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9篇文章
< 1 2 1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多糖和小檗碱对3T3-L1脂肪细胞糖代谢及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96
1
作者 王树海 王文健 +1 位作者 汪雪峰 陈伟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26-928,共3页
目的比较黄芪多糖和小檗碱对脂肪细胞糖代谢和细胞分化的影响 ,并分析其改善糖代谢的可能机制。方法检测黄芪多糖和小檗碱干预的脂肪细胞对3 H 葡萄糖的摄取 ,对黄芪多糖和小檗碱干预分化的细胞进行油红O染色并通过比色定量分析脂肪细... 目的比较黄芪多糖和小檗碱对脂肪细胞糖代谢和细胞分化的影响 ,并分析其改善糖代谢的可能机制。方法检测黄芪多糖和小檗碱干预的脂肪细胞对3 H 葡萄糖的摄取 ,对黄芪多糖和小檗碱干预分化的细胞进行油红O染色并通过比色定量分析脂肪细胞分化程度。逆转录多聚酶联反应 (RT PCR)检测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γ(PPARγ)、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mRNA的表达。结果黄芪多糖和小檗碱组葡萄糖摄取率分别为正常组的 1 0 9 3 %和 1 82 7%;黄芪多糖明显促进分化及其PPARγmRNA表达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小檗碱则明显抑制细胞分化及PPARγ、C/EBPαmRNA表达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黄芪多糖促进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及细胞分化和PPARγmRNA表达 ,而小檗碱促进葡萄糖摄取但抑制脂肪细胞分化和PPARγ及C/EBPα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黄芪多糖 pparγ 细胞分化 葡萄糖摄取 糖代谢 mRNA表达 结论 可能机制 促进
下载PDF
高通量筛选研究茯砖茶降脂功效 被引量:63
2
作者 傅冬和 刘仲华 +2 位作者 黄建安 龚雨顺 陈金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9-214,共6页
寻找高效天然的降脂减肥药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高通量药物筛选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药物筛选新方法。将茯砖茶水提液分别用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制得三氯甲烷层、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及水层样品,茶渣用95%的乙醇提取,均采... 寻找高效天然的降脂减肥药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高通量药物筛选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药物筛选新方法。将茯砖茶水提液分别用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制得三氯甲烷层、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及水层样品,茶渣用95%的乙醇提取,均采用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活化受体(PPARα、PPARγ、PPARδ)、肝X受体(LXR)、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XR)及前脂肪细胞(3T3-L1)模型进行高通量药物筛选研究茯砖茶的降脂减肥功效,结果显示茯砖茶各部位对PPARγ、PPARδ有激活作用,对FXR有抑制作用,对PPRAα、3T3-L1作用不明显,证明茯砖茶有多条降脂途径,降脂减肥功能较强,有望开发成天然的降脂药物,其降脂有效成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活化受体 肝X受体 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 前脂肪细胞
下载PDF
达格列净联合利拉鲁肽强化降糖治疗对二甲双胍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游离脂肪酸及过氧化物酶体激增物激活受体γ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1
3
作者 郭琼杰 安迪 +3 位作者 王克华 王迪 杨柳 史文宗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86-490,共5页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联合利拉鲁肽强化降糖治疗对T2DM患者IR、FFA及PPAR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二甲双胍治疗失效的T2DM患者120例,分为达格列净治疗组(Dap)及达格列净联合利拉鲁肽治疗组(Dap+Lir)...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联合利拉鲁肽强化降糖治疗对T2DM患者IR、FFA及PPAR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二甲双胍治疗失效的T2DM患者120例,分为达格列净治疗组(Dap)及达格列净联合利拉鲁肽治疗组(Dap+Lir),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血糖、血脂、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 γ)、FFA、HOMA-IR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Dap+Lir组VCAM-1、γ-GT、MCP-1低于Dap组[(27.49±8.12)vs(35.68±8.21)ng/L,(21.84±4.48)vs(33.85±4.18)U/L,(37.59±3.45)vs(68.51±3.51)μg/L,P<0.05],SFRP5高于Dap组[(5.54±0.32)vs(3.28±0.22)μg/L,P<0.05];治疗后1、2、3及6个月时,Dap+Lir组FFA低于Dap组[(13.62±1.03)vs(15.68±0.89)ng/ml,(10.27±0.66)vs(12.63±0.71)ng/ml,(9.84±0.31)vs(10.32±0.29)ng/ml,(9.76±0.27)vs(10.13±0.33)ng/ml,P<0.05],PPARγ高于Dap组[(1226.18±98.48)vs(1004.75±83.99)pg/ml,(1374.98±95.48)vs(1219.74±90.29)pg/ml,(1387.39±92.31)vs(1293.48±96.64)pg/ml,(2584.39±99.48)vs(2212.03±93.84)pg/ml,P<0.05]。