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颤振平治疗老年颤证临床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隆呈祥 邹忆怀 +6 位作者 韩晓军 李秀琴 孙建宁 秦腊梅 陈志刚 刘岑 王永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7-60,共4页
观察中药颤振平胶囊治疗老年颤证 30例 ,总体临床疗效进步率 2 3.33% ,总有效率 80 .0 0 %。单纯中药组疗效与中药合西药组疗效近似。实验研究提示颤振平胶囊能增加脑干组织中单胺递质(NA、DA)的含量 ,增加利血平化小鼠的体重 ,增加正... 观察中药颤振平胶囊治疗老年颤证 30例 ,总体临床疗效进步率 2 3.33% ,总有效率 80 .0 0 %。单纯中药组疗效与中药合西药组疗效近似。实验研究提示颤振平胶囊能增加脑干组织中单胺递质(NA、DA)的含量 ,增加利血平化小鼠的体重 ,增加正常小鼠的自主活动。小鼠口服最大耐受量未见毒性反应或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颤振平胶囊 震颤性麻痹 中医药疗法 老年人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患者中医证候调查 被引量:20
2
作者 刘峘 陈彪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28-729,747,共3页
目的调查帕金森病(PD)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依据Hoehn-Yahr(H&Y)分级标准对125例PD患者进行分级评价,同时根据文献及专家经验研制PD症状定式调查问卷,并由中医师专人按照研究方案进行中医证候及体质问卷调查,将病例报告表汇总... 目的调查帕金森病(PD)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依据Hoehn-Yahr(H&Y)分级标准对125例PD患者进行分级评价,同时根据文献及专家经验研制PD症状定式调查问卷,并由中医师专人按照研究方案进行中医证候及体质问卷调查,将病例报告表汇总后,由研究者统一进行中医辨证,依据选定的标准进行证候诊断。结果125例PD患者中,单证96例(76.8%),复合证候29例(23.2%)。阳性主证依次为脾肾两虚证(22.4%)、肝肾阴虚证(18.4%)、脾肾阳虚证(16%)、气阴两虚证(15.2%)、痰热动风证(12.8%)、气虚血瘀证(4.8%)、阴阳两虚证(4.0%)、脾虚湿盛证(3.2%)、湿热内蕴证(1.6%)、肝郁脾虚证和肝火上炎证(0.8%)。H&Y 1.0~1.5级与H&Y 2.0~3.0级中证候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D早期以肝肾阴虚证为主,痰热、瘀血明显;中期脾肾两虚证为主,痰湿壅盛;晚期以气虚、阳虚为主,渐及阴阳两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证候 肝肾阴虚证 脾肾阳虚证 病因病机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麻红梅 蒋银芬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71-1374,共4页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以运动症状为主要特征。近年来,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tion,0H)也称为姿势性低血压(postural hypotension,PH).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体位性低血压 护理
原文传递
僵直少动型帕金森病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黄健庭 连新福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9-322,共4页
目的初步研究帕金森病(PD)僵直少动型的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候类型。方法采集100例PD僵直少动型患者的四诊信息并提取证候要素,以规范化术语同时征询专家意见设计《帕金森病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临床症状、诊... 目的初步研究帕金森病(PD)僵直少动型的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候类型。方法采集100例PD僵直少动型患者的四诊信息并提取证候要素,以规范化术语同时征询专家意见设计《帕金森病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临床症状、诊断结论等相关条目。建立证候四诊指标信息数据库,分析帕金森病僵直少动型症状、证候要素及证候类型。结果 160个症状中归纳了9种PD僵直少动型常见主症:四肢拘急屈伸不利、表情淡漠、活动笨拙、行走不稳、易疼痛、项强、头胸前倾、肢体无震颤或震颤不明显。病性要素以痰(湿)、血瘀、气虚、阳虚为主,病位要素则以肝、肾为主,脾次之。对频率≥10%的75个症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初步得出3种证候类型:脾肾气虚、水湿瘀阻型;肝肾阴血亏虚、瘀血阻络型;脾肾阳虚、痰湿瘀阻型。结论 PD僵直少动型为本虚标实之证,其中痰(湿)、血瘀、气虚、阳虚、阴虚、肝、肾、脾等证候要素在该病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并贯穿着疾病全程,早期以邪实为著,随着病情的发展,本虚愈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僵直少动型 证候要素 证型
原文传递
