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配施有机肥对宁夏引黄灌区水稻产量和稻田氮素淋失及平衡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6
1
作者 刘汝亮 张爱平 +4 位作者 李友宏 王芳 赵天成 陈晨 洪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47-954,共8页
在宁夏引黄灌区的青铜峡稻田,通过4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配施有机肥对水稻籽粒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和氮素淋失特征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不施用氮肥(T1)、常规化学氮肥300 kg·hm-2(T2)、优化化学氮肥210 kg·hm-2+... 在宁夏引黄灌区的青铜峡稻田,通过4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配施有机肥对水稻籽粒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和氮素淋失特征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不施用氮肥(T1)、常规化学氮肥300 kg·hm-2(T2)、优化化学氮肥210 kg·hm-2+有机肥氮肥90 kg·hm-2(T3)、优化化学氮肥240 kg·hm-2(T4)、优化化学氮肥195 kg·hm-2+有机肥氮肥45 kg·hm-2(T5)。用稻田退水采集装置收集20、60 cm和100 cm深度的淋溶水,计算氮素淋失量。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施氮和优化施氮水平下配施有机肥,水稻籽粒产量没有降低,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5.2、1.9个百分点;配施有机肥可以显著降低田面水中的总氮浓度和土体中氮素淋失量,20 cm土层中总氮淋失量分别降低了9.99%和6.02%,100 cm土层中总氮淋失量分别降低了17.9%和9.3%;氮平衡特征计算结果表明,同等施氮水平下配施有机肥氮素表观损失量分别降低了12.1%和12.5%。与常规只施用化肥比较,配施有机肥可以显著降低氮素的淋洗损失,优化施氮水平下配施有机肥(T5处理)为协调水稻产量和环境安全的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区 稻田 有机肥 氮淋失 氮平衡
下载PDF
太湖地区稻田不同轮作制度下的氮肥减量研究 被引量:43
2
作者 乔俊 颜廷梅 +2 位作者 薛峰 杨林章 卢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31,共8页
通过设置不同轮作制度及施氮量,研究其对稻季的田面水氮素含量、氮素径流损失、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江苏宜兴地区,冬季种植紫云英或黑麦草替代小麦种植,从而减少稻季化学氮肥的施用是可行的。紫云英或黑麦草参与轮作还田,... 通过设置不同轮作制度及施氮量,研究其对稻季的田面水氮素含量、氮素径流损失、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江苏宜兴地区,冬季种植紫云英或黑麦草替代小麦种植,从而减少稻季化学氮肥的施用是可行的。紫云英或黑麦草参与轮作还田,提高了土壤的供氮水平,促进了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产量显著提高,且冬季种植无需施用氮肥,减少了冬季旱地土壤的氮素损失,降低了环境负荷;在总施氮量相等的情况下,提高肥料中有机肥比例可以降低稻田田面水中的总氮含量,降低了因田面水外排导致的氮素径流损失,且绿肥种植成本低,尤其是紫云英对无机氮肥的替代性强,可以有效降低稻季的施肥成本。在江苏宜兴地区,如适当地将传统的小麦-水稻轮作制度改为紫云英-水稻轮作制度,并在稻季减少120kg·hm-2的纯氮投入,则可兼顾经济效益、产量效益和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制度 太湖地区 稻田 氮肥减量 有机肥 氮径流损失
下载PDF
稻田中氮素流失的田间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刘培斌 张瑜芳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1999年第6期241-245,共5页
在上海青浦农田水利试验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淹灌稻田在排水条件下的氮素流失规律。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氮素运移与转化的数学模型,对氮素的淋失动态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表明, 淹灌稻田的淹水层和剖面土壤溶液中氮素的主要形态... 在上海青浦农田水利试验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淹灌稻田在排水条件下的氮素流失规律。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氮素运移与转化的数学模型,对氮素的淋失动态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表明, 淹灌稻田的淹水层和剖面土壤溶液中氮素的主要形态为NH4+ - N; 施肥后淹水层中氮素浓度衰减呈指数消退; 水稻生长期间, 氮肥损失的主要途径是气体损失,而淋失量相对较小。氮素损失与农田灌溉排水条件有关,因此应合理进行水位管理与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灌稻田 氮素流失 田间试验 数值模拟 排水
