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柔性机械臂弯扭耦合振动的主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娄军强 魏燕定 +1 位作者 杨依领 谢锋然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0-407,共8页
由于太空机械臂的结构形式和末端操作对象的影响,空间多连杆机械臂系统存在着强烈的刚柔耦合的非线性特性。针对伺服驱动的空间柔性机械臂系统,基于经典振动理论,提出柔性臂弹性弯曲、扭转的变形假设,然后采用假设模态法和Lagrange方程... 由于太空机械臂的结构形式和末端操作对象的影响,空间多连杆机械臂系统存在着强烈的刚柔耦合的非线性特性。针对伺服驱动的空间柔性机械臂系统,基于经典振动理论,提出柔性臂弹性弯曲、扭转的变形假设,然后采用假设模态法和Lagrange方程得到系统的动力学方程。为了抑制系统在大范围运动过程中的弯曲、扭转弹性振动,提出了基于Lyapunov稳定性的模糊自适应速度反馈控制策略。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空间机械臂系统在转动过程中必然会激起柔性臂的弹性振动;采用提出的控制策略利用压电剪切致动器和压电扭转致动器不仅可以抑制柔性臂的弯曲和扭转振动,还可以降低伺服电机的驱动扭矩,提高柔性机械臂系统的末端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主动控制 空间柔性机械臂 模糊自适应速度反馈控制 压电致动器
下载PDF
基于PZT的宏/微驱动机器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孙立宁 孙绍云 +1 位作者 荣伟彬 蔡鹤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19,共4页
综述了基于PZT的宏/微机器人的概念、现状、应用及所展开的相关研究成果。阐述了宏/微机器人克服了传统定位系统的局限性,可以同时满足大行程、高速高准确度的定位要求;压电陶瓷作为一种新型驱动器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可以做到无机械... 综述了基于PZT的宏/微机器人的概念、现状、应用及所展开的相关研究成果。阐述了宏/微机器人克服了传统定位系统的局限性,可以同时满足大行程、高速高准确度的定位要求;压电陶瓷作为一种新型驱动器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可以做到无机械摩擦、无间隙、较高的位移分辨率等特点,用于宏/微结合,可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介绍了基于PZT的宏/微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和成果,这些宏/微机器人分别用于精密装配、光纤对接、IC封装、生物工程、柔性手臂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zt 宏/微驱动机器人 压电陶瓷 驱动器 位移分辨率 宏/微操作器系统
下载PDF
基于PZT厚膜驱动的微喷芯片的设计
3
作者 乔治 许宝建 +2 位作者 周洪波 金庆辉 赵建龙 《微细加工技术》 EI 2006年第6期28-31,共4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双压电薄膜驱动的微喷芯片,该芯片中每个流体单元结构主要是由进样室、微管道、喷口以及集成了PZT驱动器的主副贮液室组成,其中主驱动器提供喷射液体的驱动力,副驱动器抑制液体回流;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CFD-simulation... 设计了一种基于双压电薄膜驱动的微喷芯片,该芯片中每个流体单元结构主要是由进样室、微管道、喷口以及集成了PZT驱动器的主副贮液室组成,其中主驱动器提供喷射液体的驱动力,副驱动器抑制液体回流;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CFD-simulation)对其进行了结构设计、进样模拟和喷样模拟,结果表明,液体能成功进样及喷样。同时当微管道尺寸小于40μm时,喷样过程中微管道内将不再产生回流,证明双PZT驱动器的芯片设计合理,为该芯片的制作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喷芯片 pzt驱动器 回流 CFD模拟
下载PDF
一种柔性机械臂旋转运动和振动的主动控制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韩清鹏 于晓光 +1 位作者 唐玲 高培鑫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5-688,共4页
利用PZT压电作动器和关节力矩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对柔性机械臂旋转运动的控制和机械臂振动的主动控制。压电作动器可以对柔性机械臂的弹性振动进行控制,关节控制力矩使得柔性机械臂在有限时间内到达预定位置。利用Lagrange原理建立了... 利用PZT压电作动器和关节力矩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对柔性机械臂旋转运动的控制和机械臂振动的主动控制。压电作动器可以对柔性机械臂的弹性振动进行控制,关节控制力矩使得柔性机械臂在有限时间内到达预定位置。利用Lagrange原理建立了柔性机械臂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设计了相应的PZT压电作动器的控制律和关节控制力矩。对该控制方法进行数值仿真的结果证明:该方法对柔性机械臂振动控制和机械臂旋转运动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机械臂 关节力矩控制 pzt压电作动器 振动控制
下载PDF
He离子辐照对PZT陶瓷和微驱动器力电耦合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靳凡 岳动华 +2 位作者 赵丰鹏 沈展鹏 史平安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9-196,共8页
为研究He离子辐照效应对压电微驱动器的力电耦合性能的影响觃律。本文开展了3种不同剂量的He离子辐照实验,结合纳米压痕实验和有限元模拟技术,对辐照前后的PZT材料迚行各向异性弹性参数识别;利用电学测量仪测量材料的压电和介电参数,幵... 为研究He离子辐照效应对压电微驱动器的力电耦合性能的影响觃律。本文开展了3种不同剂量的He离子辐照实验,结合纳米压痕实验和有限元模拟技术,对辐照前后的PZT材料迚行各向异性弹性参数识别;利用电学测量仪测量材料的压电和介电参数,幵通过数值模拟研究辐照效应对微驱动器电致变形响应和固有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PZT压电材料的弹性参数、压电参数和介电参数均发生一定量的衰减,衰减率分别小于10%、4.8%和16.6%;辐照效应下,微驱动器的最大电致辒出位移的变化率不超过4.6%,最大拉应力的变化率不超过5.4%,驱动器的前五阶固有频率的变化率不超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离子辐照 pzt陶瓷 微驱动器 纳米压痕 力电耦合
原文传递
Pressure Wave and Fluid Velocity in a Bend-Mode Inkjet Nozzle with Double PZT Actuators 被引量:2
6
作者 Sungu Kim Jaeyong Sung Myeong Ho Lee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期29-35,共7页
