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梅山猪和香猪Prop-1基因的初步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龚振明 陈鲁勇 +2 位作者 方心葵 俞沛初 华修国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17,共4页
Prop-1基因编码一种影响垂体前叶发生的转录因子,在人和动物均已发现由于该基因突变而引起的综合性垂体功能障碍,进而影响生长和繁殖。梅山猪和香猪的繁殖力和生长性能差异非常显著,为了了解这些差异的遗传基础,对两种猪的Prop-1基因进... Prop-1基因编码一种影响垂体前叶发生的转录因子,在人和动物均已发现由于该基因突变而引起的综合性垂体功能障碍,进而影响生长和繁殖。梅山猪和香猪的繁殖力和生长性能差异非常显著,为了了解这些差异的遗传基础,对两种猪的Prop-1基因进行了测序和比较。梅山猪Prop-1基因第198密码子为TTG,编码亮氨酸,而香猪为GTG,编码缬氨酸,即两种猪的Prop-1基因产物不同;在Prop-1基因终止密码下游250bp左右有一个腺苷酸丰富区,梅山猪有14个腺苷酸串联,香猪有11个腺苷酸串联。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梅山猪和香猪之间生产性能差异的遗传基础提供了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兽医科学基础学科 prop-1 繁殖力 生长性能 梅山猪 香猪
下载PDF
PIT-1及PROP-1与联合垂体激素缺乏症 被引量:2
2
作者 朱娜 宁光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2004年第2期122-124,共3页
垂体前叶特异性转录因子(PIT)-1及其祖先蛋白(PROP)-1异常可致联合垂体激素缺乏症(CPHD)。其中PIT-1与胚胎期垂体前叶的发育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催乳素(PRL)及生长激素(GH)基因的表达有关,其基因突变者典型表现为血TSH、PRL、GH完全缺... 垂体前叶特异性转录因子(PIT)-1及其祖先蛋白(PROP)-1异常可致联合垂体激素缺乏症(CPHD)。其中PIT-1与胚胎期垂体前叶的发育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催乳素(PRL)及生长激素(GH)基因的表达有关,其基因突变者典型表现为血TSH、PRL、GH完全缺乏,MRI示垂体萎缩。而PROP-1也是一种垂体特异转录因子,启动胚胎期PIT-1基因的起始表达及维持个体出生后的持续表达,并可直接促使PIT-1细胞系的前体分化为促性腺细胞系,其基因突变患者除GH、PRL、TSH缺乏外,尚有促黄体激素、促卵泡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前叶特异性转录因子-1 联合垂体激素缺乏症 prop-1 基因突变 转录因子
下载PDF
苯醚菊酯气质联用全分析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湘宁 蒋木庚 +2 位作者 章维华 刘益平 蒋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9-62,共4页
采用气质联用分析外标定量法,测定了苯醚菊酯的顺、反式异构体及其总含量;采用制备衍生物,气质联用分析法,测定了苯醚菊酯4个光学异构体和主要副反应产物的含量,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式,实现了苯醚菊酯定性、定量全分析。
关键词 苯醚菊酯 全分析 (1R S)顺 反式-2 2-二甲基-3-(2-甲基-1-丙烯基)环丙烷羧酸-间-苯氧基酯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厚朴提取物HK-1在5个种属肝微粒体中的代谢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小彬 王海蓉 +2 位作者 杨楸楠 汤明海 万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23-728,共6页
目的研究厚朴抗炎有效成分(E)-5-allyl-3'-(prop-1-enyl)biphenyl-2,4'-diol(HK-1)在人、大鼠、比格犬、猴和小鼠的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稳定性,确定HK-1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表型。方法将HK-1在5个种属肝微粒体中孵育,采用UPLC-MS... 目的研究厚朴抗炎有效成分(E)-5-allyl-3'-(prop-1-enyl)biphenyl-2,4'-diol(HK-1)在人、大鼠、比格犬、猴和小鼠的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稳定性,确定HK-1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表型。方法将HK-1在5个种属肝微粒体中孵育,采用UPLC-MS/MS检测方法,通过测定HK-1的剩余浓度,考察它们的代谢稳定性并外推其体内代谢清除率。