下载PDF
丘陵地区水稻田使用毒死蜱对水体的污染及其生态风险 被引量:31
4
作者 吴长兴 赵学平 +4 位作者 吴声敢 陈丽萍 王彦华 王强 吴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8-112,共5页
选择丘陵地区的小规模水稻田作为试验地,调查毒死蜱在该区域水稻田中的使用时间和使用量,监测不同时期水稻田进出水中毒死蜱残留水平。结果显示,毒死蜱使用后水稻田出水中毒死蜱残留水平高于进水,最高达26.07μg.L-1。从河流引入的进水... 选择丘陵地区的小规模水稻田作为试验地,调查毒死蜱在该区域水稻田中的使用时间和使用量,监测不同时期水稻田进出水中毒死蜱残留水平。结果显示,毒死蜱使用后水稻田出水中毒死蜱残留水平高于进水,最高达26.07μg.L-1。从河流引入的进水中也存在毒死蜱残留,最高达3.23μg.L-1,说明上游农田已经对河水产生了污染。毒死蜱对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大型溞(Daphnia magna)和斜生栅列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急性毒性测定结果分别为:斑马鱼,ρ(96 h,LC50)为1.11 mg.L-1;大型溞,ρ(48 h,EC50)为1.44μg.L-1;斜生栅列藻,ρ(72 h,EC50)为0.193 mg.L-1。根据欧盟急性毒性风险评价标准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毒死蜱对水稻田周边水体中鱼类和藻类为低风险,对大型溞为有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水稻田 残留 急性毒性 生态风险
下载PDF
应用16S rDNA-RFLP方法分析宁夏地区稻田土壤细菌的多样性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建萍 董乃源 +4 位作者 余浩滨 周勇军 陆永良 耿锐梅 余柳青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6-592,共7页
水稻是宁夏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种植也具有维持生态系统平衡,防止土地荒漠化等重要的生态功能。而稻田土壤细菌是维持土壤生态功能的基础。但长期以来缺乏对干旱地区稻田土壤细菌多样性的认识。本研究采用非培养技术提取稻田土壤样品... 水稻是宁夏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种植也具有维持生态系统平衡,防止土地荒漠化等重要的生态功能。而稻田土壤细菌是维持土壤生态功能的基础。但长期以来缺乏对干旱地区稻田土壤细菌多样性的认识。本研究采用非培养技术提取稻田土壤样品总DNA,构建其16S rDNA克隆文库,用PCR-RFLP分析进一步测序后聚类分析细菌群落的多样性。从稻田土样中分离获得了大于23kb的DNA片段。PCR-RFLP共得到74种酶切带型,序列分析发现77.3%的克隆序列与环境中未培养细菌的16S rDNA序列有较高的相似性,仅有22.7%的克隆序列与数据库中可培养细菌有较高的相似性,表明宁夏稻区土壤中的多数细菌尚未培养。系统发育研究发现74个序列分属于12个类群,其中变形细菌所占比例最大(37.8%),依次为酸杆菌(16.2%)、放线菌(12.2%)、拟杆菌(10.8%)、绿屈挠菌(10.8%)、浮游霉菌(8.1%),另外有少量厚壁菌门、芽单胞菌门和疣微菌门细菌克隆。在变形细菌的序列中包括α、β、γ和δ4个类型,比例分别为13.5%、5.4%、12.2%和6.8%。表明宁夏稻区土壤中优势细菌类群为变形杆菌和酸杆菌,且土壤细菌类群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田 土壤细菌多样性 16S rDNA克隆文库 RFLP分析
下载PDF
广州地区稻田甲烷排放通量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许炳雄 卢巨祥 +1 位作者 傅桂芬 李铭珊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0-14,共5页
1993~1994年连续2a在广州东郊采用自动采样和气相色谱分析系统测量了稻田甲烷的排放率,首次获得了华南地区赤红壤类型稻田甲烷排放特征和排放通量。结果表明:广州地区稻田甲烷排放率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随气温、灌溉状态及... 1993~1994年连续2a在广州东郊采用自动采样和气相色谱分析系统测量了稻田甲烷的排放率,首次获得了华南地区赤红壤类型稻田甲烷排放特征和排放通量。结果表明:广州地区稻田甲烷排放率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随气温、灌溉状态及水稻不同生长期而变化,早稻甲烷平均排放量为16mg/(m2·h);晚稻为125mg/(m2·h),排放率较国内其他观测点低。在当地常规干湿灌溉方式下,估算得到广东和广西两省稻田甲烷排放总量约为026T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施肥 甲烷 排放通量 气相色谱分析 广州
