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被引量:232
1
作者 吴玲芳 王子墨 +5 位作者 赫柯芊 李雯媛 贾凡 温婉玉 王鑫国 牛丽颖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98-206,共9页
赤芍为临床常用中药,且多为野生品,在我国不同地区广泛分布,此外,赤芍植株还具有观赏价值。现代植物化学分离研究表明,赤芍化学成分复杂,目前已发现的化学成分有300多种,主要包括单萜糖苷类、三萜类、黄酮类、鞣质类、酚酸类、糖类、甾... 赤芍为临床常用中药,且多为野生品,在我国不同地区广泛分布,此外,赤芍植株还具有观赏价值。现代植物化学分离研究表明,赤芍化学成分复杂,目前已发现的化学成分有300多种,主要包括单萜糖苷类、三萜类、黄酮类、鞣质类、酚酸类、糖类、甾体类和挥发油等。其中,单萜糖苷类成分含量最高,挥发性成分种类最多。赤芍药理作用广泛,在血液、心血管、神经、消化等多系统中发挥不同的疗效,具有保护心肌细胞和神经细胞、稳定微循环、抗内毒素、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肺动脉高压、抗抑郁、保肝、抗胃溃疡、抗肿瘤、减缓衰老、治疗帕金森综合征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抗辐射、抗炎、抗病毒等广泛的药理作用。通过对赤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相关文献梳理后发现,赤芍总苷及单体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和没食子酸等可能是其发挥各种药理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目前关于赤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萜糖苷类化合物,对黄酮类和挥发油等其他成分研究较少,建议后续应加强这两类成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总苷 单萜糖苷 芍药苷 芍药内酯苷
原文传递
赤芍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2
2
作者 冀兰鑫 黄浩 +2 位作者 李长志 姜民 罗国安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0年第3期233-236,共4页
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具有清热凉血、通经及清肝消痈的功效。本文通过调研国内杂志及近十年的国外杂志,对赤芍的药理作用及其在中药复方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为其研究开发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疾病的药物提供有价值... 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具有清热凉血、通经及清肝消痈的功效。本文通过调研国内杂志及近十年的国外杂志,对赤芍的药理作用及其在中药复方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为其研究开发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疾病的药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 药理作用 中药复方
原文传递
赤芍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0
3
作者 张石凯 曹永兵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97-101,共5页
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赤芍及其有效成分在保肝、抗肿瘤、保护神经与心脏等方面有着显著的药理作用。通过查阅近年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发现,赤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作用机制、药物研发及临床应用方面。本文综述赤芍及其有效成... 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赤芍及其有效成分在保肝、抗肿瘤、保护神经与心脏等方面有着显著的药理作用。通过查阅近年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发现,赤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作用机制、药物研发及临床应用方面。本文综述赤芍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以期对赤芍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基于HPLC-DAD-Q-TOF-MS/MS的白芍和赤芍主要成分定性定量研究 被引量:85
4
作者 刘杰 陈琳 +7 位作者 范彩荣 李煌 黄鸣清 向青 许文 徐伟 褚克丹 林羽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62-1770,共9页
该研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HPLC-Q-TOF-MS/MS)以及HPLC-DAD法从定性定量2个方面分别探讨中药白芍饮片与赤芍饮片化学成分以及含量差异,定性采用Q-TOF-Ms法,负离子模式扫描,鉴定出白芍38个成分,赤芍30个成... 该研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HPLC-Q-TOF-MS/MS)以及HPLC-DAD法从定性定量2个方面分别探讨中药白芍饮片与赤芍饮片化学成分以及含量差异,定性采用Q-TOF-Ms法,负离子模式扫描,鉴定出白芍38个成分,赤芍30个成分。定量采用HPLC-DAD法,分析14种主要成分(没食子酸、原儿茶酸、芍药苷亚硫酸酯、原儿茶醛、没食子酸甲酯、氧化芍药苷、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没食子酸乙酯、苯甲酸、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的含量,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测定的成分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回收率(n=6)均在96.0%~101.2%,RSD均小于2.78%,并且8种成分在白芍和赤芍中分布存有差异。结果表明,通过HPLC-DAD-Q-TOF-MS/MS联用技术,为鉴定白芍与赤芍的成分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为综合评价白芍与赤芍的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赤芍 HPLC-DAD HPLC-Q-TOF-MS/MS 定性定量
原文传递
白芍、赤芍及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综合放血法致血虚小鼠补血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4