化学抑制剂法鉴定在大鼠肝微粒体中HK-1的代谢表型。结果 HK-1在人、大鼠、比格犬、猴和小鼠5个种属肝微粒体中半衰期(t_(1/2))分别为9.04、7.36、2.17、4.94、18.09 min;肝微粒体中固有清除率CL_(int)分别为153.40、188.20、639.02、280.60、76.60 m L/(min·mg蛋白);体内固有清除率CL'_(int)分别为151.87、338.76、949.21、416.69、301.61 m L/(min·kg)。在大鼠肝微粒体中HK-1主要被细胞色素CYP2E1、CYP2C、CYP1A2催化代谢。结论HK-1在肝微粒体中由多种酶代谢且代谢很快,其中人肝微粒体和大鼠肝微粒体中半衰期和固有清除率相似,可将大鼠肝微粒体预估人肝微粒体不良反应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5-allyl-3'-(prop-1-enyl)biphenyl-2 4'-diol(HK-1) 肝微粒体 CYP450 代谢稳定性 代谢表型 UPLC-MS/MS
下载PDF
Isolation and structural elucidation of cytotoxic compounds from the root bark of Diospyros quercina (Baill.) endemic to Madagascar
5
作者 Fatiany Pierre Ruphin Robijaona Baholy +3 位作者 Randrianarivo Emmanuel Raharisololalao Amelie Marie-Therese Martin Ngbolua Koto-te-Nyiwa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4年第3期169-175,共7页
Objective:To isolate and characterize the cytotoxic compounds from Diospyros quercina(Baill.)G.E.Schatz&Lowry(Ebenaceae).Methods:An ethno-botanical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the south of Madagascar from July to Augu... Objective:To isolate and characterize the cytotoxic compounds from Diospyros quercina(Baill.)G.E.Schatz&Lowry(Ebenaceae).Methods:An ethno-botanical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the south of Madagascar from July to August 2010.Bio-guided fractionation assay was carried out on the root bark of Diospyros quercina,using cytotoxicity bioassay on murine P388 leukemia cell lines as model.The structures of the cytotoxic compounds were elucidated by 1D and 2D NMR spectroscopy and mass spectrometry.Results:Biological experiments resulted in the isolation of three bioactive pure compounds(named TR-21,TR-22,and TR-23)which exhibited very good in vitro cytotoxic activities with the IC_(50)values of(0.017 5±0.0060)μg/mL,(0.089±0.005)μg/mL and(1.027±0.070)μg/mL respectively.Thus,they support the claims of traditional healers and suggest the possibl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is plant and its wide use in Malagasy folk medicine to treat cancer.Conclusions:The ability of isolated compounds in this study to inhibit cell growth may represent a rational explanation for the use of Diospyros quercina root bark in treating cancer by Malagasy traditional healers.Further studies are,therefore,necessary to evaluate the in vivo antineoplastic activity of these cytotoxic compounds as effective anticancer