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造正反演裂缝预测方法及应用实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时华星 王秀玲 +4 位作者 季玉新 刘玉珍 李静 陈娟 蔡海莉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4期337-340,共4页
裂缝性储层非均质性强,成藏条件复杂,预测难度很大。为提高该类储层预测的精度,研究了一种新的构造裂缝定量预测技术——构造正、反演裂缝预测方法。将该技术应用于胜利油田埕北30古生界潜山,预测了各目的层的裂缝分布和方位,预测结果... 裂缝性储层非均质性强,成藏条件复杂,预测难度很大。为提高该类储层预测的精度,研究了一种新的构造裂缝定量预测技术——构造正、反演裂缝预测方法。将该技术应用于胜利油田埕北30古生界潜山,预测了各目的层的裂缝分布和方位,预测结果与测井资料得到的裂缝方位有较好的一致性,2口新井的实钻情况也证实了裂缝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油田 古生界 裂缝储层 非均质性 预测方法 储层 弯曲去褶皱算法
下载PDF
桩西—埕岛地区下古生界潜山储集层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永诗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1期11-14,71,共5页
以济阳坳陷桩西—埕岛地区为例,研究了下古生界潜山储集层的主要特征,并对储集空间类型及其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不整合面岩溶型和潜山内幕孔洞型储集系统组合形成了桩海地区的立体储集空间。岩溶作用是潜山不整合面附近碳酸盐岩岩... 以济阳坳陷桩西—埕岛地区为例,研究了下古生界潜山储集层的主要特征,并对储集空间类型及其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不整合面岩溶型和潜山内幕孔洞型储集系统组合形成了桩海地区的立体储集空间。岩溶作用是潜山不整合面附近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主要形成机理,主要集中在加里东不整合面之下150m的深度范围。白云石化作用是潜山内幕储层的重要形成机理,冶里—亮甲山组储集层与埋藏成岩过程的白云石化作用,尤其是与粒屑的优先白云石化造成的体积收缩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岩溶作用 白云石化作用 下古生界潜山 桩西-埕岛地区
下载PDF
南堡油田古生界古潜山油藏裂缝描述预测及勘探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淑华 薛云松 +2 位作者 赵宝银 李文华 陈蕾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1-44,48,共5页
南堡油田古生界碳酸盐岩古潜山油藏为孔隙-裂缝型双重介质油藏。精细描述裂缝发育和分布规律,是提高油气藏勘探效果的关键。为此,在岩心描述裂缝和成像测井描述裂缝的约束下,应用叠前地震属性解释描述预测裂缝技术,确定目标区块裂缝密... 南堡油田古生界碳酸盐岩古潜山油藏为孔隙-裂缝型双重介质油藏。精细描述裂缝发育和分布规律,是提高油气藏勘探效果的关键。为此,在岩心描述裂缝和成像测井描述裂缝的约束下,应用叠前地震属性解释描述预测裂缝技术,确定目标区块裂缝密度、产状、发育程度及空间分布。预测结果显示,现有高产井正位于预测构造裂缝发育部位,利用该成果部署新探井,预期将获得良好勘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富油凹陷 古生界古潜山 地震属性 裂缝综合描述预测 南堡油田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勘探新认识与新发现 被引量:10
4
作者 马立驰 王永诗 景安语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6,共7页
下古生界潜山作为济阳坳陷重要的勘探目标,具有良好的油气形成与富集地质条件,相继发现了以桩西潜山、埕岛潜山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大中型潜山油气田(藏)。目前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进入高勘探程度阶段,通过潜山油气成藏条件深化认识,取得... 下古生界潜山作为济阳坳陷重要的勘探目标,具有良好的油气形成与富集地质条件,相继发现了以桩西潜山、埕岛潜山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大中型潜山油气田(藏)。