A new concept of bend-mode inkjet nozzle with double PZT (lead zirconate titanate) actuators has been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n the pressure wave and fluid velocity at the nozzle exit have bee... A new concept of bend-mode inkjet nozzle with double PZT (lead zirconate titanate) actuators has been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n the pressure wave and fluid velocity at the nozzle exit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complex pressure behavior inside the channel was solved numerically based on the narrow channel acoustic theory. The two PZTs attached to a rectangular channel were actuated sequentially by setting the waveforms of each PZT to be center-aligned with various pulse widths. As a result, the double PZT actuation is superior to the single PZT actuation in view of strong momentum force and fast dissipation of residual pressure. The maximum fluid velocity at the nozzle exit is observed when the respective pulse widths equal to their optimum pulse widths. 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supported b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ith the fabricated inkjet device by measuring the speed of meniscus just out of the nozz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 pzt actuators inkjet nozzle narrow channel theory pressure wave sequential actuation
原文传递
Control Strategies and Mechanisms for Active Control of Sound Transmission into a Vibro-acoustic Enclosure
7
作者 靳国永 冯娜 杨铁军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11年第2期206-214,共9页
An analytical study was presented on active control of sound transmission into a vibro-acoustic enclosure comprising two flexible plates. Two types of actuators were used, i.e. acoustic actuator and distributed lead z... An analytical study was presented on active control of sound transmission into a vibro-acoustic enclosure comprising two flexible plates. Two types of actuators were used, i.e. acoustic actuator and distributed lead zirconate titanate piezoelectric (PZT) actuator instead of point force actuator. Using the modal acoustic transfer impedance-mobility matrices, the excitation and interaction in the coupled sound transmission system can be described with clear physical significance. With the control system designed to globally reduce the sound field, different 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s were considered, including the structural actuator on the incident plate, actuator on the receiving plate, acoustic actuator on the cavity, and their combinations. The effectiveness and performance of the control strategy corresponding to each system configuration were compared and discussed. The role and control mechanism of each type of actuator were of particular interest. It was shown that the incident plate actuator is effective in controlling the cavity-dominated modes and the structural modes dominated by the incident plate and receiving plate. Two main control mechanisms are involved in this control configuration, i.e., modal suppressing and modal rearrangement. For 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 with only acoustic actuator in the enclosure, the mechanism involved in this arrangement is purely modal suppression. Desirable placements of structural actuators in terms of total potential energy reduction we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nd transmission active control control mechanism ENCLOSURE piezoelectric pzt actuators
下载PDF
有源结构声辐射控制分布次级力源模型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建润 孙庆鸿 +1 位作者 陈南 颜景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21-26,共6页
