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辣椒素类物质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穗萍 夏延斌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5年第2期110-113,共4页
介绍辣椒素类物质的结构、性质;对辣椒素类物质的感官测定、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辣味物质的定量测定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辣椒素类物质 辣味 感官测定 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下载PDF
Scoville感官评定法测定辣椒辣度 被引量:23
2
作者 罗凤莲 夏延斌 +1 位作者 欧阳建勋 王燕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57-259,共3页
对辣椒中辣味成分的组成、辣椒素的性质及功能、国内外辣椒辣度的研究概况以及评价方法等进行了综述。主要研究了辣度的Scoville感官评定法,并与HPLC法测定的辣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感官评定法测得干辣椒样品的辣度与HPLC法结果... 对辣椒中辣味成分的组成、辣椒素的性质及功能、国内外辣椒辣度的研究概况以及评价方法等进行了综述。主要研究了辣度的Scoville感官评定法,并与HPLC法测定的辣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感官评定法测得干辣椒样品的辣度与HPLC法结果在同一辣度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辣度 感官评价
原文传递
黑水虻对食料中pH值、辣度及盐度的耐受性 被引量:23
3
作者 姬越 任德珠 +2 位作者 叶明强 徐齐云 安新城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36-639,共4页
黑水虻能够高效取食和消化富含营养物质的易腐有机废弃物,将其转化为昆虫蛋白和油脂,为评估黑水虻处置餐厨垃圾的效率和稳定性,通过研究黑水虻在食料环境中对酸、碱、盐、辣椒素等胁迫因子的耐受性水平,分析其在餐厨垃圾处置过程中的抗... 黑水虻能够高效取食和消化富含营养物质的易腐有机废弃物,将其转化为昆虫蛋白和油脂,为评估黑水虻处置餐厨垃圾的效率和稳定性,通过研究黑水虻在食料环境中对酸、碱、盐、辣椒素等胁迫因子的耐受性水平,分析其在餐厨垃圾处置过程中的抗逆表现.结果显示:(1)强酸性(pH=3)环境对黑水虻生长发育有显著负面影响,整体表现为幼虫体重减轻、化蛹率降低且无法羽化,不能完成完整的生活史;而强碱性(pH=11)环境没有表现出负面影响,反而有利于幼虫的生长发育,表现为体重增加、活力增强,因此黑水虻对强酸和强碱的适应能力是不对称的;pH值在5-11之间的黑水虻化蛹率、羽化率、生物量积累和成活率的差异不显著;(2)盐浓度增加会导致黑水虻幼虫发育期延长,但在本研究中,6%的质量浓度条件下仍没有出现体重、化蛹率、羽化率及存活率的显著差异,显示出黑水虻对渗透压存在较好的适应机制;(3)辣度对黑水虻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黑水虻幼虫对食料中的酸碱度、盐度及辣度整体上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可作为动物媒介规模化处置餐厨垃圾,在具体工艺设计中应尽量调节餐厨垃圾至偏碱性、低盐度以提高效率、增加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 PH值 辣度 氯化钠
原文传递
食品中辣味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贾洪锋 张淼 +3 位作者 梁爱华 何江红 陈祖明 彭德川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20,31,共4页
辣味是食品中一种重要的味道,赋予了食品独特的风味。文章对食品中辣味的来源、辣味产生的机理、辣度的评价方法、食品中辣味的控制、辣椒素类物质的稳定性做了综述。
关键词 食品 辣椒素 辣味 研究 控制
下载PDF
基于差别度的电子舌对花椒麻味物质的定量预测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素霞 赵镭 +3 位作者 史波林 支瑞聪 汪厚银 周先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84-88,共5页
以建立一套快速批量的电子感官麻度评价方法为目的。以干花椒麻味提取液为研究对象,基于感官评价对照差别检验的方法和原理,对未知样品与参比样采取对比平行测定,以欧氏距离作为参比与样品间电子舌区分的差别度,探索建立花椒麻味物质含... 以建立一套快速批量的电子感官麻度评价方法为目的。以干花椒麻味提取液为研究对象,基于感官评价对照差别检验的方法和原理,对未知样品与参比样采取对比平行测定,以欧氏距离作为参比与样品间电子舌区分的差别度,探索建立花椒麻味物质含量电子舌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差别度能很好地反应麻味物质不同质量浓度之间的差异,该差异可用线性数学模型表示。采用该模型对样品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满足感官评价对风味属性量化评价的要求。本研究实现了对花椒麻味物质定量预测的突破,同时也对利用电子感官进行半定量和定量测定研究提供了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舌 花椒 麻味 定量 差别度 欧氏距离
下载PDF
辣椒素同系物合成、辣度及海洋生物防污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彭必先 王俊莲 +7 位作者 彭争宏 周圣泽 王凤奇 纪永亮 叶章基 周祥凤 林童 张孝彬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46-1654,共9页