5
作者 张建军 黄银峰 +4 位作者 王丽丽 李伟 王景霞 王淳 屈胜胜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3358-3362,共5页
目的:研究白芍、赤芍及其有效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方法:采用综合放血法复制小鼠血虚模型,灌胃给予白芍水提物、赤芍水提物,检测小鼠外周血象,根据实验结果和白芍、赤芍水提物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的含量,进一... 目的:研究白芍、赤芍及其有效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方法:采用综合放血法复制小鼠血虚模型,灌胃给予白芍水提物、赤芍水提物,检测小鼠外周血象,根据实验结果和白芍、赤芍水提物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的含量,进一步采用同一实验方法进行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补血作用比较研究。结果:造模第7天,2 g·kg-1白芍和2 g·kg-1赤芍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升高作用明显(P<0.01);造模第14天,2 g·kg-1白芍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升高明显(P<0.01),2g·kg-1赤芍作用不明显,同剂量组相比,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造模第7天,120 mg·kg-1芍药苷、120 mg·kg-1芍药内酯苷对小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升高作用明显(P<0.01),60 mg·kg-1芍药内酯苷、30 mg·kg-1芍药内酯苷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有提升作用(P<0.05);造模第14天,120 mg·kg-1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红细胞、血红蛋白有较好的提升作用,与同剂量组的芍药苷相比,120,30 mg·kg-1芍药内酯苷的红细胞数升高明显,差异显著(P<0.05);30 mg·kg-1芍药内酯苷组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白芍的补血作用略优于赤芍;芍药内酯苷具有补血作用且补血作用优于芍药苷;白芍有较强的补血作用可能与白芍中含有的芍药内酯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赤芍 芍药苷 芍药内酯苷 血虚证 红细胞 血红蛋白
原文传递
基于活性筛选和靶标网络预测的蒲黄和赤芍选择性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被引量:36
6
作者 王潇毅 田晓轩 +3 位作者 张砚 吴红华 王跃飞 朱彦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0-126,共7页
目的:探讨常用活血化瘀中药抗血小板活性的激动剂选择性及可能的作用通路。方法:通过体外高通量血小板聚集实验系统评价24种常用活血化瘀中药醇提取物抗二磷酸腺苷(ADP)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活性;通过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I... 目的:探讨常用活血化瘀中药抗血小板活性的激动剂选择性及可能的作用通路。方法:通过体外高通量血小板聚集实验系统评价24种常用活血化瘀中药醇提取物抗二磷酸腺苷(ADP)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活性;通过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IPA)预测代表性药物蒲黄与赤芍已知单体成分的作用靶点,并加以验证。结果:蒲黄抗ADP,凝血酶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55.27,300.60 mg·L^(-1);赤芍抗ADP,凝血酶诱导血小板聚集的IC50分别为336.20,101.60 mg·L^(-1)。IPA预测提示,蒲黄与赤芍有可能通过调节Ca2+,环磷酸腺苷(c AMP)和一氧化氮(NO)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实验发现,蒲黄可明显抑制ADP对血小板内Ca2+的升高(P<0.05,P<0.01);赤芍可显著提高凝血酶导致的血小板内NO浓度降低(P<0.01);蒲黄、赤芍均不能逆转ADP,凝血酶引起的血小板内c AMP浓度降低。结论:蒲黄和赤芍醇提物分别具有选择性抗ADP和凝血酶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活性。与IPA预测相符,蒲黄可降低血小板内钙离子水平,赤芍可提高血小板内NO浓度,可能分别激活嘌呤能P2Y1受体下游的Gq亚基/磷脂酶C(PLC)/三磷酸肌醇(IP3)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通路抑制血小板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黄 赤芍 二磷酸腺苷 凝血酶 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 选择性抗血小板聚集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分子对接解析川芎-赤芍药对干预脑缺血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5
7
作者 周昊言 孙若岚 +2 位作者 季千惠 唐德才 顾俊菲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007-3015,共9页
脑缺血是中国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中药川芎-赤芍药对可干预脑缺血,减轻脑缺血炎症反应和凋亡。为系统研究川芎-赤芍药对干预脑缺血的作用机制,该研究借助计算机网络药理学技术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川芎-赤芍干预脑缺血的作用靶点和信号... 脑缺血是中国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中药川芎-赤芍药对可干预脑缺血,减轻脑缺血炎症反应和凋亡。