结论 达格列净联合利拉鲁肽强化降糖治疗可有效抑制二甲双胍治疗失效的T2DM患者IR,改善FFA、PPARγ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格列净 利拉鲁肽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抵抗 游离脂肪酸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原文传递
不同品系小鼠肥胖模型比较及C57BL/6J小鼠肥胖机制研究 被引量:43
4
作者 刘芳 高南南 +3 位作者 杨润梅 冀敏 初欣欣 康卓颖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0-365,共6页
目的建立和比较不同品系小鼠肥胖模型,并研究C57BL/6J小鼠肥胖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C57BL/6J、ICR和KM 3个品系♂小鼠,各品系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和高脂模型组,分别在饲养4周与8周后测定小鼠体重、脂肪重量、Lee’s指数;脂肪细胞... 目的建立和比较不同品系小鼠肥胖模型,并研究C57BL/6J小鼠肥胖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C57BL/6J、ICR和KM 3个品系♂小鼠,各品系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和高脂模型组,分别在饲养4周与8周后测定小鼠体重、脂肪重量、Lee’s指数;脂肪细胞形态学观察和横截面面积计量;酶法检测血脂和LPL活性,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探讨模型形成分子机制。结果 C57BL/6J小鼠模型组体重、脂肪重量、Lee’s指数、脂肪细胞横截面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形成良好肥胖模型,而ICR和KM小鼠肥胖指标不如C57BL/6J小鼠变化明显。机制研究表明,C57BL/6J小鼠造模后血清LPL活性升高,肝脏PPARα、脂肪组织PPARγ和DGAT表达上调,脂肪组织HSL、ATGL和TGH表达下调,这些酶、受体的表达变化是形成肥胖的重要机制。结论 C57BL/6J小鼠经高脂饲料诱导4周后可形成良好肥胖模型,PPARα、PPARγ、LPL、DGAT、HSL、ATGL和TGH既是肥胖形成的主要机制,也是减肥药物作用靶点判断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7BL 6J小鼠 ICR小鼠 KM小鼠 肥胖 LPL pparα pparγ DGAT HSL ATGL TGH
下载PDF
湖羊肌肉组织H-FABP和PPARγ基因表达水平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1
5
作者 郝称莉 李齐发 +7 位作者 乔永 刘振山 邵丹青 李伟华 林建良 吴福荣 沈补根 谢庄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776-3783,共8页
【目的】研究湖羊不同部位肌肉H-FABP和PPARγ基因mRNA的发育变化规律,结合屠宰试验分析H-FABP和PPARγ基因mRNA表达水平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方法】选取初生、1、2、3、4、5、6月龄湖羊公羔和12月龄的成年公湖羊各5只,屠宰后取背... 【目的】研究湖羊不同部位肌肉H-FABP和PPARγ基因mRNA的发育变化规律,结合屠宰试验分析H-FABP和PPARγ基因mRNA表达水平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方法】选取初生、1、2、3、4、5、6月龄湖羊公羔和12月龄的成年公湖羊各5只,屠宰后取背最长肌、腰大肌和股二头肌检测肌内脂肪含量,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湖羊不同部位肌肉H-FABP和PPARγ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结果】(1)随着月龄的增加,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持续上升;同月龄背最长肌和腰大肌IMF含量显著高于股二头肌(P<0.05)。(2)0~6月龄及12月龄,湖羊不同部位肌肉H-FABP基因和PPARγ基因mRNA表达的发育变化模式不同,具有组织特异性。随着月龄的增加,背最长肌和腰大肌H-FABP基因mRNA的表达模式基本相同,2月龄达最高(P<0.01),总体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而股二头肌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无显著变化。对于PPARγ基因来说,背最长肌PPARγ基因mRNA的表达量4月龄达最高(P<0.01),然后下降并保持相对稳定水平,而腰大肌和股二头肌PPARγ基因mRNA的表达量随着月龄的增长大体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同月龄H-FABP基因和PPARγ基因mRNA的表达量在湖羊不同部位肌肉表现有明显的差异。(3)湖羊不同肌肉部位基因的表达量与IMF含量相关分析表明,不同部位肌肉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与IMF含量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而PPARγ基因mRNA的表达量与IMF含量则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结论】湖羊不同部位肌肉肌内脂肪沉积的发育变化基本相同,在生长发育期都是随着月龄的增加其IMF含量上升;不同部位肌肉H-FABP和PPARγ基因表达模式不同,H-FABP基因在湖羊生长早期对肌内脂肪的沉积可能有正调控作用,而PPARγ基因可能对肌内脂肪的沉积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羊 IMF含量 H-FABP pparγ 相关