合成了十种辣椒碱同系物,用感官评定的方法对其辣度进行了测定,并将它们的结构与辣度进行了对比,探讨了影响辣椒碱同系物辣度的结构因子.选取其中辣度较大的四种辣椒碱同系物作为海洋生物防污涂料的驱赶剂,考察了它们的海洋生物防污性能... 合成了十种辣椒碱同系物,用感官评定的方法对其辣度进行了测定,并将它们的结构与辣度进行了对比,探讨了影响辣椒碱同系物辣度的结构因子.选取其中辣度较大的四种辣椒碱同系物作为海洋生物防污涂料的驱赶剂,考察了它们的海洋生物防污性能.结果表明,辣椒碱和二氢辣椒碱都具有良好的防污性能,二者不相上下.降二氢辣椒碱和壬酸香草胺的防污性能与辣椒碱和二氢辣椒碱有明显区别.仅以辣椒碱或二氢辣椒碱为驱赶剂,且其含量仅为0.1%的情况下,漆膜也表现出较好的防污性能,这为研发新型的、环保的、不含氧化亚铜的防污涂料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素同系物 辣度 辣构关系 防污性能
原文传递
花椒麻味化学基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素霞 赵镭 +2 位作者 史波林 支瑞聪 周先礼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406-3412,共7页
花椒是我国传统的"八大调味品"之一,辛麻味是其主要的风味特征和品质指标。围绕花椒麻味的化学基础,从已报道的天然花椒麻味物质及合成的类似物的分子结构特点、麻味必需分子结构、分子结构与麻度之间的关系3个方面,对现有相... 花椒是我国传统的"八大调味品"之一,辛麻味是其主要的风味特征和品质指标。围绕花椒麻味的化学基础,从已报道的天然花椒麻味物质及合成的类似物的分子结构特点、麻味必需分子结构、分子结构与麻度之间的关系3个方面,对现有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提出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麻味 酰胺 分子结构 麻度
原文传递
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无损测定干辣椒的辣度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沿飞 胡羽 +1 位作者 屠大伟 李红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4-318,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干辣椒样品中的辣椒碱和二氢辣椒碱含量,利用透反射模式采集干辣椒样品的近红外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干辣椒样品的辣度评价的校正模型,并对模型用于预测。结果表明,筛选出建模光谱波段为9000~4000cm-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干辣椒样品中的辣椒碱和二氢辣椒碱含量,利用透反射模式采集干辣椒样品的近红外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干辣椒样品的辣度评价的校正模型,并对模型用于预测。结果表明,筛选出建模光谱波段为9000~4000cm-1;通过残余方差(RVV)分析,确定了最适主成分数为8;干辣椒的辣度PLS评价模型的定标集和验证集的相关系数(RC,RV)分别为0.9871、0.9104,定标集和验证集的标准差(SEC,SEP)分别为2445、3976。研究发现,近红外光谱法作为一种快速而准确的定量分析手段,在干辣椒及其制品的辣度评价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无损检测 辣椒 辣度
原文传递
辣椒的辣味遗传控制与辣椒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正海 毛胜利 +1 位作者 王立浩 张宝玺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21-1832,共12页
辣椒的辣味源于其果实胎座中合成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等生物碱类物质。就辣椒辣味的遗传特征,影响因素,辣椒素类物质生物合成途径及相关基因进化,辣味性状QTL定位,Pun1和pAMT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辣椒 辣味 辣椒素类物质 辣椒素酯类物质 Pun1基因
原文传递
不同栽培条件下辣椒果实辣椒素含量的分析与QTL定位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宁 张正海 +1 位作者 王立浩 张宝玺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25,共7页
利用辣味辣椒Pemnnial(Capsicum annuum)和无辣味辣椒83—58种内重组自交系群体构建的辣椒种内遗传图谱,以温室和露地栽培条件下无辣味辣椒77013A与重组自交系群体各株系杂交F1果实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作为表型性状进行分析。... 利用辣味辣椒Pemnnial(Capsicum annuum)和无辣味辣椒83—58种内重组自交系群体构建的辣椒种内遗传图谱,以温室和露地栽培条件下无辣味辣椒77013A与重组自交系群体各株系杂交F1果实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作为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室和露地栽培条件下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含量和比值差异明显。对露地和温室栽培条件下辣椒果实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总和及其比值进行了QTI.定位,共获得16个关于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的QTL位点,分布在辣椒第2、4、12号染色体上,2号染色体上同时控制辣椒素、二氢辣椒素、二者比值和辣椒素总量的主效QTL位点cap21、dhp2.J、C/D2.1和(C+D)2.1,均在露地和温室被检测到,其LOD值大于5.0,贡献率为20.2%-76.6%,侧翼标记均为BD76366和Punl,12号染色体上调控辣椒素总量的微效QTL也在温室和露地同时被检测到,其他QTL位点未在两种环境下同时定位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味 辣椒素类物质 环境 QTL