下载PDF
稻田水旱复种轮作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兰 黄国勤 +1 位作者 孙丹平 王淑彬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284-3290,共7页
为了筛选具有可持续性、适合南方稻田的水旱复种轮作种植模式,以"冬闲-早稻-晚稻"模式连作为对照处理A,设计了4种稻田水旱复种轮作模式(马铃薯-玉米‖大豆-晚稻→蔬菜-花生‖玉米-晚稻→绿肥-早稻-晚稻(B),蔬菜-花生‖玉米-... 为了筛选具有可持续性、适合南方稻田的水旱复种轮作种植模式,以"冬闲-早稻-晚稻"模式连作为对照处理A,设计了4种稻田水旱复种轮作模式(马铃薯-玉米‖大豆-晚稻→蔬菜-花生‖玉米-晚稻→绿肥-早稻-晚稻(B),蔬菜-花生‖玉米-晚稻→紫云英-早稻-晚稻→油菜-花生-晚稻(C),绿肥-早稻-晚稻→油菜-花生-晚稻→马铃薯-玉米‖大豆-晚稻(D),油菜-花生-晚稻→马铃薯-玉米‖大豆-晚稻→蔬菜-花生‖玉米-晚稻(E))。通过2014—2016年连续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了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作物产量,主要是晚稻产量,以及土壤养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水旱复种轮作模式更具有产量优势,晚稻产量均高于冬闲连作模式;与冬闲连作对照相比,其他模式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养分含量均有所提高,同时更加有利于固定有机碳;稻田水旱复种轮作模式是一种增产、改善土壤肥力的种植模式;处理C和处理E表现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复种轮作 作物产量 土壤养分 稻田
原文传递
生物炭对引黄灌区水稻产量和氮素淋失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汝亮 张爱平 +6 位作者 李友宏 王芳 肖建南 赵天成 陈晨 洪瑜 杨正礼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8-212,共5页
为解决宁夏引黄灌区稻田因过量施肥导致的土壤质量降低和养分淋失加剧问题,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用外源生物炭对水稻产量、氮素淋失和平衡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等施氮条件下,施用生物质炭对水稻子粒产量有显著的影响,生物炭用量... 为解决宁夏引黄灌区稻田因过量施肥导致的土壤质量降低和养分淋失加剧问题,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用外源生物炭对水稻产量、氮素淋失和平衡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等施氮条件下,施用生物质炭对水稻子粒产量有显著的影响,生物炭用量达13 500kg/hm^2时水稻增产显著。施用生物炭也提高了氮肥利用率,施用生物炭9 000kg/hm^2和13 500kg/hm^2处理,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6.7和7.8个百分点。田面水中总氮(TN)浓度和土体中TN淋失量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而降低,TN淋失量降幅在8.03%~13.36%之间,施用生物炭处理的氮素表观损失量分别降低了11.8%~45.2%。综合考虑引黄灌区水稻产量和环境效益,生物炭施用量控制在9 000~13 500kg/hm^2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区 稻田 氮淋失 氮平衡 生物炭
下载PDF
淹水稻田氮素淋溶损失及其控制 被引量:7
9
作者 彭星辉 谢晓阳 纪雄辉 《湖南农业科学》 2006年第5期58-61,共4页
稻田土壤氮素淋溶研究较少,报道稻田氮素淋溶导致地下水NO3--N污染超标的例子更少。稻田紧实的犁底层,导致土壤渗漏率大大降低。目前研究稻田氮素淋溶的方法主要有模拟土柱法、田间实测法、平衡估算法以及数学模型法。试验报道稻田氮素... 稻田土壤氮素淋溶研究较少,报道稻田氮素淋溶导致地下水NO3--N污染超标的例子更少。稻田紧实的犁底层,导致土壤渗漏率大大降低。目前研究稻田氮素淋溶的方法主要有模拟土柱法、田间实测法、平衡估算法以及数学模型法。试验报道稻田氮素淋溶量差异较大,普遍认为高施氮量可导致较大的氮素淋溶,且各层次的NO3--N淋溶量远大于NH4+-N。通过降氮的施肥管理和选择需氮量低的前茬作物,有利于控制氮素淋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水稻田 氮素淋溶 NO3^--N NH^4+-N
下载PDF
长年关水稻田耕作改制的选择
10
作者 李印先 《资源开发与保护》 1993年第3期171-174,共4页