为系统研究川芎-赤芍药对干预脑缺血的作用机制,该研究借助计算机网络药理学技术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川芎-赤芍干预脑缺血的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并以大鼠脑缺血模型对核心靶点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川芎-赤芍药对活性化合物-脑缺血疾病靶点网络包含30个化合物,38个靶点和9条通路,主要化合物包括川芎中酚酸类成分和赤芍中单萜苷类成分,关键靶点涉及MAPK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SRC(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MAPK14(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4)、CASP3(caspase-3)、CASP7(caspase-7)、ESR1(estrogen receptor 1)和MAPK8(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8)等,靶点基因功能偏向蛋白激酶活性、蛋白质自磷酸化、肽基丝氨酸磷酸化和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等,重要的KEGG通路涉及Ras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和VEGF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儿茶素、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成分与MAPK1、SRC、EGFR、MAPK14、CASP7有强烈的结合能力。MCAO大鼠实验结果表明,川芎-赤芍药对可以显著改善模型大鼠脑组织缺血损伤和细胞间质水肿,同时显著降低caspase-7的活化和ERK1/2的磷酸化。川芎-赤芍药对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减少炎症因子表达、保护神经细胞死亡和抗神经细胞凋亡作用的多表型干预的网络模式减轻脑缺血损伤,其作用信号通路与Ras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最为相关。该研究为川芎-赤芍临床干预脑缺血提供依据,也为药对现代化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对 脑缺血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川芎 赤芍
原文传递
赤芍抗血栓物质基础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8
作者 赵继荣 杨涛 +5 位作者 赵宁 马同 李玮农 张立存 薛旭 郭培尧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137-140,共4页
血栓栓塞发病机制涉及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由其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主要的死亡原因,且发病率逐年上升。赤芍在临床治疗血栓性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进步,赤芍所含多个具有药理活性且能表... 血栓栓塞发病机制涉及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由其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主要的死亡原因,且发病率逐年上升。赤芍在临床治疗血栓性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进步,赤芍所含多个具有药理活性且能表达临床疗效的化学组分被萃取分离。本文对赤芍发挥抗血栓功效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赤芍的临床应用及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 有效成分 抗血栓 物质基础 作用机制 综述
下载PDF
重用赤芍治疗ANIT诱导大鼠急性淤胆型肝炎的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魏思思 赵艳玲 +6 位作者 江凤娟 邢小燕 朱云 贾雷 程丹红 李瑞生 肖小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1-155,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赤芍对α-萘异硫氰酸酯(α-naphthylisothiocy,ANIT)诱导大鼠急性淤胆型肝炎的保护作用。方法:赤芍高、中、低(分别相当于原生药量36,18,1 g.kg-1)剂量ig给药3 d(2次/d)后,采用ANIT(60 mg.kg-1)诱导大鼠急性淤胆型肝...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赤芍对α-萘异硫氰酸酯(α-naphthylisothiocy,ANIT)诱导大鼠急性淤胆型肝炎的保护作用。方法:赤芍高、中、低(分别相当于原生药量36,18,1 g.kg-1)剂量ig给药3 d(2次/d)后,采用ANIT(60 mg.kg-1)诱导大鼠急性淤胆型肝炎模型,造模后继续给药3次,末次给药1 h后,进行胆管引流,记录大鼠6 h内的胆汁流量,检测血清学指标变化及肝脏病理学改变,结合对应分析综合评价赤芍对ANIT诱导大鼠急性淤胆型肝炎的影响。结果:血清生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赤芍中、高剂量给药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明显降低(P<0.01),胆汁流量显著升高(P<0.05),低剂量组变化不明显;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赤芍中、高剂量组肝脏病变均有明显改善,低剂量组改善不明显;对应分析结果表明,赤芍中、高剂量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且呈剂量依赖性增强。结论:高、中剂量赤芍(36,18 g.kg-1)对ANIT诱导的大鼠急性淤胆型肝炎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 保护作用 Α-萘异硫氰酸酯 急性淤胆型肝炎 对应分析
原文传递
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放射线辐照法致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 被引量:25
10
作者 屈胜胜 张建军 +3 位作者 黄银峰 李伟 朱映黎 杨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952-2955,共4页
目的:研究赤芍、白芍有效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放射线辐照法致小鼠血虚模型的补血作用。方法:采用放射线辐照法制作小鼠血虚模型,灌胃给予白芍水提物、赤芍水提物,检测小鼠外周血象,根据实验结果和赤芍、白芍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 目的:研究赤芍、白芍有效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放射线辐照法致小鼠血虚模型的补血作用。方法:采用放射线辐照法制作小鼠血虚模型,灌胃给予白芍水提物、赤芍水提物,检测小鼠外周血象,根据实验结果和赤芍、白芍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的含量,进一步采用同一实验方法进行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补血作用比较研究。结果:造模第7天,赤芍2 g·kg-1、白芍2 g·kg-1的白细胞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芍药苷120 mg·kg-1、芍药内酯苷120 mg·kg-1的白细胞数在造模第7天升高明显(P<0.05);造模第10天,芍药苷120 mg·kg-1的白细胞较模型组升高明显(P<0.05);同剂量组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赤芍与白芍、芍药苷与芍药内酯苷均可升高放射线辐照法致血虚小鼠的白细胞数量,具有补血作用;芍药内酯苷与芍药苷对该模型升高白细胞的作用类似,是白芍补血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芍药苷是赤芍与白芍升高白细胞补血作用的共同有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 白芍 芍药苷 芍药内酯苷 血虚证 白细胞