下载PDF
中国黑茶对PPARs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宋鲁彬 黄建安 +2 位作者 刘仲华 黄浩 王坤波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19-325,共7页
选用茯砖茶、花砖茶、青砖茶、黑砖茶、六堡茶、普洱茶六种黑茶,并以沱茶、米砖茶为对比材料,研究黑茶对PPARδ及PPARγ两种核受体模型的激活能力。结果显示,黑茶具有良好的激活PPARγ及PPARδ核受体作用,且黑茶中的PPAR核受体激活作用... 选用茯砖茶、花砖茶、青砖茶、黑砖茶、六堡茶、普洱茶六种黑茶,并以沱茶、米砖茶为对比材料,研究黑茶对PPARδ及PPARγ两种核受体模型的激活能力。结果显示,黑茶具有良好的激活PPARγ及PPARδ核受体作用,且黑茶中的PPAR核受体激活作用组分用热水即可浸出。因此,黑茶在降脂减肥、调节糖代谢、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pparγ pparΔ
下载PDF
绵羊肌肉H-FABP和PPARγ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对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5
7
作者 黄治国 熊俐 +6 位作者 刘振山 乔永 刘守仁 任航行 谢庄 刘国庆 李学斌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7-514,共8页
选取不同日龄的雄性哈萨克羊和新疆细毛羊,屠宰后取背最长肌,用索氏抽提法检测肌内脂肪(Intamuscularfat,IMF)含量,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fattyacid-bindingprotein,H-FABP)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 选取不同日龄的雄性哈萨克羊和新疆细毛羊,屠宰后取背最长肌,用索氏抽提法检测肌内脂肪(Intamuscularfat,IMF)含量,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fattyacid-bindingprotein,H-FABP)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γ,PPARγ)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极其对IMF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日龄的增加,IMF含量在雄性哈萨克羊中持续上升,且在各生长期间的差异显著(P<0.05),而在新疆细毛羊的各生长期间无显著差异(P>0.05)。雄性哈萨克羊的IMF含量在30~90日龄间极显著高于新疆细毛羊(P<0.01);(2)雄性哈萨克羊肌肉H-FABP基因的表达量在2日龄时最高,30日龄时降到最低,然后持续上升,各日龄间差异显著(P<0.05)。新疆细毛羊中的表达量在2日龄时也最高,然后持续下降,到90日龄时降到了最低点,然后上升,各日龄间差异也显著(P<0.05);(3)雄性哈萨克羊肌肉PPARγ基因的表达量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各日龄间差异显著(P<0.05);新疆细毛羊中的表达量在2~60日龄期间持续上升且各日龄间差异显著(P<0.05),但在90日龄时降到最低点,然后上升;(4)在哈萨克羊中,H-FABP基因在30~90日龄间的表达量与IMF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737(P<0.01),而PPARγ基因在2-90日龄间的表达量与之的相关系数为-0.835(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肌内脂肪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荧光实时定量PCR
下载PDF
脂代谢与骨代谢信号通路及与骨代谢相关疾病的关系:理论进展与热点方向 被引量:33
8
作者 柏茂盛 赵建宁 洪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269-3274,共6页
背景:近年来以肥胖、高血脂及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代谢综合征也越来越高发,同时脂代谢的异常可带来骨代谢的异常,脂代谢的紊乱会导致骨质疏松、骨质流失和骨关节炎等骨代谢相关疾病的发生。目的:总结脂代谢与骨代谢之间的主要通路,探究... 背景:近年来以肥胖、高血脂及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代谢综合征也越来越高发,同时脂代谢的异常可带来骨代谢的异常,脂代谢的紊乱会导致骨质疏松、骨质流失和骨关节炎等骨代谢相关疾病的发生。目的:总结脂代谢与骨代谢之间的主要通路,探究脂代谢与骨代谢相关疾病之间的关联,以期找到脂代谢作用于骨代谢疾病的具体靶点。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的相关文章,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17年7月,以"脂代谢,骨代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质疏松,骨关节炎"为中文检索词,以"bone metabolism,lipid metabolism,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osteoarthritis,osteoporosis"为英文检索词。初步检索156篇文献,阅读标题和摘要,排除与主题不相关的文献,最后纳入58篇文献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与结论:(1)脂代谢和骨代谢主要通过Wnt/β-catenin、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瘦素、骨形态发生蛋白、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和氧化应激等信号通路协同作用和相互制约;(2)脂代谢可以通过这些通路来影响骨代谢相关疾病,包括骨质疏松、骨关节炎、骨质软化等;(3)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激活Wnt通路和抑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通路,起到治疗脂代谢异常带来的骨质疏松和骨质流失的作用;(4)未来,可以进一步着眼于脂代谢影响骨代谢疾病的具体通路机制,以期能够寻找到脂代谢作用于骨代谢疾病的具体靶点,达到治疗骨代谢疾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代谢障碍 骨关节炎 骨质疏松 西司他汀类 组织工程 脂代谢 骨代谢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Wnt/β-catenin pparγ 骨质流失 瘦素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 氧化应激 他汀类降脂药物