下载PDF
近红外快速测定干辣椒中辣度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董楠 胡羽 +3 位作者 邹研 吕都 刘嘉 刘永翔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5-129,共5页
以干辣椒为对象,采用近红外快速测定方法检测其辣度。首先,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8种干辣椒中辣椒碱类物质含量进行准确测定,确定了定量指标辣度。然后,采集干辣椒粉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检测模型,并对检测波... 以干辣椒为对象,采用近红外快速测定方法检测其辣度。首先,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8种干辣椒中辣椒碱类物质含量进行准确测定,确定了定量指标辣度。然后,采集干辣椒粉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检测模型,并对检测波长范围及模型主因子数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使用PLS进行模型的建立,校正集方程相关系数0.987 1,验证集方程相关系数0.870 4;校正均方根误差2 870,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9 476,主因子数为8。最终得到的检测模型能够满足对干辣椒中辣度的快速检测要求,且具有较好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辣椒 辣度 近红外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辐照杀菌对辣椒粉色泽、辣度及挥发油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董丹 刘会平 +1 位作者 徐涛 张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17-121,共5页
辣椒在采收、加工等过程中易受微生物的侵染,通常采用的低于10kGy的辐照处理不能使其达到香辛料的卫生标准。本实验通过提高辐照剂量,研究高剂量对辣椒色泽、辣度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对辣椒粉的亮度和红度不会产生影... 辣椒在采收、加工等过程中易受微生物的侵染,通常采用的低于10kGy的辐照处理不能使其达到香辛料的卫生标准。本实验通过提高辐照剂量,研究高剂量对辣椒色泽、辣度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对辣椒粉的亮度和红度不会产生影响,而呈黄色素对辐照较为敏感,经18kGy辐照后出现7.95%的下降。辐照后辣椒素类物质含量出现了0.30%~9.06%的升高,辣度增强。18kGy的辐照使辣椒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双戊烯含量提高了15.41%,其他含量较低的物质无明显变化。综上,辐照对辣椒风味物质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粉 辐照杀菌 颜色 辣度 挥发油
下载PDF
国内外辣味科学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贺宇玉 曾子逸 +1 位作者 王卉 陈可先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24-438,共15页
辣椒属植物如辣椒不仅具有独特的辣味,其组分如辣椒素类物质还具有诸多药理作用。为了更直观地把握辣味科学研究领域的现状和主要学术脉络,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共13389篇文献作为数据源,从辣味科学研究文献数量、国家/期刊... 辣椒属植物如辣椒不仅具有独特的辣味,其组分如辣椒素类物质还具有诸多药理作用。为了更直观地把握辣味科学研究领域的现状和主要学术脉络,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共13389篇文献作为数据源,从辣味科学研究文献数量、国家/期刊/学术机构/作者的影响力和研究热点等角度出发,借助文献计量学方法,运用VOSviewer软件、CiteSpace软件、MATLAB软件和Origin软件等统计分析工具,对2010—2020年期间全球辣味科学研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辣味科学研究不仅涉及食品科学和药理学等传统领域,还涉及植物科学、神经科学、毒理学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众多领域,其中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和神经科学是近10年的研究热点。美国在辣味科学研究领域的发文总量最多,中国和日本等国家紧随其后。中国年发文量增速较快,发文TOP20作者占比和论文整体的H指数均较大,而篇均引用次数低于美国和德国等国家。不同国家学术机构或作者间的合作已成为一种常态,主要涉及上述热点领域。本文通过关键词突跃分析,明确突跃强度最强、持续突跃时间最长和近年来的主要突跃关键词。分析结果对食品科学、化学、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学者整体把握辣味科学研究方向、发展趋势和热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辣味产业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科学 辣味 辣椒素 文献计量分析 科学引文索引
下载PDF
辣椒素类物质辣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范智义 王俏君 +5 位作者 邓维琴 杨礼学 李龙 王泽亮 陈功 张其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63-371,共9页