老年帕金森病伴疼痛患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晓玲 翟丽萍 +3 位作者 官俏兵 陈中栋 王琰萍 朱敏初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观察老年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伴慢性疼痛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366例原发性PD伴疼痛患者,依据年龄分为老年组289例和非老年组77例,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Hoehn-Yahr(H—Y)分... 目的观察老年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伴慢性疼痛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366例原发性PD伴疼痛患者,依据年龄分为老年组289例和非老年组77例,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Hoehn-Yahr(H—Y)分期、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疼痛量表(BPI)等评估。结果老年PD伴疼痛患者UPDRSⅡ、Ⅲ、Ⅳ、H—Y分期、VAS和BPI的子项13常生活、工作、睡眠、行走能力及社交评分分别为(13.7.4±5.3)分、(27.3±12.9)分、(2.3±2.2)分、(2.4±1.0)期、(63.3±25.6)分、(5.3±2.7)分、(5.9±3.2)分、(6.3±2.5)分、(4.7±3.1)分、(3.2±2.1)分,高于非老年PD伴疼痛患者(12.3±6.3)分、(23.3±9.6)分、(1.7±1.3)分、(2.1±0.9)期、(56.6±25.0)分、(4.6±2.7)分、(5.1±2.8)分、(5.6±2.6)分、(3.8±2.0)分、(2.6±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76、2.539、2.287、2.381、2.050、2.021、1.997、2.165、2.420、2.134,均P〈0.05);两组患者SAS、SDS和BPI另2个子项生活乐趣和情绪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PD患者伴疼痛组存在2种及以上PD相关疼痛类型的比率41.2%(119例),较非老年组23.4Yoo(18例)更高,但接受相关疼痛治疗的比率更少[29.8%(86例)比51.9%(40例)](χ2=8.190、13.260,均P〈0.05)。结论老年PD伴疼痛患者疼痛程度重,与PD相关的疼痛类型多,生活质量受影响,应加强对该人群的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疼痛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伴抑郁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永秀 潘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6期545-547,共3页
抑郁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精神症状,是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增加致残率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重叠症状的存在以及认知功能的损害,对帕金森病伴抑郁做出正确的诊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一些抑郁量表已被用来帮助诊断。三环类抗抑郁药... 抑郁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精神症状,是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增加致残率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重叠症状的存在以及认知功能的损害,对帕金森病伴抑郁做出正确的诊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一些抑郁量表已被用来帮助诊断。三环类抗抑郁药以及新一代抗抑郁药,包括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5-HT、去甲肾上腺素(NE)再摄取抑制剂,选择性NE再摄取抑制剂已被用于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并显示出一定的疗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也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 抑郁量表 抗抑郁药 综述
下载PDF
褐藻多糖硫酸酯减轻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氧化应激 被引量:11
7
作者 罗鼎真 崔艳秋 王晓民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5-480,共6页
目的以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为工具药处理MN9D细胞,建立帕金森病(Pakinson’s disease,PD)的细胞模型,观察褐藻多糖硫酸酯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25、50、100、200... 目的以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为工具药处理MN9D细胞,建立帕金森病(Pakinson’s disease,PD)的细胞模型,观察褐藻多糖硫酸酯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25、50、100、200μmol/L)的MPP+处理MN9D细胞36h,50μmol/L MPP+处理MN9D细胞,时间分别为12、2436、48h,建立细胞损伤模型。用0.01、0.1、1g/L褐藻多糖硫酸酯预孵育MN9D细胞1h后,加入50μmol/L MPP+共同作用36h以探讨褐藻多糖硫酸酯的保护作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生化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并采用二氯荧光素乙二酯(DCF-DA)染色法检测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水平。结果随着MPP+浓度增加或作用时间延长,MN9D细胞MTT值逐渐降低。50μmol/L MPP+处理细胞36h,MTT值明显下降,LDH释放量增加。而0.1、1g/L的褐藻多糖硫酸酯预孵育1h,可明显减轻MN9D细胞的损伤,提高MTT值并降低LDH释放量,细胞形态学改变与生化实验结果一致。50μmol/L MPP+作用12h,可使MN9D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明显升高,而0.1、1g/L的褐藻多糖硫酸酯预处理1h,可以拮抗MPP+引起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增高。结论褐藻多糖硫酸酯可以有效拮抗MPP+对MN9D细胞的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褐藻多糖硫酸酯具有抗氧化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 褐藻多糖硫酸酯 神经保护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轻度认知损害的临床调查 被引量:7
