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关键问题 被引量:24
1
作者 洪德飞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25,共5页
近10年来,随着腹腔镜手术经验的不断积累和高清腹腔镜、超声刀、内镜切割闭合器等的普及应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发展较快,多数大中心的大样本研究数据表明其近、远期效果与开腹胰十二... 近10年来,随着腹腔镜手术经验的不断积累和高清腹腔镜、超声刀、内镜切割闭合器等的普及应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发展较快,多数大中心的大样本研究数据表明其近、远期效果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en pancreaticoduodenectomy,OPD)相近甚至更优。我国极少数医院的胰腺外科中心已完成了超过百例的LPD,但多数大型胰腺外科中心仍以OPD为主,反而不少地市级医院热衷于开展LPD,其中多数医院处于具有潜在风险的学习曲线期。因此,亟待总结和充分交流开展LPD的经验,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和规范手术操作,降低和规避学习曲线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 适应证 学习曲线
原文传递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战强 王龙鑫 +4 位作者 姜洪池 孙备 刘杰 武林枫 谭宏涛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97-900,共4页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发生胃排空障碍(DGE)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实施PD的31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26项可能影响PD术后发生DGE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发生胃排空障碍(DGE)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实施PD的31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26项可能影响PD术后发生DGE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12例病人中有31例(9.9%)术后发生DGE。单因素分析显示,上腹部手术史、术前血红蛋白<90 g/L、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无空肠间布朗吻合、术后未入重症监护室(ICU)、胰瘘、术后高血糖是发生DGE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腹部手术史、术前血红蛋白<90 g/L、PPPD、无空肠间布朗吻合、术后未入ICU、胰瘘、术后高血糖是DGE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值分别为13.991、12.145、3.831、3.128、3.463、5.361、3.048。PPPD及术后高血糖是B+C级DG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7.318、3.975。结论术前严格把握PPPD适应证、附加空肠间布朗吻合、注重围手术期血糖控制、重视术后胰瘘的早期处理以及建立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均有助于减少DGE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胃排空障碍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春立 王毅军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分析5年来实施的52例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方法 52例老年患者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65~76岁,中位年龄70.5岁.术后病理证实为Vater's壶腹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癌24例,胰腺癌16例,胆管癌12例.结果 ... 目的 分析5年来实施的52例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方法 52例老年患者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65~76岁,中位年龄70.5岁.术后病理证实为Vater's壶腹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癌24例,胰腺癌16例,胆管癌12例.结果 全组病死4例(7.7%).主要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出血4例(7.7%),腹腔内出血4例(7.7%),多脏器功能衰竭(MOF)3例(5.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例(3.8%),胰瘘3例(5.8%),胆瘘5例(9.6%),胃瘫6例(11.5%),精神障碍8例(15.4%).结论 MOF是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主要致死并发症,胃瘫和精神障碍发病率高于中青年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根治性切除胰头癌150例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分布和特点 被引量:10
4
作者 蒋永剑 阎九亮 +8 位作者 金忱 周仲文 杨峰 狄扬 李骥 姚洌 郝思介 唐峰 傅德良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94-498,共5页
目的研究胰头癌淋巴转移的特点及其临床病理影响因素,为胰头癌手术合理的淋巴清扫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验证手术显微镜法在胰头癌根治性切除标本中淋巴结检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日本胰腺学会制定的胰头癌淋巴结分组标准,对15... 目的研究胰头癌淋巴转移的特点及其临床病理影响因素,为胰头癌手术合理的淋巴清扫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验证手术显微镜法在胰头癌根治性切除标本中淋巴结检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日本胰腺学会制定的胰头癌淋巴结分组标准,对150例胰头癌根治性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D2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标本,应用已建立的手术显微镜法进行标本淋巴结检查,研究胰头癌转移淋巴结的分布、各组淋巴结转移发生频率和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将研究结果与2004年46例标本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并分析手术显微镜法淋巴结转移检出的有效性。结果经病理证实,150例患者均为胰头导管腺癌,手术显微镜法每例找到淋巴结数平均为38.2枚,其中101例有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67.3%)。转移频率较高的淋巴结组有第13组(64.5%)、14组(51.7%)、17组(38.6%)、12组(25.8%)和16组(20.8%)。研究表明肿瘤大小、局部浸润、分化程度以及术前糖类抗原19—9和糖类抗原72—4水平与胰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和肿瘤部位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每例标本获取的平均淋巴结数、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各组淋巴结的转移频率与2004年的研究结果无明显差异,说明手术显微镜法是一稳定有效的胰腺癌淋巴结检出方法。结论可切除胰头癌患者存在较为广泛的淋巴结转移,应该进行根治性的淋巴清扫,以减少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手术显微镜法是一种稳定有效的胰腺癌淋巴结检出方法,有助于获取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研究所需的信息和准确的临床病理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淋巴转移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回输外引流胆汁和胰液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张长习 林绪涛 +5 位作者 管清海 张帆 张兴元 黄椠 欧琨 陈强谱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351-355,共5页