辣椒素类物质是一类带有香草基团和中长链脂肪酰胺结构的生物碱,其中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辣度最高。部分辣椒素类物质可激活相关受体,引起痛觉与热觉神经信号的传导,使人感到辣味。斯科维尔指数法是评价辣度最常见的方法,但评价结果仅与... 辣椒素类物质是一类带有香草基团和中长链脂肪酰胺结构的生物碱,其中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辣度最高。部分辣椒素类物质可激活相关受体,引起痛觉与热觉神经信号的传导,使人感到辣味。斯科维尔指数法是评价辣度最常见的方法,但评价结果仅与辣味物质的含量有关,无法真正反映样品的辣度,而时间-强度法可获得多个与辣度相关的定量指标,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除增加辣椒素类物质的含量外,使用水基分散系、提高体系温度、增感作用的产生甚至其他感觉刺激均可显著提升辣椒素类物质辣味感知强度,在感官评价中应当特别注意。综上,本文总结辣椒素类物质的结构、分布,辣味呈现机制、评价方法以及影响辣味感知的因素等方面,以期为食品辣味强度预测和辣味食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素类物质 辣味 结构 机制 感官
下载PDF
Studies on the synthesis,pungency and anti-biofouling performance of capsaicin analogues 被引量:4
15
作者 PENG BiXian WANG JunLian +7 位作者 PENG ZhengHong ZHOU ShengZe WANG FengQi JI YongLiang YE ZhangJi ZHOU XiangFeng LIN Tong ZHANG XiaoBin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2年第3期435-442,共8页
Ten capsaicin analogues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ir pungency degrees were determined through Scoville Organoleptic Te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ucture and pungency degree of these capsaicin analogues was discu... Ten capsaicin analogues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ir pungency degrees were determined through Scoville Organoleptic Te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ucture and pungency degree of these capsaicin analogues was discussed. Then four of these capsaicin analogues with higher pungency degree were picked out and added to anti-biofouling paints as repellents to study their anti-biofouling performance by shallow sea buoyant raft hung-plate experiment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apsaicin and dihydrocapsaicin exhibited equally good anti-biofouling performance while nordihydrocapsaicin and N-vanillylnonanamide had poor anti-biofouling performance. Experimental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paints with only 0.1% capsaicin or dihydrocapsaicin as repellent without any other biocides had also exhibited good anti-biofouling performance, which provided a new idea for developing novel, more environment-friendly and Cu20-free antifouling pai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saicin analogues pungency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e and pungency degree anti-biofouling performance
原文传递
萝卜肉质根辣味定量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沈奇 汪隆植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51-254,共4页
用4甲硫基3丁烯异硫氰酸盐(MTB-ITC)作为辣味的定量指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在生食较辣的萝卜榨汁液中MTB-ITC含量为100~200μmol/100mL。肉质根生长初期其含量较低,定桩期增长最快,... 用4甲硫基3丁烯异硫氰酸盐(MTB-ITC)作为辣味的定量指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在生食较辣的萝卜榨汁液中MTB-ITC含量为100~200μmol/100mL。肉质根生长初期其含量较低,定桩期增长最快,近露肩期达最大值,然后逐步下降;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肉质根不同部位的辣味物质变化趋势一致;辣味物质在萝卜皮(韧皮部)的含量大于萝卜肉(木质部),萝卜肉中,真根部的顶端含量最高,向根头部的方向逐步减少。辣味强弱与播种期早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辣味 4甲硫基-3-丁烯异硫氰酸盐