下载PDF
不同品种猪PPARγ和C/EBPα基因表达规律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 被引量:30
9
作者 盘道兴 王振 +5 位作者 杨茂林 廖乔平 杨昌平 吴宇萍 王金洲 刘若余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1-182,共12页
【目的】研究PPARγ和C/EBPα基因在猪不同组织、月龄和品种中mRNA的表达规律,结合屠宰试验分析PPARγ和C/EBPα mRNA表达水平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方法】选取3—7月龄的江口萝卜猪、从江香猪和大白猪为试验材料,提取心、肝、脾、... 【目的】研究PPARγ和C/EBPα基因在猪不同组织、月龄和品种中mRNA的表达规律,结合屠宰试验分析PPARγ和C/EBPα mRNA表达水平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方法】选取3—7月龄的江口萝卜猪、从江香猪和大白猪为试验材料,提取心、肝、脾、肺、肾、小肠、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的总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PARγ和C/EBPα基因在3个品种不同月龄各组织中mRNA的相对表达量,同时测定背最长肌中的肌内脂肪含量。【结果】PPARγ、C/EBPα在大白猪3-7月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肝、小肠、背最长肌、皮下脂肪的表达水平较高,心、脾、肺、肾的表达水平较低。其中PPARγ在小肠、背最长肌、皮下脂肪中3、4月龄分别与6、7月龄的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C/EBPα在肝、肺、小肠、皮下脂肪中3月龄与6、7月龄均差异极显著(P<0.01);PPARγ、C/EBPα在江口萝卜猪心、脾、肺、肾、背最长肌的表达量最低,在皮下脂肪中最高,具有组织特异性。其表达量随月龄递增而上升,皮下脂肪的增加幅度最大。其中PPARγ在小肠、背最长肌、皮下脂肪中3、4月龄与6、7月龄的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C/EBPα在小肠、皮下脂肪中3月龄与5、6、7月龄的表达量均差异极显著(P<0.01);PPARγ、C/EBPα在从江香猪心、肝、脾、肺、肾、小肠、背最长肌的表达量较低,在皮下脂肪的表达量最高,PPARγ的表达量随月龄增加而上升的幅度较小,C/EBPα的表达量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随时间增加而上升。其在小肠、皮下脂肪、背最长肌中3、4月龄与6、7月龄的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PPARγ和C/EBPα基因在各组织均有表达,组织间的表达量存在差异,其中在肝、小肠、皮下脂肪中为高丰度表达。随着月龄的增加,PPARγ和C/EBPα基因mRNA的表达模式基本相同,总体呈现上升趋势,6、7月龄的表达水平较高,即随着月龄的增加而逐渐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arγ C/EBPΑ 基因表达 肌内脂肪
下载PDF
PPARγ在脂肪细胞分化和糖脂代谢中的作用 被引量:29
10
作者 杨智 刘昭前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4-18,共5页
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是一类配体激活转录因子,属于细胞核激素受体超家族。PPARs的3种亚型在调节糖脂代谢中扮演关键的角色。其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 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是一类配体激活转录因子,属于细胞核激素受体超家族。PPARs的3种亚型在调节糖脂代谢中扮演关键的角色。其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是脂肪细胞基因表达和胰岛素细胞间信号传递的主要调节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脂肪细胞分化 肥胖 糖脂代谢
下载PDF
雄激素及其受体在肥胖、肥胖相关疾病及糖脂代谢紊乱中的作用 被引量:29
11
作者 尹利军 王晓慧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9-328,共10页
雄激素在肥胖及肥胖相关疾病如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及肥胖的糖脂代谢紊乱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雄激素的作用主要通过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介导,AR属于核受体超家族成员,... 雄激素在肥胖及肥胖相关疾病如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及肥胖的糖脂代谢紊乱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雄激素的作用主要通过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介导,AR属于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在骨骼肌、肝脏、脂肪、脑等组织中均有分布和表达。低水平的睾酮和AR功能缺失能促进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诱导糖脂代谢的紊乱。睾酮/AR能调控几乎所有与糖脂代谢、肥胖相关疾病发生有关的途径,包括糖脂代谢关键酶和关键蛋白、核转录因子(PPARγ、LXRα、FoxO1)、炎症反应、下丘脑的瘦素敏感性、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线粒体功能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此外,与男性不同,高水平雄激素的女性可出现肥胖及糖脂代谢的紊乱,其机制还不清楚。本文主要就雄激素和AR在男性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以及糖脂代谢紊乱中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 雄激素受体 pparγ LXRΑ FOXO1 脂肪和炎症因子 糖脂代谢酶