目的探讨回输外引流的胆汁和胰液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9年3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5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回输外引流的胆汁和胰液分为回输组(32例)和非回输组(1... 目的探讨回输外引流的胆汁和胰液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9年3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5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回输外引流的胆汁和胰液分为回输组(32例)和非回输组(19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胆汁和胰液日均引流量,手术情况,肠内营养耐受性,肝脏功能及营养状态等指标。应用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两独立样本X^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回输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为3%(1/32),低于非回输组患者的26%(5/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输组患者自术后4~10d胰液日引流量显著低于非回输组(t=7.143,9.244,8.808,7.915,6.461,14.097,15.038,P〈0.05),而两组患者胆汁日均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营养支持治疗后,回输组患者腹泻发生率为9%(3/32),低于非回输组的37%(7/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输组达到全量肠内营养支持的平均时间为3d,短于非回输组的4d(U=145.000,P〈0.05)。回输组和非回输组患者术前TBil、DBil、IBil分别为(261±108)、(132±55)、(129±55)μmol/L和(239±92)、(124±46)、(116-I-46)μmol/L;营养支持治疗12d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分别为(39±19)、(20±10)、(19±9)μmol/L和(55±22)、(29±12)、(26±11)μmo]/L,回输组患者上述指标下降程度高于非回输组(t=7.324,8.437,5.827,P〈0.05)。回输组和非回输组患者术前血清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转铁蛋白分另0为(0.261±0.021)g/L、(34.3±2.8)mg/L、(3.08±0.26)g/L和(0.263±0.021)g/L、(33.8±3.5)mg/L、(3.10±0.27)g/L;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早期肠内营养 胆汁 胰液 回输
原文传递
腹腔镜手术治疗胰腺肿瘤的现状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允怡 赖俊雄 刘晓欣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322-324,共3页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但在胰腺外科领域中,由于胰腺解剖位置深、周围结构复杂、吻合困难等因素,腹腔镜在胰腺的应用,远远落后于其他腹腔脏器手术。直到近年,腹腔镜胰腺手术还局限于胰腺癌腹腔探查、临...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但在胰腺外科领域中,由于胰腺解剖位置深、周围结构复杂、吻合困难等因素,腹腔镜在胰腺的应用,远远落后于其他腹腔脏器手术。直到近年,腹腔镜胰腺手术还局限于胰腺癌腹腔探查、临床分期及姑息性短路等手术。术前常规或选择性行腹腔镜腹腔探查可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带来的损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晚期胰腺癌患者能及早康复并接受其他舒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体尾切除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机器人外科
原文传递
9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斌 于东风 刘弋 《安徽医学》 2012年第6期674-676,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诊断方法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4年4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90例经内镜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不适、黄疸、发...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诊断方法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4年4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90例经内镜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不适、黄疸、发热、黑便;术前经十二指肠镜、上消化道造影、B超、CT、MRI(MRCP)检查其阳性确诊率分别为89.2%、81.6%、40.6%、73.1%、77.4%;内镜和造影联合检查阳性率为93.1%;肿瘤指标CA199阳性率为77.8%、CEA阳性率为73.0%,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96.7%),本组误诊12例,本组病例行手术86例,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1例,切除率为70.9%,术后随访资料1年生存率为70.9%。结论十二指肠癌易误诊和漏诊,对常见疾病如胰腺炎、胆管结石、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不应放松警惕;十二指肠镜、上消化道造影等多种检查方法合理选择对提高患者诊断率具有重要作用,肿瘤指标CA199可作为十二指肠癌是否侵犯胰腺的重要参考指标,早期手术仍是治疗十二指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其中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癌 十二指肠镜检查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军 孙铁为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1年第4期306-309,共4页
虽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技术不断改进,但胰瘘仍然是术后难以避免的最严重的并发症,本文针对胰瘘的定义、影响胰瘘的相关因素及胰瘘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作进一步的综述。
关键词 胰瘘 胰漏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吻合术 外科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急性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申铭 薛新波 +1 位作者 钱家勤 秦仁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6-258,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急性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5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术后24 h开始分别接受肠内和肠外营养,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急性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5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术后24 h开始分别接受肠内和肠外营养,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急性炎症反应指标,并观察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有急性炎症反应的发生,EN组术后第3、7天的CRPI、L-6、TNF-α血清水平较PN组有显著下降(P<0.05);EN组SIRS持续时间(3.58±1.24)d明显短于PN组(5.81±1.57)d(P<0.01);EN组的MODS发病率(11.5%)明显低于PN组(25.9%)(P<0.01)。