原文传递
HPLC法同时测定赤芍中9个活性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化 何丹娆 +2 位作者 朱良玉 于志民 张悦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08-711,共4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同时测定赤芍提取物中9个活性成分(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酸、儿茶素、丹皮酚、没食子酸、1,2,3,4,6-O-没食子酰葡萄糖)的方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同时测定赤芍提取物中9个活性成分(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酸、儿茶素、丹皮酚、没食子酸、1,2,3,4,6-O-没食子酰葡萄糖)的方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和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结果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1,2,3,4,6-O-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酸、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进样量分别在0.004~1.200、0.010~1.500、0.044~0.660、0.038~1.140、0.042~2.100、0.050~1.250、0.040~0.600、0.042~1.260和0.004~1.080 mg/m L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回收率。结论该方法同时测定赤芍中9个活性成分的含量高效、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赤芍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芍药苷 氧化芍药苷 芍药内酯苷 没食子酰葡萄糖
原文传递
抗血栓中药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0
12
作者 石雕 彭延古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75-78,共4页
血栓是指在血液流动的过程中,血液中成分在血管或心脏内膜表面发生析出、凝集和凝固所形成的一种半凝块状物质。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血栓形成是由"血脉不通,血行失度,血气不至,血凝而不流"
关键词 血栓 抗凝血 抗血小板聚集 溶栓 水蛭 全蝎 赤芍 蛇毒
下载PDF
白芍与赤芍种质问题探讨 被引量:17
13
作者 姚杰 王文姌 +1 位作者 郭盛磊 孟祥才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11期1933-1937,共5页
白芍与赤芍均来源于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通常认为加工方法是导致2种药材功效差异的本质原因,仅根据加工方法而不考虑药材种质,就会出现药材的性状、活性成分含量不能很好吻合药材的质量标准。芍药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白... 白芍与赤芍均来源于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通常认为加工方法是导致2种药材功效差异的本质原因,仅根据加工方法而不考虑药材种质,就会出现药材的性状、活性成分含量不能很好吻合药材的质量标准。芍药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白芍和赤芍的本草考证、种质差异及药材化学成分差异的影响3个方面阐明了白芍和赤芍药材的种质存在的差异,白芍应为古人从野生芍药中选育出的栽培品种P.lactiflora′Baishao′。白芍与赤芍基原问题的澄清可为优质药材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赤芍 种质 质量
下载PDF
Moutan Cortex and Paeoniae Radix Rubra reverse high-fat-diet-induced metabolic disorder and restore gut microbiota homeostasis 被引量:15
14
作者 ZHONG Ling-Jun XIE Zhi-Sheng +2 位作者 YANG Hua LI Ping XU Xiao-Jun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10-219,共10页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cts of Moutan Cortex(CM,root bark of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and Paeoniae Radix Rubra(PR,root of Paeonia veitchii Lynch) on metabolic disorders,focus...