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朝克拉通北部早前寒武纪变质作用演化的三种主要样式及其地质动力学 被引量:12
1
作者 卢良兆 徐学纯 董永胜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10,共10页
中朝克拉通北部早前寒武纪变质作用演化及其PTt轨迹主要有三类样式:第一类以内蒙古集宁—怀安太古宙高级区为代表,PTt轨迹表现为顺时针形式,峰期温压高达800℃~850℃,0.90GPa~1.00GPa,峰期后为大幅度... 中朝克拉通北部早前寒武纪变质作用演化及其PTt轨迹主要有三类样式:第一类以内蒙古集宁—怀安太古宙高级区为代表,PTt轨迹表现为顺时针形式,峰期温压高达800℃~850℃,0.90GPa~1.00GPa,峰期后为大幅度等热减压,反映了板块碰撞造山带的陆壳成倍构造增厚和后期拉张减薄机制;第二类以冀东—辽西太古宙高级区为代表,PTt为逆时针形式,早期增温为主,峰期温压均较高,峰期后为近等压冷却过程,它们反映地壳因岩浆底侵而增厚的动力学机制;第三类以辽东—吉南早元古代变质地带为代表,PTt轨迹亦为逆时针,但特征是早期增压明显,继之以近等压增温,峰期为中低压,峰期后近等压冷却,这类样式反映了较稳定陆块壳内裂陷区的闭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t-D轨迹 地质动力学 中朝克拉通 变质作用
下载PDF
冀东麻粒岩相区的变质作用及其演化 被引量:11
2
作者 贺高品 叶慧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28-135,T002,共9页
根据对表壳岩、中酸性侵入岩和基性岩墙的变质变形作用及相互关系的深入研究,确定冀东麻粒岩相区在早前寒武纪时期主要经历了两期变质作用,每期变质作用均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化过程,峰期阶段的变质条件均达到了麻粒岩相。第一期变质作用... 根据对表壳岩、中酸性侵入岩和基性岩墙的变质变形作用及相互关系的深入研究,确定冀东麻粒岩相区在早前寒武纪时期主要经历了两期变质作用,每期变质作用均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化过程,峰期阶段的变质条件均达到了麻粒岩相。第一期变质作用(3000~2500Ma)的PTt演化具近等压冷却(IBC)特点的逆时针轨迹,第二期变质作用(2300~2000Ma)是近等压加热(IBH)特点的顺时针轨迹,反映两期变质作用具有不同的构造环境和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作用 ptt轨迹 麻粒岩 变质作用
全文增补中
赣中周潭群石榴石、斜长石和黑云母微区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胡恭任 刘丛强 +2 位作者 章邦桐 唐红峰 于瑞莲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7-345,共9页
周潭群变质岩中石榴石、斜长石和黑云母微区化学成分变化明显 ,石榴石变斑晶具典型的生长环带 ,由晶体中心向两侧边缘XMg、XFe值以光滑曲线递增 ,XCu、XMn值以光滑曲线递减 ,反映其增温过程 ;晶体最边缘的化学成分反映变质峰期的温度条... 周潭群变质岩中石榴石、斜长石和黑云母微区化学成分变化明显 ,石榴石变斑晶具典型的生长环带 ,由晶体中心向两侧边缘XMg、XFe值以光滑曲线递增 ,XCu、XMn值以光滑曲线递减 ,反映其增温过程 ;晶体最边缘的化学成分反映变质峰期的温度条件。通过石榴石变斑晶生长环带剖面分析 ,应用Grt_Bi温度计和GASP压力计 ,确定本区变质作用 pT轨迹为顺时针形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石 斜长石 黑云母 微区化学成分 ptt轨迹 地球动力学 周谭群
下载PDF
北京密云麻粒岩相区变质作用演化及PTt轨迹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贺高品 叶慧文 夏胜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4-26,共13页