原文传递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的受体γ特异配体罗格列酮对肝星状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12
作者 郭晏同 冷希圣 +3 位作者 李涛 宋盛晗 秦致中 熊亮发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的受体γ(PPARγ)特异配体罗格列酮对肝星状细胞(HSC)PPARγ 表达以及对HS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方法 设立空白对照组、3μmol L罗格列酮组、10μmol L罗格列酮组;分别 用RT PCR、Western印迹、...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的受体γ(PPARγ)特异配体罗格列酮对肝星状细胞(HSC)PPARγ 表达以及对HS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方法 设立空白对照组、3μmol L罗格列酮组、10μmol L罗格列酮组;分别 用RT PCR、Western印迹、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PPARγ的表达;用Western印迹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α 平滑肌 肌动蛋白(α SMA)及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thiazolyltetrazolium,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 仪分析细胞凋亡。 结果 10μmol L罗格列酮组HSC的PPARγ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10.87,P<0.01), PPARγ蛋白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t=4.627,P<0.01);10μmol L罗格列酮组HSC的增殖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t ≥5.542,P<0.01),其α SMA及Ⅰ型胶原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t≥4.627,P<0.01),其凋亡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χ2=16.682,P<0.01)。 结论 PPARγ特异配体罗格列酮通过增加PPARγ的表达,能够抑制激活的HSC表达α SMA及Ⅰ胶原,抑制激活的HSC增殖,诱导激活的HSC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 罗格列酮 细胞生物学特性 配体 特异 WESTERN印迹 受体 活化 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星状细胞(HSC)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pparγ mol/L 四甲基偶氮唑盐 流式细胞仪分析 α-SMA RT-PCR mRNA表达 对照组
下载PDF
桑叶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朱玉霞 邹德平 +2 位作者 刘学鹏 张蓉 陈秋 《四川医学》 CAS 2008年第9期1114-1116,共3页
目的运用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实验来评价桑叶黄酮提取物对高脂喂养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高脂(脂肪占热量56.89%)喂养成年雄性SD大鼠8周诱导大鼠胰岛素抵抗,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25mg/kg),1周后测空腹血糖≥20... 目的运用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实验来评价桑叶黄酮提取物对高脂喂养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高脂(脂肪占热量56.89%)喂养成年雄性SD大鼠8周诱导大鼠胰岛素抵抗,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25mg/kg),1周后测空腹血糖≥200mg/dl纳入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糖尿病模型组、罗格列酮治疗组、桑叶黄酮治疗组和对照组。8周后运用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实验测GIR,并取血测血糖、血脂、PPARγ以及胰岛素。结果桑叶黄酮治疗组GIRI、SI和PPARγ明显高于糖尿病组(P<0.05),而血脂明显降低(P<0.05)。结论桑叶黄酮能增加高脂喂养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同时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黄酮 胰岛素抵抗 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 pparγ
下载PDF
人参皂甙Rb_1促进3T3-L1脂肪细胞分化并抑制脂解 被引量:26
14
作者 尚文斌 杨颖 +6 位作者 姜博仁 周丽斌 唐金凤 李凤英 金华 刘尚全 陈名道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8-263,共6页