8
作者 肖海兵 蒋丽丽 +3 位作者 曹旭 王喜丰 乔娴 孙圣刚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20-523,共4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伴有轻度认知功能缺损(mildcognitive impairment,MCI,即PD-MCI)患者患病率及其神经心理学特征。方法设立PD患者组(n=103)及健康对照组(n=32)进行比较。心理学测验工具由MMSE、痴...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伴有轻度认知功能缺损(mildcognitive impairment,MCI,即PD-MCI)患者患病率及其神经心理学特征。方法设立PD患者组(n=103)及健康对照组(n=32)进行比较。心理学测验工具由MMSE、痴呆评定量表及其他神经心理学测试组成,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用以评定患者的抑郁程度。结果(1)21例(20.4%)PD患者被诊断为痴呆,37例(35.9%)患者认知功能完整,45例(43.7%)患者有MCI;(2)与认知正常的PD患者相比,PD.MCI患者年龄更大,PD起病更晚,且运动损害更为严重;(3)PD-MCI的患病率和神经心理学特征与PD症状主要累及何侧及分型有一定关系:左侧组比右侧组患者出现MCI的概率要高(74.2%和42.2%,r=7.589,P〈0.05);震颤为主型患者与混合型患者相比,Stroop测词试验(swr)的耗时(s)显著减少(80.84-39.9和94.4±30.0,t=3.332,P〈0.01)。结论在PD患者中,筛查出PD-MCI患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助于临床医生针对性地处理不同PD患者,并易化对其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认知障碍 患病率 神经心理学测验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伴发失眠患者睡眠认知状况调查及护理 被引量:7
9
作者 梁普莹 崔立谦 +2 位作者 吴卓华 余金龙 陈美珠 《临床医学工程》 2015年第7期928-929,共2页
目的比较帕金森病伴失眠患者与非失眠患者的睡眠认知状况。方法使用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调查63例帕金森病伴发失眠患者和57例非失眠患者的睡眠认知状况,63例帕金森病伴发失眠患者加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调查睡眠质... 目的比较帕金森病伴失眠患者与非失眠患者的睡眠认知状况。方法使用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调查63例帕金森病伴发失眠患者和57例非失眠患者的睡眠认知状况,63例帕金森病伴发失眠患者加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调查睡眠质量情况。结果帕金森病伴失眠组与非失眠组DBAS-16总分及3个分量表的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失眠组DBAS-16总分与PSQI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及睡眠效率因子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结论帕金森病伴失眠患者存在更多的睡眠认知问题,其错误的睡眠认知观念对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失眠 睡眠认知 睡眠质量
下载PDF
TH基因修饰的胶质细胞脑内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俊 张可成 蔡文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56-558,共3页
目的 通过exvivo途径 ,利用基因工程化细胞对酪氨酸羟化酶 (TH)基因在治疗帕金森病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 将TH基因构建入逆转录病毒载体中 ,再将含重组DNA的病毒上清感染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移植入PD大鼠脑内 ,了解PD鼠旋转行为的改... 目的 通过exvivo途径 ,利用基因工程化细胞对酪氨酸羟化酶 (TH)基因在治疗帕金森病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 将TH基因构建入逆转录病毒载体中 ,再将含重组DNA的病毒上清感染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移植入PD大鼠脑内 ,了解PD鼠旋转行为的改善情况。结果 TH基因治疗组PD鼠旋转行为改善明显。结论 TH对PD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基因治疗 TH基因 胶质细胞移植 重组DNA
下载PDF
美多芭联合吡贝地尔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牟冬生 张朝贵 瞿昌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5年第2期41-43,共3页
目的临床观察美多芭联合吡贝地尔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 63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在常规治疗下,对照组采用美多芭,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吡贝地尔,所有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2个月进行改良Webes... 目的临床观察美多芭联合吡贝地尔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 63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在常规治疗下,对照组采用美多芭,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吡贝地尔,所有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2个月进行改良Webester量表评定。结果 Webster评分: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多芭联合吡贝地尔治疗帕金森病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比单用美多芭治疗有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多芭 吡贝地尔 帕金森病
