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分异视角下中国碳排放强度的Markov稳态预测 被引量:7
1
作者 赵桂梅 陈丽珍 +1 位作者 孙立成 赵桂芹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28-233,共6页
传统的外生分组无法准确地刻画区域碳排放的分异状况,从而不能有效地反映碳排放的演进趋势。在考虑空间地理因素驱动下,通过PS收敛方法确定中国30个省区市碳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异类型,进一步利用Arc GIS 10.0构建Markov转移矩阵分析时空... 传统的外生分组无法准确地刻画区域碳排放的分异状况,从而不能有效地反映碳排放的演进趋势。在考虑空间地理因素驱动下,通过PS收敛方法确定中国30个省区市碳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异类型,进一步利用Arc GIS 10.0构建Markov转移矩阵分析时空分异的区域碳排放强度的流动性,揭示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格局和动态演进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格局演进存在5种分异类型,不同类型区域的碳排放强度跨区域状态转移发生的概率较小,低和中低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具有长期的稳定性,整体上将向低与中低碳排放强度水平的长期空间均衡状态演进。在此结论基础上,提出建立分区域有重点的碳排放强度空间预警决策系统,评测全国各省区市碳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异情况,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碳减排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时空分异 ps收敛 MARKOV链 稳态预测 碳减排措施
下载PDF
省域碳排放强度的收敛性与动态演进 被引量:22
2
作者 胡宗义 唐李伟 苏静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2-151,共10页
鉴于传统收敛模型的局限性,基于PS收敛模型对中国30个省市1986-2010年碳排放强度的收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30个省市的碳排放强度整体上不存在收敛,但内部存在4个收敛类型(即类型A-类型D)和1个离散类型(即类型E),其中类型A... 鉴于传统收敛模型的局限性,基于PS收敛模型对中国30个省市1986-2010年碳排放强度的收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30个省市的碳排放强度整体上不存在收敛,但内部存在4个收敛类型(即类型A-类型D)和1个离散类型(即类型E),其中类型A、类型B和类型E的相对转移路径趋于上扬,其所包含省份的整体碳排放强度与全国总体平均水平的碳排放强度间的差距趋于扩大,资源利用效率趋于下降,是拉动我国碳排放强度增加的主要类型;类型C和类型D的相对转移路径在样本研究期内呈现出平稳的下降趋势,其所包含省份的整体碳排放强度与全国总体平均水平的碳排放强度间的差距趋于缩小,资源利用效率趋于提高,是降低我国碳排放强度的主要类型。进一步的核密度分析发现,整体上看,我国碳排放强度逐年趋于下降,且省域间的碳排放差异也呈现出缩小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ps收敛模型 核密度估计 动态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SBM模型的我国粮食生产生态效率测度与PS收敛检验 被引量:22
3
作者 鲁庆尧 王树进 孟祥海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4-32,共9页
基于SBM模型对我国粮食生产(2000~2018)生态效率进行测度与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粮食生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高,粮食生产生态效率省际平均值较低;三大区域的粮食生产生态效率从西部、中部到东部,呈现显著的递减趋势;在土地与技术集聚的... 基于SBM模型对我国粮食生产(2000~2018)生态效率进行测度与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粮食生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高,粮食生产生态效率省际平均值较低;三大区域的粮食生产生态效率从西部、中部到东部,呈现显著的递减趋势;在土地与技术集聚的作用下,粮食主产区的生态效率要高于非主产区。鉴于我国省际间生产粮食资源禀赋不同与技术水平的差异性,本文还进一步对我国粮食生产生态效率进行了PS收敛检验。结果显示,我国粮食生产生态效率存在两个俱乐部收敛类型。为此,应以绿色科技助粮食生产,推动我国粮食生产生态效率的整体提升;以严格生态政策明确农业污染事故责任,严控化肥、农药等石化类要素的投入;以善治粮食政策领农户科学种粮,秉实管好“大国粮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生态效率 ps收敛模型 俱乐部收敛 大国粮仓
原文传递
省际环境效率俱乐部收敛及动态演进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朴胜任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2-62,105,共12页
鉴于传统收敛模型的局限性,基于PS模型对中国30个省际2005—2014年环境效率的收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环境效率整体上不存在收敛,但是存在4个收敛类型和1个发散类型,其中类型A和类型B的相对路径趋于上扬,其所包含的省际... 鉴于传统收敛模型的局限性,基于PS模型对中国30个省际2005—2014年环境效率的收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环境效率整体上不存在收敛,但是存在4个收敛类型和1个发散类型,其中类型A和类型B的相对路径趋于上扬,其所包含的省际的环境效率均高于其他类型;类型C、类型D和类型E的相对路径均在1以下,其所包含的省际的环境效率均低于全国总体平均水平,而且这部分省际数量占据了全国总体数量的2/3,是拉低全国环境效率的主要因素。(2)研究期间省际环境效率呈现“两极分化”或“多极分化”的趋势。(3)进一步研究表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是俱乐部形成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效率 SBM-超效率DEA ps收敛模型 核密度估计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异质性收敛的中国碳排放强度脱钩效应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赵桂梅 陈丽珍 +1 位作者 孙华平 赵桂芹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7-103,共7页
文章在测算中国30个省区1995-2015年碳排放强度的基础上,通过异质性PS收敛方法确定"俱乐部收敛"类型,解决EKC同质性假设的问题,构建碳排放强度的空间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对各类型区域碳排放强度EKC曲线的拐点及峰值时间进行实... 文章在测算中国30个省区1995-2015年碳排放强度的基础上,通过异质性PS收敛方法确定"俱乐部收敛"类型,解决EKC同质性假设的问题,构建碳排放强度的空间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对各类型区域碳排放强度EKC曲线的拐点及峰值时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考虑空间相关性与空间异质性后,中国碳排放强度EKC模型的估计结果更加稳健,五种类型区域碳排放强度EKC假设成立;"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6.5%的目标条件下,模型估计结果进一步证明中国将在2020年实现碳排放强度与经济增长的"脱钩";中国经济发达的省区已经率先实现碳排放强度的达峰目标,但是如果经济落后的省区不能如期抵达峰值,必将影响全国碳排放峰值的时间和目标。从碳排放强度EKC曲线拐点来看,中国差异化碳减排政策应该根据各类型区域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发展阶段,通过政府引导作用促使碳排放EKC曲线变化更加平缓,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分区域有重点地控制并减少碳排放总量,进而确保各省区能够根据地区发展实际科学落实国家节能减排任务;同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异质性类型区域实现碳排放强度收敛于共同稳态,进而扭转中国经济增长导致环境恶化的不利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ps收敛模型 EKC空间计量 脱钩效应 差异化碳减排
下载PDF
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质量测度及其收敛性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肖攀 李连友 苏静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1-117,共7页
从经济增长的结构、稳定性、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资源环境代价等4个维度构建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综合指数法测度了2000~2012年中国30个省域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并采用PS收敛模型就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收... 从经济增长的结构、稳定性、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资源环境代价等4个维度构建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综合指数法测度了2000~2012年中国30个省域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并采用PS收敛模型就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收敛性及其动态转移路径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域经济增长质量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且整体上不存在收敛性,但是存在5个收敛俱乐部,且各收敛俱乐部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对转移路径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指标体系 ps俱乐部收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