目的 观察人参皂甙Rb1(Rb1)对3T3-L1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分解的作用,并探讨人参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3T3-L1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Rb1作用6d,各组脂肪细胞分别进行油红O染色,甘油三酯(TG)含量、^3H-... 目的 观察人参皂甙Rb1(Rb1)对3T3-L1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分解的作用,并探讨人参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3T3-L1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Rb1作用6d,各组脂肪细胞分别进行油红O染色,甘油三酯(TG)含量、^3H-葡萄糖转运率检测,并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对脂肪细胞PPARγ2、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脂肪酸结合蛋白(ap2)和葡萄糖转运体(Glut)1、Glut4的mRNA和蛋白水平进行测定;运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PR)测定Rb1与PPARγ结合亲和力;在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加入Rb1孵育后,测定释放到上清液的甘油含量。结果Rb1能促进3T3-L1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并呈剂量依赖关系,10μmol/L浓度使细胞内TG含量增加约56%,同时PPARγ2和C/EBPα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其下游基因ap2的mRNA水平也明显增加。分化过程中加入Rb1的脂肪细胞基础和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转运率增加。Glut4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上升,而Glut1则未见显著变化;SPR检测结果显示Rb1具有PPARγ结合活性,提示Rb1是PPARγ的配体;在诱导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中,Rb1抑制基础脂肪分解,10μmol/L浓度使上清甘油含量下降约50%,但对异丙肾上腺素介导的脂解没有影响。结论 Rb1作为PPARγ的配体,通过上调PPARγ2,2C/EBPα的表达促进脂肪细胞的脂肪形成;增加基础和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利用;同时抑制基础脂解。以上结果表明人参和人参皂甙抗糖尿病的作用可能与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抑制基础脂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 脂肪细胞 分化 pparγ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 脂解作用
原文传递
地黄多糖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对PPAR-γ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9
15
作者 康伟 王肃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30-33,37,共5页
目的研究地黄多糖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索其分子机制。方法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地黄多糖低剂量组(10 mg/kg)、中剂量组(20 mg/kg)、高剂量组... 目的研究地黄多糖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索其分子机制。方法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地黄多糖低剂量组(10 mg/kg)、中剂量组(20 mg/kg)、高剂量组(30 mg/kg),罗格列酮处理组以及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肾质量指数(肾质量/体质量)和血糖以及肾功能参数三酰甘油(TG)、尿素氮(BUN)及肌酐(Scr)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骨骼肌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a P2)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4)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DN模型)24 h蛋白、肾质量指数、血糖、TGF-β、TG、BUN和Scr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PARγ、a P2和GLUT4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显示造模成功。随着地黄多糖剂量增加,a P2/GAPDH和GLUT4/GAPDH水平增高(P<0.05),其余指标随着剂量增加而降低(P<0.05)。高剂量组地黄多糖治疗效果略低于罗格列酮组。模型组DN大鼠骨骼肌中PPARγ、a P2和GLUT4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地黄多糖能够明显上调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地黄多糖能够通过调节PPARγ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起到治疗作用,且该治疗作用有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葡萄糖转运蛋白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 罗格列酮
下载PDF
柚皮苷调控心肌PPARγ表达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心肌损伤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27
