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朝朱之蕃、朱孟震、潘之恒生卒年考 被引量:4
1
作者 侯荣川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21-124,共4页
通过对明南京文坛的重要人物朱之蕃、朱孟震生年问题辨证前说,考证其生卒之年分别为1558-1624、1530-1593,并为汪效倚先生关于潘之恒卒于天启二年(1624)的推测提供可靠的文献资料。
关键词 朱之蕃 朱孟震 潘之恒 生卒年
下载PDF
情痴说:中国古典剧论的典范思想——潘之恒戏曲表演论的内涵及其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郑志良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2-125,共4页
"情痴说"是潘之恒戏曲表演论的基石,它是晚明戏曲理论中"主情说"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与晚明文人的审美情趣息息相关。"情痴说"强调演员的情感体验,与西方戏剧表演论中体验派的理论接近。通过潘之... "情痴说"是潘之恒戏曲表演论的基石,它是晚明戏曲理论中"主情说"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与晚明文人的审美情趣息息相关。"情痴说"强调演员的情感体验,与西方戏剧表演论中体验派的理论接近。通过潘之恒的"情痴说",我们对中国古代伶工注重内心情感体验的认识又往前推进了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之恒 情痴说 戏曲表演论 体验派
下载PDF
《亘史》与“两拍”——“两拍”蓝本考之一 被引量:2
3
作者 韩结根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21,共14页
潘之恒的《亘史》是凌初白话小说集“两拍”的主要蓝本之一。明天启七年 (1 62 6)冬 ,凌初因参与选评《鸾啸小品》而接触了潘之恒的全部遗稿 ,获得《亘史》原本已有但汇刻时未曾缀入的“谭部”与已曾刊行的“侠部”、“艳部”及“... 潘之恒的《亘史》是凌初白话小说集“两拍”的主要蓝本之一。明天启七年 (1 62 6)冬 ,凌初因参与选评《鸾啸小品》而接触了潘之恒的全部遗稿 ,获得《亘史》原本已有但汇刻时未曾缀入的“谭部”与已曾刊行的“侠部”、“艳部”及“外篇”中的部分篇目 ,并于该年冬以其为基础编成白话小说 ,收入《拍案惊奇》 ;数年后 ,又利用余下的资料编成部分作品 ,收入《二刻拍案惊奇》。在现存世刊刻最早而卷帙不及原书十分之一的明天启六年鸾啸轩汇刻本《亘史》中 ,我们仍能发现一些作品被“两拍”用作蓝本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拍 蓝本 潘之恒 亘史
下载PDF
《亘史》、《鸾啸小品》中的晚明常州府剧坛考述
4
作者 孙杨俊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83-87,共5页
潘之恒在《亘史》和《鸾啸小品》中记录了晚明常州府剧坛的概况、演员、串客、歌姬和家班的情况以及常州府剧坛兴盛的影响。晚明常州府剧坛的高水准,不仅使常州府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昆山腔曲派,而且为昆山腔在江南乃至全国的传播作出了不... 潘之恒在《亘史》和《鸾啸小品》中记录了晚明常州府剧坛的概况、演员、串客、歌姬和家班的情况以及常州府剧坛兴盛的影响。晚明常州府剧坛的高水准,不仅使常州府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昆山腔曲派,而且为昆山腔在江南乃至全国的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潘之恒与常州府的关系以及晚明常州府剧坛进行考察,勾稽出晚明江南剧坛不为人所重视的一环,以引起学界对戏曲——特别是昆山腔——的传播及由此形成的地域戏曲文化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之恒 晚明 常州府 剧坛 戏曲传播 戏曲地域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