在结构声辐射的主动控制中,以矩形板结构压电陶瓷为次级分布力源,首次建立了具有最佳抑制声辐射效率的分布压电振动力学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实验分析了简支状态下的模态效应,这为建立带有TMS320C30信号处理系统的有源结构... 在结构声辐射的主动控制中,以矩形板结构压电陶瓷为次级分布力源,首次建立了具有最佳抑制声辐射效率的分布压电振动力学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实验分析了简支状态下的模态效应,这为建立带有TMS320C30信号处理系统的有源结构声辐射控制试验系统解决了重要理论问题.该系统较之以点力为次级力源系统前进了一大步,并具有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声辐射 分布次级力源 有源控制 结构振动
下载PDF
环形叉指电极型压电鼓膜驱动器的制备及其性能测试 被引量:4
9
作者 尹伊 曹贵川 +2 位作者 祁康成 叶辉 詹文博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6-233,共8页
制备了一种基于Pb(Zr52Ti48)O3(PZT52)材料的自适应光学用压电驱动器。驱动器采用鼓膜结构,其工作区域由主动层—PZT52压电层和被动层—ZrO2/Si复合层两部分构成。PZT52压电层采用环形叉值电极(IDT)驱动。采用Si(100)单晶作为衬底,并采... 制备了一种基于Pb(Zr52Ti48)O3(PZT52)材料的自适应光学用压电驱动器。驱动器采用鼓膜结构,其工作区域由主动层—PZT52压电层和被动层—ZrO2/Si复合层两部分构成。PZT52压电层采用环形叉值电极(IDT)驱动。采用Si(100)单晶作为衬底,并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在其上制备ZrO2阻挡层和PZT52压电层,其中引入PbTiO3(PT)种子层有利于PZT52膜层的(110)择优取向。随后在其上热蒸镀Al顶电极,并采用光刻方法制备图形,得到的IDT电极最大环形直径为10.5mm,电极间距为0.05mm,中心非激活区域直径为2mm。鼓膜结构则通过对Si衬底背部进行各向异性湿法刻蚀(ODE)得到,保留的支持层厚度为5~10μm,直径为12mm。测试结果表明,压电驱动器阵列单元在100kV/cm驱动下,可产生6.5μm左右的形变量。最后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FEM)拟合了压电驱动器单元的面型,并分析了其形变模式产生的内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压电鼓膜驱动器 凝胶-凝胶sol-gel法 Pb(Zr52Ti48)O3(pzt52) 压电系数d33
原文传递
改善PZT微位移器线性的一种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晖 朱日宏 陈进榜 《光电工程》 CAS CSCD 1998年第5期66-69,共4页
根据锆钛酸铅压电陶瓷堆(PZT)的逆压电效应,。设计了以8031单片机为核心的压电陶瓷堆微位移器,提高了PZT的线性,从而满足了在天文自适应系统中所要求的精确微位移的应用。
关键词 锆钛酸铅 压电陶瓷 微位移驱动器 天文仪器
下载PDF
电阻率梯度PZT/ZnO压电复合陶瓷的结构与电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灯仁 孟中岩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7-113,共7页
研制了具有电阻率和压电系数梯度的PZT/ZnO压电陶瓷,其本身也是一类独石型梯度功能压电陶瓷驱动器(FGMPA),并且它所需的驱动电场比La-PZT/Fe-PZT FGMPA低.分别用电子探针(EPMA)、X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查证了其组分、相结构和显微... 研制了具有电阻率和压电系数梯度的PZT/ZnO压电陶瓷,其本身也是一类独石型梯度功能压电陶瓷驱动器(FGMPA),并且它所需的驱动电场比La-PZT/Fe-PZT FGMPA低.分别用电子探针(EPMA)、X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查证了其组分、相结构和显微结构的梯度分布.结果表明,显微结构及电性能的梯度分布,主要是由Zn2+的扩散及其在PZT晶界富集造成的,它也是使PZT层中与界面相邻的部分区域电阻率下降的原因.XRD证实了在PZT层中ZnO第二相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zt/ZnO复合陶瓷 梯度功能材料(FGM) 电阻率梯度 独石梯度压电驱动器
下载PDF
基于压电陶瓷的柔性机械臂振动主动控制最优位置的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薛彬 王海 杨春来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42-46,共5页
首先,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主动抑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对其前三阶振型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其次,根据三阶振型曲线及仿真分析,确定了PZT传感器和驱动器的粘贴位置;最后,基于NI虚拟仪器搭建了抑振效果测试平台.实验测试结果显示,柔性... 首先,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主动抑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对其前三阶振型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其次,根据三阶振型曲线及仿真分析,确定了PZT传感器和驱动器的粘贴位置;最后,基于NI虚拟仪器搭建了抑振效果测试平台.实验测试结果显示,柔性机械臂在一阶固有频率下振动时根部抑振效果最佳,抑振率为44.51%,该实验为后续柔性臂在二阶、三阶固有频率下抑振方案的有效性分析与验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机械臂 压电陶瓷 主动抑振 最优位置
下载PDF
基于频谱校正技术的光学相干振动和热变形层析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丹阳 张秋坤 +4 位作者 钟剑锋 郭金泉 钟舜聪 沈耀春 姚立纲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7-172,共6页
本文提出采用基于频谱校正技术的增强型频域光学相干层析系统(EOCT)及其在非接触结构振动和热变形检测的应用.该EOCT系统采用基于CCD的宽带光谱仪以及宽带低相干的白光,所以这个增强型光学相干层析系统具有很高的检测分辨率,可达到0.9μ... 本文提出采用基于频谱校正技术的增强型频域光学相干层析系统(EOCT)及其在非接触结构振动和热变形检测的应用.该EOCT系统采用基于CCD的宽带光谱仪以及宽带低相干的白光,所以这个增强型光学相干层析系统具有很高的检测分辨率,可达到0.9μm精度.但是,由于光谱信号作傅里叶变换的过程中产生了能量泄露,从而导致振动或热变形检测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采用一种频谱校正技术来校正此误差.从振动、热变形以及压电驱动器标定等实验的结果可知该方法的检测精度最高可达0.1μm.因此,自研制的EOCT系统在非接触振动、热变形测量以及压电驱动器在线标定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光学相干层析 频谱校正技术 非接触检测 压电驱动器在线标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