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cts of Moutan Cortex(CM,root bark of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and Paeoniae Radix Rubra(PR,root of Paeonia veitchii Lynch) on metabolic disorders,focusing on the infuence of CM and PR on the obesity-related gut microbiota homeostasis.The diet-induced obese(DIO) mouse model was used to test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CM and PR.The mice were orally administered with CM and PR for 6 weeks,and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 and insulin tolerance test(ITT) we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insulin sensitivity of the mice.Sterol-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SREBPs) and their target genes were measured by quantitative RT-PCR.High-throughput 16 S ribosomal RNA(16S rR NA) gene sequencing technolog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mposition of gut microbiota,and the metabolites in serum were analyzed by GC-MS.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M and PR combination alleviated obese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the DIO mice,leading to increased glucose uptake and gene expression in muscle and liver,and down-regulated SREBPs and their target genes in liver.Interesting,neither the CM-PR extracts,nor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CM and PR did not affect SREBPs activity in cultured cells.Meanwhile,CM and PR significantly modulated the gut microbiota of the high-fat diet(HFD) treated mice,similar to metformin,and CM-PR reversed the overall microbiota composition similar to the normal chow diet(NCD) treated mice.In conclusion,our results provide novel mechanisms of action for the effects of CM and PR in treating DIO-induced dysregulation of sugar and lipid metabol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utan Cortex paeoniae radix rubra Insulin resistance Gut microbiota
原文传递
基于ITS2条形码的中药材赤芍及其易混伪品的DNA分子鉴定 被引量:17
15
作者 孙稚颖 宋经元 +2 位作者 姚辉 孙超 陈士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年第2期407-411,共5页
目的:对中药材赤芍及其易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以确保该药材的质量以及临床疗效。方法:以核基因ITS2片段作为DNA条形码,对研究材料进行PCR扩增并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经CodonCode Aligner拼接后,用软件MEGA4.0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并构建NJ(邻... 目的:对中药材赤芍及其易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以确保该药材的质量以及临床疗效。方法:以核基因ITS2片段作为DNA条形码,对研究材料进行PCR扩增并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经CodonCode Aligner拼接后,用软件MEGA4.0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并构建NJ(邻接)树。利用Koetschan等建立的ITS2数据库及其网站预测ITS2二级结构。结果:赤芍两基源植物ITS2序列长度均为227bp;由所构建的系统聚类树图可以看出,无论芍药还是川赤芍,它们的不同来源样本均分别聚在一起,表现出单系性;比较赤芍及其易混伪品的二级结构发现,赤芍的正品来源芍药与川赤芍彼此间差异甚微,而与其它物种在螺旋区茎环的数目、大小、位置以及螺旋臂由中心环伸出时的转角等方面具有较明显区别。结论:ITS2作为DNA条形码序列能够有效的区别中药材赤芍基源植物与其易混伪品,在中药材的鉴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 DNA条形码 ITS2 鉴定
下载PDF
灯盏细辛和赤芍配伍组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NF-κB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刘亭 刘香香 +4 位作者 陈亭亭 刘帆 侯佳 孙佳 王爱民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和赤芍配伍组方(辛芍)对大鼠中动脉阻断(MCAO)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随机将SPF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12.6 mg·kg(-1))和辛芍组(12.5 g·kg(-1))...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和赤芍配伍组方(辛芍)对大鼠中动脉阻断(MCAO)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随机将SPF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12.6 mg·kg(-1))和辛芍组(12.5 g·kg(-1))。给药组连续灌胃给药3 d,然后选用改良Zea Longa方法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再连续给药7 d。采用Zea Longa5分制法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判别;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面积;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并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65和IκBα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出现明显神经功能缺失体征(P〈0.01),脑梗死面积明显增加(P〈0.01),说明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构建成功。与模型组比较,辛芍组方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神经行为功能(P〈0.05),明显降低脑梗死面积比(P〈0.05),显著降低IL-6,IL-1β和TNF-α的水平(P〈0.01),并显著降低p65和IκBα的磷酸化水平(P〈0.01)。结论:辛芍具有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细辛 赤芍 脑缺血再灌注 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