下载PDF
人羊膜上皮细胞侧脑室移植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行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神经递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新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2-535,共4页
目的观察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s)移植入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侧脑室后的存活及分化情况,及其对PD大鼠模型旋转行为、纹状体区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多巴立体定向脑内注射制作PD大鼠模型,将制模成功大鼠随机分成3组:人... 目的观察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s)移植入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侧脑室后的存活及分化情况,及其对PD大鼠模型旋转行为、纹状体区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多巴立体定向脑内注射制作PD大鼠模型,将制模成功大鼠随机分成3组: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组(HAECs组)、磷酸缓冲组(PBS组)和帕金森组(PD组),1w后腹腔注射阿朴吗啡观察各组大鼠旋转行为的变化,连续观察10w,HAECs组5w后用人特异性抗体Nestin和Vimentin检测人羊膜细胞的存活情况,10w后酪氨酸羟化酶(TH)染色观察各组PD大鼠模型黑质部TH阳性神经元的变化情况及HAECs的分化情况,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仪测定纹状体多巴胺(DA)、高香草酸(HVA)、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等神经递质的水平。结果HAECs在PD大鼠侧脑室内移植可以长期存活达10w,并且可以分化为DA能神经元,HAECs组大鼠旋转数较PBS组及PD组明显降低(P<0.01),黑质部TH阳性神经元数量较PD组及PBS组升高(P<0.01),HAECs组大鼠纹状体区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HVA含量较PBS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入PD大鼠侧脑室可以改善PD大鼠的旋转行为,其机制可能与增加纹状体区DA等神经递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羊膜上皮细胞 帕金森病 侧脑室 细胞移植 多巴胺
下载PDF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2例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3
作者 万婷玉 王丹 +2 位作者 王艳竹 任庆华 李孟修 《临床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分析2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患者的病例特点。方法通过2例PSP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探讨PSP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结果 2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起病缓慢,病情呈进行性加重,以帕金森综合征、假性球麻痹及认知功能障碍等... 目的分析2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患者的病例特点。方法通过2例PSP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探讨PSP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结果 2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起病缓慢,病情呈进行性加重,以帕金森综合征、假性球麻痹及认知功能障碍等为主要表现,其中1例有眼球向下运动缓慢,2例患者均符合疑诊PSP,经相应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结论 PSP发病率低,易误诊为帕金森病,临床工作中应注意鉴别,从而降低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帕金森病 神经变性疾病
原文传递
不同靶点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疗效特点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刚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7年第12期867-870,共4页
帕金森病(PD)严重影响着中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PD患者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的常用靶点包括丘脑腹中间核(Vim)、丘脑底核(STN)、苍白球内侧核(GPi)和桥脑脚核(PPN),由于Vim对PD患者症状的改善局限于震颤,目前已被STN... 帕金森病(PD)严重影响着中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PD患者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的常用靶点包括丘脑腹中间核(Vim)、丘脑底核(STN)、苍白球内侧核(GPi)和桥脑脚核(PPN),由于Vim对PD患者症状的改善局限于震颤,目前已被STN和GPi靶点所替代,这两个靶点解决了PD患者的震颤、僵硬、运动迟缓以及异动症的症状,近十几年来,PPN靶点的应用解决了PD患者步态失调和姿势不稳等中轴症状,现根据不同靶点DBs后PD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丘脑腹中间核 丘脑底核 苍白球内侧核 桥脑脚核 综述
原文传递