16
作者 吴铿 游琼 +2 位作者 黄瑞娜 涂焰明 梁建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6-530,共5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在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心肌结构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柚皮苷治疗能否减轻心肌结构功能损伤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6周龄♂Wister大鼠80只建立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模型,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在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心肌结构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柚皮苷治疗能否减轻心肌结构功能损伤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6周龄♂Wister大鼠80只建立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柚皮苷高、中、低剂量治疗组、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治疗组(各组16只),正常大鼠16只作为正常对照。观察不同剂量柚皮苷口服(40、20、10 mg.kg-1.d-1)治疗对心肌结构功能损伤程度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心肌PPARγ表达、免疫荧光定量检测外周血B型脑钠肽(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蛋白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①PPARγ在模型对照组表达增强,主要定位在血管内皮细胞及心肌细胞胞质区;相比于空白对照,模型对照组葡萄糖耐量(OGTT)阳性,心肌病损指标(心脏/体重指数、FFA、HO-MA-IR、GSP、BNP)均增高,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明显;②相比于模型对照组,中、高剂量柚皮苷和吡格列酮治疗组PPARγ表达下调,PPARγ阳性光密度呈阳性也减弱,相应灰度值增加(P<0.05);心脏/体重指数、FFA、HOMA-IR、GSP、BNP下调;OGTT及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明显改善;③相比于吡格列酮治疗组,高剂量柚皮苷治疗组在下调BNP方面明显,但改善HOMA-IR方面较差(P<0.05)。结论柚皮苷治疗减轻糖尿病心肌病心肌结构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心肌PPARγ表达介导改善胰岛素抵抗、阻断FFA活化、抑制B型脑钠肽表达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 柚皮苷 B型脑钠肽 心肌超微结构 葡萄糖耐量试验
下载PDF
黄芩清热除痹胶囊激活PPARγ介导AMPK/FOXO3a信号通路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氧化应激 被引量:25
17
作者 黄旦 刘健 +1 位作者 纵瑞凯 万磊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51-456,共6页
探讨黄芩清热除痹胶囊(HQC)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疗效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探究其可能机制。选取58例AS患者随机分为HQC组与柳氮磺吡啶(SASP)组,另设3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 探讨黄芩清热除痹胶囊(HQC)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疗效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探究其可能机制。选取58例AS患者随机分为HQC组与柳氮磺吡啶(SASP)组,另设3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脂质(LPO)、丙二醛(MDA)、白介素(IL)1β、IL-10、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α)、叉头转录因子O3a(FOXO3a)、锰超氧化物岐化酶(MnSOD)、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mRNA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MPK-α,FOXO3a,p-FOXO3a,MnSOD,PPARγ蛋白表达;采用问卷调查评价疾病活动评分并观察HQC对AS患者临床疗效。AS患者外周血中MDA,LPO,TNF-α,IL-1β水平升高,SOD,TAOC,IL-4,IL-10水平降低;HQC治疗后疾病活动评分均显著降低,疗效显著高于SASP组;HQC治疗后TAOC,SOD,IL-4,IL-10显著升高,MDA,LPO,TNF-α,IL-1β显著下降;HQC治疗后AMPK-α,FOXO3a,MnSOD,PPARγmRNA及AMPK-α,FOXO3a,p-FOXO3a,MnSOD,PPARγ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或P<0.05)。结果表明HQC可改善AS患者临床症状及氧化应激,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PARγ上调AMPK/FOXO3a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黄芩清热除痹胶囊 氧化应激 pparγ AMPK-α/FOXO3a
原文传递
代谢综合征PPARγ C-161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损害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闫振成 祝之明 +4 位作者 沈成义 赵志刚 倪银星 钟健 聂海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43-547,共5页