目前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进入高勘探程度阶段,通过潜山油气成藏条件深化认识,取得了一定的发现,实现了下古生界潜山勘探的突破。通过对断层性质、活动时间等与圈闭有效性的分析,认为北东走向、古近纪之后不活动、压扭性质的走滑断层具有一定的封堵性能,为负向构造型、斜坡型潜山勘探指明了方向。基于沟通油源断层走向输导能力的研究,提出超压环境下油气可以沿着断层进行横向输导,激活了没有直接油气来源的潜山块体的勘探局面。通过对烃源灶压力系统和断层纵向输导能力的研究,提出在超压环境、向上输导不利的条件下油气可以沿断层向下倒灌运移,使源下潜山勘探看到了希望。在新认识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的钻探,在埕北313、埕北古斜14、桩古65和车古27等潜山先后获得成功,新发现了一系列隐蔽型潜山油藏,打开了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勘探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古生界潜山 断层封堵 走向运移 倒灌运移 新认识 新发现 济阳坳陷
下载PDF
胜利海上油田下古生界潜山油藏储层描述与开发调整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志伟 张凯 +4 位作者 张本华 武群虎 刘少斌 周红科 张在振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8-182,共5页
下古生界潜山油藏是胜利海上油田的重要开发区块,由于储层埋深大、非均质性强、三维地震资料品质差,因此开发井油气产能差异较大。为了保障下古生界潜山油藏高效合理开发,文中开展了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分析、储集体发育模式研究及储集体... 下古生界潜山油藏是胜利海上油田的重要开发区块,由于储层埋深大、非均质性强、三维地震资料品质差,因此开发井油气产能差异较大。为了保障下古生界潜山油藏高效合理开发,文中开展了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分析、储集体发育模式研究及储集体预测技术攻关,弄清了储层发育规律,提出了开发调整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下古生界潜山油藏储层发育受岩性、断层和残留地层厚度等3个方面的影响,有效储层主要发育在距潜山顶面200 m范围以内;受多期构造应力叠加作用控制,有效储层沿断层周围展布,以裂缝型储集空间为主;形成了多方法、多参数融合的断层+裂缝+溶蚀复合储集体预测技术,实现了下古生界潜山油藏有效储层的定量预测。在此基础上,实施了下古生界潜山油藏储层开发调整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为后续潜山油藏的开发调整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裂缝预测 开发调整 下古生界潜山 胜利海上油田
下载PDF
济阳坳陷古生界潜山油气成藏新认识与攻关方向
6
作者 王永诗 张鹏飞 +7 位作者 王学军 马帅 罗霞 张云银 熊伟 王勇 田雯 刘瑞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共17页
古生界潜山是济阳坳陷油气富集的高产领域之一,也是重要的储量拓展阵地。古生界潜山油气成藏具有独特的石油地质条件,其地层时代老,岩性包括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多期构造、断裂及深部流体活动强烈,导致潜山具有演... 古生界潜山是济阳坳陷油气富集的高产领域之一,也是重要的储量拓展阵地。古生界潜山油气成藏具有独特的石油地质条件,其地层时代老,岩性包括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多期构造、断裂及深部流体活动强烈,导致潜山具有演化叠合性、结构多样性、储层复杂性、油气多源性、成藏差异性等特点。基于“十三五”以来济阳坳陷古生界潜山油气勘探进展和深化研究,从成山、成烃、成储及成藏的内在地质过程出发,揭示断陷盆地古生界潜山油气形成与富集规律,提出了“挤压-拉张-走滑-剥蚀”共控成山机制,古生界潜山具有古近系、石炭系—二叠系双源供烃条件,“沉积-成岩环境、构造-压力耦合、流体-岩石作用”三元控储模式,运移和封堵控制的油气成藏模式以及油藏有序分布规律。以这些认识为指导,实现了济阳坳陷古生界潜山油气藏勘探方向的转变,拓展了潜山勘探空间,为古生界潜山勘探区带评价及圈闭目标优选奠定了基础,并在斜坡部位和负向构造带的隐蔽潜山勘探取得突破。同时基于济阳坳陷古生界潜山不同成藏条件的认识程度和理论发展现状,提出下一步油气勘探攻关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界潜山 形成机制 成藏模式 勘探进展 攻关方向 济阳坳陷