丁基苯酞对老化的小胶质细胞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曹丹 李晓红 +2 位作者 任艳 罗晓光 魏玲 《西部医学》 2020年第2期220-224,共5页
目的探讨dl-3-丁基苯酞(NBP)衰老的小胶质细胞诱导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和PC12细胞株的传代培养法,佛波酯诱导小胶质细胞异常活化,不同剂量的NBP预处理PC12细胞,然后加入低剂量鱼藤酮... 目的探讨dl-3-丁基苯酞(NBP)衰老的小胶质细胞诱导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和PC12细胞株的传代培养法,佛波酯诱导小胶质细胞异常活化,不同剂量的NBP预处理PC12细胞,然后加入低剂量鱼藤酮以建立与衰老小胶质细胞共育系统,模拟帕金森病体外细胞模型,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PC12细胞形态,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PC12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内活性氧监测,Annexin V-PI双染法监测PC12凋亡。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老化小胶质细胞共育的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细胞内ROS生成增多(P<0.01),而0.01~100μM的NBP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这一变化。结论NBP通过抑制线粒体通透性、减少氧化应激等机制来降低PC12细胞凋亡,对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基苯酞 小胶质细胞 多巴胺能神经元 帕金森病
下载PDF
褐藻多糖硫酸酯对6-羟基多巴胺所致MN9D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鼎真 张全斌 +1 位作者 崔艳秋 王晓民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以6一羟基多巴胺(6一OHDA)为工具药,建立帕金森病(PD)的细胞模型,观察褐藻多糖硫酸酯(Fuc)对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12.5、25、50、100、200μmol/L)的6-OHDA处理MN9D细胞24h,挑选... 目的以6一羟基多巴胺(6一OHDA)为工具药,建立帕金森病(PD)的细胞模型,观察褐藻多糖硫酸酯(Fuc)对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12.5、25、50、100、200μmol/L)的6-OHDA处理MN9D细胞24h,挑选出合适浓度50μmol/L。再以50μmolfL6-OHDA处理MN9D细胞不同时间(6、12、24及48h),建立细胞损伤模型,挑选出合适时间24h。用0.01、0.1、1.0mg/mLFuc预孵育MN9D细胞1h后加入50μmol/L6-OHDA共同作用24h,以探讨Fuc的保护作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生化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二氯荧光素乙二酯(DCF—DA)染色法检测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水平。结果随着6.OHDA浓度增加或作用时间延长,MN9D细胞MTT值逐渐降低。50μmol/L6.OHDA处理细胞24h,MTT值明显下降,LDH释放量增加。而0.1、1.0mg/mL的Fuc预孵育1h可明显减轻MN9D细胞的损伤,提高MTT值并降低LDH释放量,细胞形态学改变与生化实验结果一致。50μmol/L6-OHDA作用8h可明显升高MN9D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水平,而1.0mg/mL的Fuc预处理1h可以拮抗6-OHDA引起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增高。结论Fuc可以有效的拮抗6-OHDA对MN9D细胞的损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6-羟基多巴胺 褐藻多糖硫酸酯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可视法膜片钳术观察大鼠黑质-纹状体脑片中黑质细胞电生理特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孔岩 徐耑 +2 位作者 董万利 曹碧茵 刘春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9期2081-2084,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黑质-纹状体脑片,探讨中脑黑质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方法应用红外微分干涉相差(IR—DIC)技术在直视下对黑质-纹状体脑片中100个黑质细胞动作电位及超极化激活的内向电流(Ih)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可视法脑片膜片钳术可对... 目的建立大鼠黑质-纹状体脑片,探讨中脑黑质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方法应用红外微分干涉相差(IR—DIC)技术在直视下对黑质-纹状体脑片中100个黑质细胞动作电位及超极化激活的内向电流(Ih)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可视法脑片膜片钳术可对脑片中黑质细胞进行准确定位和功能状态的筛选。记录的100个细胞中94个可见自发动作电位,其中频率〈10Hz的85个(A类细胞),平均为(5.0±2.7)Hz;〉10Hz的9个(B类细胞),平均为(14.0±2.6)Hz。后者电位变化过程与前者相比缺少明显的超极化。92.9%(79/85)的A类细胞诱发出明显的Ih电流(-120mV,47.5pA±5.8pA),提示为多巴胺能细胞;B类细胞则没有或只有很小的Ih电流(-120mV,4.9pA±1.5pA),提示为γ-氨基丁酸能细胞。两者比较P〈0.001。结论通过在可视条件下对黑质-纹状体脑片黑质细胞进行基本电学特征观察,可有效地识别黑质细胞的类型,为深入研究黑质-纹状体通路电信号的发生和传递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膜片钳术 动作电位
原文传递
不同运动症状帕金森病病人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艳艳 赵洁 常红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78-882,共5页