结论PD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地减轻创伤后的急性炎症反应,降低MODS发病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肠内营养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海斌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19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并发症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56例发生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29.79%)。单因素分析年龄、术前总胆红素...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并发症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56例发生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29.79%)。单因素分析年龄、术前总胆红素升高、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贫血、术前黄疸时间、术前减黄治疗、术中出血多及肿瘤患者肿瘤浸润深度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显著(P<0.05)。多因素分析术前总胆红素、术前白蛋白、术前血红蛋白、术前黄疸时间、术中出血量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术前胆红素高、黄疸时间长、低白蛋白血症、贫血及术中失血过多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采用胰肠吻合口大网膜缠绕方法预防术后胰瘘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韶龙 杨华威 +2 位作者 顾帅林 李小成 王宝胜 《临床外科杂志》 2016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分析采用胰肠吻合口大网膜缠绕技术,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效果。方法 7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35)胰肠吻合后,吻合口用大网膜缠绕,对照组(n=35)仅行胰肠吻合,比较两组胰瘘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 目的分析采用胰肠吻合口大网膜缠绕技术,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效果。方法 7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35)胰肠吻合后,吻合口用大网膜缠绕,对照组(n=35)仅行胰肠吻合,比较两组胰瘘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胰管直径及胰腺质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发生胰瘘实验组2例(5.7%),对照组5例(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胰肠吻合口大网膜缠绕技术操作简单,可降低胰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肠吻合 大网膜缠绕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下载PDF
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东明 陆凯 +6 位作者 易彬 张立峰 李烨 张逸 张子祥 周健 李德春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20-1323,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112例年龄超过65岁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各种并发症共39例,发生率为34.8%,死亡4例,...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112例年龄超过65岁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各种并发症共39例,发生率为34.8%,死亡4例,病死率为3.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依次为胰管支撑管(OR=2.85)、总胆红素水平(OR=2.67)、术前并发症(OR=2.35)、白蛋白水平(OR=1.87)、主胰管直径(OR=1.24),手术者经验(OR=0.35)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年龄不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禁忌证,有针对性地对高危因素进行客观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胰头切除对糖代谢及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训良 苗毅 杜竞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2期305-308,共4页
研究42例胰头切除术病人的糖代谢及胰腺外分泌功能,结果显示术前及PD后1~2个月患者空腹血糖正常,尿糖阴性,但OGTT呈糖尿病曲线;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类似,但总水平偏低;PABA排泄低于正常值。术后1~2年上述三项检... 研究42例胰头切除术病人的糖代谢及胰腺外分泌功能,结果显示术前及PD后1~2个月患者空腹血糖正常,尿糖阴性,但OGTT呈糖尿病曲线;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类似,但总水平偏低;PABA排泄低于正常值。术后1~2年上述三项检查值基本上恢复正常,可以健康地生活,无需特殊治疗。而全胰切除术后无例外地发生Ⅰ型糖尿病,联腺外分泌完全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指肠 切除术 糖代谢 苯酷肽 排泄试验
下载PDF
胰胃和胰肠吻合对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童汉兴 王单松 +4 位作者 匡天涛 吴文川 许雪峰 楼文晖 靳大勇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34-336,共3页
目的比较胰胃和胰肠吻合对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间97例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包括胰胃吻合52例,胰肠吻合45例,比较两组术后... 目的比较胰胃和胰肠吻合对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间97例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包括胰胃吻合52例,胰肠吻合45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后主要并发症如胆瘘、腹腔感染、出血及再入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胰瘘发生率(B级以上),胰胃吻合组少于胰肠吻合组(6.67%比28.85%,P=0.033);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胰胃吻合组高于胰肠吻合组(22.22%比5.77%,P=0.018),平均住院时间胰胃吻合组长于胰肠吻合组(19.28±11.04d比15.09±6.21d,P=0.034)。胰肠吻合组中1例因术后胰瘘,致腹腔感染和出血死亡,胰胃吻合组无死亡病例。结论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采用胰肠和胰胃吻合均是安全的。胰胃吻合可降低胰瘘发生率,但有可能增加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从而延长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吻合术 外科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胰腺后壁加固胰肠一层半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魏金平 苏志雷 +2 位作者 吴德海 珊巴嘎 邰升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00-1204,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后壁加固胰肠一层半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壶腹部和胰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胰腺后... 