dru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OSPYROS quercinia Cytotoxic activities Isodiospyrin 6’-Ethoxy-1 3’-dihydroxy-4 6-dimethyl-1 2’-binaphthyl-2 5’3 8’tetraones (E)-5 6-Dimethyl-2-(2-methyl-3-(prop-1-enyl) phenyl)-2H-Chromene Madagascar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成膜添加剂丙烯基-1,3-丙磺酸内酯还原机理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曾丽珍 郑雄文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86-90,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锂离子电池成膜添加剂丙烯基-1,3-丙磺酸内酯(PES)的还原机理.通过B3LYP/6-311++G(d,p)水平的密度函数理论与偏振连续模型(PCM)理论计算结果表明,PES的还原活性优于碳酸丙烯酯(PC),PES较PC优先通过所获得的...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锂离子电池成膜添加剂丙烯基-1,3-丙磺酸内酯(PES)的还原机理.通过B3LYP/6-311++G(d,p)水平的密度函数理论与偏振连续模型(PCM)理论计算结果表明,PES的还原活性优于碳酸丙烯酯(PC),PES较PC优先通过所获得的前线分子轨道能量和电子亲和能被还原形成PES+e.由于PES+e的结构是不稳定的,易于通过破坏C1—O2或O2—S7键而自发重排形成PES-1或PES-2.通过振动频率分析和内反应坐标(IRC)方法优化和确认PES的过渡态(TS).使用自然键轨道(NBO)方法在DFT的B3LYP/6-311++G(d,p)水平上分析沿着最小能量路径(MEP)的稳定点的键顺序和原子电荷分布.基于结构,键顺序和电荷分布结果分析,负电荷大部分分布在PES+e中的—SO2基团上,因此PES+e的成膜机理经历C1—O2或O2—S7的断裂形成稳定的开环环状阴离子自由基(PES-1或PE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碳酸丙烯酯 PES 还原机理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LC-MS/MS测定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中的(E)-9-(丙-1-烯基)-9H-嘌呤-6-胺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文莉 赵书文 +1 位作者 楚亮 徐燕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308-310,共3页
目的采用LC-MS/MS法测定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中的(E)-9-(丙-1-烯基)-9H-嘌呤-6-胺(杂质)。方法采用Waters XBridgeTM BEH Shield RP18色谱柱(75 mm×4.6 mm,2.5μm),流动相为5 mmol·L^(-1)乙酸铵水溶液-95%乙腈水溶液(含5 m... 目的采用LC-MS/MS法测定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中的(E)-9-(丙-1-烯基)-9H-嘌呤-6-胺(杂质)。方法采用Waters XBridgeTM BEH Shield RP18色谱柱(75 mm×4.6 mm,2.5μm),流动相为5 mmol·L^(-1)乙酸铵水溶液-95%乙腈水溶液(含5 mmol·L^(-1)乙酸铵),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40℃,质谱离子化方式为ESI,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杂质的检测离子质荷比为176.0→136.0,119.0。结果0.9293~46.46 ng·mL^(-1)杂质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检出限为0.5 pg,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分别为1.3%(n=5)、3.9%(n=5)、3.8%(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9%,RSD=0.70%(n=9)。结论所用方法准确、快速、灵敏、专属性强,可用于测定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中的杂质,为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的杂质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9-(丙-1-烯基)-9H-嘌呤-6-胺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含量测定 质量控制 杂质