试验研究表明,当早稻收获时间作晚稻才开始幼穗分化,即适宜早、晚稻出穗开花之间有60多天的时间,种植双杂间作稻就可获得好的收成,效果、效益都很显著。1992年用D 优287间汕优63,在达县永进乡的示范田中个别田块产量已达15t/ha,而盆地... 试验研究表明,当早稻收获时间作晚稻才开始幼穗分化,即适宜早、晚稻出穗开花之间有60多天的时间,种植双杂间作稻就可获得好的收成,效果、效益都很显著。1992年用D 优287间汕优63,在达县永进乡的示范田中个别田块产量已达15t/ha,而盆地丘陵区适宜早、晚稻出穗开花之间的时间多数地区不到70天,种植双杂连作稻有困难。且双杂间作稻在抗灾增产,合理利用农村劳动力,提高稻田复种等方面优于双杂连作稻。因此,四川盆地丘陵区的中稻→冬水田在耕作改制中发展部分双杂间作稻是恰当的,其范围在巴中、盐亭、简阳一线以南海拔400m 以下的广大丘陵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耕作制度 四川
下载PDF
稻田施药对稻田蜘蛛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叶建人 陈海波 +2 位作者 李程巧 冯永斌 黄贤夫 《生物灾害科学》 2015年第4期345-349,共5页
稻田喷施杀虫剂会大量杀伤稻田蜘蛛,反复施药导致稻田蜘蛛长期处于低密度状态。影响稻田蜘蛛发生有药剂种类、剂型、施药部位、用量、喷药次数、施药器械与喷径等因素。
关键词 稻田 农药 蜘蛛
下载PDF
在番茄垄上直接栽种水稻试验初报
12
作者 赵坚丽 罗玉环 +3 位作者 韦兰新 李桂艳 黎杨森 傅昭 《广西农学报》 2015年第6期1-3,7,共4页
为解决当前水稻生产成本高、劳动力缺乏、劳动强度大、效益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进一步探索适合田阳县杂交稻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充分发挥杂交稻增产潜力,为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提供技术支撑,在冬种番茄畦上开展直接栽种水稻试验... 为解决当前水稻生产成本高、劳动力缺乏、劳动强度大、效益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进一步探索适合田阳县杂交稻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充分发挥杂交稻增产潜力,为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提供技术支撑,在冬种番茄畦上开展直接栽种水稻试验,研究集成水稻高产良种、旱耙垄作栽培、前茬作物秸秆还田、科学施肥、水气平衡栽培、强化病虫害防控等综合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番茄垄上直接栽种水稻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每667m2比水耙的常规栽培对照增产55.04kg,增产率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番茄垄上 栽培试验
下载PDF
渍水时间对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6
13
作者 宋丰萍 胡立勇 +2 位作者 周广生 吴江生 傅廷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0-176,共7页
长江流域油菜生产期间雨水偏多,加上主要采用水稻油菜轮作模式,地下水位高、土壤黏重,常发生渍害。为了研究油菜各生育期渍水对其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设计盆栽试验,在油菜4个生育期分别进行3个不同渍水时间处理后,然后恢复正常水分管... 长江流域油菜生产期间雨水偏多,加上主要采用水稻油菜轮作模式,地下水位高、土壤黏重,常发生渍害。为了研究油菜各生育期渍水对其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设计盆栽试验,在油菜4个生育期分别进行3个不同渍水时间处理后,然后恢复正常水分管理。其中,苗期、蕾薹期分别进行10、20和30d渍水处理,花期、角果期分别进行10、15和20d渍水处理,各处理4次重复,比较2个耐渍性不同的油菜品系在各生育期的生长状况及产量。结果表明:(1)渍水影响油菜各生育期根系发育、地上部生长及最终产量的形成,并存在品种间差异;(2)苗期渍水导致叶片叶绿素(Chl)含量下降、丙二醛(MDA)及脯氨酸(Pro)含量增加,其变化过程在指标间存在差异;(3)以产量为指标,渍水的敏感性依次为蕾薹期、花期>苗期、角果发育成熟期;(4)研究不同渍水处理对产量的影响可为持续降雨对大面积油菜生产影响的估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稻茬免耕 渍水 产量
下载PDF
稻渔综合种养及其发展建议 被引量:42
14
作者 马达文 钱静 +1 位作者 刘家寿 桂建芳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6-100,共5页