目的 明确代谢综合征 (MS)患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γ(PPARγ)C 16 1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检测 2 4 8例MS、16 3例高血压病 (EH)、115例 2型糖尿病 (DM )患者和 12 1名正常对照的体重指数 (BMI)、腰围... 目的 明确代谢综合征 (MS)患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γ(PPARγ)C 16 1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检测 2 4 8例MS、16 3例高血压病 (EH)、115例 2型糖尿病 (DM )患者和 12 1名正常对照的体重指数 (BMI)、腰围、血脂、空腹血糖 (FB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尿酸 (UA)、游离脂肪酸 (FFA)和颈动脉超声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断多态性方法测定PPARγC16 1 T基因多态性。结果 MS组腰围和BMI明显高于对照组、EH组和DM组。MS和EH组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和DM组。MS组PPARγCC型 (74 6 % )明显高于对照组 (6 1 1% ) ,T等位基因携带者 (CT +TT) (2 5 4 % )明显低于对照组 (38 8% )和DM组 (34 8% )。MS组CC型颈动脉内膜厚度 (IMT)和斑块指数明显高于CT +TT型 (内膜 :0 84mm± 0 3mm比 0 6 6mm± 0 19mm ;斑块指数 :2 19± 1 2 1比 1 6 6± 1 36 ,P <0 0 5 ) ,EH组和DM组CC型斑块指数明显高于CT +TT型(EH :1 5 5± 1 2 3比 1 2 9± 0 92 ;DM :1 5 7± 1 2比 1 18± 0 85 ,P <0 0 5 ) ,MS组CC型斑块指数明显高于EH和DM组 (P <0 0 1) ,MS组CC型内膜较DM和EH组明显增厚 (P <0 0 5或P <0 0 1)。MS组CC型收缩压和脉压明显高于CT +TT型 [收缩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pparγ C-161T基因 基因多态性 颈动脉硬化
原文传递
基于报告基因和PPARγ信号通路的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6
19
作者 谢洁琼 吕秋军 +3 位作者 温利青 赵金红 叶棋浓 陈振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4-507,共4页
目的 建立基于报告基因和PPARγ(peroxisomeprolif erator activatedreceptorγ)信号通路的药物筛选模型,用此模型筛选具有胰岛素增敏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方法 五种细胞分别进行瞬时转染,将含有目的片段PPRE(peroxisomeproliferatorr... 目的 建立基于报告基因和PPARγ(peroxisomeprolif erator activatedreceptorγ)信号通路的药物筛选模型,用此模型筛选具有胰岛素增敏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方法 五种细胞分别进行瞬时转染,将含有目的片段PPRE(peroxisomeproliferatorresponseelement)和报告基因荧光素酶(Luc)的质粒及表达PPARγ的质粒共转染到细胞中,通过测定荧光素酶活力来考察马来酸罗格列酮对PPARγ信号通路的影响,选取诱导表达倍数最高的细胞株建立模型。用其他类型核受体激动剂对此模型进行特异性考察。结果 293T细胞中,荧光素酶的表达受马来酸罗格列酮的诱导倍数最高,可达4 9倍,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Z′因子为0 .72。而其他各类核受体激动剂的诱导表达率均在1倍左右。马来酸罗格列酮在转染剂量范围内无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 马来酸罗格列酮对共转染报告基因质粒和表达PPARγ质粒的293T细胞Luc的表达具有较强的诱导作用,此模型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稳定性,适用于建立筛选PPARγ激动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arγ 罗格列酮 荧光素酶 筛选模型 报告基因
下载PDF
番石榴叶抗Ⅱ型糖尿病活性成分的虚拟筛选 被引量:23
20
作者 刘美凤 蒋利荣 +1 位作者 刘华鼐 林静群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31,36,共5页
番石榴叶提取物降糖效果明显,但确切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文中采用Discovery Studio 2.1软件的CDOCKER模块,以番石榴叶中分离得到的和已知的三萜皂苷、黄酮和鞣质类32个小分子化合物作为配体,分别与治疗糖尿病相关的PTP1B、PPAR... 番石榴叶提取物降糖效果明显,但确切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文中采用Discovery Studio 2.1软件的CDOCKER模块,以番石榴叶中分离得到的和已知的三萜皂苷、黄酮和鞣质类32个小分子化合物作为配体,分别与治疗糖尿病相关的PTP1B、PPARγ、α-淀粉酶以及α-葡萄糖苷酶这4个生物活性的酶/受体进行分子对接,并将对接结果进行打分,评判配体与酶/受体的结合模式与亲和力,从而进行番石榴叶中活性小分子的虚拟筛选,揭示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黄酮类和鞣质类化合物与PTP1B和PPARγ的结合活性较高,该类化合物与酶/受体活性部位通过疏水作用和氢键相互结合.因此,在活性成分的立体结构改造中引入疏水基团,将提高其与PTP1B和PPARγ对接的亲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叶 糖尿病 PTP1B pparγ 虚拟筛选 分子对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