原文传递
奥纳司匹的合成工艺研究
8
作者 王平 徐绍山 +2 位作者 徐莉英 张美慧 董金华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10-415,共6页
目的改进抗肿瘤药奥纳司匹的合成工艺。方法以偏苯三酸酐和2,4-二羟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氨解、氯代、酯化、Wittig反应、水解、还原和酰化等13步反应制得奥纳司匹,并研究关键中间体5-(4-甲基哌嗪基-1-甲基)-1,3-2H-异吲哚盐酸盐、2,4... 目的改进抗肿瘤药奥纳司匹的合成工艺。方法以偏苯三酸酐和2,4-二羟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氨解、氯代、酯化、Wittig反应、水解、还原和酰化等13步反应制得奥纳司匹,并研究关键中间体5-(4-甲基哌嗪基-1-甲基)-1,3-2H-异吲哚盐酸盐、2,4-二苄氧基-5-异丙烯基苯甲酸的合成新方法。结果与结论目标物奥纳司匹的结构经MS、1H-NMR和13C-NMR谱确证,路线总收率为6.6%,纯度为99.54%(HPLC面积归一化法)。该路线操作简便,适合大量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纳司匹 5-(4-甲基哌嗪基-1-甲基)-1 3-2H-异吲哚盐酸盐 2 4-二苄氧基-5-异丙烯基苯甲酸 合成工艺
原文传递
(E)-4-(3-(二甲氨基)丙-1-烯基)苯酚新晶体的合成及结构研究
9
作者 刘利娜 周勇 林翠梧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61-1166,共6页
以甲醛、二甲胺和对羟基肉桂酸为原料,采用一锅煮的合成方法得到(E)-4-(3-(二甲氨基)丙-1-烯基)苯酚(EDP)产物粗产品,再根据产物与原料的不同物化性质,采用简单而且省时省力的沉淀法和重结晶法分离纯化得到一种无色块状晶体化合物,质谱... 以甲醛、二甲胺和对羟基肉桂酸为原料,采用一锅煮的合成方法得到(E)-4-(3-(二甲氨基)丙-1-烯基)苯酚(EDP)产物粗产品,再根据产物与原料的不同物化性质,采用简单而且省时省力的沉淀法和重结晶法分离纯化得到一种无色块状晶体化合物,质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显示,该晶体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体的其他相关参数:a=18.060(14),b=9.742(8),c=12.710(10),α=90°,β=109.829(9)°,γ=90°,V=2 104(3)3,Z=8,F(000)=768.0,晶体密度Dc=1.119 mg/m3,化合物分子量Mr=177.24,衍射波长λ=0.710 73,可观察衍射点R=0.047 5,全部衍射点wR=0.145 0,独立衍射点中强度大于2σ的衍射点数为3 542。通过查新,获知该物质为新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4-(3-(二甲氨基)丙-1-烯基)苯酚 合成 晶体结构
下载PDF
(E)-5-(2,5-二甲基-4-(丙烯基)苯氧基)-2,2-二甲基戊酸的合成
10
作者 章雁 王海 +1 位作者 邹军犬 李亚军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11期20-22,共3页
以吉非罗齐、丙酰氯为起始原料,经付克酰化、还原、脱水三步反应制得了(E)-5-(2,5-二甲基-4-(丙烯基)苯氧基)-2,2-二甲基戊酸,总收率31.8%,目标化合物经1HNMR和13CNMR确证结构。该工艺所用反应试剂和原料价廉易得,操作简便。
关键词 吉非罗齐 (E)-5-(2 5-二甲基-4-(丙烯基)苯氧基)-2 2-二甲基戊酸 合成
下载PDF
PROP1与联合垂体激素缺乏症 被引量:2
11
作者 衡文娜 郭春华 +1 位作者 张晓晖 张重庆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4,共4页
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祖先蛋白(PROP l),是成对同源转录因子,在垂体腺中呈特异性表达,参与早期胚胎垂体的发育,因此,PROP1基因对于垂体前叶的发育是必需的。PROP1启动胚胎期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PIT-1)的起始表达并维持个体出生后的持续表... 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祖先蛋白(PROP l),是成对同源转录因子,在垂体腺中呈特异性表达,参与早期胚胎垂体的发育,因此,PROP1基因对于垂体前叶的发育是必需的。PROP1启动胚胎期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PIT-1)的起始表达并维持个体出生后的持续表达,且可直接促使PIT-1细胞系的前体分化为促性腺细胞系。其基因突变可使人、鼠患有联合垂体激素缺乏症(CPHD),表现为生长激素(GH)、促乳素(PRL)、促甲状腺素(TSH)以及促黄体激素(LH)、促卵泡激素(FSH)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缺乏,垂体核磁共振成像显示垂体萎缩。在其它哺乳动物中PROP1突变也会引起垂体和性腺激素异常。就PROP1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与CPHD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垂体激素缺乏症 prop1 突变 转录因子