北京密云麻粒岩相区在早前寒武纪时期主要经历了两期变质作用。每期变质作用又可划分为三个连续的变质阶段,峰期阶段的P-T条件均达到了麻粒岩相.第一期变质作用约结束于2500Ma,具有与造山带相似的顺时针PTt轨迹,峰期阶... 北京密云麻粒岩相区在早前寒武纪时期主要经历了两期变质作用。每期变质作用又可划分为三个连续的变质阶段,峰期阶段的P-T条件均达到了麻粒岩相.第一期变质作用约结束于2500Ma,具有与造山带相似的顺时针PTt轨迹,峰期阶段T为800~900℃,P=0.98~1.02GPa,这种轨迹主要与早期平卧褶皱和推覆构造使地壳大幅度增厚有密切关系。第二期变质作用约发生在1800Ma,PTt轨迹为具近等压加热(IBH)特点的顺时针轨迹,峰期阶段T为760~810℃,P为0.96~1.04GPa,这种轨迹与大陆地壳的拉伸作用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作用 演化 ptt轨迹 麻粒岩
下载PDF
地质事件序列与造山过程的pTt轨迹 被引量:3
5
作者 邓晋福 莫宣学 +8 位作者 肖庆辉 吴宗絮 赵海玲 罗照华 苏尚国 汪洋 刘翠 赵国春 邱瑞照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6-342,共7页
与变质作用一样,地质事件序列亦可反演造山过程的 pTt轨迹。两种独立途径反演的pTt轨迹对造山带动力学演化研究具有互补性。本文讨论了地质过程的事件性(或突发性)以及与热模拟 pTt轨迹的异同、地质事件顺时针(CW)和反时针(CCW)pTt轨迹... 与变质作用一样,地质事件序列亦可反演造山过程的 pTt轨迹。两种独立途径反演的pTt轨迹对造山带动力学演化研究具有互补性。本文讨论了地质过程的事件性(或突发性)以及与热模拟 pTt轨迹的异同、地质事件顺时针(CW)和反时针(CCW)pTt轨迹的实例及其动力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事件序列 造山过程 ptt轨迹 变质作用 岩浆
下载PDF
麻粒岩地体构造模型及其PTt轨迹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石宏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78-86,共9页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麻粒岩地体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过程是多样的,并提出多种构造模型来解释麻粒岩相条件出现的原因。本文评述了几种主要构造模型及其PTt轨迹,并就进一步研究中应注意的某些问题作了探讨。
关键词 麻粒岩 地体 构造 模型 ptt轨迹
下载PDF
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结构构造的演化规律(PTt-D轨迹) 被引量:1
7
作者 郭震宇 董火根 郭令智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424-430,共7页
根据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中尺度 -显微构造分析及PTt研究 ,建立它们的结构和构造随变质作用 (前榴辉岩相、超高压变质峰期、前角闪岩相和角闪岩相 )有序演化的PTt D轨迹。这一演化主要包括 :在岩石的矿物结构方面从石榴石静态重... 根据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中尺度 -显微构造分析及PTt研究 ,建立它们的结构和构造随变质作用 (前榴辉岩相、超高压变质峰期、前角闪岩相和角闪岩相 )有序演化的PTt D轨迹。这一演化主要包括 :在岩石的矿物结构方面从石榴石静态重结晶结构到柯石英假像及放射状张裂隙构造 ;在岩石组构方面从L >S到L -S和S >L榴辉岩 ;以及在中尺度构造方面发育的D1和D2变形构造。该PTt D轨迹同时可以提供有关高压、超高压变质岩折返模式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 高压、超高压变质岩 结构构造 ptt-D轨迹 折返
下载PDF
变斑晶晶内微构造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三忠 杨振升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1-57,共7页
变斑晶晶内包体径迹在变质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尤其在造山带研究、PTt轨迹、变质与变形关系及历史、变形机制及褶皱和剪切带运动学、变质变形程度、变斑晶生长率、应变量、应变速率等方面的应用取得许多重大进展。... 变斑晶晶内包体径迹在变质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尤其在造山带研究、PTt轨迹、变质与变形关系及历史、变形机制及褶皱和剪切带运动学、变质变形程度、变斑晶生长率、应变量、应变速率等方面的应用取得许多重大进展。其中所有变斑晶都是同运动的、未旋转的“固定论”新观点、新应用,值得重视和深入综合研究。另外,在任何应用之前都宜首先确定变斑晶旋转与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斑晶 晶内包体径迹 微构造 ptt轨迹 矿物晶体
