以及散射辐射与直射辐射在吸收与利用效率上的差别所决定,较高温度与叶面积条件下该差别较大;PAR总量与散射辐射比例共同变化对GPP的综合影响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的抵消结果,入射PAR较强时两者抵消作用通常更明显,在全年总量上,散射辐射比例变化对GPP的影响能抵消PAR总量变化影响的1/3~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 GPP 生态系统模拟 光合有效辐射 散射辐射比例 森林生态系统 MAESTR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