目的探讨胰腺后壁加固胰肠一层半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壶腹部和胰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胰腺后壁加固胰肠一层半吻合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消化道重建。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胰肠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大小。(2)术后情况: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3)术后病理学检查。(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门诊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或腹部CT,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有无腹痛、腹胀等不适,饮食、睡眠等一般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10月。计量资料以平均数(范围)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17例患者中,16例患者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左半肝切除术。17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术期死亡患者。17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76min(230~440min),平均胰肠吻合时间为12min(9~1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10mL(200~950mL),肿瘤平均大小为3.25cm^2(1.92~5.60cm^2)。(2)术后情况:17例患者平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d(1—7d)。3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胰肠吻合口瘘(A级)1例,胃排空障碍2例,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缓解。17例患者出院前行T管造影或CT检查,未见胰肠吻合口有渗漏。17例患者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0d(6—20d)。(3)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胰腺导管腺癌5例,胆总管壶腹区腺癌4例,十二指肠乳头状腺癌3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3例,十二指肠壶腹腺癌2例。(4)随访情况:17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4个月,均生活良好,彩色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壶腹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胰瘘 一层半吻合
原文传递
Risk Factors And Outcome of Pancreatic Fistula after Consecutive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with Pancreaticojejunostomy for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
16
作者 Wei-hua Zhu Shu Li Da-fang Zhang Ji-run Peng Zhong-tian Jin Guang-ming Li Fu-shun Wang Ji-ye Zhu Xi-sheng Leng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期32-41,共10页
Objective: Pancreatic fistula (PF)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PD) and there is no consensus regarding the criteria to define PF. The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determine the risk factors... Objective: Pancreatic fistula (PF)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PD) and there is no consensus regarding the criteria to define PF. The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determine the risk factors for PF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n Pancreatic Fistula (ISGPF) and to delineate its impact on patient outcome. Methods: Between March 1994 and May 2009, data from 153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s underwent a PD with pancreaticojejunostomy in the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were recorded prospectively A total of 24 factors were examined with univariate analysis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estimate relative risks, and their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95% CI) and odds ratio (OR). Results: Our institution belonged to medium-volume center and PF occurred in 30 patients (19.6%). Pancreatic texture, early postoperative hemorrhage and pancreatic pathologies correlated with PF rates significantly in univariate analyses. But in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soft gland (OR, 4.934; 95% CI, 1.132-7.312) and early postoperative hemorrhage with conservative therapy (OR, 4.130; 95% CI, 1.057-21.112) were predictive. The mean postoperative length of stay in patients with PF was longer (32.7±23.9 versus 60.5±56.2 days) than patients without PF (P=0.001). Overall 30-day mortality was not affect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PF (P=0.657).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reoperation rates betwee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PF (10.0% versus 6.5%, P=0.787). Concerning the sum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there were 36 complications for 30 patients with PF, while 64 for 123 patients without PF. When patients with distal cholangiocarcinoma, ampullary and duodenal cancer were considered as a whole for survival analysis, the median survival for patients with PF was 20 months, whereas the median survival for patients without PF was 26 months. 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s for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creatieoduodenectomy Pancreatic fistula MORBIDITY MORTALITY Surgical outcome