稻田养鱼是一种传统的综合养鱼方式。近几年来,一批以特种经济品种为主导的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不断涌现,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为了推广稻渔综合种养的经验,本文实地调研了湖北省两种典型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其中"... 稻田养鱼是一种传统的综合养鱼方式。近几年来,一批以特种经济品种为主导的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不断涌现,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为了推广稻渔综合种养的经验,本文实地调研了湖北省两种典型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其中"虾–稻共作"模式亩均纯收入超过3 000元,亩纯收入则是单纯种粮的3~4倍;"鳖–虾–鱼–稻共作"模式亩均纯收入近万元,是单一种植水稻亩均效益的12.8倍。本文还提出了加快产业发展的建议,包括进一步拓展种养殖空间、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综合种养 虾–稻共作 鳖–虾–鱼–稻共作
下载PDF
淹灌稻田的暗管排水中氮素流失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15
作者 张瑜芳 张蔚榛 +1 位作者 沈荣开 刘培斌 《灌溉排水》 CSCD 1999年第3期12-16,共5页
为研究淹水稻田在排水条件下的氮肥流失规律,在上海青浦农田水利试验站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资料分析表明,在淹水层中施肥后氮素(NH+4 - N 或NO-3 - N)浓度衰减呈指数消退。在稻、麦连作田块,水稻生长期内,氮的挥发... 为研究淹水稻田在排水条件下的氮肥流失规律,在上海青浦农田水利试验站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资料分析表明,在淹水层中施肥后氮素(NH+4 - N 或NO-3 - N)浓度衰减呈指数消退。在稻、麦连作田块,水稻生长期内,氮的挥发损失较大,而通过暗管排水流失的氮素占全部损失量比例较小。当控制沟水位及田面水层的水位差,合理控制稻田渗漏量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流失 稻田 渗漏 淹灌 暗管排水
下载PDF
稻茬免耕直播油菜栽培技术 被引量:32
16
作者 姜福元 汤松 +5 位作者 王积军 张冬晓 田新初 陈爱武 周广生 吴江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72-2375,共4页
根据多年技术推广经验,从前茬作物的安排、品种选择、适宜播期、化学除草、肥料运筹、大田管理、病虫防治和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稻茬免耕直播油菜栽培技术的要点。
关键词 油菜 稻茬免耕 直播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稻茬免耕油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17
作者 韩自行 张长生 +7 位作者 王积军 张冬晓 汤松 陈爱武 周广生 胡立勇 吴江生 傅廷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61-2268,共8页
为探讨与稻茬免耕油菜栽培模式相配套的氮肥运筹技术,实现轻简高效栽培,于2006—2010年以华杂9号油菜品种为材料,在稻茬免耕栽培模式下分别设计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的氮肥追肥处理、氮肥基肥与追肥比例及不同氮肥用量对免耕直播和移栽油... 为探讨与稻茬免耕油菜栽培模式相配套的氮肥运筹技术,实现轻简高效栽培,于2006—2010年以华杂9号油菜品种为材料,在稻茬免耕栽培模式下分别设计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的氮肥追肥处理、氮肥基肥与追肥比例及不同氮肥用量对免耕直播和移栽油菜农艺性状及小区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不同底肥条件下,如采用一次追肥模式,免耕油菜均以薹肥的施用效果最好;(2)采用二次追肥模式,当底肥偏低时,免耕油菜以薹肥及花肥的配合施用效果较好,当底肥较高时,则以腊肥及薹肥的配合施用效果较好;(3)在不同供氮条件下,免耕移栽及直播油菜基肥与追肥比例均以5:5效果较好;(4)采用上述氮肥运筹模式,可显著降低免耕移栽及直播油菜的氮肥用量、提高油菜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稻茬免耕 氮肥运筹 产量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水稻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25
18
作者 刘凤艳 龚振平 +1 位作者 马先树 贾乃九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8期75-78,共4页