下载PDF
小型猪与梅山猪Prop1基因的比较分析
12
作者 衡文娜 郭春华 +2 位作者 张晓晖 张重庆 陈玉红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44-147,共4页
Prop1是一种新发现的参与早期胚胎垂体发育的特异性转录因子。在人和动物均已发现由于该基因突变而引起的综合性垂体功能障碍,进而影响生长和繁殖。小型猪与梅山猪比较,其繁殖力和生长性能差异显著,为了了解这些差异的遗传基础,本试验... Prop1是一种新发现的参与早期胚胎垂体发育的特异性转录因子。在人和动物均已发现由于该基因突变而引起的综合性垂体功能障碍,进而影响生长和繁殖。小型猪与梅山猪比较,其繁殖力和生长性能差异显著,为了了解这些差异的遗传基础,本试验对五指山猪、藏猪和版纳猪三种小型猪的Prop1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与已知梅山猪的序列进行对比,结果为:五指山猪与藏猪外显子1第69位发生G-A碱基替换,编码同义氨基酸;藏猪外显子2第115位发生A-G碱基替换,编码终止密码子;藏猪与版纳猪外显子3第466位和第631位均发生C-T碱基替换,第466位藏猪编码同义氨基酸;第631位版纳猪编码丝氨酸(TCC),梅山猪编码脯氨酸(CCC),即两种猪的Prop1基因产物不同。在Prop1基因终止密码下游250左右有一个腺苷酸丰富区,五指山猪与藏猪有15个腺苷酸串联,版纳猪有12个。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大猪和小型猪之间生产性能差异的遗传基础提供了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p1 繁殖力 生长性能 梅山猪 五指山猪 藏猪 版纳猪
下载PDF
小型猪与梅山猪Prop1基因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衡文娜 郭春华 +2 位作者 张晓晖 张重庆 陈玉红 《猪业科学》 2007年第7期62-64,共3页
Prop1是一种新发现的参与早期胚胎垂体发育的特异性转录因子。在人和动物均已发现由于该基因突变而引起的综合性垂体功能障碍,进而影响生长和繁殖。小型猪与梅山猪比较,其繁殖力和生长性能差异显著,为了了解这些差异的遗传基础,本试验... Prop1是一种新发现的参与早期胚胎垂体发育的特异性转录因子。在人和动物均已发现由于该基因突变而引起的综合性垂体功能障碍,进而影响生长和繁殖。小型猪与梅山猪比较,其繁殖力和生长性能差异显著,为了了解这些差异的遗传基础,本试验对五指山猪、藏猪和版纳猪3种小型猪的Prop1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与已知梅山猪的序列进行对比,结果为:五指山猪与藏猪外显子1第69位发生G-A碱基替换,编码同义氨基酸;藏猪外显子2第115位发生A-G碱基替换,编码终止密码子;藏猪与版纳猪外显子3第466位和第631位均发生C-T碱基替换,第466位藏猪编码同义氨基酸;第631位版纳猪编码丝氨酸(TCC),梅山猪编码脯氨酸(CCC),即2种猪的Prop1基因产物不同。在Prop1基因终止密码下游250左右有一个腺苷酸丰富区,五指山猪与藏猪有15个腺苷酸串联,版纳猪有12个。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大猪和小型猪之间生产性能差异的遗传基础提供了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p1 繁殖力 生长性能 梅山猪 五指山猪 藏猪 版纳猪
下载PDF
2个非血缘关系家系的3例CPHD的PROP1基因缺失研究
14
作者 张晓妍 《医学信息》 2019年第7期191-192,共2页
垂体激素缺乏症(combined pituitary hormone deficiency,CPHD)在临床主要是由于外伤、严重缺氧、手术期间损伤以及慢性疾病所造成的垂体活性抑制性疾病[1]。从生物学角度分析[2],人体的垂体组织是由口腔顶部外胚层发育而来,一般在患者... 垂体激素缺乏症(combined pituitary hormone deficiency,CPHD)在临床主要是由于外伤、严重缺氧、手术期间损伤以及慢性疾病所造成的垂体活性抑制性疾病[1]。从生物学角度分析[2],人体的垂体组织是由口腔顶部外胚层发育而来,一般在患者的胚胎发育第9天,形成垂体基板,同时随着口腔外胚层的内陷,逐步形成垂体囊原基,同时,在胚胎发育第12天,囊原基闭合从口腔外胚层进行分离,通过各种转录因子和信号通道在患者的垂体背部形成梯度分布,最终分化为多个细胞体系[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激素缺乏症 prop1 生长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催乳素
下载PDF