下载PDF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季超超 王巍 +4 位作者 刘兴国 张东 李之令 吴辉 冯德元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9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手术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对2001年5月至2012年7月41例行外科手术切除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预后因素与术后生存期的关联性。...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手术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对2001年5月至2012年7月41例行外科手术切除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预后因素与术后生存期的关联性。结果主要的临床表现有上腹部不适27例、黄疸19例、消瘦12例、食欲缺乏4例;术后总体5年生存率为62.3%,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7例(65.9%)和行局部肿物切除术10例(24.4%),其中26例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5年生存率为50.5%;行其他术式4例。在单因素分析中,肿瘤的性质(P=0.036),恶性肿瘤的大小(P=0.033)和分期(P=0.010)与预后有关。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局部切除术均是延长生存期的可行而有效治疗方法;肿瘤的性质,恶性肿瘤的大小和分期可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肿瘤 腺癌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预后
原文传递
肠系膜下静脉入路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血管切除治疗胰头颈部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拥华 刘续宝 +3 位作者 谭春路 麦刚 张浩 柯能文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35-639,共5页
目的探讨肠系膜下静脉入路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血管切除(PD+VR)治疗胰头颈部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62例行改良PD+VR的胰头颈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28例行肠系膜下静脉入路法Wh... 目的探讨肠系膜下静脉入路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血管切除(PD+VR)治疗胰头颈部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62例行改良PD+VR的胰头颈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28例行肠系膜下静脉入路法Whipple(WATIMV)患者设为WATIMV组;34例采用类似“胰腺中段切除法”横断胰腺行PD+VR患者设为c-PD+VR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出血量〉800mL患者比例、术中输血患者比例、切除静脉长度、R1切除患者比例、阳性切缘部位、发生并发症患者比例、并发症分级及术后住院时间。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2月。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矿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面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6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术期死亡患者。WATIMV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患者比例,切除静脉长度,发生并发症患者比例,并发症1、2、3、4、5级患者比例,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25±50)min,35.7%(10/28),(25±5)mm,46.4%(13/28),14.3%(4/28)、17.9%(5/28)、14.3%(4/28)、0、0,(15±7)d;c-PD+VR组分另1为(346±97)min,58.8%(20/34),(24±5)mm,50.0%(17/34),14.7%(5/34)、23.5%(8/34)、8.8%(3/34)、0、2.9%(1/34),(19±11)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86,χ2=3.283,t=0.647,χ2=0.078,1.883,t=1.666,P〉0.05)。WATIMV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出血量〉800mL患者比例,R,切除患者比例,胰腺阳性切缘患者比例,腹膜后阳性切缘患者比例分别为(534±277)mL,46.4%(13/28),3.6%(1/28),0,3.6%(1/28);c-PD+VR组分别为(796±567)mL,67.6%(23/34),23.5%(8/34),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肠系膜静脉切除 肠系膜下静脉
原文传递
空肠减压管对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胜波 韩传吉 曲海芹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4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空肠减压管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防胰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后在Child术式基础上空肠减压管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无胰瘘发生,4周左右拔除空肠减压管。发生并发症10例,包括肺部感染3例... 目的探讨应用空肠减压管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防胰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后在Child术式基础上空肠减压管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无胰瘘发生,4周左右拔除空肠减压管。发生并发症10例,包括肺部感染3例(其中右胸腔积液1例),消化道出血1例,胃排空延迟3例,腹腔脓肿1例,局限性腹膜炎2例,予相应处理后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空肠减压管能有效地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空肠减压管 胰瘘 并发症
下载PDF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军 王永军 《临床外科杂志》 2011年第3期171-172,共2页
目的探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胰头癌7例,壶腹癌8例,胆总管下段癌8例,均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无一例术后发生胰漏。结论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操作简便,... 目的探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胰头癌7例,壶腹癌8例,胆总管下段癌8例,均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无一例术后发生胰漏。结论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操作简便,效果确切,可常规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术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