下载PDF
A Study of Pungency of Capsaicinoid as Affected by Their Molecular Structure Alteration 被引量:2
17
作者 Jun-Lian WANG Zheng-hong PENG +5 位作者 Sheng-ze ZHOU Jin-xi Zhang Song-fei Zhang Xiang-feng ZHOU Xiao-bin ZHANG Bi-xian PENG 《Pharmacology & Pharmacy》 2011年第3期109-115,共7页
An attempt was made in an effort to synthesize a series of capsaicinoids, most of which are synthesized in our laboratory and characterized to be completely new members of capsaicinoids. The Structure-pungency depende... An attempt was made in an effort to synthesize a series of capsaicinoids, most of which are synthesized in our laboratory and characterized to be completely new members of capsaicinoids. The Structure-pungency dependence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saicinoid PREPARATION Structure pungency
下载PDF
基于遗传距离和配合力预测辣椒辣度杂种优势
18
作者 吴立东 刘亚婷 +5 位作者 邱胤晖 林淑婷 尚伟 李永清 张锐 钟柳青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80-2590,共11页
【目的】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GBS)技术估算辣椒亲本间的SNP遗传距离,并通过配合力分析,预测杂交后代辣度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为高辣度辣椒新品种的亲本选配及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1个辣椒自交系为亲本材料(母本A1~A5... 【目的】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GBS)技术估算辣椒亲本间的SNP遗传距离,并通过配合力分析,预测杂交后代辣度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为高辣度辣椒新品种的亲本选配及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1个辣椒自交系为亲本材料(母本A1~A5,父本B1~B6),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NCⅡ)配制30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组合的5个辣度相关性状[二氢辣椒素、辣椒素、辣椒素总量、斯科维尔指数(SHU)和辣度]进行测定,并对各性状的SNP遗传距离、配合力和杂种优势间的相关分析。【结果】通过Illumina测序共获得20.0 Gb原始数据,有效数据为19.9 Gb,Q20平均97.3%,平均GC含量36.59%;通过比对共获得1671621个SNP位点,1732641个SNP变异位点;11份辣椒亲本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为0.0299~0.4762。辣椒各辣度相关性状普遍存在杂种优势,A5×B6的二氢辣椒素、A5×B1的辣椒素及A5×B3的辣椒素总量、SHU和辣度杂种优势最明显。不同亲本的不同辣度相关性状间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值差异较大,其中A5的辣椒素和B6的二氢辣椒素具有较高的GCA效应值,二者配制的杂交组合A5×B6(二氢辣椒素)、A5×B1(辣椒素)的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值最高,表明亲本之一具有较高GCA效应值易组配出SCA效应值较高的杂种后代。各辣度相关性状的SCA与杂种优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相关系数为0.466~0.782,而GCA与杂种优势相关性较弱或呈负相关;二氢辣椒素、辣椒素总量、SHU和辣度的杂种优势与SNP遗传距离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82~0.579。【结论】利用SNP遗传距离和SCA预测辣椒辣度相关性状杂种优势是可行的,但还需考虑亲本间的GCA。因此,在对辣椒辣度相关性状杂交组合预测杂种优势时,可将配合力与遗传距离相结合,以配制辣度更高的杂交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辣度 遗传距离 配合力 杂种优势 简化基因组测序(GBS)
下载PDF