通过小区试验和大面积生产田试验,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时间对水稻病虫害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瘟病、纹枯病和叶鞘腐病的发生与田间孢子捕捉镜检呈正相关,孢子数量越大的品种感染该孢子菌的病害越重,说明直接用携带病稻草和未腐熟的病稻草的... 通过小区试验和大面积生产田试验,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时间对水稻病虫害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瘟病、纹枯病和叶鞘腐病的发生与田间孢子捕捉镜检呈正相关,孢子数量越大的品种感染该孢子菌的病害越重,说明直接用携带病稻草和未腐熟的病稻草的水稻秸秆还田,第2年复种水稻发生各类病害的机率和比例都较高。虫害中潜叶蝇产卵期、幼虫危害期与水稻缓苗期基本吻合;负泥虫点查叶片被害指数最高值为1.2%,危害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三病二虫 调查分析
下载PDF
水旱轮作稻田旱作季种植不同作物对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1
19
作者 张岳芳 郑建初 +3 位作者 陈留根 朱普平 盛婧 王子臣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21-1526,共6页
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是仅次于二氧化碳(CO2)的重要温室气体,农田是大气CH4和N2O的重要来源,但目前农业措施对CH4和N2O排放的影响尚不明确。以水旱轮作稻田旱作季休闲为对照,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种植紫云英、黑麦草、冬小... 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是仅次于二氧化碳(CO2)的重要温室气体,农田是大气CH4和N2O的重要来源,但目前农业措施对CH4和N2O排放的影响尚不明确。以水旱轮作稻田旱作季休闲为对照,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种植紫云英、黑麦草、冬小麦以及油菜等4种作物对稻田旱作季CH4和N2O排放及其温室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旱轮作稻田旱作季CH4排放通量较低,而N2O排放较为明显。稻田旱作季CH4平均排放通量表现为油菜>黑麦草>冬小麦>紫云英>休闲,依次为8.96、7.19、6.94、6.52和6.02μg·m-2·h-1,季节N2O平均排放通量的顺序是油菜(61.1μg·m-2·h-1)>冬小麦(52.5μg·m-2·h-1)>黑麦草(34.0μg·m-2·h-1)>休闲(15.3μg·m-2·h-1)>紫云英(13.6μg·m-2·h-1)。稻田旱作季种植不同作物对CH4和N2O季节总排放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CH4和N2O季节总排放量均以种植油菜为最大,分别达到43.2和294.7 mg·m-2,比对照休闲增加49%和299%。种植油菜、冬小麦和黑麦草较对照休闲显著增加稻田旱作季总增温潜势(P<0.05),紫云英和休闲处理间总增温潜势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种植油菜、冬小麦和黑麦草等作物由于氮肥的施用增加了水旱轮作稻田旱作季温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轮作 CH4和N2O排放 增温潜势 稻田 旱作季
下载PDF
有机稻田埂植物上节肢动物多样性 被引量:14
20
作者 周子杨 黄先才 +2 位作者 孟玲 谢桐洲 李保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47-1353,共7页
对稻鸭共作有机稻和常规稻田埂杂草、大豆和芝麻上的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全季节系统调查,共采集2纲、12目、76科、172种,其中天敌103种(包括33种蜘蛛,6种捕食性昆虫和64种寄生性昆虫)、植食性昆虫64种。结果表明,蜘蛛和天敌昆虫丰富度以... 对稻鸭共作有机稻和常规稻田埂杂草、大豆和芝麻上的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全季节系统调查,共采集2纲、12目、76科、172种,其中天敌103种(包括33种蜘蛛,6种捕食性昆虫和64种寄生性昆虫)、植食性昆虫64种。结果表明,蜘蛛和天敌昆虫丰富度以有机稻田埂最大,其蜘蛛物种数和个体数是常规田埂的4.5倍以上,天敌昆虫物种数和个体数是常规田埂的1.5倍以上。比较田埂植物上昆虫多样性表明,在有机稻田,大豆和杂草田埂上的昆虫物种丰富度最大(71),其次是芝麻(62),而杂草上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大;在常规稻田,大豆田埂上昆虫丰富度(52)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大,杂草上的昆虫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小。有机田埂杂草上蜘蛛和飞虱发生动态有明显的跟随现象,由于喷施杀虫剂防治飞虱,常规田埂杂草上的蜘蛛和飞虱数量都处于较低水平,且没有明显的跟随现象。调查结果说明,有机稻田比常规稻田更有利于天敌的保护,在常规管理模式下田埂种植大豆和芝麻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保护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作 非稻田生境 有机农业 害虫防治 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