下载PDF
中条山早元古代变质岩石的PTt轨迹和构造演化 被引量:14
9
作者 梅华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6-47,T001,共13页
中条山早元古代变质岩石呈北东向分布,经历了中低级变质作用。本文在变质作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质构造和显微构造,利用近来发展的石榴石环带定量测定P-T轨迹的技术,建立了绛县群和中条群泥质岩石经历的PTt轨迹。PTt轨迹表明绛县群经... 中条山早元古代变质岩石呈北东向分布,经历了中低级变质作用。本文在变质作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质构造和显微构造,利用近来发展的石榴石环带定量测定P-T轨迹的技术,建立了绛县群和中条群泥质岩石经历的PTt轨迹。PTt轨迹表明绛县群经历拉张作用,地壳发生抬升,产生绿片岩相变质;在中条第Ⅰ期运动中,地壳略有增厚或不变升温和抬升,产生低角闪岩相变质;而中条群岩石经历低绿片岩相埋深变质后,于中条第Ⅰ期运动中,呈现增厚升温和抬升的轨迹,经历低角闪岩相变质。中条第Ⅱ期运动则使地壳彻底抬升剥蚀,发生区域热变质和退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条山 早元古代 变质岩 ptt轨迹
下载PDF
中、低压变质作用与大陆造山——兼论四川丹巴的变质带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赖兴运 程素华 陈军元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27-339,共13页
巴罗型中压变质带与巴肯型低压高温变质带的成因与大陆板块边缘的碰撞造山及陆内造山作用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根据变质带的空间时间配置关系、压力类型、变质作用pTt轨迹、伴生的岩浆岩等等,可以区分出3种类型的大陆造山模式:弧-陆拼... 巴罗型中压变质带与巴肯型低压高温变质带的成因与大陆板块边缘的碰撞造山及陆内造山作用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根据变质带的空间时间配置关系、压力类型、变质作用pTt轨迹、伴生的岩浆岩等等,可以区分出3种类型的大陆造山模式:弧-陆拼贴型、陆-陆碰撞型(可进一步分为中高压型碰撞造山带和双变质型山带型(paired metamorphic mountain belt)陆-陆碰撞带)、陆内造山地壳加厚-伸展型。巴罗型中压变质带普遍出现于地壳加厚-热弛豫的构造环境,但巴肯型低压变质带形成的构造背景及物理化学条件在不同的造山带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热源至少有:壳内岩浆侵入或岩浆板底垫托、沉降盆地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热、构造热穹隆、变质核杂岩、地下热流体传热等。大陆边缘造山带中巴罗型变质带的倒转以及板内造山带中变质带问断等现象与造山动力学过程密切相关,记录了造山过程中的重要的地质事件,也是探讨造山历史的理想场所。由于四川丹巴地区松潘—甘孜造山带形成于很独特的3个板块双极性构造环境,表现出与世界上典型造山带诸多相似的地方,如巴罗型中压变质带、巴肯型低压高温带同时在一系列变质穹隆中发育,但又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如通常只发育在大陆边缘的倒转的巴罗带和陆内造山过程中的变质相间断同时出现,显然这与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模式 巴罗型变质带 巴肯型变质带 ptt轨迹 松潘—甘孜造山带
下载PDF
变质作用的PTt轨迹、地球动力学过程和金矿化
11
作者 毛德宝 《吉林地质》 1993年第4期22-31,共10页
本文论述了典型的大地构造环境下变质作用的PTt轨迹及其反映的地球动力学过程对金矿化的控制作用,从PT演化的角度阐述了金矿床的成矿机理和成矿规律。
关键词 ptt轨迹 地球动力学 金矿床 矿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