下载PDF
黄骅坳陷古生界潜山储层沥青成因判识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鑫 周立宏 +2 位作者 金凤鸣 付立新 楼达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23-124,共2页
黄骅坳陷古生界潜山是大港油田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近年来,先后在王官屯、乌马营潜山古生界发现油气流,且均为石炭—二叠系煤系源岩供烃成藏,如王官屯潜山王古1井二叠系石盒子组发现天然气,同位素特征判断为煤成天然气。这些发现拓展了... 黄骅坳陷古生界潜山是大港油田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近年来,先后在王官屯、乌马营潜山古生界发现油气流,且均为石炭—二叠系煤系源岩供烃成藏,如王官屯潜山王古1井二叠系石盒子组发现天然气,同位素特征判断为煤成天然气。这些发现拓展了古生界潜山的勘探领域,表明了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的油气充注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石炭—二叠系的碎屑岩储层也可以充注成藏,证实了古生界潜山具有更大的油气勘探价值。随着勘探进程与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古生界潜山 储层沥青 成因判识
下载PDF
济阳坳陷桩海地区下古生界潜山埋藏岩溶作用发育模式 被引量:1
8
作者 崔殿 许淑梅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7-31,共5页
桩海地区潜山下古生界地层和储层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随着潜山油气田勘探的深入,这种潜山复杂储集空间的成因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以往对其储层及孔隙形成的解释,如风化壳成因和大气淡水成因,无法较合理地解释这一现象。研究发现,研... 桩海地区潜山下古生界地层和储层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随着潜山油气田勘探的深入,这种潜山复杂储集空间的成因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以往对其储层及孔隙形成的解释,如风化壳成因和大气淡水成因,无法较合理地解释这一现象。研究发现,研究区具有埋藏岩溶作用发生的条件,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同位素方面的证据表明研究区存在埋藏岩溶作用且主要为压释水岩溶作用。本文对桩海地区下古生界潜山埋藏岩溶作用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3种模式:倾没端断面补给岩溶模式、翘倾端断面补给岩溶模式和背斜凸起两侧双向入渗岩溶模式。发现研究区下古生界潜山有利储层的分布受埋藏岩溶作用发育模式的控制。压释水首先进入潜山地层的良好储层,而压释水释出地层常形成淀积带,不具备储集条件或成为封堵层。结果表明,很多以前令人困惑的复杂储集空间的成因和下古生界储层和油藏的分布模式可用埋藏岩溶模式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岩溶作用 发育模式 下古生界潜山 桩海地区
原文传递
运用古地磁方法测定油气成藏时限——以桩海地区下古生界潜山油气藏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学森 吴时国 +2 位作者 吴汉宁 邹东波 蔡攀 《油气地球物理》 2006年第1期23-31,共9页
运用古地磁厘定油气成藏时限是一种新的岩石地球物理方法。对采于桩海地区下古生界的6块岩心样品进行了系统交变退磁实验,分离出2个正极性分量:A分量(10~30mT)是现代地磁场的重磁化;B分量(30~60mT)是新生代烃类流体与下古生界碳酸岩... 运用古地磁厘定油气成藏时限是一种新的岩石地球物理方法。对采于桩海地区下古生界的6块岩心样品进行了系统交变退磁实验,分离出2个正极性分量:A分量(10~30mT)是现代地磁场的重磁化;B分量(30~60mT)是新生代烃类流体与下古生界碳酸岩储层相互作用的结果,对应的古地磁极位置为288.95oE、73.58oN。参考华北地块新生代古地磁极移曲线,推定本区下古生界古潜山油气藏的成藏时限为晚第三纪中新世早期(14~18Ma)。这种新方法在中、新生代油气藏成藏时限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 成藏时限 下古生界潜山油气藏 桩海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