原文传递
赤芍和白芍本质差异及未来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14
17
作者 付晓莹 孙慧峰 +1 位作者 郭慧敏 孟祥才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4期452-454,461,共4页
赤芍和白芍药材虽然来源于同一物种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相同药用部位,但其药效差异的因素较为复杂,加工方法的不同仅仅是产生药材分化的一个因素。本文从种质、生产方式、环境、采收加工等因素阐述了赤芍和白芍本质差异。芍... 赤芍和白芍药材虽然来源于同一物种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相同药用部位,但其药效差异的因素较为复杂,加工方法的不同仅仅是产生药材分化的一个因素。本文从种质、生产方式、环境、采收加工等因素阐述了赤芍和白芍本质差异。芍药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赤芍来源从野生转为栽培,应确定适宜的种质,优化种植技术,保证传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 白芍 质量
下载PDF
赤芍饮片标准汤剂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朱广伟 李西文 +3 位作者 邬兰 杉田享 友田健久 李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12期2062-2069,共8页
目的:制备赤芍饮片标准汤剂,并进行质量标准研究。方法:以水为溶剂,标准化工艺制备标准汤剂,采用UPLC-DAD法测定芍药苷含量,并进行转移率、出膏率计算及指纹图谱研究。结果:15批次赤芍样品制成的标准汤剂中芍药苷含量范围为3.79-5.68 mg... 目的:制备赤芍饮片标准汤剂,并进行质量标准研究。方法:以水为溶剂,标准化工艺制备标准汤剂,采用UPLC-DAD法测定芍药苷含量,并进行转移率、出膏率计算及指纹图谱研究。结果:15批次赤芍样品制成的标准汤剂中芍药苷含量范围为3.79-5.68 mg·m L^(-1),芍药苷转移率范围为56.58%-90.14%,平均转移率为73.97%,标准偏差为10.91%。出膏率范围为16.74%-29.24%,平均出膏率为21.82%,标准偏差为3.55%。指纹图谱共有峰11个,确认4个,分别是:氧化芍药苷(RT=4.489),芍药内酯苷(RT=7.752),芍药苷(RT=8.192),苯甲酰芍药苷(RT=26.212)。结论:本研究中的样品处理方法简单易行、重复性好,可用于赤芍标准汤剂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 标准汤剂 标准煎液 配方颗粒 指纹图谱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赤芍单萜类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何潇 伍慧敏 +4 位作者 熊乐乐 金红利 刘艳芳 沈爱金 梁鑫淼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05-1013,共9页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对赤芍药材的单萜类化学成分进行定性研究。采用C18HD色谱柱(2.1 mm×100 mm,2.5μm),以0.1%甲酸水(A)-乙腈(B)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柱...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对赤芍药材的单萜类化学成分进行定性研究。采用C18HD色谱柱(2.1 mm×100 mm,2.5μm),以0.1%甲酸水(A)-乙腈(B)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柱温30℃;质谱分析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采集数据。应用Qualitative Analysis 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合对照品、裂解规律及文献质谱数据信息进行比对确认,从赤芍提取液中共鉴定出41个单萜类化合物,其中8个化合物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发现,其中1个推测为新化合物5″-O-甲基没食子酰芍药苷或其位置异构体。该方法实现了赤芍单萜类化学成分的快速鉴定,为赤芍的质量控制及进一步的药效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 UPLC-Q-TOF-MS 裂解规律 笼状蒎烷型单萜
原文传递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赤芍成分-靶点-心脑血管疾病网络药理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苑婕 贺虹 张维金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91-1396,共6页
目的: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中药赤芍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预测赤芍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的关键靶标。方法:搜集KEGG数据库中小分子药物及其酶、离子通道、G蛋白、核蛋白等4类药靶数据作为训练集,建立基于随机森林法的药物-靶点相互作用模... 目的: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中药赤芍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预测赤芍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的关键靶标。方法:搜集KEGG数据库中小分子药物及其酶、离子通道、G蛋白、核蛋白等4类药靶数据作为训练集,建立基于随机森林法的药物-靶点相互作用模型,采用十折交叉验证评价模型精度;利用该模型对已报道的赤芍化学成分进行靶点预测,并构建其成分-靶点-疾病网络。结果:4类药靶模型的预测正确率分别为71. 36%,67. 08%,73. 71%,67. 83%;从赤芍的9个化学成分预测出多个作用靶点,预测结果得到了较好的文献验证。结论:所建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赤芍 靶点预测 心脑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