MC4R和PROP1基因多态性及合并基因型与中国美利奴羊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曾献存 陈韩英 +5 位作者 贾斌 赵宗胜 惠文巧 张文祥 吴洪宾 王尊宝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27-1232,共6页
为了探讨MC4R和PROP1基因作为绵羊生长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寻找与绵羊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本研究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中国美利奴羊和德国美利奴羊MC4R和PROP1基因的多态性,分析了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及合并基因型与中国美利奴羊... 为了探讨MC4R和PROP1基因作为绵羊生长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寻找与绵羊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本研究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中国美利奴羊和德国美利奴羊MC4R和PROP1基因的多态性,分析了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及合并基因型与中国美利奴羊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MC4R基因MC4R-3位点存在G894C突变,MC4R-4位点3′侧翼区存在A1223G、G1229A和T1307G3个突变位点;PROP1基因在外显子3上存在A2660G突变,导致Thr181Ala改变。关联分析表明,在中国美利奴羊群体中,MC4R-4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体斜长和腰角宽差异显著(P<0.05),优良基因型为BB;PROP1基因不同基因型个体尻宽和胸围差异显著(P<0.05),优良基因型为BB;PROP1-MC4R-4优良基因型聚合体BB-BB个体体斜长高于其它合并基因型个体(P<0.05)。结果提示绵羊MC4R和PROP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合并基因型对中国美利奴羊生长性状有一定的影响,可以作为进行绵羊生长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MC4R基因 prop1基因 合并基因型 生长性状
下载PDF
中国美利奴羊PROP1和PRLR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曾献存 陈韩英 +3 位作者 贾斌 赵宗胜 惠文巧 王尊宝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57-1062,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PROP1和PRLR基因在绵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发育变化规律。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了PROP1和PRLR基因在中国美利奴成年母羊13种组织中的表达谱信息,并检测了垂体组织中PROP1基因和垂体、卵巢、睾丸和皮肤组织中... 本研究旨在探讨PROP1和PRLR基因在绵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发育变化规律。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了PROP1和PRLR基因在中国美利奴成年母羊13种组织中的表达谱信息,并检测了垂体组织中PROP1基因和垂体、卵巢、睾丸和皮肤组织中PRLR基因在0、7、14、30、60和90日龄时表达水平的发育变化。结果表明:PROP1基因仅在绵羊垂体组织中表达;而PRLR基因在绵羊各种组织中广泛表达,且在子宫和下丘脑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其它组织(P<0.01)。垂体组织中的PROP1基因表达量较低,在7日龄高于30(P<0.01)、14和60日龄(P<0.05)。垂体组织中PRLR基因表达量在30日龄时最高,之后急剧下降,各日龄间无差异(P>0.05);在卵巢组织中从7日龄起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90日龄高于0(P<0.01)、14和30日龄(P<0.05);在睾丸组织中总体呈上升趋势;在皮肤组织中呈现为生长前期高于后期的趋势(P<0.01)。绵羊PROP1和PRLR基因表达存在明显的组织表达差异和发育变化差异;PROP1和PRLR基因的表达可能对绵羊繁殖等性状的发育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利奴羊 prop1基因 PRLR基因 荧光实时定量PCR 组织表达谱 发育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