对帕金森病人体位性低血压的现状及护理干预方法进行综述,指出目前已有的研究对于运动干预还存在明显局限性,未来还需要进行更大样本、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和机制探索,并进行循证总结来支持和指导科学可行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以期为不同人群... 对帕金森病人体位性低血压的现状及护理干预方法进行综述,指出目前已有的研究对于运动干预还存在明显局限性,未来还需要进行更大样本、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和机制探索,并进行循证总结来支持和指导科学可行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以期为不同人群选择最合适的护理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体位性低血压 运动训练 评估 护理 综述
下载PDF
图像融合技术在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曹胜武 赵春生 +1 位作者 洪讯宁 曹纹平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3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在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中应用头颅CT和3.0T核磁共振融合图像计算丘脑底核靶点坐标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方法本文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随机将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行帕金森病双侧脑深部电刺激术病例20例分为两组:对... 目的探讨在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中应用头颅CT和3.0T核磁共振融合图像计算丘脑底核靶点坐标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方法本文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随机将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行帕金森病双侧脑深部电刺激术病例2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融合组,每组各10例20侧,对照组采用传统单纯以1.5TMRI图像计算的靶点坐标,融合组采用头部薄层CT和3.0T MRI融合图像计算靶点坐标,分别比较两组术后靶点偏差、术中微电极记录丘脑底核长度、开机后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与以及影像检查耗费时间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术后复查电极植入偏差两组比较:对照组平均偏差1.3mm,融合组平均偏差1.6mm,两组无显著差异。2术中微电极记录到典型STN信号长度比较:对照组平均长度4.8 mm,融合组平均长度5.0mm,两组无显著差异。3术后三个月药物关期开机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比较:对照组平均改善率53.5%,融合组平均改善率51.3%,两组无显著差异。4术前影像检查耗费时间比较:对照组平均耗时27.5分钟,融合组平均耗时8.6分钟,融合组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在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中应用头部薄层CT和3.0T MRI融合图像计算丘脑底核靶点坐标对传统计算方法相比准确性和有效率无明显差别,并可缩短术前定位时间,加快手术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图像融合 丘脑底核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冲动控制障碍的Scoping综述 被引量:2
20
作者 肖琳娜 李晓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74-779,共6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冲动控制障碍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危险因素、筛查和评估方法、诊断策略和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主题检索方式,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帕金森病并发冲动控制障碍的...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冲动控制障碍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危险因素、筛查和评估方法、诊断策略和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主题检索方式,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帕金森病并发冲动控制障碍的中英文相关文献,截至2020年12月,并辅以参考文献回溯和手工检索。提取相关数据进行Scoping综述。结果共返回文献2355篇,最终纳入30篇,来自10个国家,主要来源于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睡眠医学运动障碍等相关的期刊,发表时间集中在2010年至2020年。研究主要涉及帕金森病并发冲动控制障碍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筛查和评估方法、诊断策略和治疗方法等。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并发冲动控制障碍的危险因素众多,多巴胺能药物是其主要危险因素,特别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对冲动控制障碍的干预强调预防和早期识别。应在调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症状类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冲动控制障碍 Scoping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