酱卤鸭制品辣度HPLC测定法的前处理条件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海 陈季旺 +2 位作者 莫加利 田镇闻 王宏勋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1-7,共7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酱卤鸭制品的辣度,超声波辅助提取(溶剂种类、料液比、温度、超声时间、频率及提取次数)对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得率的影响,优化较佳的提取条件。结果显示乙醇浓度60%、鸭肉与乙醇比例1∶30(g/m L)、温度4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酱卤鸭制品的辣度,超声波辅助提取(溶剂种类、料液比、温度、超声时间、频率及提取次数)对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得率的影响,优化较佳的提取条件。结果显示乙醇浓度60%、鸭肉与乙醇比例1∶30(g/m L)、温度45℃、超声时间20 min、双频超声波频率25+40 KHZ,提取2次为较佳的前处理条件。HPLC法测定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精密度和重复性的RSD分别为0. 99%和4. 76%及1. 48%和9. 52%,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0-94%和90-93%。HPLC法和感官评价法测定6种酱卤鸭制品的辣度基本相同,说明该前处理条件的HPLC法快速、准确、可靠,可作为酱卤鸭制品辣度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卤鸭制品 辣度 高效液相色谱 辣椒素 二氢辣椒素
下载PDF
A <i>Comt</i>1 Loss of Function Mutation Is Insufficient for Loss of Pungency in <i>Capsicum</i> 被引量:1
20
作者 Sota Koeda Kosuke Sato +2 位作者 Yuri Tanaka Rihito Takisawa Akira Kitajima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5年第8期1243-1255,共13页
The participation of O-methyltransferase (COMT) in phenylpropanoid-mediated capsaicinoid biosynthesis has long been proposed. Ferulic acid, a phenylpropanoid intermediate, is a precursor of capsaicinoid biosynthesis a... The participation of O-methyltransferase (COMT) in phenylpropanoid-mediated capsaicinoid biosynthesis has long been proposed. Ferulic acid, a phenylpropanoid intermediate, is a precursor of capsaicinoid biosynthesis and is produced from caffeic acid by the action of COMT. As previously reported that silencing Comt expression caused a drastic decrease in capsaicinoid accumulation, it was presumed that a Comt loss-of-function mutation would cause loss of pungency in Capsicum. This hypothesis was tested by cloning Comt1 and Comt2 from the placenta tissue of the pungent cultivar Habanero. 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critical amino-acid residues for enzyme function showed that the two COMTs had high similarity with the COMTs of other plant species. Moreover, as the two Comts were both expressed in placenta tissue and expressed prior to the accumulation of capsaicinoids, the two genes could be candidates for capsaicinoid biosynthesis. Second, Comt1 loss-of-function mutants were screened from the germplasm. A truncated Comt1 transcript was expressed in non-pungent pepper No.3341 caused by deletion of the genomic region. The predicted No.3341 COMT1 lacked His-265, which was absolutely necessary for enzymatic activity. Contrary to our expectations, the Comt1 mutation was not related to non-pungency of No.3341, as the deletion of Comt1 did not co-segregate with non-pungency in the F2 population obtained from crossing No.3341 with Habanero. This result was confirmed by screening several pungent accessions harboring the same Comt1 deletion mutation. Alth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COMT in phenylpropanoid-mediated capsaicinoid biosynthesis has long been proposed, our present study shows that Comt1 can not be a target for controlling fruit pung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SAICINOIDS CAPSICUM COMT Pepper Phenylpropanoid Pathway pungenc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